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698-2021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检测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4.6.3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委托检测单位、被检单位名称; b)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依据: C 检测项目结果汇总、检测结论; d 检测日期、报告签发日期; e 检测、审核和批准人员签名。 4.6.4 检测报告中的检测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被检场所的变配电系统、电气线路系统、防爆电气选型、接地要求及接地电阻检测、过热放 电测试; b) 被检装置的测试参数汇总。 4.6.5检测报告应加盖检测单位检测报告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
5.1.1低压配电箱一般技术要求
5.1.1.5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应光滑无毛刺,金属面板应装设绝缘保护套。 5.1.1.6导线的绝缘应完好、无损伤,配线应整齐清晰且无捻接接头。 5.1.1.7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 得插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5.1.1.8电气设备的接点无异常温度。 5.1.1.9电气设备的接点、触点无打火放电现象。
5.1.2.1总变电所、配电所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宜设置在厂矿区内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的地带; 宜设置在外供电源输电线路进入厂矿区的方位的附近地带; ) 宜尽量考虑设置在厂矿区内用电的负荷中心的邻近地带; d)总变电所、配电所与邻近爆炸危险生产装置之间应保持安全间距。 5.1.2.2独立的区域变、配电所(室)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宜设置在生产装置用电的负荷中心的附近; b)宜设置在生产装置区域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的地带。 5.1.2.3变、配电所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 危险区域内。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 一面贴邻建造,
防火标准规范范本5. 2. 1 一般规定
2.1.1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路径,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电气线路,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 b 当可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桥架; 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充砂,并宜设排水措施; 电气线路宜在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墙外敷设; d 在爆炸粉尘环境,电缆应沿粉尘不宜堆积并且易于粉尘清除的位置敷设: e 当电气线路沿输送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栈桥敷设时,管道内的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 电气线路应敷设在管道的上方;管道内的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应敷设在管道的正 下方的两侧; 2.1.2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桥架或导管,所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应采用非 性材料严密封堵。 2.1.3在1区、2区、20区、21区内电缆线路均不应有中间接头。 2.1.4敷设电气线路时宜避开可能受到机械损伤、振动、腐蚀以及可能受热的地方;当不能避开时 采取预防措施。 2.1.5爆炸危险环境内采用的低压电缆和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应高于线路的工作电压,且不得 500V,绝缘导线必须敷设于钢管内。 2.1.6电气线路使用的接线盒、分线盒、活接头、隔离密封件等连接件的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GB50058的规定。 2.1.7在爆炸危险区域内,除在配电盘、接线箱或采用金属导管配线系统内,无护套的电线不应作 供配电线路
DB64/T6982021
5.2.1.8爆炸危险环境除本质安全电路外,采用的电缆或绝缘导线的型号规格及芯线最小截面应符合 设计规定,爆炸性环境电缆配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爆炸危险环境电缆配线
5.2.2危险场所的配线方式按表2选定。
表2危险场所配线方式
注:表中符号“O”表示适用、“△”表示慎用、“×”表示不适用
5.2.3危险场所的电缆线路
5.2.3.1电缆线路在危险场所内,电缆间不应直接连接。在非正常情况下,应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或 分线盒内连接或分路。 5.2.3.2电缆线路穿过不同危险区域或界壁时,应采取下列隔离密封措施: a)在两级区域交界处的电缆沟内,应采取充砂、填阻火堵料或加设防火隔墙; b) 电缆通过与相邻区域共用的隔墙、楼板、地面及易受机械损伤处,均应加以保护,留下的孔 洞,应堵塞严密; 保护管两端的管口处,应将电缆周围用非燃性纤维堵塞严密,再填塞密封胶泥,密封胶泥填 塞深度不得小于管子内径,且不得小于40mm。 5.2.3.3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的进线口,引入电缆后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电缆外护套必须穿过弹性密封圈或密封填料时,应被弹性密封圈挤紧或被密封填料封固; 外径等于或大于20mm的电缆,在隔离密封处组装防止电缆拔脱的组件时,应在电缆被拧紧 或封固后,再拧紧固定电缆的螺栓; 电缆引入装置或设备进线口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 1)装置内的弹性密封圈的一个孔,应密封一根电缆: 2) 被密封的电缆断面,应近似圆形; 3) 弹性密封圈及金属垫,应与电缆的外径匹配,其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允许差值为土1mm; 4 弹性密封圈压紧后,应能将电缆沿圆周均匀地被挤紧。 d)有电缆头腔或密封盒的电气设备进线口,电缆引入后应浇灌固化的密封填料,填塞深度不应 小于引入口径的1.5倍,月不得小于40mm:
e 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选用与电缆外径相适应的引入装置,当选用的电气设备的引入装 置与电缆的外径不相适应时,应采用过渡接线方式,电缆与过渡线应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内 连接。 2.3.4电缆配线引入防爆电动机需挠性连接时,可采用挠性连接管,其与防爆电动机接线盒之间, 按防爆要求加以配合,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应采用不同材质的挠性连接管。 2.3.5电缆采用金属密封环式引入时,贯通引入装置的电缆表面,应清洁干燥;对涂有防腐层,应 青除干净后再敷设。 2.3.6在室外和易进水的地方,与设备引入装置相连接的电缆保护管的管口,应严密封堵
5.2.4危险场所内的钢管配线
4.1钢管与钢管、钢管与电气设备、钢管与钢管附 小得术用县 早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螺纹加工应光滑、完整,无锈蚀,在螺纹上应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不得在螺纹 上缠麻或绝缘胶带及涂其它油漆; b)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或2区与隔爆型设备连接时,螺纹连接处应有锁紧螺母; c)外露丝扣不应过长; d)除本质安全电路外,电压为1000V及以下的钢管配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爆炸危险环境内电压为1000V及以下的钢管配线技术要求
离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电气设备无密封装置的进线口应装隔离密封件; b 在正常运行时,所有点燃源外壳的450mm范围内应做隔离密封: C) 管路通过与其它任何场所相邻的隔墙时,应在隔墙的任一侧装设横向式隔离密封件; d 管路通过楼板或地面引入其它场所时,均应在楼板或地面的上方装设纵向式隔离密封件; e 管径为50mm及以上的管路在距引入的接线箱450mm以内及每距15m处应装设隔离密封件; 相邻的爆炸性环境之间以及爆炸性环境与相邻的其他危险环境或非危险环境之间应进行隔离 密封。进行密封时,密封内部应用纤维作填充物的底层或隔层,填充层的有效厚度不应小于 钢管的内径,且不得小于16mm; 名 易积结冷凝水的管路,应在其垂直段的下方装设排水式隔离密封件,排水口应置于下方; h 供隔离密封用的连接部件,不应作为导线或分线用
5.2.4.4隔离密封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C 管路通过墙、楼板或地面时,密封件与墙面、楼板或地面的距离不应超过300mm,且此段管路 中不得有接头,并应将孔洞堵塞严密; d 密封件内应填充水凝性粉剂密封填料; e) 粉剂密封填料的包装应密封。密封填料的配制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浇灌时间不得超过其 初凝时间,并应一次灌足。凝固后其表面应无龟裂。排水式隔离密封件填充后的表面应光滑, 并可自行排水。 5.2.4.5钢管配线应在下列各处装设防爆挠性连接管: a) 电机的进线口处; b) 钢管与电气设备直接连接有困难处; ) 管路通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处。 5.2.4.6 防爆挠性连接管应无裂纹、孔洞、机械损伤、变形等缺陷;其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下,应采用相应材质的挠性连接管; b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5倍。 5.2.4.7电气设备、接线盒和端子箱上多余的孔,应采用丝堵堵塞严密。当孔内垫有弹性密封圈时, 弹性密封圈的外侧应设钢质封堵件,钢质封堵件应经压盘或螺母压紧。
6.3爆炸性环境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5.3.1原则要求:应根据危险区域的分区等级和爆炸性混合物的类别、级别、温度组别选择相适应的 防爆电气设备,其级别和温度组别不应低于该危险场所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温度组别(常见危险场 所(装置)分类、分区参见附录A)。 22显监性环接由由气设多的保拍级别应然合事4西求
2爆炸性环境内电气设备的保护级别应符合表
表4爆炸性环境内电气设备保护级别的选择
5.3.3气体、蒸汽或粉尘分级与电气设备类别的关系应符合表5的规定。当存在有两种以上可燃性物 质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时,应按照混合后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设备,无据可查又不可 能进行试验时,可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 组参见附录B,爆炸性粉尘分级及其特性参见附录C)
DB64/T6982021
DB64/T6982021
表5气体、蒸汽或粉尘分级与电气设备类别的关系(续)
5.3.4II类电气设备的温度组别、最高表面温度和气体、蒸汽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符合表6 气设备最高允许温度参见附录D)
表6Ⅱ类电气设备的温度组别、最高表面温度和气体、蒸汽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
5.3.5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
3.5.1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配置的原则规定: a) 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不宜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b) 爆炸性粉尘环境内的事故排风用电动机应在生产装置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设置事故启动按钮等控制设备; 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应尽量减少装插座和局部照明灯具的数量。如需采用,插座宜布置在 爆炸性粉尘不易积聚的地点,局部照明灯宜布置在事故时气流不易冲击的位置。环境中安全 的插座开口的一面应朝下,且与垂直面的角度不应大于60°
5.4接地要求及接地电阻检测
5.4.1.1在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包括移动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配线管及其配件、电 缆保护管、电缆的金属护套等非带电裸露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接地系统类型参见附录F)。 5.4.1.2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不需要接地的下列各处,在爆炸危险环境内仍应进行 接地: a) 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1000V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1500V及以下的电气设 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h)在于燥环培,交流额定由压为127V及以下,直流由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由
