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418-2020 通用雷达站设计标准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GB 51418-2020 通用雷达站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
表3.0.1各类站型适用的典型雷达人必
3.0.2通用雷达站应由设备、建(构)筑物和场地构成,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通用雷达站的设备应由雷达设备和辅助设施构成。雷达 设备宜包括室外单元、室内设备。辅助设施宜包括天线罩、供配电 设备、给排水消防设备、暖通设备、通信网络设备、雷电防护设施、 接地设施、安防与环境监控等设施。 2通用雷达站的建(构)筑物,宜由雷达天线平台、雷达用房、辅 助用房和附属用房组成。雷达站建(构)筑物的分区,宜结合雷达站的 总体布置统一规划。分区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表3.0.2的要求
表3.0.2通用雷达站分区设备布置
3通用雷达站的场地宜由站内道路、停车位绿地等构成
玩具标准4.0.1雷达天线的架设方式应满足探测要求。
4.0.1雷达天线的架设方式应满足探测要求,
4.0.1雷达天线的架设方式应满足探测要求。
6一主机系统:7一显示终端:8一雷达机房
4.0.3通用雷达站的气候环境,应满足雷达设备探测和运转的要 求。当温度、湿度、风速和盐雾浓度等气候环境不满足要求时,宜 增加天线罩。通用雷达站所在地区的平均最大风速超过表4.0.3 的规定时,应加装天线罩。
.0.3雷达站加装天线罩的风速要求
4.0.4当环境最大阵风速度大于65m/s时,应向天线罩供应商 提出特殊设计要求。雷达站风环境条件应按所在地区气象资料 确定。
4.0.4当环境最失阵风速度天于65m/s时,应向天线罩供应商 提出特殊设计要求。雷达站风环境条件应按所在地区气象资料 确定。 4.0.5加装天线罩时,天线罩中心宜与天线旋转中心重合。 4.0.6户外机柜需要安装基础时,应按其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4.0.7雷达天线塔、雷达机房、变配电室工作区域必须配置门禁。 雷达天线塔内天线工作区域应设置紧急制动联动装置。
4.0.5加装天线罩时,天线罩中心宜与天线旋转中心重合。
4.0.6户外机柜需要安装基础时,应按其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4.0.8通用雷达站的雷达机房机柜平面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的有关规定。
弱电分开布放,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 范》GB50311的有关规定。
5场地选择和总平面布局
5.1.1通用雷达站的站址,宜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并应 避开地震带、洪涝区、地质灾害多发区。 5.1.2通用雷达站宜选择周边空旷的地区。探测要求的覆盖范 围内不宜有影响探测效果的障碍物。 5.1.3新建通用雷达站不得影响周边既有合法设施的运行。 5.1.4通用雷达站站址的电磁环境应满足雷达正常工作的需要。 5.1.5通用雷达站宜与变电站、电气化铁道、公路、高压输(配)电 线以及其他具有电气干扰源的设施保持安全距离。 5.1.6通用雷达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的有关规定。
5.1.1通用雷达站的站址,宜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并应
5.2.1通用雷达站总平面布局应做到紧凑合理、节约用地。雷达 站用地面积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通用雷达站用地指标
5.2.2通用雷达站内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合理利用地形,并应符
5.2.4通用雷达站辅助用房、附属用房与雷达用房可合建
5.2.5通用雷达站的进站道路宜为混凝土或沥青路面,路宽
5.2.7站内和进站道路路面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运输和吊装雷 达设备的载荷。坡度和转弯半径应符合运输和吊装设备的要求 5.2.8通用雷达站场地应设置排水设施,并应具备抵御50年 遇洪涝灾害的能力
5.2.9通用雷达站场地周围宜设置围墙,围墙顶部距外地面高度
5.2.10通用雷达站内宜设置停车位及回车坪
5.2.11通用雷达站内绿化植物高度不应影响雷达正常
6.1.1通用雷达站房屋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其 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中的重点设防类(乙类)要求。附属用房独立建设时,其 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中的标准设防类(丙类)要求。 6.1.2通用雷达站的各类房屋,最小建筑面积应符合表6.1.2的 规定。当设置消防泵房、饮用水处理、污水污物处理等设施时,可 增加用房面积50m~120m。对于严寒地区,可增加采暖设施用 房和车库面积50m~80m。
表6.1.2各类房屋最小建筑面积
