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1002.2-2014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第2部分:实施指南.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Q/SY 1002.2-2014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第2部分:实施指南
4.3.5初始评审或阶段性评审的内容应包括而不
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标准进行差距分析; 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并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对现有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能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实际并尽可能低的水平; 分析此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业绩和趋势,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 统计和趋势分析,确定薄弱环节; 现有资源与风险控制需求的适应程度; 评审现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组织机构、职责分配的合理性; 组织长期形成的有效做法和经验等
立和改进的方案或计划。体系设计应满足Q/SY1002.1的要求,适合组织的实际。体系设计应持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或分配并确定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责,设 各要素的具体实现方法,确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和目录
Q/SY 1002.22014
.3.7组织应按照体系设计结果开发符合Q/SY1002.1要求的体系文件市政图纸、图集,对组织的风险和影响控 和管理应形成规范要求。 3.8组织应通过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以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等确保健康 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典型输出包括: 初始评审或阶段性评审报告; 体系建立或改进的计划或方案; 体系文件结构及目录; 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5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对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承担最终责任; 与员工和相关方就健康、安全与环境问题进行协商和沟通; 定期组织管理评审; 健康、安全与环境业绩考核与人员考核任用相结合: 以身作则,树立个人典范; 鼓励任何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改进的建议或活动; 培育先进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理念; 改进员工的责任心和态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员工参与的普遍性和程度
5.1.3.1组织应使最高管理者及管理层成员
Q/SY1002.22014
各级管理者将安全作为核心价值,把安全和生产、效益等同等对待,并为HSE管理提供 充分资源; 各级管理者始终践行集团公司HSE管理原则,任何决策优先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 一 各级管理者做出明确具体的HSE承诺,制定实施了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积极组织并亲身 参与HSE活动,成为表率; 各级管理者利用各种机会,以沟通、示范、鼓励等方式启发和引导员工养成良好安全 习惯; “管工作管安全”在各级管理者中充分体现,各级管理者自觉开展业务领域内的HSE工 作,主动承担相应HSE责任; 及时表彰员工良好的HSE表现,在绩效考核、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HSE业绩; 确定清晰的HSE改进目标,定期向员工和社会坦诚公示HSE业绩,主动帮助或促进相 关方安全意识和行为的转变
5.2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组织应具有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规定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原则和政策, 级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并通过内涵闸述使其: a 包括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以及对持续改进和清洁生产、事故预防、社会责任的承诺等: 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应 a 传达到所有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使其认识各自的健康、安全与环境义务; b) 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d)定期评市。 组织应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战略 (总)目标,应与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相一致,以提供建立和评审健康 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组织应基于下列信息制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和战略目标并形成文件: 最高管理者在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承诺; 组织的规模、特点、复杂程度和实际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其发生的变化:
上级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对持续改进和清洁生产、事故预防、社会责任等的承诺; 可利用的资源: 近年来组织在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绩效及其趋势; 组织现有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与同行业的类比; 组织的总体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最高管理层的管理思想和期望; 消除薄弱环节及持续改进的可行性; 能够为所有员工所理解并遵守; 易于被相关方获取、理解和认可; 定期的评审等
5.2.3.1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应坚持全员参与、广泛征集、组织筛选的原则,通过统计、分析和论证 来确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并应充分考虑输人的有关因素。 5.2.3.2组织最高管理层应在论证、确认上述事项的基础上制定出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草案,经 管理层讨论,由最高管理者签发。组织应对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做出解释或说明,便于员工、相关 方理解和获取。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可以独立发布,也可在管理手册、宣传手册、员工手册等中 表述。
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是否存在偏离方针的情形; 资源的投入是否能够支持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实施; 方针和战略目标是否仍然适用于法律法规、业务活动的变化和持续改进要求; 方针和战略目标需要做的调整和完善等
