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593.2-2019 乡村电力建设 第2部分:通用技术标准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光伏方阵photovoltaicarray 光伏方阵又称光伏阵列,是由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具有固定 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设备basicequipmentfordistributedphotovoltaicpowe generationsystems 包括光伏组件、光伏方阵支架、汇流箱、并网逆变器、配电设施、供电系统监控装置和防雷设施。
4.1为服务美丽乡村电气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促进乡村配电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 展相协调,结合山东省经济发展和配电网现状,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经济、实用、节能、环保、适度 超前的原则,制定本标准建设工程标准规范范本, 4.2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标准,根据不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展配 电网规划,结合“四改一建”,同步实施村级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优化网络、提升供电能力。 4.3乡村配电网设计应满足标准化建设要求,差异化设计,设备及材料选型应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 用、节能环保、寿命周期合理的原则。积极稳妥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入网的 设备及材料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的规定并抽检合格。 4.4乡村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检验手段,合理安排施工周期,严格按照标准验 收,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应便于验收检验,隐蔽工程应在工程实施各阶段予以介入管控并落实相应技术要 求。 4.5乡村配电网建设应符合智能电网发展趋势,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需求,满足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 息采集同步建设、同步改造要求,满足同期线损管理要求。 4.6乡村供配电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DB37/T 3593. 22019
5.1.12直线杆采用顶槽绑扎法固定,在导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均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缠绕长度应超 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各30mm,绑线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铜塑线。小角度直线杆采 用边槽绑扎法。 5.1.13耐张杆导线采用悬式绝缘子、绝缘耐张线夹进行固定,回头“S弯”绑扎至主线,各相引线弧
1.13耐张杆导线采用悬式绝缘子、绝缘耐张线夹进行固定,回头“S弯”绑扎至主线,各相引 保持一致。
5.2配电站房及相关设备
5.2.3变压器在搬运或装卸前,应核对高低压侧方向;变压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应与 图纸相符,允许误差为土25mm,图纸无标注时,纵向按轨道定位,横向距离不得小于800mm,距门不 得小于1000mml。
DB37/T3593.22019
线柱直接承受应力。 5.2.5封闭母线水平敷设距地高度不应小于2.5m;母线槽的端头应装封闭罩,并可靠接地;母线与 设备联接宜采用软联接;母线槽悬挂吊装,吊杆直径应与母线槽重量相适应,螺母应能调节。 5.2.6高压环网单元与基础应固定可靠,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邻两柜顶部水平误差小于2mm,成 列柜顶部小于5mm;相邻两柜边盘面误差小于1mm,成列柜面误差小于5mm,柜间接缝小于2mm。进 入环网单元的三芯电缆用电缆卡箍固定在高压套管的正下方,电缆从基础下进入环网单元时应有足够的 弯曲半径,能够垂直进入,电缆孔封堵良好。 5.2.7低压开关柜与基础应固定可靠,排列整齐、高低一致,柜体应满足垂直度小于1.5mm/m;相邻 两柜顶部水平误差小于2mm,成列柜顶部小于5mm;相邻两柜边盘面误差小于1mm,成列柜面误差小 于5mm,柜间接缝小于2mm。 5.2.8电缆绑扎应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电缆绑扎应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 方向一致;电缆固定后应悬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尺寸、规格统一。 5.2.9电缆进出口及穿越墙壁、楼板、盘柜和管道两端时,应用防火堵料封堵。防火封堵材料应密实
