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39-2020 淡水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程.pdf

  • DB34/T 239-2020  淡水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2-2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水下0.5m处作"co"字形拖曳,移动速度不超过0.3m/s,5min~10m 采集的样品装入30ml~50ml广口玻瓶中,用鲁哥氏液固定。

    5. 2. 2 定量样品

    用采水器在一定水层采集1000ml水样置于广口瓶中,加入15ml鲁哥氏液固定,需长期保存的 水样,另加5ml甲醛固定液 将固定水样转移至沉淀器中自然沉淀24h~48h,吸出上层清液后,转移至试剂瓶中,定容至30 ml,若长期保存,再加几滴甲醛溶液,并用石蜡或不干胶封口。

    5.2.3样品鉴定分析

    设备安装规范5.2.3.1经典方法

    将定量标本浓缩的30m1水样摇匀,用定量吸管吸取0.1ml标本液置于0.1ml计数框中,盖 22mm×22mm盖玻片,在高倍镜下对计数框上第二、五、八行共30小格进行种类鉴别和计数。 用公式(1)计算1L水中浮游植物个数: N = Cs / (Fs XFn) X (V/U) X Pn (1

    1L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1) J一一计数框的体积(ml); Pn一一每片计算出的浮游植物个数

    5.2.3.2生物量计算

    浮游植物的比重接近于 学游植物的体积换算成重量(湿重), 亦可用各种浮游植物的细胞数乘以各自的平均体积, 单位为mg/L或g/m

    5.2. 3.3仪器分析

    吏用藻类智能鉴定计数仪,实现多视野相同属种自动累计,不同种类分类计数、总数累计、优势 排序和优势类群所占比例分析。

    5. 2. 4 污染调查

    应分析污染水体与参考点水体内浮游植物品种、数量、生物量变化。

    原生动物、轮虫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大型的枝角类、桡足类用13号浮游生物网采集,方法同 浮游植物。

    原生动物和轮虫同浮游植物。枝角类、足类用采水器采集10L~20L水样,用25号浮游生物 网过滤,过滤水盛于100ml~200ml的广口瓶中,并将滤网清洗2次~3次,所得水样也放入瓶中, 每 100 ml 水样加 4 ml 甲醛溶液。

    6.4.1原生动物和轮电

    5.4.2枝角类、足类

    6. 4. 3. 1体积法

    6. 4. 3. 2 直接称重

    6.4.3.3仪器分析

    DB34/T2392020

    采用浮游动物自动鉴定分类计数仪、 日猫分析系统, 可鉴定和分析获得每个浮游 面积、周长、体积、长、宽、主轴、副轴、等效直径等形态参数。统计每类浮游动物的数量、 积及其占比。并可根据采集地地理坐标在地图上定位及标注,

    6. 4. 4 污染调查

    水体与参考点水体内浮游动物品种、数量、生物

    同4.2.1,定性样品采集选择沿岸带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茂盛的地方。

    点采集2次,将样品洗净沥干、称湿重、分类

    鉴定样品种类,计算单位面积生物量,再乘以分布面积,求得该水体水生植物的总生物量和各种植 物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

    更用调查船进行捕捞采集

    样本渔获物用清水洗净,放入盛有10%福尔马林溶液的容器中,长时间保存可移至70%的酒 中。

    依据鱼类鳞片或骨质组织形成的年轮,可将鱼类划分: I龄组(0+~1)、II龄组(1+~2)、ⅢI龄组(2+~3),其余龄组,依此类推。

    分析渔获物组成的品种结构、种群结构。

    现场所取样品应是具有代表性的合格样品,包括受 受影响的不同品种和规格,即一级样品和二级样品,

    8.4.2.1一级样品:较长时间在浅水区游动、或在水面上飘浮,即使受到惊吓也不立即游走、下潜或 者下潜后又马上浮出水面;游泳行为异常,体色、体型、鳍条、鳃盖、附肢等形态异常。 8.4.2.2二级样品:刚刚死亡不久,没有出现腐败现象的水生动物。

    8.4.3.1无机物和挥发性分析样品:每个取样点,每一品种至少三个样,每个样品≥100g 8.4.3.2有机物分析样品:每个取样点,每一品种至少三个样,每个样品≥250g。 8.4.3.3样品量可以是几个水生动物个体重量之和。

    活体样品应将放入聚乙稀袋中,充氧运输,高温季节要加碎冰。死亡样品应进行冷冻、低温或加固 定液保存运输。

    8.4.5.1用于组织检查

    有些项目不能现场检查,取样后立即放入10%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中保存,固定液与水 积比为10:1,长时间保存可以移至70%的酒精液中。

    8.4.5.2用于农药和有机物测定

    样品用清水清洗3次以上,然后用铝箔将鱼包起来,尽快冷冻。用于有机氯农药和石油 详品,在采集和预处理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塑料器皿和含有卤代烃或石油烃的试剂。对于挥发性 应放在密闭容器中并尽快冷冻

