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791.1-2020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1部分:总纲.pdf

  • GB/T 39791.1-2020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1部分:总纲.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0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39791.1—2020

    5.3生态环境损害确定

    对比评估区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现状与基线,必要时开展专项研究,确定评估区生态环境损害 的事实和损害类型。生态环境损害确定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a)评估区环境空气、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海水中特征污染物浓度或相关理化指标 超过基线; b)评估区环境空气、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海水中物质的浓度足以导致生物毒性反 应; c)评估区生物个体发生死亡、病变、行为异常、肿瘤、遗传突变、生理功能失常、畸形; d)评估区生物种群特征(如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群落特征(如多度、密度、盖 度、频度、丰度等)或生态系统特征(如生物多样性)与基线相比发生不利改变; e)与基线相比,评估区生态服务功能降低或丧失; )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其他情形

    水泥标准规范范本6.1污染环境行为的因果关系分析

    6.2破坏生态行为的因果关系分析

    GB/T39791.1—2020

    和其他人为可能的因素的影响,并阐述因果关系

    7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7.1损害范围和程度量化

    利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模型模拟、专家咨询等方法量化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 应根据生态环境损害类型、指标和方法适用性、资料完备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当的实物量化指标 和方法。对环境要素的损害,一般以特征污染物浓度为量化指标;对生物要素的损害,一般选择生物 的种群特征、群落特征或生态系统特征等指标作为量化指标。对于生态服务功能的损害,应明确受损 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如提供栖息地、食物和其他生物资源、娱乐、地下水补给、防洪等,并根据功能 或服务类型选择适合的量化指标,如栖息地面积、受损地表水资源量等。在量化生态服务功能时,应 识别相互依赖的生态服务功能,确定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并针对主导生态服务功能选择适用 的方法进行评估,以避免重复计算。 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的内容可能包括: a)确定评估区环境空气、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海水等环境介质中特征污染物浓度 劣于基线的时间、面积、体积或程度等; b)确定评估区生物个体发生死亡、疾病、行为异常、肿瘤、遗传突变、生理功能失常或畸形的 数量; 确定评估区生物种群特征、群落特征或生态系统特征劣于基线的时间、面积、生物量或程度 等; d)确定评估区生态服务功能劣于基线的时间、服务量或程度等

    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案例研究、现场实验等方法,评价受损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恢复 的经济、技术和操作的可行性。根据受损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的可恢复性,制定基本恢复方案 实施补偿性恢复的,同时需要评价补偿性恢复的可实施性,

    7.3.1确定恢复目标

    原则上,应将受损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恢复至基线。自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到恢复至基线的持 大于一年的,应计算期间损害,制定基本恢复方案和补偿性恢复方案;小于等于一年的,仅需

    GB/T 39791.1—2020

    定基本恢复方案。 当不具备经济、技术和操作可行性时,环境空气、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海水等环境 要素应修复至维持其基线功能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可接受风险水平与基线之间不可恢复的部分,可以 采取适合的替代性恢复方案,或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价值量化。 应根据生态环境损害的类型、范围和程度,选择反映生态环境损害关键特征、易于定量测量评价 的指标,明确生态环境恢复目标。当损害类型以供给服务为主时,一般采用资源数量、密度等指标; 当损害类型以支持服务为主时,一般采用栖息地面积、重要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等指标;当损害类型 以调节服务为主时,一般采用湿地面积、森林面积等指标;当损害类型以环境质量为主时,一般采用 环境介质中特征污染物的浓度作为评价指标,

    7.3.2选择恢复策略

    按照以下优先序选择生态环境恢复的模式: a)在受损区域原位恢复与受损生态环境基线同等类型和质量的生态服务功能; b)在受损区域外异位恢复与受损生态环境基线同等类型和质量的生态服务功能; c)在受损区域原位恢复与受损生态环境基线不同类型但同等价值的生态服务功能; d)在受损区域外异位恢复与受损生态环境基线不同类型但同等价值的生态服务功能。 对于污染环境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当生态环境风险不可接受时,应采用人工恢复或人工恢 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恢复方式;当生态环境风险可接受时,宜采用自然恢复方式。对于破坏生态行 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原则上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

    7.3.3筛选恢复技术

    结合受损生态环境特征、恢复目标和恢复策略等,从技术成熟度、恢复效果、恢复时间、恢复成 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比较分析现有的污染清除、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恢复技术的优缺点,通过比较分 析,提出备选恢复技术清单。筛选恢复技术应考虑的因素见附录C。

    7.3.4制定备选方案

    基本恢复的规模根据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补偿性恢复的规模受基本恢复的实施时间 灰复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基本恢复方案的实施时间、恢复效果等信息,采用等值分析方法,量 化期间损害,确定补偿性恢复的规模。采用等值分析方法确定补偿性恢复规模的方法见附录B。 应同时制定多个备选的基本恢复方案及其相应的补偿性恢复方案,并确定各备选恢复方案组合的 灰复目标、恢复策略、恢复技术、恢复规模、工程量、实施时间、预期效果等信息,估计备选恢复方 案的实施费用,

