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146.2-2018 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港口总体规划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 岸线按照已利用、规划期新增、预留三类统计其位置、长度和功能,明确规划用途为液体散货 干散货、集装箱等的岸线; o) 按港区估算已建、规划期新增和预留的港口用地规模,其中对于规划期新增用地要分别统计 占用的陆地、滩涂和水域面积; 航道与锚地可按照保留、废弃、新建、扩建分类,其中新建的航道按性质分为人工和天然两类 d)从货类组成、吞叶量规模、集疏运方式等角度,归纳总结港口总体规划的主要特点
5.2.2不确定性分析
6资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1.1应评价港口所在区域的生态状况、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因子、特征 污染因子及其来源,并归纳港口总体规划可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6.1.2现状调查应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应注明资料的来源及其有效性、代表性 6.1.3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进行补充调查和现状监测。 6.1.4环境现状资料应具有代表性、时效性,宜采用近三年的有效环境监测数据。
试验、检测与鉴定6.2自然环境概况、社会概况调查内容
自然环境概况调查内容宜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气象、水文、水系、资源条件、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分 布特征等基本情况,其中资源条件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岸线资源、水产资源、旅游资源、滩涂资源、矿 产资源、林业资源和渔业资源等
6.2.2社会概况调查内容
社会概况调查内容宜包括区域人口概况、 、经济概况、城镇布局、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农业与耕地、工
6.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份
6.3.1生态功能区调查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生态功能区与保护目标要求
6.3.2生态保护红线调查
调查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及生态管控要求
6.3.3水生生态系统调查
6.3.3.1调查港口总体规划所在水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等主要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 优势种、分布、多样性,调查方法按照HJ623、GB/T12763、GB17378和SC/T9110执行。 6.3.3.2调查港口总体规划所在地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查内容包括湿地动植物的种类、数量 优势种以及分布、生物群落的结构、生产力现状等,调查方法按照HJ623执行。 6.3.3.3调查港口总体规划所在水域珍稀保护水生生物或重要经济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简 称“三场”)和游通道的分布。 6.3.3.4调查港口总体规划所在水域水产养殖、渔业捕捞区域的范围、产量和主要品种等渔业资源情况。 6.3.3.5沿海港口总体规划应调查所在地近海陆地生态系统、潮间带生态系统、近海天陆架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收集资料开展海洋生物质量调查,必要时开展监测,调查与监测方法按照GB17378执行。
优势种、分布、多样性,调查方法按照HJ623、GB/T12763、GB17378和SC/T9110执行。 6.3.3.2调查港口总体规划所在地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查内容包括湿地动植物的种类、数量、 优势种以及分布、生物群落的结构、生产力现状等,调查方法按照HJ623执行。 6.3.3.3调查港口总体规划所在水域珍稀保护水生生物或重要经济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简 称“三场”)和洞游通道的分布。 6.3.3.4调查港口总体规划所在水域水产养殖、渔业捕捞区域的范围、产量和主要品种等渔业资源情况。 6.3.3.5沿海港口总体规划应调查所在地近海陆地生态系统、潮间带生态系统、近海大陆架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收集资料开展海洋生物质量调查,必要时开展监测,调查与监测方法按照GB17378执行
6.3.4陆生生态系统调查
6.3.4.1调查港口总体规划周边陆域的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优势种等,有保护物种的应说明保 护物种的种类、保护级别、分布和数量。 6.3.4.2调查港口总体规划所在地生物群落的结构、生产力现状以及珍稀濒危生物的种类、种群生态 和栖息地现状。
6.3.5生态现状评价
6.3.5.1评价区域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状况,分析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 系统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的主要原因,评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6.3.5.2分析评价范围内的动植物及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 6.3.5.3明确评价范围内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间题
6.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4.1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4.2.1应调查评价范围内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6.4.2.2应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空气污染源及相邻的重大污染源,调查内容应包括环境空气污 染源的分布、排放量、排放因子、排放方式等 6.4.2.3环境空气现状调查因子应包括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o)和 细颗粒物(PM2.5),根据项目性质、货种增加特征调查因子。 6.4.2.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应明确主要环境空气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主要环境空气污染 源分布情况,明确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
6.4.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3.1应调查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 4.3.2应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噪声源,分析噪声源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调查方法按照HJ2.4执行。 4.3.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明确各功能区等效声级、声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及各类声源占比,说 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及港界处的声级、超标状况
6.4.4固体废物调查
6.4.5环境基础设施及污染物排放概况调查
6.5环境敏感区调查与评价
6.5.1环境敏感区调查与评价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a)调查环境敏感区的类型、地理位置、保护范围、保护级别、主要保护对象和相关环境保护要求; b 绘制环境敏感区与港口空间布置规划的叠加专题图件,明确环境敏感区与港口、航道及锚地 的距离、方位、水域关系等。 6.5.2涉及HJ19中的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
6.6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海域面积及利用状况,岸线资源及利用状况; b)土地利用状况,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及分布; c)水资源利用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布与保护范围; d)其他对区域经济社会有重要意义资源的位置、范围及开发利用状况
