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253-2022 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系统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输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更 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分为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和专业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4.1.1地下管线的分类码,按附录A的规定 4.1.2地下管线探测应查明地下管线的类别、平面位置、走向、埋深、规格、材质、载体特征、建设 年代、埋设方式、权属单位等,测量地下管线平面坐标和高程。并符合下列规定:
DB41/T 22532022
a)地下管线探测时建立管线数据库; b)地下管线详查时查明与工程建设施工有关的信息; c)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符合地下管线数据库更新的技术要求。 4.1.3地下管线探测按探测任务分为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管线详查、地下管线放线测量、地下管线竣 工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分为综合地下管线探测与更新、专业地下管线探测、厂区或住宅小区地下管线探 测。各类探测工程应按委托要求和本文件规定进行。 4.1.4地下管线探测与基础资料编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其他平面平 面坐标系时,应与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转换关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1.5地下管线探测或峻工测量成图比例尺和分幅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分幅一致。其他类型地下 管线探测成图的比例尺和分幅,根据实际情况或要求确定。 4.1.6地下管线探测的取舍按表1的规定。地下管线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地下管线数据的更 新,保持地下管线的现势性,
给水标准规范范本表1地下管线探测取舍要求
4.1.7探测单位进行地下管线探测、验线和竣工测量时,按本文件规定的计算机数据格式和数据结构 存储数据,探测、验线和竣工测量成果经计算机逻辑查错和入库检查,确认无误后,供地下管线数据库 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管理与应用。 4.1.8管线探测作业单位应按照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质量管理,并按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二级检查即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由项目部组织承担,最终检 查由施工单位质监部门负责实施。一级验收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验收资格 的检验机构验收。 4.1.9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系统涉及的保密数据按照测绘成果保密管理规定执行。
2.1明显点是管线投影中心位置在实地直接定位的;隐蔽点是因管线隐蔽采用仪器探测或其他 测的
4.2.2明显点的量测精度&+a见公式(1
4.2.2明显点的量测精度&td见公式(1
1.2.3隐蔽点的探测精
平面位置限差&ts见公式(2):
平面位置限差&ts见公式(2):
&td ≤±5 cm
DB41/T22532022
&h=0.15h ..............(3)
&th=0. 15h
一一地下管线的中心理深,单位为厘米(cm),当h<100cm时以100cm代入限差公式计算。 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应小于土5cm(相对于邻近解析控制点),高 中误差应小于土3cm(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 地下管线图测绘精度:地下管线的线位与道路边线及相邻管线的间距中误差应小于图上土0.5m
4.3探测内容及基本程序