6.2.1雷达天线塔的高度应符合探测要求。
雷达天线塔的高度应符合探测要求。 雷达天线塔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或钢结构,场面 雷达塔宜采用钢结构,塔体应设楼梯
监视雷达塔宜采用钢结构,塔体应设楼梯
监视雷达塔宜采用钢结构,塔体应设楼梯。
6.2.3雷达天线塔设计谐振频率不宜小于该雷达伺服带宽的3倍,并应满足动载荷、静载荷的综合技术要求。6.2.4雷达天线塔及站内建(构)筑物的地基变形应满足设备正常工作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6.2.5天线罩基础宜高出雷达天线塔平台1.5m~1.8m。6.2.6天线罩及天馈(伺)系统基础的预埋件尺寸及位置应符合技术要求。6.2.7雷达天线塔平台尺寸应能保证维修人员在天线罩外安全通行,并应满足接闪器的安装要求。6.3雷达用房及辅助用房6.3.1通用雷达站雷达用房和辅助用房的建筑结构应符合表6.3.1要求。表6.3.1雷达用房及辅助用房建筑结构要求地(楼)面净空高度荷载室内地(楼)面、序号房间门洞宽度(m)墙面和顶棚面(kN/m)表面平整、坚实、1雷达机房3. 214. 0易清洁,不起灰、不易集尘;2监控室3.26.0避免产生眩光;雷达机房:地面应做防静电≥1800mm;3不间断电源室3. 214. 0处理备件室和维低压配电室3. 514. 0修室:≥900mm;4表面平整、坚实、表中其他用5高压配电室3.514. 0易清洁,不起灰、不房:≥1500mm6发电机室4.014. 0易集尘;7备件室3.06.0避免产生眩光8维修室3.06. 0.11:
.3.2冒 雷达用房内宜设置搬运通道,通道宽度应满足设备搬运 要求。 .3.3、穿过围护结构的孔洞、预埋管、电缆沟等应采取防水、防潮 和防虫等措施
和防虫等猎施。 6.3.4当监控室紧邻雷达机房时,宜在隔墙处开设不小于1.8m (宽)×1.5m(高)、距地0.9m的观察窗。 6.3.5通用雷达站雷达用房和辅助用房的室内温湿度应符合表 6. 3. 5 的要求。
3.5通用雷达站雷达用房和辅助用房的室内温湿度应符合表 3. 5 的要求。
.5雷达用房及辅助用房的室内温湿
5.3.6通用雷达站雷达用房和辅助用房的采光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有关规定。雷达机房 不宜采光。
6.3.7通用雷达站雷达用房和辅助用房的照明设计应符
6.3.7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有关规定。表中除了备件室和维修室外,均应具备应急 照明能力,油桶间应采用防爆照明
7雷达用房和辅助用房照明设计要
6.3.8通用雷达站应设置障碍
.8通用雷达站应设置障碍灯
7.0.1通用雷达站的数据传输宜采用主用、备用二路独立的传输 链路。主用传输链路宜采用光缆专线,备用传输链路可采用光缆 专线、微波传输链路、卫星通信链路等方式。 7.0.2通用雷达站的电源及应急电源宜符合表7.0.2的要求
表7.0.2雷达站电源要求
7.0.3通用雷达站所配备的柴油发电机组,至少一路的容量应满 足通用雷达站雷达设备和主要用房照明、空调设施以及站内消防 设备的负荷要求,并应配置自启动功能。 7.0.4通用雷达站应配置不间断电源,容量应满足雷达设备、监 控设备、通信设备、其他系统设备以及消防设备的用电负荷要求, 并应具备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
7.0.5满负载工作时,不间断电源系统蓄电池的持续工作时间不 应低于30min。其中,空管雷达和场面监视雷达的不间断电源,应 采用双机穴余方式。不间断电源应能适应供电电压的波动幅度超 出额定电压值一10%~十10%的范围。当供电电压长期超出额定 电压值一10%~十10%的范围时,应增加调压稳压措施,
7.0.5满负载工作时,不间断电源系统蓄电池的持续工作时间不 应低于30min。其中,空管雷达和场面监视雷达的不间断电源,应 采用双机穴余方式。不间断电源应能适应供电电压的波动幅度超 出额定电压值一10%~十10%的范围。当供电电压长期超出额定 电压值一10%~十10%的范围时,应增加调压稳压措施。 7.0.6通用雷达站雷达用房和辅助用房的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 TN一S系统,采用专用配电箱(柜)并应靠近用电设备安装。专用 配电箱(柜)应采用双路供电并宜设末端自投装置(ATS),宜配备 浪涌保护器、电源监测和报警装置,并应提供可接入电力与环境监 控系统的通信接口。 7.0.7通用雷达站宜在天线罩内设置照明灯和维修插座等用电
TN一S系统,采用专用配电箱(柜)并应靠近用电设备安装。专用 配电箱(柜)应采用双路供电并宜设末端自投装置(ATS),宜配备 浪涌保护器、电源监测和报警装置,并应提供可接入电力与环境监 控系统的通信接口。
8.0.1通用雷达站的给水宜采用集中式供水系统,首选当地市政 供水系统。系统的水量、水压应满足站内生活、工艺和消防等用途 的要求。
.0.2通用雷达站远离市政供水管网时,应在站内设置自备水源
成贮水设施。自备水源需设置水处理设施,水质指标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规定。当自备水 原的水量、水压不能满足雷达站工艺、生活和消防等用水要求时 立设贮水、供水设施
(市政污水管网;远离城镇、无市政污水管网时,生活污水应经无 客化处理并达标后排入渗水并或附近水体。当生活排水的水质达 不到市政排水管道或接纳水体的排放标准,或当地有其他要求时 应经二级处理达标后排放,
8.0.4通用雷达站离城镇较近时,雨水宜排入市政雨水管
通达珀均城 (附小昌网;达 离城镇、无市政雨水管网时,雨水可利用地形顺坡自然排放,或结 合地形利用排水沟排往附近水体
