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87-2022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pdf

  • DB36T 1587-2022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9-20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3.3能源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

    内部能源管理机构及岗位具体负责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保持和持续改进等工作, 其职责可包括但不限于: a)负责搜集、传达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参与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 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节能相关工作会议,对内传导节能政策和节能工作要求,对外完成上级 布置的节能工作:

    粉煤灰标准DB36/T1587—2022

    b)负责编写教育机构节能规划和节能工作计划等,并总结执行情况; 组织识别重点用能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并制定有效运行维护的准则和实施方法; d)开展能源评审,确定并定期更新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目标和能源指标,制定并实施实 现目标及能源指标的措施计划、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组织技术改进方案的评估论证确保 有效实施,定期组织对目标和能源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考核: 定期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等符合性、效果性评价,定期组织开展能源消费统计、分 析与监测等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工作,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使用效率分析、节能改造效果 分析等; f 及时了解各单位能源管理工作培训需求,并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 g 负责机构内部与外部就能源管理相关事宜同其他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 吸纳学生组织参与节能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如对新入学学生开展节能知识培 训、在学生中任命节能委员、组织学生开展节能监督巡查等活动; i)提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2且标、能源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目标、能源指标的制定

    自标、能源指标应在能源方针的框架下展开,可以建立能源消耗总量目标,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针 对设备设施、管理活动、部门设定分项、分类目标和能源指标。目标、能源指标应与能源基准、能源 绩效参数保持一致,在机构层面、系统或区域层面、重点用能设备设施层面建立目标、能源指标(6.4)。 教育机构在制定目标、能源指标时,应满足江西省教育机构能耗定额约束值的要求。 目标和能源指标一般可按管理年度来设定、形成文件并公布。制定目标和能源指标时应当规定统 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边界条件。根据主要能源使用的变化适时更新或调整目标和能源指标,以适 应变化的要求,

    教育机构在制定目标、能源指标时应考虑: a)面临的风险、机遇及应对措施; b)适用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其他要求; C 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的政策及工作要求,如江西省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江西省公共机 构绿色办公行为准则等: 主要能源使用及能源评审的结果; e 同类建筑能耗平均水平或能耗标杆; f 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 技术、财务、教育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环境条件等

    6.2.2且标、能源指标的实现

    成节能技术(装备)应用,也可是能源管理改进措施。常见的教育机构措施计划一般涉及围护结构、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动力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餐厅、科研及实验设备设施、公共浴 室、公务用车等。 在制定措施计划时,可考虑: a)兼顾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 根据用能系统自身特点,参考用能系统内的最佳节能实践; C 可以是一个文件,也可以是几个文件: d 可纳入教育机构的管理流程,必要时可将学生或参培人员纳入其中。 措施和计划应切实可行,内容通常包括: a 责任部门及其职责; 技术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资源保障; d 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限: e 预期效果及评估方式方法等。

    能源评审是策划环节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机构对自身能源管理及能源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终 合的调查与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和影响能源绩效的相关变量,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的过 源评审的过程及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保持

    6.3.2能源利用状况的评审

    6.3.2.1数据收集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应结合能源种类和能源管理特点,从以下方面收集能源消耗 数据: 利用外部机构能源审计、节能服务诊断的结果; b)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数据: c)相关的能耗统计分析资料等相关数据。

    DB36/T1587—2022

    6.3.2.2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6.3.2.3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及影响因素、能效现状

    基于用能状况分析,识别出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 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人员,并确定其现状 人员包括教职工、学生或参培人员、第三方机构服务人员等: b 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变化因素,如在校生或参培人员数量的增加和在校时间的延 长、能源品种的变化、天气的影响等; C 确定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 d 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基于以上识别、分析,评价出主要能源使用,列出主要能源使用清单: 分析确定主要能源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能源绩效现状,

    6.3.2.4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组织运用能源审计、能效对标、专家诊断、最佳节能实践等 工具和方法,结合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能源绩效的相关变量,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对这些改 进机会进行分析,根据其重要性和可实现程度进行排序。根据评价结果形成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实施排 序清单。评价和排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a)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b 影响能源绩效的程度; c)施工周期、安全及环境影响、技术成熟度、政府的采购要求及相关方要求; d)其他因素等。 教育机构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可参考附录B

    6.3.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评审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组织搜集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开展遵守 的检查,形成应遵守的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并形成遵守落实情况的相关

    6.3.4能源管理状况的评审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可组织物业管理、相关处(科)室,对照GB/T23331对能源 管理现状进行检查,查找相关管理文件、制度、管理职责及其执行情况与标准的差距,明确改进措施 并形成相关记录。

