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537-2017 火力发电厂供热首站设计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exchanging station
抽凝机组供热抽汽、背压机组供热排汽承担的供热热负荷
灭火系统标准规范范本peak heating load
调峰热负荷指机组规划供热负荷扣除供热首站设计热负荷及 余热回收热负荷后之值。
0.10汽轮机抽(排)汽最大供
turbine extraction
抽凝汽轮机进汽流量等于铭牌出力工况进汽量,额定主蒸汽 再热蒸汽参数,低压缸排汽压力为全年平均背压,全部回热系统正 常投运时,扣除厂内自用蒸汽量后,汽轮机最大供热抽汽量可供热 负荷;背压汽轮机进汽流量等于铭牌出力工况进汽量,额定主蒸汽 再热蒸汽参数,额定排汽压力,全部回热系统正常投运时,扣除厂 内自用蒸汽量后,汽轮机最大供热排汽量可供热负荷。
2.0.11供热首站热网循环水设计流量
atingwatersyste
按供热首站设计热负荷与余热回收热负荷之和及热力网供回 水设计温度计算的热网循环水流量
3.0.1机组规划供热负荷宜由汽轮机抽(排)汽、机组余热回收及 调峰热源联合承担
(排)汽最大供热能力及余热回收热负荷确定,供热首站设计热负 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汽轮机抽(排)汽最大供热能力及余热回收热负荷之和 不大于近期机组规划供热负荷时,供热首站设计热负荷宜按汽轮 机抽(排)汽最大供热能力设计; 2当汽轮机抽(排)汽最大供热能力与余热回收热负荷之和 不小于近期机组规划供热负荷,且不大于远期机组规划供热负荷 时,供热首站设计热负荷宜取汽轮机抽(排)汽最大供热能力设计, 各热力母管及公用设备一次性建设,供热首站设计热负荷与近期 机组规划供热负荷的增量值所需供热设备及其系统宜根据热负荷 增量大小分期建设; 3当汽轮机抽(排)汽最大供热能力与余热回收热负荷之和 不小于远期机组规划供热负荷时,供热首站设计热负荷宜按远期 机组规划供热负荷扣除余热回收热负荷设计,各热力母管及公用 设备可一次性建设,远期与近期机组规划供热负荷增量值所需供 热设备及其系统宜根据热负荷增量大小分期建设。 3.0.3供热首站热网循环水供回水设计温度应结合热力网要求
汽轮机抽(排)汽供热能力和厂内余热回收供热方式综合确定。
3.0.5改造机组供热首站位置应结合厂区总平面布置务
管道充许压降及热网循 接位置综合确定
3.0.6热网加热器宜采用并联系统,当热网加热蒸汽来自两种压 力的供热抽汽,且低压汽源不能将热网循环水加热到设计温度时, 可设两级串联热网加热器系统
时,中低压缸连通管道上应装设调节蝶阀。 。1。2汽轮机调节供热抽汽管上应按汽流方向依次装设安全 阀、气动止回阀和快关调节阀。热网加热器蒸汽人口支管上应 设置可调式关断蝶阀。供热抽汽管道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火力 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DL/T834的要求设计疏水 系统。
4.1.3抽凝机组供热抽汽管上安全阀排放容量应满足当连通管
上调节阀开度与供热抽汽管上各阀门开度不匹配时,中压缸排 汽不超压;背压式机组排汽供热蒸汽管道上安全阀排放容量应满 足背压机排汽不超压
单元制及切换母管制时,应按机组汽水平衡原则设计疏水系统。 4.1.5非调整供热抽汽管道上应依次装设气动止回阀、调节阀及 电动关断阀。
4.1.6背压机排汽供热蒸汽管道上应依次装设安全阀、气动
4。1.6背压机排汽供热蒸汽管道上应依次装设安全阀、气动正回 阀和电动关断阀。
4.1.7汽动热网循环水泵驱动汽源宜采用热网加热蒸汽,其排活
4.1.8当热网加热蒸汽系统采用单元制时,其疏水系统上宜装设
流量计;当热网加热蒸汽系统采用非单元制时,其蒸汽系统及疏水 系统上均宜装设流量计,流量计设置应满足机组汽水平衡控制 要求。
4.2.1供热首站内热网加热器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7
4.2.1供热首站内热网加热器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不设备用。 当任何一台热网加热器故障停运时,其余加热器总容量应能满足 供热可靠性要求,