4.1.1在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包括移动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配线管及其配件 保护管、电缆的金属护套等非带电裸露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接地系统类型参见附录F)。 4.1.2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不需要接地的下列各处,在爆炸危险环境内仍应
接地: a) 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1000V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1500V及以下的电气设 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b) 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 的金属外壳; C)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设备。
DB 64/T 6982021
5.4.1.3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爆炸性环境1区、20区、21区内所 有设备以及爆炸性环境2区、22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其他设备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爆炸性环境2 区、22区内的额照明灯具,可利用有可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系统作为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爆炸 危险物质的管道。 5.4.1.4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方向,接地干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 5.4.1.5爆炸性危险环境中的接地干线通过与其他环境共用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并按 规定做好隔离密封。 5.4.1.6电气设备及灯具的专用接地或接零保护线应单独的与接地干线(网)相连接,电气线路中的 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用。 5.4.1.7应该接地的部件与接地干线相连的接地线宜使用多股软绞线,其铜线最小截面不得小于4mm。 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装设保护管。 5.4.1.8铠装电缆引入电气设备时,其接地或接零芯线应与设备内接地螺栓连接;钢带及金属外壳应 与设备外接地螺栓连接。 5.4.1.9爆炸性环境内接地或接零用螺栓应有防松装置,接地线紧固前,其接地端子及上述紧固件, 均应涂电力复合脂。 5.4.1.10关于接地装置的选择、安装、连接、接地等的技术要求,均应符合GB50169的有关规定。 5.4.1.11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4050的有关规定。
.2.1生产、贮存和装卸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设备、贮罐、管道、机组和利用空气 桑、掺合、输送易产生静电的粉状、粒状的可燃固体物料的设备、管道以及可燃粉尘的袋式集尘设备, 方静电接地的安装,除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防静电接地的标准规范的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要求: a)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防感 应雷和电气设备的规定;只作防静电的接地装置,每一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 求; 6 设备、机组、贮罐、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列管道 外不得互相串连接地; C 防静电接地线的安装,应与设备、机组、贮罐等固定接地端子或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应小 于M10,并应有防松装置和涂以电力复合脂。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 度; d 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相紧固时,可不另装跨接线。在腐蚀条件下安装前,应有两 个及以上螺栓和卡子之间的接触面去锈和除油污,并应加装防松螺母; 当爆炸危险区内的非金属构架上平行安装的金属管道相互之间的净距离小于100mm时,宜每 隔20m用金属线跨接;金属管道相互交叉的净距离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容量为50m及以上的贮罐,其接地点应不少于两处,且接地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并应在罐 体底部周围对称与接地体连接,接地体应连接成环行的闭合回路, 易燃或可燃液体的浮动式贮罐,在无防雷接地时,其罐顶与罐体之间应采用铜软线作不少于 两处跨接,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且其浮动式电气测量装置的电缆,应在引入贮罐处将铠装、 金属外壳可靠地与罐体连接; h 钢筋混凝土的贮罐或贮槽,沿其内壁敷设的防静电接地导体,应与引入的金属管道及电缆的 铠装、金属外壳连接,并应引至罐、槽的外壁与接地体连接: 非金属的管道(非导电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网、金属带等,应紧贴其表面 均匀地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DB64/T6982021
j)可燃粉尘的袋式集尘设备,内织金属丝及浸渍处理的防静电过滤袋的接地端子应全部接地; k)皮带传动的机组及其皮带的防静电接地刷、防尘罩,均应接地。 5.4.2.2引入爆炸性危险环境的金属管道、配线的钢管、电缆的铠装及金属外壳,均应在危险区域的 进口处接地。
5.4.3接地电阻检测