典型输出包括: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健康、安全与环境战略目标; 一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的贯彻落实。 注1: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与管理承诺是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 注2: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文件中可包含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也可单独形成文件
员工和相关方广泛参与HSE方针、政策和原则的制定,“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 与、持续改进”充分体现; 适时评审HSE方针、政策和原则的适用性,HSE方针、政策和原则持续适用于生产经营 实际、风险特点及其变化; HSE方针、政策和原则在组织内得到有效沟通,员工和相关方充分理解和认同; HSE方针、政策和原则已根植于企业所有活动中,偏离或不符合的情形能被及时发现和 纠正。
5.3.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Q/SY1002.22014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健康、安全与环 危害因素,以持续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这些程序应考虑: 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人工作场所的人员 (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间者)的活动; 人的行为、 、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产生不利影响的危害因素: e) 在工作场所附近, 由组织控制下的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害因素; 5 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8) 组织及其活动、 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h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1 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 应性; k)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I)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组织用于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 a 依据风险和影响的范围、性质和时机进行界定如工程初步设计、工艺复杂的流程可采用危险可操作性分 析(HAZOP)的方法],以确保其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b)规定判别准则,进行风险分级,识别出可通过风险管理措施来削减或控制的风险和影响”;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d 为确定设施完整性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监视和测量提供输入信息。 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a)消除; b)替代: )工程控制措施: 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e)个体防护装备。 组织应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最新结果形成文件并予以保存,对研究和技术开发、新 建项目、在役装置、停用封存、拆除报废等各阶段的工艺危害分析信息应得到记录并保存。 在建立、实施和保持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确保对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以及确定的 制措施加以考虑。 组织应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组织应经常性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 时限等,并对隐患整改效果进行评价(见5.3.4)。 组织应对其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确定监控措施,实施分级监控管理
5.3. 1. 1 意图
组织应基于下列要求建立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程序并实施:
确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覆盖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及承包方和(或)供应方活动; 确定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责任、方法和步骤; 确定风险分级的准则及不可接受风险的判定准则; 规定识别、评价的时机和间隔; 确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定期评审风险评价结果及控制措施的效果; 实施因变更而需要再次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 明确与本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其他人员可能受到的影
5.3.1.3.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组织
组织应根据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职能分工等建立不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小组,小 且成员应包括具体活动中直接作业人员的代表。组织应策划安排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具体的时机 和时间间隔: 项目建设应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开工投用前、峻工验收前分别进行; 正常作业活动应在体系建立或改进之初进行: 一当方法、工艺、技术、材料、设施、人员、环境等发生变更时,应当即进行; 一引人新的活动或程序,或对其进行修改之前进行。 组织应根据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风险特点、变化情况、控制水平等确定危害因素辩识、风 险评价的周期或时间间隔
5.3.1.3.2辨识和评价的依据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依据包括而不限于: 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的承诺、方针、目标; 组织的制度、规范和要求; 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以及设施、工艺过程的信息; 不符合的记录及其统计分析结果; 组织以往事故事件信息和同类组织的事故信息; 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与相关方交流的信息等
5.3.1.3.3危害因素辨识
组织应系统地确定危害因素、风险和影响,其范围应包括组织的全部活动、产品或服务,以及可 以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组织按照GB/T13861、GB/T644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和HJ/T169的要求对危害因素加以分类,保证危害因素辨识的 全面和有效。危害因素辨识的常用方法包括而不限于: 询问、交谈; 查阅有关记录; 现场观察; 获取外部信息;
工作任务分析; 安全检查表(SCL);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事件树分析(ETA); 事故树分析(FTA)等
Q/SY1002.22014
工作任务分析; 安全检查表(SCL);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事件树分析(ETA); 事故树分析(FTA)等。
5.3.1.3.4风险评价
