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A 20020-2022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指南.pdf

  • T/CECA 20020-2022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指南.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3.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1-3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CECA 20020-2022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指南

    等脂肪酸和醇类物质。

    由接触氧化和过滤相结合,在有氧条件下,去除污水中氨氮 的构筑物,

    由接触还原和过滤相结合,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投加外碳 源,去除污水中硝态氮的构筑物。

    反硝化滤池的一种类型。采用陶粒或火山岩滤料,进水从滤 池底部进入滤料、顶部出水数据标准,一般由进水提升泵房、细格栅、生 物滤池、反冲洗泵房、鼓风机房、反冲洗集水池、反冲洗废水池 等组成的构筑物。

    反硝化滤池的一种类型。采用石英砂滤料,进水从滤池顶部 进入滤料、底部出水,需要定期驱除深床滤池内产生的氮气, 般由进水提升泵房、深床滤池、反冲洗泵房、鼓风机房、反冲洗 集水池、反冲洗废水池等组成的构筑物。

    2.0.12反硝化活性砂滤池

    反硝化滤池的一种类型。采用石英砂滤料,进水从滤池底部 进入滤料、顶部出水,脏砂在底部经过气提,从中心管提升到顶 部,在此期间脏砂被清洗后释放于顶部砂层,一般由进水提升泵 房、细格栅、活性砂系统、空压机房、反冲洗排水泵等组成的构 筑物。

    3.1.1工艺选择原则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技术路线应依据 具体确定的高排放标准的氮磷限值要求,在充分调研污水处理厂 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规律,以及有机物、氮、磷营养盐等组分浓 度的基础上,结合污水处理厂工况及现场实际条件等进行合理 选择。 2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应选择技术成熟、节能高效 和运行稳定的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在强化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基 础上,结合目标要求和现况条件,增设深度处理技术。在建设用 地许可的情况下,脱氮、除磷两个过程宜分别设计和控制。 3深度脱氮一般采用生物法,实现更低的出水总氮浓度 要求。 4深度除磷应优先采用生物除磷,当生物除磷不能满足要 求时,增加化学除磷,当总磷去除要求较高时,可选择多级化学 除磷工艺。 5城镇污水处理厂同时要求高排放标准的氮磷限值要求, 宜采用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6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应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和先进 科技成果,积极采用节地节能、经济高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 材料和新设备,提高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技术水平。 7选择新工艺时应有相关的工程案例或翔实的试验数据, 必要时应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试验验证。

    行稳定的方案,满足稳定达标和经济的要求。强化脱氮除磷工艺 设计中,宜采用数学模型模拟技术对工艺单元组合、工艺参数选 择进行模拟和优化。 1进水水质组分分析和模型的校核是模拟的基础。 2生物池的设计宜借助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优化,包括厌氧 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工艺参数、溶解氧控制、泥龄控制、碳源 投加点和除磷药剂投加点等,

    污水生物处理中氮的转化包括同化、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 用,污水处理厂氮的去除过程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二级 处理通过设置缺氧池、好氧池以及内回流来完成脱氮,也可通过 司步硝化反硝化完成脱氮过程。三级处理一般采用后置反硝化滤 池完成脱氮,包括反硝化生物滤池、反硝化深床滤池以及其他类 似工艺。 本指南的工艺技术路线仅介绍目前常用的主流深度脱氮工 艺,二级生物处理选择设置前置厌氧的多级A/O工艺,深度脱 氮选择反硝化深床滤池、反硝化生物滤池等工艺,部分地区出水 总氮可以达到5mg/L以下。

    3.2. 2多级 A/0+反硝化深床滤池

    深度脱氮组合工艺通常为二级生物处理+深度脱氮工艺,二 级生物处理保证氨氮稳定达标,通过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 最大限度去除总氮。反硝化深床滤池具有反硝化脱氮和过滤功 能,可去除污水中残余的硝态氮和悬浮物(SS),保证总氮稳定 达标。 在用地和水头损失受限的情况下,改造工艺也可采用将现况 普通砂滤池适当改造后,形成具有较低反硝化负荷的反硝化砂 滤池。 多级A/0+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流程图如图3.2.2所示。