2.8电缆绑扎应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电缆绑扎应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 向一致;电缆固定后应悬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尺寸、规格统一。 2.9电缆进出口及穿越墙壁、楼板、盘柜和管道两端时,应用防火堵料封堵。防火封堵材料应 气孔,封堵材料厚度不应小于100mm
5.3.1乡村电网建设改造需采用箱式变压器的,应选用美式箱变和欧式箱变。 5.3.2美式箱变:变压器选用S13及以上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根据负荷情况选用200kVA及400kVA 两种型号。 5.3.3欧式箱变:变压器选用S13及以上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根据负荷情况选用400kVA及630kVA 两种型号。
元保护,配电室配电变压器宜采用断路器保护, 低压侧宜配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低压电网剩余 护一般采用剩余电流总保护(中级保护)和末级保护的多级保护方式。
DB37/T3593.22019
5.4.9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应具有防雷、过流保护、计量、测量、信息采集等功能,箱体应采用 坚固防腐阻燃材质 5.4.10新建或改造配电台区宜按照智能配电台区建设,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内应配备安装智能配 变终端和电能计量装置(包含用电信息采集终端) 5.4.11地处偏远地区的变压器等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5.5变压器台架及附件
5.5.110kV侧采用绝缘导线正面引下,熔断器正面安装,低压综合配电箱悬挂式安装,变压器与线 路平行安装。横担安装总体要求:各层横担安装符合安全距离。 5.5.2变压器托担安装,托担使用螺栓固定、托担抱箍支撑,托担抱箍与杆体贴实,紧贴上层横担, 方向与横担垂直,变压器托担中心水平面距地面3400mm,低压综合配电箱悬挂安装。 5.5.3变压器使用背铁角钢固定在托担上,变压器高压出线柱头与熔断器在同一侧。低压综合配电箱 采取悬挂式安装,利用双头螺栓(可采用防盗螺栓)和背铁角钢固定在变压器托担上。 5.5.4避雷器横担及避雷器安装,避雷器横担采用单横担,安装在变台的变压器低压出线柱头一侧, 横担中心水平面距地面5200mm,在避雷器横担上安装避雷器和侧装绝缘子(朝向变压器高压出线柱 头);避雷器应加装与相序同色的绝缘护罩。 5.5.5熔断器横担及熔断器的安装,熔断器横担采用单横担,安装在变台的变压器高压出线柱头的 侧,横担中心水平面距地面6400mm,在熔断器横担上安装上装和侧装绝缘子(朝向变压器低压出线 柱头一侧),熔断器使用螺栓固定在熔断器连板上,熔管轴线与地面垂线夹角宜为15°~30°。 5.5.6引线横担及绝缘子的安装,引线横担采用单横担,安装在变台的变压器高压出线柱头一侧,引 线各相绝缘子间距离应不小于500mm,绝缘子安装在横担侧面,朝向变压器低压接线柱头一侧。 5.5.7螺栓安装要求,变压器托担及托担抱箍使用螺栓按“两平一弹双螺母”方式进行固定;穿向为 由前向后、由下向上、由内向外;单螺母螺杆丝扣露出的长度不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螺杆丝扣露出的 长度与螺母相平。 5.5.8台架引下线安装,台架引下线采用直接下引或者C型线夹T接的方式;引线各相间距为500mm 引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 5.5.9熔断器引线安装,上引线在上装绝缘子固定后,连接到熔断器上接线端;下引线经侧装绝缘子 邦扎回头固定后,连接到熔断器下接线端。 5.5.10接地挂环安装,在距熔断器横担侧装绝缘子中心水平面以下600mm处安装接地挂环,接地挂 环开口方向向下,安装方向一致,并在同一水平面上。 5.5.11避雷器引线安装在避雷器横担中心向上约100mm处将避雷器引线与熔断器下引线连接,引线 另一端固定到避雷器接线端。 5.5.12变压器高、低压侧引线安装,变压器高压侧引线使用接线端子、抱杆线夹与变压器高压接线柱 连接,并安装绝缘护罩。变压器低压侧出线,使用接线端子、抱杆线夹与变压器低压侧接线柱连接,弯 头处用绝缘胶带整齐包扎,做好防水处理,并安装绝缘护罩,
5.6.1配电变压器配置低压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容量应根据配变容量和负荷性质,通过计算 确定。 5.6.2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一般按配变容量的10%~30%配置,可实现共补、分补以及相间补偿,采用 复合开关自动投切(可控硅投切、接触器运行)方式。
DB37/T 3593. 22019