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8.0.6通用雷达站机房和不间断电源室应采用气体消防措施,宜 采用无管网气体消防装置。
01通用雷达站的雷达机房、监控至、不间断电源至等房屋应 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其中,雷达机房宜设置机房专用空调,站内 其余房间的暖通空调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 9.0.2通用雷达站雷达机房通风空调系统的配置应结合当地的 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在多风沙或温度、湿度较高的地区,宜采用内 循环方式。 9.0.3通用雷达站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应考虑防尘、防雨、防风 及防虫等措施。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 9.0.2通用雷达站雷达机房通风空调系统的配置应结合当地的 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在多风沙或温度、湿度较高的地区,宜采用内 循环方式。
9.0.3通用雷达站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应考虑防尘、防雨、防风 及防虫等措施
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维护方便的原则确定。
10.1.1通用雷达站应设置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及安全防范系 统。各系统的设计应根据机房的等级,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安 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的有关规定执行。 10.1.2环境和设备监控、安全防范系统宜采用集散或分布式网 络结构。系统应易于扩展和维护,并应具备显示、记录、控制、报 警、分析和远程监视功能。 10.1.3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可设置在监控室内, 宜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10.2环境和电力监控系统
10.2.1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确保环境满足雷达设备和辅助设备的运行要求; 2雷达机房和辅助用房内有可能发生水患的部位,应设置漏 水检测和报警装置; 3雷达机房和天线罩内应设置摄像机进行视频监视,高压配 电室、低压配电室等可设置摄像机进行视频监视。 10.2.2机房专用空调、柴油发电机、不间断电源系统等设备,自 身宜配带监控系统,监控的主要参数宜纳入监控系统,通信协议应 便于监控系统的读取。 10.2.3环境和电力监控系统的采集内容及技术要求,宜符合 表 10 2 3的规定
10.2.3环境和电力监控系统的采集内容及技术要求,宜符合
表10.2.3环境和电力监控系统要求
10.3安全防范系统
10.3.1安全防范系统宜由视频监视、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 统和出人口控制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应具备联动控制功能。通 用雷达站安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表10.3.1规定
表10.3.1安全防范系统设施要求
10.3.2通用雷达站设在远离城镇、人员稀少的地区时,宜在围墙 上方安装电子围栏,电子围栏高度不宜低于300mm,并应设警示 牌;在机场、城镇周边等地区时,宜在围墙上方安装激光对射装置。 围界应分若干防区,并应与安防摄像机进行联动。
11.0.1通用雷达站雷电防护设计,应依据当地的雷电环境、土 壤、气象、地形、地质条件及雷达类型、防雷分区分别确定雷电防护 等级,采取综合防雷措施 11.0.2通用雷达站的雷达天线平台应安装接闪杆,其高度应按 照滚球法计算。接闪器之间应相互均压连接。接闪杆的材料不应 影响雷达电磁波探测特性。位于高山、海岛的雷达站应设置水平 方向的接闪器。 11.0.3通用雷达站的建(构)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引 下线应保持电气连接通路,并应以最短路径对称敷设。 11.0.4通用雷达站接地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体应围 绕建(构)筑物环形设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 11.0.5通用雷达站防雷击电磁脉冲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用雷达站室内外配电线路、通信线路不得直接架空进入 机房。配电线路应全程采用铠装电缆,直接理地敷设或敷设在金 属槽(管)内。电缆屏蔽层、金属屏蔽(管)首尾应电气贯通并应在 两端接地。波导管和金属屏蔽槽(管)在穿经每一层楼时,应与该 层等电位连接带电气连接。 2通用雷达站的雷达机房应做磁屏蔽。宜在机房六面增设 屏蔽网,网格尺寸不宜大于200mm×200mm。房间的金属门、窗 应与建筑物主钢筋可靠电气连接。 3通用雷达站的电涌保护器(SPD)应根据雷电环境及保护 对象重要性确定防护等级,合理设置各防雷区的界面处。电涌保
