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328-2020 湿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导则.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5.3.2调查内容包括:
湿地形态:对明显改变湿地岸线、水底地形的损害,应将湿地地形地貌作为调查内容: 湿地水文:水位、水深、水温、流速、流量、透明度、色度等全部或部分内容; 湿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水资源、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征、水污染状况; 湿地水质:应选取湿地生态损害事件有关的特征污染物和次生污染物,同时选取pH、悬浮物、 化学需氧量(CODMn)、溶解氧、营养盐(指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总氮(TN)、总磷(TP)) 叶绿素a、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病原体等全部或部分内容; 湿地沉积物:选取与湿地损害事件相关的特征污染物和次生污染物,同时选取总有机碳、氧化 还原电位等调查指标; 湿地生物多样性: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维管植物、大型底栖动物、鱼类、鸟类等全部或 部分内容。
5.3.3调查方法见附录A。
5.4湿地损害社会经济调查
调查湿地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工作所需的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内容包括: 受影响湿地开发利用与经济活动情况的资料; 商品化的湿地生物资源的市场价格; 受影响地域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规划方案与建设投资费用; 受影响地域湿地环境恢复工程规划方案与建设投资费用; 受影响湿地为生态敏感区的,还应调查保护类型、级别、面积、主要保护对象等北京标准规范范本,
6湿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确定
6.1湿地生态环境基线的确定
湿地生态环境基线按以下方法确定: a)利用污染环境或破坏湿地生态行为发生前评估区域近三年内的历史数据确定基线,数据来源包 括历史监测、专项调查、学术研究等反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历史数据:
DB36/T 13282020
6.2湿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确认
满足以下任一条即可认定造成湿地生态环境损害: 评估区域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介质中特征污染物浓度导致评价等级发生变化; 评估区域指示物种种群数量或密度降低,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评估区域指示物种种群结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改变,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 异; d) 评估区域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e) 评估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f 评估区域水生生物物种丰度减少,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名 评估区域湿地生物体外部畸形、骨骼变形、内部器官和软组织畸形、组织病理学水平损害等发 生率增加,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1 评估区域水动力、沉积、冲淤变化,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评估区域湿地面积、结构、底质等因非法利用发生明显形态变化,且与基线相比存在统计学显 著差异; i)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其他情形
和湿地生态环境损害事实为前提。
污染湿地环境与湿地生态环境损害间因果关
调查分析污染湿地环境与湿地生态环境损害发
明确污染湿地环境行为与湿地生态环境损害发生的时间节点,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时间先 后顺序。
7.2.2环境污染物的同源性分析。
采样分析污染源、环境介质和生物中污染物的成分、浓度、同位素丰度等。采用稳定同位素或放射 生同位素和指纹图谱等技术,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判断污染源与环境介质和生物中污染物是否具有同源 生。
7.2.3迁移路径的合理性分析
DB36/T13282020
分析评估区域气候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判断是否存在污染物从污染源迁移 至环境介质最后到达生物体的可能。建立环境污染物从污染源经环境介质到生物的迁移路径假设,识别 划分迁移路径的每一个单元,利用空间分析、迁移扩散模型等方法分析污染物迁移方向、浓度变化等情 况,分析判断各个单元是否可以组成完整的链条,验证迁移路径的连续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7.2.4生物暴露的可能性分析
7.2.5生物发生损害的可能性分析
竟污染物的暴露介质、暴露途径和暴露方式,结合 亏染物的可能性。
7.2.6排除其他可能的随机因素影响
分析是否存在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损害的其他可能因素,其他因素存在的情况,应阐述因果关系分析 的不确定性。
7.3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因果关系分析
主要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样方调查和生态实验等方法,阐明破环湿地生态行为导致湿地生态 环境损害可能的作用机制,建立破坏湿地生态行为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生态链条,分析破坏湿地生 态行为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损害的关联性
8湿地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8.1湿地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内容
