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218-2019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 GB/T 38218-2019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19 MB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1-2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38218-2019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4.4.2.3能源标准

    我国的能源标准按照法律属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 企业应执行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具体可做如下分类: 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如:GB21258、GB18613、GB24790等; 节能设计标准,如:GB50660、GB50049等;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标准,如:GB17167等。 b) 企业宜辨识相关的各类节能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一般包括: 基础共性标准,如GB/T2589、GB/T15587、GB/T24915、GB/T12452、GB/T28749 GB/T 28750等; 节能设计标准,如:GB/T51106等; 测试计量标准,如:GB/T21369、GB/T15316、GB/T15910等; 经济运行标准,如:GB/T13462、GB/T12497、GB/T29455等; 计算评估标准,如:GB/T7119、GB/T13234、GB/T28557、DL/T904、DL/T1189等

    我国的能源标准按照法律属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企业应执行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具体可做如下分类: 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如:GB21258、GB18613、GB24790等; 节能设计标准,如:GB50660、GB50049等;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标准,如:GB17167等。 企业宜辨识相关的各类节能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一般包括: 基础共性标准,如GB/T2589、GB/T15587、GB/T24915、GB/T12452、GB/T28749、 GB/T 28750等; 节能设计标准灭火系统标准规范范本,如:GB/T51106等; 测试计量标准,如:GB/T21369、GB/T15316、GB/T15910等; 经济运行标准,如:GB/T13462、GB/T12497、GB/T29455等; 计算评估标准,如:GB/T7119、GB/T13234、GB/T28557、DL/T904、DL/T1189等

    4.4.2.4能源相关的财政和税收政策

    能源相关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可分为财政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一般股包括: 财政优惠政策:企业在能源策划过程和制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国家的财政 优惠政策。如:《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b 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充分辨识相关的能源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企业采购节能设备、产品和服 务并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如:《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公布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 C)能源价格的相关政策。

    4.4.2.5其他要求

    其他要求可包括: a) 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要求,如节能工作目标责任书; b) 电力行业协会的文件要求; c) 企业上级公司的要求; d) 节能自愿性协议; e) 与能源供方的协议等

    能源评审为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信息并奠定基础。能源评审主要覆盖燃料输送、燃烧、水处 理、热能转换、电能转换、脱硫脱硝、除尘、余能回收等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以及影响企业能源绩效的其 也辅机等厂用电系统活动的评审;组织机构、职责划分以及能源管理制度的评审;识别并制定能源绩效 改进机会。能源评审的对象包括与企业能源效率和能源成本相关的所有人员、设施和活动。 企业应将能源评审的方法、流程和要求形成文件。文件至少应当包括能源评审的范围、职责、方法 工具、主要能源使用的确定准则、能源绩效改进机会以及再次能源评审的要求。以上要求可以体现在

    个文件里,也可以包含在多个文件中。

    4.4.3.2方法与工县

    GB/T382182019

    企业根据目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能源使用开发、选择、确定能源评审方法和工具。企业应对能 源评审的方法和确定主要能源使用的准则进行评审,以确保是适用和有效的,必要时进行调整 常用能源评审方法:现场调查、性能试验、效率测试、能源需求分析和负荷分析、能效对标、能量平 衡、能源审计、专家诊断等。 常用能源评审工具:流程图、能流图、能源网络图、能源平衡表、调查表等

    4.4.3.3评审的输入

    能源评审的输人可包括: a)能源种类、来源,过去和现在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 b)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及岗位工作人员状况,能源绩效现况,发电负荷、燃料质量等相关变量, 运行值班方式、调度规律等静态因素; 能源管理现状(能源管理的职能、体制、制度等); d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文件

    4.4.3.4能源评审的重点与内容

    企业按照生产工艺过程进行能源评审时,需要考虑涉及的运行、检修、技术、采购、计量、设备、设计、 本、项目管理等相关活动,也可针对燃料输送、燃烧、水处理、热能转换、发电、脱硫脱硝、除尘、余能回 等开展能源评审。其重点和内容宜考虑以下方面,但不限于: a)主要使用和产生的能源种类、消耗和回收水平,如:燃烧工序消耗的主要能源为原煤、天然气, 产生的能源种类为蒸汽工质、热烟气: b)主要用能过程的运行负荷、现有工艺设施的设计方式的影响,如:配煤方案设计、脱硫脱硝 工艺; c) 生产工艺过程间生产组织及匹配情况,如:燃料输送与燃料燃烧的匹配、燃烧能力与除尘能力 的匹配; d) 生产工艺过程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水平、运行状态和调节方式,如:汽轮机的运行负荷变化和 调节方式、锅炉效率等: e 生产工艺过程主要用能过程、系统、设备的关键参数、指标的规定和控制情况,如:锅炉排烟温 度的规定和控制; f) 生产工艺过程节能工艺技术,如:汽轮机通流改造和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 能源供应、产生环节的运行状况和能源的质量、数量,如:煤炭的水分、挥发分、灰分、硫分、热 值等; h) 能源存储和输送环节的损失,如:煤场损失、煤炭皮带传输过程的损失等; i) 能源的使用与转换效率,如:综合发电标准煤耗率、锅炉补水率等; 能源余热回收和利用,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与利用等; k) 外销能源的供应管理,如:居民供暖或小工业生产用户所需的蒸汽输送管理等

