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738.1-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1部分:总规范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 GB/T 17738.1-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1部分:总规范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1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除非在相关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为了保护连接器界面免受损坏和污染,在运输和储存时,电缆组 件两端的连接器应戴上由适宜材料制成的任意形式的盖帽

    除非另有规定,包装和标志应符合相关详细规

    质量保证指南,包括能力批准和鉴定批准,见附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IEC60068所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 在进行测量前,应将电缆组件在测量温度下保持足够的时间,使整个电缆组件达到该测量温度。当 不在标准温度下进行测量时,必要时应把测试结果按标准温度给予修正。 给所处的实际条件和影响

    应对样本进行外观检查以保证: a)状态、加工质量和表面制造情况是令人满意的。 b)标志要符合本部分5.2的规定。 c)无机械损伤、非预期的零件间的松动和位移。 d)材料或成品应无明显可见的凹痕、剥落。 通常药品标准,用不超过三倍的放大镜来检查。

    根据相天详细规范的要求,用适当的测试装直,测单界用尺可 在使用符合IEC61169的连接器时.界面尺寸的检验可以限制那些因不正确的装配而引起的性能 变化。例如:从基准面到介质芯以及到中心接触件的轴向尺寸。 在使用其他连接器或有特殊要求时,具体内容应在相关详细规范中给出

    电缆组件外形尺寸的任何特殊测量要求应在详细规范中绘

    回波损耗应在规定的范!

    8.1.4在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最小回波损耗,适用时,作为频率的函数。 b)频率范围。 c)要求的频率分辨率。 测量应从一端或两端进行

    确定电缆组件局部特性阻抗的变化

    用一台时域反射计(TDR)把阶跃脉冲通过一段作为阻抗基准的空气线输人到电缆组件来测量 观察沿组件长度上阻抗的变化。 替代方法:可采用一个由频域到时域转换的系统

    在相关详细规范中的规定

    8.2.4在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时域反射系统的脉冲前沿上升时间。 b)阻抗变化的范围

    插入损耗应按附录A测量。用户同意时,也可使用其他方法测量

    在相关详细规范规定的频率范围内 ,任意频率下的插人损耗不应超过规

    8.3.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最大插人损耗,适用时,作为频率的函数。 b)频率范围

    确定电缆组件经受动态弯曲时在给定频率下衰减的变化

    在按8.3测量插入损耗时,电缆在半径为其动态弯曲半径的芯轴上进行卷绕,卷绕的圈数按相 规范的规定。

    8.4.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电缆的动态弯曲半径(芯轴的半径)。 b)在芯轴上电缆组件的圈数和部位。 c)试验频率。 d)插人损耗的最大变化

    专播时间按附录B测量,

    传播时间不应超过相关详细规范中的规定值

    .5.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测量的频率范围(见B.1)或系统的上升时间(员 时间和公差。

    确定电缆组件在经受动态弯曲或扭转时由于电长度变化引起的相位变化

    方法1 将弯曲成U形的电缆组件和适当的网络分析仪(NWA)相连接[见图1a)]。在记录传输信号相位 的过程中,将电缆绕芯轴卷绕180°见图1b)],然后解绕回到开始位置。逆时针绕芯轴卷绕180°[见图 c),再解绕回到开始位置。应选定芯轴的开始位置,使得试验过程中,只有U形电缆组件的直线部分 湾曲

    图1弯曲试验U形组件

    方法2 将一根直式的电缆组件[见图2a)一端接短路器,另一端接合适的网络分析仪。在记录反射信号 相位的过程中,首先将电缆在芯轴上沿顺时针方向绕半圈[见图2b),回复到开始位置,然后绕芯轴逆 时针绕半圈「见图2c)1.再回到开始位置。

    图2曲试验:直式组件

    将弯曲成U形的电缆组件两端连接到合适的网络分析仪上[见图3a)。在记录传输信号相位 中,首先将电缆中间的芯轴沿顺时针方向扭转180°见图3b),回复到开始位置,然后沿逆时针