5.7.1一般采用直埋式,受地形限制时可采用套筒无筋式、套筒式和台阶式等水泥杆基础型式。钢管 杆或铁塔一般采用台阶式基础,也可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及各地区使用情况选用合理的基础型 式,对于特殊地质条件须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 5.7.2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12m及以上混凝土杆,稍径不小于190mm;考虑负荷发展需求,可按10kV 线路电杆选型,为10kV线路延伸预留通道,采用非预应力型混凝土电杆,防止车撞脆断。 5.7.3底盘的规格应按设计图纸选定,使用水准仪对基坑底部进行抄平,利用方向桩、辅助桩和线绳 确定底盘安装位置,底盘安装应平整,盘下回填土应夯实,其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5.7.4卡盘安装依据设计图纸中标定的型式安装卡盘,卡盘上平面距地面不小于500mm,允许偏差为 ±50mm。 5.7.5拉盘的强度、埋设深度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土应每300mm夯实一次,地面上应留有高 300mm的防沉土台。拉线棒埋设槽道角度正确且受力后不应弯曲。 5.7.6电杆表面应光洁平整,无露筋、跑浆现象,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钢管杆整体开 始组装前,必须先核对现场基础预理地脚螺栓个数及地脚螺栓分布直径与基础配置表中相应参数是否 致,同时应核实杆塔横担方向,核对无误后方可组塔施工。 5.7.7电杆埋深及杆基回填:电杆埋深可根据对应杆位的地质条件确定,其中10米杆埋深不小于1.7 m,12米杆理深不小于1.9m,15米杆理深不小于2.3m;回填土应打碎并每隔300mm夯实一次;电杆 周围设防沉土层,其上部面积不小于坑口面积,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 5.7.8电杆位移及偏差: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横向偏离线路中心线不应 大于50mm;直线杆的倾斜、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 5.7.9钢管杆位移及偏差:钢管电杆连接后,其分段及整根电杆的弯曲均不应超过其对应长度的2% 架线后,直线杆的倾斜不应超过杆高的5%,转角杆组立前宜向受力侧预倾斜,预倾斜值应由设计确 定。
5.8.1横担上下歪斜、左右扭斜,允许最大偏差为土20mm。线路直线杆横担均装于负荷侧,与线路方 向垂直。10kV直线杆横担中心水平面距杆顶为1000mm,杆顶抱箍下抱箍板中心距杆顶为350mm; 380V直线杆横担中心水平面距杆顶为150mm。 5.8.210kV架空绝缘线路直线杆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为500mm,分支或转角杆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为300 mm;380V架空绝缘线路直线杆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为300mm,分支或转角杆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为200mm。 5.8.310kV、380V架空绝缘线路同杆架设时,横担间距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mm。 5.8.4线路出线杆、转角杆、分支杆及终端杆处应加装接地挂环。 5.8.5螺栓安装施工顺线路的从电源侧穿入;横线路的面向负荷侧由左向右穿入;垂直地面的由下向 上可下穿人
5.9.1拉线抱箍位于横担下方150mm处,方向与线路横担垂直。楔形线夹、UT型线夹的舌板与钢绞 线接触吻合紧密,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尾线露出线夹的长度宜为400mm,用镀锌铁线或钢线夹子与主 线绑扎固定,绑扎长度宜为300mm,端部留头50mm并固定;采用钢线卡子固定时,数量不少于2个, 拉线对地面夹角宜为45°,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大于60°或不应小于30°,地面范围的拉线应设置保护 套。
DB37/T3593.22019
5.9.2穿越和接近导线的拉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穿 越导线以下。在下部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处不应小于2.5m。拉线绝缘子,各地视情况并结 合运行经验确定。
5.10.1电缆的选择
5.10.1.1电力电缆选用应满足负荷要求、热稳定校验、敷设条件、安装条件、对电缆本体的要求、运 输条件等。 5.10.1.2电力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5.10.1.3电缆截面的选择,应在不同敷设条件下电缆额定载流量的基础上,考虑环境温度、并行敷设 热阻系数、埋设深度等因素后选择
5.10.2电缆终端的选择
5.10.2.1外露于空气中的电缆终端装置类型应按下列条件选择: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淋的室内环境 应选用户内终端。 5.10.2.2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淋的室外环境应选用户外终端 5.10.2.3对电缆终端有特殊要求的,选用专用的电缆终端。目前最常用的终端类型有热缩型、冷缩型、 预制型,在使用上根据安装位置、现场环境等因素进行相应选择。
5.10.3电缆中间接头的选择
5.10.3.1三芯电缆中间接头应选用直通接头。 5.10.3.2目前最常用的有热缩型、冷缩型,应考虑电缆敷设环境及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相应选择
