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511-201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DB51/T 1511-201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5-1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现状评价指标和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两类评价指标均应包含非生物因子类、自然 资源类、生态系统类、主要保护对象类指标。确定的评价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a)最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b)易于测量或易于获得有关信息: c)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及四川省技术标准规定。

    评价人员应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植物分类、生态、景观、环境保护、 水文、地质、气象、自然保护区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不低于评价人 员总数的30%,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不低于评价人员总数的50%。 除上述人员外,涉及水电和水利项目的,应增加水生生物、水生生态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涉及输电 线路项目的,应增加电磁辐射、噪声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涉及隧道项目的,应增加水文地质等专业的技 术人员;涉及旅游项目的,应增加旅游、保护教育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涉及四川省特有或者主要分布在 四川的物种的,应增加相应物种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评价单位可根据项目类型的需要,自主决 定增加必要的相应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人员的专业技术背景和职称应在报告中列出,

    评价过程中,应收集: a)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b 建设项目设计资料 卫生标准,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文本资料以及相关图件 (工程设计平面图和工程占地红线图比例尺应大于1:5000): 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或备案表: d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e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管理计划、生态旅游规划、规章制度、科研成果、 监测数据等; 评价区地形图、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片(空间分辨率高于10m): 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资料及相关文献: h 自然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及自然资源利用相关数据资料: 1 国内外类似项目影响评价和科学研究相关文献资料: J 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划: k) 自然保护区周边其他相关项目资料

    主要调查内容和方法见附录D 评价区生态调查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或以与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学特征相适应的方式开展。其中,

    类型:每种植物群系内至少设置1个植物样方,样方大小按建群种的类型布置,其中,乔木按不小于20 X20m设置,其内按品字形设置不小于5m×5m的灌木样方3个、按四角和中心点设置1m×1m草本样方5个: 灌木按不小于5m×5m设置,其内按四角和中心点设置1m×1m草本样方5个;草本按不小于1m×1m设置。 建设项目直接占地范围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的调查,应按全面清查的要求布设样线和样方。

    建设项目分析,应包括如下内容: a)与自然保护区区位关系分析,说明建设项目在自然保护区内的位置、经纬度坐标、布局等;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分析,分不同时期系统说明和分析建设项目的名称、类型、规模、投资、效 益、建设的必要性、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 一施工期,说明和分析施工人员数量以及施工的时间、布局和建设地点、工程量、工艺流 程、技术标准、机械设备以及生活区布置等: 一运营期,说明和分析保护区内运营人员的数量、滞留时间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范围及方式, 项目运营的噪声、电磁辐射、光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类型、范围 和强度,项目运营导致的保护区内人为活动的类型、数量、方式、强度、范围等; 已规划设计的主要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分析,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环境影响 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规划设计的主要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替代方案分析,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建设工程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工程方案和措施提出替 代方案建议

    应包括评价区域自然地理、非生物因子、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主 调查内容和方法见附录D

    影响识别范围,应包括: a)全部单项工程: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等相关工程 b 全部影响过程:包括施工期、运营期: c)全部影响方式: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长期影响、短期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可逆 影响、不可逆影响,累积影响、非累积影响等

    影响对象识别,应包括: a 受影响的主要保护对象:已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保护区总体规划中规定的主要保护对象: o 受影响的自然资源:含土地资源、水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受影的生态系统:含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 态系统; d》受影响的非生物因子,含空气、水、声、土壤、电磁辐射等。

    影响对象识别,应包括: a 受影响的主要保护对象:已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保护区总体规划中规定的主要保护对象: 受影响的自然资源:含土地资源、水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C 受影明的生态系统:含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 态系统; d)受影响的非生物因子:含空气、水、声、土壤、电磁辐射等。

    影响效应识别,应包括: 8 影响性质:分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累积影响、非累积影响; b 影响程度:影响发生的范围,影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种类、时间长短、影响严重程度, 对主要保护对象影响等: )影响几率:根据影响发生的可能性,分极小、可能和很可能三级

    采用核查表法和列表清单法

    采用核查表法和列表清单法

    分非生物因子、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生态风险、景观等6个方面。其中,非生物 因子影响预测,重点分析空气、水、声、电磁辐射等可能的变化:自然资源影响预测,重点分析土地、 水量和水质、野生动植物等可能的变化;生态系统影响预测,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面积、分布、 结构、功能等可能的变化:主要保护对象影响预测,重点分析主要保护对象的数量、分布、迁移及其栖 息环境等可能的变化:生态风险影响预测,重点分析火灾、化学品泄漏、外来物种侵入等发生的儿率: 景观影响预测,重点分析景观斑块的类型、数量,基质构成、廊道、联通性、破碎程度、视觉景观等可 能的变化

    影响预测指标见附录E表E.