4.2.2热网加热器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2热网加热器容量应符合下列
1热网加热器设计热负荷总和不应小手供热首站设计热负荷: 2通过热网加热器的热网循环水设计总流量不应小于供热 首站热网循环水设计流量; 3热网加热器的设计换热面积应留有10%裕量。 4.2.3热网加热器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网加热器宜采用卧式管壳式结构 2热网加热器结构设计应能防正因热膨胀量不同造成的管 板和管束间拉裂泄漏; 3热网加热器结构设计应防止蒸汽压力变化造成的冲刷和 振动; 4当热网加热器疏水回收到凝汽器或排汽装置时,热网加热 器应设置蔬疏水冷却段或外置式疏水冷却器; 5当热网加热器疏水回收到除氧器时,热网加热器疏水温度 应根据疏水温度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及满足疏水泵防汽蚀要求来 确定。疏水为饱和温度时,可设一体化蔬水井,疏水温度过冷时。 热网加热器应设置疏冷段或外置式疏水冷却器; 6热网加热器壳侧应设正常疏水、启动排气、连续排气、停运 放水、充氮及安全阀接口,宜设事故疏水接口;管侧应设充水放气、 停运放水、充氮及安全阀接口; 7热网加热器壳侧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不应小于热网加热 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温度;热网加热器管侧设计压力及设计 温度不应小于热网加热器出口循环水供水管道设计压力及设计 温度:
8热网加热器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GB150 和《热交换器》GB151的规定; 9热网加热器换热管材料宜选用S31603
4。3。1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压力及低压缸进汽压力应通过中低压 缸连通管道上调节蝶阀开度控制,并应满足下列联锁控制要求: 1当调节蝶阀开度关闭到汽轮机厂设定的最小开度,中压缸 排汽压力仍低于汽轮机厂设定值时,应先开大主汽调节阀,增加主 蒸汽流量,当主汽调节阀开度受电网负荷限制或主汽调节阀开度 已达95%时,应联锁关小供热抽汽管道上快关调节阀开度; 2当中压缸排汽温度高于汽轮机广设定值时,应先开大主汽 调节阀,增加主蒸汽流量,当主汽调节阀开度受电网负荷限制或主 汽调节阀开度已达95%时,应联锁开大中低压缸连通管道上蝶阀 开度; 3当低压缸进汽压力低于汽轮机厂设定的充许范围值时,应 先开大主汽调节阀,增加主蒸汽流量,当主汽调节阀开度受电网负 荷限制或主汽调节阀开度已达95%时,应联锁开大中低压缸连通 管道上调节蝶阀开度,同时联锁关小供热抽汽管道上快关调节阀 开度。
荷限制或主汽调节阀开度已达95%时,应联锁开大中低压缸连通 管道上调节蝶阀开度,同时联锁关小供热抽汽管道上快关调节阀 开度。 4.3.2当机组甩电负荷时,应满足下列联锁要求: 1联锁快速关闭供热抽汽管道上快关调节阀及气动止回阀 并联锁快速打开供热抽汽管道上疏水阀; 2联锁关小中低压缸连通管道上调节蝶阀开度,当机组转速 降低到汽轮机厂设定值时,联锁全开中低压缸连通管道上调节 蝶阀。
4.3.2当机组甩电负荷时,应满足下列联锁要求
1联锁快速关闭供热抽汽管道上快关调节阀及气动止回阀 并联锁快速打开供热抽汽管道上疏水阀; 2联锁关小中低压缸连通管道上调节蝶阀开度,当机组转速 降低到汽轮机厂设定值时,联锁全开中低压缸连通管道上调节 蝶阀。
4.3.3当机组甩热负荷时,应联锁快速关闭供热抽汽管道上快
调节阀及气动止回阀,应同时联锁全开中低压缸连通管道上调节 蝶阀。
抽汽管道上气动止回阀、调节阀及电动关断阀;当汽轮机非调整供 热抽汽口处压力低于汽轮机厂充许值时,应联锁关小供热抽汽管 道上调节阀开度
4.3.5当背压机组甩热负荷或电负荷时,应同时联锁关闭排汽供
热管道上电动关断阀和气动止回阀
5热网加热器疏水放气系统
5.1.1热网加热器疏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网加热器正常疏水系统可采用单元制、母管制、切换母 管制及扩大单元制,系统应与热网加热蒸汽系统一致; 2直流锅炉机组热网加热器正常疏水宜经降温后至凝汽器 或排汽装置; 3汽包锅炉机组热网加热器正常疏水宜经升压后回收至凝 结水系统,可设置除铁装置;也可经降温后回收至凝汽器或排汽 装置; 4每台热网加热器水位宜独立控制,其正常疏水系统上应设 动力疏水调节阀;事故放水系统上应设动力关断阀; 5当热网疏水回收到凝汽器或排汽装置时,热网疏水系统不 宜设疏水泵及疏水箱;当热网疏水回收到凝结水系统时,热网疏水 系统宜配置疏水泵及蔬水箱。
