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20504-2013 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HG/T 20504-2013 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
4.1.1场址选择应布局合理,不应妨碍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化工集中区(园区)的正常运转。 4.1.2填埋场应布置在化工生产区或居民区全年或夏季最小风频的上风侧。 4.1.3填埋场与居民区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由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但不应少 于800m。 4.1.4填理场必须在水源地卫生防护带以外,水源地卫生防护带可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执行。 4.1.5填埋场距地表水域的距离应大于150m。 4.1.6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设施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4.1.7 填埋场应避开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仓库、罐区,火炬以及高压输电线路。 4.1.8 填理场应避开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关心的地区及珍贵动植物栖息地、潮湿地带;应遇 开各类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 4.1.9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区域的总体规划要求,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制定对环 境可能产生最小影响的选址方案
4.1.1场址选择应布局合理,不应妨碍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化工集中区(园区)的正常运转。 4.1.2填埋场应布置在化工生产区或居民区全年或夏季最小风频的上风侧。 4.1.3填埋场与居民区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由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但不应少 于800m。 4.1.4填埋场必须在水源地卫生防护带以外,水源地卫生防护带可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执行。 4.1.5填埋场距地表水域的距离应大于150m。 4.1.6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设施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4.1.7 填埋场应避开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仓库、罐区,火炬以及高压输电线路。 4.1.8 填理场应避开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上关心的地区及珍贵动植物栖息地、潮湿地带;应避 开各类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 4.1.9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区域的总体规划要求,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制定对环 境可能产生最小影响的选址方案
4.2.1填埋场应避开专用水源蓄水层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无缝钢管标准,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1填埋场场址应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容纳在企业生产装置运行期间产生的危险废 适当的余地,以备以后扩建。 2填埋场应有能力接纳周边地区同类型危险废物, 3填埋场有效填埋区的使用期限应在15年以上
划以及变化趋势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做出分期和分区建设的安排、规划。 5.0.2总体布置应根据填埋场类型,结合工艺要求、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总平面布置 应工艺合理,按功能分区布置,便于施工和作业;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便于雨污水导排。山谷 型填埋场的总平面布置应同时考虑填埋区的标高范围、山体稳定性、植被保护等因素。 5.0.3填埋场应对不相容性危险废物设置不同的填埋区,每区之间应设有隔离设施;难以分区的填 埋场,对不相容性危险废物可分类用容器盛放后填埋,容器材料应与所有可能接触的物质相容,且不 被腐蚀。 5.0.4填埋场主体设施布置内容应包括:接收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与控制系统、集排水系 统、气体收集和控制系统、场地监测系统及应急系统等。 5.0.5填埋场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和设备应包括:进出场道路,供配电系统,给排水设施,管理设 施,通信、监控等附属设施或设备。 5.0.6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填埋场地区全年或夏季最大风频的上风侧(最小风频的 下风侧),应与危险废物物流的出入口、接收、贮存、转运和处置场所等主要设施相隔离。