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2T 1099—202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5.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生产经营单位宜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选择:对照法、经验 案例法、事件树法、事故树法
5.5.1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各部厂门 (车间、单位)、班组将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结果(数 据)和双重预防机制风险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初步判定有限空间风险等级。 5.5.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工作机构成员对有限空间风险等级的初步判定结果进行复 该,形成最终评价意见,并记录存档。 5.5.3有限空间风险等级依其所辨识最高风险等级确定。 5.5.4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A/1级)、较大风险(B/2级)、一般风险(C/3级)、 低风险(D/4级)四个风险等级,分别用“红(A/1级)、橙(B/2级)、黄(C/3级)、蓝(D/4级)” 四种颜色进行标示。 5.5.5企业应在总平面布置图中柴油质量标准,将有限空间按照风险等级使用相应的红、橙、黄、蓝颜色进行分别 标示,形成有限空间风险四色分布图。 5.5.6企业应在厂区醒目位置设置有限空间风险四色分布图。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对作业环境及作业过程按5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分析可能存 险有害因素,提出控制、消除危害的措施,编制作业方案,并经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 批准。
据工作实际,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可以为同一
作业现场负责人需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确认表相关要求进行确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 防控确认表参见附录K。
6.4.1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作业审批
6.4.1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作业审批
DB3212/T10992022
5.4.2有限空间作业票应经单位审批责任人签字确认,作业票应一式三联并编号,不得涂改。第一 第二联分别由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持有,第三联由有限空间所属单位存档备查,存档保存至少1 6.4.3有限空间作业票示例参见附录表L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应至少包括: a)审批表编号: b)申请单位、作业单位、有限空间所属单位、有限空间名称; c)申请人、作业单位负责人、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 1)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其他特殊作业和特殊作业证编号: e)危险有害因素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分析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申请单位意见、审批单位意见、作业单位(含第三方施工单位)意见、完工验证
作业中涉及到其他特殊作业时应按照其他特殊作业要求办理相关作业审批。
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方案 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7.2.1设备设施配置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根据同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点的数量进行配置,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仅有一个作业点的,应在该作业点配置1套; b)有多个作业点的,应在作业点400m范围内配置1套; c)每套设备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附录G、H的规定。 d)当有限空间可能为易燃易爆环境时,设备和用具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7.2.2设备设施检查
2.1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作业设备和工具的齐备 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补充、修复或更换。 2.2有限空间呼吸防护用品检查表附录M。
7.3封闭作业区域及隔离安全警示
7.4开启进出口进行自然通风
7.4.1作业人员应站在有限空间外 施;若受进出口周边区域限制,开启时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有毒有害气体气流冲击时,人员应当 的呼吸防护用品。
DB3212/T10992022
4.2作业前,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可采取如下措施: a 应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通风后仍不达标时应采取机械强制 通风; b 机械通风可设置岗位局部排风,辅以全面排风。当操作岗位不固定时,则可采用移动式局部排 风或全面排风。在作业过程中,应确保作业人员所在作业区域的机械通风全程运行; 有限空间的吸风口应设置在下部。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污染物时,还应在 顶部增设吸风口; 不得使用氧含量高于23.5%的空气或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d
7.5隔离、清洗、置换
作业前,应对有限空间进行安全隔离,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 有害物质的环境与作业地点隔开,要求如下: a)与有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离; b)与有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封堵; c)有限空间内的用电设备应停止运行并有效切断电源,在电源开关处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7.5.2 清洗、置换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清空或置 换,并达到如下要求: a)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氧含量应为19.5%~23.5%; b 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1规定; 可燃气体或蒸汽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等于0.5%(体积分数); d)可燃气体或蒸汽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等于0.2%(体积分数)。
7.6.1气体检测要求
7.6.1.1应使用符合GB12358要求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其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 7.6.1.2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每年至少检定1次,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日常使用 时应确保零值准确 7.6.1.3有限空间内宜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并在作业过程中全程运行。 7.6.1.4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记录表参见附录N。
7.6.2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的限值
6.2.1应选取GBZ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 许浓度的物质,应选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6.2.2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和报警值参见附录0。
7.6.3检测内容和方法
7.6.3.1气体检测前,应对有限空间、连通管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 气体种类。 7.6.3.2应根据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气体种类进行针对性检测。但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 氢和一氧化碳 7.6.3.3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复杂时,作业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单位进行检测。 7.6.3.4有限空间内仍存在未清除的积水、积泥或物料残渣时,应先在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 觉动,使有毒有害气体充分释放。 7.6.3.5检测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的上风侧使用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检测。若受出入口周边区域限制, 检测人员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有毒有害气体气流冲击时,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
6.3.1气体检测前,应对有限空间、连通管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有限空间内可能存 体种类。 6.3.2应根据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气体种类进行针对性检测。但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 和一氧化碳。
