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218—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流域综合规划.pdf

  • HJ 1218—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流域综合规划.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17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见图1

    图1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流程图

    HJL12182021

    介绍规划沿革及编制背景,结合图、表梳理分析规划的时限、范围、定位、目标、控制性指标,以 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洪、治涝、灌溉、城乡供水、水力发电、航运等各专业规划或专项规划的 布局、任务、规模、建设方式、时序安排等阀门标准,梳理规划近远期实施意见。对于规划涉及的重大工程(如 大型水库和控制性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大型灌区和重要灌区工程、航运枢纽工程等), 说明其性质、任务、规模等基本情况

    分析规划方案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上层位规划、同层位规划、功能区划、“三线一单”等的 符合性和协调性,明确在空间布局、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风险防范要求等方面 的冲突和矛盾。阐述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或专项规划之间在目标、任务、规模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6.1.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特点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调查流域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重点对干支 流重要河段、主要控制断面及相关区域开展调查,系统梳理流域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重点评价流域 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已开发河段或流域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 明确流域生态功能、环境质量现状和资源利用水平,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明确规划实施的资 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6.1.2现状调查应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成果,并说明资料来源和有效性。现状调查与评价基本要求, 方法参照HJ130、HJ2.3、HJ19、HJ/T88 HJ610、HJ 623、HJ1172、SL/T 793 执行

    6.2现状评价与回顾性

    6.2.1水文水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调查流域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现状及变化趋势,主要控制断面的水文物 态流量保障程度等,明确流域开发利用导致的水文情势变化及相应的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6.2.2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2.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明确流域范围内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生境的分布、范围、保护要求及其与治理 河段、主要控制断面的位置关系,调查流域内水生、陆生生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重点调查珍租

    HJ12182021

    、特有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和保护鱼类的资源分布、生态习性、重要生境及其保护现状等。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空间分布,分析流域生态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成因, 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6.2.4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识别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洪、治涝、灌溉、城乡供水、水力发电、航运等专业规划或专项规 划实施对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途径、方式,以及影响性质、范围和程度,重点判识 可能造成的累积性、整体性等重大不良生态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明确受规划实施影响显著的资源、生 态、环境要素。

    7.2生态环境保护定位

    以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根据流域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氵 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充分衔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管控目标,明 成生态环境保护定位。

    7.3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定位,综合考虑流域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键因子、主 要影响和突出问题,从生态安全维护、环境质量改善、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建立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 系,明确基准年及不同评价时段的环境目标值、评价指标值及确定依据。评价指标参见附录A。

    8.1.1根据规划期内新建的控制性工程以及已建、在建工程的不同调度运行工况、阶段,从规划规模、 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开展多种情景(或运行工况)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2影响预测与评价应立足于利用已有成果,并说明资料来源和有效性。根据流域规划影响特征及 生态环境保护定位确定评价重点内容,基本要求、方法参照HJ130、HJ2.3、HJ19、HJ/T88、HJ610、 HJ623、HJ 627、HJ 1172、SL/T 278、SL/T 793 执行

    8.2.1水文水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

    分析规划所包含的各专业规划或专项规划、重大工程实施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效率、水资 源量及时空分配、主要控制断面水文情势的累积、整体影响。依据河流、湖库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流量 (水位)及过程需求,分析规划确定的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的保障程度。

    8.2.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结合水文情势变化,评价规划实施对流域水球 的变化能否满足环境目标要求,分析主要水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且生 感、脆弱的区域应分析补径排关系及水位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8.2.3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预测流域水文水资源变化对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累积、整体影响,评价规划实施对生 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重点分析对珍稀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和重要经济价值鱼 类的重要生境及河(湖)滨带、江河湖海交汇区的影响,评价规划实施是否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敏 感区和重要生境的保护和管控要求,明确主要生态问题的变化趋势,

    8.2.4生态风险评价

    3.3资源环境承载状况

    在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实施后重要河段水资源量与用水量 控制断面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围绕设定的规划开发情景评估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对规划实施 的承载状态及其变化趋势。

    9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9.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

    9.1.1根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定位、环境目标及“三线一单”目标要求,结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 论证规划定位和规划环境目标的环境合理性 9.1.2根据环境管控分区及要求,结合规划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生境的影响预测 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论证规划任务和布局、重大工程选址,规划划定的优先保护、重点保护、治理修 复的水陆域及禁止、限制开发的河段或岸线的环境合理性。 9.1.3根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估结果,结合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论 证规划开发利用规模和重大工程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9.1.4根据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范围和累积后果,结合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潜在效 果等,论证规划时序安排和建设方式的环境合理性。 9.1.5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按HJ130执行。规划方案的环境效益从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推动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开展论证。