.3.1地下管线探测的内容: a) 地下管线探测前期工作包括已有地下管线的资料收集和现况图调绘、探测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b) 地下管线明显点调查与隐蔽点探测; c) 控制网布设与地下管线点测量; d) 地下管线数据处理及计算机数据文件编制 e) 地下管线图编绘; f) 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监理; g) 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检查验收与归档; 地下管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 3.2地下管线探测的程序:资料收集与整理、现场踏勘、物探方法试验、编写测区技术设计书、建 测量控制网、明显点实地调查、隐蔽点仪器探测、管线点测量、地下管线计算机数据文件编制和管线 图编绘、探测成果资料的整理和技术总结报告书编写、成果资料验收和工程验收、探测成果资料汇交。
立测量控制网、明显点实地调查、隐蔽点仪器探测、管线点测量、地下管线计算机数据文件编制和管线 图编绘、探测成果资料的整理和技术总结报告书编写、成果资料验收和工程验收、探测成果资料汇交。
5.1.1各专业管线权属单位按地下管线探测的范围和要求,由熟悉管线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已埋设 的各种地下管线资料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并将其基本地理位置转绘在现有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 上,作为地下管线探测的参考和录入地下管线属性数据的依据。搜集地下管线资料,其内容包括: a)地下管线设计图; b) 地下管线的施工图、技术说明; c) 地下管线竣工图、技术说明; d) 原有综合管线图; e)其他已有管线资料。 5.1.2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应首先根据管线竣工图所示尺寸进行转绘,如无竣工图及工测量资料的 管线,根据其设计图和施工图及有关资料进行转绘。 5.1.3调绘图应按管线特征点的坐标数据进行展绘。如无坐标数据,根据管线与邻近的建(构)筑物 明显地物点、现有路边线、道路中心线等的相互关系展绘。 5.1.4现况调绘图采用彩色笔并按照附录A所规定的管类颜色转绘,线粗不大于0.7mm。转绘图式按 附录B图例执行。现况调绘图应注明管线的权属单位、规格(管径或断面尺寸)、材质、理设年代。 5.1.5现况调绘完成后,管线权属单位向探测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b)已有地下管线成果表; c)其他资料。
DB41/T 22532022
需要收集资料包括: a) 各专业管线现况调绘图; b) 各种管线的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技术说明资料; c) 测区内已有的测量控制成果资料; d)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 市.2.2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地貌、交通和地下管线的分布等情况。 5.2.3踏勘结束后,进行物探方法试验,试验应选择不同管线种类和不同物理场条件的区域。然后编 写物探方法试验报告和测区技术设计书。测区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应包括: a) 工程概况:包括探测工作的目的、任务、探测范围、计划工期: b) 测区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包括人文、地理、交通条件、地球物理场特征等因素可能对探测工 作造成的影响; c) 已有资料分析:包括地下管线分布情况、测量控制资料分析; d) 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措施:包括控制量与管线点测量、管线数据处理、管线图编绘的工作方 法、工序流程及具体技术措施; e) 地下管线探测项目执行的技术依据; f) 探测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g) 风险分析与探测安全措施; h) 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计划进度; 项目组织、资源配置(技术力量、仪器、设备计划); j)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k) 提交的成果资料。