8.1.1对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损害,一般以特征污染物浓度为量化指标;比较污染环境行为或人工外 力破坏发生前后地表水资源、水文过程、沉积物、地下水、湿地面积等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确定湿 地生态环境中特征污染物浓度超过基线的时间、体积和程度等变量和因素以及外力破坏造成的湿地形态 变化量。 8.1.2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害,一般选择指示物种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种群结构、植被覆盖度 等指标作为量化指标;比较污染环境或破坏湿地生态行为发生前后生物种群数量、密度、结构等的变化, 确定生物资源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超过基线的时间、面积和程度等变量和因素
8.2湿地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方法
湿地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空间分析、模型模拟等。湿地生态 害实物量化过程中应综合利用所列方法,并对不同方法量化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
9湿地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
9.1湿地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的原则
DB36/T1328—2020
施的费用进行计算,同时,还应包 月间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的损害量。对于无法恢复 价值损失。
9.2湿地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内容
式中: M一一湿地生态环境损害价值 A一一清除污染和减轻损害等预防措施费用; 8 一一湿地生物资源和湿地环境容量等恢复期的损失费用; C一一湿地生态环境恢复费用;
9.3清除污染和减轻损害的费用()
9.3.1清除污染和减轻损害的预防措施所产生费用,主要包括应急处理费用和污染清理费用: 一应急处理费用主要包括应急监测费用、检测费用、应急处理设备和物品使用费、应急人员费等; 一污染清理费用包括污染清理设备的使用费、污染清理物资的费用、污染清理人员费、污染物的 运输与处理费用等; 9.3.2清除污染和减轻损害的费用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或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
显地环境容量和湿地生物资源恢复期损失计算(
9.4.1湿地环境容量的损失价值计算
.4.1.1湿地环境容量的损失量计算,应采取数值模拟或其它成熟方法,计算因污染物排入或湿地水 本交换、生化降解等自净能力变化等导致的湿地环境容量的损失,并采用调查或最近监测的实测数据予 以验证。
具七成然方法,计异污 换、生化降解等自净能力变化等导致的湿地环境容量的损失,并采用调查或最近监测的实测数据 止。 对于非直接向湿地排放污染物质的生态损害事件,计算因湿地水动力、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 变而导致的湿地COD、TN、TP及原有特征污染物负荷能力下降的量; 对于直接或间接向湿地排放污染物质的生态损害事件,计算污染物进入湿地增加的湿地环境 染负荷量;可根据现场监测的污染带分布情况,按照下式进行计算,最大污染损失计算单元 积为3平方公里。
Qi一一第i类污染物环境容量损失量,单位为吨(t); V一一受影响湿地的水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Cs一一损害事件发生后受影响湿地第i类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Ci一一受影响湿地第i类污染物的背景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一自损害发生起至调查监测时期限,单位为天
DB36/T13282020
4.1.2环境容量损失的价值计算,可以采用当地政府公布的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的计费标准 排污交易市场交易价格计算。 一对于非直接向湿地排放污染物质的生态损害事件导致的湿地环境容量损失,按照当地城镇污水 处理厂的综合污水处理成本计算; 对于污染导致的生态损害事件,按照污水处理厂处理同类污染物的成本计算; 所选择用于成本类比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应能满足GB18918的出水水质控制要求;事 件区域处于湿地保护地或其它禁排、限排区的,至少应满足一级标准的A标准的基本要求,
或排污交易市场交易价格计算
9.4.2湿地生物资源的恢复期损失价值量计算
显地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编制及恢复费用计算()
9.5.1提出恢复目标和恢复期限
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应将受损区域的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到受损前原有或与原来相近的结构和功 ,无法原地恢复的,采取替代性的措施进行恢复;根据损害程度和该区域的湿地生态特征,制定 总体目标及阶段目标。
9.5.2湿地生态环境恢复要求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恢复目标,制定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方案,要求技术上可行,能够促进受损湿地生 态的有效恢复,恢复的效果要能够验证,湿地生态恢复方案应包括:生态恢复的对象、目标、内容、方 法、工程量、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 a)综合考虑恢复目标、工作量、持续时间等因素,制定备选基本恢复方案; b 估计备选基本恢复行动或措施的实施范围、恢复规模和持续时间等,选择适宜的替代等值分析 方法,评估期间损害,计算补偿性恢复行动工程量,制定补偿性恢复方案:
DB36/T 13282020
9.5.3恢复费用概算
显地生态环境恢复的费用概算, 勿物种等材料购置费、替代工程建设所需的土地(水域)购置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部分组厅 概算定额法或类比工程预算法编制,计算公式为:
F = Fc + Fs + Fr +Fo .....
