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015.1-20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铀矿冶

  • HJ 1015.1-20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铀矿冶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35.1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对项目名称、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矿床分布情况等进行说明,给出项目组成 一览表。列表给出建设子项和利旧子项的基本信息,给出主要设施、设备。

    5.2.3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简要说明厂区总平面布置及不同功能区的规划情况。介绍拟建建筑设施的平面布置 及建设项目各子项的厂房布置情况,标明各类建(构)筑物和气、液态流出物排放点的 位置,从环保角度分析工程设施布局的合理性。 描述矿石、采矿废石、尾矿(渣)等物料的厂内外运输方案和运输路线

    5.2.4选址环境保护合理性分析

    本节内容仅适用于新建矿区地面设施的选址,如尾矿库、尾渣库、废石场等。简要 描述选址过程,从保护环境的角度,通过分析与场址所在区域的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 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的相容性,判定所选 场址的适宜性,并对场址地面设施的工程设计提出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电缆标准规范范本,给出结论或提 出优化调整建议

    5.2.5生产工艺分析

    详细介绍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给出包括产污环节的主要工艺流程图,给出放射性 核素在工艺流程中的走向、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给出主要核素平衡图(表)和 水平衡图。对于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还应对原有工艺及其存在的问题、工艺改 进情况进行分析。 描述项目的主要辅助系统。说明项目运行所需要的原辅材料来源、用量等,

    5.2.6污染物的产生及处理

    对建设项目运行期放射性污染物和非放射性污染物的产生、分类、贮存、处理、排 放和处置等情况进行说明,给出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对于源项估算中的各项参数 应说明数据来源及合理性。 对于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还应明确原有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目前存 在的问题,污染物治理设施以新带老的相关情况,并计算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前后污 染物的排放量以及排放量变化情况(即三本账)。对于改建、技术改造项目还应描述改 造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及处理情况。

    从管理和技术措施方面说明关于废物最小化的考虑。

    6.1环境现状调查原贝

    环境现状调查应遵循实事求是、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时域特征显著的原则。 区域自然与社会环境调查一般采用收集资料法和现场调查法。环境调查主要以现场 实测为主,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采用收集资料法与现场调查法相结合。 资料应尽可能反映出最新时期、较长时段的调查结果,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中的时 效性要求,并能够充分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特征。报告中给出的基本资料,应复核后

    使用,并说明资料来源。

    6.2区域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6.2.1区域自然环境调查

    简要介绍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给出场址地理位置图。提供场址半径5km内、20km 内的子区分布图。 b)地形地貌 阐述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地质 概述项目所在地的区域地质和场址地质主要特征,以及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的地质 灾害和潜在地质风险因素,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d)气候与气象 简述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特征等,并给出常规气象数据,提供观测气象 资料台站的有关情况。 e)地表水水文特征 简要描述评价范围内主要地表水体的水文特征、所属水系划分,并给出地表水水系 图。说明受纳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列表给出相应的水文参数并说明季节变化情况。 描述场址上下游评价范围内或对评价范围内河段水文特征有影响的水利工程的基本特征 以及调度运行情况。 f)地下水水文特征 描述项目所在区域及场址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地 下水类型、水位、流速或渗透系数、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的出露点等。重点 描述与项目相关的地下水情况。如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HJ610进行水文地 质调查,并明确区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以及潜在供水可能的含水层 等。 g)土地和水体利用 描述评价范围内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现状,重点说明场址半径5km范围内(包括场址 所在区域)的土地和水体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规划情况。 h)生态和资源开发利用 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区划、陆生和水生生态情况,以及生态敏感目标 与场址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及所在分区特征、保护要求 等内容。生态敏感区应说明植被变化、荒漠化、沙漠化、土地生产力变化情况。 说明评价范围内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并说明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

    6.2.2社会环境调查

    a)人口分布 以最新的国家和地区人口普查为依据,结合实地调查,给出评价范围内各子区的人 口分布、人口自然增长率、评价年份的人口数,以及各年龄组的比例或人口数。给出场 址半径5km范围内居民点与评价中心的距离、方位和人口数,以及学校、医院、疗养院、 企事业单位的人口数。 b)居民生活习性与饮食结构 列表给出各年龄组的食谱、年消费量及其来自评价范围内的份额,说明居民生活习 性。