1热网加热器壳侧安全阀排汽应各自独立对空排放; 2热网加热器壳侧连续排气宜经节流减压后排至热网补水 除氧器、凝汽器或排汽装置; 3热网加热器壳侧停运放水宜接入无压放水母管; 4热网加热器事故放水流量可取下列二者的较大值: 1)单台热网加热器热网循环水设计流量的10%; 2)单台热网加热器正常疏水流量。 5供热首站内宜独立设置事故放水扩容器及事故放水母管, 亚临界机组事故放水也可排至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热网加热器
的事故放水至事故放水母管,母管的通流能力按单台设计热负荷 最大加热器事故放水流量设计,事故放水母管宜至热网事故放水 扩容器或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 6热网事故放水扩容器的排水应设掺混降温水系统。
最大加热器事故放水流量设计,事故放水母管宜至热网事故放水 扩容器或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 6热网事故放水扩容器的排水应设掺混降温水系统。 5.1.3 热网加热器管侧放水放气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网加热器管侧充水放气应经漏斗收集后排至无压放水 母管;停机放水应经无压放水母管回收; 2热网加热器管侧安全阀排水宜排至热网事故放水母管
1热网加热器管侧充水放气应经漏斗收集后排至无压放水 母管;停机放水应经无压放水母管回收: 2热网加热器管侧安全阀排水宜排至热网事故放水母管
1热网疏水泵不应少于2台,其中1台备用,热网疏水泵宜 采用变频调速。 2除备用外的热网疏水泵设计总流量宜为供热首站设计热 负荷对应的设计疏水流量,并留有10%的裕量。 3热网疏水泵的扬程应为下列各项之和: 1)按设计疏水流量计算的热网正常疏水管道介质流动阻 力,并应另加20%裕量; 2)热网正常疏水管道在主凝结水系统的接入点与热网疏水 箱最低水位间的水柱静压差; 3)凝结水系统接人点最高工作压力: 4)热网加热器、疏水箱汽侧的工作压力,如压力大于当地大 气压取负值; 5)热网疏水系统设备阻力
5.2.2疏水箱有效容积宜满足储存3min~5min设计疏水流量。
1供热首站可设1台大气式热网事故放水扩容器; 2热网事故放水扩容器容积应按设计热负荷最大的1台热 网加热器事故放水流量进行计算
5.2.4当热网加热器设置内置式疏水冷却段时宜设置
5.2.4当热网加热器设置内置式疏水冷却段时。宜设置一级热网 疏水冷却器,与主凝结水换热;当热网加热器设置外置式疏水冷却 器时,宜设置二级,分别与热网回水及主凝结水换热,热网疏水冷 却器宜选用管壳式,可不设备用
5.3.4当热网加热器壳侧水位达到高Ⅱ水位时,应联锁打开
5.3.5当热网加热器水位出现高Ⅲ值时,应执行下列联锁,并在
1全开单元制及非单元制运行的热网加热蒸汽系统所对应 的全部供汽机组中低压缸连通管道上调节蝶阀,并应同时联锁关 闭供热抽汽管道上快关调节阀及气动止回阀; 2全开供热抽汽管道上气动止回阀前的疏水阀,应联锁关闭 热网加热器循环水进、出口阀门。
5.3.6当热网加热器壳侧水位达到低水位时,应联锁关闭正
热网蔬水箱的水位达到低Ⅱ水位时,应联锁停运热网疏水泵或关 闭水位调节阀
6.1.1热网循环水宜采用母管制系统。 6.1.2 热网加热器循环水进出水母管间应设置旁路,旁路容量不 宜小于单台最大热网循环水泵设计流量。 6.1.3供回水母管上宜装设组合式热量计量装置。 6.1.4供回水管道内介质流速宜按2m/s~3m/s选取。 6.1.5执网循环水系统防水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热网循环水宜采用母管制系统。
1。在热网循环水泵的回水母管和供水母管之间应设置带止 回阀的旁通管,旁通管道设计流量不应小于单台最大热网循环水 泵设计流量; 2在热网循环水泵出口宜设置缓闭式止回阀。 6.1.6 热网循环水泵进口母管上应设安全阀。 6.1.7直理供热管道宜设置渗漏检测系统。 6.1.8 热力网的定压可采用补水泵定压方式或旁通管定压方式。 6.1.9 当热力网系统采用补水泵定压时,定压点宜设置在回水母 管;当热力网系统采用旁通管定压时,定压点应设置在旁通管道两 调节阀之间。 6.1.10热力网系统定压值不应使热力网管道中任何一点的循环 水汽化,并有30kPa~50kPa的压力裕度;同时应保证热力网系统 任何一点的压力值均不超过热力网系统的设计压力。 6.1.11热力网系统定压值应由热力网设计单位确定,也可按照 正业饰
