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48-2012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 井水位观测

  • DB/T 48-2012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 井水位观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0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浮子式水位仪的测量原理如图3(a)所示。当井水位发生变化时,放置在并水面的浮子受到浮力 作用而上下浮动,连接浮子与滚筒滑轮的导绳移动,带动滚筒同步转动。通过记录笔将井水位的变化 量记录在滚筒上的专用记录纸上,产出反映水位变化的模拟曲线。在模拟曲线上,按照0h~23h时间 刻度,读取24个水位变化值

    DB/T 48 2012

    上海标准规范范本5.5压力式水位仪测量原理

    h水柱高度,单位为米(m)

    a)浮子式传感器测量原理;(b)压力式传感器测量原理 图3 井水位 (静水位)测量原理示意图

    牛水面下的基准面为传感器的导压孔时,水柱高度即为压力水位,H,=h。水柱高度与传感器输 压为线性关系时,压力水位表示为:

    H= h=P= KI pg

    Hp= h=P=KI pg

    DB/T 48 2012

    6.1浮子式水位仪观测数据

    6.1浮子式水位仪观测数据

    6.1.1静水位观测数据

    静水位观测中,由浮子式水位仪产出的原始记录图中的数据为实际测量的水位值(H),即并口 面(点)至井筒内水面的垂直距离,见图3(a)

    6.1.2动水位观测数据

    动水位观测中,由浮子式水位仪产出的原始记录图中的数据(L)转换为动水位( 见图4。

    式中,H、L和L,的单位为米(m)。

    6.2压力式水位仪观测数据

    静水位观测中,由仪器产出的压力水位(Hp)值转换为静水位(H。)值的关系见图 仪器产出的压力水位(H,)值转换为静水位(H.)值的关系如下:

    式中,H.、L和H,的单位为米(m)

    6.2.2动水位观测数据

    DB/T 48 2012

    压力式水位仪静水位观测

    仪器产出的压力水位(H,)值转换为动水位(H.)值的关系式如下:

    图6压力式水位仪动水位观测示意图

    式中,Ha、Hp、Lo和L,的单位为米(m)。 当水位传感器置于泄流口以下时,仪器产出的压力水位(H)值转换为动水位(H)值的关系见 图6(b) 仪器产出的压力水位(Hp)值转换为动水位(H。)值的关系式如下:

    中,H.、H、L、和 L,的单位为米(m)

    DB/T 48 2012

    7.1.1观测仪器安装前应进行安装条件的检查,检查要求见A.1。 7.1.2浮子式水位仪安装要求见A.2。 7.1.3压力式水位仪安装要求见A.3

    7.2.1压力式水位仪应进行传感器线性检测,检测要求见A.3.2。 7.2.2仪器安装后应进行水位观测仪器整机检测,检测要求见A.3.3。

    7.3.1自流井宜在井管上安装泄流管和测压管,技术要求见B.1。 7.3.2井水温度大于40℃或井水中有较多气泡逸出时,宜在副井管中观测井水位,技术要求 7.3.3压力式水位仪传感器电缆应使用井口装置固定,固定方式应保证导气管与大气连接畅通

    7.3.1自流井宜在井管上安装泄流管和测压管,技术要求见B.1。Q 7.3.2井水温度大于40℃或井水中有较多气泡逸出时,宜在副井管中观测井水位,技术要求见B.2。 7.3.3压力式水位仪传感器电缆应使用井口装置固定,固定方式应保证导气管与大气连接畅通 7.4水位校测 7.4. 1 校测要求 7. 4. 1. 1 安装仪器完成后应进行校测。 7.4.1.2 仪器工作不正常或进行检修之后应及时校测。 7.4.1.3 浮子式水位仪校测:应在每日更换记录纸或变动记录起点时进行校测。 7.4.1.4 压力式水位仪校测:有人值守的观测站每1个月校测1次,无人值守的观测站每3个月校测 1 次。 7.4.2 校测方法 7. 4.2. 1 静水位采用测钟法或电极法测量井水位值,用5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井水位校测值。 7.4.2.2 动水位采用测压管法读取井水位值,用5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井水位校测值。 7.4.2.3 使用井水位校测值改正井水位观测仪器值。 7. 4. 2. 4 并水位校测过程及结果处理方法见附录C。

    7.4.2.1静水位采用测钟法或电极法测量井水位值,用5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井水位校测值。 7.4.2.2动水位采用测压管法读取井水位值,用5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井水位校测值。 7.4.2.3使用井水位校测值改正井水位观测仪器值。 7.4.2.4井水位校测过程及结果处理方法见附录C。

