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009-2016 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 DG/TJ08-2009-2016  有线网络建设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5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1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powersupplies

    为电缆网上的有源器件进行供电的设备,一般采用60V或 V交流电输出。

    2.0.8有线网接入机房

    钢管标准用于安装公共有线网络系统接入设备的建筑空间。

    2.0.9有线网集线间(简称集线间)

    2.0.10楼层集线箱

    floor distributor box

    设置在楼层内,具有同轴电缆、数据电缆、光缆成端及分 能的箱体

    2.0.11楼层有源集线箱

    设置在楼层内,安装小型有源有线网络设备并具有同轴电 危、数据电缆和光缆成端及分配功能的箱体。可以分为TV集线 直和交换集线箱,

    设置在室外,安装有线网络接入设备的有源箱体

    地下有线网管道的人(手)孔井至地上建筑物外墙、电杆或 外设备箱间的管道,

    地下有线网管道的人(手)孔并与建筑物内机房、集线间会 间的地下连接管道。

    2.0.17无源光网络

    由光线路端(OLT)、无源光分配网(ODN)、光网络单元 端(ONU/ONT)组成的点到多点的信号传输系统

    al cable(EoC)

    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网使用以太网协议的接入技术。EoC

    系统是由CLT设备、用户侧的CNU端设备,以及连接两端设 备的同轴电缆网络组成。

    指OLT与ONU/ONT之间的由光纤光缆及无源光元件(如 光连接器和光分路器等)组成的无源光分配网络

    EoC头端(PON口上联)设备,简称HS。在PON十EoC系 统的实际应用中,把ONU与多个EoC头端集成在一个设备上: 并通过HSMC对多个EoC头端进行控制管理。在基于PON+ EoC系统的接入网集群管理中作为成员网元。

    3.1.1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建设,应与建筑的规划、设计

    3.1.1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建设,应与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 同步进行。

    3.1.2有线网络工程,应包括有线网管道和光(电)缆线路工程、 设备安装工程、用户建筑物内的同轴分配网络工程。 3.1.3有线网络配套工程应根据民用建筑的类型、总体规划、相 关规定、环境条件以及近、远期用户需求等因素统一规划,并根据 网络设施进行综合管线的设计。设计必须保证网络建设的质量 和安全,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持 续发展。

    3.1.2有线网络工程,应包括有线网管道和光(电)缆线路工程、

    关规定、环境条件以及近、远期用户需求等因素统一规划,并根据 网络设施进行综合管线的设计。设计必须保证网络建设的质量 和安全,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持 续发展。

    网集线间、室外设备箱、住宅小区内有线网管道、光缆、同轴电缆、 楼内弱电竖井、暗管、楼层集线箱、用户信息配线箱及用户终端等 组成。

    3.1.5住宅小区内的有线网主干线缆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宜

    3.1.5住宅小区内的有线网主干线缆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 采用管线集约化同沟走线方式,住宅建筑物内管线应采用暗剪 方式。

    3.1.6住宅小区内光缆宜采用非色散位移的单模光纤,宜选用

    网集线间、室内金属走线槽或室外通信管道(建筑群体)、光缆

    3.1.9建筑内光缆、数据电缆应采用阻燃型。

    3.2有线网接入机房设置

    3.2.1接入机房选址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3.2.1接入机房选址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入机房宜选择建筑群体的中心区域,宜设置在建筑物 的地上第一层,应选择在排水良好、地势较高的区域。接入机房 不宜设在地下室的最底层,当地下仅有层时,应采取适当拾高 机房位置地面的防水措施。在满足使用条件下,接入机房可与建 筑物内其他弱电机房共用。 2接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线进出方便,宜选择弱电主干管道附近。 2)贴邻及上下层应避开易积水的建筑空间,机房内不应有 给排水及煤气等管道穿越。 3)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 障安全,应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4)避开低洼、潮湿、落雷区域及重盐害地区。 5)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 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远离强震源 和强噪声源。 3.2.2接入机房最小边净长度不应小于3m,使用面积应符合表 3. 2. 2 的规定

    表3.2.2接入机房面积要求

    3.2.3接人机房土建及防火应符合下列要求:

    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机房 不应小于2.7m。 机房应具备防雷和接地装置,应预留等电位接地端子箱。 机房的抗震设防烈度应不小于7级。 机房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6kN/m。 机房门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房门窗应具备防盗功能,宜设置安保监控系统,并应 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隔热、抗风、防虫、防鼠功能。 2)机房外门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m,门洞高度不应小于2.2m。 3)机房外门应采用向外开启的双开门,并应采用金属材料 制成的甲级防火门。内门应采用耐久、不易变形的甲级 防火门。 机房防火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房耐火等级应不小于二级,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2)机房的隔墙应为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3h;防火 墙上开设工艺孔洞应进行防火封堵,其空隙应采用不燃 材料填塞密实;竖向管道井的留洞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 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作防火分隔

    3)机房顶棚的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墙面和 地面的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1级。 4)机房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有明 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3.2.4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应从配电室(间)直接引接,供电负荷宜不小于2级。 功率在满足机房设备用电的前提下,还应保证有20%以上余量。 2电源线缆应采用穿金属管、金属线槽或行线架布放,每 电源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2.5机房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房温度、湿度应满足系统设备正常运行,温度宜为18℃ 一30℃,相对湿度宜为40%~70%,并不得结露。有条件时宜设 置空调系统,且其围护结构应满足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机房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机 房内的空气含灰尘粒子浓度和气体浓度应符合表3.2.5的要求

    表3.2.5容许尘埃限值

    3机房内的背景噪音不宜大于68dB。机房内的电场强度在 频率0.15MHz~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uV/m),磁场强度 不应大于800A/m。 4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房照明应采用一般照明方式,水平照度应大于200Lux。 2)工作区内一般照明的均匀度不宜小于0.7,非工作区照 度不宜小于工作区的平均照度的1/5。 3)机房内应设置应急照明,其水平照度应大于5Lux。 4)机房宜选用日光灯,灯具的布置与设备的布局应综合考

    虑,应避免阴影。 5机房应保持通风,宜采用自然通风,并应维持工作人员操 时所必需的新风量。

    3.2.6机房防雷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房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通过等电位接地端子箱 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2。 2机房配电箱应安装电涌保护器装置。 3进入机房的电缆和信号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各种金属管 道应作等电位连接。

    3.3机房设备与电源配置

    3.1机房设备应根据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和有线网数据电缆 线设计要求,配置有源光传输设备、有源数字设备、无源射频分 设备、无源光分路设备、光节点、放大器、供电电源、数字电视传 网络接入设备和配线设备等。

    机架设备安装间距应符合表3.3

    表3.3.2机架设备安装间距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 有关要求。

    3.3.4接入机房用电量配置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3.3.4接入机房用电量配置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表3.3.4接入机房用电量配置

    3.3.5接入机房每侧墙面设置的电源插座数量不应少

    接入机房每侧墙面设置的电源插座数量不应少于2组。 座应嵌墙安装,高度宜距地坪300mm。

    3.4集线间及室外设备箱

    3.4.1公共建筑的弱电间设计,应预留不小于3m的使用面积 作为有线网集线间。无弱电间时宜设置独立集线间。集线间空 最小边净长度不宜小于1.2m。集线间提供满足有线网络有源 设备的用电负荷不应小于1.5kW,并应配置接地端子。集线间内 单相两极和单相三极组合电源插座(组)不应少于2个。 3.4.2在住宅高层、中高层建筑的每个单元、多层建筑每1~3 个相邻单元应设置1处集线间。在符合使用条件下,集线间可与 建筑内的其他弱电间合用。集线间空间最小边长度不宜小于 1.2m.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4.2的规定

    表3.4.2集线间使用面积

    3.4.4接人机房所在的单元可不设置集线间,但接人机房应与1

    集线间应敷设横向埋地管与不设置集线间的建筑单元内的有线 管网相连通。若多层住宅建筑3个相邻单元设置1处集线间, 叫宜将集线间设置在中间单元。

    3.4.6集线间应与住宅小区内的地下有线网管道及建筑内有线 网管网相沟通,

    3.4.6集线间应与住宅小区内的地下有线网管道及建筑内不

    3.4.8集线间的门应朝外开启,净宽不应小于900mm,准

    3.4.8集线间的门应朝外开启,净宽不应小于900mm,净高不宜 小于2000mm

    3.4.9集线间应设置一般照明,其平均照度不应小于100Lux, 灯具宜吸顶安装。

    3.4.10集线间应设置电源配电箱和电源插座。电源应由么

    照明电表箱单独引入,并应采取防电磁脉冲措施。集线间用电负 荷计算功率、电源插座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表3.4.10的规定

