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791.2-2020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2部分:损害调查.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GB/T 397912=2020
e)其他与污染清理处置相关的材料。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具体情况和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需求,开展现场踏勘,并填写现场踏勘记录表 付录C表C.1)
6.2.1现场踏勘范围
对污染环境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以污染源、污染物的迁移途径、受损生态环境所在区域为主 要踏勘范围;对破坏生态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稀土标准,以受损或退化的生物所在区域和生态系统为主要踏 勘范围。
6.2.2现场踏勘的内容和方法
6.2.3安全防护准备
前,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应初步明确污源的检置、 放浓度,生物和生刹系统损害的表现和强度 初步确定生态环境损害的类型、
7.1.1基线水平信息
包括调查区域和补偿性恢复备选区域的环境介质、生物、生态服务功能等表征指标的基
包括造成调查区域生态环境损害的所有污染源数量、位置、污染排放情况、特征污染物利 量、排放浓度和填埋情况等信息
7.1.3环境质量信息
包括调查区域和补偿性恢复备选区域的大气、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海洋海水等环境介 质的质量现状、污染分布情况、污染物浓度水平等信息。
包括调查区域和补偿性恢 密度、冠幅、郁闭度、生物量、 是否有保护物种分布和保护物种的级别、 以及主要动物物种密度、出生率、死亡 率、繁殖率、生境、是否有保护物种 动物的受损程度等情况
7.1.5生态服务功能信息
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和受损程度。受损程度通常用生态系统面积、生物量或初级生产 必要情况下,也可以用固碳量、释氧量、水源涵养量等生态服务实物量来表征。 7.1.6生态环境恢复措施与费用信息
包括为恢复生态环境功能及其服务水平所采取的基本恢复、补偿性恢复和补充性恢复等措施及木 月,以及为采取行动发生的监测、调查和维护费用
7.1.7生态环境恢复效果信息
满意度情况等用于评价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开展补充性恢复的信息。
系统调查阶段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搜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环境监测、问卷调查、 样带样方调查。 系统调查阶段的资料搜集与分析是在初步调查阶段的基础上,根据评估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搜 集、核实和补充,并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资料清单进行补充。 现场踏勘要求见6.2节,人员访谈要求见6.3节,其他调查要求见7.3节,样带样方调查要求参见
GB/T39791.2—2020
GB/T39791.2—2020
7.3.1基线水平调查
a)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档案或文献资料,获得调查区域环境质量、生物种类和数量、生态服务功能 等表征指标的基线水平; b)选取对照区域,开展环境质量、生物数量、生态服务功能等的相关调查和监测工作: c)可参考适用的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或环境基准确定基线; d)必要时开展基线水平的专项研究。
污染源调查可按照HJ/T373执行
7.3.3环境质量调查
a)环境质量调查主要通过环境监测手段,开展现场采样、分析检测、质量控制和判断评价等工作。 应针对污染类型、污染物性质和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的需求制定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方案: b)环境质量调查中,应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检测项目,包括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转化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在污染清理过程中引入的污染物、能影响上述特 征污染物环境行为的理化指标、可能对特征污染物检测结果产生干扰的理化指标等项目; c)对于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固体废物、海洋等环境监测方案和标准规范,优先选择国 家标准或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无该类标准的,可参照执行行业或地方标准;国内无标准的,可 参照国外相关适用性标准或专家认可的技术方法。常用的监测技术导则和规范参见附录C表 C.3。 d)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监测按照HJ/T589执行; e)对于矿区等特大生态环境损害区域调查、地下溶洞等复杂条件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等无相关技术 导则的情况,调查人员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结合调查区域特点设计采样监测方案; f)调查人员应填写现场采样记录表(参见附录C表C.4~表C.9)