管理设施及 其他附属建(构)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工艺等条件确定。 5.0.7填埋场人流和物流的出人口应分开设置,并应方便危险废物运输车的进出。物流入口处必 须设有相应吨位的地磅房,地磅房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5.0.8场内道路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分为永久性道路和临时性道路进行布局,永久性道路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规定的露天矿山道路三级或三级以上标准设计;临时性道路 及作业平台宜采用中级或低级路面,并宜有防滑、防陷设施。场区内应设环形消防通道;场内道路应 满足全天候使用。 5.0.9填埋场应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雨水集排水系统的截洪沟、溢洪道、排水沟、导流渠、导流坝 及渣坝等工程应满足雨污分流要求。 5.0.10填埋场供电不宜低于三级负荷设计。
5.0.11填埋场应有供水设施
6.1.1填埋场应设置废物接收计量设施。 6.1.2填埋场计量设施宜置于填埋场入口附近,并应满足人场化工危险废物计量要求。 6.1.3化工危险废物接收区应放置放射性废物快速检测报警系统,避免含放射性物质的化工危险 废物人场。
6.1.1填埋场应设置废物接收计量设施
6.2.1天然衬层防渗系统:
6.3渗滤液收集和控制系统
滤液收集系统应能收集可能浸出的所有渗滤液,渗滤液应能顺畅流到收集池。 滤液收集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部衬垫层应具有不低于2%的坡度; 保护衬垫层并使渗滤液顺畅流入收集池,可在衬垫层上面设置一层出渗透性砾石或砂质
6.3.1渗滤液收集系统应能收集可能浸 有渗滤液,渗滤液应能顺畅流到收集池 6.3.2渗滤液收集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底部衬垫层应具有不低于2%的坡度; 面设置 石或砂质
构成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30cm左右,坡度为2%; 3渗透层也可以设置多孔管排水系统; 收集池容量应大于3个月预计渗滤液量; 5渗滤液每3个月监测一次,处理后的渗滤液必须达到排放标准方可排放
1为防止地表径流水进入填埋场应设置导流渠、地下排水和导流坝等工程屏障,将地表径流水 引走。 2导流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当地岩土的渗透性、吸附性、地表水径流量等场地特性决定,必须保 证填埋场地的地表水均能畅通排走。 3导流渠应环绕整个场地挖掘,导流渠尺寸可采用50年一遇暴雨资料计算。 4山谷型填埋场上游雨水导流渠应根据地形设置.绕过场地排入下游;如条件所限无法绕过 可用管道从填理场下部穿过。 5排放的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 6封场后填埋场表面集排水沟渠应与周边的导流渠结合起来,使于雨水排放。 6.4.2 地下水排水系统: 应按地下水水流方向布置排水干管,在横向上布置排水支管。 2地下水排水能力设计应留有余量。 3地下水排水系统应进行永久维护
6.5气体收集和控制系统
对于堆存过程中有散发出可燃及有害气体的填理场,应设计气体收集系统 可渗透性排气: 可渗透性排气系统的设计宜选用渗透性好的砾石等物质作为填料建造排气孔道,排气孔道 股为20m~150m,砾石层的厚度取30cm~45cm。 不可渗透性排气: 不可渗透性排气应从不可渗透的填埋场顶部覆盖层引人竖直排气管与覆盖层下设置的水 目通,水平多孔管的间隔可根据场地大小、气体生成速度以及填充物的气体渗透性确定。
6.5.2可渗透性排气
6.5.3不可渗透性排气
不可渗透性排气应从不可渗透的填埋场顶部覆盖层引入竖直排气管与覆盖层下设置的水 相通,水平多孔管的间隔可根据场地大小、气体生成速度以及填充物的气体渗透性确定
6.6.1因地形条件需要设置渣坝时,坝址的选择应以筑(堆)坝工程量小,形成的库 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原则,并综合考虑筑坝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和排水构 索确定
6.6.2渣坝内外坡坡度应根据筑坝材料
计算确定,应能承受作用于坝的所有载荷
6.6.4渣坝外坡与坝顶应按筑坝材料的不同,并结合坝坡排水设施考虑植草或碎石护坡
6.7.1填理场应设置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监测系统。
应对渗滤液进行定期监测,以掌握场地防渗系
1填埋场应设置事故报警装置和紧急情况下的气体、液体快速检测设备。 2填埋场应设置渗滤液渗漏应急池等应急预留场所,还应设置危险废物泄漏处置设备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在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在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
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
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规定
HG/T 205042013
目录修订说明(15)1总则(16)3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入场要求(17)4选址(18)4. 1般规定(18)4. 2水文地质要求(18)4.3场地要求(19)5总体布置(20)6系统设计(21)6.1接收系统(21)6. 2防渗系统(21)6.3渗滤液收集和控制系统(25)6. 4集排水系统(26)6.5气体收集和控制系统(27)6. 6渣坝设计(27)6.7场地监测系统(27)6.8应急系统(28)7封场(29).14.
