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6-40-2016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内无乱贴乱画乱刻现象。
3.5.1村庄房屋建筑应符合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绿色节能的要求。 3.5.2逐步实施危旧房屋的改造、整治,消除D级危房,应拆除危 旧残破、无人居住使用的老房屋。
3.5.1村庄房屋建筑应符合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绿色节能
3.5.2逐步实施危旧房屋的改造、整治玩具标准,消除D级危房,应拆除危
3.5.3新建房屋应就地取材本地材料使用率大于等于50%。
3.7.1新建筑宜采用节能措施。倡导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有地 方特色的绿色农房 3.7.2电能、燃气、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农户普及率 应大于等于70%。
4.1.4宜划定畜禽养殖区域,人畜分离。畜禽圈养率达到90%
4.1.6村庄绿化应采用地方果树林木花草品种,提倡名
4.1.6村庄绿化应采用地方果树林花草品种,提倡名贵树种种 植,打造花园、果园村庄;村内道路、坑塘河道和公共场所普遍绿 化;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基本实现绿化,村庄建成区内无裸露黄土 沙地;村庄绿化覆盖率大于等于30%。
4.1.7古树名木保护应采取设置围护栏或砌石等方法,并设标 志牌。
4.1.7古树名木保护应采取设置围护栏或砌石等方法,并设标
4.1.8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必须达到100%。
4.2.1由间地头无农业生产废弃物,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农由景观 化。针对田间地头污染严格实行谁污染谁治理。 4.2.2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农用塑料薄膜等生产废弃物清除率达 到100%;农膜回收率应大于等于80%。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率应大 于等于70% 4.23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应大于等于80%
4.3江河、沟渠、池塘等水体清洁
4.3.2主要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沿海村庄的近岸海域海水
4.4.1对村域山体、森林、湿地、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 育,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止破坏造成 新的水土流失。 4.4.2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 对应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大气无异味、噪声不刺耳、土壤无干裂等。
《声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 对应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大气无异味、噪声不刺耳、土壤无干裂等
5.1.1制定有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有机 融合,促进农村多元化增收。注重培育惠及面广、效益高、有特色的 主导产业。 5.1.2创新产业模式,推行“一村一品”,培育特色村、专业村,带动 特色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致富。 5.1.3村级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开展村务活动 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结合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 旅游纪念品加工、手工制作等加工业,引导工业产业入园区。
实际统计的村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同年市(县)农 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九年义务教育自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基本普及学前教 育,学前儿童入园率大于等于95%
6.2物质文化保护挖掘
发掘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等乡村物质文化,进行恢复修旧 如旧和保护原址原物
通过挖掘古村民俗、保护地名文化、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 文化、村规民约等,修建绿色长廊、乡土展示屋、生态文化墙等优秀 文化传播载体。
建设有宣传栏、文化室、广播室、戏台、体育活动场所等,配备 如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
7.1.1应依法设立村级基层组织,通过健全村民自制机制等方式 保障村民参与建设和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7.1.2鼓励有条件的村庄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工商企业以 合股等方式发展生产,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 7.1.3建立村规民约,建立并实施公共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 基础设施维护等管理机制,配备与村级人口相适应的管护人员,比 例不低于常住人口的2%0。 7.1.4村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投工投劳、投钱投物等方 式,村民参建率应大于等于90%。 7.1.5建立“两违”建房巡查管控制度,村庄规划区范围无“两违 建筑。
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坚持创新机制、建管并举,建立有效的建设和 管护机制。
7.2.1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 法治、刑事政策等宣传教育。 7.2.2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崇善向上、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 幼、诚信友善等文明乡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村民摒弃陋习, 培养健康、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7.2.1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 法治、刑事政策等宣传教育。
