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31-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区.pdf

  • HJ 131-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区.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9-1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2.1与上位和同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分析产业园区规划与上位和同层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及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 关规划的符合性和协调性,明确在空间布局、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节能降 防控要求等方面的不协调或潜在冲突

    铁路标准5.2.2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

    6.1产业园区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

    6.1.1产业园区开发现状

    6.1.2环境基础设施现状

    调查产业园区已建或依托环境基础设施概况,包括设计规模、设施布局、服务范围、处 理能力、实际运行效果和达标排放水平等,其中污水处理设施还应调查配套管网、排污口设量 水收集与处理情况

    6.1.3环境管理现状

    调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重点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峻工验收、排污许 开展情况;产业园区主要污染物及碳减排情况,主要污染行业、重点企业污染防治情况;产业 监管、监测能力现状,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或环境投诉)及其整改情况。

    6.2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6.2.1调查、分析产业园区、主要产业及重点企业资源能源使用需求、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现状及变 化;产业园区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总量及能耗强度控制情况,涉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方案落实 情况;分析产业园区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与资源能源利用上线或同类型产业园区、相关政策要求的 差距,以及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6.2.2以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碳排放行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区,应调查碳 排放控制水平与行业碳达峰要求的差距和降碳潜力

    6.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3.1调查评价范围内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及环境敏感区的分布、范围及其管控要求,明确 与产业园区的空间位置关系: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产业(生产)、居住(生活)、生态用地的冲突 6.3.2调查评价范围主要污染源类型和分布、污染物排放特征和水平、排污去向或委托处置等情况, 确定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源和污染物。 6.3.3调查评价区域水环境(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及底泥(沉 积物)等质量状况,调查因子包括常规、特征污染因子;分析评价范围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 因素,说明环境质量超标的位置、时段、因子及成因。

    6.4环境风险与管理现状调查

    6.5现状问题和制约因

    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识别土地开发、功能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和能源利用、大宗物质运输及基础设施运行等规划实施 全过程的影响。分析不同规划时段的规划开发活动对资源和环境要素、人群健康等的影响途径与方式, 及影响效应、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筛选出受规划实施影响显著的生态、环境、资源要素 和敏感受体,辨识潜在重大环境风险因子和制约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污染因子,确定环境影响预测 与评价的重点。

    7.2环境风险因子辨识

    7.3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衔接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管控目标,考虑区域和行业碳达峰要求,从 生态保护、环境质量、风险防控、碳减排及资源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方面建立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 系,明确基准年及不同评价时段的环境目标值、评价指标值、确定依据,以及主要风险受体的可接受环 境风险水平值。

    HJ610、HJ964、HJ1111,并根据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影响特征、当地环境保护要求等确定预测与评价内 容和方法, 8.1.2明确不同评价时段区域生态环境、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分析说明规划实 施后产业园区能否满足已确定的环境目标要求。 8.1.3对于环境质量不满足环境功能要求或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应分析产业园区污染物减排潜力, 明确削减措施、削减来源及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减排量,结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等对区域环境质量变化 进行预测、分析。

    8.2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8.3环境要素影响预测与评价

    8.3.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分析产业园区污水产生、收集与处理、尾水回用情况,预测、评价尾水排放等对受纳水体(地表水、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结合所依托的区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模、接纳能力、处理工艺、纳管水 质要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等,分析论证产业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的环境可行性。

    8.3.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结合产业园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包气带防护性能,分析、识别规划主要污染产业、污水或危险废物等 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可能污染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运移、吸附与解 析过程,综合评价产业及基础设施布局的环境合理性;涉及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或位于地下水环 竟敏感区的产业园区,可采用定量预测方法,分区评价污水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污水(渗滤液) 渗漏等对地下水环境及环境敏感区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风险可控性

    预测评价规划产业发展、物流交通及集中供热、固体废物焚烧、废气集中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

    预测评价规划产业发展、物流交通及集中供热、固体废物焚烧、废气集中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对评

    范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考虑区域大气污染物传输特征,分析产业园区规划实施对区域大气环 的总体影响。

    8.3.4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预测规划实施后交通物流方式、主要道路车流量等的变化,分析规划实施后集中居住区等声环境敏 感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8.3.5固废处理处置及影响分析