    多级A/O+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流

    3.2.3多级A/0+反硝化生物滤池+砂滤池 反硝化生物滤池对SS的去除能力有限,反硝化生物滤池后 可根据需要设置砂滤池,通过砂滤池进一步去除SS后排放。多 级A/0+反硝化生物滤池+砂滤池工艺流程图如图3.2.3所示。

    3.2.4硝化滤池+反硝化滤池

    多级A/O+反硝化生物滤池+砂滤池

    对于现况改造工程,当二级生物处理经改造后,出水氨氮仍 达不到设计标准,且对出水总氮的标准有要求时,可选择硝化滤 池+反硝化滤池工艺,硝化滤池+反硝化滤池工艺流程图如图 3.2.4所示。

    2.4硝化滤池+反硝化滤池工艺流

    硝化滤池是以去除氨氮为目的的污水处理构筑物。硝化滤池 的整个滤床控制在好氧状态,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为自养型硝化 菌,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在滤料附着的微生物降解作用下得以

    去除。硝化滤池与反硝化滤池的前后顺序可根据二级处理出水中 的氨氮浓度、总氮浓度及最终出水要求经方案比较后确定。

    根据出水浓度要求的不同,污水处理厂的除磷工艺一般包括 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生物除磷通过强化聚磷菌(PAOs)的生 长实现,聚磷菌经过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两个过程,将污水中的 磷酸盐超量积累为胞内聚磷酸盐,通过排泥实现出水磷浓度降 低。化学除磷是在污水中投加金属盐,与正磷酸盐形成絮凝物通 过沉淀或过滤从污水中去除。 深度除磷组合工艺通常采用二级生物处理+三级处理段除磷 工艺,二级生物处理应优先发挥生物除磷作用,再由深度处理段 除磷,一般采用化学除磷,保障总磷稳定达标排放。 三级处理段除磷一般选择混合反应絮凝+沉淀/气浮+介质过 滤工艺过程,常采用的工艺单元包括高效沉淀池、气浮池、砂滤 池、高速纤维滤池等。

    3.3.2多级A/0+絮凝/高效沉淀池+砂滤池

    多级A/O+混合反应絮凝/高效沉淀池+砂滤池工艺流程图如 图3.3.2所示。多级AV/0包括预缺氧池、厌氧池和好氧池,利 用微生物作用去除总磷;多级A/O出水投加化学除磷药剂,将 溶解态磷转化为颗粒态磷后通过沉淀池去除;沉淀池出水经过砂 滤去除残余的颗粒态磷,实现深度除磷。 化学除磷药剂采用多点投加,一般投加在二沉池前和深度处 理单元。

    图3.3.2多级A/0+混合反应絮凝/高效沉淀池+砂滤池工艺流程图

    1混合反应絮凝/高效沉淀池+砂滤池工艺一般由混合絮凝 池、高效沉淀池、砂滤池组成。 2当总出水标准要求总磷小于或等于0.1mg/L时,前置的 生化段出水的总磷小于或等于1.0mg/L,三级处理可采用絮凝/ 高效沉淀池+砂滤池工艺。 3在三级处理进水SS<20mg/L的情况下,该工艺可有效地 去除二级出水中残留的悬浮态和胶态固体物质,进一步去除污水 中的SS和总磷,因絮凝/高效沉淀池+砂滤池工艺投资较低、管 理简便、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在污水处理厂中得到了产泛的 应用。 3.3.3多级A/0+气浮池+砂滤池

