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7465-2020 陆上石油开采区土壤环境调查技术指南.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可通过对异常气味辨识、仪器快速检测、照相摄像、高光谱遥感监测等判断地块污染状况。地块 境调查常用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参见表B.1
5.2.3现场踏勘注意事项
现场踏勘前,调查人员开展识别或了解调查范围内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健康安全防护及应急知 识,装备防护用品。开展在产地块现场踏勘时,遵守地块内安全管理要求,了解应急响应程序。在易 然易爆场所内使用符合现场防爆要求的设备设施。开展关闭退役地块现场踏勘时,确认地块内退役生 产设施装置等已进行安全报废弃置处理
学校标准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的疑间、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
SY/T 74652020
调查人员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资料中错误 和不合理信息,将筛选出的资料分类汇总,建立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信息档案,完成地块信息 采集表填写。如资料缺失影响判断地块污染状况时,可参考同期建设的同类同规模项目,并在调查报 告中明确数据信息来源。收集数据资料宜同时满足国家、地方或企业地块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填报 要求。
本阶段调查结论宜明确地块内及周围区域有无可能污染源。如有可能的污染源时,说明可能的污 染类型、污染状况和来源,是否需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并提出采样分析阶段调查建议。
根据初步调查阶段地块环境调查的结论制订初步采样分析工作计划,制订初步采样方案、现场工 作健康和安全防护计划、样品分析方案。 采样方案包括采样点位的布设、样品数量、监测项目、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储存、检测方法 及人员健康安全防护等要求。采样方案确保布点设计实施的可行性、采集样品的代表性,采样过程避 免影响生产设施、装置等运行,避免造成安全环保隐患,点位布设宜避开地下管线等敏感位置。
6.2采样监测点位布设
6.2.1点位布设通用原则
6.2.2在产地块采样监测布点
6.2.2.1在产地块点位布设原则
在产地块点位布设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或二次污染的情 作单元。宜采用专业判断法布点,监测点位数量根据地块面积、污染类型等确定。
单元。宜采用专业判断法布点,监测点位数量根据地块面积、污染类型等确定。
6.2.2.2点位布设位置
不同属性地块点位布设位置: a)在产地块内监测工作单元不具备采样条件时,如属于防渗工程污染防治区,进行布点采样会 破坏防渗工程的监测工作单元,可在污染物迁移的下游方向就近选择位置布点,宜在筛选出 的监测工作单元污染物迁移下游方向的绿化带和地块外设置监测点位。如面积较小且地下水
径流方向不显著或流速缓慢的地块,宜在地块周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可布点区域内选 择离污染源最近的位置设置监测点位。 b)固体废物填埋场内监测点位宜按照填埋作业批次或固体废物来源划分监测工作单元,根据填 理区域面积大小和固体废物来源设置布点数量;填理埋场外监测点位宜在填埋场外污染物迁移 的下游方向30m、50m设置布点位置。地块内不进行地下水调查。 c)资料缺失严重地块布点时,如无法确定地下管线、防渗工程施工等信息时,宜保守设计布点 位置,在地块周边区域布点。 d)建设历史久远地块,如地块防渗未达到现行标准要求,宜综合考虑地块建设、生产、管理的 历史及现状,按照6.2.2.1布点
6.2.2.3点位布设深度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初步调查结论、土层结构及地下水深度等情况确定土壤采样深度,最大深度 直至未受污染的深度为止。土壤垂直方向层次的划分可综合考虑污染物迁移情况、构筑物及管线破损 清况、土壤特征等因素。采样深度为扣除地表非土壤硬化层厚度,宜采集0m~0.5m表层土壤样品, 0.5m~6m土壤采样间隔不宜超过2m,6m至地下水深度可根据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在存在污染迹象 的土层采样。当土层特性垂直变异较天时,宜在不同性质土层采样。可综合考虑地块地层结构、污染 物迁移途径及规律等因素加密布点。 固体废物填埋场内监测点位的采样深度不宜超过填埋场防渗层,按照填埋作业方式选择采样深 度,采样深度宜避开覆盖层,
6.2.3关闭退役地块采样监测布点
不同属性地块点位布设位置及数量: a)关闭退役地块在筛选出的监测工作单元内布点,点位布设一般原则:监测工作单元不大于 5000m,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监测工作单元大于5000m,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 个。如污染历史复杂、信息缺失严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对污 染源较分散和地表严重破坏的地块,以及无法确定地块历史生产活动和各类污染装置位置时, 可采用网格布点法。 b)封场的固体废物填埋场,根据地块调查目的设置点位。关闭封场后转做其他用途的地块,或 需进行填埋场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地块,宜按照填埋作业批次划分监测工作单元,每个监 测工作单元至少设置1个监测点位;如填埋物来源相同、填埋物中污染物分布均匀,可减少 监测工作单元。填埋场内监测点位的采样深度同6.2.2.3中固体废物填埋场点位布设深度。
.2.4土壤对照点位布设
初步调查阶段收集到地块所在地土壤背景值或历史土壤监测数据信息,且满足地块调查需要时, 可不设置土壤对照点位。一般情况下,在地块外部区域设置土壤对照监测点位: a)对照监测点位可选取在地块外部东、西、南、北四个垂直轴向上的可布点区域,每个方向上 等间距布设3个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分析。如因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污染物扩散迁 移特征等因素致使土壤特征有明显差别或采样条件受到限制时,监测点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 b)对照监测点位尽量选择在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的裸露土壤,宜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样 深度尽可能与地块表层土壤采样深度 也可采集下层土壤样品。
