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227-2021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测定 便携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HJ 1227-2021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测定 便携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8.1.4质谱参考条件
离子源:EI;离子化能量:70eV;扫描万式:全扫描;扫描范围:41u~300u。 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定。 参考条件下测定目标化合物标准物质得到的总离子色谱图参见附录B。 注:当目标化合物检出限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时,可选择离子扫描方式。
安全标准规范范本(三氟甲基)苯与溴五氟苯同时调谐时关键离
表2全氟三丁胺的关键离子丰度要求
8.2.2校准曲线的绘制
8.2.2.1预制校准曲线
将挥发性有机物标准使用液(4.7)稀释,配制成目标化合物质量浓度分别为2.0μg/L、5.0μg/L、 10.0μg/L、20.0μg/L、40.0μg/L的10.0ml标准系列溶液(此浓度为参考浓度)。再分别加入1.0μl内 标标准使用液(4.9),使样品中内标浓度为10.0μg/L,立即密封顶空进样瓶(5.6),混匀,按照仪器 参考条件(8.1),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测定,绘制校准曲线,存储在仪器中。在应急监测现场,若 校准核查符合11.3中相关要求,则用预制校准曲线定量。
8.2.2.2现场校准
在应急监测现场,若校准核查不符合11.3中相关要求,应重新绘制至少包含2个非零浓度点的校 准曲线,目标化合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0.0μg/L和40.0g/L(此浓度为参考浓度)。
8.2.3平均相对响应因子法
标准系列第i点某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响应因子(RRF),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式中: RRF; 标准系列中第i点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响应因子; A一 标准系列中第点目标化合物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标准系列中第i点与目标化合物相对应内标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标准系列中内标物的质量浓度,μg/L; pi—标准系列中第i点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μg/L。 目标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RRF,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RRF;= AixPs FArsi p
HJ1227—2021
以目标化合物浓度为横坐标,以目标化合物定量离子响应值与内标化合物定量离子响应值的比值 和内标化合物浓度的乘积为纵坐标,建立校准曲线。
样品测定前,应通过仪器说明书规定的速查方法、样品稀释或其他方法,结合现场调查情况,预 判样品浓度。
如果样品预判浓度值低于40μg/L,直接取10.0ml样品于顶空进样瓶(5.6)中,迅速加入1.0μ 内标标准使用液(4.9),立即密封,混匀,待测。 若样品预判浓度较高,用实验用水(4.1)稀释至方法分析浓度范围。再取10.0ml稀释后的样品 于顶空进样瓶(5.6)申,迅速加入1.0叫1内标标准使用液(4.9),立即密封,混匀,待测。 按照与预制校准曲线(8.2.2.1)相同的操作步骤和仪器条件进行样品的测定。
以实验用水(4.1)代替样品,按照与样品测定(8.4)相同的操作步骤和仪器条件 测定。
通过样品中目标物与标准系列中目标物的保留时间、碎片离子质荷比及其丰度比等信息比较,对 目标物进行定性。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应控制在t土3S之内,其中t为初始校准时各浓度级 别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均值,S为初始校准时各浓度级别目标化合物保留时间的标准偏差。目标化 合物标准质谱图中相对丰度高于30%的所有离子应在样品质谱图中存在,同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定性 判断。如果实际样品存在明显背景干扰,比较时应扣除背景影响
9. 1. 2定量分析
采用校准曲线法或平均相对响应因子法进行定量计算。当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定量离子有干扰时 可使用辅助离子定量。定量离子和辅助离子见附录C。
9. 1. 3.1平均相对响应因子法
A,×Pis×D Ars XRRF
9.1.3.2校准曲线法
采用线性校准曲线进行校准时,样品中目标化合物质量浓度px按照公式(4)计算。
式中:Px 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μg/L; 样品稀释倍数; Peal 由校准曲线得到的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ug/L。
9. 2. 1定性分析
以全扫描方式进行测定,比较样品质谱图和谱库标准物质质谱图,谱库标准物质质谱图中相对丰 度高于30%的所有离子应在样品质谱图中存在,定性离子的信噪比应大于3:1,主要定性离子和辅助 定性离子的离子峰顶点应在同一个扫描段内最大共流出。依据质谱图和谱库匹配度,结合现场实际情 况判断得出样品定性结果。
刘品用已定性的自标外化合 图谱峰进行积分,目标外代合物的质革款
式中:px 样品中目标外化合物的质量浓度,μg/L; A样品中目标外化合物对应的总离子色谱图色谱峰响应值; AIs——样品中内标物对应的总离子色谱图色谱峰响应值; 样品中内标物的质量浓度,ug/L; D 样品稀释倍数,
测定结果小数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一致,最多保留3位有效数字。 目标外化合物,定性结果后应附质谱图及检索判断结果等原始信息,
HJ1227—2021