5.10.4.1电缆敷设路径应综合考虑施工、安全运行和维护方便等因素。电缆与电缆、管道、道路、构 筑物等之间的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5.10.4.2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最小弯曲半径,三芯电缆应不 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单芯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 5.10.4.3预制保护板直埋施工要点:电缆应敷设于壕沟内,沿电缆全长的上、下、侧面应铺以厚度不 小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沿电缆全长应覆盖保护板,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电缆上方应铺 设警示带,警示带距电缆护层不小于200mm。敷设前应将沟底铲平夯实,电缆埋设后回填土应分层夯 实。 5.10.4.4穿保护管直埋施工要点:沿电缆全长应穿保护管,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下者,内径不应小 于电缆外径的1.5倍,超过30m以上者不应小于2.5倍。上面应铺以厚度不小于700mm的细土并分层 夯实,电缆上方应铺设警示带,警示带距电缆护层不小于200mm,直埋电缆农田中覆土深度不应小于 1.0m。 5.10.4.5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必须直接接地。交流系统中三芯电缆的金 属屏蔽层,应在电缆线路两终端和接头等部位实施接地。当三芯电缆具有塑料内衬层或隔离套时,金 属屏蔽层和铠装层宜分别引出接地线,且两者之间宜采取绝缘措施。 5.10.4.6附属设施:直理电缆线路在直线、接头、转角处必须理设标识桩。在人行道、车行道等其他 不能设置高出地面的标志时,可采用平面标识桩,应每隔20m设置一块。在绿化隔离带、灌木丛等位 置时应每隔50m设置电缆标识桩,应高出地面(草坪)500mm以上。
DB37/T 3593. 22019
5.11.110kV绝缘导线线路防雷推荐采用:防雷绝缘子、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和线路直连氧化锌避 雷器等方式,其中防雷绝缘子建议每3基左右电杆加1处接地,多雷区应逐基加接地,带间隙的氧化锌 避雷器和线路直连氧化锌避雷器方式应每基电杆加1处接地。 5.11.2水泥杆可通过杆外外敷接地引下线接地或与杆身接地螺母直接连接接地,钢管杆和窄基塔的杆 (塔)身双接地点需可靠接地。接地引下线两端与其他装置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5.11.3接地装置选型及布置形式可根据各地区使用需求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5.13.1配电变压器的进出线应采用电力电缆或绝缘导线,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接线端应安装绝缘护 套。 5.13.2低压综合配电箱内接线,低压电缆使用接线端子连接到断路器的进、出线端,并做好绝缘防护 各相排列整齐有序,相间距离不少于20mm,有明显相序标识 5.13.3电缆出线,低压出线分为电缆入地和电缆上返架空出线两种形式。低压电缆入地应采用热镀锌 钢管保护。 5.13.4电缆与架空线路连接,0.4kV架空线路尾线回头绑扎至主线,尾线线头应绝缘包扎;电缆与 架空线尾线连接采用双线夹固定。
5.14.1架空接户线安装可采用架空绝缘导线、集束导线、交联聚乙烯电缆等方式。接户线采用横担安 装时,应装于受电侧,横担抱箍装设在接户线侧,且与上层横担不小于300mm。 5.14.2接户线T接时应有一定的裕度,不宜过紧,搭接方向应保持一致,与架空主线连接采用双线夹 固定,引线制作滴水弯,安装弧度一致。从同一电杆T接的接户线不宜超过两处;其相线和零线应从同 一电杆上T接。 5.14.3接户线档距不宜大于25m,超过25m时宜设接户杆,总长度(包括沿墙敷设部分)不宜超过 50m。
5.15低压电缆分支箱
DB37/T3593.22019
5.15.1选用落地式安装方式,砌基础井体,并体为砖混结构,墙体宽240mm,基础地上高300mm, 地面以下深700mm,砖墙上浇筑高200mm,宽240mm的混凝土台基座,基座四角安装预埋钢板。混凝 土台基座长侧安装槽钢2根,与预埋钢板焊接,焊接处做防锈处理。 5.15.2低压电缆分支箱与槽钢连接牢固,倾斜度不大于2°,低压电缆分支箱的外沿距基础井体的外 沿120mm,基础露出地面部分封堵严密,用水泥抹面,刷黄黑相间防撞漆,宽度为200mm。基础竖面 的防撞漆边线与地面夹角为45°,其方向从左下至右上,并顺延至基础上平面
5.16电缆直埋接户线
5.17.1住宅配电箱(分户箱)内应配置有断路器保护的照明供电回路、一般电源插座回路及空调、电 炊具、电加热电器等专用电源插座回路。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不宜同一回路。 5.17.2住宅供电线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采用分级保护。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应装设剩 余电流动作保护或剩余电流动作报警装置,除壁挂式空调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 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5.17.3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低于1.8m时应选用安全型插座。 