    .10集线间用电负荷及电源插座配量

    3.4.11集线间应预留接地端子盒,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如采 用独立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2。 3.4.12高层、中高层住宅建筑的集线间应采用暗管或电缆桥架 与弱电竖井进行连通。

    3.4.13对于无公共部位的住宅建筑,宜在安全且不影响周围环 境的地点设置集线间或室外设备箱,并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室 外设备箱供电宜由接入机房供电器单独供电,设备箱内应具有防 雷装置,若距接人机房较远、供电有困难时,可通过附近建筑物的 弱电间内安装供电器箱提供,该箱应预留与电表箱的沟通管。其 用电负荷功率计算、电源插座规格数量与集线间要求相同,应符 合表3.4.10的规定。

    3.4.14室外设备箱应与地下有线网主干管道相沟通,可挂墙或 落地安装,落地安装应设置水泥底座,底座高度应大于300mm。 3.4.15室外设备箱应能安装光站、供电器、数据接入设备,并应 具有电缆、光缆、数据电缆的成端及分配功能,

    3.4.14室外设备箱应与地下有线网主十管道相沟通,可挂墙

    3.4.16室外设备箱应具有防尘、防水、防结露、防冲击、防盗

    电磁屏蔽功能,防尘、防水的密闭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 防护等级》GB4208中IP65级的要求,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2。 体应具有散热功能,箱内工作温度范围在一10℃~55℃之间

    3.5.1地下有线网管道可由管道、引上管、进楼管和人(手)孔 等组成。

    3.5.2地下有线网管道的路由宜选在人行道或车道下,但手孔

    3.5.3建筑区域内的地下有线网管道宜有两个方向与有线网公 共管网相连接。

    3.5.4地下有线网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应

    合表3.5.4的规定

    合表3.5.4的规定。

    表3.5.4地下有线网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

    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2 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 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 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地下有线网管道的管顶至路面最小理深应符合表3.5.5

    表3.5.5路面至管道顶的最小埋深(m)

    3.5.6地下有线网管道可采用塑料管或无缝钢管,但在穿越车 行道段应采用无缝钢管。管道的容量应按远期光、电缆的条数及 备用管孔数确定。地下有线管道的管道容量、管材、管径要求应 符合表3.5.6的规定

    无缝钢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4mm,塑料管如选用PVC波纹管时,管外径/内径应 为110/100mm

    3.5.7住宅小区有线管道至集线间之间的进楼管应采用无缝钢

    5.7住宅小区有线管道至集线间之间的进楼管应采用无缝钢 进楼管的数量、管径、管壁厚度

    表3.5.7进楼管的数量、管径、管壁厚度

    3.5.8先行建设的建筑物应预理引人管道,预理长度应伸出 墙2m,预埋管应以1%~2%的斜率朝下向室外倾斜。

    3.5.9人(手)孔并的基础和盖板的混凝土标号不宜小于

    產可采用混凝土或其他非黏土类的砌体材料。人(手)孔并规格 立符合表3.5.9的规定

    表3.5.9人(手)孔并规格选用

    3.5.10有线网管道人(手)孔井间距不应大于120m,且同一段 管道不得有“S”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20m。 3. 5. 11 人(手)孔并内不应有电力管线穿越。 3. 5. 12 管道管孔使用顺序应先下后上,先两侧后中间, 3.5.131 敷设管道光缆或电缆时,光缆与电缆不应同管孔混敷 不设子管时应一次敷设,管截面利用率应小于55%。一孔一缆的 管径利用率应小于85%。

    3.5.14在一管孔内敷设多条管道光缆或电缆时,当管孔内径近

    大于光缆或电缆外径时可在原管孔内采用多根子管,子管的总外 径不应大于原管孔内径的85%。子管可采用外径/内径(mm): 32/28的聚乙烯(PE)管。一个管孔内应一次敷足子管。子管在 人(手)孔井间的管道内不应有接头。子管在人(手)孔井内伸出 长度宜至第一根电缆搁架后150mm。

    3.5.15电缆、光缆及其接头应安置在人(手)孔并壁一侧的电

    3.6.1建筑内有线管网系统的容量应能满足远期需求。

    建筑内有线管网系统的容量应能满足远期需求。

    3.6.2公共建筑中有线网络管线设计宜与其他弱电系统 划、设计走线路由、桥架和管道的容量

    划、设计走线路由、桥架和管道的容量。 3.6.3住宅建筑内竖井、竖向暗管、电缆桥架、楼层壁嵌(或挂 壁)式有源集线箱、壁嵌式集线箱、用户共用的过路箱(盒)等应设 置在建筑物内公共部位;各式配线箱及过路箱(盒)等不应设置在 楼梯踏步的上方。