线与埋深情况)进行方法试验,通过在当地已有地下管线上的数据比较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开挖点验证、 校核,确定该方法和仪器的有效性及精度,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法、合适的工作频率、最佳收发距,并确 定该方法和仪器测深的修正方法和修正系数。 5.2.5测区技术设计书由管线探测单位编写,经建设方审批后进行探测作业
3.1管线图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背景图。地形图图幅号命名规则按当地城市规划建设地形 要求确定。
幅要求确定。 5.3.2当无适合管线探测地形图时,地下管线测量时应同步实测或修测管线带状地形图,宽度测至道 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所涉及的建筑物应测绘完整。没有建筑物的地方应测至现状道路红线外20m, 并详细标注相关单位及地理名称。非道路红线内的管线,其带状地形图宽度应测至两侧最外一条管线外 20m。
3.3当地形图作为管线成果图的背景图不能满足需要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测量或更新测绘。带
形图更新测绘时,原图上的地物、地貌有超过2V2倍中误差的粗差时,应予以纠正。新测地物地貌应与
DB41/T22532022
原地物地貌进行图形和属性接边,做到位置准确、形态合理、属性一致。 5.3.4地形图应实时动态更新。 5.3.5地形图修测(补测)时,应按照相应规程执行,质量应符合CJJ/T8的规定,数据成果应满足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
表2地下管线探测应查明与测注的项目
队、民航等其它管线参照本表规定,但应注明权属单位
注2:电力等管沟测注的平面位置为通道几何中心位置,管线埋深:电力以管沟内顶到自然地面距离为埋 管沟内的管线埋深测至管线外顶;管沟埋深测至沟(道)内底,并注明管沟几何尺寸;通讯管块/套 平面位置为管块几何中心,理深为管块顶。排水管沟测至内底,排水管沟本身即为管道,不属于其 道的定义。 注3:共通管线的调查和测注的项目同通讯类
注2:电力等管沟测注的平面位置为通道几何中心位置,管线埋深:电力以管沟内顶到自然地面距离为埋深、其 管沟内的管线埋深测至管线外顶;管沟埋深测至沟(道)内底,并注明管沟几何尺寸;通讯管块/套管测注自 平面位置为管块几何中心,理深为管块顶。排水管沟测至内底,排水管沟本身即为管道,不属于其他管线进 道的定义。 注3:共通管线的调查和测注的项目同通讯类。
DB41/T 22532022
6.1.16物探外业记录采用电子记录手薄时,电子手簿的记录内容应符合数据库结构的需要。电子记录 手簿导入到计算机后,应保留原始文件,并按附录C管线探测记录表的内容制作成电子表格Exce1文件。 电子记录的原始文件及Excel文件的主文件名为探测组号+探测日期。按附录C管线探测记录表手工记 录,用铅笔或不退色笔记录,记录要求正规,清洁,不能擦改和涂改,记录错误时只能划改,然后将正 确数值写于旁边。 6.1.17探测作业按附录D的安全保护规定进行作业,
6.2.1应在现况调绘图已经标示的各类地下管线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实地核查每一个管线点的附属 物,并按明显点调查表作详细调查、量测、记录,在现场记录管线属性数据和连接关系
DB41/T 22532022
c)方法有效、快捷、轻便; d)复杂条件下宜采用综合探测方法。 6.3.3隐蔽点探测根据任务要求、探测对象和地球物理条件,按附录E选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6.3.4# 探测金属管道和电缆时,探测方法选择遵循下列原则: a) 金属管道、线缆探测,优先选用电磁感应法的感应法、夹钳法、直接法或探地雷达法;深理 金属管道探测,选择综合物探方法; b) 有高阻抗的金属管道探测,选用高频电磁感应法或探地雷达法,也可采用磁场强度法或磁梯 度法,具备铁磁性的管道且干扰较小时,选择磁法; c) 管径(相对埋深)较大的金属管道探测,选择电磁感应法的直接法、感应法,也可选用探地 雷达法、直流电阻率法、磁法或浅层地震法;埋深(相对管径)较大的金属管道探测,选择 大功率低频电磁感应法; 热力金属管道或高温输油管道探测,选择电磁感应法或红外辐射测温法; e) 电力电缆宜先采用工频法进行搜索,初步定位后再用电磁感应法精确定位、定深,当电缆有 出露端时,采用电磁感应法的夹钳法;通讯电缆探测,宜选择主动源电磁感应法; f) 在盲区探测金属管线时,宜先采用电磁感应法或工频法进行搜索,搜索采取平行搜索法或圆 形搜索法,发现异常后宜采用电磁感应法进行追踪,精确定位、定深。 6.3.5探测非金属管道时,宜采用探地雷达法、直流电阻率法或浅层地震法等,按下列条件选用其他 方法: a) 有出入口的非金属管道探测,宜采用示踪电磁法; b) 钢筋混凝土或带金属骨架的管道探测,采用磁偶极感应法,应加大发射功率(或磁短)缩短 收发距离; c) 管径较大的非金属管道探测,除采用探地雷达法外,还根据工作条件时采用直流电阻率法或 浅层地震法等; d) 采用特征点法定位时,量距误差不能超过土1cm。 