    3.3.3多级 AV/0+气浮池+砂滤池

    2气浮法是通过散气、溶气等方式,在水中形成大量均匀 的微气泡,使颗粒粘附气泡后上浮于水面,从而使悬浮于水中的 固体或液态颗粒物质得到分离的过程。气浮除磷可高效去除污水 中的总磷,达到深度除磷的目标。 3出水标准要求总磷小于或等于0.05mg/L,三级处理宜采 用砂滤池工艺。 4相对比而言,气浮池比高效沉淀池能达到更低的出水总 磷的要求。

    3. 4脱氨除磷组合工艺

    本节脱氮除磷组合工艺仅介绍在深度处理阶段同时设置深度 脱氮和深度除磷的工艺。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高排放标准氮磷限值,即 总氮小于或等于5mg/L和总磷小于或等于0.05mg/L的需求,采 用多级A/O+反硝化滤池+气浮池+砂滤池的深度脱氮除磷组合 工艺。

    3.4.2多级A/0+反硝化滤池+气浮池+砂滤池

    为避免磷含量严重不足影响深度生物脱氮效果,宜先深度生 物脱氮,后进行化学深度除磷。多级A/O+反硝化滤池+气浮池+ 砂滤池工艺流程图如图3.4.2所示。

    多级A/O+反硝化滤池+气浮池+砂

    4强化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高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通常需要经过三级处理工艺,包括 预处理及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二级处理是主体。二 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的工艺主要有: A/A/O、倒置A/A/O、多级A/O、氧化沟、两段曝气、序批式 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气、UCT等工艺。生物膜法的工艺主要有 MBBR等工艺。 强化脱氮除磷是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强化预处理、优 化一级处理、强化二级处理,去除污水中污染物

    4.1.2原水中碳源的充分利月

    1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碳氮比较低时,应优先选择碳源高效 利用的工艺,合理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 2为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碳源,适应不同的进水水量和水质, 污水处理工艺宜采用多点进水和多点混合液回流,增设缺氧/好 氧可调节区等

    在保证水力流畅和安全的前提下,应合理控制构筑物进、出 水堰后液位,减少跌水复氧: 1降低污水提升的能耗,减少电耗。 2减少由于跌水充氧引起的污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外 加碳源的消耗,降低运行费。 3反硝化阶段前的跌水,会造成缺氧环境的破坏,不利于 反硝化的进行。某工程实测二沉池出水堰后跌水高差在20cm~ 30cm,水中溶解氧浓度提高1.5mg/L~2.0mg/L,对后续反硝化

    滤池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4. 2. 1强化预处理

    4.2.2预处理工艺选择

    1预处理工艺用于拦截污水中较大的,呈悬浮、颗粒态 票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 2预处理工艺应根据进水水质、污水处理工艺确定, 可采用粗格栅+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工艺。

    4.2.3格栅选型及搭配原则

    6超细格栅:可选择滚筒格栅,孔径宜为1mm~2mm。对 于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应增设超细格栅,进一 步强化对毛发、浮渣等的去除,防止膜丝被粘附。超细格栅应配 套冲洗系统及渣水分离压榨设备。

    4.2.4沉砂池选择及优化

    1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相对密度不低于2.65、粒径0.2mm 以上的砂粒,对于有高排放标准出水水质要求的污水处理厂,为 提高后续生物池活性污泥的活性,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可加强对 0.1mm甚至更小粒径砂粒的去除。 2建议采用运行效果稳定且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的曦气沉 砂池,建议将平均流量下的水力停留时间延长至10min左右。 3选用旋流沉砂池时,沉砂池及配套设备宜参考供货商的 标准产品进行设计。

    4.3.1优化一级处理

    1根据进水组分特点,优化一级处理,统筹污水内碳源的 开发和进水悬浮颗粒物的去除,改善后续运行效果。 2为提高污水内碳源的利用率,可设置水解或发酵环节, 提高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比例,将进水中的有机物更多地转化为 挥发性脂肪酸,满足脱氮除磷的碳源需求。

