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7779-2019 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数据中心应贯彻执行的节能标准,可包括: 强制性标准: 设计类标准,如:GB50189、GB50174、GB50710、GB50034等; 施工验收类标准,如:GB50411、GB50462等; 能效标准,如:GB19762等;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标准,如:GB17167等。 b) 推荐性标准: 基础共性标准,如:YD/T2543、YD/T2442、SL604、JR/T0011等; 节能设计标准,如:YD/T2542、YD5193等; 施工验收类标准,如:YD5194等; 测试计量标准,如:GB/T15316、GB/T15910、GB/T13234等; 经济运行标准,如:GB/T13462、GB/T12497等; 计算评估标准,如:GB/T7119、GB/T31347等
数据中心应贯彻执行的节能标准,可包括: 强制性标准: 设计类标准,如:GB50189、GB50174、GB50710、GB50034等; 施工验收类标准,如:GB50411、GB50462等; 能效标准,如:GB19762等;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标准,如:GB17167等。 推荐性标准: 基础共性标准,如:YD/T2543、YD/T2442、SL604、JR/T0011等; 节能设计标准,如:YD/T2542、YD5193等; 施工验收类标准,如:YD5194等; 测试计量标准,如:GB/T15316、GB/T15910、GB/T13234等; 经济运行标准,如:GB/T13462、GB/T12497等; 计算评估标准,如:GB/T7119、GB/T31347等
4.4.2.4其他要求
数据中心能源管理相关的其他要求电气设备标准规范范本,包括但不限于: a) 政府的工作要求; b) 相关行业协会的文件要求; c) 与供应商或顾客签订的合同或协议; d) 节能自愿性协议; e) 与能源供方的协议; f) 企业对公众的承诺等。
数据中心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应接照GB/T23331一2012的要求进行能源评审。数据中心 位可按照本指南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形成文件,并提供详细原始数据,最终形成能源评审的文件, 为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实施、持续改进的依据。文件至少应当包托能源评审的范围、职责、方法 主要能源使用的确定准则、能源绩效改进机会以及再次能源评审的安求
GB/T 377792019
数据中心能源评审流程如图2所示。 开展能源评审时,应当考虑: a)能源评审在该数据中心运营单位所在范围内进行; b)1 能源评审的基础数据采集必须来自能源输入方的计量和计费数据: c)外部专业能源评审应选择相关专业技术专家; d)内部能源评审应定期,宜一年一次。 当数据中心范围和容量发生变化、数据中心技术更新、外部能源发生变化或者相关法律等文件发生 变化时,应重新开展能源评审
4.4.3.2能源评审的输入
图2能源评审流程示意图
能源评审中直接与能源消耗相关的输人可包括: 能源使用和消耗情况 当地电网的电力输人; 现场附属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产出量的输人; 电气系统消耗数据,包括数据中心功率因数、ICT设备用电量,照明用电量,空调系统用电 量,不间断电源系统及储能系统耗电量,其他辅助设备用电量等; 所耗燃气、燃油等的输人; 外部冷热源的输人; 余能的回收利用等
b)能源管理现状 数据中心涉及能源使用的所有设备清单,类型、型号和规格等,如ICT设备、冷机、 塔、空调末端设备、不间断供电系统等; 电气系统有关数据,包括备用电源形式与装机容量、备用电源荷电状态、备用电源接 率,不间断供电系统装机容量、不间断供电系统温度、不间断供电系统运维情况,数据 接人变压器的容量及电压等级、备用变压器的容量及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结构拓扑等 空调系统有关数据,包括空调系统运行方式,冷机耗电量(耗气量)、冷机运行时长、冷 冷量、水泵耗电量、空调末端设备形式、空调末端设备供冷量、空调末端设备耗电量、 水供回水温度、冷却水塔耗电量、数据中心温湿度分布、余热回收量、其他空调系统耗 (如新风系统)等; 其他用能系统有关数据,包括除ICT、电气及空调系统之外的用能系统数据;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等。 c) 相关的设计和规划 数据中心峻工图及改造后的图纸: 数据中心近期的扩展和改造计划、规划等。 d)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收集情况 适用于该数据中心的能源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文件清单等。 e)节能技术的应用及收集 已经使用的ICT设备节能技术; 已使用的ICT设备的虚拟化技术; 已使用的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已使用的电气系统节能技术; 已使用的能源在线监测技术; 已使用的能源运行管理优化技术等。 f)其他支持材料 第三方审计文件和资料等; 相应的财务结算单据、发票等; 内、外部环境监控数据: 采购相关支持性文件; 人力资源相关支持性文件; 其他相关信息