6.2.5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
SY/T 74652020
如需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可利用地块内已有的符合要求的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布点宜 在地块外地下水流向上游30m~50m处设置对照点,地下水可能污染区域和地块外地下水流向下游 30m、50m分别布设监测点位: a)可根据所处含水层类型及其埋深和相对厚度确定监测井的深度,且不穿透浅层地下水底板。 地下水监测目的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要有良好止水性。 b)如地块周边1km内东、西、南、北方向已有农村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井、灌溉井,每个方向 至少采集1个地下水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原则上无需新建采样井。 c)如果地块地下岩石层较浅,没有浅层地下水富集,则在径流的下游方向可能的地下蓄水处布 设监测井,
应测项目包括土壤样品和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地下水样品的分析测试项目: a)土壤监测项目:GB36600一2018中表1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基本项 目);如监测工作单元包括农用地时,该工作单元内的样品宜增加GB15618一2018中表1的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 b)地下水监测项目:GB/T14848一2017中表1的地下水质量常规指标及限值,不含微生物指标 和放射性指标,
6.3.3监测项目确定
初步调查阶段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满足地块调查需求时,可不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如资料不 程同时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参数收集测试: a)调查地块土层结构及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水垂向水力梯度、地下水水平流速及流向等。水 文地质参数及测定方法按照GB50021的要求开展。 b)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包括有机质含量、容重、含水率、土壤孔隙率、渗透系数等。
6.5.1采样前的准备
现场采样准备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定位仪器、现场探测设备、调查信息记录装备、监测井建井
料、土壤和地下水取样设备、样品保存装置和安全防护装备等
采样前,可采用卷尺、GPS卫星定位仪、经纬仪和水准仪等工具在现场确定采样点的具体位置 和地面标高,并在采样布点图中标出。可采用金属探测器或探地雷达等设备探测地下障碍物,确保采 羊位置避开地下管线、储罐等生产设施及电缆、沟、槽等其他地下障碍物。采用水位仪测量地下水水 立,油水界面仪探测地下水非水相液体。
可采用便携式快速测定仪、生物毒性测试等现场快速筛选技术手段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可采用 直接贯人设备现场连续测试地层和污染物垂向分布情况, 也可采用地球物理手段初步判断地块污染物 及其分布,指导样品采集及监测点位布设 宜采用便携式设备现场测定地下水水温、pH值、电导率、浊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
6.5.4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过程参照HJ25.2、HJ1019的要求开展。 样品采集时进行现场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样品名称和编号、气象条件、采样时间、采样位置、采 样深度、样品质地、样品的颜色和气味、现场检测结果及采样人员等。 如现场实际采样点位与布点采样计划点位存在偏差时,宜记录点位变更原因、选取新点位原因 新点位位置信息及现场影像资料。
6.5.5地下水样品采集
建设地下水监测并进行地下水采样,宜与土样品采集同时开展。监测并的设置和建设可参 T164、DZT0270的要求。根据管理需要可选择建设永久监测并或临时监测井,监测并建设记 地下水采样记录的要求参照HJ/T164。地下水样品容器、采样体积和样品保存要求参照HJ/T164
6.5.6其他注意事项
现场采样时避免采样设备及外部环境等因素污染样品,同时宜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污染物在环境中 散。
6.6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
6.6.1实验室检测分析
6.6.1.1检测实验室选择
样品的检测分析宜委托技术能 要求的分析测试机构。当单个分析测试机 能满足全部样品和项目的检测活动时 目分别委托不同的分析测试机构。
6.6.1.2检测方法选择
检测方法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的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其他活动要求或无明确标准要求的检测项 参考以下选择: a)纳入全国土壤详查等活动的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优先选择该调查活动推荐的污染物分析
SY/T 74652020
试方法。 b)如没有检测方法标准的,可参照其他相关标准或国外标准,检测过程执行实验室非标方法 理要求,制订质量控制措施,必要时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并在检测结果报告中说明
汇总统计样品的检测结果,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水平和范围,对照相关标准进行分析: a)如土壤污染物含量均低于或等于GB36600或地方标准中规定的风险筛选值、地下水未超过 该水体用途的质量标准时,则该地块环境状况可接受,调查活动结束。 b)如土壤污染物含量超过GB36600或地方标准中规定的风险筛选值,或地下水污染物存在超 过该水体用途的质量标准时,开展详细采样分析调查。 c)如国家或地方没有该污染物的筛选值时,可参照背景值或对照点