5.17.4灯具的选择视具体房间的功能而定,宜选用节能型灯具。 5.17.5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布线方式,住户室内配电线路宜采用暗敷设。导线应采 用铜线,住宅单相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三相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6mm。一般分支回路导线截 面不应小于2.5mm,柜式空调器、电加热设备等电源插座回路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导线截面。 5.17.6单相电源回路的中性线应与相线截面相等。
6.1.1结算用电能计量点宜设置在购售电设施产权分界处,当用户采用2个及以上电源供电时,每个 电源受电点分别设置电能计量装置,分电能计量点按不同电价类别分别设置。如用户需执行两种及以上 电价,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在执行不同电价受电装置出线处,宜采用总表加分表的计量方式。 6.1.2用电应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方式,应采用符合供电企业相关技术规范的智能电能表,并符合《智 能电能表功能规范》(Q/GDW1354)、《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Q/GDW1364)、《三相智能表技 术规范》(Q/GDW1827)标准,满足阶梯电价及分时计费、远程费控等需求。对执行同一电价的公共照 明等公用设施用电,应相对集中设置公用计量表计。 6.1.3当用户用电容量在12kW及以下时,宜采用单相供电到户计量方式;当用户用电容量在12kW 至100kW(含)时,宜采用低压三相供电到户计量方式;当用户用电容量在100kW以上时,宜采用高 压三相供电到户计量方式;电能计量装置基本配置应符合《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规范》(Q/GDW10347) 相关要求。 6.1.4每台配电变压器应安装满足计量要求的计量装置,应配备专用计量箱或计量柜以及计量专用电
DB37/T3593.22019
宜采用高供高计计量方式,计量箱(柜)及互感器配置应符合《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规范》(Q/GDV 10347)相关规定。
5.1.6计量表计集中安装时,应采用多表位计量箱,单个计量箱不应超过15表位。除满足该处居民用 电计量需求外,应预留远程自动抄表装置和通信接口转换器的安装位置。计量箱不宜安装在户外向阳处, 可安装在户外背阴处。计量箱应合理选择安装位置,减少进户线长度。各规格计量箱应按国家和电力行 业相关技术标准制造,符合《低压计量箱技术规范》(Q/GDW11008)相关规定,并经当地供电企业确 认后使用。
1.8安装后箱体与采暖管、煤气管道距离不小于300mm,与给、排水管道距离不小于200mm, 框边或洞口边缘距离不小于400mm
6. 2 电能计量装置
6.2.1电能计量设计应满足《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相关规定。典型设计方案可 参考《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规范》(Q/GDW10347)附录中方案。施工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计量现 场施工质量工艺规范》相关规定。 6.2.2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时,应采用三相三线接线方式,其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应采 用四线连接;接入中性点非绝缘系统时,应采用三相四线接线方式,其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 间应采用六线连接。 6.2.3电能计量箱应符合《低压计量箱技术规范》(Q/GDW11008)相关规定。箱体应采用高强度、阻 燃、耐老化的环保材料。 6.2.4表箱安装在专用表箱间、电缆井内时宜采用壁挂式设计,安装高度为表箱下沿距楼面(地)距 离1.2m土0.2m。表箱安装在其他位置时宜采用半镶嵌安装设计,表箱门轴以后部分镶嵌在墙内,表 箱安装高度为电能表箱中心位置距楼面(地)距离1.4m土0.2m。安装在户外的单户电能表箱下沿距 地面距离大于1.6m,可上下两排排列。若距楼面(地)距离小于上述要求,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表 箱门的开闭应灵活,开启角度不小于120。。表箱安装在专用表箱间内或电缆并内时,应满足照明充足、 通风良好、防潮防火等要求,对应钥匙由资产管理单位管理。最高观察窗中心线及门锁距地面高度应不 超过1.8m;独立式单表位计量箱、单排排列箱组式计量箱下沿距地面高度不小于1.4m;多表位计量 箱下沿距地面高度不小于0.8m,当用于地下建筑物时(如车库、人防工程等)则不应小于1.0m 6.2.5各回路接线正确(包含联接片的位置、有线通信线路)、整齐美观;强电与弱电布线必须分开。 箱内导线应采用铜质导线,导线截面满足要求,布线合理整齐、工艺美观大方。固定可靠,无机械损伤: 电缆头无外漏;线缆接入端子处松紧适度,轻轻拉动不脱落。相色、号牌、导线牌应装设齐全、标注清 断、计量封印齐全、无缺损。 6.2.6多表位单相表箱内的开关、电能表应分别装设在独立的区域内。开关的操作手柄外露,方便停 送电操作。开关室、电能表室应分别装设单独开后的门,并能够加挂专用锁或一次性防窃电封锁,方便 计量箱加锁封团。电能表、计量箱、采集终端、通信接口转换器等应安装牢固。 6.2.7安装在室外的计量箱应采取防雨措施,计量箱的顶部、外露的开关操作手柄处、预付费电能表 插卡处等部位,在进入建筑物前应有防水弯头(或滴水弯头) 28计是箔险置