    下境调查包括辐射环境调查和非放射性环境调查

    6.3.2调查内容与要求

    铀矿治建设项目的辐射环境调查依据GB23726和HJ/T61中的相关规定。对新建项 目,应进行辐射环境本底调查;对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应进行辐射环境现状调 查。说明监测的实施单位及资质、监测时间、监测质量保证措施等。 非放射性环境现状调查,根据项目所排放的非放射性污染物进行调查,调查和评价 衣据HJ2.2、HJ2.3、HJ2.4、HJ19、HJ610、HJ964中的相关规定。生态现状调查应在 文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不小于评价范围。 地浸采铀项目的环境调查方案应涵盖整个采场。 按环境要素列表给出环境监测方案,给出环境监测布点图, 列表给出各项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对于异常数据进行原因分析。 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或已有场址上的新建项目,其监测结果要与建厂前 的环境本底值或对照点监测值以及现有场址近三年的日常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对环境本底或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在施工期可能会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针对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 环境影响,说明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和评价项目施工期在采取了环境保护措施 后对环境的影响,说明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7.2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运行期环境影响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预测与评价。对于地浸采铀、原 爆破浸出采铀、尾矿(渣)库和蒸发池等,应重点分析与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 7.2.1辐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2.1辐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2.1.1排放源项

    简要分析说明项目运行期的排放源项。 对于改建、扩建项目,应分别对改建、扩建过程中和改建、扩建后的排放源项进行 分析说明,并将改建、扩建后的排放源项跟原 工程的排放源项进行比较说明。

    7.2.1.2剂量估算

    阐述对公众产生照射的各种途径,并用文字和示意图表示。 剂量估算主要包括气载途径、地表水途径和地下水途径。各个途径剂量估算要求如 下: a)气载途径的剂量估算应给出各子区的空气中核素年均浓度、各年龄组个人有效剂 量和集体剂量, b)地表水途径的剂量估算应给出排放口下游不同距离的河段中核素年均浓度、相关

    子区各年龄组个人有效剂量和集体剂量。 c)地下水途径应给出工程运行期核素在不同时段的影响范围、程度,最大迁移距离, 并说明核素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评价范围内,当地下水下游有水体利用时,应给 出下游取水点的最大核素浓度及所致个人有效剂量。 明确预测模型、方法、参数选取的依据和来源,分析其适用性。 列表给出各子区不同年龄组、不同照射途径叠加后的公众最大个人有效剂量和集体 量。给出关键居民组、关键核素和关键照射途径,以及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依据HJ2.2、HJ2.3、HJ2.4、HJ19、HJ610、HJ964等相关标准,分析与评价建设 项目运行期非放射性污染物的排放对大气、水、土壤、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7.3事件/事故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3.1事件/事故环境影响

    7.3.1.1事件/事故景象分析

    7.3.1.2事件/事故源项

    7.3.1.3事件/事故后果估算

    说明事件/事故情况下考虑的辐射照射途径,给出辐射影响估算结果。给出事件/事故 情况下非放射性化学污染物的估算结果。 给出估算模式和参数,明确预测模型、方法、参数选取的依据和来源,分析其适用 性。

    7.3.1.4事件/事故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事件/事故估算结果,给出事件/事故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给出事件/事故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说明事件/事故的预防和缓解措

    7.3.3环境风险评价

    参照HJ169,结合铀矿冶建设项目特征,进行风险识别和环境风险评价,

    详细说明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拟采取的具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措 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说明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描述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和处置设 施,并分析其能力。 对于与其他工程共用的环境保护设施,应重点分析其废物贮存、处理和处置能力。 如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裕量、尾矿(渣)库的剩余库容等。

    8.2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

    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 性、满足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各类措施的有效性判定应以同类或相同措施的 实际运行效果为依据,没有实际运行经验的,可提供工程化实验数据,

    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以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矿治建设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后果进行货币化经 济损益分析。给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计算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 比例,简要分析环保投资的合理性。 环境保护投资应包括为预防和减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而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 设施的建设费用、运行及维护费用,直接为建设项目服务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费用以及相 关科研费用。

    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兑明铀矿冶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和制度

    兑明铀矿冶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和制度

    10.2污染物和环境管理计划

    分别给出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污染物排放清单,明确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要求。 给出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有针对性、具体可操作的环境管理计划,明确各项环 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建设、运行及维护费用保障计划。

    给出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运行期的流出物与环境监测方案、应急监测方案,峻工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的建议。给出环境监测布点图,说明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委托 第三方单位进行监测的,需对其资质做出说明