7.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加强村民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协助开 展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维权等权益保障活动;收集 并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 务;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村内适 龄劳动力就业率应大于等于80%。
建立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便民服务机构,提供代办、信访接待 等服务,每一事项应编制服务指南,推行标准化服务;按照生产生 活需求,建设商贸服务网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电子商务。
7.5健全治安防控网络
健全社会网络化管理,全年无刑事和治安事件发生,社会稳定 人民安康。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类型按自然资源票赋、社会经济水平、产业发展 持点、民俗文化、历史传承以及区域位置条件等,划分为产业特色 型、滨海渔家型、乡村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 型、城郊集约型、农村社区型等八个类型。
主要是村庄产业特色较为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较为明显,产 业合作发展基础较好,产业化水平高,具有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 基础。村庄初步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 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典型代表为文昌市潭牛镇的天赐 村,发展文昌鸡养殖产业。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 主,通过发展渔业、海水养殖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 齐,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典型代表为临高县调楼镇的调 楼村,发展海洋捕捞、养殖业及渔家乐项目。
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 主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镇较近,适 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典型代表为琼海市的北仍村, 借助周边丰富的田园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
主要是在生态自然、环境幽静以及饮用水源涵养区附近的地 区,其特点是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 统的由园风光、山川丘陵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 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天,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典型代表为 琼中县的什寒村,以黎族“奔格内”主题和山区生态环境,发展山区 生态旅游。
主要是在具有特殊人文、历史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 居以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人文资源丰富,具有 尤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历史文化,文化展示的潜力大。典 型代表为海口市石山镇的美社村,以火山岩环境特色和琼北人文 特点,建设地域人文特色村庄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通过政府精准扶贫,彻底 改善村庄环境。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 题严重,当地农民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典型代表为临 高县博厚镇的加禄村,整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主要是在城镇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 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 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市县城镇区重要的“菜篮子”基 地。典型代表为三亚市的槟榔村,以其近城区优势发展集约型农业 及城郊旅游服务业
主要是由于大项目建设而带动整村及整个片区村庄集中安 置,其特点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村庄风貌协调统
一,村民生活环境优越。典型代表为文昌市航天发射基地的安置 村,集中安置多个村庄,形成新型农村社区。
美丽乡村建设可按资金投入来源以及组织方式分为政府投入 连片建设模式、企业投入景区带动模式、政企合作建设特色村庄模 式、政企村合作经营发展模式等四种模式。
政府投入片建设模式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对片村庄的基 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引导传统农业向保闲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发 展,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体验乡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 活质量。建设实例为琼海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定安“百里百村”。 1琼海龙寿洋方亩田野公园,与当地的原有经济结构相结合 为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后劲。公园建设以“不砍树、不拆 房、不占由、就地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配套、特色 立业支撑的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 2定安“百单百村”,以五大主题公园连片形成“路相通、村相边 连”的原生态休闲游示范区等。整体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得 到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态意识、文明意识进一步提升。游人“行走百 里百村,犹如在画中游”
2.2企业投入景区带动模式
企业投入景区带动模式是以景区建设为中心,吸引商业服务、 会议商展等功能,带动周边特色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观光 木闲旅游,实现村庄“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改善农村生活环 竟,提高农民收入。建设实例为琼海中原镇、博鳌镇;澄迈福山咖啡