生物调查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毒性的调 .10,调查人员应填写生物现场调查表 C表 C.11~表 C.12)
7.3.5生态服务功能调查
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确定调查项目,具体方法参见7.3.3节的要求执行;对于无技术规范的情况,调 查人员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信息的搜集。调查人员应填写生态服务功能调查表(参见附录C表 C.13)
a)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筛选调查,应调查搜集备选方案的实施费用、监测维护费用、恢复时间、经 济社会效益、技术可行性、是否造成二次污染等信息; b)对于污染清理和恢复措施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搜集实际发生的费用信息,并对实际发生费 用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核实; c)对于恢复措施尚未开展的,应按照国家工程投资估算的规定搜集备选恢复方案的相关费用信息 必要时应开展专项研究; d)对于无法恢复而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评估生态环境损害的,应根据具体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的需求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必要时应开展专项研究; e)调查人员应填写污染清理与处置等费用调查表(参见附录C表C.14)和生态环境恢复方案比选 表(参见附录 C 表 C.15)
7.3.7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调查
a)开展现场踏勘,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调查工作方案; b)对于已完成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应主要搜集实际实施的恢复方案、方案目标和二次污染情况 等信息; c)对于实施恢复的环境介质、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调查分别参见7.3.2节、7.3.3节和7.3.4节的 要求执行; d)对于需要开展补充性恢复的情况,应搜集补充性修复方案的实施费用、监测维护费用、恢复时 间、经济社会效益、技术可行性、是否造成二次污染等信息; e)针对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和目标公众特点,设计恢复效果公众满意度调查表,开展公众满意度调 查; f) 参照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调查报告的编制要求(参见附录A)编写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调查报 告。
8.1调查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a)审核搜集的各类资料信息、现场踏勘照片、人员访谈记录、环境监测数据、调查问卷,初步 评判资料收集情况是否足以支撑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工作,并检查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资料 清单(参见附录B)的填写情况; b)审核环境监测过程中的采样位置、采样数量、平行样点、采样深度等是否与已经制定的调查 采样方案一致,且符合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如存在调整,检查调整原因和依据是否合理, 且经过调查单位负责人的认可; c)审核生物调查和生态服务功能调查过程中调查范围、调查指标、点位数量等是否与已经制定 的调查方案一致,且符合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检查生态服务功能调查指标是否满足计算需 求,是否足以支撑服务功能量化,确保计算结果准确反应当地情况; d)审核现场踏勘音视频资料、人员访谈信息数据的获取和提交是否符合工作程序和相关规定: e)对于搜集获得的资料,随机抽取5%~10%进行资料复核;对于人员访谈获得的资料信息,随 机抽取5%~10%进行回访复核。
8.2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检查样品重量和数量、样品标签、容器材质、保存条件、保存剂添加、采集过程现场照片等 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范; b) 在样品交接过程中,应对接收样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样品运送单是 否填写完整,样品标识、重量、数量、包装容器、保存温度、应送达时限等是否满足相关规 定; 样品的检测是否严格遵照相关技术规定,
8.3调查表(记录表)填报质量控制
a)审核调查表、记录表(参见附录C)中应填报项是否全部填报。若存在缺项,且无说明的 须重新填报; 6) 审核调查表、记录表(参见附录C)中已填报项是否按照注意事项中的说明规范填报。若 在不规范填报信息,须重新填报:
GB/T39791.2—2020
c)审核调查表、记录表(参见附录C)中 否准确,填报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况;审核调查表中具有关联的指标间衔接是否符合逻辑;分析调查表中数据值是否正确, 标数量级别、计量单位是否准确。若存在不准确信息,须重新填报。