原标准《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规定》HG50504一1992自1992年发布实施以来,为规范化工 废渣填埋场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治理工业固体废弃 物已经被广泛的重视起来,而作为最终处置的手段,填埋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由于标准发布实施 已经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容有些已经过时,与国家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宜,为了使标准更有效的发挥其 规范作用,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是在原标准《化工废渣填埋场设计规定》HG20504一1992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实施情况 的积累和相应新形势的要求等,严格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领域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定实施细 则》、《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等要求,对原标准相关条款和内容进行修改和增补,使修订后的标准 更好的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满足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为了不与国家已经颁布的有关规定相重 复,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着重于化工企业和化工集中区(园区)的自建填埋处置设施。 本标准用于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对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处置入场要求、选址、总体布 置、系统设计、封场等作了规定,本次修订及增加的主要内容为:修改标准名称;增加“引用标准名 录”;增加“总体布置”章节;对术语、选址、系统设计、封场、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入场要求等相关内 容进行修订;增加“渗滤液监测”、“应急系统”等内容。 原标准编制情况: 提出单位:化工部环境保护设计技术中心站 主编单位:化工部环境保护设计技术中心站 主要起草人: 编制:汪云英王巍曹智澄 校审:孙效平 审定:刘肪
3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处置人场要求
3.0.1本标准中,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方可进人环境。 但是作为处置手段之一的填埋处置,还要满足自身的条件,通过毒性浸出方法,可确定危险废物的性 质,从而确定其是否满足填埋的要求。本条是从废物的含水率、酸碱度、腐蚀性、易燃性等方面,确定 危险废物是否可以填埋。 3.0.2本条规定了经预处理后可以进人填埋场的危险废物。具有“反应性”的危险废物是指会与填 埋材料及因温度、压力等外部原因引起自身产生化学变化。 因为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场是处置化工生产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危险废物的最终手段,其建设造价
1放射性物质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殊的对人体危害方式,绝对不允许进人此类填理 2填埋场所用人工合成防渗材料都是化学品制成,如果废物与衬层接触,产生新的 会破坏防渗系统
4.2.1填埋场的运行周期一般都比较长,一旦出现事故,就容易渗人地下污染地下水。本条款所列 区域都是直接与人体有关,为了保障人类健康,以防万一,避开这些区域是最为重要的。 4.2.2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可以有效的阻隔与地面渗人水的接触,避免受到污染。否则,必须提高 防渗设计标准。构筑物基础建在地下水位之上,是为了不受地下水位浸泡或被水的浮力产生移动或 破坏。
4.2.5洪水或大雨会给填埋场的排水系统和防洪系统造成摧毁性的破坏,一日淹
4.3.1场地面积的确定。通过评价论证选定场址的同时,还应考虑场地的面积。因为建设一个合 适的安全土地填埋场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论证工作,使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这样场 地的使用期限就不宜过短,短了就会增加建设的频数,是不经济的。另一方面,填埋操作是散开进行 的,挥发的有害气体易对大气产生污染.另外由于降雨的进人增加浸出液的量,对防渗层的浸蚀就会 加重,时间越长,防渗层被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应早封场以减少浸出液,这样就能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危险。基于这些因素,本标准确定的场地有效填埋区的使用期限在10年20年为宜(也可有 所变动)。这样年限的场址选择也比较容易。 确定了场地的使用期限,就可以根据生产装置年排废渣量确定场地深度及面积。在实际建设 中,由于考虑到今后生产的发展,所以对场地要求留有余地,也可考虑分期建设。 