4.4.3.3能源评审的主要内容
能源评审主要覆盖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以及影响数据中心能源绩效的其他辅助设备的评审;组织 机构、职责划分以及能源管理制度的评审;识别并制定能源绩效改进机会。能源评审的对象包括与数据 中心能源效率和能源成本相关的所有人员、设施和活动。数据中心进行能源评审时,应包括以下主要 内容: a) 能源使用及消耗情况; b) 耗能设备的范围,数量和效率; c) 用能系统总体及各组成系统的能源效率状况; d) 数据中心用能系统(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控制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等)的设计: e) 用能系统的日常运维情况,维护日志; f)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g)数据中心日常能源管理的工具; h)能源成本管理; ) 能源管理的规定,要求和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外部能源使用率; k)未来能源使用和消耗的需求和变化; )能源评审的时间周期内的有影响因素的数据; m)能源使用和消耗有影响的相关人员资质等状况: n)其他。
4.4.3.4能源评审的方法和工具
GB/T 377792019
数据中心进行育评审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 数据中心能效标杆分析; 能源需求分析; c) 能源负荷分析; d) 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的分析,如能源利用效率分析、空调系统效率分析等: e) 能源成本核算; f) 能量平衡表和能流图; g) 能源审计; h) 能源使用效率评价工具; i) 其他
4.4.3.5能源评审的输出
能源评审的输出可包括以下方面: a)主要能源使用; b)相关变量及主要影响因素; c)能源绩效改进机会。
能源评审的输出可包括以下方面: a)主要能源使用; b)相关变量及主要影响因素; c)能源绩效改进机会
数据中心从能源评审中获得了过去和现在的育 与数据,据此确定适宜的能源绩效参数 对数据中心将来的能源绩效进行管理。 能源基准 在识别和确定能源绩效参数后,予以建立并使用
4.4.4.2能源基准的建立
当考虑能源的种类与条件,ICT负荷水平,制冷方式,能源消耗、能源效率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系 充的配备状况和水平。将以上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作为建立能源基准所需的能源消耗和能源效 率等数据和信息的基准期, 能源基准应建立在对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相关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所选择的基准期,运行应当正 常并具有代表性,能源统计数据齐全、真实可靠,能够反映其能源绩效水平
.4.3能源基准的应用与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
a)数据中心规模发生了变化; b)能源结构及能源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 C 其他预先规定的情况,例如达到了规定的调整周期或者技术变化(如计量手段的完善)或法 要求,需要增加或改变能源基准
4.4.5能源绩效参数
空调系统效率系数按式(2)计算:
)ICT设备电源系统效率系数(PSEF)
数据中心ICT面积功率值按式(5)计算:
GB/T 377792019
式中: A 一数据中心内ICT设备所占用的场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Wicr——数据中心内ICT设备的总功率,单位为千瓦(kW)。 在以上能源数据采集时,应当保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EIN、EoUT、Ecooling、Eeout、E,的原始 能源数据应当来自现场计量设施,如与其他方的费用结算计量设施(如电力、水、燃气的结算计量表计 等),如自备电源发电量计量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表,冷量或者热量计量表等。 在指标计算时,所用数据应根据系统(如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边界范围和实际能源输入输出情况 准确取舍的原则进行,防止遗漏数据或者把不需要的数据纳人计算,并正确选择合理的纳人计算的能源 杉式数据。 注1: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合理调整之后再应用于计算。如某数据中心位于某个大型建筑之内,其 制冷所需冷源以冷冻水的形式来自建筑物的中央空调机组,此时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应该根据所计量的输入 冷量占建筑物空调机组总体输出冷量的比例来合理分摊相应的空调机组用电量(或者燃气),将分摊后的电量 (燃气量)作为计算能耗指标的输入数据, 注2:对于数据中心存在现场附属电源的情况,如冷热电三联供、光伏发电、自备柴油机等,在计算时应考虑电能转 化效率。其中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量可直接纳入计算,冷热电三联供等非可再生能源设施生产电力、冷量供 给数据中心时,在计算中应当采用化石燃料的数据(如燃气量)而不是其发出的电量和冷量数据,
