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5190.3-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3部分:汽轮机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L 5190.3-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3部分:汽轮机组(正版书扫描)
adiustable steam sea
封。其主要特点:启动时,汽封块张开,使动静部分达到最大间 隙,避免了启动过程中由于振动及变形而导致的碰磨。随着机组 升速加负荷,汽封块端部闭合,使动静间隙减小,以减少汽封的 漏汽量从而提高机组的效率。
2.0.14燃气轮机本体gasturbinecore
重庆标准规范范本包括燃气轮机压气机、燃烧系统、透平及其连接
3.1.1汽轮发电机组基础施工前,应按《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DL/T5434的规定进行图纸会检。 3.1.2基础施工期间,安装专业应做下列配合工作: 1施工准备时,应校核预留孔洞、预埋件、汽轮发电机组基 座及主要附属设备基础等标高、中心线、地脚螺栓孔位置等重要 几何尺寸: 2参加基座浇灌前的中间核查; 3起吊设施基础、锚固点及为起吊设备对建筑结构进行的加 固方案,土建施工前应由建设、监理、设计和土建施工等单位共 同确定; 4因吊装大型设备而预留的钢结构、基础或墙体,应在土建 施工前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土建施工单位等有关单位确认。 3.1.3交付安装的土建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行车轨道安装完毕,二次灌浆的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 并经验收合格 2主辅设备基础、基座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 模莫板已拆除; 3厂房封闭,屋面止水: 4厂房内的各基础纵横中心线、标高标识和基础沉降观测点 青晰、齐全; 5各层平台、通道、梯子、栏杆、踢脚板装设完毕且焊接牢 固,主机周边孔洞有可靠的临时盖板或围栏;
DL:519032019
厂房内的管沟、泵坑、排水沟及集水井等清洁,排水畅通; 消防设施可靠; 建筑物和基础上的基准点与基准线标识清晰、齐全; 弹性基础隔振器预压完成,预压和安装记录齐全。
3.2.1设备到达现场后,应由建设、制造、监理、总包、施工、 设备保管等相关单位共同开箱查验、记录并签证。有缺陷的设备 应按合同约定处理。 3.2.2设备开箱检验时,装箱单、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图纸 李技术文件应齐全。 3.2.3设备吊装和搬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型设备搬运前应核实设备质量和外形尺寸; 2核实运输车辆的外形尺寸,设备搬运途中经过的路面、桥 梁等承载及通行能力; 3按箱、设备上的标识部位绑扎吊索并加衬垫物; 4对刚度较差的设备,应采取防变形措施; 5整体组装的汽缸模块、汽缸、转子、发电机定子、燃气轮 机本体、轴瓦等设备或部件吊装应用专用工具; 6碳钢吊索不应与奥氏体不锈钢材质的设备接触。 3.2.4设备开箱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箱检查不应损伤和损坏设备及零部件。 2设备防腐涂料未清理前,不得转动和滑动,清理检查后应 用原防腐涂料进行防腐处理。 3有添加润滑剂等特殊要求的转动设备,开箱检查时不应 盘动。 4 设备开箱检查后不安装时,箱体应重新封闭;露天放置的 箱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5装箱设备的配件及专用工具应成套保管。
3.2.1设备到达现场后,应由建设、制造、监理、总包、施工、
3.2.1设备到达现场后,应由建设、制造、监理、总包、施工、 设备保管等相关单位共同开箱查验、记录并签证。有缺陷的设备 应按合同约定处理。 3.2.2设备开箱检验时,装箱单、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图纸 等技术文件应齐全。 3.23设备品装和搬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型设备搬运前应核实设备质量和外形尺寸; 2核实运输车辆的外形尺寸,设备搬运途中经过的路面、桥 梁等承载及通行能力; 3按箱、设备上的标识部位绑扎吊索并加衬垫物; 4对刚度较差的设备,应采取防变形措施; 5整体组装的汽缸模块、汽缸、转子、发电机定子、燃气轮 机本体、轴瓦等设备或部件吊装应用专用工具;
3.2.4设备开箱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箱检查不应损伤和损坏设备及零部件。 2设备防腐涂料未清理前,不得转动和滑动,清理检查后应 用原防腐涂料进行防腐处理。 3有添加润滑剂等特殊要求的转动设备,开箱检查时不应 盘动。 4 设备开箱检查后不安装时,箱体应重新封闭;露天放置的 箱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5装箱设备的配件及专用工具应成套保管。
DL5190.32019
3.2.5设备安装前保管应符合《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 规程》DL/T855的规定。 3.2.6设备保管人员应熟悉设备保管规程和汽轮发电机主设备的 特殊保管要求,应按规定及要求检查存放情况,保持设备完好, 故好保管记录。 3.2.7设备和器材应分区、分类存放,标识清晰,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存放区域应有明显的区界和消防通道,并具备可靠的消防 设施和照明 2大件设备存放位置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合理布置; 3设备应支垫稳固、可靠,存放场地排水应畅通,并应采取 防撞、防冻、防潮、防尘和防倾倒等措施; 4存放地点和货架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 5海滨盐雾地区和含有腐蚀性的环境,应采取防锈蚀措施; 61 仪器、仪表及精密部件应按要求放置在保温库内; 7管材、管件和部件应标识明确、分类存放,避免混淆; 8充氮保护的设备,应定期检查记录氮气压力及设备密封情 况,当压力低于3.5kPa时,应补充氮气 9气、油滤芯保管应采取防潮措施 3.2.8材料应有质量证明文件,核查中对材料质量有质疑时应 复检。 3.2.9外委和现场加工配制的成品或半成品,应按本部分有关规 定检验合格。 3.2.10安装就位的设备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经试运行的设备 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要求制定并采取维护保养措施。 3.2.11设备安装前,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 及绿色施工专项措施等技术文件已审批。 3.2.12施工前,专业技术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2.13汽轮发电机组的施工现场应满足下列条件:
3.2.5设备安装前保管应符合《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 规程》DL/T855的规定。 3.2.6设备保管人员应熟悉设备保管规程和汽轮发电机主设备的 特殊保管要求,应按规定及要求检查存放情况,保持设备完好, 做好保管记录。 3.2.7设备和器材应分区、分类存放,标识清晰,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存放区域应有明显的区界和消防通道,并具备可靠的消防 设施和照明; 2大件设备存放位置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合理布置; 3设备应支垫稳固、可靠,存放场地排水应畅通,并应采取 防撞、防冻、防潮、防尘和防倾倒等措施; 4存放地点和货架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 5海滨盐雾地区和含有腐蚀性的环境,应采取防锈蚀措施; 6 仪器、仪表及精密部件应按要求放置在保温库内; 7管材、管件和部件应标识明确、分类存放,避免混淆; 8充氮保护的设备,应定期检查记录氮气压力及设备密封情 况,当压力低于3.5kPa时,应补充氮气: 9气、油滤芯保管应采取防潮措施 3.2.8材料应有质量证明文件,核查中对材料质量有质疑时应 复检。 3.2.9外委和现场加工配制的成品或半成品,应按本部分有关规 检验合格。 3.2.10安装就位的设备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经试运行的设备 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要求制定并采取维护保养措施。 .2.11设备安装前,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 及绿色施工专项措施等技术文件已审批。 .2.12施工前,专业技术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13汽轮发电机组的施工现场应满足下列条件:
1临时放置设备和材料的场地应符合相应载荷要求; 2施工地点环境温度宜在5℃以上; 3水、电、压缩空气等力能满足施工需求,照明应充足; 4基建施工场地和生产运行区域应有隔离设施并明显标识; 5起重设备应具备使用条件: 6安全设施设置应符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 火力发电》DL5009.1的规定,消防设施的设置、易燃易爆品的存 放和使用应符合《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的规定; 7具有通往设备存放场、组合场和安装场的运输通道。 3.2.14 建筑物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随意变更或损坏建筑物结构; 2不得在建筑物金属结构上随意施焊、切割; 3不得随意在建筑混凝土结构上锤击、开孔,不得凿开混凝 土保护层在钢筋上焊接、切割。 3.2.15设备安装前,如发现有损坏或质量缺陷,应及时通知有关 单位共同检查确认并处理。 3.2.16设备零部件和紧固件安装前应按《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 督规程》DL/T438和《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DL/T439 的规定进行光谱、无损探伤、金相、硬度等检验,检验结果应符 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3.2.17 设备及部件的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备及部件内部应清理干净并及时封闭; 2 设备精密加工面不应用铲刀、锉刀除锈,不得用火焰除油; 用蒸汽吹扫的部件应及时去除水分; 清理轴颈和轴瓦时不得损伤其表面: 5 清理后的设备及零部件应分类存放,并防止二次污染。 3.2.18 汽轮发电机组设备解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解体、测量和检查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Z 拆卸设备部套时应做好标记、使用专用工器具,不得强行
DL519032019
3.3.1汽轮发电机组试运前,现场应具备下列条件: 1厂区场地平整,道路畅通 2试运范围内的施工临时设施已拆除并清理干净,现场沟 道、孔洞盖板齐全,临时孔洞应装设护栏或盖板,平台的楼梯、 通道、栏杆及护板应安装完毕; 3消防器材配备满足试运要求,消防系统具备投用条件,事 故排油系统具备使用条件; 4机组试运范围内的各层地面施工完毕; 5生活用上下水道畅通,卫生设施可正常使用; 6厂房和厂区的排水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应正常投用: 7照明系统应正常投用,事故照明系统完整、可靠并处于备 用状态; 8试运时室内温度宜在5℃以上; 9通信设备安装完毕,应正常投用; 10与试运有关的空调系统应正常投用。
拆装; 3拆下的精密零部件应分别放置在专用零件箱内,零部件不 得堆压,并妥善保管。 3.2.19隐蔽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入隐蔽区域、设备内部清理和检查的人员,应穿无纽扣 的专用工作服,鞋底无铁钉并擦干净; 2隐蔽前,应指定专人检查,确认符合隐蔽条件并办理签证; 3设备及管道的临时封闭设施应明显、牢固、可靠: 4不应在已最终封闭的设备或管道上施焊、开孔、拆封
3.3.2汽轮发电机组试运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3二次灌浆层达到设计强度; 4水位计和油位计标识清晰、显示正确; 5转动机械已按制造厂技术要求加润滑油、脂,油位正常; 6工业水系统具备投用条件且冲洗洁净; 7阀门应逐个检查并调整,全行程启闭(停)灵活、开度准 确且无卡涩; 8试运范围内的容器,已按制造厂技术要求和设计要求清理 和冲洗; 9试运设备和系统已挂牌并标识清晰,表计指示正确且在检 定有效期内; 10启动汽源应充足、稳定,温度压力应能符合轴封供汽、 气动给水泵、除氧器等用汽参数要求: 11自动控制部分及精密部套的通风、空调装置应投用。 3.3.3汽轮发电机组的分部试运措施已批准。 3.3.4整套启动试运前,汽轮发电机组应完成下列工作: 1汽水管道的吹扫和冲洗; 2冷却水系统通水试验和冲洗; 3 真空系统严密性检查; 除氧器、热交换器、蒸发器、减压装置等检查调整; 各附属机械分部试运调整; 6 润滑、调节和密封油系统及净化装置试运调整,油质合格; 7 发电机整体气密性试验; 8 保安系统静态整定和试验; 9 顶轴装置和盘车装置调整试验; 10 校核转子晃度、轴向位移、膨胀指示器; 抽汽止回阀与传动装置的调整试验: 12 汽封系统调整试运行: 13 中间再热机组旁路系统调整试验; 14 抽真空试验:
3 二次灌浆层达到设计强度; 4水位计和油位计标识清晰、显示正确; 5转动机械已按制造厂技术要求加润滑油、脂,油位正常: 6工业水系统具备投用条件且冲洗洁净; 7阀门应逐个检查并调整,全行程启闭(停)灵活、开度准 确且无卡涩; 8试运范围内的容器,已按制造厂技术要求和设计要求清理 和冲洗; 9试运设备和系统已挂牌并标识清晰,表计指示正确且在检 定有效期内; 10启动汽源应充足、稳定,温度压力应能符合轴封供汽、 气动给水泵、除氧器等用汽参数要求: 11自动控制部分及精密部套的通风、空调装置应投用。 3.3.3汽轮发电机组的分部试运措施已批准。 3.3.4整套启动试运前,汽轮发电机组应完成下列工作: 1汽水管道的吹扫和冲洗; 2冷却水系统通水试验和冲洗: 3 真空系统严密性检查; 4 除氧器、热交换器、蒸发器、减压装置等检查调整; 各附属机械分部试运调整; 6 润滑、调节和密封油系统及净化装置试运调整,油质合格; 7 发电机整体气密性试验; 8 保安系统静态整定和试验; 9 顶轴装置和盘车装置调整试验; 10 校核转子晃度、轴向位移、膨胀指示器; 抽汽止回阀与传动装置的调整试验: 12 汽封系统调整试运行: 13 中间再热机组旁路系统调整试验: 14 抽真空试验:
15低压缸喷水试验; 16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绕组冷却水系统的冲洗与调整。 3.3.5整套启动试运前,燃气轮发电机组应完成下列工作: 1天然气调压站系统已置换为天然气,天然气浓度、压力符 合燃气轮机点火启动条件,天然气过滤、计量、加热及调压装置 已投用。 2罩壳通风风道畅通,风量达到设计要求,罩壳巡检门关闭。 3进气系统清洁畅通,人孔门封闭;进气过滤系统、反吹系 统投用:进气隔离挡板、入口可调导叶(IGV)及压气机防喘放 气阀阀位正确、反馈准确、动作可靠。 4排气系统清洁畅通,人孔门封闭,排气挡板开启。 5气体消防报警系统投用,消防气体触发装置解锁,具备喷 放条件。 6清洗系统具备投用条件,清洗水及清洗剂充足。 7 燃气轮机假点火试验完成,点火器电源恢复,具备投用 条件。
DL519032019
4.1.1本章适用于汽轮机本体的台板、轴承座、轴承、汽缸、隔 板、汽封、转子、盘车装置及连通管道等部件的施工。 4.1.2汽轮机本体设备的吊装,除应符合第3.2.3条的规定外,还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起吊前应确认设备的总质量、重心位置及起吊绑扎点: 2起吊时,设备的水平及扬度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1.3汽轮机本体设备的现场保管,除应符合第3.2.7条的规定 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实施定置化管理; 2大件设备应依据设计院提供的区域荷载分布图置放,确认 符合荷载要求; 3汽缸、转子、轴承、隔板、螺栓等部件应采取隔离、防尘、 防腐及防磕碰等措施。 4.1.4与汽缸连接的设备及管道不应对汽缸产生额外附加应力
基础交付安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基础几何尺寸、预留孔洞、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 基础沉降均勾、沉降量应符合规定。 基础防护栏杆、通道、孔洞及沟道盖板等安全设施应齐全
DL519032019
5基础表面应平整,无裂纹、无孔洞、无蜂窝、无麻面、无 露筋等缺陷。 6基础纵、横向中心线垂直度总偏差应不大于2mm。 7基础的混凝土承力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8地脚螺栓孔应清洁、畅通,无横筋。螺栓孔中心与基础中 心线偏差应不大于10mm。螺栓孔壁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L/200 L为预埋套管或地脚螺栓长度)且不大于10mm。螺栓孔与地脚 紧栓垫板接触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 9直埋式预埋地脚螺栓材质、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螺栓 中心与基础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2mm,标高允许偏差为十5mm~ +10mm 10纵销、横销、锚固板等预理件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中心线和标高偏差应不大于3mm。 11预理的主汽门、中压联合汽门支座的中心偏差应不大于 2mm,标高偏差应不大于3mm,表面应平整。 12悬臂梁的纵横中心线、断面、标高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13基础预留的风道及油、水、气等管道的孔洞尺寸和位置 应立符合设计要求。 14基础与平台间的隔振缝应无杂物、 15管沟底部应平整,坡度、中心线、沟底标高、沟道断面 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2.2本体基础沉降应在下列阶段观测: 1基础养护期满后,应首次测定并作为原始数据; 2汽轮机汽缸、发电机定子就位前、后; 3汽轮机和发电机二次灌浆前: 4整套试运行前、后。 4.2.3湿陷性黄土地质结构可增加沉降测量次数。 4.2.4因基础沉降导致汽轮机找平、找正、找中心、径向间隙等
DL519032019
隔日测量数据有不规则的明显变化时,安装工作应暂停。 4.2.5带弹性隔振装置的汽轮发电机基础,应按技术文件要求在 下列阶段检查弹簧锁定状态: 1基础养护期满后: 2隔振弹簧释放前。 4.2.6根据现场需要,弹性隔振基础可增加下列阶段弹簧锁定状 态的检查: 1发电机定子就位前; 2发电机定子就位后; 3全实缸状态找中心时; 4低压缸与凝汽器焊接后。 4.2.7汽轮发电机组本体转子联轴器连接前,应进行弹簧释放, 弹簧释放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要求时,偏差应不大于3mm。 4.3台板与垫铁 4.3.1垫铁的布置位置和荷载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布置在负荷集中的部位; 2 应布置在台板地脚螺栓的两侧; 3 应布置在台板四角; 4相邻垫铁间的水平距离宜为300mm~700mm; 5台板加强筋部位宜增设垫铁; 6垫铁的静负荷应不大于4MPa; 7 垫铁安装完毕,应按实际情况绘制垫铁布置图。 4.3.2 汽轮机台板就位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1去除二次灌浆部位基础表面浮浆层,并凿出毛面,被油污 染的混凝土应凿除; 2安放垫铁处的基础表面应凿平,垫铁与基础应接触密实, 四角无翘动:
4.3.1垫铁的布置位置和荷线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
1 应布置在负荷集中的部位; 应布置在台板地脚螺栓的两侧; 3 应布置在台板四角: 4 相邻垫铁间的水平距离宜为300mm~700mm; 5台板加强筋部位宜增设垫铁; 6 垫铁的静负荷应不大于4MPa 7 垫铁安装完毕,应按实际情况绘制垫铁布置图。 4.3.2 汽轮机台板就位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1去除二次灌浆部位基础表面浮浆层,并凿出毛面,被油污 染的混凝土应凿除; 2安放垫铁处的基础表面应凿平,垫铁与基础应接触密实、 四角无翘动
DL5190.3—2019 3需安放临时垫铁或调整用千斤顶的部位,基础表面应 平整; 4二次灌浆时无法设置模板的部位,应在基础内侧设置钢挡 板,挡板不得影响汽缸及管道的膨胀。 4.3.3基础与台板间的垫铁、垫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垫铁应采用钢板、钢锻件加工; 2斜垫铁的薄边厚度不应小于10mm,斜度应为1/25~1/10; 3垫铁表面应平整、无毛刺,接触面四周边缘应有45°倒角, 表面粗糙度值应不高于Ra6.3; 4砂浆垫块施工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3.4垫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叠垫铁不宜超过3块,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5块,其中 只允许有一对斜垫铁。 2两块斜垫铁的错开面积应不大于垫铁面积的25%。 3台板与垫铁及各层垫铁间应接触密实,用0.05mm塞尺检 查,可塞入部位的长度不得大于边长的1/4,塞入深度不得大于侧 边长的1/4。 4预埋垫铁如图4.3.4所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纵轴线预埋垫铁的标高和水平度应符合制造厂技 术要求。无要求时,标高偏差应不大于2mm,水平 度应不大于0.2mm/m。 2)预埋垫铁厚度宜大于20mm,垫铁纵向扬度应与轴 系扬度一致。 3)预埋垫铁底部距基础凿毛面的灌浆层厚度应为 20mm~50mm,灌浆材料应采用无收缩灌浆料, 并制作同等条件下的试块,试块强度应符合设计 要求。 5垫铁安装完毕、基础二次灌浆前,各层垫铁侧面接缝处应 点焊牢固、
4.3.5基础与台板间采用可调固定器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调固定器应完好、无裂痕; 2 检查可调固定器接触状态,接触面积应大于80%且分布 均匀; 3 可调固定器布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可调固定器定位前应处于可调范围的中间位置。 4.3.6地脚螺栓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表面应无锈蚀、无油垢; 2 螺母与螺栓应配合良好; 3地脚螺栓的长度、直径,垫圈、垫板中心孔等尺寸应符合 制造厂技术要求。 4.3.7地脚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螺栓与螺栓孔或螺栓套管内壁四周间隙应不小于5mm。 2螺栓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5mm。 3螺栓垫板应平整,与基础接触应密实。 4螺栓拧紧后端部宜露出螺母2个~3个螺距。 5地脚螺栓应在汽缸最终定位后紧固,台板与轴承座、汽缸 间的滑动面、垫铁及各层垫铁间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地 脚螺栓紧固时不应使汽缸的负荷分配值和中心位置发生变化
DL5190.32019
6螺栓最终紧固后应采取防松措施。 4.3.8台板的检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台板安装位置与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要求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螺栓孔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2mm; 2)标高偏差应不大于1mm; 3)台板底面与基础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宜为50mm~ 80mm。 2台板、轴承座的滑动面应平整、光洁、无毛刺。 3台板与轴承座、滑块、汽缸接触面应严密,用0.05mm塞 尺检查应不入。铸造台板与轴承座或汽缸接触面积应大于全面积 的75%且分布均匀。 4台板与地脚螺栓垫圈应接触密实。 5滑动轴承座的台板就位时,应考虑运行状态下轴承座的最 大膨胀量,轴承座滑动面不得伸出台板边缘。 6台板与轴承座或汽缸接触面间的润滑油注油孔应畅通。 7台板二次灌浆的通道及放气孔应畅通,台板与二次灌浆混 凝土结合部位应无油漆、无污垢。 4.4汽缸、轴承座及滑销系统
4.4.2汽缸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观检查前应除净防腐层,外表面不应有裂纹、夹渣、重 皮、焊瘤、气孔、铸砂、损伤等缺陷。结合面、滑动承力面及法 兰、洼窝等加工面应光洁、无锈蚀、无污垢,蒸汽室内应清理干 净,无附着物。 2汽缸垂直与水平结合面交叉部位填充密封涂料的沟槽应
存放过程中,底面应加垫保护,安放平稳,防止 栓孔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碰伤及锈蚀。
清洁畅通。 3汽缸与汽门连接法兰的密封面用涂色法检查,应整圈连续 接触,接触宽度不应小于密封面宽度的2/3。 4汽缸排汽段与凝汽器或排汽短节的坡口尺寸应符合焊接 规程的规定。采用法兰连接时,密封面应平整。 5汽缸水平结合面螺栓与螺栓孔间的间隙,应不小于 0.50mm,汽缸猫爪联系螺栓与螺栓孔间的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 要求。 6汽缸疏水孔的数量、位置、孔径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疏水孔及管道应畅通。 7汽缸上的丝堵应齐全,并能可靠紧固并密封。多余的工艺 孔洞应加装丝堵并密封焊接,丝堵及焊材应与汽缸材质相匹配, 焊接工艺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8汽缸自加热系统的蒸汽流道应清洁、畅通。 4.4.3汽缸螺栓与螺母的检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螺栓、螺母、垫片等部件的材质检查应符合3.2.16的规定。 2螺栓、螺母及汽缸栽丝孔的丝扣应光滑、无毛刺,螺栓与 螺母的配合应良好,高、中压缸配套的螺栓、螺母、垫片应有钢 印标识。 3丝扣部位应按制造厂技术要求涂抹润滑剂,并采取防碰撞 和锈蚀措施。 4螺母、垫圈、汽缸间的接合面应接触良好。 5螺栓丝扣应低于汽缸法兰平面,栽丝螺栓与法兰平面的垂 直度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6螺母拧紧后,螺栓末端宜露出螺母2个~3个螺距;罩形 螺母冷紧后螺栓顶部应有2个以上螺距的间隙;带有锥度的螺栓 安装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44温锁系法检杰安装应链
4.4.4滑销系统检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1
1滑销、销槽、锚固板的滑动配合面应无损伤、无毛刺,与 设备的配合状态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2用内、外径千分尺沿滑动方向取三点分别测量滑销与销槽 的尺寸,三点测得的尺寸差值应不大于0.02mm,滑销与销槽间隙 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3滑销固定应牢固,直接镶嵌时应有紧力,螺栓固定时应有 防松措施,螺栓端部应低于滑销表面;内外缸水平结合面上的横 销应在轴向位置确定后镶配。 4滑销试装后应滑动自如。同一台板上直线布置两个滑销 时,应取横向相对位移实测值作为间隙值。 5滑销的承力面、滑动面应接触良好。滑销的定位销应光滑 无毛刺,与销孔紧配,销孔内应无错口。 6滑销间隙过大时,不得用敛挤的方法调整滑销问隙。 7汽缸、轴承座与台板联系螺栓拧紧后,垫片间隙应符合制 造广技术要求。 8轴承座滑动面采用滑块结构时,研刮后应按制造厂技术要 求拆除滑块螺钉。 9汽缸推拉装置垫片厚度应在汽缸定位后确定,按推拉装置 与汽缸间的四角实测间隙值预留0.02mm~0.03mm装配间隙配 制,垫片安装时应无卡涩 10轴承座与汽缸间定中心梁冷态预偏装量应符合制造厂技 术要求,定位销与定位套筒直径间隙应不大于0.02mm,定位套筒 与定中心梁安装孔直径间隙应不大于0.02mm 4.4.5施工过程中汽缸结合面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4.4.6汽缸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缸组合前应进行无涂料试装,各结合面外观检查应符合 4.4.2的规定。 2汽缸结合面间隙检查应符合表4.4.6的规定,并做记录
DL5190.32019
表4.4.6汽缸结合面间隙检香
分段组合的汽缸,水平结合部位的错位量、垂
心度的偏差值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汽缸结合面涂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可参 见附录B选用。 5·汽缸组合完成后,垂直结合面的螺母应在汽缸就位前锁紧 并采取防松措施。 6采用密封焊接的结合面焊接时应采取防变形措施。 4.4.7无台板支撑的低压外缸组合、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压内缸推拉装置已安装; 2汽缸前、后端板就位时应安装临时支撑,前、后端板的中 心及标高调整完成后再进行侧板找正; 3焊接前测量低压外缸的中心、对角线偏差应符合制造厂技 术要求: 4汽缸焊接时应采取控制汽缸变形的措施; 5汽缸组合、焊接后,对角线及端板、侧板平行度偏差应不 大于10mm 4.4.8轴承座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轴承座油室及油路应清洁、畅通,内表面无溶于汽轮机油 的油漆; 2轴承座水平结合面螺栓紧固后,用0.05mm塞尺检查应 不入;
