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3821.1-202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平原水网区.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备;强化平原水网区沟、塘、湿地等对农田排水的调蓄作用,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农田排水循环利用;强 化沟、塘、湿地等生态净化能力,促进面源污染减排。 5.2.5以生态功能提升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内生动力,通过生态沟塘、生态田等农田生态建设措施 与品种配置、合理轮作等生态保育措施,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防灾能力,提升农田自净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地利用类型,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等相关基础资料 收集内容及要求见附录A的A.1
8.1.1宜人畜分离,节约用水
综合管廊标准规范范本NY/T 3821.1—2020
图1平原水网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路线
8.2.1区域畜禽养殖总量不应超过畜禽类污土地承载力,养殖用水不走 地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的划分规定 8.2.2养殖场宜节水节饲,应源头减排,雨污分流,粪污全部收集。 8.2.3畜禽粪污宜以土地利用为目标进行处理,用于还田的固体粪便应符合GB/T25246的规定,用于 农田灌溉的养殖废水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排放应符合CB18596的规定。 8.2.4具备粪污自行处理能力的规模化养殖场,应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污收集、储存、处理设施设 备;不具备粪污自行处理能力的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宜委托第三方处理养殖场应配套建设粪污暂存设施, 固体类便宜采用肥料化、基质化等方式利用,废水宜无害化处理后农田灌溉,固体类便暂存池(场)符合 GB/T27622的规定,废水暂存池符合GB/T26624的规定。
8.2.5畜禽污染控制区推荐防控技术见附录C
3.3.1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强化生态田、生态沟塘、生态廊道等建设,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 生态功能。 3.3.2根据水环境敏感性,作物种类、面积及目标产量,基础地力和气候条件等,以废水、废弃物土地消纳 为基础,确定氮磷化肥投人总量和农业用水总量。 .3.3宜选用肥料深施、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等高效施肥技术,避免撒施和暴雨前施肥
NY/T 3821.12020
NY/T 3821.1—2020
资料收集内容及要求见表A.1。
表A.1资料收集内容及要求
污染源调查内容见表A.2
表A.2污染源调查内容
现场查斯内容见表A.3
表A.3现场查勘内容
B.1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再利用技术
B.1.1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技术
生活污水收集应符合CJJ124的规定。 B.1.2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处理技术 B.1.2.1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可用于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 B.1.2.2完整处理设施宜由格栅、调节池、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中间池和人工湿地等单元组成。 B.1.2.3生物滤池的平面形状宜采用矩形。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适合 就地取材,宜采用火山岩、汽块砖、炉渣、焦炭、碎石等无机填料。布水装置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B.1.2.4生物滤池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负荷计,宜为4.0m/(m·d)~6.0m"/(m·d);五日生化需 氧量容积负荷以填料体积计,宜为0.25kg/(m·d)~0.50kg/(m3·d)。 B.1.2.5人工湿地水力负荷宜为0.30m/(m·d)~0.50m/m·d)。人工湿地填料可采用除磷型 多孔填料.粒径20mm~
B.1.3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B.1.3.1污水处理可按GB/T37071的规定执行,出水水质符合GB5084规定的,供农田利用,
B.1.3.1污水处理可按GB/T37071的规定执行,出水水质符合GB5084规定的,供农田利用 B.1.3.2宜根据污水量和灌溉需求,配套相应容积的蓄水设施,可充分利用沟、塘、浜、荡等
C.1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技术
:12.4用异位发床处 于0.2m,发胖床建 0.2m并有防渗防雨功能, 增加保温措施