4.4.6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且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
4.4.6.1能源目标和指标
能池1标是数据中心能源业绩改进的总体体现,采用EUE、空调系统CEF指标、ICT电源系统 的PSEF指标等形式表现,设定能源目标后,在日常运营管理中予以实现。能源目标一般可按照年度设 定,并以文件形式公布。在年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可以设定月度或者季度的相应指标。应当将能源管 理融人日常的运营管理之中,保证目标的实现, 按照不同组成系统,数据中心可将能源目标可逐级分解到具体主要设备层面,如ICT设备的虚拟 化指标,冷机的运行能效比、空调未端设备能效比、不间断供电系统运行效率值、可再生能源占比等。 数据中心在建立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以下主要方面: a)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b) 数据中心降低能源成本的要求; c) 能源方针中确定的要求; 主要能源品种和来源; e) ICT设备软硬件特点、配置和技术水平及所采用的节能技术; f) 空调系统的设备、配置和特点; g) 电源系统的设备、技术特点; h) 数据中心所在地的气候与环境状况
4.4.6.2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数据中心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以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当 主要包括: a)相关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的设立和人员的配备; b)能源管理机构工作流程和协调机制; c)在管理方面和技术改造方面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相应的人员、资金、技术、工程资源投人等
GB/T 37779—2019
并事前预测效果; d)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参数和标准; e)事后评价和改进机制。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当形成文件,定期更新、调整和补充。
理实践良好结合开加以落实,具 体事项包括: a)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的识别和落实情况; b) 主要能源使用; 确定的能源方针、能源基准、能源目标和指标; d) 总体和分层级的能源绩效参数的实绩情况; e)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实施与运行阶段以能源策划阶段产生的结果为重点,在数据中心的各项运营活动过程中,应考虑能 原绩效改善的要求,协同一致促进数据中心能源绩效的改善
4.5.2能力、培训与意识
为保证从事能源管理活动并承担规定职责的人员具备要求的能力,数据中心应从教育、培训、技能 和经验等几个方面评价所聘用和选派的员工,依据岗位职责及工作量大小,确定各能源岗位所使用人员 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合理选用并通过培训和考评等手段使各岗位的人员符合要求
数据中心从事能源管理相关活动的人员应当接受以下方面的培训: 能源管理体系活动的原则、方法和流程; b) 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 先进的数据中心能源应用技术和能源管理工具; d)高能效数据中心的案例学习和交流
4.5.2.3能力和意识
数据中心从事能源管理相关活动的人员应当具备如下能力和意识: a)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理解并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的基本要求; b) 正确认识并理解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能够按照职责和权限,结合数据中 心生产运营开展改进能源绩效的活动; c) 能够组织和引导日常能源管理活动; d) 能够对本单位能源管理体系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 e) 能够对其他人员进行能源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全员参与能源管理的水平和积 极性。
