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1462-2015 发电厂在线氢气系统仪表检测规程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式中: AC——测量值的示值误差: ——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C.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值。
DL/T14622015
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式中: AC——测量值的示值误差: ——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C.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值。
在规定的检测条件下,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选择H,inAir测量范围,通入浓度值为95%的H,/N 混合标准气体,记录仪器稳定示值,再用零点校准气体吹扫使仪器示值回零。重复测量6次,重复性以 单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S.来表示,按式(2)计算仪器的重复性:
式中: S.仪器的重复性; 一第i次数值; n次数值的平均值。
4.3.3响应时间检测
选择H2inAir测量范围,用 待零点稳定后,向仪器通入浓度值为 5%的H/N,混合标准气体,用计时秒表测定从通入标准气体开始到仪器示值达到被测气体稳定示值的 90%所需的时间。重复测量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的响应时间
4.3.4报警功能检测
设定仪器各范围报警值,通入低于报警设定值2%浓度的标准气体,记录仪器显示的报警浓度值。 重复测量3次,检测其报警功能,
在规定的检测条件下,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选择H,inAir测量范围,通入零点气体,记录稳定 示值Czo;再通入含量为95%的Hz/N2混合标准气体,记录稳定示值Cs0。每间隔1h,重复上述步骤记录 1次,连续检测4h,分别记录仪器稳定示值的Czi、Csi° 按式(3)计算零点漂移:
AZ 零点漂移; Ci 零点第i次示值,i为检测点的序号: Cz0 零点初次示值; R 一仪器量程。 按式(4)计算量程漂移:
z, = C=C ×100%
DL/T14622015
式中: AS,量程漂移; Csi——通入标准气体后第i次示值: Cso——通入标准气体后初次示值。 取各次中绝对值最大的△Z.、AS.作为仪器的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检测结果。
4.4检测报告及检测周期
发电机置换气分析仪检测结果记录格式参见附录A。 送检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检测周期(建议检测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如更换仪器零 配件,应重新进行检测
5.1.1仪器的量程和示值误差
量程0~2%,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01%(体积比),示值误差应在土0.10%范围内
重复性不超过0.05%
重复性不超过0.05%
5. 1. 3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不超过60s。
响应时间不超过60s。
a)零点漂移应在土0.10%范围内 b)量程漂移应在土0.10%范围内。
5.2检测用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
5.2.1气体标准物质
分度值不大于0.1s
与检测用气体钢瓶配套的减压阀。
5.3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5.3.1示值误差检测
DL/T14622015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以及零点和量程的校准。 在规定的检测条件下,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入浓度为0.40%、1.00%、2.00%的Hz/0,混合标 准气体,记录仪器稳定示值。每点做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按式(5)计算示值误差C:
式中: AC 测量值的示值误差; C 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C 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值
在规定的检测条件下,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入浓度值为1.0%的H,/O,混合标准气体,记 稳定示值,再用零点校准气体吹扫使仪器示值回零。重复测量6次,重复性以单次测量的相对标 S.来表示,按式(6)计算仪器的重复性:
式中: S,—仪器的重复性 C 第i次数值; C n次数值的平均值。
5.3.3响应时间检测
先用零点校准气体通入仪器校准零点,待零点稳定后,向仪器通入浓度值为1.00%的H/02混 气体,用计时秒表测定从通入标准气体开始到仪器示值达到被测气体稳定示值的90%所需的时间 则量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的响应时间。
5.3.4报警功能检测
在规定的检测条件下,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入零点气体,记录稳定示值A20;再通入1. (O,混合标准气体,记录稳定示值Cso。每间隔1h,重复上述步骤记录1次,连续检测4h,分另 器稳定示值的CC
DL/T14622015
式(7)计算零点漂移:
AS,一量程漂移; Cs通入标准气体后第i次示值; Cso通入标准气体后初次示值。 取各次中绝对值最大的△Z.、AS.作为仪器的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检测结果,
5.4检测报告及检测周期