    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处理处置方式、综合利 用途径及可能产生的间接环境影响;纳入区域固体废物管理处置体系的产业园区,从接纳能力、处理类 型、处理工艺、服务年限、污染物达标排放等方面,分析依托既有处理处置设施的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 性。

    8.3.6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对涉及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的产业园区,分析规划实施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重 1有毒有害物质。根据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在土壤环境的输移、转化过程,分析主要受影响的地 土壤环境污染变化潜势。

    8.3.7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3.8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8.3.8.1预测评价各类突发性环境事件对人群聚集区等重要环境敏感区的风险影响范围、可接受程度 等后果;涉及大规模危险化学品输运的产业园区,应分析危险化学品输送、转运、贮存的环境风险。 3.3.8.2对可能产生易生物蓄积、长期接触对人群和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放射性 污染物等的产业园区,根据产业园区特征污染物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分析暴露的途径、方式及可能产生 的人群健康风险。

    8.4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8.5资源与环境承载状态评估

    8.5.1分析产业园区资源(水资源、能源等)利用、污染物(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等)及碳排放对 区域或相关环境管控单元资源能源利用上线及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的占用情况,评估区域 资源、能源及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承载状态。 8.5.2产业园区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超标的,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结合产业园区污染物减排方案, 提出产业园区存量源污染物削减量和规划新增源污染物控制量。资源消耗超过相应总量或强度上线的产 业园区,分析提出资源集约和综合利用途径及方案,以不突破上线为原则明确产业园区资源利用总量控 制要求。碳排放总量超过区域碳排放控制且标的产业园区,应明确产业园区降碳途径和实现碳减排的具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9.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

    9.1.1基于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管控目标,结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论证产业园区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环境合理性。 9.1.2基于产业园区环境管控分区及要求,结合规划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他环 境敏感区的影响预测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论证产业园区布局、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的环境合理性。 9.1.3基于产业园区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管控,结合环境影响预测与 评价结果,以及产业园区低碳化、生态化发展要求,论证产业园区规划规模(产业规模、用地规模等) 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运输方式的环境合理性。 9.1.4基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影响分析,论证产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 分类集中安全处置、集中供热、VOCs等废气集中处理中心等设施选址、规模、建设时序、排放口(排 污口)设置等的环境合理性。

    9.1.5特殊类型产业园区规划方案综合论证重点包括:

    a)化工及石化园区重点从环境风险防控要求约束,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环境质量影响 等方面,论证园区选址、产业定位、高风险产业及下游产业链发展规模、园区内部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 污水及危险废物等集中处理处置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等建设的环境合理性。 b)涉及重金属污染物、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等特殊污染物排放的产业园区,重点从 园区污染物排放管控、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约束,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人群健康风险、底 泥(沉积物)和土壤环境等累积性影响方面,论证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结构、主要规划产业规模和布局、 亏染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c)以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碳排放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重点从资源能 源利用管控约束,与区域、行业的碳达峰和碳减排要求的符合性,资源与环境承载状态等方面,论证园 区产业定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重点涉碳排放产业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9.1.6规划方案目标可达性分析和环境效益分析要求执行HJ130。

    9.2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9.2.1规划实施后无法达到环境自标、满足区域碳达峰要求,或与国主空间规划功能分区等冲突,应 提出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的优化调整建议, 9.2.2规划布局与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产业园区空间布局管控要求不符,或对生态保护红线及产业园 区内、外环境敏感区等产生重大不良生态环境影响,或产业布局及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等产生的环境风险 不可接受,应对产业园区布局、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等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9.2.3规划产业发展可能造成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风险、人群健康影响或资源、生态、环 境无法承载,或超标产业园区考虑区域污染防治和产业园区污染物削减后仍无法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要求,或污染物排放、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碳排放不符合产业园区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 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等管控要求,应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9.2.4基础设施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或无法满足规划实施需求、难以有效实现 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的,应提出选址、规模、建设时序及处理工艺、排污口设置、提标改造、中水回 用及配套管网建设等优化调整建议,或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建议。 9.2.5明确优化调整后的规划布局、规模、结构、建设时序等,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图、表。

    9.2.6将优化调整后的规划方案作为推荐

    将优化调整后的规划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9.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编制互动情况

    说明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编制的互动过程、互动内容,各时段向规划编制机关反馈的 建议及采纳情况等