GB/T 377792019
进行的内、外部交流,并明确交流方式、内容、对象和时机
4.5.3.2内部信息交流
数据中心应在其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建立与自身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沟通机制。内部沟通应当 包括: 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能源评审结果; 能源目标和能源指标; 能源绩效参数实绩,包括总体绩效实绩和各组成系统的绩效实绩; 节能技术或管理经验; 能源绩效参数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情况;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及实施情况和效果; 不符合及纠正预防措施; 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为能源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结果等。 信息交流可采取会议、公告栏、论坛、简报、意见箱、网络等方式。 数据中心应当积极构建数据中心能源监测和管理平台系统,实现能源信息的实时管理、能源数据的 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控,并能够进行辅助分析和评价。 内部信息交流应是多角度的,应鼓励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对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意 见和建议。
4.5.3.3外部信息交流
4.5.4.1文件要求
见GB/T29456—2012中4.5.4.1
GB/T 377792019
4.5.4.2文件控制
T294562012中4.5.4
运行控制应当系统性考虑数据中心的能源来源、不同能源形式、存储和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末端使 用和余能回收利用等能源管理全流程的各要素,统筹能源管理目标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基于各核心设 备及辅助系统的操作运行特性,通过实时在线监测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在保证负荷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系统层面的优化控制与精细化能源管理,从而实现能源管理目标
.5.5.2运行控制的策划
数据中心应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并形成文件,使之与能源方针、能源目标、 源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保持一致。在策划相关运行和维护活动时应当考虑: a) 确定控制需求,根据数据中心能源系统技术路线与架构,选取能够反映能源系统运行状态的核 心参数作为实时监测的对象与优化控制的依据。 根据需求确定控制的类型和水平 c) 提出运行准则和维护活动的绩效评价方法并定期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应注重对数据中心各组 成系统的能源管理工作和绩效评价,可包括: 明确数据中心用能类型: 各能源绩效参数的监测时间不应小于一年: 各能源绩效参数采用年平均值作为评价; 应收集、上报各项能耗数据的月消耗值、季度消耗值、年消耗值; ICT设备的耗能应在机柜处测量; 明确能耗数据的收集、上报人员; 明确能耗收集的复查人员; 应当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体系运行效果及需纠正或改进的领域。 d)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阶段预留各项能源系统相关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点位 与优化控制接口。 构建包含气象预报,实时气象条件,核心设备用能情况,供能系统运行情况,储能与不间断供电 系统运行状态,能源价格等参数的能源系统数据库 f) 根据数据库相关运行参数的分析与整体,提出运行控制策略并进行审核备案。 g) 保证数据中心能源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施运行控制策略,根据实时监控系统,确定优化控制 策略的实际效果。 h) 对能源系统运行状况与优化控制策略实施效果定期汇总、整理、评估,做到全程可追溯
4.5.5.3实施运行过程控制
数据中心在进行能源使用相关运行和维护活动时应进行: a) 能源使用相关运行过程识别 数据中心在建立或改进运行控制时,应考虑与识别的主要能源使用有关的各类运行过程,可 包括: 1)在优化配置时,应考虑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和提尚运行效率; 2)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3)原材料的使用、贮存和处理:
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时,宜考虑尽量增加采集点的数量和密度(如将列头柜电量采 集延伸到机柜电量采集); 宜与数据中心的其他生产和管理平台(如动环监控系统)兼容,可进行数据互换和通 信,能源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可被纳入整个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成为其中一个组成 部分; 数据和功能应经过验证,
数据中心用能系统、用能监测系统、用能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应当为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 管理目标的达成创造条件。 数据中心新、改、扩建项目的设计应符合GB50174的相关规定,新建项目单位能耗以及能源计量 统的建立与计量设备的配备应符合要求。 对于新建数据中心或已建数据中心改造的设计阶段,应根据本标准提出的能源绩效参数要求,如 JE、CEF、PSEF、IAP等,优化总体能源系统设计,控制数据中心总体和各组成系统的能耗水平,配置 源监测和管理平台系统作为持续提高数据中心能源管理水平的技术手段,实现数据采集的系统性、及 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并注重以下方面的设计: a)用能系统的设计应当以安全性为首,结合基础资源的供给情况,充分利用天然资源、热泵技术、 冷热双向利用技术、新型节能空调技术、变频技术等节能或能源综合利用措施,达到按需用能 效果。主要动力设备及用能产品,应当采用高能效比的设备与产品。 b) 数据中心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用能采集、监测系统所需要达到的水平,采用适用的用能 采集、监测系统。目前用能采集、监测系统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经济型:需要采集、监测的数据中,绝大部分数据的周期性测量、记录方式为人工手动方 式,传感器配置极少: 适用型:需要采集、监测的数据中,主要数据周期性测量、记录方式为自动方式,辅助数据 的测量及记录方式为手动方式,主要测量点配置传感器,采用自动测量方式,辅助数据采 集、监测采用人工方式; 先进型:需要采集、监测的所有数据的周期性测量、记录方式全部为自动方式。 中大型数据中心应当采用先进型系统对水、电、气、热等主要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长期 自动采集和监测。 C 数据中心应当配备电能控制管理系统、照明设备管理系统、冷热源控制管理系统、末端设备控 制管理系统。各管理系统应以数据采集、监测系统提供的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 理、分析判断提供系统正常、节能运行的优化控制方案,控制系统运行率最优。 电气系统设计应在保证供电安全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碳排放低的能源技 术路线与核心装备,核心设备(ICT设备,空调系统)均采用两路供电设计;布局合理紧凑,尽量 降低线损;统筹考虑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蓄电系统的设计容量, 通过移峰填谷,降低变压器容量,减轻电网高峰供电压力,降低数据中心能源费用;采用高效的 关键器件、节能高效的新技术。 空调系统设计应以保障数据中心ICT、电池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持符合要求的室内环境为 原则,可引人先进的数据中心环维和能源在线监控技术,实现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与数据中心 的实际运行工况之间有机结合,实现空调系统整体优化和冷量按需生产与供应,避免能源浪 费;注重采用多种措施,如优化冷源设备配置、利用自然冷源、缩短ICT设备与空调末端距离、 气流组织优化、采用高显冷比空调末端设备、强化智能控制、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等,通过综合设 计,提高空调系统从冷源到未端的全流程能源利用效率。 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宜采用分场景控制方式,根据不同使用时间和场景以满足需求为条件控制 系统的运行
GB/T 377792019
其他用能系统的设计,应当在保证数据中心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按需用能节约资源的目的。
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
件中体现,当采购的能源服务、 法分析和评价。当采购对主要能源使用有 的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时,应首先评估采购需 宜时,数据中心应将高能效产品和服务亻 为的第一选择
4.5.7.2供应商选择
数据中心在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应商时,应该将能源管理的要求放入相关准则。根据能源目 标、能源指标和能源管理的需要,对供应商的资质、规模、业绩、信誉、售后服务及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 能源的质量、价格等进行能源方面的评价,确定供方的供应能力,尤其是注重其长期支持数据中心能源 摩理服务的能力,选定符合要求和稳定的能源供方