    并水位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产出数据,数据分类应符合DB/T11.2一2007中的6.5。

    8. 1. 2数据属性

    DB/T 48 2012

    静水位量的符号为H。,动水位量的符号为Ha,基本单位名称为米,单位符号m,有效数据位 数点后3位。

    3.2.1并水位测项的原始时间序列数据为分钟值或小时值 8.2.2地震事件的井水位时间序列数据为秒钟值。 8.2.3气压测项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分钟值。 8.2.4降水测项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分钟值

    3.2.1并水位测项的原始时间序列数据为分钟值或小时值

    8.3. 1预处理数据

    8.3.4.1月观测报表

    8.3.4.2年度观测报告

    按照观测台站编写观测年报,年报内容包括台站概况、观测系统运行状况、产出 事件记录、存在的主要问题

    照观测台站编写观测年报,年报内容包括台站概况、观测系统运行状况、产出数据描述、典型 录、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果Y.的无效数据总数大于等于30 划为无效值;否则使用有效的分钟值数据计算时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DB/T 48 2012

    几—本小时内有效的分钟值数据个数!

    日均值数据ya为某日内0时~23时的时均值数据y的平均值。如果yh的无效数据总数大于等于 个,则为无效值:否则使用有效的时均值数据计算日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旬均值数据y分别为某月内1日~10日、11日~20日和21日至月末最后一天的日均值数据ya的 值。如果ya的无效数据总数大于本旬数据个数的一半,则为无效值;否则使用有效的日均值数 算旬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月均值数据y。为某月内所有日均值数据y的平均值。如果ya的无效数据总数大于本月数据个数 一半,则y为无效值:否则使用有效的日均值数据计算月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本月内有效目均值数据个数。

    会制水位曲线时,应按照附录D所规定的要求绘制

    8.6数据异常变化分析

    8. 6. 1 正常背景

    DB/T 48 2012

    3.6.1.1 观测数据,具有年度变化规律 8.6.1.2观测数据在历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变化。 8.6.1.3使用固定时间窗内的数据计算中误差,超过n倍中误差的数据个数不大于历年相同方法计 算的中误差个数。 8.6.1.4n值确定可根据序列属性、噪声水平、变化背景等,在「1.31值域内选取

    8. 6. 2月尺度数据异常

    8.6.3且尺度数据异常

    8.6.4小时尺度数据异常

    6.5数据异常变化处理

    判定观测数据存在异常变化时,应检查并确认仪器运行状况,并在观测日志中对仪器运行状态与 是否存在人为干扰影响等情况进行备注和说明,记录数据异常变化的时间、幅度等参数,

    DB/T 48 2012

    A.1.1观测仪器应具备生产厂商给出的测试报告,包含分辨力、最大误差、水位跟踪速度等指标的 测试结果。 A.1.2对仪器各组件进行检查。 A.1.3测量观测井深度。 A.1.4确认井内无卡物以及井水面上无漂浮物等 A.1.6静水位观测井应测量并口固定基准面(点)至井筒内水面的垂直距离 A.1.7动水位观测井应测量泄流口中心面(点)至井口基准面(点)、泄流口中心面(点)到井筒 内水面的垂直距离。 A.1.8应对避雷设施等观测环境进行检查

    A.2.1滚简与滑轮连接,应保证二者重心重合

    表A.1浮子式水位仪的浮子与重锤配置表

    A.2.3安装时重锤应靠向观测者一侧,浮子应居于井水面的中央,应避免浮子蹭井壁。 A.2.4一般情况下重锤宜放在井筒中,但井径较小且水位日变幅小于井口到地面的距离时,也可以 放在井筒外。 A.2.5记录纸安装后,记录笔应按照当时的时间放置在记录纸标注时间刻度处,并标记当时的水位 校测值。 A.2.6安装之后,应在现场观察仪器工作状态不少于2小时,确认仪器工作正常后结束安装