5.4.3.1本文件5.4.1、5.4.2规定的各设备或场所均应进行接地电阻检测。 5.4.3.2接地电阻检测常用接地电阻表法和三极法。采用接地电阻表法进行接地电阻检测时,宜按选 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采用三极法时,应按GB/T17949.1的规定进行。 5.4.3.3每次检测都应尽量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类型仪器,用同一种方法测量,记录在案以备 下一年度比较性能变化。
5.5.1温度检测和过热型电气安全隐患的判断
5.5.1.1红外热成像温度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a)仪器从开机后需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待图像稳定后即可开始工作。一般先远距离对所有被测 设备进行全面扫描,发现有异常后,再有针对性地近距离对异常部位和重点被测设备进行准 确检测; 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10K20K左右的温升范围; 有伪彩色显示功能的仪器,宣选择彩色显示方式,调节图像使其具有清晰的温度层次显示, 并结合数值测温手段;如热点跟踪、区域温度跟踪等手段进行检测; d 应充分利用仪器的有关功能,如图像平均、自动跟踪等,以达到最佳检测效果: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校准方法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 作为一般检测,被测设备的发射率一般取0.9左右(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参见附录E) 6.5.1.2过热型电气安全隐惠的判断方法: 表面温度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和电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 温度值,对照附录D,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b 同类比较判断法:根据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及同类设备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 较分析。对于电压致热型设备,应结合本文件的图像特征判断法进行判断;对于电流致热型 设备,应结合本文件的相对温差判断法进行判断: 图像特征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根据同类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的热像图 判断设备是否正常。注意应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图像的影响,必要时结合电气试验或化 学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d 相对温差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设备。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相对温 差判断法可降低小负荷缺陷的漏判率; e)实时分析判断法: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 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 5.5.1.3放电型电气安全隐患检测:使用超声波探测仪探测电气装置火花放电现象,当出现放电的超 声波时,可以判断该部位存在放电型电气安全隐惠。
6.1定期检查按AQ3009中7.1.3.2条所示进行相应的目视检查或一般检查(项目检查表参见 表 H. 1 至表 H. 9) 。
5.6.2定期的目视检查或一般检查发现隐患时应进一步的详细检查。检查等级和定期检查的时间间隔 的确定应考虑设备型式、制造商指南、影响损坏程度的因素、使用的区域和以前的检查结果。在确定类 似设备、装置和环境的检香等级和时间间隔时,应利用这些经验确定检香方案。
见危险场所(装置)分类、分区举例见表A.1。
DB64/T6982021
DB64/T6982021
附录A (资料性) 常见危险场所(装置)分类、分区举例
表A.1常见危险场所(装置)分类、分区举例
附录B (资料性) 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
表B.1气体或蒸汽爆炸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
DB 64/T698—2021
DB 64/T698—2021
DB 64/T6982021
DB64/T6982021
B.2爆炸性气体、蒸汽的点燃危险性(和氧混合
DB 64/T 698—2021
B.3各种爆炸性气体的点燃危险性(和氧混合)见表B.3
表B.3各种爆炸性气体的点燃危险性(和氧混合)
B.4爆炸性悬浮粉尘的点燃危险性见表B.4
表B.4爆炸性浮粉尘的点燃危险性
DB64/T6982021
DB64/T6982021
C.1爆炸性粉尘特性表见表C.1。
附录C (资料性) 爆炸性粉尘特性表
表C.1爆炸性粉尘特性表
险性质栏中,用“导”表示导电性粉尘;用“非”表示
附录D (资料性) 电气装置最高允许温度及允许温度升值
表D.1交流高压电器触头及导体连接端子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温度及允许温升值
0.2交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允许温升值见表
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允许温升值见表D.2。
表D.2交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充许温升值
D.3低压电器与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的允许温升值见表D.3。
D.3低压电器与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的允许温升
D.4干式电力变压器最高充许温度值见表D.4。
表D.4干式电力变压器最高允许温度值
DB64/T6982021
DB64/T6982021
注:检测绕组热点温度设计图纸,一般不宜超过参考温度
D.5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见表D.5。
表D.5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
表D.6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和表面充许温升值
饲养标准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t)(环境温度te=35℃)
E.1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见表E.1。
表E.1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表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