管;当热力网系统采用旁通管定压时,定压点应设置在旁通管 调节阀之间。
6.1.10热力网系统定压值不应使热力网管道中任何一
水汽化,并有30kPa~50kPa的压力裕度;同时应保证热力网 任何一点的压力值均不超过热力网系统的设计压力。 6.1.11热力网系统定压值应由热力网设计单位确定,也可折 下式计算:
[6. 1. 11)
1热网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按照供热首站循环水设计流量, 另加10%裕量; 2供热首站热网循环水泵并联台数宜结合首站布置、供热首 站循环水设计流量及停泵对供热产生的影响综合确定。应减少并 联泵总台数,当系统设置3台及以下泵并联运行时,应设1台备 用;当系统设置4台或以上泵并联运行时,可不设备用泵; 3热网循环水泵宜采用电动机驱动,可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设 置液力耦合器调速装置。当具备合适驱动汽源及排汽去向时,也 可采用背压式汽轮机驱动,并应另设1台电动热网循环水泵; 4热网循环水泵宜采用卧式离心泵。 6.2.2 热网循环水泵的扬程应按下列各项之和计算: 1 供热首站设计分界点处循环水供、回水压差; 2 供热系统设备阻力; 3 厂内热网循环水管道的阻力,并应计入20%的裕量。 6.2.3 热网循环水回水管道上应设置滤网,滤网应设旁路管道。 6.2.4 热网循环水泵驱动用背压机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汽轮机应为变转速、变功率驱动用背压机; 2背压机额定转速可选用低转速1500r/min或高转速 3000r/min。当选用高转速3000rpm时,热网循环水回水压力应 满足热网循环水泵必需汽蚀余量要求; 3背压机铭牌功率不宜小于热网循环水泵设计工况泵轴功 率的1.1倍; 4背压机额定背压值宜结合汽轮机进汽压力、热网加热器循
1汽轮机应为变转速、变功率驱动用背压机; 2背压机额定转速可选用低转速1500r/min或高转速 3000r/min。当选用高转速3000rpm时,热网循环水回水压力应 满足热网循环水泵必需汽蚀余量要求; 3背压机铭牌功率不宜小于热网循环水泵设计工况泵轴功 率的1.1倍; 4背压机额定背压值宜结合汽轮机进汽压力、热网加热器循
不水侧串、并联方式及排汽回收热网加热器是否还有其他加热汽 原综合确定。
1热网循环水泵电机定子及轴承温度宜根据制造厂要求,在 控制系统中设计报警及联锁功能; 2热网循环水泵液力耦合器进、出油温度及出油压力宜根据 制造厂要求,在控制系统中设计报警及联锁功能; 3当热网循环水泵启动,联锁开启泵出口门失败时,宜延时 跳闸水泵电机;当热网循环水供水母管压力达到高工值时,宜在控 制室报警达到高Ⅱ值时,宜按A泵、B泵、C泵、D泵等顺序依次 延时联锁热网循环水泵电机跳闸,直至压力恢复正常; 4当运行热网循环水泵出口电动门关闭时,宜联锁对应泵电 机延时跳闸
控制系统中设计报管及联锁功能 2热网循环水泵液力耦合器进、出油温度及出油压力宜根据 制造厂要求,在控制系统中设计报警及联锁功能; 3当热网循环水泵启动,联锁开启泵出口门失败时,宜延时 跳闸水泵电机;当热网循环水供水母管压力达到高工值时,宜在控 制室报警达到高Ⅱ值时,宜按A泵、B泵、C泵、D泵等顺序依次 延时联锁热网循环水泵电机跳闸,直至压力恢复正常; 4当运行热网循环水泵出口电动门关闭时,宜联锁对应泵电 机延时跳闸。 6.3.2汽动热网循环水泵宜满足下列联锁要求: 1汽动热网循环水泵投自动转速范围宜为转速I到汽轮机 额定转速; 2当汽动热网循环水泵出口母管压力达到高I值时,宜在控 制室报警;达到高Ⅱ值时,宜按电泵A汽泵B一一汽泵C 汽泵D等顺序依次延时联锁热网循环水泵跳闻,直至压力恢复 正常; 3当汽动热网循环水泵转速升到高I值时,宜在控制室报 警;转速达到高Ⅱ值时,宜联锁汽轮机电超速跳闸,转速继续升到 高Ⅲ值时,机械超速跳闻; 4当汽动热网循环水泵转速升到200r/min后,宜联锁开启热 网循环水泵出口电动门;当汽动热网循环水泵转速降到190r/min 后,宜联锁关闭泵出口电动门; 5当汽动热网循环水泵进、出口电动阀门全关时,宜联锁关