    主要能源使用的准则时,宜考虑但不局限于以下方

    a 法律法规和其他文件; b) 能耗占比; c) 成本与收益; 工艺技术:包括节能技术和降低能源消耗的生产工艺技术; e)社会效益; f)企业自身要求

    4.4.3.6能源评审的输出

    能源评审的输出结果应当包括: a)主要能源使用; b) 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人员; c) 影响能源绩效的相关变量、静态因素,例如发电负荷和燃料质量等相关变量、班次和调度规律 等静态因素; d)排序后的能源绩效改进机会。 能源评审输出用于指明后续的管理和改进重点,不仅包括技术措施,而且包括管理措施。能源评审 输出宜形成能源评审报告。专业、局部的能源评审输出可结合企业的管理实际,以多种形式输出,如节 能项目清单、节能管理规定、能源管理计划等。 能源评审的示例可参考附录A。

    企业从能源伴甲中获得过 ,据此确定适宜的能源绩效参数对 来的能源绩效进行管理。能源基准实质上是在选定的基准期内被赋值的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 在识别和确定能源绩效参数后,予以建立并使用

    4.4.4.2能源基准的建立

    能源基准应建立在对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相关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能源基准的建立应: a)确定边界条件及相关的燃料、设备、负荷、操作条件以及数据采集方式; b) 考虑燃料的种类与条件,装机水平,冷却方式,能源消耗、能源效率数据计量、采集、统计和分机 系统的配备状况和水平; C 基于负荷经济调度的生产情况和负荷率的变化等。 将以上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作为建立能源基准所需的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等数据和信息的 基准期。所选择的基准期,生产运行应当正常并具有代表性,能源统计数据齐全、真实可靠,能够反映其 能源绩效水平。能源基准值可以是平均值、累计值或其他表述方式。能源基准案例可参考 GB/T29456—2012的附录A

    4.4.4.3能源基准的应用与调整

    能源基准的建立是为了跨期比较目身能源绩效,进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因此基准期应当是 织运行特点的具体时期。大多数情况下,相关变量和静态因素的变化会影响能源消耗,所以适 能源基准的数据应当根据相关变量、静态因素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变化情况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 或调整。

    GB/T382182019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 a)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发生变化,如企业新增加了另外一个区域的发电厂; b) 能源结构和发电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企业由原有的燃烧煤改为燃烧天然气或企业机组增 容改造等; c 生产工艺和主要设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企业由原有发电工艺改造成热电联产工艺或增加超 低排放等环保改造; d)其他预先规定的情况,例如达到了规定的调整周期或者技术变化(如计量手段的完善)或法规 要求,需要增加或改变能源基准。

    4.4.5能源绩效参数

    能源绩效参数和相应的能源基准是企业比较能源绩效改进的工具,能源绩效参数建立的边界与能 源基准建立的边界应当相对应,通常在企业边界,部门边界,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等边界建立 能源绩效参数作为量度一且建立,就可以视为工具进行监视和测量,所得的直接测量数据或通过 定模型计算所得的数据,将成为确认有关能源目标和指标是否达成的依据, 能源绩效参数的建立使企业各级人员更好地理解自身在能效管理方面的责任,并且理解采取哪些 必要措施实现能源绩效以及在改进绩效方面的贡献

    .4.5.2能源绩效参数的

    GB/T 38218—2019

    4.4.5.3能源绩效参数的应用

    企业应规定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的方法,形成文件并定期评审。 文件中应规定能源绩效参数 确定的方法、监测的方法和周期、异常情况的判定 、能源绩效参数的分析和改进、能源绩效参数的 评审更新等。当发现能源绩效参数不能有效 效时,应予以更新或完善,

    4.4.6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

    4.4.6.1能源目标和指标

    GB/T382182019

    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当规定统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边界条件。根据主要能源使用的变化 适时更新或调整能源目标和指标,以适应变化的要求。 企业在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准则和考核要求,而且与企业的总体绩效评 价体系统一协调。