DB37/T 3593. 22019
6.2.9表箱前后2m和表箱间所有通道应采用高强度、阻燃、耐老化的环保材料管线(如PVC、PE、 钢管或合金管等),沿建筑物、构筑物敷设的管线应固定(绑扎)牢固,导线穿墙时应套瓷管、钢管或 塑料管进行保护,进出计量箱(柜)时,应有密封和防止绝缘磨损的措施。预埋通道应预留钢丝,便于 后期施工。电源线和信号线全部敷设后, 不超过管径的40%
7.1.1应采用耐气候型的绝缘电线,最小截面为6mm。 7.1.2 电线对地距离不低于3m。 7.1.37 档距不超过25m。 7. 1. 4 电线固定在绝缘子上,线间距离不小于200mm
7.1.1应采用耐气候型的绝缘电线,最小截面为6mm。
7.2.1临时用电应装设配电箱,配电箱内应配装控制保护电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计量装置。 7.2.2如临时用电线路超过50m或有多处用电点时,应分别在电源处设置总配电箱,在用电点设置分 配电箱,总、分配电箱内均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7.2.3临时线路不应跨越铁路、公路和一、二级通信线路,如需跨越时必须满足有关规定。 7.2.4配电箱外壳的防护等级应按周围环境确定,防触电类别可为I类或I类。 7.2.5配电箱对地高度宜为1.3 m~1.5 m。
8清洁电能替代及绿色节能
8. 1. 1 一般要求
1.1.1电供暖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1.1.2电供暖设备设计应保证性能可靠,对使用者或周围环境没有危险。 1.1.3电供暖设备所用零部件和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使用性能要求,保证安全。
8. 1. 2 设备要求
8.1.2.1设备发热面温度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具备合理的防护措施 8.1.2.2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应满足GB4706.1、GB4706.8、GB/T4654 GB25131、JG/T286等标准的规定。 8.1.2.3设备结构和外壳应对意外触及带电部件有足够的防护。 8.1.2.4热泵型电供暖设备机组的性能系数应满足GB/T19409、GB/T18430、GB/T25127的相关规定 辐射加热型电供暖设备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应不小于60%;蓄热型电供暖设备在常温下静置24小时 损失率不应超过6%。 8.1.2.5设备的防水防尘等级应满足GB4208的相关规定。 3.1.2.6设备的发热元件和内部布线的绝缘应有足够的耐非正常发热和起火的能力。应满足GB 4706.1、GB4706.8及各设备相关标准规定。
8.1.2.7设备不应放出有害射线、出现毒性或类似的危险,
8.1.3电能质量要求
DB37/T 3593. 22019
8.1.3.1电供暖系统供电电压偏差的限值应符合GB/T12325的规定, 8.1.3.2电供暖系统电压波动和闪变的限值应符合GB/T12326的规定。 8.1.3.3电供暖系统设备接入电网后,应在设备的额定功率范围内运行,输入接入点的谐波电压限值 应符合GB/T14549的规定。
8.1.4供电系统要求
8.1.4.1电供暖机房的位置宜靠近本地区或本部门的总变配电站,当电供暖设备单独设置变配电设备 时,电供暖机房和变配电设施宜靠近高压电网布置 3.1.4.2单台电热锅炉额定热功率不小于4.2MW的锅炉房,宜设置低压配电室;当有6kV或10kV 高压用电设备时,应设置高压配电室。 3.1.4.3电供暖系统应用之后,系统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8.1.4.4电供暖专用变压器容量或由公用变电所提供的容量应满足电锅炉、蓄热水泵、循环水泵、补 水泵等设备的总用电量要求,并应考虑10%~20%的裕度。 3.1.4.5同一台供暖设备不宜由多台变压器供电,多台小容量电供暖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可共用一台 变压器:但不允许多台变压器供一台电锅炉。
8. 2 节能技术、产品、工艺应用
8.2.1LED节能灯保护接地标准
3.2.1.1LED灯的控制装置(不包括独立式灯的控制装置)宜固定在接地的金属件上来形成接地,如 果灯的控制装置具备接地端子,则该接地端子只能用于灯的控制装置的接地, 3.2.1.2接地端子的螺钉或其他部件应由黄铜或其他耐腐蚀的金属制成,或由有防锈表面的材料制成, 触面应接触良好,无锈蚀。
8.2.2空气源热泵设置及安装标准
8.2.2.1空气源热泵室外主机设置应确保进风与排风通畅,在排出空气与吸人空气之间不发生明显的 气流短路。 8.2.2.2空气源热泵室外主机的噪声和排热(冷)应满足周围环境要求,室外主机上部应有遮水、遍 雪设施。 8.2.2.3空气源热泵室外主机安装时应校核设备运行重量对屋面结构荷载和墙体承重能力的影响。应 安装在经过设计、有足够强度的水平基础之上,且设备必须固定在基础上。