由于生产和工艺变化有时会造成废渣性质及数量的变化,以及处置系统不能满足全天候操作要 求,所以要提供足够的贮存设施和缓冲区来容纳废弃物,此外还要考虑辅助设施的占地。 4.3.2《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中,规划原则之一是“集中处置,合理布局,国 家推行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原则上以省为单位统筹规划建 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接纳辖区内生活、科研、教学及产生量较少的企业的危险废物。要求危险 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按照无害化的要求自行建设处置设施,鼓励接纳周边地区同类型危险废物。”按 照这一精神,企业及化工集中区的填理场建设应考虑接纳周边同类型的危险废物。 4.3.315年的使用年限是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选择填埋场的面积等综合因素,企业也可根据 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确
5.0.1本标准中第4.3.3条对填埋场使用年限定为15年以上,是基于建设成本和一个产品的生命 周期,但考虑到化工产品有时随市场需求变换种类或者难以确定的一些因素,可以采取分期建设或 规划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填埋区,这样对于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灵活一些。 5.0.2一项工程的建设,应该考虑其经济性,填埋场也不例外。有可利用的地形条件时,在满足要 求的前提下,是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状况,从而节省资金。此外,在总平面布置时,要从工艺上考 虑,也要考虑自然环境和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如一些自然灾害带来的突发事件从而引发的危害。 5.0.3该条款是针对填埋不同类的化工废物,如果不相容的化工废物填埋在一起,易起反应,带来 危害。 5.0.4本条规定了完整的填埋场必须要具备的设施。 5.0.5完备的配套设施和设备是填埋场正常运行的保障。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 素,留出余地, 5.0.6把生活设施和管理设施集中布置在上风向的位置,是避免填埋场运行时的粉尘、气味等对其 带来影响,与其他主要设施相隔离也是出于此考虑。管理设施的组成是根据填埋场预设的功能来设 置,如果填埋物相对单一,则可以简化设施,面积也是一样,只要能满足填埋场正常运行即可。 5.0.7为了避免来往车辆对行人造成交通事故,本条款要求人行出入口要和车辆出人口分开,地磅 是对运进危险废物计量。 5.0.8填埋场内道路的设置首先是要满足进场运输车辆的畅通.而且要在铺设时考虑使用年限,以 保证安全运行。如果运输比较频繁,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又较长,则考虑永久性道路;如果隔几个月 运一次废物,可以考虑临时性道路。另外,若在布局上考虑道路的设置有不确定性,对以后的发展会 有影响,也可先修建临时性道路。即使临时性道路.也要保证车辆能安全行驶。 5.0.9为避免雨水对填埋场造成浸泡、冲击,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雨水的疏导,尤其是大雨和暴 雨的时候,而且还要考虑雨水不能和渗滤的污水混为一体排放。 5.0.10兰级负荷供电设计是考虑到填埋场运行附的用电设备负荷 5.0.111 供水主要考虑的是生活用水和冲洗车辆用水。 5.0.12作为完善的填理场,本条款列出的各个系统都应该有,其中减容减量处理,是指用一定的手 段,使废物体积缩小,以减小占有的空间;稳定化养护是指为了不使两种(或以上)废物易起反应而采 取的稳定化措施,例如用水泥固封等,需要进行洒水养扩等。 5.0.13填埋场周围设置围墙、禽篱或其他大然屏障,以防止闲散人员或牲畜进入。如果能建设起 绿化隔离带,既能绿化环境,又可起到防止灰尘飞散的作用。 5.0.14有的总图设计中对绿化有具体的要求,此时应按照总图设计的要求布置。
5.0.1本标准中第4.3.3条对填埋场使用年限定为15年以上,是基于建设成本和一个产品的生命 周期,但考虑到化工产品有时随市场需求变换种类或者难以确定的一些因素,可以采取分期建设或 规划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填埋区,这样对于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灵活一些。 5.0.2一项工程的建设,应该考虑其经济性,填埋场也不例外。有可利用的地形条件时,在满足要 求的前提下,是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状况,从而节省资金。此外,在总平面布置时,要从工艺上考 虑,也要考虑自然环境和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如一些自然灾害带来的突发事件从而引发的危害。 5.0.3该条款是针对填埋不同类的化工废物,如果不相容的化工废物填埋在一起,易起反应,带来 危害。 5.0.4本条规定了完整的填埋场必须要具备的设施。 5.0.5完备的配套设施和设备是填埋场正常运行的保障。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 素留出余地
6.1.1、6.1.2填理场设置计量设施是便于记录每关运到场地的废物量。 6.1.3有些放射性危险废物混入其他废物中不易被发现,一且进入填埋区,将对施工人员造成极大 的危害。因此,在接收区有必要设置快速检测报警系统。