氧含量检测数据在23.5%以下的取最低值,在23.5%以上的取最高值; 一其他气体检测数据取最高值。 7.6.3.11检测过程中,气体检测报警仪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将气体检测报警仪脱离检测环境 空气中待气体检测报整仪恢复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检测, 7.6.3.12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内容应包括检测位置、检测时间、气体种类和浓度等信 7.6.3.13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归档保存,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记录表参见附录N。
7.7作业环境级别判定
7.7.1依据附录F,结合初始评估检测结果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级。 7.7.23级环境可实施作业,作业开始时间与检测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0min。 7.7.32级和1级环境应进行机械通风后再次评估检测。 7.7.4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级参见附录F。
7.8.1经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 .8.2强制通风时应注意: 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 应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不应使用纯氧进行通风。 .8.3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有限空间仅有1个出入口时,应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底部进行送风,且不应触及有 限空间底部; 有限空间有2个或2个以上出入口、通风口时,应在临近作业者处进行送风,远离作业者处 进行排风,且出风口应远离有限空间进出口。必要时,可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以防止出现通 风死角。 .8.4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应全程运行。
7.9.1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照7.6的规定对作业坏境进行再次评估检测: 机械通风后; 气体检测时间与作业者进入作业时间间隔超过30min。 .9.2应依据附录F,结合再次评估检测结果重新判定作业环境级别。2级或3级环境可实施作业 级环境不应进行作业,需继续按照7.8进行强制通风。
7.10.1作业者应正确佩戴符合GB6220、GB/T16556规定的隔绝式或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7.10.2 作业者应正确佩戴符合GB2811规定的安全帽。 7.10.3 作业者应正确佩戴符合GB6095规定的全身式安全带。 7.10. 4 作业者进出有限空间过程中宜选择速差自控器配合安全带使用。速差自控器应符合GB24544 7.10.5 的规定。 7.10. 6 当作业者活动区域与有限空间出入口间无障碍物时,作业者应正确佩戴符合GB24543规定的 安全绿
7.10.1 作业者应正确佩戴符合GB6220、GB/T16556规定的隔绝式或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7.10.2 作业者应正确佩戴符合GB2811规定的安全帽。 7.10.3 作业者应正确佩戴符合GB6095规定的全身式安全带。 7.10. 4 作业者进出有限空间过程中宜选择速差自控器配合安全带使用。速差自控器应符合GB24544 7.10.5 的规定。 7.10.6 当作业者活动区域与有限空间出入口间无障碍物时,作业者应正确佩戴符合GB24543规定的 安全绳。
DB3212/T10992022
7.10.7速差自控器、安全绳应固定在有限空间外可靠的挂点上,连接牢固,挂点装置应符合GB30862 的规定, 7.10.8应按照GB39805.1的要求,根据不同作业环境,为作业者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并满足 以下要求: a)易燃易爆环境,应配备防静电服、防静电鞋; b)涉水作业环境,应配备防水服、防水胶鞋; c)当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噪声大于85dB(A)时,应配备耳塞或耳罩。 7.10.9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附录G。
7.11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
7.11.1存在可燃气体、粉尘的有 应史用明火照明和非防设备,用电气设备应满定防感 要求,符合GB3836.1的规定并达到整体电气防爆,应做好防静电措施。 7.11.2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应符合GB/T13869、GB26164.1及JGJ46的规定。 .11.3有限空间内使用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露等潮湿环境的有限空间和金属容 器中作业,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12V 7.11.4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高于12V。 7.11.5有限空间作业中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符合GB/T3787、GB26164.1及AQ3028的要求。
3.1.1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符合要求后, 作业负责人方可许可作业者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8.1.2用踏步、安全梯的,作业者应检查其牢固性和安全性。 3.1.3作业者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及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 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8.1.4作业者进入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应符合GB15577的要求,
8.2.1 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并符合以下要求: a) 评估检测结果为3级环境的,应采取个体检测或监护检测; b) 评估检测结果为2级环境的,应同时采取个体检测和监护检测; CJ 个体检测和监护检测应至少每15min记录1个瞬时值。 3.2.2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风,初始评估检测结果为3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至少保持自然通风。 3.2.3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照7.8的要求在作业过程中持续进行强制通风: a) 初始评估检测结果为1、2级环境的; b)不 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防水作业、防腐作业、焊接作业、动火作业、内燃机作业等
8.3.1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a) 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 b) 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 c) 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 d) 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 其他可能危及作业者生命安全的情况。 8.3.2 作业中断超过10min,作业者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按照第7.6条的规定重新进行评 估检测。
8.4.1监护者应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
8.4.2监护者应按照第8.2条的规定进行监护监测。 8.4.3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掌握监测数据,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8.4.4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 8.4.5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3.4.6救援者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时应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在监护者无法协助作业者逃生,监护者 出救援警报后在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符合要求后协助作业者逃生。 8.4.7在救援时监护者应按照8.2的规定持续进行监护监测。
3.4.2监护者应按照第8.2条的规定进行监护监测。 8.4.3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掌握监测数据,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3.4.4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 3.4.5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3.4.6救援者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时应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在监护者无法协助作业者逃生,监护者发 出救援警报后在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符合要求后协助作业者逃生。 8.4.7在救援时监护者应按照8.2的规定持续进行监护监测
9.1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 9.2现场作业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 出入口。 9.3作业前采取隔离措施的,应解除隔离。 9.4清理现场后,应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后撤离现场。 9.5现场作业负责人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确认表签字确认后结束作业,
