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629-2015 重大建设项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DB62/T 2629-2015  重大建设项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17.7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1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收集、分析参证站各月、季、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累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等,并 对其进行分析。

    收集、分析参证站的小时、日、月、季、年降水量,并对其进行分机

    DB62/T 26292015

    收集、分析参证站的日、月、季、年相对湿度,最大、最小相对湿度等国家标准,并对其进行分析

    6.1.8.1分析参证站风速的时间变化特征,应收集小时、日、月、季、年平均风速。 6.1.8.2绘制参证站季、年风向玫瑰图,确定季、年的主导风向,应收集下列内容: a)季、年各风向平均风速; b)季、年各风向频率。

    6.1.9雷电活动状况

    收集参证站的雷暴日数(可用闪电定位资料代替),分析雷电活动规律

    收集参证站的月、季、年蒸发量,最大、最小蒸发量,分析其变化特征。

    6.1.12其他气象要素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天气气候特点,收集、分析参证站的沙尘、雷暴、雾、雨淞、雾淞、冰電、霜、 降雪、积雪等其他气象要素的月、年平均值,并对其进行分析。

    6.2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6.2.1数据来源与收集

    应符合5.1.2~5.1.3的规定。

    2.2气象灾害资料的选

    应从参证站建站时间至项目评估时间

    6.2.3气象灾害的类型

    6.2.4气象灾害资料的收集

    5.2.4.1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气候与地形条件及不同建设项目的需求,收集建设项目周边或附近地 区一个或数个气象站记录的气象灾害资料和对应的灾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保存的气象灾害年 鉴及与气象灾害有关的历史天气图、雷达探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记录、卫星云图等资料。 5.2.4.2收集由气象、民政、水利、水文、国土等部门保存的气象灾害资料及气象衍生、次生灾害(如 山体滑坡、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出现的时间、地点、强度、持续时间。 5.2.4.3现场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地周围发生的气象灾害及气象衍生、次生灾害引发的对人民群众、农 田、建筑、水利、电力、交通、电信等造成的损失

    6.2.5气象灾害的评估

    应包括下列内容: 气象灾害的平均发生频率及气候变化趋势; 气象灾害对建设项目安全及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提出趋利避害的对策。

    6.3工程气象参数推算

    6.3.1数据来源与收集

    符合5.1.2~5.1.3的规定。

    6.3.2推算数据序列的选取

    维算所用的气象资料应从参证站建站时间 估时间为正。如果参证站的资料不能代表建设 任地的实况,应在项目所在地建立临时气象观测站进行短期气象观测,以确定推算气象要素两地 差异,并用统计方法进行修正

    6.3.3工程气象参数推算

    可包括下列几项: 极端最高气温重现期推算; 极端最低气温重现期推算; 一最大风速重现期推算; 最大降水重现期推算; 污染气象条件计算; 其他单要素和复合要素工程气象参数的推算,

    6.3.4极端最高气温推算

    6.3.4.1收集参证站历年极端最高气温资料。 6.3.4.2采用皮尔森IⅢI型或耿贝尔概率分布方法推算不同重现期极端最高气温(推算方法见

    6.3.5极端最低气温推算

    6.3.5.1收集参证站历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

    DB62/T26292015

    6. 3. 6 最大风速推算

    6.3.6.1资料的收集

    可选用下列方法: a)若参证站有历年自记风观测记录,则收集参证站历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和测风高度; 若参证站有自记风观测记录但有缺测,则收集参证站历年定时观测(4次或3次)2分钟平均 最大风速、有记录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和测风高度; C 若参证站无自记风观测记录,只有4次或3次定时风观测的,则收集参证站历年定时观测(4 次或3次)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和测风高度;收集与参证站相邻并有自记风记录的气象站的定 时观测(4次或3次,必须与参证站一致)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和测风 高度; d 近地层风向风速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很大,使用参证站风向风速资料时,应详细考察参证站所 在地与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差异,以确定资料的代表性,当代表性较差时,应进行短期 气象观测,利用统计方法修正项目所在地的风向风速。

    6.3.6.2风速的高度订正

    资料用高度换算公式订正到10m标准高度,换算

    式中: V一一标准高度Z(Z=10m)的风速; V一一实际高度Z,上的风速; Z,一一离地面的实际高度; Z、——地面粗糙度长度。

    6.3.6.3定时风速的订正

    InZ/Zg In Z,/Z.

    可选用下列方法: a)若参证站有历年自记风观测记录,则无需订正; b)若参证站有自记风观测记录但有缺测,则将经过高度订正的参证站定时风与自记风资料建立回 归方程,然后用回归方程将缺测的自记风记录订正为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c)若参证站无自记风记录,则将经过高度订正的相邻有自记风记录的气象站定时风与自记风资料 建立回归方程,方程须通过α二0.05信度检验,否则应另选气象站,然后用回归方程将参证站 定时观测的风速订正为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6.3. 6. 4最大风速推算

    采用皮尔森Ⅲ型或联贝尔概率分布方法推算不同重现期最大风速(推算方法见附录B)

    6.3.7最大降水推算

    6.3.7.1收集参证站历年的日、月、年的最大降水量资料,分别推算日最大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和 年最大降水量。

    6. 3.8污染气象条件计算

    计算内容应包括下列几项: 不同季节或测试期大气边界层内风向玫瑰图、平均风速; 不同季节或测试期内各类逆温的底高、顶高、厚度、强度的频率分布; 混合层厚度,统计分析年、季及日平均、日最大和日最小混合层厚度: 大气稳定度,划分大气稳定度等级,统计分析各类稳定度的出现频率; 计算不同季节稳定度联合频率。