本阶段调查结论宜明确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是否存在污染,存在的污染物种类 平和范围等情况,地块环境状况是否可接受;并提出是否需要开展详细采样分析调查 查建议
7.2采样监测点位布设
7.2.1土壤监测点位布设
在网格中心采样。对于面积较小的地块,不宜少于5个监测工作单元。 布点范围宜略大于判断的污染范围,不同属性地块土壤监测点位布设: a)在产地块内不具备采样条件时,宜在存在污染区域的污染物迁移下游方向的地块外进行详细 布点采样,综合考虑污染物的迁移特性判断监测工作单元范围。 b)固体废物填埋场污染区域只位于地块内时,在该批次填埋作业区域内进行详细布点;地块内 外均存在污染区域时,宜同时在地块内外进行详细布点。 c)采样深度宜至初步采样分析确定的最大深度,深度及间隔要求参照6.2.2.3
7.2.2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
不同属性地块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
a)根据初步采样分析阶段调查结果,在已经初步确定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时,可参照 7.2.1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污染较重区域加密布点。 b)如确定浅层地下水污染非常严重,且存在深层地下水时,可在做好分层止水条件下增加一口 深井至深层地下水,以评价深层地下水的污染情况。 c)如地块面积较大,地下水污染较重,且地下水较丰富,可在地块内地下水径流的下游增加1: 2个监测井。
样品的现场采集参照6.5。
7.5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
数据评估参照6.6.2.
汇总统计样品检测结果,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对照相关标准进行分析: a)如土壤污染物含量均低于或等于GB36600或地方标准中规定的风险管制值,或地下水污染 物含量超过该水体用途的质量标准时,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开展风险评估。 b)如土壤污染物含量超过GB36600或地方标准中规定的风险管制值,宜推荐风险管控或修复 措施对该地块进行管控或修复。 c)如国家或地方没有该污染物的管控值时,可参照国外相关标准。
本阶段调查结论明确地块土壤、地下水等环境是否存在污染,存在污染物种类、类型、浓度水 平和空间分布等情况,土壤污染状况是否可接受,提出是否需要开展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并给出相 关建议。
8.1初步调查阶段质量控制
调查单位和土地使用权人对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质量审核,数据信息宜满, 关信息系统填报质量要求。
8.2采样分析阶段质量控制
承担样品采集和检测的单位建立样品采集、保存、运输、交接等过程的管理程序、质量控制要 措施,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样品的测试分析及其他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参照HJ/T166、HJ/T164、HJ493。
SY/T 74652020
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可采用全过程第三方质控或重点环节第三方质控模式。 由任务委托单位或地块所有权人委托具有一定资质能力的第三方单位开展质控工作,
调查报告包括地块基本信息 污染物含量是否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管控值、污染类型、污 染来源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地块是否为污染地块的明确结论等主要内容,并附采样信息、检测报 告及其他资料作为附件。 调查报告按要求报送至相关部门审查备案或公示公开。 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无法给出明确调查结论时,可补充开展采样分析调查工作。 根据调查工作的需要,可编制阶段性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格式参照附录D(图D.1)。
SY/T7465—2020表A.2污染源信息调查表一、生产情况1.序号2.危险化学品名称3.产量或使用量(t)4.来源1..二、废气1.是否排放废气口是否(若选择是,!则需填写以下第2项至第6项内容,否则不填)2.序号3.废气污染物名称4.来源1...5.是否有废气治理设施口是口否6.是否有废气在线监测装置口是口否三、废水1.是否产生工业废水口是否(若选择是,则需填写以下第2项至第6项内容,否则不填)2.序号3.废水污染物名称4.来源1.5.是否有废水治理设施口是口否6.是否有废水在线监测装置口是口否固体废物1.是否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口是2.厂区内是否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口是否(若选择是,则需填写以下第3项至第4项内容,否则不填)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贮存量(t)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地面硬化顶棚覆盖、围堰围墙、雨水收集及导排等设施是否具备口全具备部分具备全不具备5.是否产生危险废物口是否(若选择是,则需填写以下第6项至第8项内容,否则不填)6.危险废物年产生量(t)7.危险废物贮存场所“三防”(防渗漏、防雨淋、防流失)指施是否齐全口是口否8.该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是否存在自行利用处置口是香五、综合情况1.重点区域总面积(m)【包括生产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各区域面积】:生产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2.重点区域地表(除绿化带外)是否存在未硬化地面口是口否3.重点区域硬化地面是否存在破损或裂缝口是否4.厂区内是否存在无硬化或防渗的工业废水排放沟渠、渗坑、水塘口是口否5.厂区内是否有产品、原辅材料、油品的地下储罐或输送管线口是口否6.厂区内是否有工业废水的地下输送管线或储存池是口否13