    8.4.5.3用于金属或其它元素测定

    样品可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冷冻保存。

    按SC/T9102.3的规定执行,必要时可进行毒性再现试验

    DB34/T2392020

    每个采样点采集三次。大型软体动物(螺蚌类)用三角拖网或开口面积为1/6m带网夹泥器采集, 在夹泥器网中洗净捡出,装入广口瓶或塑料袋中;水生昆虫、水虾蚓及小型软体动物用改良彼得生采沉 器采集,将采得的泥样倒入40目铜丝筛中,在水中荡涤洗净,将样品装入塑料袋中带回室内进行分抹。 样品放于4℃低温下保存

    将样品倒入白色解剖盘内,加清水,用解剖针或小镊子检出小螺、水虾蚓和水生昆虫等,大型软体 动物手捡。

    9.3.1水生昆虫用7%甲醛溶液固定,24h后移入75%~85%的乙醇中保存。 9.3.2水蚯蚓要放入玻皿中,加少量水并滴1滴~2滴75%的乙醇,5min~10min后,再加1滴~2 滴,麻醉后移入7%甲醛溶液中,24h后移入75%~85%的乙醇中保存。 9.3.3螺蚌类先用50℃热水闷死,再向内脏中注射7%甲醛溶液,然后放入7%甲醛溶液中,24h后 移入75%~85%的乙醇中保存。亦可去内脏,空壳保存

    在低倍显微镜、解剖镜、手执放大镜下观察,软体动物和水蚯蚓的优势种类鉴定到种,摇蚊幼 到属:水生昆虫鉴定到科。

    5.1把每个采样点采集的样本按不同种类准确统计其个数,并用吸水纸吸干体表水分,软体动 架天平,水蚓和昆虫用扭力天平称其总重,然后再分类称重。 5.2根据采样器开口面积计算出单位面积个数(ind/m)和生物量(g/m)

    10. 1. 1采样点确定

    根据调查水体大小和营养类型,在湖、库开阔水域、湖汉、库汉水域、主要河流入口处和污梁 口周围等代表性区域选设适当数量的采样点。

    按SC/T9102.3的规定执行

    按SC/T9102.3的规定执行

    10. 1.4 样品制备

    10.1.4样品制备 10.1.4.1采样经过真空冷冻、自然风干或恒温干燥,剔除石块、贝壳、动物残体等杂质,再进行粉碎、 过筛和缩分。 10.1.4.2测定铜、铅、锌、镉、砷及硒等的样品用玛瑙粉碎器皿研磨,过160目尼龙筛,混合均匀后, 采用四分法缩分,得到所需量的样品装入棕色广口瓶中,贴上标签冷冻保存。 10.1.4.3测定有机污染物样品应使用不锈钢网筛。

    10. 2. 1现场描述

    底泥样的颜色、气味等能进行现场描述的项目,应现场描述记录。

    用塑料刀或勺从采泥器中取表层泥样,放于1L左右洗净的广口瓶内。用于金属元素分析时,瓶 盖应当用聚四氟乙烯衬里填充。

    10.2.3.17d内分析的样品,应基本装满样品瓶,上部用取样处的水封好,用聚四氟乙烯或铝箔衬里 的瓶盖盖好。 10.2.3.2长时间保存,样品量只装样品瓶的三分之二,上部用取样处的水封好加盖,冷冻保存 10.2.3.3若所采集底泥样品是为了用于毒性试验,样品只能在4℃下保存,不能冷冻

    按SC/T9102.3的规定执行。

    按SC/T9102.3的规定执行

    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a)监测时间、地点、水体类型、面积、采样点布设及采样情况 b)水质、底质化学分析结果及其评价; 浮游生物种类鉴定、生物量测定结果及其分析评价; d)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鉴定、生物量测定结果及其分析评价; 鱼、虾、蟹、鳖、龟等种类鉴定、生物量测定及其结果分析 底栖动物种类鉴定、生物量测定及其结果分析; g)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评价。

    铝合金标准规范范本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a)污染死亡水生动物发生的时间、地点、水体类型、范围、品种、规格、数量、损失等情况; b)死亡水生动物行为、形态反应及环境特征及污染物、污染源现场调查情况; c)死亡水生动物现场、参考点、排污口水质、底质化学测定结果

    DB34/T2392020

    d)组织解剖、体内毒物残留、急性毒物实验室测试分析结果及所用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方法及 其评价标准; e)污染水域的环境质量评价: f)确定致死水生动物的污染物、污染源及其确定依据; g)渔政人员现场勘验笔录、照片、录像、录音谈话、各种测试的原始数据等证据材料

    附录A (资料性) 不同测定项目所用容器、样品量及保存方法

    附录A (资料性) 不同测定项目所用容器、样品量及保存方法

    1不同测定项目所用容器、样品量及保存方法

    气象标准DB34/T2392020

    ....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