调查人员应对损害调查阶段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调查区域特征污染物类型、浓度水平和空 间分布情况,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情况,整理调查信息和分析检测结果,评估分析数据的质量和有效 性,对是否需要补充调查进行判断。调查人员应填写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信息汇总表(参见附录C表 C.16),并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调查报告。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调查报告的编制要求
阐述生态环境损害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发生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等;描述事件发生地周围 的自然环境信息、环境质量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环境基线信息、污染源基本信息等
明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调查工作的主要目标
写明调查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给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调查的技术路线,
A.2.6质量控制方案
明确监测、实验室分析过程须依据的技术规范,现场踏勘过程中快速检测的要求和实验室送检样 品比例,明确其他调查信息的审核要求和复审率,
详细介绍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采样布点方案、样品采集过程、现场快速检测及实验室分析检测过利 分析过程等;描述基线调查结果、污染源调查结果、环境质量调查结果、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 服务功能调查结果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和费用调查结果
A.4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详细介绍环境监测、资料获取、人员访谈、调查表汇总等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组 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结论
GB/T 39791 2=2020
针对每一项调查内容,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得出调查结论。
附件包括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可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照片、调查记录表、信息汇总表、费用统计表、检测数据、观测数据以及通 过调查得到的各种地形地貌和遥感影像图件、水文地质图件、环境质量图件等信息。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资料清单(例表)
GB/T39791.2—2020附录C(资料性附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调查表表C.1现场踏勘表项目名称:踏勘表编号:踏勘对象:口环境污染(口污染源口周边生态环境口敏感点)口生态破坏(口植物口动物口生态系统)污染介质:大气地表水口沉积物口土壤口地下水海洋海水污染现状描绘草图排放总排放浓污染物名称量度环境污染检测方式地点时间污染原因污染路径污染描述植物调查:口陆生维管植物口水生维管植物口藻类口大型真菌口土壤微生物口其他()动物调查:口鸟类兽类鱼类两栖爬行类昆虫口畜禽生态破坏口鱼类口底栖动物口浮游动物口其它()生态系统调查:口自然生态系统口人工生态系统破坏描述:措施对象时间地点委托单位污染清理方式数量费用实施单位处置监测对象浓度监测方式二次污染等措施污染清理、污染处置、替代水源、人员转移等措施的描述:周边区域损害情况踏勘记录文件:口照片口录像口记录表口其他()照片记录内容录像记录内容踏勘材料踏勘表记录内容信息汇总其他记录内容踏勘监测口现场速测实验室检测速测对象点位数量样品数量实验室检测对象点位数量样品数量下一步调查建议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踏勘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注:1、周边区域栏内容根据调查点及附近地质、水文、土壤、生物、敏感环境等,特别是与污染迹象有关的特征填写。2、损害情况栏内容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类型、范围和程度等情况进行描述。3、下一步调查建议栏填写下一步调查的重点、内容、拟采用的调查方法等内容。4、踏勘监测过程应以视频等影音形式记录。15
GB/T 3979122020
表C.3环境质量调查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