    9.2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HJ12182021

    9.2.1说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编制的互动过程和内容,特别是向规划编制机关反馈的意见建议 及其采纳情况,明确已被采纳的建议,给出规划需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及其论证依据。 9.2.2规划方案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定位、上层位规划、“三线一单”目标要求等存在明显冲突,或者 即便在采取可行的预防和减缓措施情况下仍难以满足生态环境目标及要求,应提出对规划方案作重大调 整的结论和建议。 9.2.3规划布局方案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生境的保护要求不符,或对生态保护红线、 不境敏感区和重要生境、流域重要生态功能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或规划任务及布局、重大工程等产生的 生态风险不可接受,应针对规划任务、布局和重大工程选址等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9.2.4规划开发方案可能造成显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风险或人群健康影响,或规划方案中的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实施后仍无法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或污染防治要求,应针对规划开发利用规 模、重大工程规模等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9.2.5针对经评价得出的关键要素、突出问题、主要影响、重大风险等,从促进流域环境质量改善、 加强生态功能保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角度,进一步梳理并以图、表形式提出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将优化调整后的规划方案作为环境比选的推荐方案

    10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0.1流域生态环境管控

    衔接“三线一单”、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结合流域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明确需仁 、重点保护、治理修复的水陆域及禁止、限制开发的河段或岸线,围绕开发建设任务提出流域王 要求及细化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的建议。对流域内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其他支流,根据: 利用和保护情况,还应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要求

    10.2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0.2.1从生态风险防范、流域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 0.2.2从生态调度和监控机制、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物种及其生境保护、重要水源地保护、自然 保护地与重要湿地保护、自然河段保留、流域水污染防治、沙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提出减缓 普施。 10.2.3从替代生境构建与保护、流域水系连通修复、岸线和河(湖)滨带修复、重点库区消落区和重 点湖泊生态环境修复、退化林草和受损湿地修复、重要栖息地修复等方面提出修复补救措施,必要时提 出流域生态补偿措施。对流域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后续管理要求。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与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

    11.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1.1结合规划实施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拟定跟踪评价计划,监测和调查规划实施对流域环境质 功能、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资源利用等的实际影响,以及不良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有效 1.2跟踪评价计划应包括工作目的、监测方案、调查方法、评价重点、实施安排等内容。主要包

    a)以图、表形式给出需重点监测和评价的资源生态环境要素、重要河段、控制断面、具体监测项 目及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监测点位、频次。 b)提出分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等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的具体内容和要 求,明确分析和评价不良生态环境影响预防和减缓措施有效性的监测要求和评价准则。 C 针对规划实施对流域生态环境的阶段性综合影响,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执行效果以及后续规划 实施调整建议等,明确跟踪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11.2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对流域专业规或专项规划、 重大工程提出指导性意见,明确环境 影响评价需重点分析、可适当简化的内容 30行

    12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

    12.2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处理

    2.2.1重点调查、收集和分析受规划实施影响较大的公众、团队、有关政府机构、专业人士等的意见 和建议,并对评价工作考虑和采用相关意见和建议的情况作出说明。 2.2.2会商意见应明确说明流域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潜在的生态风险,提 出优化调整规划方案及完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的建议,

    评价结论基本要求、内容参照HJ130执行,评价结论应明确以下内容: a)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定位和环境目标。 流域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现状和变化趋势,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规划实施的资源、 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资源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承载能力及其变 化趋势,规划实施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结论。 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社会环境效益。 e) 规划定位、任务、布局、规模、建设方式、时序安排、重大工程等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f)流域环境管控要求,预防、减缓和修复补偿等对策措施。 g)对专业规划或专项规划、支流下层位规划及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h)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i)公众意见、会商意见的回复和采纳情况。

    1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

    HJ1218202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根据流域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定位,针对规 改善、生态安全维护等方面,筛选适宜的指标并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可供选择的评价指标如表A.1所示。 评价过程中可根据流域开发利用特点与环境影响特征适当删减或增补评价指标

    家具标准A.1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指一定时期当地水资源形成的供水总量(包括调出水量)与同期当地水资源总量的比值。 指河流、湖泊生态流量目标满足程度,当河流、湖泊生态流量目标满足程度≥保证率要求即可认定该断面生态 流量目标得到满足。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达标情况采用频次法进行评价,即规划基准年或水平年大于等 于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的流量(水位)次数与规划基准年或水平年参与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情况评价的流量(水 位)总次数的比值。 指流域内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量比值 指流域的减脱水河段长度(或发生减脱水的天数)较现状的变化情况,指标值按“增加”“基本稳定”“减少 表。 “指一定时期流域内平均产生一万元区内生产总值的取用水量,指标值按“逐步下降”“基本不变”“逐步增加 等表征

    B.1工作基础底图要求

    HJ12182021

    工作基础底图要求参照HJ130执行。 基础图件精度与规划尺度和精度相匹配,比例尺至少与流域综合规划的比例尺保持一致;评价图 件可以结合成果表达的精度要求房地产标准规范范本,在更大的比例尺的底图上描绘,但坐标系和行政区划需要与底图保 持一致。

    实际工作中根据规划环境影响特点和流域生 态环境保护要求,从表B.1中选择相应图件提交。

    ....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环境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