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700.7-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支是否能够用于识别金属化合物的危害 是,应了解生成这些数据的pH值条件
5.2.2现有数据的评估
某些金属研究较为充分,可能会得到各种相关无机金属化合物的溶度积和/或溶解性数据,以及溶 解性与pH值的关系。但对于许多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来说,很有可能只有类似“不易溶解”之类的描述 性信息。这些描述性词汇所指的溶解度范围没有一致的定义,如仅有这些信息,可按照GB/T36700.8 得到所需要的溶解性数据。
价金属化合物可溶解性白
在没有溶解性数据的情况下吊环标准,可使用一种基于24h高载荷率的“筛选试验”(见GB/T36700.8)。 其作用是筛选出那些难以与溶解态分开的快速转化或分解的金属化合物。对此,可根据离子浓度进行 分类。在可以从筛选试验中得到数据时,应使用在试验的整个pH值条件范围内所得到的最高溶解度。 如果无法得到整个pH值条件范围内的数据,则应参照适当的热动力学形态形成模型或其他适当方法, 检查是否已得到最高溶解度数据。需要注意,这种试验只能用干金尿化合物
5.2.4评价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解性的完全试验
完全试验同筛选试验一样,应对试验过程中的PH值条件进行评估。通常应在溶液中金属离 达到最大值时的pH值条件下进行完全试验。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GB/T36700.8选择pH 。根据完全试验得到的数据,有可能在7天后得到每一种试验载荷(1mg/L为“低载荷”,10mg
GB/T36700.7—2018
“中等载荷”,100mg/L为“高载荷”)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如果是为了评价一种物质的长期危 害,则可在合适的pH值条件下进行低载荷试验,时间可以延长到28天。
5.3水生毒性数据与溶解性数据比较
应通过比较水生毒性数据和溶解度数据,作出是否进行分类的决定。如果溶解度数据超过LCso或 ECso值,并且是仅有可得的数据,不论它们是否在同一pH值,则应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果有其他溶解 度数据,并且在整个pH值范围内溶解度均不会超过LCso或ECso,则不能据此进行分类,应使用来自生 态毒性试验或生物可利用性效应模型的补充数据,
)转变为非可利用形态 低得多的另一种金属化合物
5.5.11gK。w值可准确预测某些类型的有机化合物,比如非极性有机物质的BCF值,但对于手无机物质, 如无机金属化合物则无相关性。 5.5.2目前尚无通用模型对复杂多变的金属的摄取和净化率机理进行描述。应根据分类标准,针对具 体情况,通过专家判断,对金属的生物蓄积作出评价。 5.5.3虽然BCF能够表示生物蓄积潜力,但在解释金属和无机金属化合物的BCF测量值的时候,可能 存在多种复杂因素。对于某些金属和无机金属化合物,水中浓度和某些水生生物体内的BCF值之间是 反比关系,因此使用生物富集数据时应谨慎。对于生物体必需的金属元素来说,生物体营养需求可能高 于环境浓度,由于生物体可进行主动调节从而导致较高的BCF。在环境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较高的 BCF可能是一种摄取金属物质以满足营养需求的自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可视为正常现象。此外,如 果生物体调节体内浓度,则BCF测定值可能随着外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外部浓度过高,以至于超 过某一个阈值水平,或者抑制了调节机制时,将会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同样,某种金属可能是特定 生物体所必需的,却不一定是其他生物体所必需的。因此,在一种金属并非是必不可少的情况下,或者 当一种必不可少的金属浓度高于营养水平时,应对生物富集潜力和环境问题给予特别的考虑。
6.1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方法
6.1.1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方法见图1。这种利用数据作出判定的分类方法包括儿个不同的阶段。 在没有有效数据可用时,应使用所有的现有数据和专家判断。 6.1.2在考虑金属化合物的LCso或ECso数据时,重要的是确保用作分类依据的数据点应以待分类的金 属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表示,即应进行相对分子质量修正。多数数据都以mg/L表示,这一数值应根据 相应的金属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调整。修正方法为金属的LCso或ECso或金属的NOEC值乘以金 属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该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比值。
图1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方法
GB/T36700.7—2018