    6.3.5能源评审的输出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将能源评审的过程及结果形成能源评审报告,作为能源管理 体系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以及目标、能源指标,并制定 可行的措施计划,对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目标、能源指标进行管理和控制。 能源评审宜每年组织一次,其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2个月,必要时增加能源评审的频次。对能源 评审识别出的能源使用及主要能源使用,根据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实施效果,宜每半年进行重新识别 和更新。

    教育机构应规定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的方法,形成文件并定期评审。当能源基准发生变更时, 或发现其他造成能源绩效参数不能有效反映能源绩效的状况时,应更新能源绩效参数。教育机构应利 用能源评审的结果,确定适用于本单位的能源绩效参数。适用时,包括: a 机构层面能源绩效参数: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等; b 系统或区域层面能源绩效参数:空调系统能耗指标、照明系统能耗指标、数据中心能效、实 验室能耗指标、公共浴室能耗指标、游泳场馆能耗指标、高效节能型灯具(如LED光源)比 例、满足国家能效标准的电器元件/变压器(如太阳能照明设备、光导照明设备)比例等。 C 重点用能设备设施层面能源绩效参数:实验或科研设施设备能耗指标、锅炉效率(排烟温度、 锅炉氧量、灰渣可燃物、锅炉补水率)、建筑内部(垂直通道和楼梯)的热损失率、余热回 收率、新风和排风系统的运行参数、风机效率等, d 在确定能源绩效参数值时,应考虑对其有影响的相关变量和静态因素,如:机构所处的气候 带、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系统及设备设施的运行时间等

    教育机构应利用能源评审的结果,确定适用于本单位的能源基准。教育机构在确定和评审能源基 准时应参考以下历史资料: a 年度各种能源的消耗总量、综合能耗; b 教学、科研、实验、办公、图书馆、宿舍、餐厅、浴室等建筑楼宇面积: C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 d 各年度教职工、学生或参培人数统计和寒暑假期时间统计: e)各年度气候温度统计数据; f)各年度其他相关资料。 教育机构应确定能源基准统计计算准则、评审原则和更新等规定并形成文件,以确保能源基准的 有效性,便于开展能源绩效评价。教育机构应定期对能源基准进行更新,当组织管理架构、教育服务 或主管部门的要求发生变化、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时,应重新制定能源基准。建立的能源基准应做到: 与能源绩效参数相对应,包括能够反映教育机构总体层面、系统或区域层面、重点用能设备 设施层面建立能源基准: b) 反映基准期的实际水平; c) 便于对比不同时期能源绩效的变化; d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等。 注:相关变量对能源绩效有显著影响时,应对其能源绩效参数值和相应的能源基准进行归一化,更多关于能源基 准和能源绩效参数信息可参考GB/T36713

    6.6能源数据收集的策划

    DB36/T1587—2022

    教育机构应对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中影响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其进行识别、测 量、监视和分析(见9.1)。教育机构应制定并实施能源数据收集计划。计划要适合其规模(如建筑楼 宇类别及数量、学生及参培人数等)、复杂性、资源及其测量和监测设备。该计划应规定监测其关键 等性所需的数据,并规定收集、保留这些数据的方式和频次。收集的数据应直接来源于独立运行设备 过程的计量仪表或账单。采集的数据应尽量详尽和准确,必要时,对部分耗能设备、配套设备进行 要的测试,以便后续的能源评估和分析以及相关制度的制定。采集的数据应至少能够覆盖一个完整 的制冷周期;数据频次至少为季度或更高频次,如月度或每周、每天统计的数据。 适用时,收集数据的范围包括提供附属服务的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生活用房等。各个部门为实 见其应尽的功能必须依靠不同设备或者系统,主要包括保障办公、教育环境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 是供教育服务的实验设施设备;提供生活热水的供热系统;提供其他服务的电梯、办公、生活、消防 等其他系统。 计划收集的(或适用时通过测量获取的)数据和保留的文件化信息应包括: a)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如空调机组效率、锅炉热效率、燃气量、燃油量、日照强度、天 气状况等; b)与主要能源使用以及单位相关的能源消耗,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电耗、人均 综合能耗、空调通风系统电耗指标,照明系统电耗指标,实验设备系统电耗指标,教学设备 系统电耗指标、综合服务系统电耗指标等: C 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控制准则; d 静态因素(如适用),如机构内流动人员和固定人员数,教育类型,教育机构所在建筑层数 外窗类型、建筑物高度天窗类型、外墙类型、运行时间等; e)措施计划中规定的数据等。 教育机构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审能源数据收集计划,适当时更新。 教育机构应确保用于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所提供的数据准确和可重现。应保留有关测量、监视和 其他建立准确度和可重现性方法的文件化信息