    B.1.1主并管装置组成

    DB/T 48 2012

    B.1.1.1当观测井水位的水头高于地面2m时,宜在主井管上进行有泄流的动水位

    B.1.1.1当观测井水位的水头高于地面2m时,宜在主井管上进行有泄流的动水位观测 B.1.1.2主井管装置由泄流管、测压管、控流阀与泄流槽等组成,见图B.1。

    B.1.2.1泄流管应水平横接在主井管上,横接的位置宜在井房地面以上0.5m处,泄流管径大小应 根据泄流量大小而定,一般以20mm~100mm为宜。 B.1.2.2泄流管上应设置阀门,用于调控泄流量,保证井水位高时不由井口溢出,井水位低时不降 到泄流口顶面以下;若可控制合理的泄流量时,也可不设置阀门。 B.1.2.3由泄流管排出的水,宜经泄流池排出,不宜由泄流管直接排出井房外。 B.1.2.4应在泄流管口处设置观测泄流量的装置,流量观测装置应安装在控流阀与泄流池之间的泄 流管上。 B.1.2.5泄流管向上的井管高度应大于1.5m

    B.1.3.1观测动水位时,为了便于井水位校测,应在泄流管前端(控流阀前)设置测压管。 B.1.3.2 测压管宜采用透明材料。 B. 1.3.3 测压管应竖直立在泄流管上,应与观测井管平行。 B.1.3.4测压管与泄流管连接处,应密封,防止井水渗漏。

    B.1.3.1观测动水位时,为了便于井水位校测,应在泄流管前端(控流阀前)设置测压管。

    DB/T 48 2012

    B.1.3.5测压管上应设置测量水柱高度的测量标尺、精度优于1mm。

    B.2.1井水温度大于40℃或井水中有较多气泡时,宜在副井管中观测井水位,副井管装置见图B.2。

    C.1并水位校测值测量方法

    DB/T 48 2012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水位校测过程及结果处理

    测钟法装置由测量尺与测钟构成,见图C.1(a),测量尺可选用钢卷尺或皮卷尺,钢卷尺的 青度应不低于1mm,皮卷尺的刻度精度应不低于2mm。 校测水位时缓慢下放测钟,当测钟接触水面时即发出声音,上下移动使测钟恰好处于接触水面 置,确定测量尺与井口基准面的相交点位置,测量尺交点位置的读数加上测钟高度即为井水位测量值

    电极法装置由测量尺与测量器构成,见图C.1(b)。测量器由水面接触开关、工作电路、电氵 锋鸣器组成。测量尺可选用钢卷尺或皮卷尺,钢卷尺的刻度精度应不低于1mm,皮卷尺的刻度精尽 下低于2mm。 当测量器接触水面时,水面接触开关即刻导通,蜂鸣器发声;测量器离开水面,水面接触开关 开,蜂鸣器停止发声。确定测量尺与井口基准面的相交点位置,测量尺交点位置的读数加上测量器 度即为井水位测量值。

    直接读取测压管中水柱高度,所读取的数据即为井水位测量值

    (a)测钟法装置;(b)电极法装置

    图C.1水位校测装置示意图

    DB/T 48 2012

    C.1.4并水位校测值计算

    静水位使用测钟法或电极法连续重复测量5次,计算出5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和平均误差。若平均 误差满足表C.1的要求,则将平均值作为校准观测仪器的井水位校测值,并将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填 人表C.2。否则应重新测量5次,再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和误差。 动水位直接读取测压管上的水位值,每次间隔1min~2min,重复读取5次。计算出5次读数的平 均值和平均误差。若平均误差の,不超过表C.1给出的误差阈值,则将平均值作为校准观测仪器的井水

    表C.1并水位校测值平均误差表

    表C.1并水位校测值平均误差表

    水位校测值(H)的误差G,的计算公式如下

    C.1.5并水位观测仪器值

    在进行井水位测量的同一时刻,读取观测仪器显示的水位值。计算出5次仪器显示水位值的平均 直和平均误差,并将读数与计算结果填人表C.2或C.3。5次仪器显示水位值的平均值H,为井水位观 测仪器值,观测仪器值的误差の,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h2:———1次~5次的仪器显示水位值;

    C.2观测仪器水位值校正

    并水位校正误差△H计算公式如下:

    DB/T 48 2012

    节能标准规范范本AH = Ah +,I+o, +................................ (C. 3

    AH = Ah + o.I+ o,

    DB/T 48 201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水位观测值的时间序列曲线绘制

    图D.2动水位观测值时间序列曲线示意图

    DB/T 48 2012

    并水位观测数据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无效数据、观测技术系统引起的异常数据、观测仪器标定引 起的异常数据、单点异常数据、台阶异常数据,应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电镀标准,同时将预处理情况记人观 测日志。

    ....
  • 相关专题: 地震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