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1T 0028—2021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pdf

  • DB2101T 0028—2021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2-24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1.1风险管控流程(见图1)。

    5.1.2使用单位的风险管控工作包括了以下

    a)计划和准备:包括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工作资源的准备: b 风险辨识:包括风险来源(风险源)、事件(事故)及它们的起因和潜在后果的确定; C 风险评估:对辨识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源逐个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重 性,给出定性或定量值,确定风险等级; d 风险控制:针对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环境标准,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研判评估; e)分级管控:依据风险评估,确定最终的特种设备风险等级,并制定分级管控措施和落实管控 措施责任部门及人员。 5.1.3将特种设备的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 5.1.4当特种设备及相关工艺发生变更时,应对变更的特种设备重新进行风险辨识、管控

    2.1根据风险管控任务需要,制定风险管控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实施程序、 排和保障措施等。 2.2资料收集

    DB2101/T0028202

    资料搜集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根据确定的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收集与风险评估工作相关的国家、省(市)关于风险管控 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文件等; 评估对象的基础资料(本单位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和物料、机构、岗 位、人员、职责设置以及区位、布局与平面布置等); c)应急能力、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相关事故案例等。

    5. 2. 4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评估对象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 b)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资源情况

    见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评估对象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 b)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资源情况

    5.3.1风险点的划分

    3.1.1使用单位应当以在用的单台(套)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为辨识单元进行风险识别,按照全 排查、分类明确、范围清晰、易于识别、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划分。 参照特种设备目录风险点划分原则为: a)锅炉,如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b)压力容器,如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氧舱; ) 压力管道,如长输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 电梯,如引与强制驱动电梯、液压驱动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其他类型电梯: 起重机械,如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升降机、 缆索式起重机、榄杆式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 f 客运索道,如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如观览车类、滑行车类、架空游览车类、陀螺类、飞行塔类、转马类、自控 飞机类、赛车类、小火车类、碰碰车类、滑道类、水上游乐设施、无动力游乐设施; h)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如机动工业车辆、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 3.1.2对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作业中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充装作业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 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充装前检查、充装过程、充装后检查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 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注:所有特种设备都应纳入风险点识别的范围内,包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如:D 锅炉、深冷装置中非独立的压力容器、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简单压力容器等) 3.1.3特种设备相关作业活动包括:开(停)车、检(维)修、特殊作业(热氨融霜、装卸液、气 瓦充装)等。 3.1.4特种设备涉及高危作业的包括: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动土作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 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断路作业、管线打开作业等,需单独针对高危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建立 管控措施。

    5. 3.2 风险点排查

    DB2101/T00282021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使用单位特种设备风险点内存在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每个有害因素引发 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的过程。有害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四个方面: a)人的因素应包括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安全培训、人员配置、操作行为、身体状况和技能等: b)物的因素应包括设备状况、安全附件或安全保护装置、设备附带装置及工具、设备检验情况 等; C 环境因素应包括作业环境、自然环境等; 管理因素应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档 案等。

    5.3.4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分析

    表现为爆炸、爆燃、泄露、倾覆、变形、断裂、损伤、坠落、碰撞、剪切、挤压、失控、故障或者受困 (滞留)等。 5.3.4.2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人员被困、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 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3.5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5.3.5.1使用单位应按照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 确定辨识方法。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 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5.3.5.2对于特种设备,推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危险源辨识。按照设备功能或结构划分为 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要求,对照检查要求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检查要求的情 况和后果等,具体分析步骤和要求(见附录B)。

    5.3.5.3危险源辨识方法可包括以下几种:

    a)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b)事故树分析法; C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 5.3.5.4对于充装作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不限于以上方法

    .3.6危险源辨识内容

    5.3.6.1使用单位应采用适合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注重危险源资料的收集(至少包 标准、事故案例、设备基本信息),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辨识需重点考虑温度、压力、 高度、速度、载荷、作业人员数量及非正常状态下(如突然停水、停电、停气等)不同因 响。

    5.3.6.1使用单位应采用适合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注重危险源资料的收集(至少包括法律法规、 标准、事故案例、设备基本信息),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辨识需重点考虑温度、压力、介质、容积 高度、速度、载荷、作业人员数量及非正常状态下(如突然停水、停电、停气等)不同因素带来的影 问。 5.3.6.2危险源辨识过程中,使用单位应当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 案”和正确操作、精心维护的要求,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注:三落实: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以文件的形式明确); 两有证:特种设备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一检验:特种设备依法检验: 预案:制定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注:三落实: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以文件的形式明确) 两有证:特种设备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一检验:特种设备依法检验: 预案:制定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DB2101/T0028202

    5.4.1使用单位可选择适合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 结果划分风险等级。 5.4.2特种设备风险评价,推荐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见附录C.4)评价其风险程度,根据评价 结果划分等级,并填写安全评价(SCL)记录(见附录表A.3)。使用单位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其 他风险评价方法。