    1进水SS天于320mg/L时,宜设置初沉池或初沉发酵池, 同时设置超越管线,在进水SS较低时可直接超越至下一个处理 单元。 2为提高碳源利用率,初沉污泥可设置初沉污泥发酵池。 3进水COD可生化性较差,BODs/COD小于0.3,导致外碳 源投加量过大时,或进水溶解性慢速可生物降解COD影响出水 COD达标时,可采用水解发酵池。水解发酵池宜设置超越管线, 在进水COD可生化性明显提高时可直接超越至下一个处理单元。

    为减少初沉池对有机物的降解,同时对SS有一定的去除 用,建议提高初沉池的表面水力负荷至5m/(m·h)左右, 低水力停留时间,可将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40min~60min。

    1初沉发酵池相对于初沉池,需增加污泥层厚度,提高污 泥停留时间。 2初沉发酵池可改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构成特性, 可实现城镇污水有机碳源的充分利用和无机悬浮固体的有效分 离,提高进水中的快速降解有机物的比例。 3在进水SS/BODs偏高和BODs/TN偏低的条件下,宜采 用初沉发酵池代替初沉池,在去除部分SS的同时,改善进水有 机物的可生化性,提高内碳源的利用率

    2初沉发酵池可改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构成特性, 可实现城镇污水有机碳源的充分利用和无机悬浮固体的有效分 离,提高进水中的快速降解有机物的比例。 3在进水SS/BODs偏高和BODs/TN偏低的条件下,宜采 用初沉发酵池代替初沉池,在去除部分SS的同时,改善进水有 机物的可生化性,提高内碳源的利用率。 4.3.5初沉污泥发酵池 1初沉污泥发酵池,在常见的污水温度范围(12℃~30℃) 内,污泥停留时间3d~5d。有研究发现,在温度为25℃~30℃、 污泥停留时间为2d~3d的条件下,初沉污泥发酵池产生挥发性 脂肪酸的量最多,停留时间更长的情况下,挥发性脂肪酸会被消 耗或转化为甲烷。 2初沉污泥发酵池的上清液投加至厌氧区或者第一缺氧区。 由于上清液中氨氮和正磷酸盐浓度较高,应避免投加至第二缺 氧区。

    4.3.5初沉污泥发酵池

    水解酸化池的停留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在没有试验条件的 情况下,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可在4h左右。

    4.4.1强化二级处理

    1二级处理应最大限度地脱氮除磷,减少进人深度处理 设的氮磷含量,从而简化深度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

    管理成本。 2为减少工艺环节,保证运行稳定,二级生物处理的停留 时间应保证对氨氮的去除,将二级处理出水氨氮浓度控制在排放 标准以下。 3生物池的水力停留时间长,生物量大,抗冲击负荷能力 强,应利用该优势,在保证去除有机物的基础上,为短程硝化反 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等新工艺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尽量减少曝气和化学药剂的投加实现脱氮除磷,降低污水处理厂 的运行管理成本。 4二级处理阶段应充分利用进水中的碳源进行脱氮除磷。 4.4.2二级处理工艺及单元选择 1AAO及其改良工艺可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等营 养盐的有效去除。为提高AAO工艺脱氮除磷的效能,满足高排 放标准,二级处理可采用改良AAO工艺、多级A/O工艺、UCT 等工艺。 2对于用地受限的提标改造项目,可在现况生物池的部分 区域增加填料,采用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IFAS工艺), 提高脱氮效果。 3对于用地受限的新建污水处理项目,在进水污染物浓度 较低时,可采用MBBR工艺,即依靠在水流和气流作用下处于流 化态的载体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染物吸附、氧化和分解,使污水得 以净化的污水处理工艺。 4对于存在低温运行工况的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时可采 用增加生物量、水力停留时间或选择耐低温生物种群等工艺。 4.4.3多级A/0工艺 1多级A/O工艺是对传统缺氧/好氧工艺的改进,由两组 及以上缺氧池和好氧池串联而成,经演化和改进产生了各种变形 工艺。 2为方便运行管理,深度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厂可采用两 级 A/0工艺。两级A/0 工艺流程图如图4.4.3所示。