3压力油油孔四周结合面用涂色法检查,应连续接触无间断: 4轴承座进出油管法兰栽丝孔不得穿透轴承座壳体; 5轴承座油室应做灌油试验,灌油前轴承座内外应清理干净, 灌油高度应不低于回油管的外口上沿,灌油24h后检查应无渗漏: 6穿透轴承座壳体的热工仪表接线应采取防渗油措施。 4.4.9汽缸和轴承座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缸与轴承座的纵横中心线与基础纵横中心线偏差应不 大于1mm; 2汽缸就位后无法安装的管道及部件应在汽缸就位前安装; 3汽缸安装后,各部件与基础间的间隙应满足机组膨胀及保 温的要求; 4底部装有油管的轴承座,就位前应对管道焊缝进行无损检 测,轴承座就位后各油管垂直段与套管的间隙应满足机组膨胀要求; 5轴承座中分面标高偏差应不大于1mm; 6汽缸中分面的标高偏差应不大于5mm; 7汽缸和轴承座横向水平偏差应不大于0.20mm/m,纵向水 平应与转子扬度方向一致,数据接近; 8当汽缸水平与负荷分配不能兼顾时,应由制造厂确认; 9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尘土或杂物进入轴承座各滑动面 和滑动面油槽的措施; 10汽缸和轴承座安装定位后,检查各垫铁受力应均匀,并 紧固地脚螺栓: 11无台板支撑的轴承座地脚螺栓紧固顺序和力矩应符合制 造厂技术要求。 4.4.10汽缸负荷分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测力计法时,应按制造厂技术要求进行;测力计使用 前应经校验合格,汽缸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的负荷差应不大于两 侧平均负荷的5%。 2采用猫爪垂弧法时,应在全实缸、紧1/3螺栓且中分面间 20
隙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的状态下进行,左右对称位置猫爪垂弧偏 差应不大于0.10mm。 3采用猫爪抬差法时,应按制造厂技术要求,在合实缸的状 态下前后猫爪分别进行。 4负荷分配时应检查猫爪横销的承力面、滑动面和台板的滑 动面接触状态,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特殊情况下,允许 在猫爪横销不滑动的接触面间加一层整张的钢质调整垫片,厚度 应不小于0.10mm。 5汽缸水平、扬度的测量位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并记 录。汽缸上的测量位置宜做永久标识。 6用前猫爪和两侧台板支持的汽缸,负荷分配可根据汽缸水 平及猫爪垂弧调整,负荷及水平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4.11汽缸大气安全阀安装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4.12汽缸膨胀指示器安装应牢固、可靠,指示范围应符合汽缸 彭胀量要求。汽轮机首次启动前,应将指示器的指示调至零位并 做标记。
4.5.1支持轴承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轴承各部件应做钢印标记。 2轴瓦乌金表面应无夹渣、气孔、凹坑、裂纹等缺陷。 3轴瓦应按《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和 《汽轮发电机合金轴瓦超声波检测》DL/T297的规定进行超声波 深伤检测,确认无脱胎或其他缺陷。 4楔形油隙和顶轴油囊几何尺寸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5轴承水平结合面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 6瓦座与轴承体接触面用0.03mm塞尺检查应不入,垫块进 油孔四周与瓦座应整圈连续接触。 7轴瓦球面与球面座的结合面应光滑、无毛刺,接触状态应 21
DL:519032019
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接触面积应大于整个球面的75% 且分布均匀,接口处用0.03mm塞尺检查应不入。 8球面瓦、球面座组合后应无错口。 9轴瓦进油孔应清洁、通畅,并与轴承座进油孔对正。进油 孔带有节流孔板时,节流孔直径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并记录。 孔板厚度不得妨碍垫块与洼窝的接触。 10埋入轴瓦的热工测点位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且接 线牢固。 4.5.2带垫块的轴瓦或瓦套如图4.5.2所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接触面积应大于整个球面的75% 且分布均匀,接口处用0.03mm塞尺检查应不入。 8球面瓦、球面座组合后应无错口。 9轴瓦进油孔应清洁、通畅,并与轴承座进油孔对正。进油 孔带有节流孔板时,节流孔直径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并记录。 孔板厚度不得妨碍垫块与洼窝的接触。 10埋入轴瓦的热工测点位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且接 线牢固。 4.5.2带垫块的轴瓦或瓦套如图4.5.2所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4.5.2下瓦垫块间隙示滑
1两侧垫块的中心线与垂线间的夹角α接近90°时,自由状 态下,三处垫块与其注窝应接触良好,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 2两侧垫块的中心线与垂线的夹角α小于90°时,自由状态 下,两侧垫块应无间隙,下侧垫块与其注窝的接触处应有 0.03mm~0.05mm的间隙;转子就位后,三处垫块与其注窝应接 触良好,0.03mm塞尺检查应不入。 3轴瓦垫块的调整垫片应采用整张不锈钢垫片,每块垫块的 垫片应平整、无毛刺和卷边,且不应超过三层,垫片应略小于垫 块外形尺寸。垫片上的螺栓孔或油孔的孔径应略大于垫块孔径且 应对正。 4涂色法检查下瓦垫块与轴承洼窝或下瓦垫块与轴承座注 窝接触状态,接触面积应大于垫块面积的75%且接触点分布均匀。 22
DL519032019
5.3支持轴承的轴瓦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圆筒形轴瓦的顶部间隙为轴颈直径的1.5/1000~2/1000, 侧间隙各为顶部间隙的一半。 2椭圆形轴瓦的顶部间隙为轴颈直径的1/1000~1.5/1000, 两侧间隙各为轴颈直径的1.5/1000~2/1000;顶部间隙轴向测量 直前后偏差应不大于0.02mm。 3间隙测量可采用下列方法: 1)顶部间隙用压熔丝法测量时,熔丝直径应为测量间 隙值的1.5倍,轴瓦的水平结合面紧螺栓后应无间隙。 连续测量两次以上取数值的平均值。 2)椭圆形轴瓦和圆筒形轴瓦的顶部间隙可用测量转子 外径和轴瓦内径,通过差减法得出。 3)两侧间隙用塞尺检查阻油边处为准,插入深度为 15mm~20mm,瓦口处的楔形油隙应过渡均匀。 5.4椭圆或圆筒瓦轴承,转子轴颈与乌金的接触角度宜为30°~ 5°,接触面积应大于下瓦全长接触面的75%,无偏斜并分布均匀。 5.5顶轴油囊深度和油囊面积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 寸,油囊深度应为0.20mm~0.40mm,油囊面积应为轴颈投影面 只的1.5%~2.5%,油囊四周与轴颈应接触严密,顶轴油通道应清 吉、畅通。
4.5.6可倾瓦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5.7推力轴承安装前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推力瓦块检查应符合4.5.1第2款、第3款的规定。 2推力瓦块应逐个编号、测量,厚度偏差应不大于0.02mm 3推力瓦温度测点位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接线应牢固。 4推力轴承定位环表面应光滑,沿周长各点厚度偏差应不大 于0.02mm。 5推力轴承定位环安装,宜用铜棒轻轻打入。
DL5190.32019
6推力轴承底部支持弹簧应无卡涩;转子放进后,水平结合 面纵向扬度应保持不变。
4.5.8推力瓦接触检查及推力间隙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雅力乱块: 6一外壳衬板;7—油封环;8一调整块:9—调整块销子;10—防转键 11防转键固定螺栓:12—外壳:13—轴承座:14—节流孔螺栓:15—螺母
DL5190.32019
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5.10油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油挡应固定牢固、无错口,中分面间隙应不大于0.10mm; 2齿尖厚度宜为0.10mm~0.20mm,油挡排油孔应畅通并排 向油室; 3轴瓦和轴承座上的油挡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5.11轴瓦的锁饼、制动销、温度测量装置应与轴瓦保持适当的 间隙,锁饼、制动销应能制锁但不卡死,锁饼上平面应低于轴瓦 水平结合面。 4.5.12轴瓦紧力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圆柱形轴瓦紧力值宜为0.05mm~0.15mm,球形轴瓦紧力 值宜为0.00mm~0.03mm; 2轴瓦紧力的测量可采用压熔丝法,并不得与轴瓦间隙测量 司时进行。 4.5.13轴承盖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轴承座内部清洁无杂物、零部件安装齐全、间隙符合制造 一技术要求、螺栓紧固,经汽轮机与热控专业相关人员共同检查, 并做隐蔽签证; 2轴承座水平结合面、油挡与轴承座垂直结合面应涂耐油密 封涂料。 折卸下瓦时汽轮机封子拾升值应不十王上部
4.6整体组装的汽缸械
4.6整体组装的汽缸模块
4.6.1整体组装的汽缸模块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缸检查应符合4.4.2的有关规定,转子检查应符合4.7. 的有关规定,轴瓦检查应符合4.5.1、4.5.7的规定:
DL519032019
2根据制造厂技术要求,检查汽缸前后轴封处的径向间隙、 气缸前后缸体基准面与转子相应凸肩之间的定位距离,应与制造 总装记录一致 4.6.2整体组装汽缸模块就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1轴承座已定位,轴承座需灌浆时,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2猫爪调整垫片已安装并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3下半轴瓦等影响汽缸就位的部件已拆除; 4汽缸就位后无法安装的轴封、抽汽等管道已安装完成。 4.6.3整体组装汽缸的轴瓦安装除应符合4.5的相关规定外,还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半轴瓦安装过程中,汽缸顶起高度应符合制造厂技术 要求; 2单支持轴承的转子应使用转子抬轴装置 4.6.4汽缸模块就位后应拆除运输环,并测量汽缸与转子相对位 置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6.5汽缸与转子相对位置调整后,应配置滑销系统及猫爪调整 垫片。 4.6.6汽缸负荷分配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应符合 4.4.10的规定 4.6.7整体组装汽缸模块碰缸试验应具备下列条件: 1汽缸负荷分配已完成: 2联轴器连接已完成; 3顶轴油系统投用,推力轴承安装,具备手动盘转子条件; 4汽缸与转子轴向、径向已定位: 5碰缸试验前,拆除相应方向的定位键。 4.6.8整体组装汽缸模块径向碰缸试验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盘动转子,高、中压缸通过移动汽缸,低压缸通过移动内 缸,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测量汽封最小径向间隙; 28
DL:519032019
2间隙测量应以转子与汽缸汽封接触为准; 3汽轮机侧和电机侧碰缸试验应分别进行; 试验完成后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要求,调整汽缸最终径向 位置; 5汽缸定位后应复测端部汽封径向间隙并记录。 4.6.9整体组装汽缸模块轴向碰缸试验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中压缸轴向碰缸试验应分别向前、后推动转子,测量 转子与汽缸的相对位移量。低压内缸轴向碰缸试验,应盘动转子, 分别向前、后移动汽缸,测量内缸的位移量。 2测量试验应以转子与汽缸轴向动静接触为准。 3 试验完成后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要求,调整汽缸的最终轴向 位置。 4 汽缸定位后应测量汽缸与转子的相对定位外引值并做记录。 4.6.10 碰缸试验完成后应配置各滑销系统调整垫片。 4.7汽轮机转子 4.7.1 转子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子各部位应无油脂、无油漆、无锈迹; 2转子各部位应无裂纹、无损伤,轴颈、推力盘、齿轮、联 轴器应光洁、无毛刺,平衡块、中心孔堵板及其他零件应锁紧; 3叶轮相邻的套装轮毂间的缝隙内应清洁、无杂物; 4轴颈椭圆度、不柱度应不大于0.02mm; 5转子弯曲度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应不大于 0.03mm; 6推力盘端面飘偏应不大于0.02mm,晃度应不大于0.03mm; 7转子轴向位移及胀差的检测部位应无损伤、无凹凸不平; 8转子叶片及复环应无损伤,镶装平整; 9 镶装在轴上的汽封齿应牢固,无歪斜、无损伤;
2间隙测量应以转子与汽缸汽封接触为准; 3汽轮机侧和电机侧碰缸试验应分别进行; 试验完成后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要求,调整汽缸最终径向 位置; 5汽缸定位后应复测端部汽封径向间隙并记录。 4.6.9整体组装汽缸模块轴向碰缸试验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中压缸轴向碰缸试验应分别向前、后推动转子,测量 转子与汽缸的相对位移量。低压内缸轴向碰缸试验,应盘动转子, 分别向前、后移动汽缸,测量内缸的位移量。 2测量试验应以转子与汽缸轴向动静接触为准。 3试验完成后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要求,调整汽缸的最终轴向 位置。 4 汽缸定位后应测量汽缸与转子的相对定位外引值并做记录。 4.6.10 碰缸试验完成后应配置各滑销系统调整垫片。
4.7.1转子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子各部位应无油脂、无油漆、无锈迹; 2转子各部位应无裂纹、无损伤,轴颈、推力盘、齿轮、联 轴器应光洁、无毛刺,平衡块、中心孔堵板及其他零件应锁紧; 3叶轮相邻的套装轮毂间的缝隙内应清洁、无杂物; 4轴颈椭圆度、不柱度应不大于0.02mm; 5转子弯曲度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应不大于 0.03mm; 6推力盘端面飘偏应不大于0.02mm,晃度应不大于0.03mm; 7转子轴向位移及胀差的检测部位应无损伤、无凹凸不平, 8转子叶片及复环应无损伤,镶装平整; 镶装在轴上的汽封齿应牢固,无歪斜、无损伤;
DL519032019
DL519032019
10转子硬度检验应符合《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T438的规定
DL/T438的规定。 4.7.2联轴器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联轴器上的键、锁紧螺钉、螺母等部件应锁紧可靠。 2联轴器螺栓、螺母、联轴套应有钢印标记。 3联轴器端面应光洁、无毛刺。 4刚性联轴器端面瓢偏应不大于0.02mm,外圆晃度应不大 于0.02mm;半刚性及带接长轴的联轴器端面飘偏应不大于 0.03mm,外圆度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5联轴器端面止口内、外圆的晃度应不大于0.02mm,且两 转子联轴器止口配合尺寸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6联轴器波形管内应清洁、无杂物,泄油孔通畅。 7蛇形弹簧式、爪式或齿式联轴器组装后,各部件之间应有 间隙,以符合弹簧活动量和两半联轴器的相对运动的要求。 8齿式联轴器的齿侧间隙宜为0.10mm~0.20mm。 9挠性联轴器阻止转子轴向窜动装置的间隙应符合制造厂 技术要求。 10联轴器润滑油孔应清洁、畅通。 4.7.3转子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点位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轴颈处不得作为吊点; 2吊装时,转子水平值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7.4汽轮机转子定位基准点、轴颈扬度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7.5汽缸按转子找中心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窝找中测量位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应 在汽封洼窝或油挡洼窝位置测量,测量部位应光洁,每次测量应 在同一位置并做标记。 2轴承检查、安装应符合4.5的有关规定,盘动转子后中心 不发生径向变化。 3盘动转子时应装设临时的止推装置和防止轴瓦转动的 30
装置。 4盘动转子前应检查动、静部分之间无杂物。盘动转子时不 得损伤转子、汽缸和轴承座。 5汽缸与转子的中心偏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并做记录。 4.7.6汽缸与转子中心找正后,各有关部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缸负荷分配值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其数值及汽缸水 平应做记录: 2下瓦乌金与转子轴径、轴瓦垫块与洼窝接触状态应符合 4.5的有关规定; 3台板与轴承座、台板与汽缸、猫爪承力面与汽缸等处的接 触面,应符合4.3、4.4的有关规定; 4滑销间隙调整合格并固定: 5汽轮机转子联轴器找中心完成,并做记录; 6与转子相连接的主油泵、蜗轮组、减速齿轮等装置找中心 应在轴系最终定位前完成。 4.7.7汽轮机轴系转子联轴器中心允许偏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 求。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7.7的规定。
表4.7.7轴系转子联轴器中心允许偏差(mm)
4.7.8轴系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转子联轴器端面的相对位置应按制造厂的标记对正;无 标记时,两端面飘偏值应互补。 2基准转子的轴颈扬度应保持不变。 3汽缸与台板、轴承座与台板、垫铁与台板、垫铁与垫铁之 31
