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248-2022 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 DB41T 2248-2022 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6-28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1.3“控制风险、治理隐患”有效性原则

    企业创建运行双重预防体系过程中应确保“有效控制风险、有效治理隐患、有效消除事故”,保随 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4.1.4持续改进原则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重预防体系闭环管理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主要按照附录A建立三层标准规范范本,主要包括策划和准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 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4.3.2主要负责人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 a) 建立健全并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 b) 组织制定并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 组织制定并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和培训计划; d) 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所需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员。 e) 督促、检查本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运行情况,及时解 决工作中的问题; f) 组织管控本企业最高等级风险。

    4.3.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a)负责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 监督检查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本企业相关部门、人员履行职责; c 具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全员责任制考核:

    DB41/T 2248—2022

    e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4. 3.4 从业人员职责

    从业人员主要职责: a) 参与本岗位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落实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 b) 定期检查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有效性情况,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并按规定上报; 执行本岗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建 议; d) 按要求参加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教育培训; 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指挥,纠正工作同伴的违章行为

    4.4.1企业应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用文化理念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 标、制度和规程,编制企业员工手册,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4.4.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机制作出明确承诺。承诺应符合GB/T45001的要求。 4.4.3企业应按照GBZ158、GB/T2893.5的要求在办公场所、作业现场显著位置公示企业安全生产方 针、目标和主要负责人承诺,设置安全生产警示标志、宣传标牌,促进从业人员规范行为,提升安全意 识。

    5.1.1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生产工艺特点、作业区域、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管理状况和周边 况,将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个风险点。 5.1.2风险点划分应体现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5.2.1企业应按照GB/T24353、GB/T27921、DB41/T1852的要求和本企业生产经营工艺流 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研究分析每项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5.2.2企业应按照GB/T13861的规定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环境、管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研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数量、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现有控制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5.2.3企业开展风险辨识前应收集(不限于)以下资料:

    5.2.1企业应按照GB/T24353、GB/T27921、DB41/T1852的要求和本企业生产经营工艺流程对风险 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研究分析每项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5.2.2企业应按照GB/T13861的规定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环境、管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形成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数量、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现有控制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5.2.32 企业开展风险辨识前应收集(不限于)以下资料: a)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 c)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理化特性; d) 区域位置图、场地布置图等相关图件; e) 作业现场、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和地形地貌等;

    a)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 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 c)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理化特性; d) 区域位置图、场地布置图等相关图件; e) 作业现场、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和地形地貌等; f) 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g) 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h)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 1 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k) 本行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1)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DB41/T 2248—2022

    5.3.1企业应按照GB/T27921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运用风险矩阵法(LS)和作业条件 法(LEC)等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判定风险等级,明确 风险等级和管控主体层级划分按照附录B的内容,

    (LEC)等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判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主体。 验等级和管控主体层级划分按照附录B的内容。 2 危险源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a)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 同行业企业(单位)近期或本企业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 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按照GB18218的规定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 d) 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 e)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现场作业人员在3人以上的: f) 涉及动火、吊装、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的; g) 进入荒漠、原始森林和其他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进行地质勘查活动的

    5.4.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 b) 上级责任主体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主体应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作业人员 应对本岗位所有等级的风险进行管控,高等级风险由负责管控该风险的责任主体和岗位作业 人员共同负责; c) 企业所有管理层级均应负责管控相应等级的风险,并责任到人。 5.4.2 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按照附录C的规定。 5.4.3 企业应按照GB50016、GB50254、AQ2004等规定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常用的风险管控措施应 为: a) 工程技术措施; b) 管理(含教育培训)措施; c) 个体防护措施; d) 应急处置措施。

    a) 工程技术措施; b) 管理(含教育培训)措施; c) 个体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5.5.1企业应在风险评估后,编制包括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立本企业风险库, 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2风险管控清单中应包括风险名称、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管控层 等信息。地质勘查企业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参照附录E的内容。

    DB41/T 2248—2022

    6.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6.1.1企业应按照风险管控清单编制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与风险管控清单紧密关联,隐患应 来源于某项风险管控措施。 6.1.2隐患排查清单内容应包括:隐患所处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名称、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情况、隐患描 述、排查标准或依据、排查频率、责任单位及人员。 6.1.3企业应将隐患排查清单汇总,建设本企业隐患清单库,便于使用、检索、研究和完善

    3.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6.2.2综合检查(包括节假日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企业全员共同参加的全面检查, 排查周期如下: a)一级责任主体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二级责任主体每月不少于一次,三级责任主体排查每周不 少于一次,四级责任主体应当每天进行排查。 b 节假日安全检查是节假日期间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准备等情况进行的 全面检查,是综合检查的特殊形式。 6.2.3专业排查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的检查,检查频率为每年不少于两次。 主要是对钻机设备、测井设备、压力容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安全设施、检测仪器、危险物品、运 输车辆、防火防爆等分别进行的专项检查。 6.2.4季节性排查是根据不同季节开展的安全检查,一般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 6.2.5日常排查是作业人员岗位检查,重点是班前检查,每班至少进行一次。 6.2.6编制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专业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对存在重 大风险的危险源应重点排查

