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1319-2014 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布置导则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5.4外置式换热器系统
4.1温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一个空室应布置一个测点,宜布置在空室的几何中心处。 b)受热面每室应布置两个测点,宜布置在受热面中间位置,沿竖直高度均匀分布。 c)下部测点距布风板距离应大于外置式换热器高度的1/5,测量端与浇筑料内壁面距离应为 120mm~200mm d)返料温度测点应布置在外置式换热器至炉膛通道上,靠近通道底部。 4.2压力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个室布置两个测点。
5.4.2压力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个室布置两个测点。 b)下部压力应布置在流化风室风箱内。 c)上部压力应布置在距外置式换热器内顶部300mm外
玻璃钢管标准5.5.1布置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基座及外套管应在水压试验前安装,应采用焊接连接,不应在母管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推 b)压力取样孔与测量仪表不在同一高度应做压力补偿或迁移。 ) 水平管路坡度应不小于1:100。 d)取样一、二次门应选用高温、高压焊接阀门。 e) 就地压力表应采用耐用金属,有防振玻璃盖,表壳牢固,指针应有微调装置。 .5.2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减温器后测点距减温器出口应不小于5倍管道当量直径。 主给水阀后应布置一个测点。 省煤器进、出口应各布置一个测点。 d 过热器各级受热面左、右侧进、出口应各布置两个测点,末级过热器出口应布置三个测点。 e) 再热器各级受热面左、右侧进、出口应各布置两个测点,末级再热器出口应布置三个测点。 减温水母管应布置一个测点。 每个汽冷分离器应在蒸汽进、出口各布置两个测点。 .5.3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汽包应布置四个压力测点,其中安装就地表计的测点一个。 b) 汽包取样孔应单独取源,不应布置在同一侧,同一侧取样孔间距应在400mm以上。 c 汽包压力一次门或冷凝器前取样管的标称内径应不小于20mm,一次门或冷凝器后取样管的 称内径应不小于10mm。 d) 主给水阀后应布置两个测点,其中安装就地表计的测点一个。 省煤器进、出口应各布置一个测点。 f) 过热器末级出口应各布置三个测点,其中安装就地表计的测点一个。
a)基座及外套管应在水压试验前安装,应采用焊接连接,不应在母管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 b)压力取样孔与测量仪表不在同一高度应做压力补偿或迁移。 水平管路坡度应不小于1:100。 d)取样一、二次门应选用高温、高压焊接阀门。 e)就地压力表应采用耐用金属,有防振玻璃盖,表壳牢固,指针应有微调装置。 5.5.2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减温器后测点距减温器出口应不小于5倍管道当量直径。 b) 主给水阀后应布置一个测点。 C) 省煤器进、出口应各布置一个测点。 d)过热器各级受热面左、右侧进、出口应各布置两个测点,末级过热器出口应布置三个测点。
5.5.3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g)再热器进口及末级出口应各布置三个测点,其中安装就地表计的测点一个。 h)减温水母管应布置一个测点。
流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5.6.1 布置与安装要求
5.6.1.1温度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插入深度大于1m时,应采取防弯曲措施。 b) 测点宜采用倾斜安装,倾斜45°最佳,应与介质流动方向相逆,可与管道中心线垂直安装。 空气预热器前测点宜采用内螺纹安装,空气预热器后测点宜采用法兰安装。 5.6.1.2 压力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风压的取压孔径应与取压装置外径相符,宜采用带直立沉淀器的风压取压装置。 b) 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与风管内壁平齐,取源部件应倾斜向上安装。在水平的管道上应顺流束成 锐角安装。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取压孔应开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 5.6.1.3 流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点应选在长直管道上,直管道长度应按DL/T5182的规定选取,应满足流量装置布置和准确 测量的要求。 b)宜选用文丘里型、均速管、机翼等测量装置。流化风流量可采用孔板流量测量装置。 5.6.2一次风系统 5.6.2.1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见表3。
5.6.2.1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见表3
一次风系统温度测点位
5.6.2.2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见表4.