6.3.2汽动热网循环水泵宜满足下列联锁要求:
闭汽轮机进汽主汽门,运行泵联锁跳闸; 6汽轮机轴承振动值及胀差值宜根据制造厂要求,在控制系 统中设计报警及联锁保护功能; 7汽轮机背压值达到高I或低I值时,宜在控制室报警;当 汽轮机背压值达到高Ⅱ或低Ⅱ值时,宜联锁背压汽轮机主汽阀关 闭;当背压汽轮机转速超过额定值11%,且危急遮断器不动作时, 应联锁背压汽轮机主汽阀关闭; 8当背压汽轮机汽源来自供热抽汽时,如果供热汽源切断, 应联锁对应汽源背压汽轮机主汽阀关闭。 6.3.3热网循环水泵出口电动阀宜满足下列联锁要求: 1当热网循环水泵投入运行,泵转速升到200r/min后,宜联 锁开启对应泵出口电动阀; 2当热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应联锁关闭停运泵出口电 动阀。 6.3.4 热网循环水泵入口电动阀宜满足下列联锁要求: 当热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联锁关闭停运泵人口电 动阀; 2 当热网循环水泵投入运行时,联锁开启对应泵人口电 动阀。
7.1.1热网循环水正常补水系统可设置补水除氧器。
7.1.3当补水压力不能满足直接补入热网循环水要求时,宜
7.1.5补水除氧器补水管道上应设除氧器水位控制调节阀。
7.1。7事故补水时,如果软化除氧水量不足,可补充工业水
7.1。7事故补水时,如果软化除氧水量不足,可补充工业水或生 活水。
7.2.1补水除氧器宜采用大气式除氧器,汽源应来自供热蒸汽。
7.2.1补水除氧器宜采用大气式除氧器,汽源应来自供热蒸
7.2.3除氧器给水箱有效容积应能满足15min~20min热网正
1热网循环水补水泵容量应为正常补水系统热网补水设计 量的 110%;
2热网补水泵宜设置2台,其中1台备用; 3 热网循环水补水泵应采用变频调速; 4 对承担定压功能的补水泵应配备保安电源。 7.2.5 热网循环水补水泵的扬程应按下列各项之和计算: 1 按正常补水设计流量计算的管系阻力,并应另加20% 裕量; 2 热网补水除氧器正常水位与补水接人点的水柱静压差,取 负值; 3 补水接人点处压力,并另加30kPa~50kPa裕量; 42 补水除氧器额定工作压力,取负值。 7.2.6具有热力网充水功能的热网循环水补水泵扬程还应满足 充水要求;具有定压功能的热网循环水补水泵扬程还应满足热力 网定压西金
充水要求;具有定压功能的热网循环水补水泵扬程还应满足热力 网定压要求。
7.3.1补水除氧器正常运行水位应由除氧器补水管道上水 节阀控制
7.3.1补水除氧器止常运行水位应由除氧器补水管道上水位调 节阀控制。 7。3.2当补水除氧器水位下降到低I值时,宜在控制室报警,并 应联锁全开补水管道上水位调节阀;当补水除氧器水位下降到低 Ⅱ值时,应在控制室报警,并应同时联锁补水泵跳闸,并闭锁备用 泵启动。
7.3.2当补水除氧器水位下降到低I值时,宜在控制室
应联锁全开补水管道上水位调节阀;当补水除氧器水位下降到低 Ⅱ值时,应在控制室报警,并应同时联锁补水泵跳闸,并闭锁备用 泵启动。
7.3.3当补水除氧器水位上升到高I值时,宜在控制室报警:当
补水除氧器水位上升到高Ⅱ值时,应在控制室报警,同时联锁
7.3.4当1台运行热网循环水补水泵故障跳闸时,应联锁启动备
4当1台运行热网循环水补水泵故障跳闸时,应联锁启动备 水泵。
8。1。3供热首站设备应设置检修起吊设施,且应符合现行国
1当供热首站与汽机房相邻布置时,供热首站的顶层宜与汽 机房运转层标高一致; 2在满足设备检修要求时,供热首站中间层宜与汽机房中间 层标高一致。
8.2.1热网加热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热网加热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网加热器宜布置在供热首站的顶层; 2热网加热器布置应满足设备安装、运行、检修维护及管道 布置所需空间的要求,
8.2.2热网补水除氧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网补水除氧器宜布置在供热首站顶层,也可布置在主) 房内; 2热网补水除氧器的布置高度应满足热网循环水补水泵人 口必需汽蚀余量或静压补水压力要求