8.3.1充换电设施建设应满足充电系统、供配电系统、电能质量、计量、监控及通信系统、土建、节 能与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8.3.2充换电消防设施建设应执行DB37/T2908规定,设置灭火设备和消防给水设施。 8.3.3涉及乡村电力网建设改造应符合DL/T5118的规定,电压等级应符合GB/T156的规定。 8.3.4采用有序充电策略后供电应满足乡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DB37/T3593.22019
8.3.5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公共电网连接点谐波电压的限值(相电压)应符合GB/T14549规定 需要降低或控制接入公共电网的谐波和公共连接点电压正弦畸变率,宜采取装设滤波器等措施进行改 善。 8.3.6交流充电桩的充电计量装置应选用静止式交流多费率有功电能表,应配置电能表现场检定接口 电能表与供电插座之间不应接入其他与计量无关的设备。 8.3.7交流充电桩的剩余电流保护电器应安装在供电电缆进线侧。 8.3.8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运行管理应执行NB/T33019的规定
8.4.1船舶岸电系统
8.4.1.1 船舶岸电系统包括岸电电源、接电箱、接插件、电缆及电缆管理等设备, 3.4.1.2 船舶岸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输出为三相三线制式。 3.4.1.3 系统容量应能满足船舶靠港期间预期使用的船用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需求。 8.4.1.4系统任何节点的断路器分断能力应不小于系统的最大预期短路电流。 3.4.1.5系统为船舶供电时宜采用不断电切换方式,并应配置岸船间的联锁系统和通信系统, 8.4.1.6系统产生的电压谐波分量应符合GB/T14549的规定。
8.4. 2高压岸电接电箱基本要求
8.4.2.1宜安装在码头前沿,并应设置安全护栏或格栅。 8.4.2.2岸电接电箱内宜预留光纤接口。 8.4.2.3宜采用快速接插式插座,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6 8.4.2.4爬电距离应符合GB/T11022的规定
8.4.3低压岸电接电箱基本要求
3.4.3.1低压岸电接电箱宜安装在码头前沿及码头作业面以上,可采用预装固定式, 8.4.3.2低压岸电接电箱可采用与低压变压变频电源装置组合安装的方式。 3.4.3.3低压岸电接电箱在码头前沿固定安装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6,且接电箱周围宜预留不小 于10m的安全距离
8.4.4.1船舶岸电系统应设置电能计量装置。 3.4.4.2电能计量装置宜设置在船舶岸电系统输出侧。 3.4.4.3同时为多个船舶提供供电服务时,电能计量装置应分船设置。 8.4.4.4电能计量装置及计量柜应符合GB/T16934的规定。
8. 4. 5 其他要求
8.4.5.1船舶岸电系统与船体的连接宜采用柔性电缆连接方式。 8.4.5.2船舶岸电系统输出端应配置短路、过负荷、欠压、缺相、错相、低频、高频、逆功率、三相 不平衡、浪涌电压、接地保护、功率因数检测功能。 3.4.5.3保护系统宜设置备用电源,工作时间不小于30min。 3.4.5.4岸船之间应设置等电位接地,接地系统应符合GB/T50065的规定
8.4.5.1船舶岸电系统与船体的连接宜采用柔性电缆连接方式。
船舶岸电系统与船体的连接宜采用柔性电缆连接方式。 船舶岸电系统输出端应配置短路、过负荷、欠压、缺相、错相、低频、高频、逆功率、三相 浪涌电压、接地保护、功率因数检测功能。 保护系统宜设置备用电源,工作时间不小于30min。 岸船之间应设置等电位接地,接地系统应符合GB/T50065的规定
DB37/T 3593. 22019
9.1.1本标准所指分布式电源(不含小水电)分为两类:第一类: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人,且单 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MW的分布式电源。 9.1.2第二类:35kV电压等级接入的自发自用模式分布式电源;或10kV电压等级接入且单个并网 点总装机容量超过6MW的自发自用模式分布式电源
多并网点及10kV、35kV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方案,出具评审意见,其中35kV、10kV接入项目同时 出具接入电网意见函。 9.2.2由用户出资建设的分布式电源及其接入系统工程,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设备材料供应单位 应由用户自主选择。承揽接入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备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 证。设备选型应符合国家与行业安全、节能、环保标准规定。 9.2.3分布式电源的发电出口以及与公用电网的连接点均应安装电能计量装置。 9.2.4每个计量点均应装设双向电能计量装置,其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应符合DL/T448的相关规定, 9.2.5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信息采集及传输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等标准规定。 9.2.6计量表、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均应集中安装在电能计量箱(柜)中,居民用户的所有计量表计应 安装在便于管理的户外公共场所。 