GB/T39791.2—2020表C.4现场采样记录表(大气)项目名称:记录表编号:气象信气温(℃)气压(Kpa)风向风速(m/s)相对湿度(%)息样品编采样时间采样位置采样高累计时间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吸收液体采样方法备注号开始结束经度纬度度(m)(min)(L/min)Vs(L)积(L)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采样人:记录人:填表日期:年月日注:1、采样过程应以视频等影音形式记录,2、现场记录应使用圆珠笔或防水墨笔。如需修改错误记录,应用笔划掉错误记录信息,在更正位置签名并注明更改日期,禁止删除任何记录。表C.5现场采样记录表(地表水)项目名称:记录表编号:采样位置现场测定记录采样位样品采样断面流速流量电导率感官深度水温溶解氧置描述指标备注编号时间名称经度纬度(m/s)(m=/s)(m)(℃)pH(mg/L)(μS/cm)描述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采样人:记录人:填表日期:年月日注:1、采样过程应以视频等影音形式记录。2、现场记录应使用圆珠笔或防水墨笔。如需修改错误记录,应用笔划掉错误记录信息,在更正位置签名并注明更改日期,禁止删除任何记录。18
GB/T39791.2—2020表C.6现场采样记录表(沉积物)项目名称:记录表编号:采样位置现场记录样品编号采样时间断面名称感官指备注经度纬度深度(m)颜色标描述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采样人:记录人:填表日期:年注:1、采样过程应以视频等影音形式记录,2、现场记录应使用圆珠笔或防水墨笔。如需修改错误记录,应用笔划掉错误记录信息,在更正位置签名并注明更改日期,禁止删除任何记录。表C.7现场采样记录表(土壤)项目名称:记录表编号:采样位置样品特征点位编样品编采样时地面高程其他感快速检纬度深度测结果备注号号间(m)经度颜色质地湿度官指标(m)描述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采样人:记录人:填表日期:年月日注:1、采样过程应以视频等影音形式记录。2、现场记录应使用圆珠笔或防水墨笔。如需修改错误记录,应用笔划掉错误记录信息,在更正位置签名并注明更改日期,禁止删除任何记录。19
GB/T39791.2—2020表C.8现场采样记录表(固体废物)项目名称:记录表编号:采样位置样品特征点位编样品编采样时地面高程其他感快速检深度备注号号间(m)经度纬度颜色质地湿度官指标测结果(m)描述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采样人:记录人:填表日期:年月日注:1、采样过程应以视频等影音形式记录。2、现场记录应使用圆珠笔或防水墨笔。如需修改错误记录,应用笔划掉错误记录信息,在更正位置签名并注明更改日期,禁止删除任何记录。表C.9现场采样记录表(地下水)项目名称:记录表编号:采样位置现场测定记录监测井采样时水位采样深度水温溶解氧电导率感官指备注编号间经度纬度(m)(m)pH(℃)(mg/L)(μS/cm)标描述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采样人:记录人:填表日期:年月日注:1、采样过程应以视频等影音形式记录。2、现场记录应使用圆珠笔或防水墨笔。如需修改错误记录,应用笔划掉错误记录信息,在更正位置签名并注明更改日期,禁止删除任何记录。20
GB/T39791.2—2020表C.10生物调查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调查内容参考标准标准号标准名称自然保护区LY/T 1814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HJ 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 710.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地衣和苔藓NY/T 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陆生植物SF/ZJD0606001农业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操作技术规范SF/ZJD 0606002司法部指定的农作物污染司法鉴定调查技术规范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号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HJ 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类HJ 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 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 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陆生动物HJ 710.9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HJ 710.10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中型土壤动物生物物种HJ 710.1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蜜蜂类资源和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号全国动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物多样性GB12763海洋调查规范水生植物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HJ 710.