    4. 4. 3 多级 A/0 工艺

    1多级A/O工艺是对传统缺氧/好氧工艺的改进,由两组 及以上缺氧池和好氧池串联而成,经演化和改进产生了各种变形 工艺。 2为方便运行管理,深度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厂可采用两 级 A/O 工艺。两级 A/O 工艺流程图如图 4. 4. 3 所示。

    1)两级A/O工艺推荐采用预缺氧池、厌氧池、第一缺氧 池、第一好氧池、脱气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 二沉池的组合池型。 2)污水经过预处理后,按一定比例分配至预缺氧池、厌氧 池和缺氧池,提高污水中有机碳源的利用率。

    4.4.4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

    图4.4.3两级A/0工艺流程图

    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是由悬浮态污泥和填料生物膜组 成的混合微生物体系,将特定形状的填料放入污水池中,使水中 的微生物集中在生物膜上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以 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或提升其性能。 1通过在A/O工艺或其变形工艺的好氧池或缺氧池中添加 填料,可改造为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填料应根据实际情 况,填料的亲水性、比表面积及密度等选择。 2生物膜具有较长污泥龄,世代周期长、生长缓慢的硝化 细菌得以生长富集,悬浮态泥龄可以相应缩短,这有利于世代周 期短的聚磷菌积累生物质磷,二者共同实现系统的同步强化脱氮 除磷。 3 填料的填充率一般为20%~60%,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 确定。 4.4.5 MBR工艺 1 MBR工艺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小,可在用地受限时 选择。 2通过在缺氧池中投加碳源和好氧池中投加除磷药剂,在 生物池中实现氮磷去除,通过膜过滤,达到深度脱氮除磷的目 标。MBR 工艺流程如图4.4.5所示。

    图 4. 4.5MBR 工艺

    MBR工艺用于出水氮、磷控制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厂深度 脱氮除磷,特别是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比较低时,过量的化 学药剂会使整个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磷含量过低,影响正常的生 物反应,应结合实际情况慎重选用。 合肥等地实际工程中,有观察到出水总磷稳定在0.1mg/L 的情况,但长期运行后,过量除磷药剂的投加和系统中低磷引起 MBR工艺运行的诸多问题。 3膜格栅可采用滚筒或内进流孔板格栅,配套自动冲洗系 统,配备废水的输送装置及渣水分离压榨设备。膜格栅宜设置在 沉砂池或初沉池后。 4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池设计可采用改良A/A/O或多级 A/O,设计污泥浓度一般在6g/L~8g/L,膜池至生物池混合液回 流比一般为400%~500%。 5膜池混合液一般选择回流到好氧段;膜池混合液回流到 缺氧段时,应先经过脱氧段。 6膜通量宜为15L/(m·h)~20L/(m·h),在水温较低 的东北地区膜通量应适当降低

    针对以深度脱氮为目标的污水处理,二级处理宜优选多点进 水,污水可同时分别进入预缺氧池、缺氧池和厌氧池,

    4.4.7多点混合液回流

    为提高污水中有机物的利用率和总氮的去除率,可设置多点

    混合液回流,可回流至各级缺

    4.4.8脱气池(区)设置

    依靠微生物自身的耗氧能力,脱气池(区)可以有效降低 回流混合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减少回流混合液对缺氧池环境的负 面影响,有利于缺氧区更好发挥反硝化脱氮的功能。另外,可依 靠微生物的内碳源反硝化作用,充分利用混合液中慢速生物降解 有机物和活性污泥中内源代谢产物,在脱气池(区)中进一步 去除污水中的总氮,提高系统脱氮效能。 脱气池(区)设置在好氧池的末端,混合液回流点设置在 脱气池(区)的末端,混合液在脱气池(区)内去除溶解氧后 回流到缺氧池。脱气池(区)内宜设置水下搅拌器,防止污泥 沉淀和利于回流混合液脱气。 脱气池(区)设计示意图如图4.4.8所示。

