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594-2022 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pdf

  • DB21/T 3594-2022  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7-2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21/T 3594-2022  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

    5.2.1法规标准识别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 渠道、方式,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和文本数据库。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并及时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不锈钢板标准企业需建立的主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 危险作业(用电、动火、高处)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安全例会制度; 仓储管理制度; 车辆管理制度; 安保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DB21/T 35942022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 一一应急管理制度; 一一事故管理制度; 一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 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经营场所、设备特点,依据管理制度内容编制操作规程,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 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5.2.4.1记录管理

    企业应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编制、评审 发布、使用、修订、作废以及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职责,程序和要求。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过程控制记录,并建立电子档案、明确保存期限

    5.2.4.2评估和修订

    企业应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宜性。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更新情况、自身情况变更、规章制度运行情况等,对安全管理 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并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5.3.1 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大纲,培训内容和时间满足标准 见定。企业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负责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进 厅安全教育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 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5.3.2人员教育培训

    5.3.2.1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5. 3. 2. 2 从业人员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经过公司/分(子)公司、部门商场、班组/岗组不少于24学时的三级安 全教育培训。在改变经营项目、用途、配置、使用新设备及员工换岗时,应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 作岗位的安全教育。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参加专门的安全培训,持 证上岗。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经过有资质的专业培训单位组织的消 防安全培训

    5.3.2.3外来作业人员

    DB21/T35942022

    企业应对外来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作业人员进入现场作业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企 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

    5.4.1设备设施管理

    5.4.1.1设备设施建设

    企业总平面布置、建筑防火、灭火器配置应满足规定,建设项目应满足“三同时”规定。 应严格开展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严格履行设计、施工、试运行、竣工验 工作程序

    5.4.1.2设备设施验收

    5.4.1.3设备设施运行

    5.4.1.4设备设施检维修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检维修制度,建立各类设备设施台帐,登记设备设施的规格型号、设备设 施所在部门/部位、购买使用日期、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各类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维保计 划。按计划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后应 做好记录,并建立档案。

    5.4.1.5检验检测

    特种设备及安全仪表应按规定使用、 维护 并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5.4.1.6设备设施拆除、报废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拆除、报废制度。设备设施的拆除、报废应办理审批手续,在设备设 除、报废前应制定方案,并现场设置明显的拆除、报废设备标志。报废、拆除作业前应对作业 进行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1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

    企业应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和作业过程的控制。对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 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生产现场应配备安全、职业病防护用品,设 置应急照明、安全通道、企业应对作业人员上岗资格进行检查。涉及交叉作业时,应签订安全管理 协议。

    5.4.2.2作业行为

    企业应监督作业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指导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维护 养和检查个体防护装备与用品。

    5.4.2.3岗位达标

    DB21/T35942022

    从业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等,按规定参加教 育培训、安全操作技能训练等,做好记录

    5.4.2.4相关方管理

    企业应建立承包商、供应商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合格承包商、供应商名录,定期识别服务行 为安全风险。企业应与承包商、供应商等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护的 责任和义务。

    5.4.3.1基本要求

    企业应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环境和条件,设置相应的职业病防 护设施。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 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组织人员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对患有 职业禁忌症的,应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各类防护用品应定点存放,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 和维护。

    5.4.3.2职业病危害告知

    企业与从业人员签订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后果及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 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5.4.3.3职业病危害项目电报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5.4.3.4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企业应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定期检测, 结果向从业人员公布。

    企业应在存在较大危险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或有关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和职 业病危害警示标志,定期对警示标志进行检查维护

    5.5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5.5.1安全风险管理

    5.5.1.1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制度,组织全员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辨识。危险源辨识应 爱盖企业及相关方占用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 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或者故障类型。根据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 级。

    5.5.1.2安全风险评估

    DB21/T35942022

    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制度。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定期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 度进行分析。根据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 级。

    5.5. 1.3 安全风险控制

    企业应选择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控制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等对安全风险进行控制。根据风险辨 识评估结果,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下发到各岗位

    5.5.1.4变更管理

    企业应制定变更制度。变更前应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履行审批及 验收程序,并告知和培训相关从业人员。