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GB12763海洋调查规范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HJ 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水生动物HJ 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 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SC/T 9102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号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生物物种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号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号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微生物HJ 710.1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GB 5490粮油检验一般规则陆生植物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9部分:非靶标GB/T 31270.19植物影响试验NY/T 789农药残留分析样本的采样方法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哺乳动物毒GB/T 16310.4性试验方法GB/T 21809化学品虾蚓急性毒性试验生物毒性GB/T 21810化学品鸟类日粮毒性试验GB/T 21812化学品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陆生动物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9部分:鸟类急性GB/T 31270.9毒性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0部分:蜜蜂急GB/T 31270.10性毒性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1部分:家蚕急性GB/T 31270.11毒性试验21
GB/T39791.2—2020参考标准调查内容标准号标准名称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5部分:蚓急GB/T 31270.15性毒性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7部分:天敌赤GB/T 31270.17眼蜂急性毒性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8部分:天敌两GB/T 31270.18栖类急性毒性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20部分:家畜短GB/T 31270.20期饲喂毒性试验城市供水致突变物的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CJ/T 150微粒体酶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土壤微生物GB/T 31270.16生物毒性试验GB/T 12990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GB/T 15441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水生植物GB/T 21805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4部分:藻类生GB/T 31270.14长抑制试验GB/T 12990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水生动物GB/T 13266水质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 13267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急GB/T 16310.1性毒性试验方法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积GB/T 16310.2累性试验方法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沾GB/T 16310.3染试验方法GB/T 16310.5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危害性评价程序与污染分类方法GB/T21281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GB/T 21807化学品鱼类胚胎和卵黄囊仔鱼阶段的短期毒性试验GB/T21808化学品鱼类延长毒性14天试验GB/T 21814工业废水的试验方法鱼类急性毒性试验GB/T 21830化学品涵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GB/T21854化学品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GB/T 29763化学品稀有鲫急性毒性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2部分:鱼类急GB/T 31270.12性毒性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3部分:涵类急GB/T 31270.13性活动抑制试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21部分:大型甲GB/T 31270.21壳类生物毒性试验HJ 1069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SN/T 3524化学品鱼类生殖毒性试验方法GB/T 12990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水生微生物GB/T 15441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22