氧中氢分析仪检测结果记录格式参见附录B。 送检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检测周期(建议检测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仪器维修后应 重新进行检测
6.1.1仪器的量程和示值误差
重复性不超过0.03%。
响应时间不超过60s
面应时间不超过60s。
a)零点漂移应在土0.05%范围内: b)量程漂移应在土0.05%范围内
6.2检测用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
6.2.1气体标准物质
采用浓度约为0.20%、0.50%、1.00%的氢中氧气体标准物质。气体标准物质可以直接使用定值不确 定度不大于2%(k=3)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分度值不大于0.1s。
与检测用气体钢瓶配套的减压阀
采用不影响被测气体浓度的气体管路,如聚四氟乙烯或不锈钢管材。
6.3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6.3.1示值误差检测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以及零点和量程的校准。 在规定的检测条件下,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入浓度约为0.20%、0.50%、1.00%的02/H标准 气体,记录仪器稳定示值。每点做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按式(9)计算示值误差C:
AC——测量值的示值误差: C —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C 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值。
在规定的检测条件下,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入浓度值为1.0%的O2/H2混合标准气体,记录仪 器稳定示值,再用零点校准气体吹扫使仪器示值回零。重复测量6次,重复性以单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 差S.来表示,按式(10)计算仪器的重复性:
式中: S,仪器的重复性; C. 一第i次数值; c n次数值的平均值。
6.3.3响应时间检测
先用零点校准气体通入仪器校准零点,待零点稳定后,向仪器通入浓度值为0.50%的0,/H,混
DL/T 1462 2015
DL/T 1462 2015
体标准物质,用计时秒表测定从通入标准气体开始到仪器示值达到被测气体稳定示值的90%所需的时 间。重复测量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的响应时间
6.3.4报警功能检测
设定仪器报警值,通入报警设定值1.5倍的Oz/H2混合标准气体,记录仪器显示的报警浓度值。重 复测量3次,检测其报警功能。
在规定的检测条件下,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入零点气体,记录稳定示值Cz0;再通入0.50% 的O,/H,混合标准气体,记录稳定示值Cso。每间隔1h,重复上述步骤记录1次,连续检测4h,分别记 录仪器稳定示值的Czi、Cs0 按式(11)计算零点漂移
中 △Z零点漂移; C——零点第i次示值,i为检定点的序号: Czo零点初次示值; R一仪器量程。 按式(12)计算量程漂移:
消防安全AS,一量程漂移; Cs通入标准气体后第i次示值; Cso 一一通入标准气体后初次示值。 取各次中绝对值最大的AZ、AS,作为仪器的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检测结果
6.4检测报告及检测周其
氢中氧分析仪检测结果记录格式参见附录C。 送检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检测周期(建议检测周期一般为一年),仪器维修后应重新 进行检测。
DL/T14622015附录A(资料性附录)发电机置换气分析仪检测结果记录格式仪器送检日期:记录编号:被检仪器名称送检单位制造厂家规格型号出厂日期编号检测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检测用仪器及标准物质1.仪器外观检测检测结果2.绝缘电阻检测结果3.示值误差检测CO, in Air气体标准物质的算术示值浓度值C,示值1示值2示值3检测结果平均值C误差AC15%95%100%Hz in CO2气体标准物质的算术示值示值1示值2示值3误差AC检测结果浓度值Cs平均值15%95%100%H, in Air气体标准物质的算术示值示值1示值2示值3检测结果浓度值Cs平均值误差AC90%95%98%100%9
DL/T1462—20154.稳定性检测CaoCz2Cz3Cz4H, in AirCsoCsiCs2Cs3Cs4AZ,AS;5.重复性检测CiC2C3C4CsC6cS,H, in Air6.响应时间检测tit2t3H, in Air检测结果7.报警功能检测H, in Air仪器检测日期:检测人员:10
DL/T1462—2015附录B(资料性附录)氧中氢分析仪检测结果记录格式仪器送检日期:记录编号:被检仪器名称送检单位制造厂家规格型号出广日期编号检测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混度大气压力检测用仪器及标准物质基本检测外观检测绝缘电阻检测示值误差检测氧中氢混合标准气体的浓度值C,c;C2C;算术平均值C示值误差AC0.40%1.00%2.00%稳定性检测CzoCzC.2Cr3Cz4氧中氢混合标准气体的浓度值CsoCs1C.2C.3CsAZ,AS,重复性检测CiC2C3C4CsCeSt响应时间检测tit2t3I报警功能检测检测结果仪器检测日期:检测人员:11
吊环标准DL/T1462—2015附录C(资料性附录)氢中氧分析仪检测结果记录格式仪器送检日期:记录编号:被检仪器名称送检单位制造厂家规格型号出广日期编号检测副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检测用仪器及标准物质基本检测外观检测绝缘电阻检测示值误差检测氢中氧混合标准气体的浓度值CsCiC2C3算术平均值C示值误差AC0.20%0.50%1.00%稳定性检测CaoCzlCz2Cz3Cz4氢中氧混合标准气体的浓度值CsoCs1Cs2Cs3Cs4Z,AS,重复性检测C;C2C3C4CsC6ICS.响应时间检测t1t2t31~报警功能检测检测结果仪器检测日期:检测人员:12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