    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推算其他单要素和复合要素气象参数应选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 适用方法。

    6.4气候环境现状观测

    6.4.1测量仪器的设置

    生建设项目所在地安装任何气象设备之前,应先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地形,以保证所选位置的观测 够代表当地的大气状况。

    6.4.2观测仪器的要求

    6.4.3临时观测点的选择

    至少设置一个临时观测点。如果建设项目选址条件复杂,应在该地区内增设几个临时气象观测点进 行同步观测。

    6.4.4观测环境的要求

    6.4.4.1地面观测及低空观测

    6.4.4.2双经纬仪观测环境的要求

    DB62/T26292015

    临时观测点应选在地势平坦,视野并阔,四周障碍物仰角不超过5。的位置。基线走向应与主导风 向垂直或接近垂直,根据探空高度的要求,基线长度一般不应小于500m,两个临时观测点可以互相对 视,且有一定的高度差。

    6.4.4.3单经纬仪观测环境的要求

    临时观测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四周障碍物视仰角不超过5°的地方,不偏离当地该季主导风向 风方的位置

    6.4.4.4低空温度观测环境的要求

    6.4.5.1观测时间应符合5.2.3~5.2.4的规定 6.4.5.2观测时次应为北京时间02:00、05:00、08:00、11:00、14:00、17:00、20:00、23:00

    6.4.5.1观测时间应符合5.2.3~5.2.4的规定,

    6.4.6地面观测内容

    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地面大气温度、湿度、气压; 一总云量和低云量; 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风速

    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地面大气温度、湿度、气压; 一总云量和低云量; 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风速

    6.4.7低空观测内容

    6.4.8大气端流扩散参数的测量

    6.4.9临时观测点与参证站的相关分析

    6.4.9.1应取水平差异明显的地面风作为相关分析因子。 6.4.9.2方法可采用分量回归法,即将两地的同一时间风矢量投影在X(可取E一W向)和Y(相应 取S一N向)轴上,然后分别建立其X、Y方向速度分量的回归方程,计算两个方向的相关系数,若相 关系数小于0.50,则应对风向、风速进行延长订正(订正方法见6.5.9.3和6.5.9.4),所用资料样本数 不应少于6.5.5中规定的观测周期所获取的数量。 6.4.9.3地面风向频率的延长订正公式:

    f(B,)=Zf(A)f(B /A

    式中: f(B)一一临时观测点风向频率的推算值; f(A)一一参证站的风向频率; f(B:/A)一一参证站各风向频率下临时观测点各风向的条件概率 6.4.9.4地面风速频率的延长订正公式:

    6.5气候环境影响预评估

    6.5.1气候对建设项目影响预评估

    6.5.1.1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危害程度做出预评估,提出防御建议。 6.5.1.2应从气候因素、节能减排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分析同一地区多个建设项目布局,提出最佳 布局方案。

    6.5.2建设项目对气候影响预评估

    评估项目建设的影响可包括下列内容: 对项目场址以及周围区域的气温产生的影响; 对降水的落区以及降水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对风向风速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对湿度、蒸发量、雾、霾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对周边区域灾害性天气产生的影响

    7.1应全面反映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工作,汇总、分析各种资料、数据和存在的问题;结论明确;给 出科学、公正的评价。

    应全面反映气家灾害风险评估的工作,汇总、 绍比明拥; 出科学、公正的评价。 7.2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文字应简洁、准确,尽量采用图表形式,便于阅读和审查;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文字应简洁、准确,尽量采用图表形式,便于阅读和审查; 一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可编入附录; 主要参考资料按发表的时间顺序由近至远列出目录: 评估内容较多的报告书,重点评估专题可另编专题报告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工作流程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气候极值推算方法

    其概率密度函数和保证率分布函数分别为: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气候极值推算方法

    f(x) : T(α)

    P(x ≥x,) = ..(B.2) F(α)

    式中: f(x)一一概率密度函数; P(x) 一一保证率分布函数; α—形状参数; β——尺度参数; T(α) 一一α的伽玛函数: X——随机变量; xo一一随机变量x所能取的最小值。 由矩法原理,参数α、β和x.可分别用下式计算:

    .(B.3) β=2/oc, ..(B.4) 2c xo=m(1) .(B.5)

    o=S :o/m=s/

    以上各统计量中,偏态系数c,含有三阶样本矩,故抽样误差较大,样本实测值c防水标准规范范本,与真值c,之间可 能会有较大差异,常需要对拟合的线型进行验证及对估计参数C,、C,进行适当调整,以获得理想的分 布曲线

    B.2耿贝尔分布(第1型极值分布)

    B.2耿贝尔分布(第1型极值分布)

    一一分布的位置参数,即分布的众值; U 一一分布的尺度参数; V:一一连续n个年最大风速样本序列(n≥15): u 一一均值; a 一一标准差; n一一样本数; C、C, 一一方程系数,见表B.1。

    表B.1C,和c,系数表

    烟草标准示例:推算测站50年一遇最大风速

    测站50年一遇最大风速Vsomax按下式计算:

    1]高绍凤,陈万隆,朱超群等.应用气候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李栋梁,刘德祥.甘肃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31孙卫国.气候资源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
  • 气象标准
  • 相关专题: 气象灾害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