    3.1企业应当按照隐患排查计划组织实施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清单。 3.2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企业应当立即组织开展法规符合性隐患排查: a)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颁布执行或修订发布的; b)同类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DB41/T 2248—2022

    c)生产作业场所外部环境、生产工艺设备发生重大变化的: d)企业认为需要的。 6.3.3企业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可聘请专家或委托第三方开展专业排查,其他隐患排查工作应当由企 业自主完成。 6.3.4隐患排查应当遵循“自查自纠、及时上报”的原则,上一级责任主体或地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的检查不代替本级责任主体履行责任。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建立台账,并通 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书面形式逐级上报。

    全业应当根据隐惠治理的难度及其导致的后果和影响情况,分类实施隐惠治理工作。 艮据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小以及整改时间长短,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事故隐 由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定。对于一般事故隐患,责任主体及责任人应立即或者 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责任主体及责任人应组织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必要时组织专家或委 制定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6.4.2根据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小以及整改时间长短,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事故隐 患的等级由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定。对于一般事故隐患,责任主体及责任人应立即或者 限期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责任主体及责任人应组织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必要时组织专家或委 托第三方制定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d)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f)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6.4.3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 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 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 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

    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 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 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

    6. 5 隐患验收与销号

    6.5.1一般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由班组级或上一级主体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治理工作情况进行验收。 6.5.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聘请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 价机构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重大事故隐患经验收不能通过的应当重新组织整改,并履行相应手续。 6.5.3隐患治理通过验收后,负责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上一级责任主体进行 销号。重大风险隐患报行业主管部门销号,并将重大风险隐患销号情况报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 责的部门。

    6.6隐患统计分析和应用

    6.1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向从业人员通扣 分析结果纳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管控过程中。 6.2企业应当如实记录下列事故隐惠排查治理情况: a) 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情况、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员; b) 事故隐患排查的时间、具体部位或者场所 c) 事故隐患的级别; d)参加事故隐惠排查的人员

    DB41/T 2248—2022

    e)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和复查验收时间、结论、人员。 6.6.3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记录应当签字确认,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7.1.1企业应针对重大风险和紧急情况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 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7.1.2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符合GB/T29639的相关要求。 7.1.3应急预案应根据事故或紧急情况确定应急程序

    7.2.1企业应建立应急机构,明确应急职责。 7.2.2企业应根据认定的紧急情况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条件的,要与邻近救 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7.2.3企业应根据认定的紧急情况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 7.2.4企业应识别和利用外部应急资源,建立紧急情况支援协作关系。

    7.3应急评估与培训演练

    7.3.1企业每3年应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和更新,以确保应急能力与效果。 7.3.2更新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传达至全体从业人员。 7.3.3 企业应编制计划,进行应急培训与演练,培训和演练可针对应急队伍和从业人员。 7.3.4企业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或专项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

    8信息化平台建设及管理

    8.1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具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风险预警 等主要功能。 8.2信息化管理平台应满足现实管理(线下)和网络管理(线上)同步运行的需要,实现全员参与、 防范事故、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8.3企业应要求全体从业人员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履行职责,按照规定的频次开展隐 患排查治理工作,上报隐惠排查治理信息。 8.4信息化平台建设应开发适合作业现场使用的移动终端APP,保障全员参与的需要。 8.5信息化平台应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 8.6企业应实现与政府部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9.1.1企业应定期对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估,评估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体系改

    DB41/T 2248—2022

    进的必要性。应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环境、新装置(设施)和新工艺等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辨识和评 价。 9. 1. 2 2企业应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再评估频率,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评估周期宜为每年一 次。 9.1.3 参评人员应具备熟悉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能和风险评估能力。 9.1.4 评审后应出具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果向从业人员公开,报告内容包括: a) 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b) 双重预防体系规范化建设运行的符合情况; c) 安全管理实施计划的落实情况; d) 危险有害因素及评价结果变化情况; e) 对前次评估提出改进措施的落实效果; f) 对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等。 9.1.5 企业应及时修正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促进双重预防体系有效实施

    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及时更新双重预防体系信息: a) 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 b) 开发新项目; c) 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发生变化; d) 项目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e) 发生伤亡事故或同行业发生事故; f) 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g) 隐患排查发现风险管控存在严重缺失和漏洞; h)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重大调整; i) 内部评估结果不达标时; i) 企业认为应更新的其他情况

    DB41/T 2248—2022

    图A.1给出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

    (规范性)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

    图A.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

    DB41/T 2248—2022

    表B.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表B.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表B.3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

    DB41/T 2248—2022

    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性

    表B.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

    附 录 C (规范性) 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 表C.1给出了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

    DB41/T 2248—2022

    附录C (规范性) 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

    表C.1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

    DB41/T22482022

    表E.2地质调查作业活动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续)

    DB41/T22482022

    E.4地质钻探石油(水源)钻机作业活动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E.10表E.10给出了地球物理勘探作业活动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水利水电标准规范范本E.10表E.10给出了地球物理勘探作业活动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10表E.10给出了地球物理勘探作业活动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DB41/T22482022

    表E.10地球物理勘探作业活动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E.14表E.14给出了遥感测绘设备设施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E.14表E.14给出了遥感测绘设备设施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饮用水标准14表E.14给出了遥感测绘设备设施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DB41/T22482022

    表E.14遥感测绘设备设施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