组织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选用适宜的方法,当新技术、新设施、新工艺、新材料首次引入时,应 择多种方法组合使用。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时应考虑危害因素的特点、方法的适用性、评价人员的综 素质以及所需要的支持资源等。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而不限于: 安全检查表(SCL); 危险性预分析(PHA); 事故树分析(FTA); 事件树分析(ETA);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矩阵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DOW); 蒙德法(ICI); 日本劳动省危险度评价法;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 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 各种评价方法适用的对象、范围及其特点,具体参见附录A。
5.3.1.3.5控制措施的确定
控制措施的确定宜遵循关于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的原则,亦即:可行时首先消除危险源;其次 是降低风险;将采用个体防护装备作为最终手段。应用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时,宜考虑相关的成 本、降低风险的益处、可用的选择方案的可靠性。组织宜考虑: 基于上述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中各要素的组合; 采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措施; 人的行为,以及特定的控制措施将是否能为人们所接收并能得到有效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实效时,对紧急或意外情况作出安排的可能需求; 非组织聘用人员对工作场所和现有控制措施陌生的可能性。 组织应对辨识和评价的危害因素采取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措施,以控制风险及其影响。技 术措施可选取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应急准备、个体防护等或其几种组合,并应针 对具体危害因素制定具体措施。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而不限于以下方面: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完善作业许可制度; 全员培训,提高技能和意识; 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 建立应急组织:配备应急资源
组织可以提供或利用的资源等。 当单一措施或正常运行控制不能实现预期的风险控制要求时,组织应考虑投人所需的资源,制 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方案(见5.3.4)。 3.1.3.6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评审 组织应定期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审。评审时应确认: 危害因素识别的全面性; 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一组织可以提供或利用的资源等。 当单一措施或正常运行控制不能实现预期的风险控制要求时,组织应考虑投人所需的资源,制定 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方案(见5.3.4)。
5.3.1.3.6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评审
组织应定期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审。评审时应确认: 危害因素识别的全面性; 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典型输出包括: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 辨识出的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的结果; 风险控制措施; 为降低风险和影响所需制定的目标、指标和方案(见5.3.3和5.3.4),以及对该过程进行 的测量和监视(见5.6.1); 为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所需人员的能力要求和相应的培训需求(见5.4.3); 为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所需的资源; 上述各个过程所产生的记录
对生产经营涉及到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持续开展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 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危害识别、风险评 价及防控措施的制定; 针对不同的活动特点采用了适用的识别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工作前安全分析(JSA)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工具方法被正确掌握和有效运用; 工艺危害分析(PHA)贯穿于整个工艺流程和设备全生命周期,工艺安全信息(PSI)完 整准确,形成风险数据库; 按照消除、削减、控制、防护的优先次序确定了工程技术、管理、应急等风险防控措施并 实施; 主动持续排查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隐患,落实资源,及时治理,现场隐患基本消除; 与相关方建立了良好伙伴关系,共享危害识别和风险防控的经验和数据,共同防控风险
5.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来: a) 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危害因素和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 要求的渠道; 6)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危害因素和风险管理(见5.3.1); ) 确保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时,现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得到 考惠。 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向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传达相关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
通过建立渠道,识别适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相关天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开任活动、产品或服 中加以落实,以实现贯彻和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基于下列信息及时获取、识别、确认和传达现有并适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相关法律法规 和其他要求: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承诺、方针;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需要;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需要; 健康、安全与环境业绩改进的需要: 与社区、相关方的交流、沟通和协商等
.3.2.3.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习 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分别进行,组 应确定法规管理的部门,并确保各部 和及时传递 3232组细可上
行业协会或学术团体: 专业媒体、公共网站或出版机构; 上级组织; 健康、安全与环境相关技术服务机构; 合作伙伴等。