    3.6.4楼层有源集线箱安装高度应为箱体底边距本层地坪

    3.6.4楼层有源集线箱安装高度应为箱体底边距本层地

    量应能满足远期需求,一次安装到位,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 海市地方标准《住宅信息配线箱通用技术条件》DB31/T289 规定。

    接入机房与住宅单元的集线间之间、接入机房与住宅单元的

    3.6.6接入机房与住宅单元的集线间之间接入机房与住宅单元

    竖井之间以及集线间与竖井之间可用暗管或电缆桥架相连通。当 用电缆桥架时,桥架底部宜距地坪2200mm以上,桥架顶部距楼板 宜小于300mm,桥架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的间距不宜小于100ml 电缆桥架应满足远期的线缆填充率不大于60%。

    3.6.7住宅建筑内有线网络管线应采用暗管敷设或桥架敷设。

    3.6.7住宅建筑内有线网络管线应采用暗管敷设或桥架敷设。

    楼内竖向暗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楼内水平暗管在底层应采用厚 钢管,在其他楼层可采用阻燃硬质聚氯乙烯管或薄壁钢管,当 强电干扰影响时应采用钢管。预埋暗管应符合表3.6.7的规定

    表3.6.7有线网络暗管规格

    3.6.8住宅建筑内垂直暗管及水平暗管可同管孔、同时次

    住宅建筑内垂直暗管及水平暗管可同管孔、同时一次敷

    设多条线缆。一管多缆时其管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30%,一管 缆时其管径利用率不应大于60%。

    敷设时,每一段内弯曲时不得大于两次,且不得有“S”弯。当楼 暗管的直线段长大于30m或段长大于15m并且有2个以上 90°弯角时,应设置过路盒。

    3.6.10暗管弯角的曲率半径应大于管外径的6倍。当暗管 径不小于50mm时,其曲率半径应大于管外径的10倍。暗管 弯曲角度不得小于90°

    3.6.11有线网络线缆不应与煤气管、热力管、电力线合用同一

    3.6.11有线网络线缆不应与煤气管、热力管、电力线合用同 竖井。有线网络线缆应敷设在有线专用桥架或与相关弱电系 共用桥架内。

    3.6.12建筑内有线网络线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不应小于表3.6

    表3.6.12有线网络线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

    3.6.13楼层壁嵌式或挂壁式集线箱及过路箱应有良好的防潮、

    6.13楼层壁嵌式或挂壁式集线箱及过路箱应有良好的防潮、 尘能力及锁定装置。 6.14楼层壁嵌式或挂壁式集线箱的竖向引人暗管应安排在

    6.14楼层壁嵌式或挂壁式集线箱的竖向引入暗管应安排在

    3.6.14楼层壁嵌式或挂壁式集线箱的竖向引入暗管应

    内一侧,水平暗管可安排在箱内的中间部位。暗管引人箱内的 度应为10mm~15mm,管子的端部应有丝口,并用螺母固定, 口应加盖

    3.7.1有线网络传输网络系统的构成宜符合图3.7.1的要求。

    3.7.1有线网络传输网络系统的构成宜符合图3.7.1的要求。

    .7.2光缆网络设计应符合下

    图3.7.1传输网络系统基本构成

    3.7.2光缆网络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视广播网正向光传输可采用1310nm或1550nm技术。 2双向数据网光传输采用无源光网络技术,单纤双向波分 复用的方式进行传输,并预留1550nm光波长通道。 3接人网每个光节点覆盖范围的大小不应大于300户;对 于大于300户的新建有线电视接入网,应按此标准拆分为多个光 节点建设。 4每个光节点应配置至少一个OLT业务端口。 5正向光发射机宜安装在分中心机房中。 6每个正向光发射机可通过电视广播网光分路器连接多个 光节点。 7OLT设备宜安装在分中心机房中。 8具备机房/集线间等室内安装条件的,应安装室内有线电