6.3.6水中管道探测宜选用旁侧声纳法,水底下管道探测宜采用地震映像法、高精度磁法或浅层剖面 法。具体操作方法及要求应符合CJJ/T7的规定。 6.3.7 采用电磁感应法时,除应符合6.3.1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a) 采用直接法时,保持信号施加点处的电性接触良好;接地电极布设合理,且确保接地条件良 好; b) 采用夹钳法时,确保夹钳套在目标管线出露端上,并保证夹钳接头形成通路; C) 采用感应法时,使发射机与自标管线耦合良好,接收机与发射机保持最佳收发距,当周围存 在干扰时,确定并采取减小或排除干扰的措施; d) 区分两条或两条以上平行管线时,采用直接法或夹钳法,通过分别直接对各条管线施加信号 来加以区分;因场地条件限制,不能采用直接法和夹钳法时,采用感应法,通过改变发射装 置的位置和状态以及发射的频率和功率,分析电磁异常的强度和宽度等变化特征加以区分。 6.3.8利用电磁感应法探测地下管线,采用极大值法或极小值法定位,两种方法宜综合应用,通过对 比分析,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 6.3.9利用电磁感应法探测地下管线,应在平面定位的基础上,采用直读法、特征点法、比值法或多 种测深方法综合应用进行定深,定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斤,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
DB41/T22532022
b)定深点选在靠近目标管线特征点两侧各3~4倍管线埋深范围内,且选在中间无分支及与相邻 管线之间距离较大处; c) 采用直读法定深时,保持接收机天线垂直,并根据方法试验确定的修正系数校正直读结果。 6.3.10 使用探地雷达法除应符合6.3.1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目标管线在其探测深度范围内,管线规格满足分辨率的要求; b) 根据探测场地地下介质与管线的材质、管径和埋深,选用与之相匹配的中心工作频率和天线, 并通过在已知地下管线上的试验部面,确定最佳时窗、介电常数和电磁波速度; c) 现场全面、清晰记录工作情况和各种干扰源以及其他不利因素; d) 根据目标管线的材质、规格和探测环境,合理选用工作参数; e) 根据目标管线的理深和电磁波速度确定采集时窗,确保目标管线反射波组在所设置的时窗内: 采样率大于天线中心频率的6倍,确保波形完整: g) 相邻扫描点距小于介质中电磁波波长的1/2,且天线匀速移动,与仪器的扫描率相匹配。 6.3.11 使用弹性波法除应符合6.3.1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目标管道管径大于1000mm; b) 地下管道探测按附录E选择地震透射波法、折射波法、反射波法、面波法;水中管道探测时 选择旁侧声纳法、浅地层剖面法或地震反射波法; c) 现场工作布置及数据采集、处理与资料解释符合CJJ/T7的相关规定外,旁侧声纳法符合国 家标准的要求,导航精度和数据采集的密度符合探测任务要求。 3.3.12 使用直流电阻率法除应具备6.3.1外,现场应具备良好的电极接地条件,目标管道上方无极高 阻屏蔽层,现场工作布置及数据采集、处理与资料解释,还应符合CJJ/T7的规定。 6.3.13使用磁法除应具备6.3.1外,目标管道应具有铁磁性,且工区周边无强铁磁性干扰体或干扰较 小。工作布置及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应符合CJJ/T7的有关要求。实施井中磁梯度法还应符合下列规 定: a) 钻孔间距根据管径以及目标管道磁异常影响范围确定,钻孔间距小于1m;钻孔深度大于目标 管道理深2m; b) 钻孔宜采用塑料套管护壁,套管接头处采用无磁性螺丝固定。钻孔距目标管道从远到近布设, 根据上个钻孔探测结果确定下个钻孔位置,避免施钻时损坏管道及其外包层。探测前在磁场 较平静的地区对仪器进行校验,消除转向差,按磁探头的实际位置准确标定测绳; C) 在探孔中按一定的间隔、顺序测量各点的磁梯度值,测点间隔宜为0.05m~0.20m,同一探 孔进行往返不少于2次重复观测,重复观测的数据相对误差超过10%时,检查原因,并重新观 测; 探测结束后,测量每个钻孔孔位坐标以及孔口标高; e) 处理解释统一探测剖面各测点平面坐标及高程起算点,并按相同的比例绘制探孔剖面曲线图; 按同一探测面的各探孔曲线形态及异常大小,判断该剖面上的目标管道位置和标高;根据 多个探测断面的成果分析,确定目标管道的走向、分布和标高。 6.3.14地球物理探测使用除符合6.3.1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探测前标定权器的姿态参数、计程装置及信号特征; 根据目标管道的管径选择相应的探头及定心装置,使探头移动轨迹与管道中心重合; c) 采用探测载体行程及姿态参数计算管道中心线时,把出入口点作为已知点,对探测曲线进行 整体校正:
DB41/T 22532022
