DB37/T 3599-201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指南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1.1应急监测现场的样品采集应参照HJ/T55、HJ/T91、HJ/T164、HJ/T166、HJ194和HJ 相关采样规定执行。
DB37/T35992019
7.1.2对影响事件处置判断的重要监测项目,应采集现场平行样,同时进行现场快速测定和实验室分 析,且采样量应满足留样要求,
需送实验室进行分析的样品,应按照HI589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保存及运输。
7.3.1凡具备现场测定条件的监测项目,应现场进行测定, 7.3.2现场测定时,应优先选用满足快速定性鉴别污染物、半定量或定量测定污染物浓度、样品前处 理要求低等条件的监测方法。 7.3.3现场应急监测仪器可参考附录D中的相关应急监测方法污水标准规范范本,以选用便携式、直读式、多参数的监 则仪器为主,以及整合便携式、车载式监测仪器设备的水质和大气应急监测车。 7.3.4对于应急监测人员难以进入的污染核心区或其他监测点位,可采用无人机监测、激光监测、遥 感监测等监测手段作为辅助。 7.3.5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和便携式监测仪器应按照相应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避免干扰。测定时至少连续平行测定两次。必要时送回实验室对现场测定结果进行确认、鉴定。 7.3.6现场测定产生的实验废液、固体废物等应妥善处置,
7.4.1现场监测记录应信息完整、记录及时, 7.4.2采样及样品交接应做好监测断面(点位)位置信息及气象水文参数等信息的记录。 7.4.3分析测试应做好分析方法、分析日期、仪器型号及编号等信息的记录。 7.4.4采样与分析测试的原始记录应保证全过程留痕的要求。
7.5.1进入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防护,至少2人同行。 7.5.2应急监测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按规定穿戴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报警装置等防护器材。未经 现场指挥或警戒人员许可,不应进入事件现场进行采样监测。 7.5.3对进入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应采取防水、防爆等防护措施。现场临时搭建的应急指挥、 监测场所应与事件现场保持安全距离。
3.1.1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制、报送要求按照HJ589中的相关规定执行,编制格式参见附录E《突发环 境事件应急监测报告编制提纲》 3.1.2根据现场监测结果,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并上报应急监测快报和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快报应 在第一时间报出,并尽快汇总监测结果,编制应急监测报告。 8.1.3应急监测报告应根据监测结果评价事件周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分析污染变化趋势, 3.1.4污染物评价标准优先选取国家和地方现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暂无环境质量、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可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可或推荐的标准进行评价。
DB37/T35992019
现场出具的应急监测快报和应急监测报告,需经编制人、审核人、现场负责人三级审核签字后报出。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处置需要,也可参照计量认证要求提供相关监测报告,
应急监测的现场记录、录像、照片等资料应与应急监测报告一同存档
10.1突发环境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消除后,根据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门下达的应急终止命 令,由现场应急监测负责人宣布应急监测终止。若事件现场全部监测点位的污染物连续3次监测结果达 到评价标准或要求,或者连续3次监测结果均恢复到本底值或背景点位水平,现场应急监测负责人可以 向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门提出应急监测终止建议,经批准后宣布应急监测终止。 0.2根据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门要求,对短期内不易消除、降解的污染物,应在应急监测终止后开展 眼踪监测,继续监视、报告污染变化情况
,1应急监测终正后,应急监测部门应按照附录F的格式填写《应急监测评估记录单》,及时总 应急监测工作的经验及失误,必要时应对本部门应急监测预案进行修订。
11.2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应急监测响应启动是否及时到位; 信息服 a) b) 应急监测现场工作是否符合要求; C 应急监测日常保障是否满足需要; d)应急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
12.1预案编制与实施
12.1.1应急监测预案编制可参照HJ589的相关规定执行。 2.1.2各级应急监测部门编制应急监测预案应以“内容全面、职责明确、贴近实战”为原则,结合本 门的应急监测预案相衔接。
12.1.1应急监测预案编制可参照HJ589的相关规定执行。
DB37/T35992019
应急监测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监测演练和培训,主要包括: 应急监测全程序、全过程的技术演练和培训; b) 针对应急响应、快速集结、仪器设备操作、现场采样测试、野外生活保障等重点环节的专项演 练; C 针对应急监测预案、应急采样及监测技术、质量保证、方案和报告编制、安全防护等重点环节 的专项培训。
12.3.1应急监测人员应熟悉本部门应急监测预案和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12.3.2技术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掌握应急监测相关专业技能。后勤人员应明确岗位职责,熟练操作 技能。 12.3.3建立应急监测专家库,为现场监测和日常保障提供专家咨询。