一、生产情况 【1.序号】、【2.危险化学品名称】填写企业产品和原辅材料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物质名称,按 《危险化学品目录》品名规范填写。 【3.产量或使用量】填写属于危险化学品的产品近三年平均产量或原辅材料近三年平均使用量 以吨(t)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近三年内企业有停产,则向前道溯,提供最近三 年平均产量或使用量。 【4.来源】填写危险化学品信息的来源资料名称,需注明资料的年代,如某某报表(2015年)。 二,废气 【1.是否排放废气】通过访谈企业人员或查阅排污申报相关资料填写;若无废气排放,则不需填 写第2项至第6项信息。 【2.序号】、【3.废气污染物名称】指企业排放的废气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可参考 务平台 排污申报相关资料、环境影响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资料填报。 【4.来源】填写废气污染物的来源资料名称,需注明资料年代。 【5.是否有废气治理设施】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 【6.是否有废气在线监测装置】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 三、废水 【1.是否产生工业废水】通过访谈企业人员或查阅排污申报相关资料填写,仅考虑工业废水(不 包括生活污水);若不产生工业废水,则不需填写第2项至第6项信息。 【2.序号】、【3.废水污染物名称】指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可 参考排污申报相关资料、环境影响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资料填报。
SY/T 74652020
【4.来源】填写工业废水污染物的来源资料名称,需注明资料年代。 【5.是否有废水治理设施】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 【6.是否有废水在线监测装置】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 四、固体废物 【1.是否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通过访谈企业人员或查阅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相关资料填写, 若选否,则不需填写第2项至第4项信息。 【2.厂区内是否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通过访谈企业人员,并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填写,若 产生固体废物而无贮存(包括临时存放),则无需填写第4项的信息。 【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贮存量】填写该企业厂区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近三年的年平均贮存量, 以吨(t)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可参考排污申报相关资料、环境统计报表等资料。 【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地面硬化、顶棚覆盖、围堰围墙、雨水收集及导排等设施是否具备】 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若厂区内存在多个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每个贮存区上述设施都具备,则 选择全具备;每个贮存区均无上述设施,则选择全不具备;其他情况选择部分具备。 【5.是否产生危险废物】通过访谈企业人员或查阅排污申报相关资料填写,若选否,则不需填写 第6项至第8项信息。 【6.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填写该企业厂区内危险废物近三年的年平均产生量,以吨(t)为单位, 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可参考排污申报相关资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填报。 【7.危险废物贮存场所 斤“三防”(防渗漏、防雨淋、防流失)措施是否齐全】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 填写。 【8.该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是否存在自行利用处置】通过访谈企业人员或查阅危废台账资料填写。 五、综合情况 【1.重点区域总面积】需填写企业地块内重点区域的总面积,并分别填写各区域面积,以平方 米(m)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地块内重点区域包括生产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 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其中,生产区指产品及原辅材料生产、使用场所, 包括生产车间、生产装置 区等;储存区指产品、原辅材料、油品储存场所,包括储罐储槽所在区域、 仓库、装卸区等;废水治 理区指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所在区域;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临时或永久性堆放 场所、处置场所,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场所、自行利用或处置场所等。 【2.重点区域地表(除绿化带外)是否存在未硬化地面】、 【3.重点区域硬化地面是否存在破损或 裂缝】根据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 【4.厂区内是否存在无硬化或防渗的工业废水排放沟渠、渗坑、水塘】主要指排放沟渠、渗坑、 水塘是否存在无硬化或防渗的情况,导致废水直接接触土壤,根据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 【5.厂区内是否有产品、原辅材料、油品的地下储罐或输送管线】、【6.厂区内是否有工业废水的 地下输送管线或储存池】根据现场踏勘或访谈企业人员情况填写。若两项中任何一项填是,则需填写 第7项信息;否则不填。 【7.厂区内地下储罐、管线、储水池等设施是否有防渗措施】指上述设施是否有防止污染物渗人 土壤、地下水中的措施,根据现场踏勘或访谈企业人员情况填写。一 【8.该企业是否发生过化学品泄漏或环境污染事故】通过访谈熟悉企业情况的环境监察人员或从 环保部门、安监部门查阅相关记录如实填写,若企业曾发生过上述情况,则需相应填写发生次数。 【9.该企业近3年内是否曾因废气、废水、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被举报或投诉】通过访 谈熟悉企业情况的环境监察人员或从环保部门查阅相关记录如实填写,若企业曾发生过上述情况,则 需相应填写次数。 【10.该企业近3年内是否有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相关的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地方环保局官方网