    7.3.5比选恢复方案

    8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

    3.1价值量化方法选择

    生态环境损害的价值量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a)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后,为减轻或消除污染或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而发生的污染 清除费用,以实际发生费用为准,并对实际发生费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 b)当受损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可恢复或部分恢复时,应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方案,采用恢复费 用法量化生态环境损害价值:

    c)当受损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不可恢复、或只能部分恢复、或无法补偿期间损害时,选择 合的其他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量化未恢复部分的生态环境损害价值; 当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事实明确,但损害事实不明确或无法以合理的成本确定生态环 损害范围和程度时,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量化生态环境损害价值,不再计算期间损害,

    8.2生态环境恢复费用计算

    测算最佳恢复方案的实施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生态环境恢复工 主体设备、材料、工程实施等费用,间接费用包括恢复工程监测、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安全防护 次污染或破坏防治等费用。 按照下列优先级顺序选择恢复费用计算方法,相关成本和费用以恢复方案实施地的实际调查数据 准。 a)费用明细法。适用于恢复方案比较明确,各项具体工程措施及其规模比较具体,所需要的设 施、材料、设备、人工等比较明确,且鉴定评估机构对恢复方案各要素的成本比较清楚的情 况。费用明细法应列出恢复方案的各项具体工程措施、各项措施的规模,明确需要的设施以 及需要用到的材料和设备的数量和规格、能耗等内容,根据各种设施、材料、设备、能耗的 单价,列出恢复工程费用明细; b)指南或手册参考法。适用于恢复技术有确定的工程投资手册可以参照的情况,根据确定的恢 复工程量,参照相关指南或手册,计算恢复工程费用; c)承包商报价法。适用于恢复方案比较明确,各项具体工程措施及其规模比较具体、所需要的 设施、材料、设备等比较确切,但鉴定评估机构对方案各要素的成本不清楚或不确定的情况, 承包商报价法应选择3家或3家以上符合要求的承包商,由承包商根据恢复目标和恢复方案 提出报价,对报价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合理的恢复工程费用; d)案例比对法。适用于恢复技术不明确的情况,通过调研与本项目规模、损害特征、生态环境 条件相类似且时间较为接近的案例,基于类似案例的恢复费用,计算恢复工程费用,

    8.3其他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应根据生态环境损害特证、数据得性、评估时、实施成本等选择适合的环境价值评方法 法恢复或未恢复部分的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除恢复费用法外,其他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见 。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具有栖息地生境功能的区域,建议采用 用好法进行环境价值评估。

    9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

    生态环境恢复方案实施后,应采用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生态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跟踪生态 环境恢复方案的执行情况、实施期间二次污染情况、恢复目标达成情况、生态环境恢复效果以及公众 付恢复行动的满意度等。 当基本恢复或补偿性恢复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应进一步量化损害,制定补充性恢复方案;当补充 生恢复不可行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采用适合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量化生态环境损失。补充恢复方 案的制定参照7.3。 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估应制定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方案,定期进行调查、监测和分析,包括大气、 也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等环境监测,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监测,水文、地质等相关参 数的监测,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调查。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导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套杆方、 委托鉴定评估事项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背景,包括损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简要说明生态环境损 的社会经济背景、环境敏感点、造成潜在生态环境损害的污染源、污染物等基本情况。

    A.2.1鉴定评估目标

    衣据委托方委托鉴定评估事项, 详细写明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

    A.2.2鉴定评估依据

    写明开展本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A.2.3鉴定评估范围

    A.2.4鉴定评估内容

    A.2.5鉴定评估方法

    详细阐明开展本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及每一项鉴定评估工作所使用的技术

    A.3鉴定评估过程与分析

    3.1生态环境损害调查

    详细介绍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调查和生态环境损害调查方案,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座 谈走访、采样方案、检测分析、质量控制等过程,写明调查结果,包括是否存在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 行为以及行为方式,是否存在生态环境损害及损害类型等。

    A.3.2因果关系分析

    详细阐明本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鉴定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因果关系 所依据的标准或条件,以及分析因果关系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详细介绍因果关系分析过程中所依据的 证明材料,现场踏勘、监测分析、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的过程和结果。写明因果关系分析的结论

    A.3.3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详细阐明本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所依据的标准和条件,以及量化生 态环境损害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给出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的结果,即生态环境损害的类型、时空范 围及损害程度,

    开展生态环境损害恢复可行性评估,写明确定备选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的原则、依据与思路,介绍 各方案的有效性、合法性、技术可行性、实施成本、公众可接受性、环境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开展备 选恢复方案比选,确定最终的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A.3.5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

    详细阐明本次生态坏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生态坏境损害价值量化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所采用的评 估方法,以及相应的证明材料。明确界定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的范围,包括需要价值量化的生态环 竟损害以及每种类型损害量化的方法、计算依据和结果。应分析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结果的不确定 生。 采用恢复费用法量化生态环境损害价值时,应详细阐述恢复方案的工作量、持续时间、实施成本, 提供数据来源与依据。对于实际已经发生的污染清除费用,应详细阐述数据的来源,对各项费用的完 整性、规范性、逻辑合理性进行审核,提供纳入实际治理费用计算的原始费用单据。采用虚拟治理成 本法量化生态环境损害时,应详细阐述污染物排放量、单位治理成本的确定依据,以及适用虚拟治理 成本法的原因。