    5.4.3风险评价方法可包括以下几种:

    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b)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c)简易法等。

    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b)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c)简易法等。

    5.4.4风险评价准则

    5.4.4.1使用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设备和财产等三方面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 程度的影响,并结合单位实际,明确后果(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 的风险判定准则(见附录表C.4)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附录C.2中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 情况仅供参考,可根据各使用单位风险可接受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a)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b)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c)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d)相关方的诉求等。

    5.4.5.1使用单位应按照本单位确定的风险分级方法和风险评价准则对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分级。 5.4.5.2特种设备风险点的风险等级是以本台(套)特种设备或充装活动的全部危险源中辨识结果最 高的等级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利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判定,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分为4级:1 级为重大风险,2级为较大风险,3级为一般风险,4级为低风险,

    a) 非法生产的; b) 超过设计寿命的; ) 发生过特种设备事故的; d)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 e) 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 f) 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g) 经检验检测判定为不合格而继续使用的; h) 其他情形(见附录D)

    5.5.1风险控制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 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如果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当提出建议或改进控 制措施。

    DB2101/T00282021

    5.5.3对于通过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当制定控制该风险的目标,并 制定相应的方案;对于经常性或周期性风险不需要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制度的,应当在文件中给予 明确说明,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5.5.4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对其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其实施后风险级别、次生风险以 及实施方案的最优性。

    6.1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使用单位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附录表A.5风险等级 规定的对应原则,风险管控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四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实施分级管控(见表1)。

    6.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青单(见附录表A.4),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使用单位应当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a) 国家、地方、行业和团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生变化所引起风险 程度的改变; 同类型风险点或者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 C 组织机构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调整; d 风险点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工艺系统或工作条件改变; 设备的结构、控制系统、重要材料改变; g) 新辨识出的危险源; h) 风险程度或者风险控制措施变化

    a)国家、地方、行业和团体相关法律、法规 程度的改变; b) 同类型风险点或者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 组织机构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点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e) 工艺系统或工作条件改变; 设备的结构、控制系统、重要材料改变; g) 新辨识出的危险源; h) 风险程度或者风险控制措施变化

    DB2101/T0028202

    表1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7.1使用单位应建立风险管控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7.2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工作的过程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分级 管控制度、风险源清单、各类风险信息汇总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 7.3涉及红色(1级)、橙色(2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 记录等相关文件,应单独建档、管理。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用单位应取得以下成果: a)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 全可靠性: b)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C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d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e) 特种设备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使用特种设备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DB2101/T00282021

    实施方案进 善后的实施方案应纳入文件管理

    a)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方式变化,引起风险程度的改 变; b) 同类型风险点或者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后,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 C) 组织机构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调整; d) 风险点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e) 工艺系统或工艺条件改变; f) 设备的结构、控制系统、重要材料改变; g) 新辨识出的危险源; h 风险程度或者风险控制措施的变化

    a)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邦 变; b) 同类型风险点或者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 C 组织机构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调整; d) 风险点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e) 工艺系统或工艺条件改变; 设备的结构、控制系统、重要材料改变; g) 新辨识出的危险源; 风险程度或者风险控制措施的变化

    DB2101/T0028—20215、现有控制措施:应涵盖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五个方面。、6、L、S、R值:表内L、S、R的取值参照附录C。7、评价级别:运用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重大风险确定原则,确定的风险等级。8、管控级别:按照附录表A.5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9、分析人为实际填表人,审核人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审定人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表A.4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检查项目风险点(危险源)检查评价管控可能导致的事管控管控责任责任备编名名要求级别级别故特征及后果措施层级单位人注类型序号号称称设备/1充装2作业3填表说明:管控措施是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内容应涵盖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表A.5风险等级对照表管控级别判定方法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采用风险矩阵(LS)法1级2级3级4级风险色度红色橙色黄色蓝色12

    DB2101/T00282021

    依据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对特种设备及其作业过程中潜在危险有害 因素进行判别检查。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

    B.2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

    制依据包括: 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 特种设备相关的工艺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事件资料等

    偏制工作包括: 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作业人员等各方面人员; 熟悉设备及其相关工艺系统和作业活动:包括设备及相关工艺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 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收集资料:收集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制度及设备及 相关工艺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事件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编制表格:确定检查项目、标准要求、事故特征及后果、安全控制措施、措施有效性评价、 措施实施责任人等要素(参照附录表A.3、表A.4相关栏目内容,也可单独编制或直接采用 该表)

    B.4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份

    DB2101/T00282021

    附录C (资料性)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表C.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C.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民用航空标准DB2101/T00282021

    附录D (规范性) 危险源(1级)识别表

    附录D (规范性) 危险源(1级)识别表

    学士标准规范范本附录D (规范性) 危险源(1级)识别表

    注:“”表示该类型情况下,风险等级直接判定为“1级”;“☆”依据本标准中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判定

    DB2101/T0028202

    ....
  • 特种设备标准 安全标准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 特种设备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