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20713-2020 重金属铅、锌、镉、铜、镍污染土壤原地修复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HG/T 20713-2020 重金属铅、锌、镉、铜、镍污染土壤原地修复技术规范
1.0.1为在重金属铅、锌、镐、铜、镍单一或复合污染土壤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的过程中做到科 学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设用地重金属铅、锌、镐、铜、镍污染土壤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本规范 不适用于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及本规范之外的无机物、有机物、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 污染场地的修复。 1.0.3重金属铅、锌、镉、铜、镍污染土壤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水平的 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土壤修复soil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 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房屋建筑标准规范范本自标污染物targetcontaminant
修复标值remediationtarget
染场地经修复后,目标污染物应当达到的规定
固化/稳定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固化是将废物中的有害成分用情性材料力 学改性或将其导入某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中的过
a/ssodincation/stapization 固化是将废物中的有害成分用情性材料加以束缚的过程,而稳定化是将废物的有害成 学改性或将其导入某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中的过程
固化/稳定化修复药剂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remediationagent 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固定起来,或者将其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 阻止其在环境中迁移和扩散,从而降低其危害的土壤修复剂
浸出浓度leachingconcentration 浸出是指污染物的可溶性组分溶解后,从固相进人液相的过程。浸出浓度为液相中污染物的浓度 0.10 养护龄期curingtime 养护是指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使固化/稳定化修复药剂与污染土壤充分作用的过程。养 户龄期指养护时间
3.0.1重金属铅、锌、镐、铜、镍污染土壤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可分为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 修复技术和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3.0.2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其他技术共同处理污染土壤。 3.0.3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工程的工作程序应包括资料复核、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设计、原地固 化/稳定化修复、修复效果评估、工后环境监测。 3.0.4实施固化/稳定化修复,不得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实施固化/稳定化修复过程中 产生的废弃物、粉尘、污水应按规定进行处置。 3.0.5实施固化/稳定化修复期间,应当设立公告牌,公开相关情况和环境保护措施。 3.0.6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经合规性判定后,应允许使用
3.0.1重金属铅、锌、镐、铜、镍污染土壤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可分为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 修复技术和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3.0.2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其他技术共同处理污染土壤。 3.0.3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工程的工作程序应包括资料复核、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设计、原地固 化/稳定化修复、修复效果评估、工后环境监测。 3.0.4实施固化/稳定化修复,不得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实施固化/稳定化修复过程中 产生的废弃物、粉尘、污水应按规定进行处置。 3.0.5实施固化/稳定化修复期间,应当设立公告牌,公开相关情况和环境保护措施。 3.0.6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经合规性判定后,应允许使用
4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设计
4.1.1设计方案的编制应在全面收集和汇总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污染场地特征和修复要求以及类似 的工程经验进行。 4.1.2设计方案应对修复工程的目标、依据、方法、工艺要求、过程控制等进行确定。 4.1.3设计方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其方案的可靠性。 4.1.4设计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应包括资料复核、修复目标和修复范围确定、原地原位固化/稳定 化与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方案比选、修复费用和周期估算、方案设计。
6应核查修复方案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安全保
4.3修复目标和修复范
4.3.1对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必要的补充调查,确认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 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值和修复范围。
1固化/稳定化土中目标污架物浸 会对地下 水造成危害 2应核实固化/稳定化土壤的最终去向、未来再利用场景。当固化/稳定化土壤的最终去向、未 来再利用场景明确时,应根据场地利用的需要确定固化/稳定化土壤的饱和渗透系数、无侧限抗压强
限值要求、试样制备的要求。 3应核实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提出的土壤修复范围,包括污染边界和污染土层深度分布 污染土层异常分布情况。应根据土壤目标污染物的浸出目标值,确定需要修复的土壤方量。
4.4.1应根据场地特征、污染特征,选用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或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模式。 4.4.2应建立涵盖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的指标体系,可采用对比分析、综合判断或专家评分等 方式。