4.5.7.3采购要求
a)能源服务的采购 能源服务的供应商必须要有充分的能源管理培训、经验和能力来满足能源绩效要求,能源月 的内容包括: 1)能源数据的分析、优化、挖潜和提供能效解决方案服务; 2) 能源管理状况的咨询评价服务,如能源审计、节能量审核等; 3)7 涉及现场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投资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4)日常运行、检修和运维管理,
的内容包括: 1)能源数据的分析、优化、挖潜和提供能效解决方案服务; 2) 能源管理状况的咨询评价服务,如能源审计、节能量审核等; 3) 涉及现场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投资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4) 日常运行、检修和运维管理。 产品和设备的采购 数据中心应对产品和设备的采购提出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的要求,可包括: 1)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2) 用能总量、能源效率和能源指标要求,相关要求和指标可分解到主要组成系统和重点用能 设备一级; 3) 与整个用能系统的匹配程度; 4)能源信息监测、采集、传送的要求,如ICT设备实时功率数据、空调末端设备实时能效数 等与整体能源监测和管理平台系统的接口和通信要求; 5) ICT设备通过水冷盘管、智能风扇调控、电源冷备份、硬盘节能MAID等技术和虚拟化等 方面技术提高能效水平的要求; 6) 对清洁能源的生产、转化和利用要求,如空调系统对自然冷源的利用,数据中心配电系统 接受现场光伏发电并网的要求; 7 成套设施和单体产品、设备的能效水平、运行稳定性; 8) 用能设备操作人员等的能力水平
数据中心应当制定并实施能源采购控制程序,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控制内容应包括: 1)制定各类能源产品的采购标准或规范,确保采购符合要求,对于现场存在可再生能源和分 布式能源设施的情况,要结合现场能源供应特点制定专项的要求和标准; 2)制定和执行能源输配和贮存文件,规定并控制输配和贮存损耗; 3)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管理规范和要求,为现场建设可再生能源或者分布式能源设施提
供便利条件和支持; 采购标准、规范和文件发布前应当评审其适宜性和充分性,并由授权人签发
4.5.7.4采购验证
数据中心应策划和实施适当的验证活动,并保持验证结果的记录: 检查相关能源指标,如EUE、CEF、PSEF等达标情况或者有明显改善; b) 相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C) 能源服务采购对能源管理能力和能源指标改善的作用; d) 对验证中发现的问题和值得借鉴之处予以整理,并制定相关对应措施落实到日常能源管理工 作当中
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数据中心宜建立程序,对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测量与分析。程序应明确需监视、测量的 能源绩效关键特性,规定监视、测量的频次和方法。数据中心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至少应包括以下 方面: a)主要能源使用: 电:ICT设备动力消耗; 燃油:发电机等; b)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 c)能源绩效参数; d)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实现能源目标、指标的贡献, 关键特性的测量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仪表计量、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热平衡测试、电平衡测 试、能效管理平台等。
见GB/T29456—2012中4.6.2
见GB/T29456—2012中4.6.2。
见GB/T29456—2012中4.7
GB/T 37779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体系策划示例
示例数据中心位于华中地区(气候区域参考武汉),2012年投人运行,面向单位内部用户提供数据 服务。数据中心总面积为1450m,包括ICT设备核心机房(760m)、不间断供电系统、配电室、柴油 发电机室、监控室、进线间、设备间等区域。数据中心由双路10kV市电供电,并配置2台柴油发电机组 作为紧急备用电源。 数据中心主要ICT设备为服务器、存储器、交换机等,安装180台42U标准机柜,配置两套不间断 供电系统,使用风冷式机房精密空调提供冷量,采用下送风方式送冷。主要能源消耗数据使用表计监 测,并通过能源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和存储、分析,