间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 4联轴器端面间隙可采用量块或塞尺测量,测量时量块或塞 尺的总层数不宜超过四层。 5联轴器找中心工具应有足够的刚度,安装应牢固、可靠。 使用百分表时,表架应稳固,转子盘动一周返回初始位置后,圆 周方向的百分表读数应能回到原值。 6联轴器找中心,两转子应同时旋转:测量时,两转子应处 于自由状态,不应刚性连接:每隔90°测量一次,测量位置应保 持不变, 7转子利用假瓦支承找中心时,联轴器连接并拆除假瓦后, 联轴器处的注窝中心值应不变。 8弹性支撑的凝汽器,储水量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7.9轴系转子联轴器连接前,联轴器中心应复测合格,二次灌 浆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 4.7.10刚性或半挠性联轴器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铰孔或镗孔前,联轴器中心应复测合格; 2两个联轴器应按找中心时的相对位置对正; 3在铰孔或镗孔的过程中,不得进行影响轴系中心变化的 工作; 4镗、铰的螺栓孔应与联轴器的法兰端面垂直,螺栓与螺孔 的配合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要求; 5联轴器螺栓与螺母在安装前应逐个称重,在联轴器直径方 向对称的两个螺栓及螺母的总质量差应小于10g,孔径不一致时 应做质量差补偿,并标识和记录; 6联轴器螺栓的紧固力矩、伸长量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7联轴器连接前后的圆周晃度变化值应不大于0.02mm: 8最终连接后联轴器、螺栓与螺孔应做对应的钢印标记。 4.7.11两个转子的联轴器间有调整垫片的,铰孔或孔工作除应 符合第4.7.10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垫片厚度为转子定位时两联轴器间左右实测间隙的平均 值,加工偏差应不大于0.02mm,表面粗糙度值应不大于Ra3.2, 并应无毛刺、无裂纹、无油污; 2联轴器铰孔时,垫片已安装完成。 4.7.12 使用桥规测量、记录轴颈高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桥规与轴颈的间隙宜为0.50mm; 2 桥规放置位置应在轴承座中分面上进行标记; 桥规与轴承座的平面接触应良好; 4 桥规的编号、方向、轴颈高度值应做记录
4.8通流部分设备安装
4.8.1喷嘴检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
8.1喷嘴检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嘴外观检查应无裂纹、无铸砂、无焊瘤、无油污。 2喷嘴组与喷嘴槽或蒸汽室的结合面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用涂色法检查,接触面积应大于75%; 2)密封面无贯通缺陷; 3)散装喷嘴间的结合面、喷嘴组两端面定位键与定位 销的间隙应不大于0.04mm。 4)组装好的喷嘴或喷嘴组应无松动,喷嘴组出汽侧端 面应平齐。 3紧固喷嘴使用的单头螺栓紧固后,螺栓丝杆端部应与栽丝 底部留有不小于1.00mm的间隙,螺栓紧固力矩与伸长量应符 制造厂技术要求,并做记录,螺栓与销钉应在扣大盖前点焊或 中固。 4喷嘴安装时各结合面应均匀涂擦耐高温防咬剂。 8.2静叶持环、隔板和隔板套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静叶持环、隔板和隔板套应无损伤、无油漆、无锈污,接 面应露出金属光泽。 2静叶片外观检查不应有裂纹、铸砂、焊瘤、松动等缺陷, 23
DL5190.3—2019 边缘应平整,无卷曲、无凸出。空心静叶片上应有孔洞。 3 阻汽片应完整无短缺、无卷曲,边缘应尖薄。 4 隔板和隔板套的水平结合面间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中压隔板,隔板套自由状态时应不大于0.05mm, 螺栓紧固后间隙应小于0.03mm; 2)1 低压隔板、隔板套自由状态时应不大于0.10mm,螺 栓紧固后间隙应不大于0.05mm; 3)铸钢隔板自由状态时应不大于0.05mm。 5定位上下两半隔板、隔板套的键销和相对应槽孔的配合间 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6测量隔板与隔板套、隔板与汽缸、隔板套与汽缸的径向 胀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7隔板、隔板套挂耳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挂耳垫片 应接触密实,不应超过三片。 8下隔板、隔板套如设有疏水孔,疏水孔应畅通。 9静叶环、隔板、隔板套、汽封套、汽封块等应按汽轮机本 体部件编号做出钢印标记,并标明安装位置。 10隔板、隔板套、静叶持环、平衡活塞的汽封套、轴封套 的轴向窜量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高、中压缸宜为 0.15mm~0.25mm,低压缸宜为0.40mm~0.50mm。 4.8.3隔板或静叶持环找中心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找中心测量器具相对转子与注窝的中心位置偏差应不大 于0.05mm 2用假轴找中心时,假轴与支撑座应配合严密,洼窝测量部 件应安装牢固,测量时假轴不得有横向位移和轴向审动,测量时 应计算并修正假轴与转子的垂弧差。 3拉钢丝找中心,宜采用贯通高、中、低压各轴承注洼窝中心 的长钢丝为基准线,并以此为准,确定各油挡、汽封及隔板洼窝 的中心位置。
DL:51903 2019
4采用钢丝找中心时,钢丝的固定装置对钢丝紧力和位置应 能微调,所用钢丝直径不宜超过0.40mm,钢丝的拉力宜为破坏应 力的3/4,测量时应对钢丝垂弧进行修正,见附录E。 5隔板或静叶持环找中心以下隔板或静叶持环汽封洼窝为准。 6半实缸状态找中心应按制造厂技术要求修正至全实缸状 态值。 7 镶装式隔板找中心时,应测量出每块隔板的洼窝中心值, 并做记录。 8隔板注窝中心偏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高、 中压缸左右偏差应不大于0.05mm,低压缸应不大于0.08mm;隔 板洼窝中心的上下偏差应不大于0.05mm,中心允许偏下。 9悬挂结构隔板左右偏差在0.30mm以内时,可用调挂耳垫 片厚度的方法进行调整。 10隔板洼窝中心有偏装要求的,中心偏差应符合制造厂技 术要求。 4.8.4回转隔板的检查和安装除执行4.8.2和4.8.3的规定外,还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静部分的结合面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 2回转隔板组装完毕应锁紧紧固螺栓; 3汽轮机扣大盖前回转隔板应进行动作试验,隔板转动应灵 活,全开和全关位置应在缸外做标记: 4全开和全关位置与油动机行程指示相对应。 4.8.5汽封套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观检查应无缺陷、无油污: 2汽封套的水平、垂直结合面的销钉应配合紧密; 3汽封套的水平结合面、汽封套与汽缸的垂直结合面应接触 严密,在螺栓紧固的状态下,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 4汽封套的疏水孔应畅通; 5汽封套与洼窝的配合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采用钢丝找中心时,钢丝的固定装置对钢丝紧力和位置应 能微调,所用钢丝直径不宜超过0.40mm,钢丝的拉力宜为破坏应 力的3/4,测量时应对钢丝垂弧进行修正,见附录E。 5隔板或静叶持环找中心以下隔板或静叶持环汽封洼窝为准。 6半实缸状态找中心应按制造厂技术要求修正至全实缸状 态值。 7 镶装式隔板找中心时,应测量出每块隔板的注窝中心值, 并做记录。 8隔板注窝中心偏差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高、 中压缸左右偏差应不大于0.05mm,低压缸应不大于0.08mm;隔 板洼窝中心的上下偏差应不大于0.05mm,中心允许偏下。 9悬挂结构隔板左右偏差在0.30mm以内时,可用调挂耳垫 片厚度的方法进行调整。 10隔板注窝中心有偏装要求的,中心偏差应符合制造厂技 术要求。 4.8.4回转隔板的检查和安装除执行4.8.2和4.8.3的规定外,还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静部分的结合面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 2回转隔板组装完毕应锁紧紧固螺栓; 3汽轮机扣大盖前回转隔板应进行动作试验,隔板转动应灵 活,全开和全关位置应在缸外做标记; 4全开和全关位置与油动机行程指示相对应。 4.8.5汽封套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观检查应无缺陷、无油污: 2汽封套的水平、垂直结合面的销钉应配合紧密: 3汽封套的水平结合面、汽封套与汽缸的垂直结合面应接触 严密,在螺栓紧固的状态下,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 4汽封套的疏水孔应畅通; 5汽封套与洼窝的配合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DL5190.3 2019
4.8.7双流汽缸中部分流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流环的各部组装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并做记录; 2分流环安装方向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并应有位置标记; 3分流环与隔板的连接螺栓、螺母应涂耐高温防咬剂,螺栓 紧固后应采取防松措施。 4.8.8汽封间隙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封齿间隙应逐个测量并记录。 2汽封轴向间隙,首次测量宜为机头侧危急遮断器飞锤向 上,再次测量应顺转子运行方向旋转90°,用楔形塞尺分别进行 测量。 3汽封径向间隙测量时,应将汽封块临时固定。左右侧间隙 应用塞尺测量,上下间隙可用贴橡皮膏、压熔丝等方法测量。 4汽封径向及轴向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8.9汽封径向间隙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带有调整垫片的汽封块,汽封间隙可用垫片厚度调整,调 整完后应紧固螺钉并采取防松措施。 2汽封块退让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3汽封间隙调整结束后,相邻两个弧段端部的接触面应密 实。整圈汽封块的膨胀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宜 为0.20mm~0.25mm。 4.8.10可调式汽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封槽道和汽封弧块的毛刺、刀痕、氧化皮应清理干净、 打磨光滑,用涂色法检查密封面应接触良好,汽封弧块在T形槽 内应活动自如。 2检查汽封块在汽封槽道内的退让间隙和汽封块端面预留 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各汽封块闭合时端面应接触良好。 3正式组装前汽封环T形槽及密封面应涂防咬润滑剂,按 编号将弹簧和汽封块装入汽封槽道中并记录弹簧原始长度。 36