6.7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6.7.1已建港口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6.7.1.1调查规划岸线利用情况、已建港口布局、运输货种、吞吐量、航道、锚地和集疏运状况等。 6.7.1.2调查港口运营对水质、水文、泥沙情势的影响;对饮用水水源水质、水量及用水安全的影响。 6.7.1.3调查港口对水域、陆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及结构、功能的影响;对植被、渔业资源的影响;对相 邻环境敏感区的功能、生态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7.1.4调查港口对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6.7.1.5调查评价范围内已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的类型和原因、环境危害和损失、采取的措施和效 果、区域环境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等。
6.7.1.2调查港口运营对水质、水文、泥沙情势的影响;对饮用水水源水质、水量及用水安全的影响。
6.7.2上一轮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7.2.1回顾上一轮港口总体规划的概况及建设实施情况,港口总体规划范围内港口开发建设现 上一轮港口总体规划的对应关系 7.2.2回顾上一轮港口总体规划期内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峻工验收的执行情况 查原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查意见中主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已经落实白 不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分析其有效性,对未落实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说明原因.分析上一轮港口
JT/T1146.22018
重点分析评价区域环境现状和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的差距, 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
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应识别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可能影 ,律立规划要系与资源环境要 系之日 关系,初步判断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确定评价重点, 7.1.2应根据环境目标结合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结果,以及确定的评价重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7.2.1环境影响识别应包括影响因子、空间范围、时间跨度、影响性质等方面。应重点识别可能导致环境功 能恶化、资源环境利用存在严重冲突的环境影响,包括长期、直接、不可逆、综合性、区域性和累积性的影响及 间接影响。 7.2.2识别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资源、环境影响,以及港口发展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 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 依据国家和区域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资源利用的政策与法规、上 层级规划等拟定的环境目标,确定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明确规划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提出的环境目标; 明确规划区域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区域、行业的其他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7.4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4.1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资源占用指标和环块 险指标等。 .4.2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参见附录D
8.1规划开发强度分析
1.1港口总体规划开发强度分析应考虑科技进步和能源替代等因素,结合不确定性分析设置不 展情景,类比分析与规划方案性质、发展目标等相近的同类型已实施规划,估算关键性资源的需求量 污染物的排放量。
8.1.2港口总体规划开发强度分析应考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生态修复等因素,结合不确定性分析 设置不同发展情景,类比分析与规划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相近的同类型已实施规划,估算规划实施的生态 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
8.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8.2.1区域生态格局影响分析
8.2.1.1分析港口总体规划区域内岸线用途在规划实施前后的变化,对比规划港口岸线长度在区域 总岸线中的比重变化,统计新增港口岸线的原来用途,分析区域岸线利用方向和格局的改变程度。 3.2.1.2预测不同发展情景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连通性、破碎度及功能等的影响性质与程 度,评价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明确评价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变 化趋势,分析港口总体规划是否符合有关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
8.2.2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8.2.2.1分析港区和水域布置规划改变水域利用类型的面积、范围和方式。 8.2.2.2分析港口总体规划建设对水动力条件变化的影响。 8.2.2.3预测不同发展情景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水域围填、航道疏浚和锚地占地等对珍稀、濒危重要 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境的影响,估算生物资源损失量。 8.2.2.4评价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后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 8.2.2.5分析生态功能补偿的方式与预期的可恢复程度
2.3陆域生态影响分析
8.2.3.1分析港区布置规划改变陆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范围、方式及带来的环境影响 8.2.3.2预测不同发展情景规划对陆域植被的影响及生物资源损失量。 8.2.3.3分析陆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陆域动物的影响方式、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 8.2.3.4分析对规划范围内的珍稀、濒危重要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境的影响。 8.2.3.5分析生态功能补偿的方式与预期的可恢复程度
8.2.4生态敏感区影响分析
3.2.4.1图示分析规划范围与各生态敏感区的关系。涉及水陆域布置占用环境敏感区,需说明占用 的位置、面积或穿越的线路长度等。 3.2.4.2预测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引起的生境变化(如水动力变化、环境质量变化等)范围及影响,分析 其对环境敏感区的生态完整性、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程度, 3.2.4.3分析港口总体规划与生态敏感区保护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对主导生态功能的影响程度及范 围,提出合理的减缓影响措施,必要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并对规划调整后方案对生态敏感区主导生态 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是否符合相应的保护要求,并绘制相应的预测与评价图件