    图4.4.8脱气池(区)设计示意图

    1脱气池(区)可与多种工艺组合,可设置在AAO、多级 A/O等工艺中,结合生物处理工艺和池形灵活设置,工艺流程 简单。 2脱气池末端的溶解氧浓度宜控制在0.5mg/L以下。 3脱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可通过溶解氧消减试验确定,设 计水力停留时间(HRT)宜为 0. 5h~1h。

    4.4.9好氧/缺氧可调节区

    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可设置好氧/缺氧可调节区,在好

    氧/缺氧可调节区内同时设置搅拌器和曝气器,根据生物池对氨 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灵活调整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划分。 1)生物池对氨氮去除效果不理想时,好氧/缺氧可调节区进 行曝气,停止搅拌,好氧/缺氧可调节区作为好氧区运 行,确保二级处理出水的氨氮浓度达标。 2)在保障氨氮达标的情况下,生物池对总氮去除效果不理 想时,好氧/缺氧可调节区进行搅拌,停止曝气,将好 氧/缺氧可调节区作为缺氧区运行,强化对总氮的去除。 2好氧/缺氧可调节区的主要设计参数应根据工艺和运行工 况,宜通过模型模拟计算确定。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h~4h。

    为强化生物除磷,厌氧池前宜设置预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宜为0.5h~1h。 二沉池的污泥回流至预缺氧池,与部分进水混合进行反硝化 反应,降低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从而减小硝态氮对厌氧区处理 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化聚磷菌,提高聚磷菌在厌氧池的释磷 效果。

    1污水和污泥在进入生物池的厌氧区和缺氧区时,宜 俺没入流的方式,避免引起复氧。 2对于现况改造项目,若二沉池为敲开式,可在其出 增加盖板,在降噪和抑制藻类滋生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出水 造成的复氧。

    1污水和污泥在进入生物池的厌氧区和缺氧区时,宜采用 俺没入流的方式,避免引起复氧。 2对于现况改造项目,若二沉池为敲开式,可在其出水渠 增加盖板,在降噪和抑制藻类滋生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出水跌水 造成的复氧。 4.4.12化学(辅助)除磷 1二级处理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生物除磷,在此条件下,可 投加化学除磷药剂。 2二沉池前可投加除磷药剂,提高二级处理对总磷的去除率 从而降低深度处理阶段的除磷负荷,有利于出水总磷稳定达标。 3深度处理阶段的除磷化学污泥可回流至二级生物处理, 提高除磷药剂的利用率。

    4. 4.12化学(辅助)除磷

    5深度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是在强化预处理、优化一级处理、强化二 级处理的基础上实施三级处理,是高排放标准的保障工艺。本章 介绍三级处理的氮磷去除技术,主要有混凝、沉淀和澄清、气 浮、过滤、膜分离、硝化和反硝化滤池等工艺单元。 1三级处理进一步去除二级生物处理难以处理的氮、磷营 养盐及部分剩余有机物等。 2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通常深度脱氮需投加碳源,深度 除磷需投加除磷药剂。 5.1.2工艺选择原则

    级处理的基础上实施三级处理,是高排放标准的保障工艺。本章 介绍三级处理的氮磷去除技术,主要有混凝、沉淀和澄清、气 浮、过滤、膜分离、硝化和反硝化滤池等工艺单元。 1三级处理进一步去除二级生物处理难以处理的氮、磷营 养盐及部分剩余有机物等。 2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通常深度脱氮需投加碳源玩具标准,深度 除磷需投加除磷药剂。 5.1.2工艺选择原则 1三级处理工艺选择应与二级处理协同考虑,结合出水排 放标准,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难以去除的污染物,从全流程降低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使整个工艺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最优。 2三级处理工艺单元选择应根据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的高 排放标准和尾水利用情况确定。 1)尾水排人敏感河湖,为减少河湖藻类暴发风险,防止水 体富营养化,工艺选择前应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确 定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氮营养盐需要优先控制时, 可采用硝化滤池、反硝化滤池工艺;磷营养盐需要优先 控制时,可采用混合、絮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 工艺。 2)尾水进行工业利用时,应根据工业用水水质指标要求,