4.8.11通流间隙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流间隙测量应按制造厂提供的位置和定位值对转子 定位。 2第一次测量时机头侧危急遮断器的飞锤应向上或做位置 标记:第二次测量时,顺转子运行方向旋转90°,每次应测量左 右两侧的间隙。 3通流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8.12转子轴向推拉试验应在半实缸和全实缸两种状态下分别 进行,窜动量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9减速器和盘车装置
4.9.1齿轮减速器或蜗轮组的齿轮箱检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9.1齿轮减速器或蜗轮组的齿轮箱检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齿轮箱与底板至少应有两个在对角线位置的定位销,定位 销与销孔应接触紧密: 2齿轮箱水平结合面接触应紧密,紧固螺栓后用0.05mm塞 尺检查应无不入; 3齿轮箱封闭时,结合面应加耐油密封涂料。 4.9.2减速器及蜗轮组的润滑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润滑装置的喷油管在组装前应进行吹扫,组装应牢固可 靠,喷油嘴应正对齿轮啮合部位,各油路和油孔应清洁、畅通。 2采用齿轮直接带油的润滑装置,油位计的指示应符合制造 技术要求,指示应准确;正常运行时,油位应没最低齿轮的 最低轮齿。
4.93减速器齿轮检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齿轮外观检查应无裂纹、无气孔、无损伤,齿面应光 2互相啮合的齿轮有公约数的应配有钢印标记。 3减速器齿侧间隙采用百分表测量时,齿轮副中一个齿轮 固定,转动另一个齿轮测量,其间隙宜为齿轮模数的5%或符 表4.9.3的规定
表4.9.3减速器齿侧间隙(mm
4涂色检查齿牙啮合接触印迹应平直,宽度应不小于齿高的 65%,长度应不小于齿长的75%,涂色应均匀。 5减速器的变速比应做记录。 4.9.4蜗轮组检查、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蜗杆及蜗轮外观检查应无裂纹、无气孔、无损伤,齿面应 光洁。 2涂色检查蜗轮组轮齿的接触情况,轮上每个轮齿工作面的 中部应有印迹,印迹长度应不小于齿长的65%,高度不小于齿高 的60%,涂色应均匀。 3多头蜗杆应分别在每一个头上涂色,逐次检查,在蜗轮齿 上的接触位置应一致。 4蜗轮组的齿侧间隙用百分表或塞尺检查,间隙值应符合表 4.9.4的规定,
主:圆柱齿轮为中心距,圆锥齿轮为分度圆锥母线长度
4.9.4蜗轮组齿侧间隙值
调速装置的蜗轮组,动值宜为0.15mm~0.20mm。 6 蜗轮进油侧的每个轮齿应有进油坡口。 7 同步器电动机带动的蜗轮组转动应灵活、平稳,润滑应 38
DL5190.32019
良好。 8蜗轮组的变速比应做记录。 4.9.5减速器和蜗轮组轴承的检查和安装应符合6.1.14~6.1.20 的规定。轴瓦的间隙及紧力、滚动轴承的型号应做记录。 4.9.6减速器和蜗轮组的调整和修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心距及齿顶间隙均符合标准时,如齿侧间隙小,中心距 又无法调整时,应修刮齿轮或蜗轮牙齿的非工作面; 2减速器或蜗轮组在运行中因温度和受力方向等产生位置 变化应留出相应的修正值。 4.9.7汽轮机盘车装置的检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齿轮和蜗轮应符合4.9.1~4.9.6的规定: 2盘车装置安装位置,应符合转子冷、热态状况下的正常运 行要求; 3轴和操作杆穿过外壳处的油封装置应无渗漏; 4盘车装置水平和垂直结合面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 5 盘车装置手动操作应灵活,进油门与手柄联动装置的安装 方向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盘车装置内部各螺栓及紧固件应锁紧: 盘车装置应使用耐油的垫片和涂料; 盘车装置电动机联轴器找中心,应符合6.1.24的规定; 9 盘车装置电动机联轴器应安装保护罩。 4.9.8液压盘车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盘车应在汽轮机转子定位后安装; 与盘车连接的油管道应清洁、畅通; 盘车装置与汽轮机转子间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应符合 制造厂技术要求。 4.9.9 自同步离合器(SSS离合器)检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观检查应无裂纹、无气孔、无损伤、无锈蚀,齿面应 光洁。
DL:519032019
DL:519032019
2与离合器连接的油管道应清洁、畅通。 3离合器输入端、输出端的油管道法兰面应严密,无异物。 4 测量离合器输入端、输出端与驱动轴、从动轴联轴器 的连接法兰、螺栓孔尺寸及止口配合情况,应符合制造厂技术 要求。 5核对离合器上的规格型号、旋转方向、装配方向等,应符 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6离合器安装应在汽轮机轴系精找中后进行,应先与驱动轴 连接,再与从动轴连接 7离合器连接螺栓的紧固顺序、力矩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8离合器与两端联轴器采用止口连接时,止口啮合准确到 立,止口间隙及定位销安装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9离合器控制油管道安装应在油冲洗合格后进行。 10离合器安装完成后,复测离合器联轴器同心度,应符合 制造厂技术要求;无要求时,应不大于0.02mm。 4.10汽轮机扣大盖 4.10.1扣大盖时作业区域应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汽缸 上工作人员应穿无扣连体工作服。扣盖用工具应编号并由专人登 记保管,携带至汽缸上的工具应有防脱落措施。 4.10.2试扣缸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缸内零部件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试扣,双层结构的汽缸 可分别试扣: 2试扣外缸时,内缸中分面的螺栓应全部紧固: 3检查隔板、隔板套、汽封套等与汽缸间的径向膨胀间隙: 4试扣缸后应盘动转子听音检查,缸内应无异常; 5试装汽缸内外热工测量元件。 4.10.3汽轮机扣大盖前应完成下列工作,且安装记录、验收签证 齐全: 40
DL519032019
1、垫铁安装,地脚螺栓紧固: 2台板纵横滑销、汽缸立销和猫爪横销间隙测量; 3 内缸猫爪、纵横滑销和轴向定位销间隙测量: 4汽缸水平结合面间隙检查; 转子轴颈椭圆度和不柱度、联轴器晃度及飘偏、推力盘飘 偏、转子弯曲度测量; 6汽缸水平扬度、凝汽器与汽缸连接前、后的转子扬度测量: 7汽缸负荷分配; 8汽缸按转子找中心: 9轴系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10隔板中心调整: 11转子与汽缸相对定位及定位位置标记; 12 汽封及通流部分间隙测量: 13 合实缸状态下汽轮机转子轴向推拉试验: 14 汽缸内合金钢部件光谱复查,高温紧固件硬度及光谱 复查; 15 高、中压外下缸到抽气止回阀和第一个支吊架的管段 安装; 16 高、中压联合汽门与下汽缸连接、定位; 17低压缸与凝汽器连接; 18转子、汽缸、隔板等缸内所有部套应清理干净,管口、 仪表插座和堵头等应封闭: 19汽缸内部的疏水口检查: 20热工元件安装。 4.10.4汽轮机扣大盖工作除应按3.2.19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扣大盖前对设备零部件进行清点检查,应符合制造厂技术 要求并按顺序放置整齐。 2施工用的工器具应逐件登记,扣完大盖后应再次清点并确
认无缺损。 3汽缸内应清洁、无杂物,结合面应光洁,孔洞通道应畅通。 4抽、排汽口等隔绝部分应可靠封闭。 5汽缸零部件的结合部位,按制造厂技术要求涂敷耐高温防 咬剂。 6汽缸内可能松脱的部件,扣缸前应锁紧。 7内缸、隔板套、汽封套螺栓紧固并安装推力瓦后,盘动转 子倾听汽缸内部应无摩擦音响。 8吊装上缸时,监视上汽缸结合面与下缸的水平度相符,合 缸时应装好涂油导杆,下落应均匀、无卡涩。 9汽缸水平结合面的耐高温汽缸密封涂料,应在上缸落至接 近下缸时涂抹,涂抹应均匀连贯,合缸后耐高温汽缸密封涂料应 能布满全结合面。 10在上下缸水平结合面初始接触而吊索未放松时,应将定 立销打入汽缸销孔。 11扣大盖工作从内缸吊装第一个部件开始至上缸就位,全 部工作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双层结构的汽缸应进行到外上缸 扣盖为止。 12扣盖完毕后应再次盘动转子进行听音检查,确认无异常。 4.10.5上猫爪支撑的内缸,在由下猫爪临时支撑置换为上猫爪支 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缸中心变化量应不大于0.03mm; 2猫爪垫块总数不得超过3片并应接触严密,用0.05mm塞 尺检查应不入。 4.10.6上猫爪支撑的外缸,在由下猫爪临时支撑置换为上猫爪支 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置换垫块工作应在扣大盖并全部紧好外缸水平结合面螺 栓后进行: 2镶配或置换上猫爪垫块时用百分表监视猫爪的位置变化 42