4.5.1应根据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进行费用估算。费用估算应包括所选择的各种修复技术的基本建 设费用、运行费用、后期费用。 4.5.2应根据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可行技术的修复工期,以及场地平整、设备安装调试、残余风 险消险吐间竺进围加仕篮
4.6.1方案设计应根据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适合于目标场地的最佳修复技术方案,并 制定配套的环境管理计划,作为目标场地的修复工程实施依据,支撑该场地相关的环境管理决策。 4.6.2设计方案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所在场地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估结论概述、修复策略选择、场地修 复技术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方案及设计参数的确定、成本效益分析、施工进度安排、结论与建议
制定配套的环境管理计划,作为目标场地的值
5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
5.1.1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的工作程序应包括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修复工程实施。 5.1.2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应包括场地信息、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操作技术要求, 施工人员组织、施工质量控制、二次污染防治等。 5.1.3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过程中,应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和二次污染防治,并制定安全保证措施
5.2.1污染土壤现场采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污染土壤现场采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3 采样点布设应兼顾场地区域、目标污染物浓度和土壤地层分布; 2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能代表场地的污染状况; 3土壤样品取样过程中应避免不同点位土壤样品的交叉污染; 4 采样量应根据试验内容确定; 5 小试试验前应将污染土壤样品混合均匀。 5.2.2 应对采集的污染土壤进行物理特性、环境安全特性测试,并符合下列规定: 物理特性应包括天然含水率、土的工程分类指标、有机质含量等; 2 环境安全特性应包括目标污染物全量、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酸碱度。 5.2.3应确定修复药剂类型、掺量,修复药剂和污染土壤的拌合含水率范围参数。参数的确定应符 合下列规定: 1修复药剂类型、掺量应根据固化/稳定化土壤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确定。目标污染物浸出浓 度应满足修复目标值要求; 2拌合含水率范围应根据固化/稳定化土壤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确定; 3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应满足修复目标值要求; 4 固化/稳定化土壤样品的养护龄期应满足设计要求; 5 修复药剂掺量宜采用污染土壤十重质量占比的百分率计量。 5.2.4 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小试时污染土壤的含水率,宜与现场施工时污染土壤的含水率 一致。 5.2.5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小试时污染土壤的含水率,可取污染土壤的最优含水率。
验选用污染土填理化特性参数保持一致。
修复药剂中典型元素全量等综合确定。 5.3.7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应通过现场中试确定原位施工工艺参数。 5.3.8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土壤拟在场地内回填时,宜通过现场中试确定碾压设备、松铺厚度、 松铺系数、碾压次数、碾压含水率、压实度等碾压参数。 5.3.9检验中试实施的固化/稳定化土壤的饱和渗透系数、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方案的要 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应在中试阶段、修复药剂和污染土壤拌合均匀后采集检验所需 的固化/稳定化土壤样品; 2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采集固化/稳定化土壤样品后,应立即制备饱和渗透系数、无侧 限抗压强度的室内试验所需试样,并在实验室内养护至设计规定的龄期后开展相关试验; 3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中试后1d7d期间,应在现场取原状试样送实验室内养护至设 计规定的龄期后开展相关试验;
4饱和渗透系数、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 法孙 GB/T50123执行。
5.3.10现场中试应有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5.4.1按照小试获取的修复药剂类型,中试获取的修复药剂掺量、施工步骤、工艺参数、修复约剂 与污染土壤的拌合含水率,以及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施工。 5.4.2固化/稳定化污染土壤表层应设置覆盖层,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土壤回填或存放区域的底部 宜设置阻隔层。
5.5.1场地设施及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如现场清理、道路修建、防渗区域铺设、排水系统建设等; 2无危害或无污染土壤组分(如大块砾石)存放区容量应能满足修复工作运转需求; 3 修复设备的使用应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5.5.2 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修复药剂各项理化指标应符合出厂标准,严禁使用受潮、失效的修复药剂; 2实施修复阶段的修复药剂应与实验室小试阶段使用的修复药剂保持一致。现场储存和使用应 符合化学品储存和使用规范,或遵照修复药剂使用说明; 3施工用水各项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5.5.3施工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修复药剂掺量应与实验室小试使用的掺量相同。如果场地施工条件恶劣,修复药剂的掺量不 宜低于至设计掺量的105%; 2固化/稳定化土壤质控采样数量宜按每500m采集1个样品进行。同一工作日内处理的固化 稳定化土壤应至少采集1个混合质控样品; 3按批次进行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的污染土壤,每批次应至少采集1个混合质控样品; 4按施工单元进行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的污染土壤,每个施工单元应至少采集1个混合 质控样品; 5拌合设备发生变更时应采集混合质控土壤样品; 6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施工单元应闭合搭接,不应留有死角。 5.5.4 固化/稳定化污染土壤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固化/稳定化土壤上方应设置防水布,且防水布的移除时间不应早于验收时间; 2寒冷季节或者严寒与寒冷地区,固化/稳定化污染土壤养护期间,上方应设置防冻层,且防 冻层的移除时间不应早于验收时间; 3寒冷季节或者严寒与寒冷地区,固化/稳定化施工后,应检查固化/稳定化土壤顶部及黏土覆