    10.1资源节约与碳减排

    10.1.1资源节约利用

    从完善产业园区能源梯级高效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如矿井水、中水、微咸水、海水淡化水)利用,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提出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发展的优化建议

    提出产业园区碳减排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措施建议,包括涉碳排放产业规模、结构调整、原料替代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清洁能源利用,

    10.2产业园区环境风险防范对策

    10.2.1针对潜在的环境风险,提出相关产业发展的约束性要求。 10.2.2对可能产生显著人群健康影响的产业园区,提出减缓人群健康风险的对策、措施。 10.2.3从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重大风险源在线监控、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防控、突发性环境风险 事故应急响应、完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企业、园区、区域环 境风险防控体系的对策,以及产业园区与区域风险防控体系的衔接机制,

    10.3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10.3.1提出园区落实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及污染防控方案的主要措施和要求,包括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提升水环境质量、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完善固体废物收集和贮存及利用处置等。 10.3.2针对产业园区既有环境问题和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提出减缓对策和措施, 10.3.3生态环境较敏感或生态功能显著退化的产业园区,应提出生态功能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 策和措施,包括生态修复、生态廊道构建、生态敏感区保护及绿化隔离带或防护林等缓冲带建设等。

    1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与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11.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11.1.1拟定跟踪评价计划,对产业园区规划实施全过程已产生的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影响 进行跟踪监测,对规划实施提出环境管理要求,并为后续产业园区跟踪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跟踪评 价计划基本要求参照执行HJ130。 11.1.2产业园区跟踪监测方案是跟踪评价计划的重要内容,包括跟踪监测的环境要素、生态指标、监 则因子、监测点位(断面)、监测频次、监测采样与分析方法、执行标准等。

    1.1拟定跟踪评价计划,对产业园区规划实施全过程已产生的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功能景 跟踪监测,对规划实施提出环境管理要求,并为后续产业园区跟踪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跟路 十划基本要求参照执行HJ130。

    1.2产业园区跟踪监测方案是跟踪评价计划的重要内容,包括跟踪监测的环境要素、生态指标、 日子、监测点位(断面)、监测频次、监测采样与分析方法、执行标准等。 a)监测点位(断面)布设应考虑环境敏感区、产业集中单元、现状环境问题突出的单元、产

    区优先保护区、重点控制断面,区域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重点管控单元等。 b)监测环境要素应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底泥(沉积物)等, 必要时还应考虑可能受影响的产业园区及周边易感人群。 c)监测因子或指标应包括常规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现状超标因子、生态状况指标,以及特 定条件下的人群健康状况指标等。

    11.2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11.2.2对符合产业园区环境准入的建设项目,提出简化入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a)对不涉及特定保护区域、环境敏感区,且满足重点管控区域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可提出简化 址环境可行性和政策符合性分析,生态环境调查直接引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建议。 b)对区域环境质量满足考核要求且持续改善、不新增特征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可提出直接引 用符合时效的产业园区环境质量现状和固定、移动污染源调查结论,简化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的建议。 c)对依托产业园区供热、清洁低碳能源供应、VOCs等废气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固体废物 集中处置等公用设施的建设项目,可提出正常工况下的环境影响直接引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建 义

    12产业园区环境管理与环境准入

    12.1产业园区环境管理方案

    12.1.1以改善产业园区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提出产业园区环境管理目标、重点、对象和指标,完善 产业园区环境管理方案。 12.1.2以提高产业园区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提出加强污染源及风险源监管、污染物在线监测、 环保及节能设施建设、环境风险防控及应急体系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强化产 业园区环境管理措施。

    12.2产业园区环境准入

    12.2.1产业园区环境管控分区细化

    12.2.1.1产业园区与区域优先保护单元重登地块,产业园区内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河流水系、湿 地、潮间带、山体、绿地等及评价确定需保护的其他环境敏感区,划为保护区域。 12.2.1.2保护区域外结合产业园区功能分区,划为不同的重点管控区域。