量应不大于0.03mm; 3垫块承力面应接触良好,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入。 4.10.7汽缸水平结合面螺栓的冷紧顺序和伸长量应符合制造 技术要求,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紧顺序应从汽缸中部开始,左右对称依次紧固,全部螺 栓冷紧后应按上述顺序依次复查: 2汽缸水平结合面应严密: 3冷紧时不得用大锤紧固螺帽,可用电动、气动、液压等带 力矩指示的无冲击工具紧固。 4.10.8汽缸水平结合面螺栓的热紧顺序和力矩应符合制造厂技 术要求,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螺栓冷紧后检查螺母、垫圈、汽缸平面应无间隙,标记螺 母和汽缸的相对位置,依据制造厂提供的螺栓伸长量计算螺母转 动弧长并在汽缸上标出热紧后旋转位置。 2螺栓加热应使用专用工具,螺栓应均匀受热,螺纹部位不 应直接受到烘烤。 3热紧螺栓顺序应与冷紧相同,螺栓加热后螺母转动应自 如、一次到位;不能一次到位时,应待螺栓完全冷却后,再重新 加热热紧。 4.10.9汽缸扣盖工作完成后,检查台板、猫爪等部位联系螺栓的 垫圈,应滑动自如。 4.10.10高压内缸蒸汽进汽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汽管内部及夹层内应清理干净,法兰面应平整光洁、无 经向贯通沟槽: 2密封环内外圆、两侧平面及密封环槽应光洁、无毛刺; 密封环弹性应良好; 4 密封环与槽的配合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5 密封环开口两端接口配合尺寸应正确,装入内缸喷嘴室套 管后开口间隙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DL5190.32019 6多道密封环安装时,其开口位置应错开90°: 7密封环安装时应使用专用工具,其开口扩大值不应超过最 大允许值: 8进汽管插入内缸蒸汽室时应防止损伤密封环: 9 已在制造厂装配好的进汽管可不再重新拆装。 4.10.11 高、中压缸与低压缸间的连通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前连通管焊口应经无损检测并合格,内部应清洁、无 杂物; 2 连通管试装应在汽缸定位后进行,其法兰连接应无外加 应力; 3连通管的补偿装置及其连杆的冷紧值及连杆预偏值调整, 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4连通管安装调整完毕,应拆除补偿装置上的运输固定 螺栓。 4.11基础二次灌浆及养护 4.11.1汽轮发电机组基础二次灌浆前,除制造厂有特殊要求外, 应完成下列工作: 1汽轮发电机组主要设备已安装结束: 2发电机、励磁机的磁力中心和空气间隙调整结束; 3转子采用水冷的发电机出水支座水挡径向间隙调整结束; 4轴系找中心合格: 5穿过二次灌浆层的管道、电缆、仪表管线等敷设完毕并已 穿入专用套管: 6基础垫铁之间点焊牢固。 4.11.2基础二次灌浆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发电机轴承座的绝缘板、台板的滑动面、发电机下部的电 气设备等部件应妥善保护; 2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吹扫干净,无杂物、无油漆、无油污。 44
混凝土表面应浸润24h以上: 3台板与二次灌浆层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无油漆、无油污; 4地脚螺孔内应清理干净,地脚螺栓垫板和基础混凝土应接 触密实: 5二次灌浆的部位不应妨碍汽轮机及管道的热膨胀,且不应 组塞台板注油孔或排污孔等: 6二次灌浆模板安装应牢固,缝隙应严密。模板顶部的标高 高于设备底座板上表面。 4.11.3基础二次灌浆由土建专业人员施工时,安装专业人员应密 切配合。 4.11.4汽轮发电机组基础二次灌浆及养护工作除应符合制造厂 技术要求和《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DL5190.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无收缩灌浆料。 2浇灌时应制作混凝土试块,与二次灌浆层在同等条件下养 护,并做强度试验、出具报告。 3浇灌时飞溅到设备和螺栓表面的灰浆,应及时清除。 4台板内部灌浆应密实,浇灌高度应高于底座板上表面。 5汽轮机、发电机及励磁装置基础的二次灌浆工作宜一次完 成。结构互相关联的台板、经二次灌浆互相连成一体的台板不得 分段浇灌。 6浇灌后基础应按要求进行养护,在最初养护的3天内,环 境温度应保持在10℃~35℃。 7基础二次灌浆层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 不得在机组上拆装重件和进行撞击性工作;在未达到设计强度的 80%时,不得复紧地脚螺栓和启动机组。 4.11.5基础混凝土二次灌浆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在养护期满拆 模后,外观和内在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相关人员共同检查 签证。
DL519032019
4.12质量验收应提交的技术文件
4.12.1汽轮机本体安装质量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施工技术记录: 1基础及预理件验收记录; 2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基础垫铁或砂浆垫块配制(制作)记录: 4汽缸、轴承座台板找平找正记录; 5汽缸、轴承座与台板接触检查记录; 6 轴承座、汽缸台板地脚螺栓紧固记录: 7 轴承座滑动部位检查记录; 8 推力瓦接触检查及推力间隙测量记录: 9 轴瓦垫块接触检查及垫片安装记录: 10 轴瓦乌金与轴颈接触检查记录; 11 轴承座中分面水平记录; 12 径向轴承及推力轴承安装记录; 13 油挡间隙记录; 14 轴颈的椭圆度及不柱度记录; 15 转子弯曲度记录: 16 推力盘端面偏记录; 17 联轴器端面偏和径向晃度记录: 18 联轴器止口尺寸记录; 19 汽缸组合记录; 20 汽缸就位找正记录; 21 汽缸隔板找中心记录; 22 汽缸内缸纵、横销安装记录: 23 内缸支撑键安装记录; 24 内缸中分面水平记录; 25 内缸中分面间隙记录; 26 隔板膨胀间隙记录; 46
工程造价标准规范范本DL519032019
27汽缸负荷分配记录; 28通流间隙记录; 29最小轴向通流间隙记录; 30旋转隔板安装及开闭位置记录: 转子定位尺寸及外引标记; 32联轴器垫片厚度记录; 33 汽封间隙检查记录; 34 汽缸中分面螺栓紧固记录; 汽轮机转子联轴器找中心记录; 36 联轴器螺栓、螺母配重记录: 37 联轴器螺栓、螺孔配合间隙记录; 38 联轴器螺栓紧固记录; 39 联轴器连接后同心度记录: 40 滑销系统间隙记录; 41 轴承座与汽缸间定位中心梁安装记录: 42 推拉杆安装记录; 43 盘车装置齿轮间隙记录; 44 自同步离合器安装记录; 连通管冷拉记录; 46 连通管螺栓整定记录; 整体组装汽缸轴向碰撞试验记录: 48 整体组装汽缸径向碰撞试验记录。 4.12.2 汽轮机本体安装质量验收时,应提交下列签证: 1 台板接触检查签证; 轴承座灌油试验签证; 3 轴承座扣盖签证; 4 汽缸外观检查签证; 5汽轮机转子外观检查签证: 6高、中压喷嘴室检查封闭签证;
DL:51903 2019
泄漏、无残余变形。 5.1.3辅助设备基础交付安装时应符合《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DL5190.1的有关规定和3.1.3的规定 5.1.4辅助设备就位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基础表面应凿毛并清除油污、油漆、杂物; 2 放置垫铁处的混凝土表面应凿平,与垫铁接触良好; 3 垫铁表面应平整、无翘曲、无毛刺; 4 垫铁各承力面间的接触应密实无松动; 5 二次灌浆的底座和地脚螺栓应无油漆、油垢和浮锈; 6当采用埋置式垫铁安装工艺时,应符合4.3.4的规定。 5.1.5设备纵横中心线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应不大于 10mm。卧式设备壳体应水平,立式设备垂直偏差应不大于10mm 5.1.6 基础混凝土二次灌浆,除应符合《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 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DL5190.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二次灌浆前垫铁侧面应点焊牢固; 2 二次灌浆高度应略低于底座上表面: 3 二次灌浆后应将底座和设备上溅落的混凝士清理主净
5.2.1凝汽器冷却管在运输、装卸、拆箱、码放、倒运过程中不
1组合平台应垫平,四角高低差应小于10mm。 2壳体吊装点应绑扎在结构坚实的部位,刚度不足时应加 固,起吊应平稳。 3壳体应垫平、垫实。 4端板、管板与底板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mm/m。管板 标高应一致,平面应平行,板间距离与设计间距的偏差应不大于 20mm。 5立 端板与管板相对应的管孔中心偏差应不大于3mm。 6壳体表面的弯曲度偏差应不大于3mm/m,且全长度的弯 曲应小于20mm。 7顶板弯曲及侧板的错边应小于10mm。 8喉部上端对角线偏差应小于10mm。 9壳体内部的拉筋、挡板及附件安装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 求,焊接应牢固。 10壳体焊接应采取防变形措施。 11壳体上的疏水管与喷水管应在壳体组合焊接完毕后安 装,壳体外的管口应焊接临时堵板。 12接至凝汽器的各类管道不得使汽水直接冲刷冷却管束。 13组合后的壳体焊缝应做渗透试验。 5.2.3凝汽器冷却管穿装前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壳体内的支撑件、导汽板、管件和管板位置尺寸、焊接质 量、清洁度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管板和隔板中心应拉钢丝复 查合格; 2壳体及排汽短节上的孔洞应加装临时堵板
煤矿标准规范范本DL5190.32019
3隔板管孔应无毛刺、无锈皮,两边有1×45°的倒角,管 孔数量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冷却管试穿时应顺利穿过; 4管板孔应比冷却管外径大0.20mm~0.50mm,管孔内壁应 光洁,无锈蚀、油垢和纵向沟槽: 5壳体内部应清扫,顶部应封闭; 6 钛管穿装应采取防火措施; 凝汽器底部为刚性支座时,支撑底座安装应完成; 8无台板支撑的低压缸,凝汽器喉部与低压外缸连接应
....- 电力标准
- 相关专题: 电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