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3258-2021 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pdf

  • LY/T 3258-2021  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LY/T 3258-2021  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

    表3岩溶地表组合形态及其界定标准

    4.5退化(石漠化)演变特征调查方法

    基岩裸露率可采用遥感解译法或样方法调查。在样方法调查中,可在代表性区域设置5个以上 ×10m的小样方,用测绳在小样方中设置1mX1m网格(M个),调查有基岩裸露且垂直方向 被覆盖的网格个数(N个),再计算小样方内基岩裸露率(/MX100)。其中网格内无植被覆盖的

    表5地面气象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

    桥梁标准规范范本小气候梯度要素观测应根据石漠生态系统典型区域地表类型、下垫面特征在选定的小气候观测场 地内设置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开展小气候观测。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参照QX/T61的有关要求设置。小 气候梯度观测应结合观测目的与水文观测、土壤观测、生物观测、气象灾害观测同步进行。小气候梯度 要素观测方法可参照GB/T33027给出的森林小气候观测方法执行

    6水文观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岩溶石漠生态系统水文观测可参 T2191给出的水文观测指标执行,可增加岩溶石漠生态系 统植被蒸散量、坡面径流量、地下水位的观测

    6.2.1植被蒸散量观测方法

    6.2.2坡面径流观测方法

    坡面径流观测场的选择条件、观测设备(仪器)布设要求及坡面径流量、含沙量的观测方法,可 3/T33027及SL/T759的有关要求执行

    6.2.3地下水位观测方法

    用专用的测井仪器或测井绳(一端带有重锤)测取自井口至井中水面的深度,观测精度0.1m 农用井上观测地下水位,必须在停止抽水48h以后测定,其他技术要求参照MT/T633执行。

    6.2.4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水量观测方法

    也表水及地下水水量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见表6

    表6水量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

    6.2.5水质样品采集及观测方法

    岩溶石漠生态系统水质样品应分别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中采集,水质采集频度参照 LY/T2191执行,也可按2次/a(汛期和非汛期各1次)采集(微量元素指标除外)。 大气降水水质样品采集方法按照GB13580.2的要求执行;地表径流水质样品采集方法按照 HJ494、HJ/T52及GB/T14581的要求执行;地下水水质样品采集方法按照HJ494、MT/T633及 HJ183的要求执行;岩溶泉水质的样品采集方法可参照地下水水质样品采集方法。水质样品保存及预 处理方法按照SL219的规定执行。水质观测指标和方法来源见表7

    表7水质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

    表7水质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续)

    观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

    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土壤观测可参照LY/T2191给出的土壤观测指标执行,可增加岩溶石 统土壤呼吸的观测

    7.2土壤类型划分方法

    7.3.1样地设置条件及布设方法

    1)土壤观测样地应符合以下条件: 具有完善的保护制度,可以保障长期研究,而不被人为干扰或破坏(用于干扰试验的除 外); 具有典型优势种组成的区域; 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及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应反映生态区域的基本特征;宽阔的地带, 不宜跨越道路、沟谷和山脊等。 2)土壤观测样地布设方法如下: 在确定采样区之后,根据采样区面积的大小、地形、土壤水分、肥力等特征,设置3条以上 样线,在样线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m~100m样地;同时在样地内,分别设 置3~5个10m×10m乔木调查样方、2m×2m灌木调查样方和1m×1m草本调查小 样方

    7.3.2采样点数量设置要求及布设方法

    参照GB/T33027和LY/T1952执行

    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和保

    技术要求参照HI/T166的规定执行。

    土壤理化性质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见表8

    表8土壤理化性质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

    7.4土填有机碳储量观测方法

    土壤有机碳储量观测的样地设置、采样点布设、采样方法、数据处理和计算参照GB/T33027给出 的规则执行。 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见表9

    表9土壤有机碳储量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

    7.5土壤呼吸观测方法

    8生物观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岩溶石漠生态系统生物观测内容可参照GB/T33027及LY/T2191给出的生物观测指标执行。 血联蓝通杰上明涮之汁

    岩溶石漠生态系统生物观测内容可参照GB/T33027及LY/T2191给出的生物观测指标执行。

    8.2植物群落调查与观测方法

    8.2.1样地设置要求

    T33027给出的样地选择、样地设置体系、样地设定、绘制样地数字地形图、林木定位与标识等具 要求执行。

    8.2.2样地生境描述

    植物群落调查时,应对样地生境等基础信息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和记录,描述和记录要素及格式 O。