树小相 1热网疏水箱宜布置在供热首站中间层,且应满足热网疏水 泵人口必需汽蚀余量的要求; 2当供热首站采用两层布置方式时,热网疏水箱宜布置在底 层,且应满足热网疏水泵入口必需汽蚀余量的要求。 8.2.4热网循环水泵、热网疏水泵、热网循环水补水泵宜布置在 供热首站底层,相同设备宜集中布置。热网疏水泵宜靠近热网疏 水箱布置,热网循环水补水泵宜靠近热网补水除氧器布置。 8.2.5热网循环水滤网、热网事故放水扩容器宜布置在供热首站 底层,热网循环水滤网宜靠近热网循环水泵人口布置,热网事故放 水扩空翌宫情近外墙布黑
8.2.6采用汽驱热网循环水泵时,相关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
1驱动汽轮机与泵组宜布置在供热首站底层; 2驱动汽轮机的轴封及疏水装置、润滑油系统集装装置宜布 置在供热首站底层,也可采用地下或半地下布置
6.3.1热网系统管道直采用架空布直, 官道安装设计应付合现行 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DL/T5054的规定。 热网循环水管道也可采用直理方式,管道安装设计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的规定。 8.3.2热网系统管道宜利用管道本身柔性的自补偿来补偿管道
8.4.1热网系统管道补偿器应根据管道的设计参数、介质、压降、 布置及不同类型的补偿器吸收热位移的允许方向与最大值选择。
布置及不同类型的补偿器吸收热位移的允许方向与最大值选择
压力平衡型、曲管压力平衡型及旋转型等约束型补偿器:当管道压 降充许时,也可选择旁通直管压力平衡型补偿器;当选择无约束型 补偿器时,其固定支架应能承受盲板力;直埋热水管道可选择直埋 套简补偿器。
降允许时,也可选择旁通直管压力平衡型补偿器,当选择无约束型 补偿器时,其固定支架应能承受盲板力;直理热水管道可选择直理 套简补偿器。 8.4.3波纹管材质应根据材料的可焊性、延伸率、耐温性、腐蚀性 等因素综合确定。当波纹管内、外部接触物不含腐蚀性介质时,波 纹管材质宜选用S31603,其最高工作温度不应大于425℃;当波纹 管内、外部接触物含有较高的氯离子、硫离子、碱等腐蚀性介质时, 波纹管材质宜选用耐腐蚀性高的高镍合金材料。
等因素综合确定。当波纹管内、外部接触物不含腐蚀性介质时,波 纹管材质宜选用S31603,其最高工作温度不应大于425℃;当波纹 管内、外部接触物含有较高的氯离子、硫离子、碱等腐蚀性介质时 波纹管材质宜选用耐腐蚀性高的高镍合金材料。
8.4.4约束型补偿器结构设计应计算盲板力的影响。
和锅炉排污扩容器后的排污水 9.1.2热网循环水补充水处理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热网 补充水的水质要求、水量并结合全厂水处理系统情况,经技术经济 比较确定。全厂水处理系统设计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发电厂 化学设计规范》DL5068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热网补水系统未设置热力除氧器时,热网补充水可采用 海绵铁过滤等方式除氧; 2直流炉机组的热网疏水宜经除铁和除盐处理进入到热力 系统中; 3汽包炉机组的热网疏水可进行除铁处理后进人热力系 统中; 4热网补充水宜设置加碱装置,控制补充水的pH值(25℃) 大于9.0。
9.1.3热网循环水补充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出力应按供热
9.1.4热网循环水补水、热网疏水的水质应满足机组参数、热力 系统配置要求,热网疏水品质不应影响给水质量,热网补水水质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B/T 12145 的规定,
9.1.5每台热网加热器疏水宜设置导电度和pH在线仪表进行
水质监测,铁和油指标可定期取样进行实验室检测。
9.2.1供热首站宜设置热能检测及计量系统。热能检测及计量
9.2.1供热首站宜设置热能检测及计量系统。热能检测及计量 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电厂组合式热量仪表; 2应具有流量累积计量、热量计算的功能,并能生成各项数 据的经济结算报表,能通过通信实现供热电厂与热用户之间的数 据共享; 3热能检测一次仪表宜两元余设置。 9.2.2供热首站用于保护/调节的加热器壳侧水位、补水除氧器 水箱水位和热网循环水供水母管压力等重要检测仪表宜三重化 设计。