    4.4.6.2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是指在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后,经过评审后可行的改进能源绩效的方法、技术 和措施,如:节能项目、技术攻关、新技术研发、管理改进等。为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企业应制定能源管 理实施方案。 为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按照全员参与能源管理的原则,企业应确定总体、各职能部门各厂部(分 )、作业区的分层级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可以单独形成文件,也可以纳人相应部门 的工作计划。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内容可包括: a)责任部门及其职责; b)针对主要能源使用制定的措施和预计实现的节能效果; c)采用的技术方法、施工方法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d)确定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e)实施过程的时间进度安排; f)对节能效果进行验证的方法或标准 能源目标、指标、管理实施方案和能源绩效参数的关联可参见表2给出的示例

    表2能源目标、指标、管理实施方案和能源绩效参数的关联示例

    企业在实施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段产生的实施方案及其他各项策划结果,口 包括: a) 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文件的识别和落实情况 主要能源使用; 企业确定的能源方针、能源基准、能源目标和指标; d)企业总体和分层级的能源绩效参数的实绩情况; e)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企业在实施和运行能源 施方案及其他各项策划结案, 包括: a) 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文件的识别和落实情况 b) 主要能源使用; c) 企业确定的能源方针、能源基准、能源目标和指标; d)企业总体和分层级的能源绩效参数的实绩情况; e)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GB/T 38218—2019

    实施与运行阶段以能源策划阶段厂 重点,在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过程中,应考虑企业能 源绩效改善的要求,协同一致促进企业能源绩效的改善

    4.5.2能力、培训与意识

    4.5.2能力、培训与意识

    4.5.2.1能力、培训与意识的策划

    关的能源管理角色和职责的培训,确保员工具有基于本岗位相应能源管理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具 备的能力,从而实现全员能源管理的目的。这部分员工包括:技术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运行值长、专工、 然料采购、能源计量和监测统计等人员。 企业应从能源管理的角度进行分类,进行不同岗位员工能源管理需求和能力的分析,按不同的培训 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按照计划,实施能力、意识的专业技能培训,对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保存教育、培 训的相关记录。

    4.5.2.2能力、意识培训的内容

    企业应识别不同工作岗位的能源管理角色和能力要求,但以下内容是作为全体员工能源管理培训 包括的: a)企业的能源方针; b)本岗位的能源管理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自身活动对能源使用和消耗产生的实际或潜在影响, 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责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 c)本岗位相关的能源目标和指标; d)本岗位相关的能源绩效参数; e)本岗位相关的能源绩效改进机会; f)本岗位相关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途径、期限、责任者等 对于与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绩效改进相关的岗位,适用时其培训内容应包括: 节能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 企业能源审计的原理、标准和方法;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 设施设备性能测试与分析,如锅炉、汽机; 效率监控与经济运行; 通用节能技术知识,如电机变频节能技术; 专用节能技术知识,如:能量平衡与预防性维护需求分析、二次再热、管道系统优化、汽封改造、 汽轮机间隙调整、低温省煤器和余热利用等; 节能蓝测方法等

    B能力、意识培训的途得

    企业通过强化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节能意识来确保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企 业可采取如下措施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和能力: a)内外部人员意识提高的途径可包括:班组会议、看板、公告、海报、研讨会、来访者手册、采购标 准、供应商守则等。 SAG b)节能技术交流

    GB/T382182019

    c)节能知识竞赛、节能小组组建、合理化建议征集、节能先进评选、节能奖励计划等。 d)在职教育。对于企业内部重要的能源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当有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其内容可 包括能源管理在职教育和资质培训

    4.5.3.1内部信息交流

    企业应根据其自身和相关方的需求建立、实施并保持就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 的内、外部交流,并明确交流方式、内容、对象和时机 企业应在其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建立与自身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沟通机制。 内部沟通内容应当包括: a)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文件; b) 能源评审结果; c) 能源目标、指标、能源绩效参数监视与实绩: d)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e) 最新节能技术或管理经验: f)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节能项目及实施情况和效果; g) 不符合及纠正预防措施; h) 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为能源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1)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结果等。 信息交流可采取会议、公告栏、论坛、简报、意见箱、网络等方式。内部信息交流应是多渠道的,企业 应鼓励员工或为企业或代表企业工作的人员对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意见和建议。如适 宜,企业应当积极引入能源数据管理中心监控系统与企业资源管理或数据采集系统整合,通过信息化的 手段,实现能源目标、指标、能源绩效参数实绩的分析和评价,实现能源的潮流管理、能源数据的在线采 集和实时监控

    4.5.3.2外部信息交流

    4.5.4.1文件要求

    B/T294562012中4.5

    GB/T 382182019

    4.5.4.2文件控制

    GB/T29456—2012中4

    火力发电企业应识别并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对燃料输送、燃烧、水处理、热 能转换、发电、脱硫脱硝、除尘和余热回收等环节,建立并实施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根据运行控制准 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确保能源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实施方案实现