    针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委托事项,写明每一项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结论,包括生态环境 损害确定结论、因果关系分析结论和生态环境损害量化结论。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书应当由鉴定人签名,并加盖鉴定评估机构公章

    GB/T 39791.12020

    附件包括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过程中依据的各种证明材料、现场调查监测方案、现场调查 监测报告、实验方案与分析报告等,

    B.1等值分析方法类型与适用性

    等值分析方法类型与适月

    B.2采用等值分析确定补偿性恢复规模的步骤

    采用等值分析方法确定补偿性恢复规模的步骤包括: a)量化生态环境损害发生至生态环境恢复至基线的期间损害; b)确定补偿性恢复方案的单位效益; C确定补偿性恢复的规模。

    B.3.1资源或服务等值分析

    期间损害的大小与基本恢复的方式和恢复所需时间有关。如图B.1所示,若采取人工恢复,受损 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可以较快地恢复到基线,相应的期间损害对应图B.1中的A区域;若采取自然恢复 受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恢复到基线需要较长的时间,相应的期间损害对应图B.1中的A+B区域。 计算期间损害需要预测实施基本恢复方案后受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恢复路径,即受损生态环境 服务功能在损害发生到恢复至基线期间每年损失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大小。期间损害等于生态环境 损害发生至恢复到基线期间每年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贴现量的和。计算方法见公式(B.1):

    GB/T 39791.1—2020

    GB/T39791.1—2020

    B.3.2.2非使用价值等值分析

    当采用非使用价值量化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期间损害时,计算方法见公式(B.3):

    B.4确定补偿性恢复方案的单位效益

    实施补偿性恢复方案预期产生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单位效益,计算方法见公式(B.4)

    GB/T 39791.1—2020

    B.5确定补偿性恢复的规模

    计算补偿性恢复方案的单位效益时,建议n取

    补偿性恢复方案的规模等于需要补偿的期间损害量除以补偿性恢复方案所产生的效益, 见公式(B.5):

    补偿性恢复方案的规模等于需要补偿的期间损害量除以补偿性恢复方案所产生的效益,计算方法 见公式(B.5):

    式中:S一为补偿性恢复行动的规模; H一为期间损害量; E一为补偿性恢复方案的单位效益

    表C.1生态环境恢复技术筛选考虑因素

    表C.2生态环境恢复方案比选考虑因素

    GB/T 39791.1—2020

    D.1.1 生产率变动法

    生产率变动法也称作观察市场价值法, 率的变动来评价环境状况变动的方法。该方 于衡量在市场上交易的资源使用价值,用资源的市场价格和数量信息来估算消费者剩余和生产 。总的效益或损失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D.1.2 生产要素收入法

    生产要素收入法将产出与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的不同投入水平联系起来, 该方法的适用条件有: a)环境变化直接导致销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产量增加或减少,同时影响明确且能够观察 或根据经验测试; b)市场功能完好,价格是经济价值的有效指标。

    D.1.3人力资本和疾病成本法

    人力资本法通过环境属性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来评估环境属性的价值。通常用因疾病引 文入损失或治疗费用表示。

    0.2.1内涵资产定价法

    内涵资产定价法又称作享乐价格法,是根据人们为优质环境的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算环境质量 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管道标准,即将享受某种产品由于环境的不同所产生的差价,作为环境差别的价值。此方 法的出发点是某一财产的价值包含了它所处的环境质量的价值。如果人们为某一地方与其它地方相同 的房屋和土地支付更高的价格,且其它各种可能造成价格差别的非环境因素都加以考虑后,剩余的价 格差别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

    D.2.2避免损害成本法

    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治理排放到环境中

    条件价值评估法用调查技术直接询问人们的环境偏好。当缺乏真实的市场数据,甚至也无法通 的观察市场行为来赋予环境资源价值时,通常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技术。该技术特别适用于选择 有较大比重的独特景观、文物古迹等服务价值评估。

    0.3.2选择试验模型法

    选择试验模型法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采用问卷为被调查者提供由资源或环境物品的不同属性状 态组合而成的选择集。让被调查者从每个选择集中选出自已最偏好的一种方案混凝土结构,研究者可以根据被调 查者的偏好运用经济计量学模型分析出不同属性的价值以及由不同属性状态组合而成的各种方案的相 对价值。

    效益转移法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是一种非市场资源价值评价方法。若非市场资源价值受时间、空 间和费用等条件限制,可适用此方法。效益转移法的适用条件如下: a 对参照区的要求:要确定参照区的范围和规模,包括区域人口规模,评估中所需要的数据需求 (如价值的类型: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或总价值)。 6) 对评估区和参照区的相关性的要求:评估区的环境资源的质量(数量)及其变化与参照区的资 源质量(数量)及其预期变化应相似

    ....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生态环境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