F一一湿地生态恢复总费用,单位为万元; Fc一一工程费用,单位为万元; F一一设备及所需补充生物物种等材料购置费用,单位为万元; F一一替代工程建设所需的土地的购置费用,单位为万元;
9. 6 其它费用 (D)
为开展湿地生态环境损害 出的监测、试验、评估等相关合理费用,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监 则、评估服务收费标准或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
10湿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编制
鉴定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要求,编制鉴定评估意见书或鉴定评估报告书。鉴定评估报告书包括湿地 主态环境损害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湿地生态环境损害量化及湿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涉及的特别 事项等,鉴定评估报告应依据充分、过程清晰、方法科学、数据翔实、结论明确。湿地生态环境损害鉴 定评估报告书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参见附录C。用于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目的的,报告书格式参见有关 《司法鉴定文书规范》。
1.1湿地水文调查方法
参照SL58的要求测量
A.2湿地水资源调查方法
参照SL/T238的要求调查。
A.3湿地水质调查方法
DB36/T13282020
按HJ/T91、HJ91.1的要求测量,其中没有说明的,可参照相关文献,需在评估报告中加以
A.4湿地沉积物调查方法
参照《湖泊沉积物调查规范》
A.5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A.5.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调查采用SC/T9402的要求进行。 A.5.2水生维管植物调查采用HJ710.12的要求进行。 4.5.3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用HJ710.8的要求进行。 A.5.4两栖动物调查采用HJ710.6的要求进行。 A.5.5鱼类调查采用HJ710.7的要求进行。 A.5.6鸟类调查采用HT710.4的要求进行。
A.6湿地形态调查方法
对明显改变湿地岸线、水底地形的损害,应将湿地地形地貌作为调查内容。
DB36/T 13282020
B.1.1生产率变动法
附录B (资料性) 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生产率变动法也称作观察市场价值法,是利用生产 率的变动来评价环境状况变动的方法。该方法适 用于衡量在市场上交易的资源使用价值,用资源的市场价格和数量信息来估算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 余。总的效益或损失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剂量反应法也称为生产率法或生产要素收入法,将产出与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原材 料)的不同投入水平联系起来。该方法的适用条件有: a)环境变化直接导致销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产量增加或减少,同时影响明确且能够观察或 根据经验测试; b)市场功能完好,价格是经济价值的有效指标,
B.1.3人力资本和疾病成本法
人力资本法也称工资损失法,是指用收人的损失去估价由于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根据边际 劳动生产力理论,人失去寿命或工作时间的价值等于这段时间中个人劳动的价值。 疾病成本法是一种评价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计算的基础是 损害函数,该函数把人们接触到的污染水平和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联系起来,体现它们之间的技术关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污染物的量; b)确定污染下发病的增加量; C)使用治疗成本、工资损失和生命损失去估计患病和提早死亡的成本
B.2.1内涵资产定价法
内涵资产定价法又称作享乐价格法,是根据人们为优质环境的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算环境质量价 直的一种估价方法,即将享受某种产品由于环境的不同所产生的差价,作为环境差别的价值。该方法越 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空气质量恶化对财产价值的影响。此方法的出发点是某一财产的价值包含了它所处的 不境质量的价值。如果人们为某一地方与其它地方相同的房屋和土地支付更高的价格,且其它各种可能 造成价格差别的非环境因素都加以考虑后,剩余的价格差别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
B.2.2避免损害成本法
DB36/T13282020
退化引起的效用损失而需要为市场商品或服务支付 的金额。可用于评估净化的空 和水 商品的价值
B.2.3 治理成本法
治理成本是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治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恢复生态破坏所需要的支 出。治理成本法适用于环境污染所致生态环境损害无法通过恢复工程完全恢复、恢复成本远远大于其收 益或缺乏生态环境损害恢复评价指标的情形
条件价值法也叫做权变评价法或或然估计法,条件价值评估法用调查技术直接询问人们的环境偏 好。当缺乏真实的市场数据,甚至也无法通过间接的观察市场行为来赋予环境资源价值时,通常采用条 件价值评估(CVM)技术。该技术特别适用于选择价值占有较大比重的独特景观、文物古迹等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评估。
B.3.2选择试验模型法
选择试验模型法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采用问卷为被调查者提供由资源或环境物品的不同属性 合而成的选择集。让被调查者从每个选择集中选出自已最偏好的一种方案,研究者可以根据被调 偏好运用经济计量学模型分析出不同属性的价值以及由不同属性状态组合而成的各种方案的相