表4一次风系统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
5.6.2.3流量测点。
5.6.2.3流量测点
一次风母管、一次分级风管道、松动风管道、密封风管道、播煤风管道上应布
一次风母管、一次分级风管道、松动风管道、密封风管道、播煤风管道上应布置测点。 3二次风系统
5.6.3.1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见表5。
表5二次风系统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
5.6.3.2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见表6
表6二次风系统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
3.3流量测点应布置在空预器出口内、外二次
.6.4高压流化风系统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风机出口应布置一个温度测点,宜布置在流化风机出口挡板前,宜采用螺纹安装。 b)各风机出口应布置一个压力测点,母管上应布置测点。 外置式换热器各室、返料器各室、流化床式冷渣器各室及风道燃烧器的母管等流化风风管上应 安装流量测点。
a) 各级受热面进、出口应各两个测点,中心对称布置。 b) 测点应避开吹灰区域及人孔门,宜布置在两个受热面之间区域。 c) 测点宜采用固定法兰安装。 d) 每台空气预热器应在出口同一截面上均匀布置两个测点,锅炉采用单台空气预热器时,应布置 四个测点。 e 每台引风机出口应各布置一个测点。
5.7.2压力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5.7.3氧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省煤器出口烟道两侧应各布置两个测点。 b)空气预热器出口烟道同一截面上应均匀布置四个测点。
DL/T13192014
b) 带运动方尚。 c 断煤测点的旋转点应高于最大给煤量下煤层高度40mm,挡板宽度不得低于40mm。 d)无煤时挡板末端离胶带距离不得小于20mm,末端抬起垂直高度为10mm后断煤信号应消失。 9.4跑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点立辊与输送带正常位置的间距宜为50mm~100mm。 b)测点数量应根据输送机长度、类型及布置情况进行确定,给煤机输送带始端和末端应分别布置 一个测点,输送带长度小于(单程)4m时,中间位置可不布置测点。 当给煤机长度超过8m时应在中间位置布置一个测点,长度每增加4m,相应增加一个测点。 d) 测点应通过安装支架与输送机中间架连接,测点支架应在给煤机安装完成后与给煤机机架焊 接,测点及支架应用螺栓固定。 e) 测点应在输送带两侧成对安装,立辊应与输送带边平面垂直,并使输送带两边位于立辊高度 1/3处。 尚通书购保开关合的结板
5.9.4跑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5.9.5断链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台埋刮板给煤机应布置一个断链报警测点。 b)测点应安装在埋刮板给煤机从动轴。
5.9.6堵煤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台给煤机应布置一个测点; b) 测点应安装在给煤机出口处; C 宜选用外螺纹或固定法兰连接; d 挡板式堵煤测点应安装在来煤侧,清扫刮板链下方,挡板长度为120mm~160mm,平衡块应能 使挡板偏离垂直线15°~25°,测点上方应布置屏蔽板。
a)每台给煤机应布置:·个测点,宜采用PT100热电阻。 b) 测点应安装在末级给煤机落煤口下方200mm处,深入管内80mm~100mm。 c) 宜选用外螺纹或固定法兰连接,应用垫片密封,垫片耐温应不低于400℃。 d)测点采用耐磨材料或安装可与测温器件一同拆卸的防磨损保护罩。 5.9.8至每台给煤机密封风母管应布置一个流量测点,两个压力测点,其中安装就地压力计的测点一个。
b)各仓泵应布置一个料位测点,宜选用超声波式及核辐射式料位计。 c 压缩空气各供气母管上应布置一个压力测点,母管上有储气罐时,应安装在储气罐出口管道上。 5.11.3称重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子皮带秤称重测点布置应按5.9.2的规定执行。 称重式石灰石输送仓宜采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数量应不少于三个,且应对称均匀布置。 c) 传感器应设置过载保护的机械结构件。 d) 传感器应有隔挡粉尘、雨水的防护措施。 e) 安装前应确认传感器加载方向,安装底座的安装面应用水平仪调整水平。 f) 采用螺杆固定传感器时,要求有一定的紧固力矩,螺杆应有一定的旋入螺纹深度,宜采用高强 度螺杆。 11.4 脱硫剂输送管道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台输送母管上应布置一个测点。 b) 取压点应在输送管道上方,取压孔径应与取压装置外径相符。 取压装置应有吹扫用的堵头和可拆卸的管接头。 d) 压力变送器可直接安装在输送管道的基座上,但应在取样管上安装过滤装置。 e 给料机转速测点宜按照供货厂商的要求进行安装或引出信号。 每台输送风机出口应布置一个压力测点,宜安装在输送风机出口室风粉湿合之前的管道
一低温过热器壁温测点数量; 一低温过热器管排数量。 c)高温过热器上测点应布置在管出口处,数量应按公式(2)确定:
Sd = int(Gde / 6) + 1
Se= int(G / 4)+1
5.12.4再热器壁温应符合下列要求:
a)屏式再热器每屏应安装两个测点,分别布置在上行管和下行管出口处。 h)低温再热器壁温测点应布置在该管出口处,数量应按公式(3)确定:
S低温再热器壁温测点数量; G一低温再热器管排数量。 c)高温再热器上测点应布置在管出口处,数量应按公式(4)确定: S, = int(G, / 4)+1
S低温再热器壁温测点数量; G一一低温再热器管排数量。 c)高温再热器上测点应布置在管出口处,数量应按公式(4)确定: S., = int(G, / 4)+1
G.高温再热器管排数量。
DL/T1319—2014
S.= int(G. /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高浓度物料区域热电偶套管材质选用与技术要求
高浓度物料区域热电偶套管材质选用与技术要求贝表A1
高浓度物料区域热电偶套管材质选用与技术要求见表A.1。
1高浓度物料区域热电偶套管材质选用与技术
涂材料进行热电偶耐磨保护时,耐磨部分硬度值应为HI
高温、高浓度物料区域热电偶安装如图B.1所示
高温、高浓度物料区域热电偶安装
图B.1高温、高浓度物料区域热电偶安装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压力补偿式反吹取压装置
图C.1压力补偿式反吹取压装置
密相区床层温度测点开孔如图D.1所示。
DL/T13192014
新闻出版标准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密相区床层温度测点开孔
DL/T13192014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密相区床层压力测点开孔
密相区床层压力测点开孔如图E.1所示。
h, = d, xtanα d,xtanα d d sin(βα) sinβ cosβ d, xsinβcosβ d,、d, 一竖直墙面、倾斜墙面宽度,含耐火浇注料及水冷壁宽度,mm: 一倾斜墙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A、A竖直墙面、倾斜墙面开孔位置; B,、B水质标准,—竖直墙面、倾斜墙面取样孔位置。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密相区床层压力测点开孔
图E.1密相区床层压力测点开孔
....- 锅炉标准
- 相关专题: 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