8.3.1.1宜采用定性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的Ⅱ类及以上地表水体的港口总体规划,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 析和预测,
8.3.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8.3.2.1预测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引起的水域水动力条件、水流、水位的改变,预测港口发展对水动力 环境、泥沙情势、水质净化能力的影响,评价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对环境容量、污染扩散和生物生境的影响 范围和程度,根据污染物扩散条件推荐港口排污口的设置方案。 8.3.2.2估算港口生活污水和港口生产废水、船舶污水在规划期的产生和排放量,重点估算陆域含油 污水、洗箱水、洗舱水和船舶污水等污水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计算化学需氧量(COD),以及石油类、氨氮 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8.3.2.3预测评价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对水质环境和沉积物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预测评价范围内水环 境质量能否达到相关功能区划水质标准,若水环境质量出现超标状况,应计算超标范围和程度。评估港 口的累积污染物排放对区域水环境、水生生态环境和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8.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预测不同发展情景港口总体规划实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模拟其影响范围、程度, 分析其变化趋势。在叠加环境现状本底值的基础上,分析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后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能 否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绘制相应的预测与评价图件
8.4.2粉尘影响评价
规划煤炭作业区、矿石作业区的港口应开展粉尘污染预测与评价,评价因子为总悬浮颗粒物、PM10 PM,等.估算其排放量、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
8.4.3有毒有害气体影响评价
规划油品作业区、液体化工品作业区的港口应开展有毒有害气体污染预测与评价,评价因子为挥发 性有机物等,估算其排放量、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油品、液体化工品码头应预测评价特征污染物的 影响
8.4.4船舶废气影响分析
处于船舶排放控制区的港口总体规划应分析船舶废气排放造成的影响。
3.5.1涉及临近噪声敏感目标的港区(或作业区)、天型集装箱港区后方的集疏运通道等的港口总体 规划,应开展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3.5.2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港口总体规划实施运营期产生的声环境影响,明确声环境达标距离,评价 声环境敏感点达标情况,绘制相应的预测与评价图件。规划中内河港口既有固定声源又有流动声源时, 应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
8.6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B.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8.8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B.8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8.8.1环境风险识别
8.8.1.1除港口水域船舶溢油风险事故外,根据港口的主要货种选择液体化学品泄漏、油品泄漏、危 险品堆场等环境风险事故作为评价对象。 8.8.1.2根据历史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识别规划港口的环境风险源、危险类型,度 量可能的危险程度
8.8.2环境风险影响预测与分析
8.8.2.1环境风险分析范围应包括码头、航道、锚地和库区(堆场)。 8.8.2.2分析由于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引起的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规模的变化。 8.8.2.3根据港口空间布局、环境敏感区分布、主要环境风险事故类型等综合因素,分析规划区内事 故高风险区分布情况。 8.8.2.4预测典型事故情景下环境风险事故对水环境、空气环境等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8.8.2.5评价环境风险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重点评价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8.8.2.6调查区域现有风险防范体系、应急设备条件,分析现有事故应急能力与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后 风险应急的适应程度
8.9环境敏感区影响评价
预测不同规划布局情景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明确港口总体规划与环境敏感区保护要求的 评价规划实施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程度
8.10累积环境影响分析
识别和判定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可能发生累积环境影响的条件、方式和途径,预测和分析规划实施 他相关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累积的资源、环境、生态影响。明确规划累积影响是否处于可以接受的 内。
8.11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8.11.1岸线资源分析
3.11.1.1评估岸线资源的现状及利用水平,明确已开发利用的港口岸线占用自然岸线长度的比例, 评价区域岸线资源对规划岸线的支撑能力。 3.11.1.2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利用的岸线资源量,估算规划实施后岸线的 利用效率,与类似条件港口对比,评价岸线集约利用水平。 3.11.1.3针对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城市岸线与港口岸线分析岸线资源适宜性
8.11.2土地资源分析
JT/T1146.22018
3.11.2.2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利用的土地资源量,估算港口总体规划实施 后港口土地利用效率,与类似条件港口和有关国家技术政策对比,评价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8.11.3水资源分析
8.11.4污染物总量控制
估算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大气和水特征污染物增量,评价其是否符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 制要求。港口总体规划实施不能满足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时,提出区域污染总量控制的削减方案, 明确总量平衡的渠道
9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9.1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9.1.1规划协调性分析