5.3.2.3.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包括
活动、产品或服务所在国或地区签署的国际公约; 所在国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上级组织的要求; 行业协会的建议; 和顾客的合同或协议; 和社区、团体的协议; 组织对公众的承诺; 一非法规性指南; 一 自愿性原则或工作规范; 其他相关方要求等。 3.2.3.4法规管理部门可组织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确认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并按 定将其在组织内部和相关方传达或传递。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更或新法律、法规发布时,组织应 要求获取并及时更新。 3.2.3.5组织应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用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 持和改进中。当相关要求不存在或不能满足组织需要时,组织可制定并实施内部表现准则。
.3.2.3.4法规管理部门可组织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确认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并 见定将其在组织内部和相关方传达或传递。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更或新法律、法规发布时,组织 安要求获取并及时更新, .3.2.3.5组织应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用到健康、 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放
典型的输出包括而不限于:
典型的输出包括而不限于:
Q/SY1002.2—2014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的程序;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内容及其查询方式;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内部表现准则最佳实践:各职能部门按照总体策划和分工,主动收集、识别、更新、维护业务范围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效融入企业管理,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制度、程序和标准中,且能够根据法律法规的更新及时修订;积极收集、跟踪并采用相关国际先进标准和最佳实践;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时传达到相关员工,并得到自觉遵守和执行5.3.3目标和指标组织应在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及战略(总)目标,并考虑对遵守法规、事故预防、清洁生产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a)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b)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和风险控制的效果;c)可选择的技术方案;d)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e)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结合;f)相关方的意见。5.3.3.1意图通过建立和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为评价和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提供依据。5.3.3.2输入组织应基于下列信息或需要,针对内部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最高管理者在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承诺;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和战略目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的水平;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改进的期望;可利用的资源;易于测量或衡量。5.3.3.3过程5.3.3.3.1目标指标的制定应基于对以往业绩和经验的总结和论证。在确定和评审目标指标时,组16
Q/SY1002.22014
只应考虑: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和风险控制(见5.3.1)的水平; 可供选择的技术、管理措施; 一财务、经营及运行要求; 一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见5.4.4); 一可能给组织声誉带来的影响; 一其他相关方的意见(见5.4.4); 对以往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对比分析的结果; 事故、事件和不符合的情况(见5.6.4); 管理评审的结果(见5.7); 应为每个目标指标确定具体的指示参数等。 5.3.3.3.2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应作为组织经营业绩目标、指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分角 到组织内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目标、指标的确定应考虑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两一 方面。 5.3.3.3.3过程性指标包括而不限于: 员工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意识、技能和素质; 危害因素辨识的充分性和风险评价的可靠性: 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或削减程度; 一主要健康、安全与环境设施的完整性; 一监视、测量、审核的频次和效果; 一对发现问题所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效果; 管理评审议定事项的执行情况等。 .3.3.3.4结果性指标包括而不限于: 职业病发生情况; 各类事故、事件发生情况: 污染物排放情况; 能源、物料等消耗情况; 各类投诉、处罚等
5.3.3.3.3过程性指标包括而不限于
5.3.3.3.4结果性指标包括而不限
典型输出包括: 可测量的、文件化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指标; 目标和指标在各职能和层次的展开、分解与考核及其绩效结果 最佳实践: 各级组织和个人都建立了明确的HSE目标和指标,指标包括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 目标和指标易于测量; 员工充分参与目标和指标的制定,清楚本岗位的目标指标; 适时跟踪分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积极开展行业对标,根据分析和对标结果优化调整 目标和指标; 目标和指标按期实现,HSE业绩持续表现良好,并向相关方提供目标完成情况的数据 报告; 安全里程碑等活动成为员工参与目标管理的重要方式。
产品或服务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 案。方案应形成文件,内容至少应包括: a)为实现目标和指标所赋予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定期或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对方案进行调整
通过对重要危害因素筛选、排序、分级控制策划,以及对特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策划, 并实施方案,投入必要的资源,进行风险削减和管理,以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基于下列事项制定和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方案: 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 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可利用的资源; 员工、相关方等的意见和建议; 其他实际需要等