危险废物填埋场最大的潜在危险是浸出液对地下水的污染,浸出液的收集和控制问题是填埋要 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由于降雨和废弃物本身的含水量的关系,必定要产生浸出液,其中汇集了废 物中的各种可溶性有害物质,成分复杂,毒性强,此类浸出液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势必污染地下 水或地面水。浸出液的控制方法是在填埋场的底部和侧面铺设不渗透或低渗透的衬层的防渗结构。 防渗透的衬层分天然衬层与人工衬层及复合衬层, 6.2.1天然衬层防渗系统是指完全用天然材料做成的防渗系统,天然衬层是天然防渗系统的关键 部分,是用天然材料做成的防渗层, 1天然衬层所用的天然材料一般多为黏土,因此,在选择天然衬层时,必须现场有充足的黏土 资源,否则,到很远的地方运输天然材料,就不经济了。这时可以选择用人工防渗材料作衬层。选择 天然衬层还要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一般以自然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为好,这是因为降雨量大的 区域,浸出液产生量大,对天然衬层的浸蚀和破坏的危险性大。 如果现场缺乏合格黏土,可添加4%~5%的膨润土。宜选用钙质膨润土或钠质膨润土,若选用 钠质膨润土,应防止化学品和渗滤液的侵害。膨润土防水毯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
表1膨润土防水毯力学性能指标
表2光面HDPE土工膜技术性能指标
指标作为生产内部控制,用户有要求的按实际设计值考
表5长丝纺粘针刺非制造土工布性能指标
:1规格按断裂强度,实际规格介于表中相邻规格之间.按线性内插法计算相应表 指标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1规格按断裂强度,实际规格介于表中相邻规格之间.按线性内插 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实际断裂强度低于标准强度时,标准强度对应伸长率不作符合性判定。 3第8项~第9 项标准值按设计或协议
6.2.3复合衬层防渗系统。复合衬层的设计原理同单衬层防渗系统天体相同,为了更加可靠的防 止填埋场渗滤液渗漏,目前国际上推荐使用双层防渗系统,即在具有浸出液收集系统的主衬层系统 基础上再建造一个具有浸出液收集系统的备用衬层系统。备用衬层将起到监测主衬层是否破裂的 重要监测作用。备用衬层浸出液收集系统和衬层的设计标准同单衬层系统,一般要求主衬层和备用 衬层使用不同的材料建造,当主衬层由于同浸出液发生不利的反应而破坏时,备用衬层不至于遭受 同样的破坏
6.3渗滤液收集和控制系统
6.3.1填理场的渗滤液是指危险废物分解过程产生的液体和渗人的地表水的总和,在设计渗滤液 收集系统时,应充分考虑所有能渗滤出的液体。渗滤液的收集系统在设计时,还应充分的估算出渗 滤液的生成量,从而采取防止或减少渗出的措施,以避免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浸出液的量可用质量 平衡方程来计算:
E一蒸发量; S含水量。 从式中可以看出,浸出液的生成量决定于降雨量、蒸发量、含水量和径流系数。在一定的环境条 件下,土壤和废物的含水量变化不大,而降雨量和蒸发量与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关,而径流系数则 是填埋场设计时的能动因素,主要取决于表面覆盖土层的土质和坡度。对于干旱地区,降雨量小而 蒸发量大,如果表面覆盖层采用植草皮的黏质土壤,尽量加大坡度,则可把渗滤液减少到最少甚至为 零。但是对于多雨潮湿地区,即使地面坡度增大到7%以上,填埋场的渗滤液尽管要经过多年后才 开始出现,但渗出最终仍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时应适当考虑其他防渗措施,以避免地下水 被污染。 6.3.2本条为渗滤液收集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具体对待。
6.4.1地表水导流系统。地表水导流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把可能进入填理场地的地表水引走,以减 少浸出液的量,导流系统包括了导流渠、导流坝等工程。 1不论何种形式的填埋场,都可能受地表径流水和雨水的影响,因此,填埋场的周围必须有导 流设施。 2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具体情况,决定导流系统的形式和规模,要因地制宜。 3导流渠设计原则。 4导流渠一般都是环绕场地挖掘的,山谷型填埋场如果靠近崖壁,无法使水流下泄.应考虑以 管道形式把水从地下流走,但管道设计要充分考虑能将可能出现的最大水量导流出去。 5填埋场渗滤液包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不要和排放的雨水混排,以免带来更大的污染。 6填埋场在封场后,仍然要严格管理,封场表面仍然要做好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浸泡。在设计 时和导流连接,以利王雨水的排放
6.4.2地下水排水系统
1一般地下水的水位是变化不大的,为防止地下水对填埋场的浸泡,也应设计地下水的排出系 统。此外,为防止地下水的浮力(尤其是在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使填埋场移位或导致破坏,也必须 设置地下水排水系统,将地下水引流。沿地下水水流方向布置排水管,有利于水流的畅通.横向上布 置干管,利于汇集周边的水流。 2为防止地下水流量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而产生冲击负荷,设计时应考虑留有一定的余量。 3填埋场完成填埋以后,填埋场将永久封存在地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填埋物所含的有毒有害 物质将仍然存在,地下水排水系统将永久发挥作用。因此,要进行永久性的维护,以避免损坏,使地 下水对填埋物造成浸泡和冲刷