    12.2.2分区环境管控要求

    12.2.2.1落实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区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结合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 价结果,细化分区环境准入要求。 12.2.2.2保护区域环境准入应包括以下要求:列出保护区域禁止或限制布局的规划用地类型、规划行 业类型等,对不符合管控要求的现有开发建设活动提出整改或退出要求。 12.2.2.3重点管控区域环境准入应包括以下要求: a)空间布局约束要求。对既有环境问题突出、土壤重金属超标、污染企业退出的遗留污染棕地、 弱包气带防护性能区等地块,提出禁止和限制准入的产业类型及严格的开发利用环境准入条件;针对环 境风险防范区、环境污染显著且短时间内治理困难的地块等,提出限制、禁止布局的用地类型或布局的

    2.2.1落实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区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结合现状调查、影响预 吉果,细化分区环境准入要求。 2.2.2保护区域环境准入应包括以下要求:列出保护区域禁止或限制布局的规划用地类型、规

    a)空间布局约束要求。对既有环境问题突出、土壤重金属超标、污染企业退出的遗留污染棕 气带防护性能区等地块,提出禁止和限制准入的产业类型及严格的开发利用环境准入条件;针刘 几险防范区、环境污染显著且短时间内治理困难的地块等,提出限制、禁止布局的用地类型或布月

    建议。 b)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包括产业园区、主要污染行业的主要常规、特征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及存 量源削减量和新增源控制量、主要污染物(包括常规和特征污染物)及碳排放强度准入要求,现有源提 标升级改造、倍量削减(等量替代)等污染物减排要求,主要污染行业预处理、深度治理等要求。 c)环境风险防控要求。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特别是优先控制化学品生产、使用、 贮存的产业园区,应提出重点环境风险源监管,禁止或限制的危险物质类型及危险物质在线量,危险废 物全过程环境监管,高风险产业发展规模控制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或污染土壤修复等管控要 求。 d)资源开发利用管控要求。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准入要求。节能、能源利用 (方式)及绿色能源利用,涉煤项目煤炭减量替代要求;涉及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产业园区应提出禁止、 限制准入的燃料及高污染燃料设施类型、规模及能源结构调整等要求。水资源超载产业园区应提出禁止、 限制准入的高耗水行业类型、工序类型及中水回用要求。

    13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处理

    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处理参照执行HJ130

    14.1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

    结合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调查,明确产业园区污染治理、风险防控、环境管理、重要资源 开发利用状况及其与环境管理目标和相关政策要求的差距。给出产业园区环境质量现状和历史演变趋 势,环境质量超标的位置、时段、因子及成因。指出产业园区发展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控、 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风险隐惠,

    14.2规划生态环境影响特征与预测评价结论

    明确规划实施产生的量者生环境影叫 以及对重要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方式、途径和程度。明石 施的环境风险因素和受体特征,以及环境风险类型、暴露途径、水平和后果。明确规划实施对区 环境的整体影响和累积效应,以及对实现产业园区环境目标的综合影响。

    天然气标准规范范本14.3资源环境压力与承载状态评估结论

    结合评价时段内产业园区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需求量及潜在的碳排放水平,明确规划实施带 来的新增资源、能源消耗量和主要污染物、碳排放负荷。指出不同评价时段产业园区主要污染物削减措 施、削减来源及减排潜力,以及主要资源、污染物现状量、减排量(节减量)、新增量,明确规划实施 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

    明确产业园区规划与上位和同层位法律、法规、政策及“三线一单”和相关规划存在的不协调、不 符合或潜在冲突,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角度给出相应解决对策。结合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评价结果,明确 现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生态制约因素,指出与产业园区环境目标和要求不相符的规划内容,并提 出具体、可行的优化调整建议。说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编制互动过程,编制机关采纳规划环境影 向评价建议优化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14.5规划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

    从生态保护、环境质量、风险防控、碳减排及资源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方面,明确规划实施的生 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要求,以及产业园区资源节约利用、碳减排的主要优化建议。针对产业园区现 伏生态环境问题和不同评价时段主要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对策、环境风险防控要求、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以及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和治理措施

    14.6产业园区环境管理改进对策和建议

    明确产业园区环境管理现状问题和短板,及与规划期环境自标和要求的差距,给出提高产业园区环 监管水平和执行能力的对策建议。明确产业园区环境管控分区,给出具体的分区环境准入要求。明确 产业园区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和评价的总体要求和执行要点,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点内容、基本要 求及简化建议。

    楼梯标准规范范本1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

    参照执行HJ130要求,并可根据产业园区实际,对报告书章节设置、主要内容及图件进 减。

    ....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