    表10样地生境要素描述和记录表

    8.2.3群落组成与数量特征观测方法

    植物群落组成与数量特征应分别是木植物、灌木植物、草本植物及层间附(寄)生植物分层调查和 观测,观测指标及方法参照GB/T33027执行。 在植物种类及其数量观测时,宜单独列出国家保护物种、地方特有物种和主要引进物种的调查与统 计结果

    8.2.4植物群落生物量调查与计算方法

    8.2.5优势物种物候观测方法

    参照GB/T33027给出的方法执行

    8.2.6凋落物观测方法

    参照GB/T33027给出的方法执行。

    8.2.7优势植物营养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势植物营养元素含量测定项目包含但不限于C、I

    8.2.7.1样品采集原则

    样品的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 代表性原则:采集到的样品至少在采样地点、样株和采样部位等方面具有代表性; 适时性原则:采集样品应根据生物体的发育期、生理活动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日期、时间,保证样 品能够满足观测、研究需要; 统一性原则:采集样品的时间和部位应统一,保证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适宜性原则:应根据测试样品中所测营养元素的含量、提取仪器的容量及测定仪器的精确度等 因素确定适宜的样品采集量; 纯净度原则:采集的样品宜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保存,保证样品的纯度,不得混人影响营养元 素成分的其他物质

    2.7.2采样地点和时间自

    8.2.7.3样品采集方法

    采样前,应对采样的植物群落进行简要描述并记录群落的覆盖度、各优势层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优 势种的频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及腐殖层厚度等。 不同植物物种可按下述方法取样: 优势乔木树种的样品采集宜按叶、枝、皮、干、根分别取样,每一样品可取鲜重500g,采集后的 样品放置于适宜的收集袋(器)内,放于通风阴凉处风干; 灌木植物的样品采集宜按叶、枝、根分别取样,可取叶样品鲜重500g、可取枝样品鲜重300g 可取根样品鲜重200g,各部位均应采集5个平行样品,采集后的样品放置于适宜的收集袋 (器)内,放于通风阴凉处风十: 草本植物的样品采集宜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取样,地上部分可用剪刀齐地面剪下所需 采样草本植株,可取地上部分样品鲜重300g;同时挖取地下部分,可取样品鲜重200g,各部位 均应采集5个平行样品,采集后的样品放置于适宜的收集袋(器)内,放于通风阴凉处风干; 地被植物的样品采集宜在1m=1m的样方内挖取地被植物的全株,去除土壤及腐殖质成分 可取样品鲜重200g;采用相同方法采集5个平行样品,采集后的样品放置于适宜的收集袋

    LY/T3258—2021(器)内,放于通风阴凉处风干;种子的样品采集可根据种子颗粒的大小采集适宜的量,较小颗粒的种子可取300g样品,较大颗粒的种子可取500g样品,样品经风干后,应去除杂质和不完整颗粒。采样记录格式见表11。表111植物营养元素样品采集记录表样地名称:群落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日期:天气状况:填表人:采样时间样品名称样品号物候期采样部位采样人备注(24h时间格式)注:样品名称为植物种名;样品号为野外采样编号;采样部位分为干、枝、叶、花、果、根等,8.2.7.4样品测定方法参照GB7887及GB7888给出的方法测定。测定结果记录格式见表12,表12植物营养元素含量测定记录表样地名称:群落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日期:天气状况:填表人:填报时间:样品号样品名称测定项目测定日期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备注注:样品号为野外采样编号:样品名称为植物种名和部位名;测定项目为C、N、P、K、Ca、Mg:测定结果应注明数值的单位。8.3鸟类、昆虫及动物调查方法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见表13。表13乌类、昆虫及动物观测指标及方法来源观测指标单位方法来源鸟类种类和数量HJ 710.4昆虫种类与数量GB/T 33027哺乳动物种类和数量HJ 710.3爬行动物种类和数量HJ 710.5两栖类动物种类和数量GB/T 33027土壤动物种类及数量HJ 710.1012

    市政图纸、图集8.4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查及分析方法

    参照GB/T33027执行

    8.4.2调查及采样时间

    8.4.3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来源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来源见表14

    表14土壤微生物群落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来源

    城镇建设标准.4.4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

    参照GB/T33027执行

    参照GB/T33027执行

    ....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 生态系统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