    5.5.2隐患排查治理

    5. 5. 2. 1 隐患排查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并逐级建立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惠排查治理和防 空责任制,实行隐惠排查、记录、监控、治理、销账、报告的闭环管理。 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应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全少应包括排查内容、排查标准和排查方法,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 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方。 企业应将相关方排查出的隐惠统一纳入本企业隐惠管理

    5.5.2.2 隐患治理

    企业应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 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企业应按照职责分工立即或限期组织整改一般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事 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 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5.5.2.3验收与评估

    5.5.2.4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 通报。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安全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事故等情况,运用安全生产预测预 术,建立体现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体系。

    5.6.1.1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DB21/T35942022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队伍(人 员)管理、监测与预警管理,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应急教育培训管理、应急演练管理、应急信息报 告等。

    5.6.1.2应急救援组织

    5. 6. 1.3 应急预案

    企业应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GB/T29639的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按有关要求组织应急 评审,评审合格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公布,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的部门备案。

    5.6.1.4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企业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特点,按照规定设置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 备,储备应急物资,建立管理台帐,安排专人管理,明确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的型号、数量、保 管人和存放地点,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正常使用。

    5.6.1.5应急演练

    按照制定的应急演练计划定期开展预案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 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应 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效果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发生事故后,企业应根据预案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并 开展先期处置。 发出警报,在不危及人身安全时,现场人员采取阻断或隔离事故源、危险源等措施;严重危及 人身安全时,迅速停止现场作业,现场人员采取必要的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立即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告本企业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当前状态等简要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补报、续报有关情况;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报 告;对可能引发次生事故灾害的,应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 研判事故危害及发展趋势,将可能危及周边生命、财产、环境安全的危险性和防护措施等告知 相关单位与人员;遇有重大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封闭事故现场,通知本单位从业人员和周边人员疏 散,采取转移重要物资、避免或减轻环境危害等措施。 请求周边应急救援队伍参加事故救援,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证据。准备事故救援 技术资料,做好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移交救援工作指挥权的各 项准备。

    DB21/T35942022

    企业应建立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估制度。 商贸企业应每年进行一次应急准备评估。完成 或事故应急处置后,企业应主动配合有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评估。

    5.7事故(事件)管理

    企业应建立事故(事件)报告程序,明确事故(事件)内外部报告的责任人、时限、内容等, 并教育、指导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报告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事件)。事故(事件) 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及时补报。

    发生事故(事件)后,应及时成立事故(事件)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事件) 组织或配合编制事故(事件)调查报告

    企业应建立事故(事件)档案和管理台帐,将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在企业内部发生的事故 (事件)纳入本企业事故(事件)管理。 企业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的 有关规定和国家、行业确定的事故统计指标开展事故统计分析。

    企业应每年至少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自评,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组织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向本企业所有部门、单位和从业人员 通报。自评结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作为年度安全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责任死亡事故,应重新进行安全绩效评定,全面查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 系中存在的缺陷,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自评结果和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系统所反映的趋势,以及 绩效评定情况,客观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和 过程管控,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绩效。

    附录B《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标准

    DB21/T 35942022

    附 录 A (规范性) 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办法

    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依法取得国家规定的经营资质; 申请评审之日的前1年内,无生产安全死亡事故; 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按规定进行自评

    A.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分为一级企业、二级企业、三级企业,其申一级为最高。 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评价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 A.3.2 分级标准见表A. 1。

    A.3.2分级标准见表A.1

    A.3.3评价标准中的无关项应从总分中扣除, A.3.4评价标准中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评价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 A.3.5评价标准共计1000分。最终评审评分换算成百分制,并采取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换算公式如下:

    DB21/T35942022

    附录B (规范性) 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标准

    DB21/T3594202

    DB21/T 35942022

    DB21/T3594202

    DB21/T 35942022

    气象标准DB21/T 35942022

    DB21/T3594202

    DB21/T 35942022

    DB21/T3594202

    DB21/T 35942022

    DB21/T 35942022

    DB21/T 35942022

    广播电视影视标准DB21/T 35942022

    ....
  • 相关专题: 安全生产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