    发电生产中与能源相关的运行控制准则,包括但不限于: a) 负荷经济调度管理: 1)根据厂网协调,电厂应以最佳工况分配负荷,采用经济性优化控制软件以实现发电机组负 荷优化调度、联产系统供能(热、电、冷)优化调度,保证全厂综合能耗最低; 2)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和机组存在的影响经济运行的缺陷,合理安排机组停备或检修, b)锅炉运行能源管理(燃煤电厂),锅炉运行能源管理作用就是尽量减少热量损失,提高锅炉 效率: 1) 新投产的锅炉设备要尽快做出不同负荷下的优化运行方案,确定出锅炉最佳运行工况,并 严格按照优化曲线运行: 2)执行企业锅炉运行规程,煤种变化大要及时进行优化燃烧调整,寻找最佳混配掺烧方案 提高锅炉效率; 3)加强锅炉吹灰管理; 4) 合理优化磨煤机运行方式,避免磨煤机低出力运行,根据不同煤种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 在安全前提下尽量提高出口温度; 5) 定期对锅炉进行热力性能试验,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处理; 6)1 做好高温设备保温,使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50℃,当大于50℃时要及时更换保温,减少 散热损失。 c)汽轮机运行能源管理,汽轮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运行能源管理的作用同样 是减少转换过程中的热能损失: 1) 制定汽轮机优化运行方案,对于设计变压运行的机组,应进行定滑压曲线的试验、测绘,掌 握定压与滑压拐点,并严格按照曲线运行。 2)# 机组启动前要进行启动前全面检查,具备启动条件后方可启动,为做好启动过程中的节 能,应尽量缩短启动时间。机组启动正常后,应尽快投人顺阀运行减少调门的节流损失。 应通过阀序优化试验,测定阀门开度与流量对应关系,优化调门重叠度曲线 3)合 合理调整高、低压加热器运行水位,保持高、低压加热器端差在正常范围内,尽量降低 端差。 4) 优化循环水泵的运行,循环泵应加装变频调速器或改高低速双速功能,根据机组负荷和循 环水温度在保证真空前提下合理调整循环水量,达到经济真空。 5)每月要进行一次机组真空严密性试验,定期对真空系统进行查漏,减少真空系统泄漏,确 保严密性合格

    GB/T382182019

    6)制定凝汽器胶球清洗管理制度,保证胶球投入率达到100%,确保凝结器清洁。 7)加强空冷岛运行管理,使机组功率的增加与空冷风机耗功增量之差最大,机组的经济性达 到最佳。 ) 燃气轮机运行能源管理(燃气电厂): 1)执行企业燃气轮机运行规程,加强对燃气轮机进气空滤压差监控,确保进气滤过滤精度不 低于设备供应商运行维护手册文件要求,使压气机进气压比在相同环境温度下达到最佳: 2)定期进行压气机水洗,确保压气机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3) 涉及机组热通道部件检修后、气温较大幅度变化和天然气热值变化超过设备供应商规范 要求时,及时安排燃烧调整; 4) 加强天然气查漏管理工作,定期排查天然气系统泄漏和天然气相关阀门内漏 运行中加强燃机排气压力的监控; 6) 加强燃机高、中、低压防喘放气阀及缸体各级抽气阀内漏检查及处理; 7) 加强透平、压气机缸及其附属管道结合面漏气检查和处理; 8) 加强排气室内温度及排气室、排气烟道外保温温度监控; 9) 结合燃机电厂机组特性细化优化运行方案,特别是制定启停机、辅机启停、机组停机保养 等优化运行方案。 余热锅炉运行能源管理(燃气电厂): 1)执行企业余热锅炉运行规程,按规定开展锅炉大修前、后热效率试验,对标设计值,根据指 标变化情况,计划或实施相关节能技改方案,不断提高锅炉效率; 2) 加强锅炉主蒸汽温度、低压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的监控,确保主蒸汽温度、低压蒸汽和再 热蒸汽温度自动系统正常投入; 3)加强日常锅炉排烟温度的统计,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 4)定期对锅炉本体各部分外壁温度进行红外探测,检查锅炉本体有无烟气泄漏并及时处理, 减少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5)定期对锅炉受热面进行检查,及时掌握锅炉受热面清洁度、腐蚀、磨损等情况并制定相应 措施; 6) 定期对锅炉系统的辅机能耗进行评估,适时开展节能改造 电气运行能源管理: 1)执行企业电气运行规程,进行全厂电平衡测试及分析,统计分析各主要辅机设备耗电率变 化情况,积极采用管理和技术措施降低辅助设备耗电率; 2)月 尽量提高变压器的负荷; 3) 主变压器的冷却方式应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和机组负荷水平,适当调整运行冷却器数量: 4) 加强照明管理,规范办公区域、现场生产区域内的照明方式,逐步淘汰老式的高耗电照明 灯具; 5)加强企业用电管理,减少非生产用电; 6)采用高效节能机电设备,如变频凝结水泵、变频一次风机等。 辅机系统能源管理(燃煤电厂): 1)严格化学水务监督,确保各项监督指标不超标: 2)J 应通过试验确定脱硫系统最经济的循环泵及喷淋层的运行组合方式,确定氧化风量和吸 收塔液位及石灰石粒径的优化运行方式; 3)应避免脱硫系统方式除雾器的堵塞和结垢,确保除雾器清洁,减少系统阻力:

    6)制定凝汽器胶球清洗管理制度,保证胶球投入率达到100%,确保凝结器清洁。 7)加强空冷岛运行管理,使机组功率的增加与空冷风机耗功增量之差最大,机组的经济性达 到最佳。 燃气轮机运行能源管理(燃气电厂): 1)执行企业燃气轮机运行规程,加强对燃气轮机进气空滤压差监控,确保进气滤过滤精度不 低于设备供应商运行维护手册文件要求,使压气机进气压比在相同环境温度下达到最佳 2)定期进行压气机水洗,确保压气机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3)涉及机组热通道部件检修后、气温较大幅度变化和天然气热值变化超过设备供应商规范 要求时,及时安排燃烧调整; 4) 加强天然气查漏管理工作,定期排查天然气系统泄漏和天然气相关阀门内漏 运行中加强燃机排气压力的监控; 6)加强燃机高、中、低压防喘放气阀及缸体各级抽气阀内漏检查及处理; 7) 加强透平、压气机缸及其附属管道结合面漏气检查和处理; 8) 加强排气室内温度及排气室、排气烟道外保温温度监控; 9) 结合燃机电厂机组特性细化优化运行方案,特别是制定启停机、辅机启停、机组停机保养 等优化运行方案。 余热锅炉运行能源管理(燃气电厂): 1)执行企业余热锅炉运行规程,按规定开展锅炉大修前、后热效率试验,对标设计值,根据指 标变化情况,计划或实施相关节能技改方案,不断提高锅炉效率; 2) 加强锅炉主蒸汽温度、低压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的监控,确保主蒸汽温度、低压蒸汽和再 热蒸汽温度自动系统正常投入; 3)加强日常锅炉排烟温度的统计,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 4)定期对锅炉本体各部分外壁温度进行红外探测,检查锅炉本体有无烟气泄漏并及时处理, 减少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5)定期对锅炉受热面进行检查,及时掌握锅炉受热面清洁度、腐蚀、磨损等情况并制定相应 措施; 6) 定期对锅炉系统的辅机能耗进行评估,适时开展节能改造 电气运行能源管理: 1)执行企业电气运行规程,进行全厂电平衡测试及分析,统计分析各主要辅机设备耗电率变 化情况,积极采用管理和技术措施降低辅助设备耗电率; 2)月 尽量提高变压器的负荷; 3) 主变压器的冷却方式应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和机组负荷水平,适当调整运行冷却器数量: 4) 加强照明管理,规范办公区域、现场生产区域内的照明方式,逐步淘汰老式的高耗电照明 灯具; 5)加强企业用电管理,减少非生产用电; 6)采用高效节能机电设备,如变频凝结水泵、变频一次风机等。 g) 辅机系统能源管理(燃煤电厂): 1)严格化学水务监督,确保各项监督指标不超标: 2)应通过试验确定脱硫系统最经济的循环泵及喷淋层的运行组合方式,确定氧化风量和吸 收塔液位及石灰石粒径的优化运行方式; 3)应避免脱硫系统方式除雾器的堵塞和结垢,确保除雾器清洁,减少系统阻力;