1)如果低载荷率的金属离子浓度大于或等于LCso或ECso,划为急性类别1,也划为慢性类 别1,除非有证据表明从水体中快速分离,而且没有生物蓄积; 2) 如果中等载荷率的金属离子浓度大于或等于LCso或ECso,划为急性类别2,也划为慢性 类别2,除非有证据表明从水体中快速分离,而且没有生物蓄积; 3)如果高载荷率的金属离子浓度大于或等于LCso或ECso,划为急性类别3,也划分为慢性 类别3,除非有证据表明从水体中快速分离,而且没有生物蓄积。 b)对于28天转化试验,如果7天转化试验描述的分类过程导致分类为慢性类别1,则不需要作 进一步的评估,因为金属的分类不考虑任何进一步的信息。在其他情况下,进一步的数据可能 是通过溶解/转化试验得到的,以证明分类结果可修正。如果被划为慢性类别2、类别3或类 别4的物质,28天转化试验期后低载荷率的金属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长期NOEC值,应取消 分类。
6.3金属化合物分类方法
6.3.1 当所关心的金属离子LCso或ECso值大于100mg/L时设备安装技术、工艺,不需在分类过程中考虑这种金属化 合物。
a)水溶解度(通过24h溶解筛选试验测定;或者根据溶解产物估计)大于或等于溶解金属离子浓 度的LCso或ECso值的所有金属化合物,均应被视为易于溶解的金属化合物。由于溶解度测定 条件与急性毒性测定条件可能有显著差别,因此对于溶解度接近急性毒性值的化合物,应谨慎 对待。在此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溶解筛选试验结果。 b) 易溶解的金属化合物根据LCso或ECso值进行分类(需要时可作相对分子质量修正): 1)金属离子的LCso或ECso值小于或等于1mg/L,划为急性类别1,也划为慢性类别1,除非 有证据表明从水体中快速分离,而且没有生物蓄积; 2)金属离子LCso或ECso值大于1mg/L且小于或等于10mg/L,划为急性类别2,也划为慢 性类别2,除非有证据表明从水体中快速分离,而且没有生物蓄积; 3)金属离子的LCso或ECso值大于10mg/L且小于或等于100mg/L,划为急性类别3,也划 为慢性类别3,除非有证据表明从水体中快速分离,而且没有生物蓄积。 3 如果溶解度小于LCso或ECso值,划为默认的慢性类别4: a)在分类标准中,将难溶金属化合物定义为溶解度(通过24h溶解筛选试验测定;或者根据溶解 产物估计)小于溶解金属离子的LCso或ECso值的金属化合物。如果难溶金属化合物的溶解态 金属的LCso或ECso值小于或等于100mg/L,且该物质可被视为难溶,应使用默认安全网分类 (慢性类别4)。 b)对于7天转化试验,可利用默认的安全网分类方法分类的难溶金属化合物,也可以使用7天转 化/溶解试验数据。这些数据应包括在低、中和高载荷率下的转化程度。如果金属离子浓度 在7天试验期后(也可以早一些)超过LCso或ECso的水平,则应利用下列分类方法取代金属的 默认分类: 1)如果低载荷率的金属离子浓度大于或等于LCso或ECso,划为急性类别1,也划为慢性类 别1,除非有证据表明从水体中快速分离,而且没有生物蓄积; 2) 如果中等载荷率的金属离子浓度大于LCso或ECso,划为急性类别2,也划为慢性类别2, 除非有证据表明从水体中快速分离,而且没有生物蓄积; 3) 如果高载荷率的金属离子浓度大于LCso或ECso,划为急性类别3,也划为慢性类别3,除 非有证据表明从水体中快速分离,而且没有生物蓄积。 c)对28天转化试验,如果7天转化试验描述的分类过程导致分类为慢性类别1,则不需要作进
GB/T36700.7—2018
一步的评估,因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不考虑任何进一步的信息。在其他情况下,进一步的数据 可能是通过溶解/转化试验得到的,以证明分类结果可修正。如果被划为慢性类别2、类别3 或类别4的难溶金属化合物,28天转化试验期后低载荷率的金属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长期 NOEC值,应取消分类。
6.4.1由于试验物质粒径或表面积的任何变化,可引起单位时间内释放的金属离子浓度的显著变化, 因此粒径和表面积是重要参数。一般在转化试验中,粒径或表面积是固定的,以使分类时仅考虑载荷水 平因素。一般情况下,要使用市场上所能得到的最小的颗粒以得到分类数据,从而确定转化程度。也有 某些金属粉末形态的试验数据不适用于块状形态的分类的情况。例如,粉末形态是一种结构上不同的 物质(比如不同的结晶结构),或者通过特殊工艺生产的而不能通过块状金属直接产生。此时,大块物质 的分类应根据更具代表性的粒径或表面积的物质的试验数据;粉末则应根据从粉末形态的数据进行分 类。正常情况下,不应对同一种金属给出两个以上的分类建议。 6.4.2对于粒径小于1mm的金属,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试验。例如,通过不同的工艺生产的金属粉 末,或者粉末比块状有更高的溶解率(或反应率)都可能会导致更严格的分类。 6.4.3表1给出需要考虑的评估物质粒径。
表1需要考虑的评估物质粒径
6.4.4对于金属的某些形态,可参见OECD2001指南得到规定时间间隔后的金属离子浓度之间的相 关关系,用表面积和载荷的函数表示。参见参考文献[8]的临界表面积方法,预测不同粒径的金属的离 子浓度。通过相关关系和与毒性数据之间的联系,以确定向介质中释放LCso或ECso的物质的临界表面 积,再将临界表面积转化为用于危害分类的低、中、高质量载荷。通常不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但这可 以为标签和后续判定提供有用信息
ZJM0标准规范范本B/T 36700.72018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