    扭转180°见图3c),再回到开始位置 注:由于与扭转刚度和电缆连接器界面处允许的最大扭矩有关,最大扭转角是可能会受到限制的

    相位变化不应超过相关详细规范的规定。

    8.6.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芯轴的半径(通常为电缆的动态弯曲半径)。 b)试验频率。 c)相位的最大变化

    测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电缆组件之间的相位差。

    用一台合适的足够精度的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 在频率和精度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开槽测量线替代。

    相位差不应超过相关详细规范的规定。

    目位差不应超过相关详细规范的规定

    8.7.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最大相位差或标称相位差及公差 b)频率

    图3扭转试验:U形组件

    8.8相位随温度的变化

    当电缆组件经受其工作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变化时,确定由于电长度变化引起的相位变化。 当相关详细规范中有规定时,可在一根电缆组件样品上而不是在成品电缆组件上进行本试验。除 长度和状态外,电缆组件样品应和成品电缆组件相同

    将电缆组件,包括两端的连接器置于温度可控的烘箱重,用一台合适的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电缆 支撑的细节应在详细规范中给出。 当在电缆组件样品上进行试验时,电缆应卷成一圈或一圈以上的无支撑圈,圈直径至少是最小静态 弯曲半径的10倍。 应进行6个温度循环。在频率和精度要求允许的场合,可用开槽测量线代替

    在试验过程中,相位变化不应超过相关详细规范的规定值

    在试验过程中,相位变化不应超过相关详细规范的规定值

    8.8.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 温度范围和温度/时间的循环。 b) 测量频率, c) 表示结果的方法,例如,(°)、el/℃。 d) 允许的相位变化。 e) 允许时,代用电缆组件样品的结构

    应进行屏蔽效率试验。适合的试验在附录C给出或按IEC61726:1995进行测量。相关详细规范 应确定适用的试验方法、频率范围和屏蔽效率的最小值

    8.10. 1 程房

    每根电缆组件应经受有关详细规范规定的电压,无击穿或闪络。试验电压的最小值由电缆组件的 额定工作电压U得到,试验电压E(用d.c.或a.c.峰值表示)由下式给出。 对于额定电压等于和小于1kV的电缆组件:E一3U。 对于额定工作电压超过1kV的电缆组件:E=1.5U,但最小试验电压为3kV。 在详细规范中规定的频率在40Hz和60Hz之间的交流峰值电压,应使用插合的连接器作为界面 施加在电缆组件的内、外导体之间。 可采用与交流峰值电压相等的直流电压代替。 除非相关详细规范另有规定,电压施加时间为1min

    每根电缆组件应经受有关详细规范规定的电压,无击穿或闪络。试验电压的最小值由电缆组件的 额定工作电压U得到,试验电压E(用d.c.或a.c.峰值表示)由下式给出。 对于额定电压等于和小于1kV的电缆组件:E一3U。 对于额定工作电压超过1kV的电缆组件:E二1.5U,但最小试验电压为3kV。 在详细规范中规定的频率在40Hz和60Hz之间的交流峰值电压,应使用插合的连接器作为界面 施加在电缆组件的内、外导体之间。 可采用与交流峰值电压相等的直流电压代替。 除非相关详细规范另有规定,电压施加时间为1min

    8.10.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试验电压。 b)任何特殊的要求

    绝缘电阻应在电缆组件的内、外导体之间进行测量.电压采用500V土50V的直流电压或电缆组 件的额定电压,取较小者, 除非在相关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绝缘电阻应在稳定60s士5s的时间后测量

    绝缘电阻不应小于详细规范中的规定值

    8.11.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8.12内、外导体连续性

    保证在直流和低频时的内、外导体的连续性。

    可采用任一合适的方法!