    GB/T 382182019

    4)脱硝系统投运应与锅炉低氮燃烧调节紧密结合,用经济的喷氮量满足氮氧化物达标排放 要求; 5) 锅炉空气预热器应定期吹灰,防止换热片上堵塞空气预热器; 通过优化、调整电除尘器的运行参数,在满足除尘标准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除尘器电耗: 7)除尘渣系统应根据机组燃煤量、煤种、灰分、机组负荷等的变化,调整落灰时间和循环周 期,降低输灰单耗; 8) 机组低负荷时,结合燃煤量,及时调整捞渣机输送速度(或转速); 9)减少输煤系统设备空载运行时间,合理调整输煤系统运行方式,控制皮带出力在额定值范 围内运行。 h)设备检修能源管理: 1)执行企业设备检修运行规程,消除生产现场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解决设备磨损,减少能 源损失,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2)检修前应开展各种能耗诊断试验,科学制定能源目标、方案措施、作业指导书、检修标准 并严格检修工艺,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修后达到预期效果。 ) 阀门内漏管理: 1)建立机炉阀门统计台账,集中阀门统一管理,应在每个阀门后安装温度测点,门后温度不 大于50℃为正常,大于50℃为泄漏,应及时处理。 2)没有加装温度测点的阀门,在机组大修前、后应进行热力系统不明泄漏率试验。 3)加强对疏水阀门的检查维护,加大阀门密封面研磨治理,对于密封面磨损过大的阀门及时 进行更换。采用非侵入超声波监测方式,对重要疏水阀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专家软件分 析阀门的泄漏或堵塞问题,避免能源浪费和安全事故发生;建立阀门定期检漏制度,发现 问题,立即处理。 i)非生产用能管理,非生产用能是指不直接用于电力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煤、油、电、水、汽等能源 作为电力企业能源消耗应单独统计,与生产用能分别核算,消除企业包办制,实行有偿用能 要实行定额管理,超定额加价的原则,以促进节约用能。非生产用能的统计应以可靠的能源计 量手段为依据,保证数据准确。 1)各发电企业要制定非生产用能管理制度,对非生产用能应加装计量表,建立非生产用能统 计台账,每月进行统计分析; 2)设专人对非生产用能进行管理。 k)设备及煤质变动管理(燃煤电厂): 1)机组大修、技术改造、煤质变动后,应进行锅炉燃烧优化和制粉系统优化调整试验,指导运 行人员进行燃烧调整,提高锅炉效率、低负荷稳燃能力和降低辅机电耗; 2)更换新煤种时,要进行不同煤种混烧的燃烧调整试验,寻找最佳混配掺烧方案 1) 供热系统能源管理(热电联产电厂): 1)要在满足供热参数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参数较低的抽气压力点优先供热; 2)多台机组同时供热时,应通过供热负荷分配试验的结果,确定机组供热的先后顺序; 3) 供热量的调整应采用调整热网循环水量与温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单位工质携带热量的 能力,降低热网循环水泵耗电率。 m)机组启停能源管理: 1)应制定机组启停优化措施,细化机组启停步骤,合理安排辅机启停顺序,细化各操作过程 S

    应制定机组启停优化措施,细化机组启停 合理安排辅机启停顺序,细化各操作过程, 各环节紧密衔接,缩短运行时间,减少启停过程的水、煤、电、油等消耗,实现机组启停全过

    GB/T382182019

    4.5.5.3能源管理运行准则的贯彻实施

    4.5.5.4能源管理和运行准则实施效果评价

    企业应建立机制评价运行控制的有效性和效果,这种评价宜融合在企业已有的持续改善方法中,如 通过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技术攻关、新技术研发、维修工程、管理改进、管理创新、管理措施等 途径。对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能按照原规定和原计划进行的情况,应当及时调整纠偏确保有效性。 主要运行控制示例可参考附录B。

    企业在新、改、扩建项目的设计时,对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应考虑能 改进的机会和运行控制,进行能源相关的设计、能源评估和后评价工作,企业应当明确设计过程口 门的职责和权限,以满足企业经营活动各过程能源管理的要求。能源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纳入项 划、设计和采购活动中

    4.5.6.2设计的输入

    在实施新、改、扩建项目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设计时,应建立程序来分析工艺流程、用能设备等的 选择对生产过程能源使用的影响,包括以下能源相关输入: a)电力相关能源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其他 文件; b)售 能源种类(包括新能源的使用)、需求量、质量、经济性、可获得性、运输供应便捷性、环境影响、 政策支持等因素;

    c)设计应考虑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间的优化匹配; d)工艺流程的先进性; e) 主、辅机等设备选型,优先选用能耗低的设备,合理配置设备,避免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 产品; f)最佳实用节能技术和实践经验; 9)余热、余压、可燃性放散气体、废弃物等的回收利用

    4.5.6.3设计的输出

    实施新、改、扩建项目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设计中除了已有的质量、功能要求输出外,还应当增加 以下的能源相关输出: a) 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能源消耗总量、种类、能源使用要求及理由; b) 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相关的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指标; c) 对能源、设施、设备采购的要求; 所采用的节能技术和方法;

    4.5.6.4设计的能源评估

    企业应对新、改、扩建项目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设计开展能源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宜有 节能方面的评估内容,要进行合理用能评审,评审结果记录应予以保持。评估的内容应包括: a)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其他 文件。 b 是否有能耗指标分析内容,项目运行的能耗是否达到清洁生产和先进水平。 c) 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是否合理。 选择工艺时是否考虑能源绩效。应在满足其他条件的前提下开展节能型设计,优化配置用能 设施。例如,辅助设备装机容量应与主机配套,避免容量选择过大而造成能源浪费。 是否采用先进、高能效设备。 f) 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 是否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可燃性放散气体、废弃物等