风情镇等。 1琼海风情小镇建设,提出多种改革举措,将博鳌打造为特色 风情小镇,把当地文化以及现代时尚休闲元素融入主街道和商铺 立面。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纷至而来,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旅游服 务,就地解决生产、就业等问题,社会效应较好。 2澄迈福山咖啡风情镇带动农村产业特色化发展,提高农民 收人。
政企合作建设特色村庄模式是深挖村庄自身资源及文化特 色,以村庄建设为基础,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充分展示当地文化,吸 游客参观旅游,带动村庄发展,实现村民收入。建设实例为澄迈 县美榔村;琼中什寒村等。 1澄迈美榔村以美榔双塔为历史文化核心要素,将“美丽乡村 建设与古村落历史文物修复、文物保护结合起来,充分展现海南古 时落的历史文化大美。以此吸引周边游客,带动村庄发展。 2琼中什寒村以高海拔、负氧离子高、凉爽的山区气候特点,结 合自身黎族文化元素,打造以“奔格内”品牌的乡村旅游,营造中国 最美乡村,同时转变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带动村民致富。
2.4政企村合作经营发展模式
政企村合作经营发展模式采取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同协作 开发,把整个村庄作为乡村旅游度假区来规划来建设,打造独具特 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实例为白沙县罗师村;陵水大墩村等。 1白沙罗师村,采用公司投资为主,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协作 将村庄营造为乡村旅游区;村庄建设不占用原有的山林地、耕地 企业出资为村民建设新住宅,村民拿出空闲房间参与本村的乡村 旅游经营,农民不离乡、不失地、不失居、不失业、保增收,为乡村经 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子。
2陵水大墩村成立村集体股份制公司,整合土地资源出让,村 民共同获利,以此快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进程。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或“不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海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Stand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Hainan
1总则 ... 2基本要求..· 3生态人居建设 4生态环境建设 5生态经济建设 6生态文化建设 7社会管理……
22 23 28 31 32
1.0.3参考《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对乡村范围的划定,结合海 南乡村分布情况,明确标准适用的范围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单位。
1.0.3参考《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对乡村范围的划
2.0.1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 意见》(琼府【2011】53号),明确村镇规划是村镇发展的蓝图,是农 社会不可偏废的公共政策,是建设和管理村镇的基本依据。因 此,美丽乡村的建设应根据村庄规划统筹落实
规划编制要求村民参与,并充分征求意见,并宣讲规划意图和规划 内容。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应秉承村民参与家园建设的原则 2.0.3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传统村落保护发 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编制保护规划
划编制的原则一一因地制宜、村民参与、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强化 村庄规划的落地实施,应对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规划,协调 用地布局及保护要求。
意见》(琼府【2011】53号)文件精神,明确要求规范农村土地管理 足进集约用地;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 制。因此,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继续落实村庄报建工作。
3.1.1~3.1.3根据2014年9月26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的决定》中第三十二条规 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划拨宅基地,每户用地面积不得超 过175平方米。”其次,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 理工作的意见》(琼府(2011】53号),明确要求严格宅基地管理,村 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划拨宅基地用于住宅建设,占地面积不得超 过175m。因此,为进一步落实“一户一宅”政策,明确要求新建住宅 衣户,应将老宅基地归还集体。
3.2.1村庄建设应统筹协调公共设施和住宅分布;满足建筑日照 要求;建筑布局考虑主导风向,满足建筑通风要求;公共设施选址 应考虑其服务半径及村民出行实际;村内主要道路建设应满足消 防通行及疏散要求。
3.3.1本标准考虑海南省多风、多雨水的气候特点,要求村庄根据 其所处环境特色,相应建设防火、防风、防雨、防洪涝灾害等设施。
地基标准规范范本3.4.2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出台《村卫生室管理
方案,其中阶段性发展目标就提出“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 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 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的目标。因此,本标准确定增加 村庄互联网基础设施考核要求。截至2013年底,中国电信在海南 全省已经实现97.2%的行政村通宽带,因此,海南省美丽乡村互联 网覆盖率应达到100%。
3.4.6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村庄,其生产生活行为必
3.4.7道路及公共场所照明指在村庄现状建成区内的道路及公共
3.4.7道路及公共场所照明指在村庄现状建成区内的道路及公共 设施照明覆盖面积。计算公式:道路及公共场所照明覆盖率=村庄 照明覆盖的面积/村庄内部(公共场所面积+道路面积)总和×100%。
此,村庄房屋建筑除满足经济、实用、美观的基本要求外胶合板标准,还应符合 绿色节能的要求。 3.5.2D级危房是指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认 定的D级危房。
3.5.2D级危房是指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认 定的D级危房。
3.5.3传统材料使用率指单栋建筑使用当地石材或建筑材料的总
....- 相关专题: 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