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305-2021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规范.pdf

  • DB37/T 4305-2021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2-1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7. 2. 2监测工作布置

    监测工作布置如下: a)在系统运行总电路处安装电表以监测地埋管换热系统耗电量; b)在用户侧房间内安装自动化测温仪以监测室内温度; c)地源侧进出口管路处安装水温、水量自动化监测仪,监测地源侧进出口温度、进出口流量。

    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a)对地埋管换热系统及周围岩土体的温度进行动态监测 b)对监测等级为一级、 二级工程, 应进行水质监测

    7. 3. 2监测范围

    照度标准监测系统范围如下: a)埋管区域及埋管区域外围换热系统热影响范围内; b) 埋管区域外围监测孔距埋管区域的间距宜取埋管间距; c)换热系统影响范围监测孔布置间距宜取埋管间距的一半。

    7.3.3监测工作数量

    监测级别不同,监测工作数量不同,见表5

    表5地埋管换热系统监测工作数量

    DB37/T4305—2021dL2L2地下水流向L2a埋管区域外围[L2埋L管L区域L埋管间距影响范围监测孔图2地埋管换热系统热影响范围地温监测孔地温监测传感器在垂向上的布设间距不应小于10m/个,尽量布设在典型含水层或单一岩性厚度大于2m的地层位置。7.3.5水质监测井布置水质监测井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a)水质监测井优先布置在埋管区域内;当布设在埋管区域外围时,应布设在地下水流向下游方向,且距离孔群最外围距离不大于50m;b)一级监测需对埋管深度范围内的所有含水层进行分层监测;二级监测对当地工农业主要开发利信息服务用的含水层进行监测。7.4地下水换热监测系统7.4.1监测内容地下水换热监测系统的监测内容包括抽水井出水口温度、回灌井回水口温度、出水流量、回灌流量、累计开采量、累计回灌量、水位、水质等。7.4.2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宜不大于地下水换热系统抽水最大影响半径范围。7.4.3监测井数量

    DB37/T4305202

    a)采用自动化监测; b)在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d; 精度应达到o.1kw·h。 8.2地源侧进出口温度监测: a) 安装水温自动化监测仪; b 供暖/制冷系统全天候运行,监测频率为1次/2h;供暖/制冷系统非全天候运行,监测频率为 1次/6h; 精度应达到0.1℃。 8.3用户侧室内温度监测: a) 通过在室内安放自动化温度监测仪; b 供暖/制冷系统全天候运行,监测频率为1次/6h;供暖/制冷系统非全天候运行,监测频率为 1次/12h; C 精度应达到0.1℃。 8.4地源侧进出口流量监测: a 安装水量自动化监测仪: 供暖/制冷系统全天候运行,监测频率为1次/2h;供暖/制冷系统非全天候运行,监测频率为 1次/6h; C 精度应达到0.01m/h。 8.5地埋管地温监测: 地温监测可采用基于光栅光纤、铂电阻的自动化测温方法(不同地温监测传感器参数对比见附 录B),监测设备安装前,应进行精度标定; b) 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6h;非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1d;停泵初期应加密 监测; 精度应达到0.1℃

    录B),监测设备安装前,应进行精度标定; b) 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6h;非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1d;停泵初期应加密 监测; C 精度应达到0.1℃。 8.6地下水水位监测: a 水位监测可采用自动化水位监测仪监测: b 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2h;非供暖/制冷期,每月5、10、15、20、25、30(二月为 月末最后一天)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1次/5d; C 精度应达到0.01m。 8.7地下水水温监测:

    a)水位监测可采用自动化水位监测仪监测; 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2h;非供暖/制冷期,每月5、10、15、20、25、30(二月为 月末最后一天)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1次/5d;

    8.7地下水水温监测:

    米用水温目动记求仅,监测出水 b) 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2/h;非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5d; C 精度应达到0.1℃。 8.8出水流量、回灌流量监测: a)在出水管口、回灌(进水)管口安装自动化水量监测仪进行出水流量、回灌流量监测; 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2h; c)精度应达到0.01m/h

    8. 9 累计开采量、累计回灌量监测

    a 在换热系统机组地源侧总进水口、总出水口安装自动化流量仪进行累计开采量、累计回灌量监 测; b) 供暖/制冷期,监测频率为1次/2h;

    DB37/T4305202

    3.10水质监测: a)地下水换热系统水质监测频率为系统运行前、运行结束后在抽水井、回灌井各取样1次;地埋 管换热系统水质监测频率为丰水期、枯水期各取样1次; b 水质监测的内容包括地下水全分析和菌落总数,同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周围环境情况,适 当增加监测项,水质样品分析测试应按照GB/T14848的标准执行; c)水质取样与送样参照DZ/T0064.2—93标准执行。

    a 监测数据应实时采集、传输与保存:数据传输应基于IP协议的数据网络,在传输层使用TCF 协议、GPRS等方式将监测信息自动传输到数据中心: 自动传输监测数据时,应保障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避免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湿度过 大等因素影响数据传输; C 数据传输系统的接口应能满足数据交互的要求。 2数据记录: 原始测量数值和记录事项均要在现场直接记录于电子手簿或人工记录手薄中; b) 人工手薄申任何原始记录均不应随意修改。如出现记录错误,应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写出正 确的数字与文字,并注明原因 C 电子手簿中所有原始记录在首次录入确定后不应擅自修改,如检查确定存在错误数据只能标注 显示错误,并注明原因。重测数据另建档录入,应标注原始记录存档位置