应急监测部门应做好技术储备工作,主要包括: a 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应急法律、法规、制度储备; 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储备。对储备的非标准应急监测分析方法,以及检 测试纸、检测管等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日常应做好方法适用性、准确性比对确认; C 应急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对辖区内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和特征污染物分布动态掌控,建立污 染扩散模型、远程数据传输、专家咨询等技术支持系统
2. 5.1 物资的储备与保障。主要包括:7 适合现场测试的快速、便携、车载式监测仪器设备; b) 满足应急需要的乘用车、监测车、监测船(舟), 方便联络的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工具; C) 保障应急监测人员现场安全的防护装备; d) 满足长时间野外作业需要的必要生活设施; 保证在特殊环境下开展应急工作的供电、照明、雨具等辅助设备。 2.5.2环境监测部门应做好本级应急监测物资储备与保障,同时应掌握辖区内应急监测人员、物资及 立急监测能力情况,遇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任务时统筹调配。 12.5.3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装备配置应满足《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保部门环境 立急能力建设标准》(环发[2010]146号)要求,同时还应满足辖区内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和特征污染 物的应急监测要求。
12. 6. 1基本要求
应急监测仪器需有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校准、维护、保养,实行规范化管理。
DB37/T35992019
便携式监测仪器使用非 应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包括一般性检查(外观、
12. 6. 3维护保养
各类检测管、试剂、耗材应定期更新,仪器定期开机、充电,更换电池、干燥剂等。做好应急 备关键部位的保养,各类现场便携式监测仪器应定期检查探头、清洗管路。
部门应对主要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编制标准化操作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任务单
监测部门在接到应急监测任务指令后,应填写表
DB37/T35992019
表A.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任务单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编制提纲 应急监测人员应依据现场调查情况编制应急监测方案,
DB37/T3599201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编制提纲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过程,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范围和程度,已采取的主要应急措 件发生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 现场气象参数、水文参数等情况
C.2.1监测点位。 C.2.2 监测项目。 C.2.3 监测频次。 C.2.4监测方法。 C.2.5监测仪器。 c.2.6评价标准。
C.3现场位置及监测点位示意图
C.4现场质量保证与质控措施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详见表D.1。
DB37/T3599201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选用指南
表D.1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一览表
DB37/T35992019
表D.1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一览表(续)
DB37/T35992019
表D.1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一览表(续)
DB37/T35992019
表D.1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一览表(续)
人员应依据监测结果,编制应急监测快报和应急
DB37/T3599201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报告编制提纲
应急监测第()次监测快报
务来源,开展应急监测的时间、地点和突发污塑
DB37/T35992019
E.2.2.1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和原因等,主要污染物以及对周围环境污染的程度、 范围等。 E.2.2.2从接受应急监测指令到启动应急监测程序、赶赴事件现场、实施应急监测的基本情况。应说 清重要时间节点,测试地点,是否与其他监测单位联合实施,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E. 2. 3监测内容
应主要包括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等内容
表E.1监测内容一览表
配电网标准规范范本表E.2监测方法一览表
E. 2. 4监测结果
表E.3监测期间气象参数
DB37/T35992019
表E.4监测结果一览表
E.2. 5 结论建议
依据选用的环境质量或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说清污染种类、程度、范围 趋势。 符合终止应急监测条件的,建议上级部门终止现场应急监测
照应急监测部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关程序文
玻璃钢管标准DB37/T35992019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