5.3. 4. 3过程
未能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的目标和指标 现有正常管理、运行等不能有效控制当前存在的不可接受风险; 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等
5.3.4.3.2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
危害因素以及风险和影响的具体特点及范围; 涉及到的人员和区域; 作业方法或生产工艺可以进行的调整; 资源的配置、调整或补充; 材料替换; 管理和技术文件的变更; 进度安排; 评审和验证的方法等,
5.3.4.3.3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或运行条件变化时,应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当方案涉及到人 员、作业规程、工艺过程、设备、物料、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 风险评价,并就相应的变更内容与有关人员进行协商。 5.3.4.3.4方案内容应包括:
明确各相关层次为实现目标的职责、权限和责任人:
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措施; 资源需求及配备; 一方案实施的进度安排; 一需要的协商和沟通; 一确定评审或验证的时机和方式等。 5.3.4.3.5方案的具体名称、表现形式应根据组织实际需要和惯例确定。
5. 3. 4. 4输出
Q/SY1002.22014
典型输出包: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案(包括隐患治理计划等);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案实施过程及效果评审的记录。 注:方案的形式可表现为健康、安全与环境方案列表,针对组织特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策划文件可表现为 康、安全与环境作业计划书
典型输出包括: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案(包括隐患治理计划等);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案实施过程及效果评审的记录。 注:方案的形式可表现为健康、安全与环境方案列表,针对组织特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策划文件可表现为健 康、安全与环境作业计划书
5.4组织结构、职责、资源和文件
5.4.1组织结构和职责
组织应确定与健康、安全、环境风险和影响有关的各级职能和层次及岗位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 予以沟通,通过明确直线责任,便于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应证实其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组织应确保工作场所的属地管理人员在其能控制的领域承担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责任,遵守组织适用的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要求。 组织应在最高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承担特定的职责,以确保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的有效实施,并在组织内推行各项要求。无论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界定明确的作用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本部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6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绩效,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管理者代表的身份应对所有在本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公开
5. 4. 1.1意图
通过确定适宜的组织结构,以及确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保证健康、安 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 4. 1. 2输入
组织对各级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的作用 职责和权限进行规定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现有的组织结构构架; 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责与业务职责相结合; 明确界定不同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相互间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责接口; 提供的资源与所规定的职责相匹配; 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负责人对其负责范围内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承担最终 责任; 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应有效地管理其业务范围内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工作,承担对健康 安全与环境绩效持续改进的责任; 以文件化的方式规定职责和权限; 在组织内有效沟通和传达; 当组织的机构发生变化,对职责和权限予以评审等。 组织在确定管理者代表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由最高管理者在最高管理层中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5. 4.1.3 过程
5.4.1.3.1组织应确定所有与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有关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及岗位的作用、职 责和权限,包括明确界定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之间的职能接口,并形成文件、 职责和责任的确定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职能分配的方式进行
做出健康、安全与环境承诺,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作为组织中最优先事项之一: 组织制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和目标; 提供资源以持续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督导承担管理职责的各职能和层次履行其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主持管理评审,识别改进体系和绩效的机会; 与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
3.3应具体规定以下关键人员的健康、安全与环
最高管理者: 管理者代表; 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负责人; 承担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具体业务的人员; 生产组织指挥人员; 管理与健康、安全与环境有重要影响的设备的人员; 负责健康、安全与环境培训工作的人员; 具有特定资格的人员(内部审核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等); 一员工代表; 操作人员等 4.1.3.4组织应将规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向员工下达的书面工 作指南文件中应明确其承担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责。 4.1.3.5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者代表应为最高管理层成员,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应包括: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宝加向目高通书报生健市宝人上产能训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和改进的措施