    4.5.6.5设计的能源后评价

    电力新、改、扩建项目正式运行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能源后评价。后评价的结果应记录并予以 保持,能源后评价应包括: a) 能源指标是否达到设计值; b) 节能技术是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c) 能源消耗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 d) 是否有新的节能潜力; e)其他能源相关的建议

    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采购

    企业采购过程中应考虑能源绩效要求,并在采购、招标或合同文件中体现。当采购的能源服务、

    GB/T382182019

    品、设备和能源对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时,还宜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方法分析和评价。当采购对主要能 源使用有影响的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时,应首先评估采购需求。适宜时,企业应将高能效产品和服务 作为采购行为的第一选择

    4.5.7.2供应商管理

    企业在制定选择、评价和控制供应商的准则中应考虑能源绩效要求。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 可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在评价和选择供应商阶段,适宜时对供应商的资质、合规情况、生产规模、过程控制能力、业绩、信 誉、售后服务,及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质量、价格等进行评价,确定供应商的供应能力,选定符 合要求和稳定的供应商。 企业对供应商制定管理标准,进行有效控制,对供应方进行定期考评;当供应商发生质量问题、违规 青况、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对其进行重新评价,适宜时考虑通知该供应商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或停止采购,并酌情进行后续活动

    4.5.7.3采购要求

    采购的能源产品可包括:燃料(煤、天然气、燃油)、电等。 采购的能源服务的内容可包括:设备检修和运行维护,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调试及运行管理等 企业应对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采购提出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的要求。这些要求可包括: a)能源服务的供应商应要有充分的能源管理培训、经验和能力来满足能源绩效要求; b)能源法律法规及其他文件; c)用能总量、能源效率和能源指标要求; d)与整个用能系统相匹配的能源种类、设备,如选择燃料时应考虑与锅炉相匹配的一种或多科种 燃料; e)采购产品和设备的能效水平、运行稳定性: f)采购燃料时应考虑包括热值、含碳量、挥发分、水分、灰分、硫分等指标,优化能源结构: g)用能设备操作人员等的能力需求

    4.5.7.4采购控制

    企业应当制定并实施采购控制程序,满足要求。控制内容应包括: a)制定采购标准或规范,确保采购符合要求;采购标准、规范和文件发布前应当评审其适宜性和 充分性,并由授权人签发; 制定采购计划; )制定和执行能源采购、调运、接卸、输配和贮存等文件,规定并控制输配和贮存损耗

    4.5.7.5采购验证

    企业应策划和实施适当的验证活动,并保持验证结果的记录。做到: 按规定的能源采购标准和方法对采购的能源进行计量和验证,以确保采购能源的数量和品 b)定期对采购过程进行评价,以验证其有效性,当采购的能源已经或可能会对能源利用造成重 影响时,企业应当对采购过程进行评价。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验收。企业应建立流程来确保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效实施。特别又 节能量应有形成文件的验证记录,

    企业应策划和实施适当的验证活动,并保持验证结果的记录。做到: 按规定的能源采购标准和方法对采购的能源进行计量和验证,以确保采购能源的数量和品质, 定期对采购过程进行评价,以验证其有效性,当采购的能源已经或可能会对能源利用造成重要 影响时,企业应当对采购过程进行评价。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验收。企业应建立流程来确保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效实施。特别对于 节能量应有形成文件的验证记录

    GB/T 38218—2019

    .6.1监视、测量与分析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应当对决定企 关键特性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及时发 ,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在策划阶段应考虑监 和能源计量的需求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选取监视测量的内容,并作适当分析: a)能源绩效参数及相关变量,例如:供电标准煤耗、发电量、人炉煤量、收到基低位发热值、锅炉效 率、炉内过量空气系数等,汽机热效率、燃气轮机热耗率以及端差、凝结水泵、磨煤机等辅机设 备耗电率等。 b 影响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效果的相关变量,例如:运行中直接进行控制的参数,包括主再热汽 温等;改造汽机热交换器过程中,除监测汽机热效率变化外,还应监测循环水进出口温差等其 他指标