d)通过探测载体在管道内的姿态参数或在地表接收载体发出信号的特征,计算载体的运动轨迹 构建完整的管道中心线; e) 同一条管道至少往返各探测一次,且两次探测结果一致。 6.3.15使用红外辐射测温法时,目标管道传输的介质应与其周围介质间存在明显温度差异,仪器及布 置应符合CJJ/T7的规定。 6.3.16复杂条件下,按下列条件选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a) 埋深较浅的管线密集区域,综合采用电磁感应法、探地雷达法 b) 埋深较大的大口径非开挖管线,采用弹性波法、直流电阻率法或示踪电磁法与井中磁梯度法; 有出入口的小口径非开挖管线,采用示踪电磁法, 6.3.17地球物理探测除获取隐蔽点的位置和埋深外,管线其他属性信息根据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解释推 断,也根据收集资料现场追溯相关明显点,或者采用打样洞方式揭露管线后,按5.2的规定进行调查。
6. 4 探测成果要求
6.4.1管线点应设置地面标志,并在点位附近注明管线点编号。管线点编号应采用“管线类别代号+ 管线点顺序号”形式,并应保持其同一测区内的唯一性。不便设置地面标志的管线点,应记录其与近 固定地物的距离和方位,并应绘制位置示意图。 6.4.2地下管线探测应在作业现场记录探测结果,填写的探测记录格式见附录C,记录方式为纸质记 录或电子记录。纸质记录表应使用铅笔或不退色笔填写,电子记录按规定格式导出记录表。原始记录不 能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时,应在纸质记录表上注记原因,或在电子记录手薄上经核对后修订。 6.4.3地下管线探测应现场绘制纸质或电子的探测草图,草图应详细标注各种管线的走向、连接关系、 管线点编号。 6.4.4管线点、探测记录表、探测草图的对应信息应一致。
6.5.1地下管线探测应按4.1.8的规定,明显点重复调查、隐蔽点重复探测方式进行质量检查。 3.5.2质量检查时应在测区明显点和隐蔽点中分别随机抽取不少于各自总点数的5%。抽取的管线点应 具代表性且在测区内分布均匀。检查应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作业人员完成,检查内容应包括探测的几 何精度检查和属性调查结果检查。 6.5.3明显点应检查量测埋深,隐蔽点应检查探测平面位置和埋深,根据检查结果按公式(4)、公式 (5)和公式(6)分别计算明显点的埋深量测中误差、隐蔽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埋深中误差,按公 式(7)、公式(8)计算隐蔽点的平面位置限差&ts和理深限差&th。管线点探测几何精度应符合4.2的 相关规定。
5.1地下管线探测应按4.1.8的规定,明显点重复调查、隐蔽点重复探测方式进行质量检查。 5.2质量检查时应在测区明显点和隐蔽点中分别随机抽取不少于各自总点数的5%。抽取的管线 代表性且在测区内分布均匀。检查应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作业人员完成,检查内容应包括探测 精度检查和属性调查结果检查。
DB41/T22532022
6.5.8探测质量检查应符合GB/T24356的相
7.1.1地下管线测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控制测量、已有地下管线测量、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测量成 果的检查验收。 7.1.2进行地下管线测量前,对测区已有的控制测量资料按CJJ/T8、CH/T2009、CJJ/T73的有关规 定进行检查。 7.1.3地下管线测量应采用解析法,按数字成图的要求,以电子全站仪观测,电子手薄记录坐标和高 程。其测量精度应符合4.2的规定。 7.1.4各项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经持证计量部门年检合格并附合格证。其检校及观测值的改正 按CJJ/T8的规定执行。 7.1.5测量成果应遵守规定的计算机文件数据格式。
7.2.1控制测量应以城市等级导线点或相应等级的GNSS点和水准点为依据。平面控制测量沿管线布设 电磁波测距导线,高程控制宜布设水准线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DB41/T22532022
表6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7.3.1经过探测的管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其平面位置和高程一般使用全站仪以极坐标法、导线串测 法进行测量。在条件充许时,使用RTK动态测量等能够满足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进行测量。 7.3.2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量,当采用极坐标法时,测距边应小于150m,定向边宜采用长边;在采用 导线串测法时,其精度和技术要求按7.2的规定执行。 7.3.3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量,个别特殊情况下,采用RTK动态测量方法,但是高程应采用图根水准 或者三角高程测量。 7.3.4管线测量应按7.1.1规定的测注项目对各种管线有关的地面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进行测定