5.5.1场地设施及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5.5.2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盖层的冻害情况,发现冻胀、软弹、变形、裂缝等现象时应进行处理; 4雨季施工,应对固化/稳定化土壤采取防水措施,合理设置防排水系统,引排地表水和地 下水; 5干旱季节施工,应对固化/稳定化土壤采取保水措施,使含水率达到养护期间的要求。 56一次温边险治烘旅
5.6.1污染物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5.6.2粉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污染王壤拌合区附近有敏感人群时,污染土壤拌合区应设置大棚防止粉尘扩散; 2应对场地附近的空气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应根据场地环境、污染土壤特征确定。宜在污染场 地的边界设置监测点,当施工造成空气质量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的 限值时,不得继续施工,应采取降尘措施,直至影响消除。
1应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收集,严禁随意排放; 2应详细记录施工中污水产生的体积,并及时处置或者运至污水处理机构进行处置。 5.6.4固化/稳定修复实施期间应设置噪声监测点,当施工造成的声环境质量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限值时,不得继续施工,应采取降噪措施,直至满足GB3096的限 值要求。
5.7.1施工人员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各自安全责任; 2施工人员应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培训,未经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严禁上 岗作业; 3修复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安全事故,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护人员和应急器具; 4修复施工组织方案中应包含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且应由项目安全生产负责人在施工前对所 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存在危及安全生产因素的作业场地和设备,应设置隔离带和安全警示标志; 6施工人员应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7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施工人员,严禁上岗作业:
5.7.1施工人员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8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采取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措施,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健康 检查。 5.7.2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开挖深度较大时,应对开挖基坑进行支护设计。 5.7.3施工设备进场前必须进行调试及安全性检查。 5.7.4周围敏感人群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针对各项活动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
8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采取
1应针对各项活动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 当周围人群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停止施工,并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
6.1.1污染土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完成后,应进行修复效果评估。 6.1.2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估合格后方可进行固化/稳定化土壤的再利用,未达到评估标准 的固化/稳定化土壤不得再利用。 6.1.3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估的工作程序应包括文件审核、评估内容和标准制定、采样布点方 案制定、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评估报告编制5个步骤。 6.1.4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方案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估依据文件、场地概况、评估 对象和评估标准、采样布点方案、检测方法、评估方法等。
6.2.1文件审核资料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场地风险评估报告、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方案及备案意见; 2 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资料:修复过程的原始记录、修复实施过程的记录文件 修复设施运行记录、二次污染物排放记录、修复工程竣工报告等; 3工程及环境监理文件:工程及环境监理记录和监理报告; 4其他文件:环境管理组织机构、相关合同协议(如委托处理污染土壤的相关文件和合同)等 5相关图件: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总平面布置图、修复范围图、污染修复工艺流程图、修复 过程照片和影像记录等。
6.2.2文件审核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过审查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场地风险评估报告、修复方案,核实场地污染土壤的目标 污染物、固化/稳定化修复范围、修复目标值; 2通过审查相关文件和检测数据,核实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方量和修复效果; 3通过审查相关运输清单和接收函件,结合修复过程监理记录,核实污染土壤的方量和去向;
6.3.1评估对象应包括场地内修复的污染土壤、修复过程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区域。 6.3.2评估指标应包括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设计方案所要求的饱和渗透系数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 限值。 6.3.3 评估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时,应采集场地固化/稳定化土壤样品并进行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 检测。