6家实验室对56种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为10.0μg/L、100μg/L、500μg/L的统一样品进行了6次重 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26%、1.1%~24%、1.1%~24%;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 差分别为:2.0%~15%、6.1%~23%、4.7%~17%;重复性限分别为:1.7μg/L~4.2μg/L、12μg/L~ 39μg/L、66μg/L~187μg/L;再现性限分别为:1.7μg/L~5.3μg/L、28μg/L~68μg/L、90μg/L~ 300Lg/L。精密度汇总数据参见附录D中表D.1。
6家实验室对5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加标浓度为10.0ug/L、100μg/L的地表水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 则定: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9.8%~114%、91.7%~105%。 6家实验室对5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加标浓度为50.0μg/L、200μg/L的工业废水样品进行了6次重 复测定: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2.8%~112%、91.0%~105%。 1家实验室对5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加标浓度为10.0μg/L、100μg/L的生活污水样品进行了6次重 复测定: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8.3%~111%、77.0%~114%;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10%、99.2%。 1家实验室对5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加标浓度为10.0μg/L、100μg/L的海水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测 定: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108%~126%、94.4%~116%;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16%、107%。 正确度汇总数据参见附录D中表D.2和表D.3。
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1.1每测定20个样品或每批次(≤20个样品)应分析1个空白样品(7.2),空白样品中目标物化合 勿浓度应小于方法测定下限。 注:若未满足以上条件,则空白样品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应小于标准限值的10%,否则应采取措施排除污染并重新 分析同批样品。 1.2校准核查和样品测试时,内标与校准曲线中间点内标的保留时间变化不超过10s,定量离子峰 面积变化在60%~140%之间。 1.3定量分析前,用预制校准曲线的中间点浓度样品进行校准核查,目标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立在土30%以内;连续测定时,每12h分析一次校准曲线中间浓度点,其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的相对 误差应在土30%以内。否则,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13.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时,现场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障人身安全。 13.2现场分析应避免其他挥发性有机物干扰。 13.3在采集不同样品时,注意清洗或更换采样工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13.4当分析1个高含量样品后,应至少分析1个空白样品检查系统残留。如发生系统残留,应采取 烘烤仪器管线等相应措施,确认不存在系统残留后再继续进行测试。
HJ1227—202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目标化合物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目标化合物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当顶空进样瓶(5.6)中样品体积为10.0ml、气体进样体积为8ml、不分流进样,或顶空进样瓶 (5.6)中样品体积为20.0ml、气体进样体积为100ml、分流比为40:1,在全扫描模式下,按出峰顺 序给出了目标化合物的中英文名称、方法检出限及测定下限,见表A.1。
A.1目标化合物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HJ1227—2021
用15m×0.25mm×1.0um,固定相为100%二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柱分析,全扫描模式总离子色 谱图见图B.1。
用10m×0.1mm×0.4um,固定相为100%二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柱分析,全扫描模式总离子包 见B.2图。
图B.220Lg/L目标化合物的总离子色谱图
HJ1227—202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目标化合物的定量离子、辅助离子
附录 (资料性附录) 目标化合物的定量离子、辅助离子
表C.1给出了目标化合物的出峰顺序、定量离子、辅助离子和定量计算对应的内标物名称等。
表 C.1目标化合物的定量离子、辅助离子
表D.1中给出了方法的重复性、再现性等精密度指标
表D.1中给出了方法的重复性、再现性等精密度指标
HJ1227—2021
表D.1方法的精密度
HJ1227—2021
HJ1227—2021
表D.2方法的正确度
剪力墙标准规范范本HJ1227—2021
HJ1227—2021
HJ1227—2021
表D.3给出了1家实验室测定生活污水和海水时,方法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加标回收率平均值 指标。
表D.3方法的正确度
HJ1227—2021
市政管理HJ1227—2021
....- 水质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