9.2.3供热首站其他检测仪表的设置宜符合现行行业标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产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压力容器》GB150 《热交换器》GB151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12145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DL/T834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DL/T5054 《发电厂化学设计规范》DL5068 《火力发电厂热工检测及仪表设计规程》DL/T5512
不锈钢板标准DL/T5537—2017
《火力发电厂供热首站设计规范》DL/T5537一2017,经国家 能源局2017年11月15日以第10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为电力行业新编标准,总结了近几年来火力发电厂供 热首站的设计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本标准编制的主要原则是: 1认真总结火力发电厂供热首站在设计、运行及维护等方面 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经验,通过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及专题论证,对 供热首站设计提出基本要求,达到成熟、先进的设计水平。 2本标准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中已 有明确的规定,本标准仅指明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写出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不抄写其具体内容。 本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较多,编制组对其中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进行了调研和专题研究,共形成3个专题研究报告,具体内容是: 1超临界机组热网疏水回收位置调研专题报告; 2热网管道补偿器设置的调研报告; 3热网循环水泵驱动方式调研报告。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 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 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 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总 则 (33) 3 基本规定 (34) 热网加热蒸汽系统 (35) 4. 1 系统设计 (35) 4.2 设备选择 (35) 4.3联锁控制要求· (35) 热网加热器疏水放气系统 (37) 5.1系统设计 (37) 5.2设备选择 (38) 热网循环水系统 (40) D 6.1 系统设计 (40) 6.2设备选择 (40) 8 布置设计 (42) 8.1 总体要求 (42) 8.3 管道及附件布置 (42) 8. 4 补偿器选择 (42) 9 其他要求 (43) 9.1 化学部分 (43) 9. 2 自动化部分 (43)
1.0.2供热首站设计范围只包含汽轮机供热抽汽供热
1.0.2供热首站设计范围只包含汽轮机供热抽汽供热的相关设 计,不包含余热回收供热的相关设计
3。0.1通常根据政府审批过的城市或工业园热电联产规划来确 定机组规划供热负荷,规划中供热机组与调峰锅炉近期在供热区 或内承担的供热热负荷,即为机组规划供热负荷。机组规划供热 负荷一般由抽凝机组供热抽汽或背压机组供热排汽、余热回收供 热(回收汽轮机乏汽与锅炉排烟中的余热供热)及调峰热源联合 供给。
3.0.2机组规划供热负荷属热用户需求热负荷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由供热机组与
....- 相关专题: 火力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