A.2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
A.2.2能源输入(E)
该数据中心能源输人有以下形式: 来自电网的电力; 柴油发电机所消耗的柴油:
图A.1示例数据中心能源边界
A.2.3余能输出(Eour
该数据中心未采取余能回收利用措施,也无余能输出
A.3数据中心的主要工艺流程和能源流程、用能系统
A.3.1主要工艺流程和能源流程
a 数据中心通过2路10kV电源进线接人电网,所耗电力经过2台配电变压器降压后,再经 380V配电系统供给ICT设备、空调等各用电设备; b)所耗柴油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定期启动试验和紧急情况下的发电,0号柴油来自外购; C 所耗自来水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用于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A.3.2主要系统/设备构成
数据中心的主要系统/设备有以下几种,主要设备表见表A.1: a)ICT设备:主要由服务器、存储器、交换机等构成,安装42U标准机柜180台,每台机柜设计功 率3kW; b)空调系统: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分为核心机房空调系统和不间断供电系统电源室空调系统两部 分,核心机房空调系统由8台107kW风冷式机房精密空调构成,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送冷, 控制环境温度范围为23℃土1℃,相对湿度为40%~55%。不间断供电系统电源室空调采用 2台105kW风冷式机房精密空调,上送风方式送冷,控制环境温度范围为23℃土1℃,相对 湿度为40%~50%; c) ICT设备电源系统:采用220V交流电源,由2套不间断供电系统(500kVA/套)和列头柜进 行电源分配和供电,并预留1套不间断供电系统扩容接口; d)其他辅助系统:主要包括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办公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消防系 统、生活用水设施等; e 计量系统:数据中心的主要计量表计如图A.1中“M”点所示,计量数据包括: 电网输入总电量:来自计量表计,表计安装在变压器高压侧开关柜内,为计费结算表; 不间断供电系统支路用电量:来自计量表计,表计安装在配电室不间断供电系统配电开关 柜处; ICT设备用电量:来自计量表计,表计安装在各列头柜内; 空调用电量:来自计量表计,表计安装在配电室精密空调配电开关柜处; 自来水用量:来自计量表计,表计安装在管网接口处,为计费结算表
GB/T 377792019
A.4.1数据中心用能分析
示例数据中心的能源输入量为电网电力、柴油和自来水,能源输人比例见图A.2,其中电力和自来 水被直接消耗,没有加工转化;柴油发电机组是加工和转化设备,实现柴油到电力的转化。数据中心能 耗数据统计期间为2014年1月1日一2014年12月31日,具体如表A.2所示,主要用能系统能耗比例 见图A.3。
不间断供电系统用电量即为不间断供电系统的损耗,其通过不间断供电五统支路计量表计和各列头柜计量 表计的差值计算得到 参见图A.1.由于示例数据中心的计量表计配置原因,其他辅助系统(含配电系统)用电量数据未能直接计量
注1:不间断供电系统用电量即为不间断供电系统的损耗,其通过不间断供电去支路计量表计和各列头柜 表计的差值计算得到, 注2:参见图A.1.由于示例数据中心的计量表计配置原因,其他辅助系统(含配电系统)用电量数据未能直接计
系统用电量。配电系统用电量代表数据中心的内部变压器和380V配电系统的损耗。 注3:柴油用量数据根据库存台账.结合采则 库存数量确定
图A.2能源输入比例
A.4.2识别主要能源使用
图A.3主要用能系统能耗比例
从以上数据分析,主要输人能源是电力,占比为99%;主要用能设备/系统是:ICT设备、空调系统、 不间断供电系统、其他辅助系统
A.4.3收集的其他信息
收集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行业先进能效 度等信息,作为实施能源评审的重要输入
市政工艺、技术A.5能源绩效参数计算
根据表A.2中的数据,能源绩效参数计算所用数据和能源绩效参数计算如下,能源绩效参数表 1.3: Ein=671 080.95+5 073.78+24.94=676 179.67kgce Eam=0 le
Eicr=327502.94kgce Ecoling=275832.83kgce E,=327502.94+36025.32=363528.26kgce WicT=2664792/8760=304.2kW A=760m2
GB/T 377792019
联轴器标准表A.3能源绩效参数表
注1:Wrcr取数据中心ICT设备在统计期内的平均功率,即用统计期内ICT设备用电量除以8760h得到。 注2:A取值方法为:投运ICT设备机柜数量占数据中心总的ICT设备机柜数量之比,乘以数据中心所有摆放ICT 设备房间的总面积。由于本案例数据中心所有机柜均投运,故A值取ICT设备所在核心机房的面积,即 760m。
A.6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变量分析
....- 能源标准 数据标准
- 相关专题: 能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