    影响预测指标见附录E表E.1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影响进行预测。包括: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 景观生态学法、指数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景观分析应采用景观生态学法。

    采用生态影响综合评价分值法进行综合评价。其评分标准和评价准则见附录F,

    综合评价结果为极大的需提交替代方案。在对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建设内容、生产工艺和技术、 施工方案、运营方案等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以及拟采取的影响消减和生态保护措施等有效性分析、评 价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替代方案建议。替代方案应符合以下条件: a)综合评价负面影响最小; b)对主要保护对象及其栖息环境负面影响最小; c)评价区自然性保持最好,生态损失最小,恢复可能性最大; d)影响消减和保护恢复措施可行性最高

    14生态影的评价成果编制

    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报告” 章节设置见附录G

    附表格式见附录G表G.1~表G.6。附表填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保护区内工程项目占地及地理坐标一览表》:各工程项目坐标填其区间;海拨高度精确到m; 大地坐标以度为单位,保留5位小数: b 《工程项目占用自然保护区土地及林木资源一览表》:“面积栏”填工程项目实际占用面积, 精确到m:“使用性质栏”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占用土地时间长短填记,分为永久占用和临时占 用两类:蓄积量精确到0.1m:生物量精确到0.1t; C 《评价区域野生动物名录》“序号列”分动物纲单独编号,目、科在上一级分类单位下单独编 号,种在动物纲下统一编号:“种类列”填写纲名、目名、科名和种名,名级分类单位名均同 时用中文和拉丁文标出:“保护级别”分为国家I级、国家ⅡI和省级,分别用I、IⅡI、Ⅲ表示, 并在附表下方注明;“结果获得方式”分为资料检索、调查和走访三种,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 写; 《评价区域野生植物名录》:“序号列”分植物纲单独编号,科、属在上一级分类单位下单独 编号,种在植物纲下统一编号:种类、保护级别和结果获得方式等各列处理方法同14.3c) 的规定

    附图绘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附图用纸大小为A4或A3,图框位于纸张边界内2.0cm~2.5cm处: b) 比例尺选用能布置于选定纸张内且分母能被1000整除的最大比例尺: C 图例内容与图中信息一致,编排顺序按照点、线、面顺序和“先高级别,后低级别”、“先重 要要素,后次要要素”原则排列,图中每种符号和线型表示的意义均应在图例中说明: d 附图使用符号和线型: LY/T1821中有规定的,按LY/T1821的规定: LY/T1821中未规定的,按GB/T24354的规定: LY/T1821和GB/T24354中均未规定的,可自创符号或线形,但所用符号或线形应含义 楚、明确,造形美观,并与其他符号协调

    图A.1生态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图

    (规范性附录)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区范围

    表B.1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区范围表

    (规范性附录) 单因素生态影响分类依据及标准

    表C.1单因素生态影响分类依据及标准表

    表D.1自然保护区或评价区域生态现状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表

    DB51/T 15112012

    胺表E.1建立生态影响预测指标体系

    表E.1生态影响预测指标体系表

    DR51/T 15112012

    E.2指标定义及测算方法

    用物种的种数表示物种丰富度

    用物种的种数表示物种丰富度

    E.2.2最观质量指数

    斑块密度按下式计算: D, = N, / A 式中:D, 斑块密度(块/hm): 斑块数(块); 4—总面积(hm)

    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反映保护区或评价区景观分维数,按下式计算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生态影响综合评价评分标准和赋分体系