    视机架及光纤配线箱/架进行光缆接入和跳接;不具备室内安装 条件的应安装光缆交接箱进行光缆接入和跳接。 9每个光节点覆盖区域应独立配备八芯光纤接人。若新建 有线电视接入网周边有企事业单位、重要的政府职能机关、商业 群体、高科技公司等潜在业务节点,应设计额外预留光纤。 10具备机房/集线间等室内安装条件的,宜将光节点及供 电器放置在室内并宜加装UPS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不具备 室内安装条件的,光节点的位置宜选定在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 11光分配网设计宜采用一级分光形式。 12光分配网的光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管道或桥架等布放 方式。 13PON光分路器可安装在室内有线电视机架内或光缆交 接箱中。 1)机架式光分路器适合安装在48.26cm(19英寸)标准机 架中。 2)盒式光分路器可根据具体环境需要,安装在光缆交接箱 等各种箱体中。 14每个OLT业务端口下缆桥交换机数量不宜大于16个。 15缆桥交换机应选择弱电井、落地箱等适合的位置设计 安装。 16每台缆桥交换机接人四芯光纤,均应成端。 17光发机、电视广播网光分路器和光节点侧的连接器插头 类型根据设备的配置,应选用FC/APC或SC/APC。OLT及缆 桥交换机侧应选用SC/PC连接器插头。其余全部选用FC/APC 连接器插头及适配器。 18光纤距离传输损耗应以衰减系数较大光波为计算标准 连接器的插入损耗计算标准:0.3dB/对;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计 算标准参考光分路器技术规范及分路器厂商提供的参数;整个系 统应有 0.5dB的余量。

    3.7.3电缆网络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视广播网正向通路工作频率为111MHz~862MHz;光 发射机、光节点等有源设备应选用频率范围扩展至1GHz的 产品。 2双向数据网通路为5MHz~65MHz,采用低频EoC技术: 用于双向数据业务。 3同轴电缆分配部分采用树型结构,光节点后放大器级数 不宜大于一级。 4在电缆网络设计放大器间距时,保留放大器的输入电平 在最高频率下,应有不少于3dB的余量。 5缆桥交换机的每个输出端口覆盖住户数量设计应不天于 15户。 6射频信号混合方式:放大器正向输出信号经分支分配器 与缆桥交换机的EoC信号混合,采用在缆桥交换机内部混合的 方式。 7楼道分配网应采用分支器串接的方式或全分配的方式进 行分配。 1)采用分支器方式,分配网络的多路分支器串接数不应大 于7个。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4个,且未端分支器输 出端口必须使用匹配终端进行匹配。 2)采用全分配方式,楼道侧器件应选用高隔离度的分配 器,分配器如有不使用的端口,必须使用匹配终端进行 匹配。 8新建住宅有线电视进户方式宜一线进户,进入到住宅信 息配线箱中电视分配器的输人端口,再分配到多个终端盒。 9进户后按需分配终端盒,可按厅数十室数十1或根据合同 要求进行设计。 10进户后应采用分配形式,分配器应放置在住宅信息配线 箱中。分配器如有不使用的端口,必须用匹配终端进行匹配。

    灰铸铁标准3.7.4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入网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通过同轴电缆向网络中的 光站、放大器、缆桥交换机供电 2供电点的设置宜靠近光节点,通过光节点对系统馈电。 3在系统设计时,供电器的设计容量应有至少20%的电流 余量。 4光节点馈电口的设计电流不得大于15A,放大器馈电口 的设计电流不得大于8A。 5在传输设备没有专用馈电口的情况下,应采用电源插 入器。

    8.1 用户终端设计电平要求为(68士3)dBμV。 8.2 新建住宅用户应配置符合上海有线网络要求的有线数字 视机顶盒,每户配置1台准交互型和1台基本型数字电视机 面盒。

    3.8.2新建住宅用户应配置符合上海有线网络要求的有线数字

    4.1.1工程所用器材型号、规格、数量和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 查,无出厂检验合格证的器材不应在工程中使用 4.1.2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材应单独存放, 不得使用。工程中使用的线缆、器材应与设计文件规定的规格、 型号及等级相符。 4.1.3线缆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2光、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合格证、入网许可 证等。 3光、电缆开盘后应先检查线缆外表有无损伤、端头封装是 否完好,充气型光、电缆还应检查气压情况。对每盘光、电缆进行 盘测,并与出广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对。所有测试数据应保存 归档。 4接续模块、成端模块、电缆接头、分支分配器、信息插座、 光纤插座连接器及其他接插件的部件应完整,型号、数量和安装 位置和材质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园林造价4.2.1光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缆弯曲半径不小于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不应小 外径的20倍。采用绕“8”字圈方式敷设的,光缆的盘绕内径不

    ....
  • 相关专题: 有线网络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