    养盐及部分剩余有机物 2经过二级生物及 除磷需投加除磷药剂。 5.1.2工艺选择原则 1三级处理工艺选 放标准,进一步去除二终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 最优。 2三级处理工艺单 排放标准和尾水利用情 1)尾水排入敏感河 体富营养化,工 定需要优先控制 aa

    5.1.2工艺选择原则

    混凝包括混合、絮凝,采用GT值设计,G值表示水流 度梯度,T表示停留时间。通过控制G值和T值,保障化学 和絮凝过程的充分进行,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

    1累凝池型式和絮凝时间应依据进水水质情况,并结合已 建工程的实践经验确定,有条件时宜通过试验验证。 2絮凝停留时间不宜小于10min。 3深度除磷时,随着絮体的逐渐形成,搅拌速度应逐级降 低,避免打碎絮体,影响沉淀效果。 1)累凝反应开始时,可采用较大的搅拌强度,但搅拌时间 要短; 2)当细小微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时,搅拌强度要求适中, 不可强烈搅拌液体,以免破坏絮凝剂中的链子搭桥; 3)当微粒间相互碰撞形成大的絮体时,搅拌强度应适当降 低,防止絮体被水的剪切力打碎; 4)各种絮凝反应池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但均应遵循水流

    1沉淀池和澄清池的类型应依据污水处理厂用地情况和 淀效果等因素选择。 2沉淀单元的工艺设计时,宜选择斜管、斜板类沉淀 并采取措施防止在斜管、斜板上附着、滋生的生物膜发生周期 脱落而影响出水水质,工程中可采用遮阳棚或定期加氯等措施

    1深度除磷工艺中多选用高效沉淀池,主要包括斜板或斜 管沉淀池、加磁沉淀池和加砂沉淀池等。 2高效沉淀池为化学除磷提供了良好的反应条件和沉淀环 境,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可有效控制出水的SS和总磷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 ,提高 药剂的利用率。 3高效沉淀池的混凝与沉淀应一体化设计。 4加磁沉淀池是高效沉淀池的一种类型。通过引人磁性颗 粒,利用絮凝、吸引吸附、电荷吸附、架桥、网捕等作用将水体 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等不溶性污染物与微粒磁粉有效结合 形成更大体积和密度的磁性累体,磁性累体沉降速度快。通过磁 回收系统循环使用磁粉。 5加砂沉淀池是高效沉淀池的一种类型。通过投加微砂,以微 砂作为絮体的核心形成密度非常大的絮体,加速絮体沉降。底部泥 砂回流并通过水力旋流器高效分离,微砂回收至系统重复利用。 6斜板或斜管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4m/(m·h)~ 10m/(m·h),加磁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可达20m/(m·h) 加砂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可达30m/(m·h)。 7沉淀池用于去除污水经混凝过程形成的絮体,SS的去除 效率一般为80%~90%

    1 混合时间宜为0.5min~2min,絮凝时间宜为8min~15min。 2 澄清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2.5m/(m·h)~3.0m/(m·h)。 3机械加速澄清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5h左右,絮凝反 应时间宜为0.5h左右,分离室上升流速宜为1mm/s左右。 4污泥回流量宜占进水量的3%~6%

    深度除磷可选用气浮工艺进行固液分离。 1气浮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相对较弱,当出水的总磷和 SS要求较高时,气浮池后应增设过滤单元,保证工艺具备较强 的稳定性。 2当气浮工艺的出水要求总磷小于或等于0.05mg/L时,进 水总磷应小于或等于1mg/L,一般控制进水总磷小于或等于 0. 5mg/ L。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