    依据表F.1指标和标准,为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评分

    表F.1生态影响综合评价赋分表

    F.2生态影响综合评价分值区间与影响综合评价结论

    综合评价分值按表F.1的各项评价分值相加所得。 综合评价分值区间为24~72,其中: 评价结果分值在24~40的,综合评价结论为影响较小; 评价结果分值在41~54的,综合评价结论为影响大; 评价结果分值在55~72的,综合评价结论为影响极大。 除此之外,如主要保护对象种群数量或面积、栖息环境面积、分布范围面积、栖息环境自然性指数 等四个关键指标中有两个影响预测结果为极大的,则无论评价结果分值大小,综合评价结论为影响极大。

    焊接钢管标准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编写提纲及附表式样

    G.1生态影响评价报告正文编写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报告,应按以下提纲编写。 摘要(包括综合评价结论、关键影响消减措施、工程优化建议、生态保护预算等内容) 1前言 1.1项目背景 1.2任务由来 1.3评价及报告编制依据 1.4评价时间和工作区 2建设项目概况 2.1项目位置 2.2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布局 2.3占地面积和类型 2.4施工和运营方案 2.5投资规模和来源 2.6建设项目对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2.7建设项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的关系 2.8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2.9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2.9.1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的区位关系 2.9.2项目布局、工程量、占地规模及地理位置 2.9.3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标准 2.9.4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运营方案和作业范围 3自然保护区概况 3.1自然地理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范围 3.1.2地形地貌 3.1.3地质 3.1.4气候 3.1.5土城 3.1.6河流、水文 3.2社会经济概况 3.2.1县域经济概况 3.2.2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概况 3.2.3保护区内已有建设项目概况 3.3保护区法律地位及保护管理概况 3.3.1法律地位 24

    51/T1511—2012 5.5.4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预测 5.5.5对景观生态体系的影响预测 5.6建设项目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预测 5.6.1对主要保护对象数量和分布的影响预测 5.6.2对主要保护对象栖息环境的影响预测 5.6.3对主要保护对象迁移的影响预测 5.7建设项目的生态风险预测 5.7.1火灾生态风险预测 5.7.2化学品泄漏生态风险预测 5.7.3外来物种引入生态风险预测 6生态影响消减措施建议 6.1建设项目优化建议 6.2影删消减的管理措施建议 6.3影响消减的工程措施建议 6.4影响消减措施的经费预算及来源 7综合评价结论 附表 附表附于正文之后,其内容应包括: 样线样方调查表: 保护区内工程项目占地及地理坐标一览表: 工程项目占用自然保护区土地及林木资源一览表: 评价区野生动物名录: 评价区野生植物名录: 直接占用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数量和经纬度垒标一览表。 附图 附图均应包含工程项目布局信息,并列于附表之后,包括: 建设项目工程布局图: 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自然保护区与建设项目区位关系图: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水系图: 调查样方、样线分布图: 评价区植被图: 评价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图: 评价区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图: 评价区建设项目工程布局图: 影响消减措施和工程布局图: 减脱水河段流量变化对比图(仅水电和水利项目); 流域开发现状图(仅水电和水利项目): 26

    DB51/T 1511—2012区域旅游规划图和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图(仅旅游项目)。G.4附件附件附于附图之后,其内容应包括:工程占地区的实景照片:保护区功能区划或者总体规划批复文件:建设项目的相关批准文件:其他有应提供的文件。G.5附表样式各附表中涉及经纬度坐标的均以度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G.5.1《保护区内工程项目占地及地理坐标一览表》样式见表G.1。表G.1保护区内工程项目占地及地理坐标一览表占地面积经纬度坐标海拨高工程设施占地用途(hm)度永久性占地临时性占地经度(*)纬度()(m)G. 5. 2《工程项目占用自然保护区土地及林木资源一览表》样式见表G.2。表G.2工程项目占用自然保护区土地及林木资源一览表±建使优势种乔木树种生物量林面地起设工程用(t)班班积种源用项目性乔草株数蓄积草类途质木木本(n")木本层层层(株)层层G.5.3《评价区野生动物名录》和《评价区域野生植物名录》样式见表G.3。27

    表G.3评价区野生动物名录/野生植物名量

    建设项目直接占用区域国家保护野生植物种类、数量和经纬度一览

    表G.4建设项目直接占用区域国家 拍物种类, 、数量和经纬度坐标一览表

    G.5.5调查样线、样方表样式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 ,见表G.5和表G.6

    ....
  • 相关专题: 自然保护区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