    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可包括: 目测:煤粉仓满仓程度、管道有无泄漏等运行控制监视内容。 计量与测量: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灰分、硫分等煤质分析参数。燃气的组分和比例等分析 参数。 检查、巡视:输煤带称重仪等易发生偏差的计量仪器应定期检查校准,脱硫脱硝、除灰排污等与 经济效益挂钩的环保指标完成情况应定期巡视。 关键参数记录:火电厂与能源绩效相关的大部分关键参数都通过仪表日常监视计量,记录方式 可通过抄表或分散控制系统自动收录参数信息。 分析是依据监视测量的结果,确定过程的运行状态,进而完善控制措施。分析方法可包括符合性评 价、合规性评价、能源管理绩效评价、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评价、基准的比对等。企业可通过以下 方面对能源绩效进行分析: 5ZIC a)通过对日常运行的监视、测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发电量、入炉煤量、天然气用量、煤质或燃气 化学分析、补水量、脱硫电量等各项指标形成生产日报表,并进行统计形成周报、月报,可以按 环比或按全年指标分解进行分析,评价能源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 b)重点用能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通过日常运行监视数据的统计和性能测试的方法获得,方 法一般有锅炉正、反平衡热效率、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等方法计算,同时参考产品性能标准及其 他技术文件。 c)对各项影响能源绩效的机组和辅机的性能指标应进行实时监测以把握能源绩效变化的原因 包括: 机组性能指标:发电机有功功率、补水率、汽耗率。 一锅炉性能指标:锅炉散热损失、排烟热损失、反平衡锅炉效率。 一汽轮机性能指标:汽机热耗率、汽机热效率、相对内效率。 加热器性能指标:各项端差、温升

    GB/T382182019

    凝汽器性能指标:凝结水过冷度、机组背压;空气预热器:烟气侧效率、空气侧效率等。 空气预热器:烟气侧效率、空气侧效率等 d) 综合能耗的计算方法见GB/T2589,一般最终折算为标准煤,以发电标准煤耗率作为输出。 e 节能量的计算方法见GB/T13234,一般最终折算为标准煤,以发电标准煤耗率作为输出,对机 组进行较大的节能技改后需要进行性能试验

    企业应按照GB17167和GB/T21369建立程序并形成文件,实施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以 支重点用能参数监视及数据收集规程的管理。需包括: a) 确定能源计量与重点用能参数监视的管理职责和分工,能源计量作为企业测量体系的一部分, 宜与企业的测量体系相协调。 b) 明确能源计量的能源介质。 明确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 d)依据国家标准能源计量设备配备率和精度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在新建或改扩建时,应有 相应的管理程序来确保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有相应的记录。 e) 适宜时,建立能源计量网络图,进行动态更新,实时反映能源三级计量配备状况。 f) 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等管理。 g) 能源计量的数据通过电厂各项分散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视,可人工进行汇总,或通过厂级实时 监控信息系统(SIS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系统)或类似系统进行数据收集汇总。 h) 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企业应建立文件或程序明确能源统计报表、能源绩效参数计算和能源计 量数据的关系,能源计量数据异议的处理。 1)能源计量的验证

    监视、测量和分析的职责应当具体细化到各职能各层次,制定实施并保持监视、测量和分析控制程 序用于开展以下工作: a)对主要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管理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包括:燃料管理、锅炉本 体、主蒸汽与天然气管道泄漏情况应作为重点进行日常性检查,可避免泄漏对用能造成较大影 响;对能源目标、能源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分析与评价;按照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中规 定的时间进度安排和预期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在计划与执行的大中小修中,做好机组效率试 验,并分析评价其对用能管理、能源绩效的影响。 b) 企业应当根据确定的运行准则,对各层次的用能状况进行分析,可用能源基准比对,评价各层 次能源绩效。 c) 关键特性的控制包括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能源绩效 参数、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在实现能源目标指标方面的有效性、实际与预期能源消耗的对比评价 等。企业应当确定适当的频次对关键特性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如果有连续导致不符合的变 化情况,应尽快组织应检,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企业应当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可在月、季经济活动分析中整合与能源管理相关的内容 如:生产经营指标、运行关键参数、燃料管理、节能情况等分析,在编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中应单列出这 内容,作为能源评审和管理评审的输入,以确定体系运行效果及应纠正或改进的领域, 企业宜使用SIS,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与DCS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桥接,方便厂级生产过程实

    GB/T 38218—2019

    GB/T 38218—2019

    时信息监控和调度以及数据的计算分析

    见GB/T29456—2012中4.6.2

    4.6.3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GB/T29456—2012中4

    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见.GB/T294562012中4.6.4

    技术交底见GB/T29456—2012中4.6.5

    见GB/T29456—2012中4.6.5

    见GB/T29456—2012中4.7

    本附求以某燃煤电的能源评审为例 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确定主要能 原使用、识别改进能源绩效机会,从而为策划、建立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目标、指标、管理实施

    A.2电厂主要生产工艺概况

    基坑标准规范范本A.2.1电厂工艺流程

    ....
  • 能源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