护器(SPD)应装设可靠的后备过电流保护装置。信号线宜在设备 的出入端口装设适配的电涌保护器。处于多雷区或强雷区雷达站 的低压供电系统宜加装隔离变压器。 4通用雷达站的机房内应建立低阻抗的等电位连接基准网。 各设备机柜应至少引出两条接地线,并应就近与接地网络可靠电 气连接。 11.0.6雷达机房、监控室宜设置在建筑物的低层中心部位或雷 电防护区的高级别区域内,并应远离外墙。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通用雷达站设计标准》GB51418一202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2020年1月16日以第37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紧密结合雷达站设计技术要求,认真总结国内外雷达 站建设的经验、成果,采用了国内外雷达站设计中已经过实践检验 获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应用成果和经验。 为便于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通用雷达站设计标准》编制 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 依据,以及在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其中,着重对 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 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 准规定的参考。
总则 (31 ) 通用雷达站分类及构成 (32) 雷达设备布置 (33) 场地选择和总平面布局 (34 ) 5.1场地选择 (34 ) 5.2总平面布局 (35) 建筑与结构 (37) 6.1一般规定 (37) 6.2 雷达天线塔基础 (38) 6.3雷达用房及辅助用房 (38) 通信与供电 (40) 给排水与消防 (41 ) 暖通与空调 (42) 监控与安防 · (43) 10. 1 一般规定· (43) 10.2 环境和电力监控系统 (43) 10. 3 安全防范系统 (43)
1.0.1由于雷达种类较多,遍及国民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制 定能适用于所有雷达的标准非常困难,因此本标准给出的适用范 围是指天线尺寸不小于2m的民用雷达。这类雷达一般都需要建 设专用建筑,或者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改造,增加配套设施 对于天线尺寸较小的雷达,则可以简化建设要求,或者按此标准 执行。
3通用雷达站分类及构成
3.0.1本条是按通用雷达的用途进行分类。表中所列出的 雷达基本都需要建设固定站。其他规模较小的雷达则不需 站,故不包含在本标准内。
雷达基本都需要建设固定站。其他规模较小的雷达则不需要建 站,故不包含在本标准内。 3.0.2因采用不同的体制,通用雷达设备组成会略有差异,如风 郭线雷达设备不包含伺服系统。同时雷达辅助设施可根据雷达站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需要进行选配,
3.0.2因采用不同的体制,通用雷达设备组成会略有差异,
郭线雷达设备不包含伺服系统。同时雷达辅助设施可根据雷达站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需要进行选配。
4.0.7在雷达工作场所,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放在首位。为避免
4.0.9为减少馈线损耗,雷达馈线走线一般以距离最短为原则
5场地选择和总平面布后
5.1.1本条是针对地质、水文环境的安全性提出的。其中要求 势较高,是为了避免雨势较大时站内积水,而非出于雷达探测 盖、避免遮挡的目的
5.1.1本条是针对地质、水文环境的安全性提出的。其
5.1.2鉴于各种雷达的探测目的与参数不同,甚至同一类型的
不同用户使用的目的也有区别水产标准,故探测的覆盖要求、遮蔽的影响 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根据雷达本身的特性、用户的使用目的、业 特点,以是否影响探测效果为标准。设计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循使用雷达的技术要求。
5.1.3雷达本身依靠发射电磁波工作。因此新建通用雷达站的
新建雷达站也不得影响周边既有合法设施的运行,例如对机 场净空限制不得突破
也要避免其他的频率干扰,影响雷达及其附属设备的运行,进而导 致雷达无法正常工作。
也要避免其他的频率干扰,影响雷达及其附属设备的运行
接触点打火的现象,这些都会对雷达工作造成影响。考虑到实际 操作方便,现按照电场于扰强度1dB限值、雷达工作波段、天线增 益、接收机灵敏度、馈线损耗等参数玻璃钢管标准,利用理论公式计算,给出了 表1对应干扰源的安全距离。鉴于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可以以不 超过正常工作所允许的最大容限为原则,根据实地测试和理论计 算进一步优化。
....- 相关专题: 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