C.1.3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
规模养殖场干清粪或固液分离后的固体类便宜采用堆肥、区肥、垫料生产回用等方式进行处理利用 畜禽粪便堆肥应符合NY/T3442的规定
C.2.1畜禽粪便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技术
类便可用于双孢蘑菇、巴西磨菇等草腐菌的基质
C.2.1.2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原料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C.2.1.3畜禽粪便应充分晾晒或干燥后粉碎;农作物秸秆宜充分晾晒,长度宜控制在5cm~30cm,秸秆 应充分预湿。 C.2.1.4应根据栽培食用菌种类及畜禽粪便类型,选择适宜配方进行合理配比、充分混匀,混合原料含 水量宜为70%~75%,C/N宜为28~33,pH宜为7.5~8.5。 C.2.1.5应根据食用菌种类、生产条件等确定原料发酵工艺,所有类型畜禽粪便类基质生产均应进行 次发酵,双孢蘑菇、巴西蘑菇和草菇基质生产宜进行二次发酵,有条件的可进行三次发酵。原料发酵应全 面、均匀、彻底。 C.2.1.6应根据食用菌种类、生产规模和条件等,配套原料储存、预处理、发酵及辅助生产设施设备。 C.2.2粪污还田利用技术 C.2.2.1规模化养殖场或第三方处理中心应配套足够种植土地面积进行粪污消纳,宜根据施用规律在 消纳区域建设防渗安全储存设施。 C.2.2.2粪便无害化处理后的堆肥、肥、沼肥、肥水等进行还田利用时,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牧 【201871号合理确定配套农田面积,并按GB/T25246的规定执行。
C.2.2粪污还田利用技术
.2.2.1规模化养殖场或第三方处理中心应配套足够种植土地 消纳区域建设防渗安全储存设施。 C.2.2.2粪便无害化处理后的堆肥、区肥、沼肥、肥水等进行还田利用时,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牧 20181号合理确定配套农田面积,并按GB/T25246的规定执行。 C.2.2.3沼液肥的技术指标和限量指标应符合NY/T2596的规定,可通过吸污车、施肥罐车或管道将 沼液输送至用肥地点。沼液还田可采用基肥或追肥形式施用,基肥宜采用农田灌溉,追肥宜采用喷施、农 田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沼液用干灌溉、生产水溶 可按NY/T2374的规定执行
D.1农田清洁生产技术
D.2农田生态保育技术
D.2.1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
NY/T 3821.12020
置体育标准,提升农由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 D.2.1.2田宜为土,宽度大于30cm的田埋宜种植具有经济及显花、蜜源等其他功能的乡土草本 植物。 D.2.1.3宽度大于3m的田间道路(包括机耕路)及河道堤岸宜采取生态廊道措施,生态廊道宜乔灌草 结合,且冠层交错搭配,植物优选具有景观、经济及易养护的乡土品种。 D.2.1.4可因地制宜发展稻鱼、稻鸭、稻蟹等共生技术模式,应符合SC/T1135.1的规定
D.2.2农田排水调蓄利用技术
D.2.2.1整理连通农田内部沟、塘,提高沟、塘调蓄能力。沟、塘联合有效库容宜容纳所服务田块单场降 雨30mm时所产生的径流 D.2.2.2在沟、塘内配置水位调节设施、区域末端设调控站,强化农田排水的循环利用,应急时可外排。
D.2.3农田排水生态净化技术
D.2.3.1农田排水生态净化技术包括生态沟、生态塘和植被过滤带等,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合实施。 D.2.3.2生态沟宜由沉淀区、水生植物段和水位控制设施等构成,可选择添加格栅和复合填料模块,边 稳定且具透水性,总氮面积负荷不宜大于8.0g/(m:d).总磷面积负荷不宜大于1.0g/(m:d)。 D.2.3.3生态塘宜由单个兼性塘或由兼性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等多类型塘串联组合而成。塘宜由护 岸、导流设施、水生生物、水位控制设施等构成,边坡稳定且具透水性,兼性塘水深宜为1.0m~2.0m,好 氧塘、水生植物塘水深宜为0.5m~1.0m。总氮面积负荷不宜大于8.0g/(m·d),总磷面积负荷不宜 大于1.og/(m·d)。 D.2.3.4农田植被过滤带主要为草本和灌木组成的植物带,宽度不宜小于3.0m。 D.2.3.5生态净化设施水生植物宜选择具有经济性、景观性的乡土植物品种 时收制植物并妥善处置
E.1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技术
E.2.2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E.2.2.1宜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净化水质。 E.2.2.2水生植物搭配宜丰富,避免单一种植,宜选择具有经济性、景观性的乡土植物品种。 E.2.2.3湿生植物种植水深宜在1cm~10cm;沉水植物种植水深宜在150cm以内;挺水植物种植水深 宜在100cm以内。 E.2.2.4浅水种植的水生植物,可用卵石覆盖植物根部土壤,避免因雨水冲刷导致土壤流失及水质污染
宜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净化水质。 2水生植物搭配宜丰富,避免单一种植,宜选择具有经济性、景观性的乡土植物品种。 3湿生植物种植水深宜在1cm~10cm;沉水植物种植水深宜在150cm以内;挺水植物种植水 0cm以内。 4浅水种植的水生植物塔吊标准规范范本,可用卵石覆盖植物根部土壤,避免因雨水冲刷导致土壤流失及水质污染
....- 农业标准
- 相关专题: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