(4.来源】填写工业废水污染物的来源资料名称,需注明资料年代。 【5.是否有废水治理设施】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 【6.是否有废水在线监测装置】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 四、固体废物 【1.是否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通过访谈企业人员或查阅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相关资料填写, 若选否,则不需填写第2项至第4项信息。 【2.厂区内是否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通过访谈企业人员,并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填写,若 产生固体废物而无贮存(包括临时存放),则无需填写第4项的信息。 【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贮存量】填写该企业厂区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近三年的年平均贮存量, 以吨(t)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可参考排污申报相关资料、环境统计报表等资料。 【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地面硬化、顶棚覆盖、围堰围墙、雨水收集及导排等设施是否具备】 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若厂区内存在多个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每个贮存区上述设施都具备,则 选择全具备;每个贮存区均无上述设施,则选择全不具备;其他情况选择部分具备。 【5.是否产生危险废物】通过访谈企业人员或查阅排污申报相关资料填写,若选否,则不需填写 第6项至第8项信息。 【6.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填写该企业厂区内危险废物近三年的年平均产生量,以吨(t)为单位, 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可参考排污申报相关资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填报。 【7.危险废物贮存场所 “三防”(防渗漏、防雨淋、防流失)措施是否齐全】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 填写。
壤、地下水中的措施,根据现场踏勘或访谈企业人员情况填写。 【8.该企业是否发生过化学品泄漏或环境污染事故】通过访谈熟悉企业情况的环境监察人员或 保部门、安监部门查阅相关记录如实填写,若企业曾发生过上述情况,则需相应填写发生次数。 【9.该企业近3年内是否曾因废气、废水、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被举报或投诉】通过 熟悉企业情况的环境监察人员或从环保部门查阅相关记录如实填写,若企业曾发生过上述情况, 寄相应填写次数, 【10.该企业近3年内是否有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相关的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地方环保局官方
SY/T 74652020
【10.防渗衬层结构】指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防止渗漏的垫层组成结构。 【11.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水质监测是否曾发现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超标现象】根据近三年填埋 地块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的监测记录填写,结合地下水用途防火标准规范范本,执行GB/T14848一2017。 【12.填埋场周边土壤是否曾发现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超标现象】通过人员访谈或相关资料记录 填写。 【13.填埋场是否有因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被举报或投诉】通过访谈熟悉填埋场情况的环境监察人员 或从环保部门查阅相关记录如实填写。 【14.特征污染物名称】特征污染物指该填埋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重金属、有 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根据填埋废物、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等信息分析,填写填埋场特征污染物
常用环境监测便携仪器的有关信息见表B.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常用环境监测便携仪器
表B.1常用环境监测便携仪器
SY/T 74652020
调查报告编制大纲如图D.1所示。
SY/T 74652020
快递标准图D.1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陆上石油开采区土壤环境调查技术指南 SY/T7465—2020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4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880×1230毫米16开本175印张49千字印1—400 2021年1月北京第1版2021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8238定价:35.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 石油标准 土壤标准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