9.1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 9.2现场作业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 出入口。 9.3作业前采取隔离措施的,应解除隔离。 9.4清理现场后,应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后撤离现场。 9.5现场作业负责人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确认表签字确认后结束作业,
企业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台账, 如实记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 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安全培训记录应由参 加培训的人员签学确认,
10.2.1 从事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作业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0.2.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b)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 c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d)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e)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f) 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正确使用; g)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对相关人员每年至少组织1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并符合以下 要求: 发包单位(企业)应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一作业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者、作业 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
11.1作业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并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 11.2发包单位应配合作业单位,做好维持现场秩序、保持救援通道畅通等应急准备工作; 11.3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参见附录J。
DR3212/T10992022
LEC法的定义及编制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法,LEC法)D=LxExC 口D(Danger)作业条佳危险性:
口(Likelihood)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DR3212/T10992022
附录B (资料性) 有限空间辨识台账示例
1.“有限空间名称”对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厅关于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15)56号)附件申给出的“工贸企业有限空 间参考目录填写。 2.“有限空间类型”填写:①密闭空间(设备);②地上有限空间;③地下有限空间。 3.“所处位置”一栏应填写该处有限空间存在于企业的具体车间、场所、位置 4.“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缺氧+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气体+其他危害因素”的步骤进行辨识,主要包括氧含量不足,中毒(H2S、CO、PH3等),存在可燃性气体(CH4、C2H2等) 可燃涉爆粉尘(镁粉、铝粉、木粉、纺织纤维粉等)、触电、沌溺等等。 5.“检测仪器仪表配备情况、应急器材配备情况”一栏,应如实填写已配备的仪器仪表、应急器材的具体名称和数量。 6.“作业方式”一栏应填写自主、外包,
间参考目录”填写。 2.“有限空间类型”填写:①密闭空间(设备);②地上有限空间;③地下有限空间 3.“所处位置”一栏应填写该处有限空间存在于企业的具体车间、场所、位置 4.“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缺氧+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气体+其他危害因素”的步骤进行辨识,主要包括氧含量不足,中毒(H2S、CO、PH3等),存在可燃性气体(CH4、C2H2等) 可燃涉爆粉尘(镁粉、铝粉、木粉、纺织纤维粉等)、触电、沌溺等等。 5.“检测仪器仪表配备情况、应急器材配备情况”一栏,应如实填写已配备的仪器仪表、应急器材的具体名称和数量。 6.“作业方式”一栏应填写自主、外包,
DB3212/T10992022
附录C (资料性)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表示例
注2:对高处坠落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深度是否超过2m,是否在其内进行高于基准面2m的作业。 注3:对触电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电气设备、电源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 注4:对物体打击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作业是否需要进行工具、物料传送。 注5:对机械伤害,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的机械设备是否可能意外启动或防护措施失效。 注6:对灼烫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是否有高温物体或酸碱类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 注7:对塌风险,应重点考虑处于在建状态的有限空间边坡、护坡、支护设施是否出现松动,或有限空间周边是 否有严重影响其结构安全的建(构)筑物等, 注8:对掩埋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谷物、泥沙等可流动固体。 注9:对高温高湿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是否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
DB3212/T10992022
附录D (规范性)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事故隐患排查表
DB3212/T10992022
空间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知牌示例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应按有限空间涉及到的标志设置,建议尺寸:宽30cm高40cm 空间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见图E.1。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应按有限空间涉及到的标志设置,建议尺寸:宽30cm高40cm 空间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见图E.1。
间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
E.2需根据辨识的风险进行制作安全告知牌,建议尺寸:宽60cm高90cm,有限空间 凡图2
需根据辨识的风险进行制作安全告知牌,建议尺寸:宽60cm高90cm,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
图E.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
DB3212/T10992022
F.1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1级、2级和3级。 F.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1级: a)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 b)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 c)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 F.3氧含量为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2级: a)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 b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且不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 c 作业过程中可能缺氧; d) 作业过程中可燃性或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 .4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环境为3级: a) 氧含量为19.5%~23.5%; b)「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天于爆炸下限(LEL)的5%: CJ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 d)一一作业过程中各种气体、蒸气浓度值保持稳定。
DB3212/T10992022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见表G.1
G.1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
DR3212/T 10992022
附录H (资料性) 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台账示例
附录H (资料性) 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台账示例
DR3212/T10992022
综合管廊标准规范范本DB3212/T10992022
DB3212/T10992022
附录K (资料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确认表
DB3212/T10992022
作业结束后是否恢复现场并安全撤离
装修工艺、技术DB3212/T10992022
附录M (规范性) 呼吸防护用品检查项
附录M (规范性) 呼吸防护用品检查项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