    教育机构应确定和提供建立、 实成 卖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技能资源、 数据收集

    教育机构确保人员认识能源管理重要性并对其能力做出规定,保证其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 能或经验下胜任能源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或学生组织参与能源管理的,应确保其能力满足工作需求。 教育机构应对与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相关的运行操作、设备管理、能源管理、能源采购等人员进 行必要的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适用时,教育机构可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聘任具有节能专业知识 和经验的第三方机构负责能源管理工作。 教育机构应参照GB/T23331的要求结合自身能源管理的需要,明确培训需求,确保与主要能源使 用的相关人员都经过相应培训并能胜任其承担的工作。培训可参考以下步骤: a)根据GB/T23331和能源管理活动的需要,收集不同职能、层次、岗位人员的培训需求,由 教育机构节能管理机构(处、科室)编制年度培训计划:

    b)培训计划应明确对各类员工(含内审员)的培训内容要求、方式、实施部门,应达到的目标 和应具备的能力; c)培训可采用课堂教学、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并评价培训结果的有效性; d)建立培训档案并以文件化形式保存记录

    教育机构应确定与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确定交流内容、时机、对象、方式 日相关方等。在建立信息交流过程时,应确保所交流的信息与能源管理体系中形成的信息准确一致且 真实可信。教育机构可参照GB/T23331和GB/T32019中信息交流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适用于教育机构的信息交流工作指导办法。

    教育机构可参照GB/T23331和GB/T32019中文件及记录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 定必要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记录,以确保运行的有效性。 教育机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可包括能源管理总纲、程序文件和操作手册以及满足体系要求所形成 的文件制度、规程及记录等。

    DB36/T1587—2022

    8.1运行的策划与控制

    教育机构应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指标。涉 及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可包括办公、教学、科研、实验、附属保障、后勤管理有关的空 周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消毒系统、 数据中心机房和其他用电、用水、用气(汽)系统等。教育机构可参照GB/T23331中的相关要求,从 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用的运行控制文件,具体可参考附录D。

    教育机构在采购对能源绩效具有或可能有影响的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设施时,应综合考虑能源 绩效建立采购要求并告知供应商。 教育机构可参照GB/T23331中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控制程序和评价准则对能源 服务、运营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采购活动满足规定要求,可参考 0B36/T1248中表A.13示例。教育机构在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应满足GB50189 和JGJ176和相关的要求。 教育机构应严格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能源管 理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服务、产品和设备,选择使用高效节能 节水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地方明令淘汰的用能服务、产品和设备。对于大型用能设备的选 型,其对价格因素的评价,应考虑采购价格和预期使用寿命周期内的运行成本,

    9.1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教育机构应对影响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测量、核算、分析与评价,并 确定其时机和方法。教育机构关键特性的监视与测量可参考附录C。 教育机构应监视、测量的内容至少应包括:目标、能源指标及其措施计划、能源绩效参数、主要 用能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运行过程。 教育机构应按照GB17167和GB/T29149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确保主要用能系统设置独立的 能源分项计量,对计量器具实施维护和校准(检定),使其符合预期用途,以确保数据的完整、准确。 教育机构应定期对监视、测量的结果实施分析与评价,当监视测量结果与预期结果有较大偏差时 应分析原因,评价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育机构可参照GB/T23331和GB/T32019的相关条款开展与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 价。 教育机构可参照GB/T23331中的相关要求,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用于自身实际的监视 测量和分析评价文件。

    9.4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理体系作为一种动态循环机制,其自身也需要 进行绩效评价,以期为不断改进和调试能源管理体系提供明确的指向。宜参考GB/T39775对体系建设 运行中各环节进行评价

    DB36/T1587—2022

    (资科性) 某教育机构所处环境识别及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示例

    某教育机构所处环境识别及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示例

    教育机构所处环境识别和应对风险机遇措施可参考表A.1

    表A.1所处环境识别和应对风险机遇措施表

    表A.1所处环境识别和应对风险机遇措施表(

    DB36/T1587—2022

    某教育机构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示例 教育机构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的确定可参考表B.1。