3.4评估饱和渗透系数、无侧限抗压强度时,应采集场地固化/稳定化土壤样品开进行室内 采样布点方案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方案没有明确采样布点方案时,可与固化/稳定土壤目标 浸出浓度测试样品的采样布点方案保持一致。
1二次污染区域应包括污染土临时储存 施过程造成可能的污染扩散区域; 2采样布点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HJ25.5的规定; 3评估指标应为目标污染物的浸出浓度; 4评估标准应为场地固化/稳定化土壤的修复目标值。
6.4.1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测试样品的采样布点 数量、检测项目等内容。 6.4.2应根据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值的不同情况在场地修复范围内进行分区采样。 6.4.3采样点的位置和深度应覆盖场地修复范围。 6.4.4场地环境调查确定的污染最重区域,必须进行采样;施工单元搭接区域应进行采样。
6.4.1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测试样品的采样布点方 数量、检测项目等内容。 6.4.2应根据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值的不同情况在场地修复范围内进行分区采样。 6.4.3采样点的位置和深度应覆盖场地修复范围。 6.4.4场地环境调查确定的污染最重区域,必须进行采样;施工单元搭接区域应进行采样。 6.4.5土壤采样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地异位固化/稳定化土壤每个样品代表的土壤体积不应超过500m;堆积存放的原地异位 固化/稳定化污染土壤,可采用系统布点法在堆积体内均匀布点; 2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宜钻孔分层采样;平面布置宜采用网格布点法,且网格大小不 宜大于30m×30m;钻孔中采样间距由深度决定,深度3m以内取样间距应为0.5m,深度3m~6m取 样间距应为1m,深度6m以下取样间距宜为2m。
原地异位固化/撼定化工袋海 固化/稳定化污染土壤,可采用系统布点法在堆积体内均匀布点; 2原地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宜钻孔分层采样;平面布置宜采用网格布点法,且网格大小不 宜大于30m×30m;钻孔中采样间距由深度决定,深度3m以内取样间距应为0.5m,深度3m6m取 样间距应为1m,深度6m以下取样间距宜为2m。
6.5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6.5.1应根据工程验收采样布点方案采集固化/稳定化土壤样品。 6.5.2固化/稳定化土壤的非原状样品采集方法、现场质量控制、现场质量保证、样品的保存与运 输方法、样品分析方法、实验室质量控制,现场人员防护和现场污染应急处理等,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的规定。 6.5.3原状固化/稳定化土壤样品宜采用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的回转钻进采集。取样可采用 单动双管、双动三重管取样器,采芯率不宜小于80%。 6.5.4应选择具有质量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 6.5.5实验室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检测方法、检测限、检测结果、质量控制 结果等。
6.6修复效果评估方法
6.6.1固化/稳定化王壤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的评估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染地块风险管 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的规定。 6.6.2饱和渗透系数、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全体样品的达标率不应小于95%。
6.7.1污染土壤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工作完成后,应编制修复效果评估报告。 6.7.2、效果评估报告应包括评估项目名称、评估内容、评估结果、评估结论和建议,其中评估内容 应包括修复方案实施情况、评估程序及方法、文件审核与现场踏勘、采样布点方案、现场采样、实 验室检测、修复效果评估、监理报告和检测报告以及工后监测方案等
:1污染王壤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工作完成后,应编制修复效果评估报告。 7.2、效果评估报告应包括评估项目名称、评估内容、评估结果、评估结论和建议,其中评估 包括修复方案实施情况、评估程序及方法、文件审核与现场踏勘、采样布点方案、现场采样 室检测、修复效果评估、监理报告和检测报告以及工后监测方案等
7.1.1污染土壤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施工完成后, 应对固化/稳定化土壤进行 旧环境蓝测。 7.1.2监测的工作程序应包括资料收集分析、监测方案编制、监测实施、监测结果评估共4个步骤。
7.2.1进行监测工作前应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确定污染场地信息,包括场地环境调查阶段、修复 阶段、工程验收阶段相关资料。 7.2.2应根据收集的资料,对场地内及周边的污染物迁移条件进行分析,为监测点位布设和监测指 标的确定提供基础性信息
7.4.1监测内容应与监测计划相符 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1改变或替换原定监测点位; 2改变监测频次; 3采用新技术代替原定监测技术。 7.4.2工后环境监测的时间宜为5年。
1监测目标; 2 监测设备和人员; 监测结果(包括日期、时间 人孔标准,以及气候、地面状况等其他观测结果); 4监测结果展示(可通过时间序列图、等值线图等展示); 5结果分析(包括与评估标准进行核对); 6监测过程中若存在终止监测、变更监测(如变更监测频次)或采取其他行动等情况,应进行 文字说明并解释原因
1监测目标; 2 监测设备和人员; 监测结果(包括日期、时间,以及气候、地面状况等其他观测结果); 4监测结果展示(可通过时间序列图、等值线图等展示); 5结果分析(包括与评估标准进行核对); 6监测过程中若存在终止监测、变更监测(如变更监测频次)或采取其他行动等情况,应进行 文字说明并解释原因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定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I」《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 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 [6]《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重金属铅、锌、镐、铜、镍污染土壤
HG/T 207132020
排水标准规范范本制订说明·· (21) 2术语· (22) 3基本规定· (23) 4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设计 (25) 4.3修复目标和修复范围 (25) 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 (26) 5.2实验室小试 (26) 5.3现场中试· (26) 5.4修复工程实施 (26) 5.5质量控制 .. (27) 5.7安全保证措施 (27) 工后环境监测 (28) 7.1一般规定 (28) 7.3监测方案编制 ·(28) 7.4监测实施 (28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