    & 监测数据采集后,应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减小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监测 数据失真对分析、评价结果的影响; b) 由于计数或记录错误、操作不当、突然冲击振动等产生个别误差,应采用统计的方法判别,确 定后应予以剔除;V C 系统误差中的恒值系统误差应采用标准量代替法或抵消法消除,线性系统误差应采用标准量代 替法、平均斜率法或最小二乘法消除; d 随机误差应确定其分布参数,主要是均值和均方值,并设法减小标准误差。 0.2 数据保存: a) 各类监测数据应及时分类整理,记录的原始纸介质资料归档保存的同时,要求建立浅层地热能 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进行电子文档资料存储; b) 监测数据库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具有查询检索、综合统计、计算分析、图表自动生 成等功能,数据信息能够动态更新、实时保存、设定条件检索。

    11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

    应设专人从事监测系统的日常监测; b)运行前应进行现场调试,消除现场测试误差!

    c)应设置停电保护装置; d) 每周应检查一次监测数据采集情况。 1.2系统维护: a) 应由专人负责监测系统日常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b 定期检查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故障设备应及时更换; 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稳定性校验和精度检定; d)监测系统维护应按照DZ/T0307的标准执行。

    12数据分析与成果编制

    DB37/T4305202

    在取得一个水文年以上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现状进行分析,以判断 浅层地热能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每年提交1个年报,年报提纲见附录C。 a)地埋管换热系统:地温变化情况、冷热负荷堆积情况、系统能效比。 b)地下水换热系统:水位变化情况、回灌能力、水质变化情况、采灌井温差、系统能效比等。

    测结果,应对监测区域的地质环境问题的变化

    成果报告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反映规律、结论明确,每5年提交一次地质环境监测成果报告 文字报告提纲见附录D。

    DB37/T4305202

    附录A (资料性)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方案提纲

    项目来源、目的任务、简述工程概况:阐述浅层地热能换热系统工程平面布置情况,场地及周边浅 地热能开发、利用及监测现状。 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等,重点说明拟监测工程平面布置、规模、建筑方式、地基处理方式、 用途、冷热负荷及场地内地下管网等情况;场地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 条件。 第三章监测级别确定 确定监测级别。 第四章工作部署及技术要求 确定监测点的平面及垂向布设位置,确定监测频率,制定技术路线、提出技术要求。 第五章设备及人员安排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及工期安排 第七章质量安全及工期保障措施 重点说明坚持“三同时”原则,采取相关措施,保证质量、安全及工期。 第八章经费预算 主要附件: a)监测场地地质背景条件图; b)监测系统平面部署图; C)监测点垂向布置大样图

    DB37/T4305202

    附录B (资料性) 地温监测传感器参数对比

    表B.1地温监测传感器的详细参数对比表

    建筑节能DB37/T4305202

    附录C (资料性)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年报提纲

    年报提纲 第一章序言 简述监测工程的特征、功能及冷热需求。 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概述场地自然地理条件,概述场地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条件,简述监测工作的进程以及完成的工作 量。 第三章系统运行情况 论述1个水文年内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情况,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末端空调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 题。 第四章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整理1个水文年内地下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地温监测情况,分析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能效比、 场地冷热负荷堆积情况、埋管间距、采灌井间距等情况。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主要附图: a)地质环境背景图; b) 监测系统平面布设图; c)监测井(孔)柱状图及监测点布设图。 主要附表: a)工程运行监测数据表; b)地质环境监测数据表

    DB37/T4305202

    附 求 (资料性)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成果报告提纲

    报告提纲 第一章序言 说明任务的来源及要求建材标准,简述建设项目的特征、功能及冷热需求。 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概述场地自然地理条件,概述场地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条件,简述监测工作的进程以及完成的工作 重。 第三章系统运行情况 论述5个水文年内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情况,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末端空调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 题 第四章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对比分析5个水文年内地下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地温的变化情况,根据建筑物用途功能,预 测分析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后水位、水温、水质和地温的变化趋势。 第五章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监测结果,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进行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价,判断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是否引起 令堆积、热堆积、水质的变化及水温、水位的变化等,提出地质环境影响的预防措施。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主要附图: a)地质环境背景图; b)监测系统平面布设图; c)监测井(孔)柱状图及监测点布设图。 主要附表: a)工程运行监测数据汇总表;

    地质环境监测数据汇总表

    DB37/T4305202

    ....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