Q/SY1002.22014
参与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的制定和定期评审工作; 一与相关方就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问题进行交涉。 5.4.1.3.6为确保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者代表有效履行职责,应通过对管理者代表的任命文件 (组织公文)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5.4.1.3.7最高管理者应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负第一责任,任命管理者代表并不表示可以 减少或替代最高管理者应担负的责任
5. 4. 1.4输出
典型输出包括: 所有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责和权限得到确定; 形成文件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岗位规范/岗位职责等; 与所有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其作用和职责进行交流; 各级管理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工作负起责任; 管理者代表的任命书; 管理者代表对其职责的履行
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运作流程清晰,满足HSE风险控制需要: 各级组织和职能部门的HSE职责明确,主动承担管理范围内的HSE工作,并对管理过 程和结果负责: 员工都有清晰的岗位工作职责和HSE职责,主动识别控制风险,拒绝违章指挥,能纠正 和中止不安全作业; HSE专职部门和人员是HSE管理的重要支持力量,主要承担HSE管理的咨询、指导 监督和协调职能; HSE委员会有效运作,员工积极参与分委会活动,分委会作用显著,为HSE委员会提供 决策建议; 管理者代表得到充分授权,能够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确保HSE体系运行持续 改进。
组织应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 a)基础设施: b)人力资源; )专项技能: d)技术资源; e)财力资源; )信息资源。 组织应考虑法规的要求(如按法规要求保障安全生产投人,提取安全费用),以及来自各级管理者和相关方的 意见:确保提供的资源适合于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规模以及风险控制的需要,应用于改进健康、安全与环 境管理,并定期评审资源的适宜性
组织应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 a)基础设施: b)人力资源; )专项技能: d)技术资源; e)财力资源; )信息资源。 组织应考虑法规的要求(如按法规要求保障安全生产投人,提取安全费用),以及来自各级管理者和相关方的 意见,确保提供的资源适合于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规模以及风险控制的需要,应用于改进健康、安全与环 境管理,并定期评审资源的适宜性
通过提供所需要的资源,以确保健康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
5. 4. 2. 2输入
组织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包括基础设施、人力、物力、资金、信息、技术和专项技能等资源; 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规模; 满足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的需要; 考虑当前和将来的资源配置需求; 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评审资源配置的适宜性
基础设施,并满足设施完整性的要求(见5.5.1); 人力、财力、技术; 信息系统; 培训(见5.4.3); 时间; 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所需的其他资源。 5.4.2.3.2对资源提供适宜性的评审,可结合管理评审进行,评审时应充分考虑: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满足程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结果和需求; 健康、安全与环境专家的意见; 相关方的意见。 评审时应考虑计划的变更、新的项目和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机 AAEAAGMAA
基础设施,并满足设施完整性的要求(见5.5.1); 人力、财力、技术; 信息系统; 培训(见5.4.3); 时间; 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所需的其他资源。
基础设施,并满足 人力、财力、技术 信息系统; 培训(见5.4.3); 时间; 组织活动、产品或
5.4.2.3.2对资源提供适宜性的评审,可结合管理评审进行,评审时应充分表
评定标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满足程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结果和需求; 健康、安全与环境专家的意见; 相关方的意见。 评审时应考虑计划的变更、新的项目和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的予 用效果与实际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的比较来评审资源的充分性
5. 4. 2. 4输出
典型输出包括: 满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需要的资源; 资源及其配置的计划和评审记录
基础设施、人力、专项技能、技术、财力、信息等资源适合企业生产活动和风险控制的需 要,风险控制、隐患治理等不会因资源缺乏而被搁置或受到影响; 企业和各级部门定期开展全面的HSE资源需求分析,HSE需求得到了优先配置 HSE资源配置效果得到了有效评审、跟踪和验证,并持续改进; 企业能够为员工的技能提升、个人发展和组织的团队建设、安全文化培育等投入资源
5.4.3能力、培训和意识
Q/SY1002.22014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实现: 对于其工作可能产生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的所有人员特种设备标准规范范本,应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训和 (或)经历方面,组织应对其能力做出适当的规定,并对员工完成工作的能力进行定期的评估 组织应识别培训的需求,依据岗位风险和任职要求确定培训需求矩阵,根据培训计划提供培训,对培训效果 进行评估并采取改进措施。培训程序应考虑不同层次的职责、能力和文化程度以及风险。组织应对管理人员、操 作岗位人员、相关方的作业人员、来访人员根据需求和法规要求进行教育培训及告知。 组织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的员工都意识到: a) 符合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程序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6) 在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 效益; ) 在执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和程序中,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见 5.5.10)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1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