    [1.1.1 设计阶段

    说明项目在设计阶段便于退役的方案。

    [11.1.2 运行期

    说明项目运行期拟采取的便于退役措施。对于运行期满足退役治理条件的项目,应 合出退役治理方案

    L1.1.4 退役目标

    给出退役时的管理限值、管理目标值及其确定原

    11.1.5退役治理方案

    说明退役治理所需经费及其来源,以及经费保障措施。 1.2长期监护 对于退役后需要进行长期监护的,应说明开展长期监护的相关内容

    就报告总体内容,给出总结性结论意见。说明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环境保护目标、 三废产生及治理措施、生态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公众参与的主要结论、环境 管理与监测计划等内容,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对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 齐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区域环境问题突出且整治计划不落实或不 能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平价单位针对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其他相应的建让

    A.1.1项目基本情况

    A.1.2主要建设内容及规划

    简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扩建项目应给出原有设施的基本情况。分期建设的,应 说明该场址的总体规划,简要阐明项目建设模式,以及各期工程与总体规划之间的相互 关系。说明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如果存在多个建设方案,从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 程度等方面说明建设方案环境比选结果。

    A.1.3.1.法规和标准

    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所依据的国家、行业和地方主要法规和标准 .1.3.2.相关文件 列出立项文件、项目批文以及依据的主要技术文件等

    A.1.3.2.相关文件

    说明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

    按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识别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因素,结合工程分析确定评价因子。 A.1.6评价控制指标

    A.1.6评价控制指标

    公众个人剂量限值应符合GB18871的规定,并在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基础上,提出运 行期的公众剂量约束值,公众剂量约束值应符合GB23727的要求。 给出事故工况下的公众剂量控制值。

    A.1.6.2、流出物排放限值

    素的排放限值应符合GB23727中规定 的限值。

    A.1.6.3.非放射性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A.1.6.3.非放射性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A.1.7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出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大气、水、土壤、声、生态等环境保护 目标,说明环境保护目标的主要情况,与评价中心的位置关系,

    A.2区域自然与社会环境

    简述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隶属行政区划、主要交通情况、与附近城镇的距离等。 合出场址地理位置图。 给出场址半径5km的子区分布图,图中应标示出子区划分情况、拟建设施位置及居

    民点分布情况;给出场址半径20km的子区分布图,图上应标示出拟建设施位置、场址周 围主要城镇的位置。

    阐述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情况,包括海拨高度、地形特征、地貌类型等。 A.2.3地质

    阐述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情况,包括海拨高度、地形特征、地

    概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区域地质和场址地质的主要特征,说明区域地质与场址地质 的关系,重点分析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的地质灾害和潜在地质风险因素,如崩塌、滑坡, 尼石流等。重点说明矿床地质及矿石特性,包括含矿地层及其构造、矿体及矿石特征等 过于新建尾矿(渣)库的项目,应说明选址区域的地质条件是否适宜建设尾矿(渣)库

    简述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特征等,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象统 十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年平均相 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年均蒸发量、日照等。提供观测气象资料台站的位 置,说明气象台站的地理和环境特征、距场址的方位与距离、台站类型以及气象数据记 录情况。 给出场址附近代表性气象台站符合相关导则要求的常规气象参数,并对气象参数做 相应的分析。

    简述评价范围内地表水体的类型和 包括水体大小、流动方式及流域概况、 与场址的相对位置,给出地表水水系图。详细描述场址附近区域地表水体的情况,包括 水系分布和汇水区域,以及与建设项目生活、生产用水和排水的相互关系。说明受纳水 本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列表给出受纳水体1~12月的月均流量、流速、河宽、河深、水力 皮度等参数,并说明季节变化情况等, 描述场址上、下游水利工程的基本特征以及调度运行情况

    如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只需简要描述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 质条件,包括包气带、含水层、隔水层的主要特征:地下水类型、水位、流速或渗透系 数、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等。 如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还应进一步描述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隔水 层的特性与分布、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等,并明确区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有供水意义 的含水层以及潜在供水可能的含水层等。 对于井下开采工程,还应重点说明矿床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特征、矿坑涌水等情 元。 对于地浸采铀工程,还应重点说明含矿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弥散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含矿含水层与上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出露点以及含 水层对铀矿开采的影响等。

    A.2.6土地和水体利用

    描述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和水体利用现状,重点说明场址半径5km范围内(包括场址 所在区域)的土地和水体利用现状及发展规划情况。 对于土地利用说明土地类型、水土流失现状,给出主要农作物、蔬菜及其他经济作 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等。