    在直流和低频时,无非预期的内、外导体不连续。

    3.12.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电缆组件的额定功率定义为当电缆组件端接特性阻抗匹配的负载时,在任意规定的频率、温度 能连续承载的输人功率。 影响功率的因素可能是电缆或连接器最高允许工作电压或最高内导体温度。 因此,将承载功率能力试验分为以下两种:

    a)连续功率承载能力。 b)峰值或脉冲功率承载能力。

    试验应按IEC61196中相关部分的规定进行,注意焊接或机械连接处的电弧和机械位移现象。

    在相关详细规范规定的环境条件下 定的功率,应无因过热、电弧或闪络而击穿的现象。误 验后电缆组件没有目视可见的损伤,电气性能应符合要求

    8.14.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 温度。 b) 气压。 c) 相对湿度。 峰值功率测试: d)功率大小。 e)频率。 f)脉冲宽度和占空比。 连续功率测试: g)功率大小。 h)频率。

    a) 温度。 b)气压。 c) 相对湿度。 峰值功率测试: d)功率大小。 e)频率。 f)脉冲宽度和占空比, 连续功率测试: g)功率大小。 h)频率。

    确定机械强度,以及当要求时,确定电缆组件经受轴向力时的电气稳定性。

    将在相关详细规范中规定的张力沿着电缆和连接器的共同轴线加到两个连接器上。当电缆的长度 口形状使之不可能时,将力依次加到每端连接器和电缆之间。 注:当力不能加在两个连接器上时,本试验通常对中缆是破坏性的

    不应有目力可见的电缆相对连接器的位移。 中心接触件和绝缘的位置应符合界面尺寸的规定, 当相关详细规范中有规定时,应满足电气检测要求

    1.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

    b)加力的持续时间和方法

    确定电缆组件在电缆和连接器的连接处承受弯

    采用图4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试验 当施加力F时,调节长度L,以使电缆处在垂直轴上连接器在水平位置上。装置旋转180°为 曲。弯曲速率应为20次每分钟或在相关详细规范中规定

    9.2.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力F的值。 b)弯曲次数,通常为500次。 c)要求的电气试验。 d)是否用仍在装置上的电缆组件进行电气试验

    a)力F的值。 b)弯曲次数,通常为500次。 c)要求的电气试验。 d)是否用仍在装置上的电缆组件进行电气试验。

    确定电缆组件在使用中承受弯曲的能力。

    图4电缆组件弯曲试验装置

    电缆组件应放在如图5所示装置中的水平台上。同时一个连接器固定,另一个连接器在电缆 向上前后移动

    图5电缆组件弯曲耐久性试验装置

    试验后,电缆组件应无目力可见的损伤,并且界面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并应满足相关详 定的电气试验要求。

    9.3.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移动距离,一般为组件长度的一半。 b)循环次数,一般为500次。 C)要求的电气试验。

    缆组件承受施加到电缆任一部位的横向负荷(或

    试验后,反射特性和插入损耗应在相关详细规范规定的极限值之内 8.2规定阻抗均句性

    9.4.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a)力F的值,一般为800N。 b)试验区域到其中一个连接器的距离,一般最大为1m。 c)电气检测及其要求。

    图6电缆抗压试验装置

    电缆组件耐批转的能力通卫 施加到电缆到连接器接合面的抽线方可进

    每次施加力矩60s后,应对电缆到连接器的接合面进行目视检查,电缆组件应无目力可见的损 满足电气性能要求。另外,对于半柔和半硬电缆,电缆和连接器之间应该没有角度偏移,

    9.5.3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

    确定电缆组件承受一定次数往复弯曲的能力

    在电缆组件的整个长度上施加一来回的拉力,将电缆组件进行若干次反复弯曲。两个滑轮的半径 应为电缆的最小动态弯曲半径,滑轮应定位,以使电缆在每个滑轮上的弯曲角度大于90°,如图7所示。 克服约束力F,来回拉动电缆组件,该力保证电缆与滑轮之间的连续接触

    试验后,电缆组件应无目力可见的损伤水利管理,并应满足电气性能要求

    5.4详细规范中应规定

    a)循环次数(通常为20次)。 b)电气试验及其适用的要求范围

    9.7电缆组件的耐磨试

    确定电缆组件护套的耐磨损能力

    环保标准电缆组件应经受IEC61196相关部分规定的试验

    9.8振动、冲击、撞击

    ....
  • 电缆标准 同轴电缆标准
  • 相关专题: 电缆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