效益转移法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是一种非市场资源价值评价方法。若非市场资源价值受时间、空 间和费用等条件限制,可适用此方法。效益转移法的适用条件如下: a) 对参照区的要求:要确定参照区的范围和规模,包括区域人口规模,评估中所需要的数据需求 (如价值的类型: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或总价值)。 b 对评估区和参照区的相关性的要求:评估区的环境资源的质量(数量)及其变化与参照区的资 源质量(数量)及其预期变化应相似。
DB36/T 13282020
C. 1. 1 文本格式
江西省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书的编制格式与内容
1.2封面格式 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书封面格式如下: 第一行书写××××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书(居中); 第二行落款书写:编制单位全称(居中); 第三行书写:××××年××月(居中); 以上内容字体字号应适宜,各行间距应适中,保持封面美观。
C. 1. 3 封里 1 内容
应写明评估技术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审核人(姓名、职务、职称)、主要参加 名、职务、职称)等,并签名。
C.2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书内容
写明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委托方、委托鉴定评估事项和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写 明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的背景,包括损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简要说明湿地生态系 统损害发生地的社会经济背景、环境敏感点、造成潜在湿地生态系统损害的污染源、污染物等基本情况。
C. 2. 2 鉴定评估方案
C.2.2鉴定评估方案
C. 2. 2. 1 鉴定评估目标
依据委托方委托鉴定评估事项,详细写明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的目标。 C.2.2.2鉴定评估依据 写明开展本次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C.2.2.3鉴定评估范围
写明开展本次鉴定评估工作初步确定的湿地生态系统损害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及确定 的依据。
C. 2. 2. 4 鉴定评估内容
写明本次鉴定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损害评估对象和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 容(湿地生态系统损害确认、因果关系分析和损害数额量化等。
C. 2. 2. 5 鉴定评估方法
DB36/T13282020
详细阐明开展本次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及每一项鉴定评估工作所使用的技 术方法。
2.3鉴定评估过程与分
C. 2. 3. 1 湿地生态系统损害调查确认
详细介绍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调查和湿地生态系统损害调查方案,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 座谈走访、采样方案、检测分析、质量控制等过程,写明调查确认结果,包括是否存在污染环境或破 坏生态行为以及行为方式,是否存在湿地生态系统损害及损害类型等。
C. 2. 3. 2 湿地生态系统损害因果关系分析
详细阐明本次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中鉴定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间 因果关系所依据的标准或条件,以及分析因果关系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详细介绍因果关系分析过程中所依 据的证明材料,现场踏勘、监测分析、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等过程和结果。写明因果关系分析的结果
C.2.3.3湿地生态系统损害实物量化
详细阐明本次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中湿地生态系统损害实物量化所依据的标准和条件,以及 量化湿地生态系统损害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给出湿地生态系统损害实物量化的结果,即湿地生态系统损 害的类型、时空范围及损害程度
详细阐明本次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中湿地生态系统损害价值量化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所采 用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证明材料。明确界定湿地生态系统损害价值量化的范围,即包括哪些类型的 损害以及每种类型损害量化的构成。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损害价值量化,如采用基于恢复目标的生态环境 损害评估方法,应阐述确定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方案的原则与过程,给出湿地生态系统损害价值量化的结
C.2.3.5 湿地生态系统损害恢复方案筛选
详细阐明各备选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方案的工作量、持续时间、实施成本高速公路标准规范范本,介绍各方案的有效性 性、技术可行性、公众可接受性、环境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数据来源与依据
C.2.4 鉴定评估结论
针对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委托事项,写明每一项湿地生态系统损害的鉴定评估结论,包括湿 地生态系统损害确认结论、因果关系分析结论和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量化结论
C.2.5 特别事项说明
C. 2. 6 签字盖章
鉴定人签字,并加盖鉴定评估单位公章
签字楼梯标准规范范本,并加盖鉴定评估单位公章
附件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过程中依据的各种证明材料、鉴定评估实施方案、现 监测方案、现场调查监测报告、实验方案与分析报告等。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