    表B.1某教育机构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示例表

    密封圈标准附录 C (资料性) 某教育机构重点用能设备关键绩效参数示例

    教育机构重点用能设备关键绩效参数可参考表C.1设立

    附录C (资料性) 某教育机构重点用能设备关键绩效参数示例

    C.1某教育机构重点用能设备关键绩效参数示例

    环保标准DB36/T1587—2022

    教育机构可在规定条件下按下列方式运行对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 a)建立和设置主要能源使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确定运行控制方式。教育机构宜配备必要的 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规定测量和评价的方法,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的能源绩效的严重偏离。运行 和维护准则的确定基于多种因素,如运行人员的技能和经验、运行的复杂性等。运行控制方式可选择制 定并实施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操作行为控制、人员培训,或综合使用上述方式等。运行控制准则的制 定可参考GB/T39710。 1)对于暖通空调系统,宜考虑: 一室内温度冬季不宜高于20℃,夏季不宜低于26℃; 一合理调配系统及设备运行方式,最佳化控制室内气流与温湿度,提高换气效率、通风效率; 一在满足工作要求前提下,合理进行系统分区运行,缩小高精度空调区域面积,对关键区域采用 高部送风方式 一一采用新风集中处理,避免冷却除湿后再加热处理; 一采用系统排风(正压渗透风)再利用,如考虑系统排风作为机房、停车场等送风; 一进行节能改造或者设备更新时,选择高性能系数的设备(冷热源、水泵、风机等)及节能控制 系统: 提高水泵运行效率,当空调系统循环水泵的实际水量超过原设计值的20%或循环水泵的实际运 行效率低于铭牌值的80%时,对水泵进行相应的调节或改造; 一一根据建筑负荷特点有效采取部分负荷调控措施,有条件时空调水输送系统、风系统采用变流量 控制,合理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 一一积极采用热回收措施,节约新风处理能耗; 一根据GB19210定期实施空调设备风管的清洗维护,确保换热效率,保障空气品质; 一对建筑物的集中冷热源、流体输配系统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计量,其用能效率不宜低于JGJ 76所规定的限值: 空调机房的风机、水泵采用自动控制变频调速等技术,使设备处于经济高效运行状态,通过智 能控制做到实时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善三相电流不平衡、部分负载功率因数偏低等现象。 2)对于照明系统宜考虑: 一宜采用分区域控制或者智能控制方式,根据使用需求,按需开启照明灯具,做到人走灯灭; 一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布置灯具,并采用科学的照明控制方式; 一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节能高效照明设备和产品。室外路灯及景观照明可考虑使用太阳能等 可再生能源: 一一草坪及建筑物轮廓景观灯,宜根据要求在重大活动日开放,其余时间关闭等。 3)对于给排水系统宜考虑: 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水系统,无跑冒滴漏现象; 一绿化浇灌、景观补水和路面喷洒采用雨雪水回收或再生水处理系统; 一绿化浇灌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方式; 一卫生间、食堂等公共区域及用水设备采用节水措施; 一无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车辆现象; 采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措施等

    4)对于供配电系统宜考虑: 一更新改造老化线路、电网、变压器、电动机等设施设备,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系数, 节约线损率及不明损耗; 一一对机构所在建筑按照用能种类、用能系统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对既有建筑结合节能改造计划, 逐步做到电力分区、分项计量; 一一采取无功补偿措施提高功率因数,低压供电的用电单元,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等 5)对于自控系统宜考虑: 一中央监控管理系统宜具备监视功能、显示功能、操作功能、控制功能、数据管理功能、通讯功 能、协议开放功能、安全保障管理功能: 一一现场监控系统宜发挥对建筑用能设备的自动控制功能,根据自动采集的传感器信号和实测能耗 数据实施设备、系统自动调节,以降低能耗为目标完善控制程序; 一一针对不同设备的使用特点,实施时间启停控制、间歇循环控制或最佳启停控制; 一在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和室内环境质量前提下,优化设备或系统运行控制策略,采用先进控制 算法,实现节能控制; 一一采用先进系统集成技术,发挥各系统间的联动作用,实施设备运行参数远程自动采集,在线设 备故障自动诊断和控制策略优化等功能。 6)对于其他用能系统可考虑: 一开水器采用节能型开水器,并安装时控装置; 一厨房、食堂、卫生间、洗手间和盟洗室宜采用节气型、节水型、节电型器具; 一一合理调配电梯的使用。 b)教育机构宜根据运行准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过程、系统和设备,并定期评价运行控制的有效性, 宜定期测试重点用能设备的用能效率,其用能效率不宜低于JGJ176所规定的限值。主要耗能设备的运 行宜满足相关经济运行标准要求, c)将运行控制准则适当地传达给为所有相关的人员。 d)教育机构还宜考虑到相关方(如物业管理、设备设施提供方、设备设施维护外包方等)对降低 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的影响。教育机构宜当建立必要的运行控制措施,如在程序、合同或与供方的 协议中做出规定,并就其内容与合同方和供方进行必要的沟通。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