    A.2.7生态和资源开发利用

    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及所在分区特征、保护与建设要求等内容。 主态脆弱区应说明植被变化、荒漠化、沙漠化、土地生产力变化、工程建设可能导致的 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说明评价范围内的陆生和水生生态情况,明确说明评价范围内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 或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说明主要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与场址的 相对位置和距离。 说明评价范围内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并说明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最新的国家和地区人口普查为依据,结合实地调查,列表给出评价范围内各子区 的人口数,给出近几年评价范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预测评价年份的人口数。 提供评价范围内各年龄组的人口数或比例,人口按年龄划分为四个组:婴儿组:≤1 岁;幼儿组:>1岁,≤7岁;少年组:>7岁,≤17岁;成人组:>17岁。 列表给出评价中心半径5km范围内的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企事业单位与 场址的距离、方位和人口数。

    A.2.9居民生活习性与饮食结构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列表给出各年龄组的食谱、年消费量及其来自评价范围内的份 额,说明居民生活习性。

    A.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说明项目名称、性质、项目组成及内容、建设地点及占地面积、矿床分布情况、建 设周期、运行年限等。应按照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 衣托工程等分列工程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提供项目组成 对比一览表,并说明项目实施前后各分项工程之间的依托关系。 说明利旧子项的基本信息,如子项名称、建筑面积、主要功能等

    A.3.2选址合理性分析

    详细描述新建矿区地面设施的选址过程,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从环境制约因素、 环境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选址合理性分析,通过分析与场址所在区域的发展规划、环境 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的相容性,判 定所选场址的适宜性,并给出结论。对于同一建设项目的多个建设方案,应从环境保护 角度进行比选,给出推荐方案,并结合比选结果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A.3.3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简要说明厂区总平面布置及不同功能区的规划情况。提供厂区总平面布置图,标明 拟建建筑设施位置、废气和废水排放口位置,从环保角度分析工程设施布局的合理性。 兑明项目各子项的厂房布置情况, 对于涉及矿石、废石、尾矿(渣)等物料运输的,应给出厂内、外运输方案,说明

    物料运输的总质量、总体积、运输车辆、道路建设、运输路线、防止物料撒落的环保措 施等内容。

    详细介绍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包括矿山开采工艺、地表生产工艺等,说明主要产 品(包括主产品和副产品)方案。绘出主要工艺流程图、水平衡图,并根据需要给出物 料平衡图等,分析说明工程的产污环节。列表给出主要设施、设备及其数量。

    A.3.5主要辅助设施

    描述项目主要辅助系统,如通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监控系统、地 下水污染防治系统、场地防洪措施等。

    工业标准A.3.6主要原辅材料来源和用量

    说明项目运行所需要的原辅材料来源、用量等。

    A.3.7.1放射性污染物

    a)气载流出物 描述气载流出物处理系统,说明运行期气载流出物的产生、处理和排放情况。 对有组织排放的情况,说明气载流出物的产生环节、产生方式、污染控制措施、净 化措施和排放方式,给出排放高度、排放速率、放射性核素种类、排放浓度、年排放时 间、年排放量等。 对无组织排放的情况,说明气载流出物的产生环节、产生方式、排放源特征、排放 的放射性核素种类、排放浓度(析出率)、年排放量等。 b)液态流出物 描述废液处理系统,说明在运行期系统收集、输送、贮存和处理废液的能力。说明 各种废液的产生环节、产生方式、回用情况、排放方式、排放口位置,列表给出各种液 态流出物的产生体积、放射性核素种类、排放活度浓度(浓度)及年排放量等。 c)固体废物 说明在运行期各类固体废物的来源、收集、贮存、处理及处置方案。列表给出固体 废物的种类、数量(体积)、比活度(表面污染水平)和处理、处置方式。

    A.3.7.2非放射性污染物

    描述各类非放射性污染物的产生环节、产生方式和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废气、废液 和噪声等,给出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的方式、浓度、数量,以及达标情况。 描述运行期非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种类、来源、产生量、收集、处理及处置等情况

    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应将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后各类废物的排放量 与原工程进行比较,给出三本账。

    市政工程标准规范范本A.3.8改造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及处理

    对于改建、技术改造项目,应给出改造过程申的各类废物的产生和处理情况。说明 各类废物的来源、收集、贮存、处理及处置方案。列表给出各类废物的种类、数量、污 染水平和处理、处置方式。

    ....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