表C.11生物现状调查表(植物)
注:1、保护物种和保护级别如果该群落植物物种构成中没有保护物种,则填写“无”;如果有保护物种,则列出其名称 和保护级别。保护级别有: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国家级一级保护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省级保护植物、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可以简写为:中国红色名录、国家I级、国家 II级、省级、IUCN、CITES 2、受损程度:可以定性描述,例如面积增加或减少、密度增加或减小、生物量增加或减小;也可以定量描述,例 如面积减少30%、密度减小20%、生物量减少60%。 3、生物量:不同植物类型采用不同的生物量计量单位,例如高等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的计量单位为kg/m,藻类 的生物量计量单位为ug/L或106个藻细胞/ml,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生物量碳来计算,计量单位为mg/kg
表C.12生物现状调查表(动物)
主:1、生境描述:针叶林、阔叶林、混生林、开阔地、草原、湖泊湿地、滩涂湿地、沼泽湿地、裸露地等信息。 2、保护级别:物种的保护级别有: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国家级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省级保 护动物、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可以简写为:中国红色名录、国家I 级、国家II级、省级、IUCN、CITES。 3、受损程度:可以用于描述受损程度的定性描述有:种群密度降低或增加、年龄构成或性别比例失调、栖息地面 积减少或增加、出生率降低或升高、死亡率降低或升高、繁殖率降低或升高等信息;如果有数据,建议采用定量 的描述如:种群密度降低30%、栖息地面积减小20%、死亡率增加60%等信息。 4、根据保护级别和受损害程度确定优先调查顺序
GB/T39791.2—2020表C.13生态服务功能调查表项目名称:调查表编号:口自然生态系统口森林口草原口湿地口荒漠莫口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口城市绿地口人工湿地口农田口人工生态系统口其它,具体说明调查内容破坏前破坏后备注面积m生物量kg/m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注:备注对该类生态系统的描述,包括对被评估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描述和受损程度的描述。表C.14污染清理费用统计表项目名称:调查表编号:型号/购买/购买费用类别名称用途其他费用小计规格租赁单价租赁数量设备或场地购置费设备和场地租赁费药剂采购费耗材采购费燃料能源使用费安全防护费运输费委托事项具体措施委托期限委托机构名称委托费用其他费用小计工程委托费事由人员所属单位日薪雇用天数补贴其他费用小计人员费用(包括雇工费和专家咨询费)监测项目监测事由样品数量样品采集单价样品检测单价其他费用小计监测费用其他费用说明费用合计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24
GB/T39791.2—2020表C.15生态环境恢复方案比选表项目名称:编号:方案1方案2方案3调查项目设计费用费用实施费用项监测维护合计预期目标可达性成熟度可靠性技术恢复时间项二次污染和破坏技术功能恢复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效益社会效益项环境效益公众可接受性是否遵守相关法律与技术规定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注:1、恢复方案和费用信息各项指标说明详见GB/T39791.1中附录C。2、费用项和恢复时间应填写具体的数据,其他项可采用定性方法描述,例如“+++”、、”"等定性描述,也可以用简单文字说明。表C.16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信息汇总表项目名称:省市县(区)调查区域描述调查区域空间范围经度:至坐标范围纬度:至高程:污染或生态破坏(发现)时间口仍未结束时间范围污染或生态破坏结束时间口已经结束,结束时间污染清理处置的启动时间污染清理处置的终止时间损害发生口安全生产口交通事故口非法倾倒口违规排放口生态破坏(可多选)25
GB/T39791.2—2020原因其它,具体说明省市县(区)位置坐标经度:纬度:高程:责任主体口无口有,名称描述污染源11. 数量主要2.数量污染物数量污染源省市县(区)位置信息坐标经度:纬度:责任主体口无口有,名称描述污染源21. 数量主要2.数量污染物3.数量基线信息描述基线信息口大气口地表水口沉积物口土壤口地下水口海洋海水损害类型口水生生物口陆生生物损害情况口其它,具体说明损害描述委托单位实施单位主要措施口监测口污染清理口污染处置口其它,具体说明过程描述设备和场地购置费设备和场地租赁费药剂采购费污染清理耗材采购费处置情况燃料使用费污染清理处安全防护费费用描述置费用(元)工程委托费人员费用监测费用运输费用处置费用其他费用生态环境恢复备选方案名称编制单位26