9.1.1.1分析港口总体规划与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资源利用政策等政策法 规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全国或省级港口布局规划等上层规划的符合性,判别是否符合 相关政策的要求,是否符合上层规划发展方向,分析其与政策法规和上层规划在功能定位、开发原则和 环境政策要求等方面的一致性。 9.1.1.2分析港口总体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江河流域 规划、防洪规划、旅游规划、渔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重点分析规划 之间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9.1.1.3详细对比港口总体规划与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近岸海域功 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敏感区之间的关系,分析规划在空间准入方面的符 合性。 9.1.1.4从规划目标、规模、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角度分析港口总体规划与上述规划的关系,明确与 见划间存在差异和矛盾的解决方案建议
9.1.2发展目标与规模环境合理性分析
协调性。 9.1.2.2根据生态环境影响、资源支撑能力等预测结果,结合区域节能减排和总量控制的要求,评价 包括港口吞吐量和港口岸线长度在内的港口发展规模与区域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的协调性。 9.1.2.3基于港口总体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结合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环境 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
9.1.3岸线利用环境合理性分析
根据港口建设和运营活动的特点和环境影响范围,综合评价规划岸线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其与主体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协调性,从而评价岸线利用规划的环境合 性。
9.1.4配套设施规划环境合理性
JT/T 1146.22018
9.1.5港口总体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9.1.5.1评价规划港区划分、港区布置规划、水域布置规划的环境合理性,综合分析港区和水域布置 规划对环境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判断空间布置与区域功能区划或规划是否相容 等,分析港区和水域布置规划空间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9.1.5.2分析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简称“三 线一单”)约束的前提下,港口总体规划的合理性
9.2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根据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结果,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对规划要素提出明确的优化调整 议: a) 港口总体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冲突; 港口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要求严重冲突: 不符合环境保护政策; d) 规划方案中配套建设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实施后,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仍无法支 撑规划的实施,或仍可能造成重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规划方案与“三线一单”的管理要求不符; f) 可能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或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 S) 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无法对其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范围做出科学、准确 判断。
9.2.2.1针对港口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规划调整实施建议(如建设时序、 开展的研究专题、施工期的选择、工程结构、跟踪评价、施工方式、装卸工艺、预留岸线的功能与开发时 机、临港工业准入条件、取消岸线、调整或限制岸线用途等)。 9.2.2.2港口总体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应全面、具体、可操作,如对规划规模(或布局、结构、建设时序 等)提出了调整建议,应明确给出调整后的规划规模(或布局、结构、建设时序等),并保证调整后的规划 方案实施后符合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可以支撑。 9.2.2.3优化调整建议应及时反馈给港口总体规划编制机关。 9.2.2.4优化调整建议应图表结合说明
3“三线一单”管控方案
在优化布局、结构、建设时序的前提下,落实“三线一单”约束,拟定“三线一单”管控方案,指导项目 环境准入。
10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0.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针对保护对象、目标、内容、规模、实施空间和时序等,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对港口设施结 、施工时段、施工工艺等提出要求,减缓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T/T1146.22018
10.1.2制订生态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方案,对港口总体规划实施造成的生境破坏提出生态恢复、修 复的建议要求,并提出受影响的野生动物生境的恢复和保护措施 0.1.3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 稀危物种)时,应优先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无法避让时应制订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
10.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制订港口污水的污染控制目标,提出港口和船舶的各类污水接收处置、排污口设置及中水回用等 义方案。
10.3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结合相关环境保护规划或区划,确定环境空气污染控制和治理目标,针对干散货码头的粉尘污染 体化工品码头的有毒、有害气体,明确大气防护距离,对产生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提出防 施。
a 提出运营期的噪声控制距离,对距离居民区较近的港口,应提出合理布置港区方案建议,降低 港口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b) 提出集疏运道路的噪声控制距离和沿线规划建设控制要求,并研究优化集疏运方式的可 行性; c) 内河港区还应提出运营期的噪声控制距离和沿线规划建设控制要求
10.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0.6环境风险应急与处置措施
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能力建设及风险防控措施方案,明确事故风险污染的应急方案、组织机 构.并按照港口的特点和JT/T451中的相关要求提出港口应急物资装备的建设方案建议
建筑软件、计算10.7其他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提出港口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及港口的环境管理建议等。
10.8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的环保要求
10.8.1应明确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海洋标准,并针对具体建设项目提出 环境准入、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管理等要求 10.8.2应提出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简化建议
JT/T 1146.22018
1.1.1跟踪评价应针对港口总体规划的不确定性提出管理要求,对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全过程产生的 实际资源、环境、生态影响进行跟踪监测。 1.1.2跟踪评价取得的数据、资料和评价结果应能够为港口总体规划的调整及下一轮规划的编制提 供参考,同时为规划实施区域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 交通标准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