8.1.1管线探测完成,应形成电子格式的数据成果,但提供的数据文件应符合本章规定的要求。 8.1.2数据成果与其它测区相连的管线段,应截断到测区边,形成图边点。在相邻测区管线探测完成 后,各测区之间应进行接边(测区连接)处理,消除数据矛盾,实现测区之间的数据准确连接,以便在 整个城市范围内建立一个完整的地下管线数据库。 8.1.3探测单位提交的计算机数据为以XX.mdb格式存贮的地下管线数据库文件,mdb数据格式要求与 MSAccess2003版及以上版本兼容。 8.1.4管线数据库以测区为单位提交,命名方式为:XX.mdb(其中:XX为测区号)。XX.mdb文件包 括管线点属性表和管线线段表,按不同管类分别成表,同时也用于存贮测区描述信息表。表命名见表7 所列,数据结构参见相关条款。
DB41/T 22532022
表7数据结构表(续)
8.1.5地形图图形文件以标准图幅为单位提交,数据格式要求与AutoCAD2004或以上 XXX一XXX为图幅号。
a)DXF文件的格式要求:地形图每个标准图幅建一个DXF文件,命名规则为: XXXX.XX一YYY.YY.DXF(其中:XX.XX一YY.YY为图幅左下角坐标)。 b 与管线冲突的原地形图上的井符号等应当删除。地形图分层按已有的地形图分层要求; SHX文件的规定:汉字为HZTXT.SHX,数字、字母为ROMANS.SHX。 8.1.6DWG文件中的层名命名应符合表8的要求,
8.2.1管线点表与线结构
表9管线点属性结构表
DB41/T 22532022
8.2.2管沟点线表结构
8.2.2.1管沟线表结构见表11,表名为ZHLINE。
DB41/T22532022
11管沟线表结构(续)
8.2.2.2管沟点表结构见表12,表名为ZHPOINT
8.2.3管廊点线表结构
8.2.3.1管廊线表结构见表13,表名为RFLIN
DB41/T 22532022
13管廊线表结构(续)
注:分测区时,管廊边线截断到测区分界线
8.2.3.2管廊点表结构见表14,表名为RFPOINT。
3.2.4注记点线表结构
8.2.4.1注记数据线表结构见表15,表名为
1注记数据线表结构见表15,表名为ZJLINE
表15注记数据线表结构
8.2.4.2注记数据点表结构见表16,表名为Z1
8.2.4.2注记数据点表结构见表16,表名为ZJPOINT
表16注记数据点表结构
DB41/T22532022
表16注记数据点表结构(续)
8.2.5道路中心线表结构
8.2.5.1道路代码表见表17,表名为RoadCod
注1:道路代码从000001号开始,至799999结束。 注2:主管线穿越小区时,按小区名称代替道路名。道路代码为8+测区号(两位01一99)+流水号(三位001一999)。 注3:主管线穿越无道路区时,穿越无道路区的管线段的道路代码为9+测区号(两位01一99)+流水号(三位 001—999),路名定义为“无道路"。 注4:道路代码应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8.2.5.2道路中心线表记录18,表名为RoadLinec
8.2.5.3道路中心线点表记录表19,表名为RoadPoint。
.5.3道路中心线点表记录表19,表名为Roadl
表19道路中心线点表
DB41/T 22532022
道路中心线的起点编号如下: 一般原则掌握在从西往东,从北往南。无路名的道路中心线的编号以河南省的拼音的前一个字母ZZ (大写)+测区号+顺序号。断面结构采用字符串代码描述,其构成规则为:【[<标识码><宽度》]】,“(” 表示可重复,“门”表示可选,“<>”表示按实际情况确定,由道路中心线起点面向终点,由左向右见图1。
所示的断面可以描述为:p4.0b3.0g2.0a20.0g2.0b3.0p
8.2.5.4专业标注表结构表20,表名为ZYI
4专业标注表结构表20,表名为ZYLINE。
表20专业标注表结构
8.2.5.5测区信息表结构表21,表名为Area.
建筑标准表21测区信息表结构
DB41/T22532022
表21测区信息表结构
8.2.5.61:500图幅信息表结构表22,表名为MAPNO
8.2.5.61:500图幅信息表结构表22,表名为
表22图幅信息表结构
8.2.5.7验线(竣工)信息表结构表23(验线(竣工)信息表格式见附录L),表名为yxxxb。
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 表23验线(竣工)信息表结构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