9.2.7并网分布式电源应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部门出具的测试报告,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应符合 NB/T33011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GB/T33593的规定。 9.2.8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前,其运营管理方与电网企业应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签订并 网调度协议和发用电合同。 9.2.9分布式电源并网开断设备应满足GB/T33593的规定,且在运行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变并网开断 设备的配置和参数。 9.2.10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涉网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情况,其运营管理方应收集相 关信息并报送电网运营管理部门。接入10(6)kV~35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有专责人员负责设备 的运营维护。 9.2.11公共电网检修、故障抢修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分布式电源所接入电网运营管理部门可直接限制 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直至断开并网开断设备。 9.2.12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并网/离网应按照并网调度等相关协议执行,已报停运的分布式电 源不得自行并网。 9.2.13在非计划孤岛情况下,并网分布式电源离网时间应满足GB/T33593的规定,其动作时间应小 于电网侧重合闸的动作时间。 9.2.14分布式电源运营管理方应及时针对各类保护不正确动作情况,制定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并应 取得所接入电网运营管理部门的认可。 9.2.15分布式电源无功电压控制宜具备支持定功率因数控制、定无功功率控制、无功电压下垂控制等 功能。 9.2.16接入10(6)kV~35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无功电压调节能力,其配置容量和电压调 节方式应符合NB/T32015的规定。
9.3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及测试
.3.1光伏安装前准备
DB37/T 3593. 22019
9.3.1.1组件安装前,应按产品说明书检查组件及部件的外观,确保无破损及外观缺陷。 9.3.1.2根据组件参数,对每块组件进行性能测试确认,其参数值应符合产品出厂指标,测试项目包 括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9.3.1.3根据额定工作电流作为依据进行组件分类,可将额定工作电流相等或相接近的组件进行串联。
项目管理和论文9.3.2光伏组建安装施工要求
9.3.2.1安装组件,应轻拿轻放,防止硬物刮伤和撞击组件表面玻璃和后面背板。 9.3.2.2组件在支架上的安装位置和排列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 9.3.2.3对于螺栓紧固方式安装的组件,如组件固定面与支架表面不相吻合,应用金属垫片垫至用手 自然抬、压无晃动感为止,之后方可紧固连接螺丝,严禁用紧拧连接螺丝的方法使其吻合。 9.3.2.4对于压块安装方式安装的组件,如组件固定面与支架表面不相吻合,应调整轨道和压块,禁 止用工具敲击,使其吻合。 9.3.2.5组件与支架的连接螺丝应全部拧紧,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松措施。 9.3.2.6组件在支架上的安装应目视平直,支架间空隙不应小于8mm。 9.3.2.7组件安装完毕后,应检查清理组件表面上污渍、异物,避免组件电池被遮挡
2.3.3光伏方阵测试要求
9.3.3.1天气晴朗。
9.3.3.1天气晴朗。 9.3.3.2太阳总辐照度不低于800W/m。 9.3.3.3在测试周期内的辐照不稳定度不应大于土1%。 9.3.3.4被测光伏方阵表面应清洁。
9. 3. 3. 1天气晴朗
9.3.3.1天气晴朗。 9.3.3.2太阳总辐照度不低于800W/m。 9.3.3.3在测试周期内的辐照不稳定度不应大于土1%。 9.3.3.4被测光伏方阵表面应清洁。
DB37/T 3593. 22019
水质标准[1] Q/GDW10347 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规范 [2] Q/GDW11008 低压计量箱技术规范 [3] Q/GDW11555.2 港口船舶岸电系统建设规范第2部分:电能计量 [4] Q/GDW11556.4 港口岸电设备技术规范第4部分: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 5] Q/GDW10370 配电网技术导则 6 Q/GDW0610001 山东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 电力标准
- 相关专题: 乡村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