GB/T39791.22020方案情况方案描述方案设计费用环境修复/生预计实施费用态恢复监测维护费用费用(元)费用描述其他费用数量编号范围资料搜集主要缺失资料次数现场踏勘踏勘表编号范围快速检测样品量实验室检测样品量人员访谈人次访谈表编码范围环境监测情况描述调查工作主要情况环境监测监测点位数量实验室样品监测数量质量情况描述调查数据质量情况是否需要补充调查口是口否口基线水平口环境质量状况口生物状况口生态服务功能状况口生态环境恢补充调查补充调查复方案(口污染清理方案)建议内容建议口生态环境恢复费用(口污染清理费用)口其它,具体说明补充调查口资料搜集口问卷调查口现场踏勘口监测采样口样方样带调查方法建议口其它,具体说明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时间:年月日注:1、污染源描述包括污染源所在区域,主要排放的污染物,污染源排放途径和迁移途径等信息。2、基线信息描述包括备选基线,基线值,对照区域参考值,参考标准等信息。3、损害描述包括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转化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在污染清理过程中引入或产生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的迁移路径等情况。4、污染清理过程描述包括污染清理的持续时间、开展区域、采取措施等信息。5、污染清理费用描述包括污染清理和人员安置等费用总计、以及每项费用的特别说明事项等信息。6、生态环境恢复方案描述包括预期目标、采用技术、恢复时间、二次污染情况等信息。7、生态环境恢复费用描述包括费用总计、每项费用的特别说明事项等信息。8、环境监测情况描述包括点位布置、监测数量和监测项目等情况。9、调查数据质量情况描述包括数据的完整性、逻辑性、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情况等信息。27
GB/T39791.2—202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样带调查和样方调查
样带调查和样方调查是在受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区域收集半定量数据的方法。该方法系统地将 调查范围限制在整个调查区域的一部分,而调查结果可以推断整个调查区域。样方调查适用于生境类 型或损害程度相对均匀的地区,样带调查更适用于物种丰度或损害沿梯度迅速变化的区域。
D.2.1 工具和仪器
样带调查所需工具和仪器主要包括:卷尺(来制尺)、一米桩(每横断面两个)、相机、地图、 航拍照片、标签、防水记号笔、铅笔、现场笔记本、全球定位系统(GPS)、工作指南、图表、数据 表、装植被样本的封口袋、预清洁玻璃瓶、冷藏箱、铲子、取芯设备、尼龙手套、木质压舌板或金属 勺子(用来取土壤样本)
评估植被或土壤基质损害的范围和程度(如轻度、中度、重度)。根据生境类型(如植被类型 环境、土壤条件)和暴露或损害程度对损害造成的影响进行分类,按照类别对受影响区域进行 确定有代表性的未受影响区域作为对照。描述每个类别区域的基本条件(物理损害或污染程度 切群、基质类型),并现场记录
每一类别区域内至少设置三个样带,并在对照区域内设置三个相应的样带。选择一个样带方向, 样带应该以直角穿过污染或主要受影响区域。如果没有主要受影响方向,定位样带应该穿过植被或生 物区带。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以下调查工作: a)用代码命名各样带,标明损害和类别; b)用卷尺调查样带,在两端用标桩固定并标记样带位置,用标签编号并标记每个样桩; c)用指南针调查样带方位并校准样桩。记录指南针角度读数,使用GPS接收器识别每个样带的 起点和终点,并现场记录; 1 使用水准仪调查计算高程变化。沿样带间隔拉一条带子,与标记样带末端的样桩对齐。使用 水平尺或水平仪,将前桩顶部与后桩的对应点对齐; e 从不同角度对样带进行摄影或录像,并记录; f)沿样带以规律的间隔或以坡度、植被、生物区和污染程度的变化记录观测结果
样带调查中,应记录以下参数: a)物理损害和污染类型描述; b)和上一记录点相比,距离和高程变化; C)植被参数,包括场地现存物种状况(存活率、死亡率、变黄率、其他描述参数)、覆盖率 株高和密度等; d)生物参数石油标准,包括存活覆盖率、生物区类型、丰度、动物行为等; e)地质学、土壤或土壤基质情况指标(颗粒尺寸、受干扰百分比、颜色、矿物学指标等); f) 污染物垂直间距、厚度和有植被覆盖的污染物百分比; 多 )土壤基质上覆盖的污染物百分比和污染物渗透土壤的深度; h)植被或土壤基质受干扰的类型(踩踏、切割、侵蚀)和程度
样方调查所需工具和仪器主要包括:相机、地图、计算器、防水标签、手套、钳子、装植被样本 的封口袋、预清洁玻璃瓶、防水记号笔、铅笔、现场笔记本、GPS、指南针、数据记录表。
初步调查植被或土壤基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针对受影响程度(如轻度、中度和重度)和栖息地 类型(如植被类型、物理环境、土壤条件)进行分类,按照类别对受影响区域进行描述,确定有代表 性的未受影响区域作为对照
在每一损害类别区域及其对照区域内至少各设置三个样方,使用随机数表和指南针选取样方位置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以下调查工作: a)运用代码命名各样方,标明损害和类别。运用GPS记录样方地点,并标记在地图上; 6 0.25m的样方是调查工作中使用的标准样方,如果目标物种丰度过大(密度>25每样方)则 使用0.063m小尺寸的样方; C 使用统一的规则放置样方(如样方朝北,或平行于相邻水体)。在样方的特定角落放置固定 样桩(如左上角),并用GPS记录样桩位置; d)为每一个样方准备带有编号、日期和综合描述的标签,将标签放在样方的边缘,并从垂直角 度拍照记录。
样方调查中,应记录以下参数: a)估算每个样方中动植物覆盖率,记录植被存活率和死亡率; b)根据需要收集植物样本和土壤样本:
GB/T 39791 2=2020
c)针对同一物种估算总覆盖率时,不应计算重叠部分。如果一个物种覆盖另一个物种医院标准规范范本,则每个 物种的覆盖率都计入总覆盖率; d)如果样方中的物种能被识别,并且数量不多时应清点每个物种的个体数量; e)在计数时,只有当50%以上的个体覆盖区域在样方边界内时,才算作跨样方边界的生物体; 在对动物群计数时,仅计数最大直径大于2mm的个体。在每个样方内,将同一物种的成熟 个体和较小个体(幼体)分开计数; 9)如果可以确定穴居物种,则计算地面或沉积物表面的穴居数量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