6.5气体收集和控制系统
体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也含有其他有毒成分,如硫化氢以及其他挥发性气体。这些气体是 可燃的,并且在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产生,最终形成内部的易燃气体,在封场后可使内部的压
力积聚增大而造成危险(产生膨胀现象)。因此,对这些气体必须加以控制和排除,一般采用的方法 有渗透法排气和阻挡层排气。
刀积聚增大而造成危险(产生膨胀现象)。因此,对这些气体必须加以控制和排除,一般采用的方法 有渗透法排气和阻挡层排气。 6.5.2所谓渗透法排气是指在填埋场内建造水平和垂直相通的砾石排气孔道,通过孔道使气体收
刀积聚增大而造成危险(产生膨胀现象)。因此,对这些气体必须加以控制和排除,一般采用的方法 有渗透法排气和阻挡层排气。 6.5.2所谓渗透法排气是指在填埋场内建造水平和垂直相通的砾石排气孔道,通过孔道使气体收 集和排放。排气孔道的尺寸可根据填埋场地大小具体确定。 6.5.3不可渗透性排气又称阻挡层排气,是在不透气的最终覆盖层中设置排气管,排气管与废物顶 部的多孔集气管(与砾石排气孔道相通)连接,气体收集后通过排气管排出,再以其他方法加以处理。
6.6.1有些填埋场选择在已形成的山谷或凹地时,有的呈现出有散开的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必 须要建设渣坝。而渣坝的建设,同样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6.6.2本条款主要是考虑渣坝的稳定性。在筑坝时,确定坝体坡度的依据要充分考虑到作用于坝 体的荷载及筑坝材料的承载力,以免坝体因坡度不合适而出现垮塌现象。 6.6.3渣坝同样需要采取防渗措施,以避免出现渗漏对地下水有影响,也防止渗漏对坝体带来侵 蚀,造成坝体塌。 6.6.4在护坡上植草皮能起到防止雨水冲刷坝体的作用,如果筑坝材料不适宜种植草皮,可用碎石 等材料护坡
6.7.1化工危险废物,特别是化工生产废水、废气处理过程产生的残渣,往往汇聚了多种污染成分, 其特点具有不可稀释性和难降解性,一且造成环境污染,往往很难消除。其中污染成分的迁移转化 (在土壤中的迁移)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所造成的危害可能在数年以至数十年后才能发现,就是 说其危害具有潜在性,因此必须对填埋场进行长期的维护与监测。监测的内容主要为地下水、地表 水和大气。
6.7.2本条是对地下水、地表水监测的具体
1本底监测是为了取得径流场地的地下水的背景值,以作为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的比值。 2常规监测是为监测地下水被污染的程度。所以水电站标准规范范本,主要监测点布置在水力学的下坡区,上坡区 设一个点是为了有针对的对比数据。监测深度在地下水位3m是考虑处于不结冻层,以便在一年之 内随时取样 3大气监测可以根据填埋场当地周围具体情况来确定频次,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场地空气 中有没有废物产生气体散发出来,从而影响环境, 6.7.3对渗滤液的定期监测,一是统计长期监测数据的需要,另一个作用可以从渗滤液的监测数据 中察觉到防渗系统是否有破损泄漏现象,导致渗滤液监测数据有异常变化。
在地下水位3m是考处于不结冻层,以便在一年之
6.8.1为防止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发生而给环境造成危害,设置应急设施和检测设备,这样可以有 效的减缓事故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1为防止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发生而给环境造成危害,设置应急设施和检测设备,这样可以 减缓事故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2有些事故也许多年不会发生,但并不是就不会发生,有条件的企业还是应完备应急措施。
7.0.1封场是填理操作的最后一坏,封场应同地表水的管理、浸出液的收集监测以及气体的控制措 施结合起来考虑,封场的目的是通过在填埋场表面修筑适当的防水设施,最大限度的减少雨水的 浸蚀。 7.0.2封场的防渗系统是为了避免大气降水浸泡到危险废物,从而增加渗滤液的量。因此,在填埋 工作完成后,必须在被填埋的危险废物上部建防渗系统,其各项技术要求和底部防渗系统是一样的。 7.0.3本条款要求的内容是在防渗层之上的封场作业,主要是为了封场后的填理埋场养护。 7.0.4土生植物的生长和植树都需要一定深度的土壤,因此,酌情铺设一定厚度的适宜的表面土。 7.0.5为了减少浸出液,应尽量提高径流系数,增大径流量,这就要求增加覆盖层的坡度,但坡度过 大,雨水对覆盖层的冲刷会加大,所以,应建造适宜的坡度及缓冲平台。 7.0.6这条是对坡度的最低要求。 7.0.7由于填埋场的特殊功能要求,封场后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仍将持续许多年。因此,封场后仍将 维持填理场地的设计标准,以保证地下水和浸出液监测系统以及气体收集和排放系统的正常运转, 维持土壤的平整,保护好坡度、覆盖植被及地表水导流设施。此外,还要限制通向填埋场的道路。 7.0.8大部分建筑设施都要做地基,很容易将填理场的防渗系统破坏,因此,最好不要在封场后的 填埋场上面建设建(构)筑物设施。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如在封场后建成高尔夫球场、公园等。
密封圈标准统一书号:1580242·315 定价:30.00元
....- 化工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