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752-2012 电子辐射工程技术规范

  • GB50752-2012 电子辐射工程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8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5-26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为了评价和控制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而进行的辐射测量或 放射性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受控实践使个人所受到的有效剂量或当量剂量不得超过的 值。

    对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或其组合具有较强衰减能力,用

    3.1.1,工程规划应研究和掌握拟建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包括工 程运行的内容及其运行护展的内容,拟选用主机设备及其配套和 辅助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建筑施工图集,以及工程拟选用的主要材料的性能及 其使用性技术资料。

    3.1.1,工程规划应研究和掌握拟建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包括工 程运行的内容及其运行扩展的内容,拟选用主机设备及其配套和 辅助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以及工程拟选用的主要材料的性能及 其使用性技术资料。 3.1.2工程规划应常握国家辐射防护安全的法规和规定,以及 建工程地方法规相关安全、卫生、环保等领域的规定。 3.1.3工程规划应掌握拟建工程地区的气象资料和地质地貌资 料,并应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其技术应对措施进行充分论证。 3.1.4工程规划宜对工程建设地点的区域环境作出详尽调研,并 应编制对应的资料,拟定应对的技术措施

    3.2.1,电子辐射工程的选址应统筹兼顾,地址条件应满足运行内 容和运行自标的需求。加工项目应具备基本的物流条件,科研用 途应有利于相关活动的开展。 3.2.2电子辅射工程不得建设在存在地表或地下沉陷、隆起,且 可能发生地质不稳定的区域。 3.2.3电子辐射工程的选址应有利手排放气体的扩散,并应设置 在居住区的下风向。

    3.2.1电子辐射工程的选址应统筹兼顾,地址条件应满足运行内

    3.3.1电子辐射工程的建设,必须对环境保护进行规划,并应拟

    3.3.2电子辐射工程的建设,应对安全进行全面规划,并应对人 身安全、设备运行安全,以及突发事件和渐变的有害影响提供相应 的措施。

    3.4.1工程的工艺规划应首先确定工艺路线,应选择适当的束流

    3.5规划文件和技术经济评价

    规划文件和技术经济评

    3.5.3规划文件的技术经济评价内容应包含节能减排的专题分 析内容。

    4.11设计应根据业主的委托、工程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安全分析评价、职业卫生评价、水文地质励察资料 国家监管部门审批(含厂址等)文件进行。设计应满足各种工况下 运行的要求,并应满足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1.2设计应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和人员完成。

    1初步设计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项目报建和相关部 门审的需要。 2施工图设计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施工和非标准设备设计 的需要。

    序和工序衔接,以及束流设备、束流应用设备及其附属和配套设施 的具体内容,并应完成工艺设定

    4.2.2工程的平面布局和竖向布置应根据艺流程完成,开应符

    1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应结合场地地形、 工程地质、风向等因素因地制宜避行设计。 2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并应有效利用平面和空间

    3辐射室宜设在多层厂房的店

    4.3.1辐射防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辐射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雅《电离福射防护与辐射 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的有关规定。 2辐射防护设计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其内容应具备纵深防御 性、元余性、多样性、独立性。 3防护应按最大辐射发生条件,含用户指定的扩展条件设 计。 4.3.2 播射防护设计的剂量限值应按下列数据确定: 职业照射个人年剂量限值为5mSv。 2 公众成员个人年有效剂量限值为0.1mSV。 4.3.32 辐射的各项属性分析判定及其他设计条件的选定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应对工程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辐射进行分析。对束流的能 量、功率、束流形态,靶的物质和形态,次级文射线,中子等射线的 相关属性,应根据工艺过程和总平面布置,作出分析和量度判定 对杂散文射线应作出合适分析。 2应按工艺设计的竖向和平面布局,并根据辐射水平对工程 进行辐射分区: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 基本标准》GB18871的有关规定将工程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 3应框定和选取工作负荷因子、射线束的定向因子,以及 人员在防护计算点处的居留因子。 4控制区的建筑应为设备的后期进入预留孔洞。 5应初步确定屏蔽材料及其组合形式。 4.3.4屏蔽计算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屏蔽设计应给出 屏数区域各方向屏蔽体的材料及其几何要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辐射防护设计应符合下列

    1辐射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离福射防护与辐射 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的有关规定。 2辐射防护设计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其内容应具备纵深防御 性、元余性、多样性、独立性。 3防护应按最大辐射发生条件,含用户指定的扩展条件设 计。

    4.3.5屏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1多种射线并存时,应分别计算各种射线的屏蔽厚度,并 立采用最大的屏蔽厚度:当最大的两个所需屏蔽厚度差别小于或 等于一个半值层厚度时,应在计算的最大屏蔽厚度上附加一个半 直层厚度。 2预留孔洞、门、通道应选取在辐射最弱的方位。 3微波辐射不可忽视的区域,应对微波防护作出设计。 4感生放射性分析估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控制区的物品应作出感生放射性的评估,并应提出防 护意见。 2)对气载放射性应作评估,指导完成通风设计。 3)对工艺用水的放射性应作评估,指导完成排水设计。 5对检测内容、检测点应作规定。临近多层建筑的工程,采 天空散射脱离计算模型时,应补充指定检测点。

    4.3.6辐射安全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

    1必须具备纵深防御的性质,事件发生的最关键环节必须设 置防范措施,同时,应选择事件发生的其他重要环节设置防范措 施;涉及人身安全的纵深防御不应少于三道,涉及设备安全的纵深 防御不应少于两道。 2防范某一事件的某一个产生条件,所选取的技术措施必须 有并行且各自独立的完余备份。涉及人身安全的备份不应少于两项。

    .3.7辐射安全系统的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

    1决定出束、产生辐射的主要控制点应采用开关钥匙,当钥 匙为实体时,应锁好辐射控制区的门厅后,再拨出并用于主要控制 点的开启。采用电子开关开启电源的电子钥匙,门厅的关闭信号 位为开机出束的必要条件。 2辐射作业容易到达的地点,应设置紧急停束开关,开关应 有醒月的标志: 3辐射控制区内人员容易看到的地方应安装闪光式或红色 警告灯,音响警告装置,应告知束流设备即将开机出束,预警时 的设置应能满足滞留人员的撤离。 4在通往辐射控制区的走廊、出人口和控制台上应安装工作 状态指示灯。 5应设计遥测辐射监视系统。监视系统应能全方位观察厅 内人员滞留情况、物流状况。必要时,系统宜具备能有效地检测辑 照过程的状况和参数,超出设定应发出报警信号。 6应选定列出能完成监管部门要求的计量检测科目的仪器 仪表内容。 7:设计选用的安全系统的整件、部件,零件、仪器,仪表,应有 合理的质量可靠性。用于辐射控制区内时,应耐辐射变性和耐锈 蚀。 8应对整告表示和标杰图形的是挂内容进行设计

    1束流应用装置的任何运转故障发生时,应能自动关闭电子 束的控制。 2所有出人辐射作业区的门均应进行各自独立的联锁安全 设计。 3应设置带报警功能的固定式监测仪。 4装置检修时,应能联锁关闭电子束流。

    4.4.1辐射室应与中央控制室及其他辅助室分开设置。辐射室

    与外界宜设置迷宫式人行通道。

    1辐射室的防护门应与所在防护墙具有同等的防护效能。 2防护门应根据通过的物流的大小和方式确定,门的材料 结构尺寸,搭接方式应按屏蔽计算的数据确定。门与墙的间隙应 合理,门与墙的搭接宽度和门与墙间隙的比不宜小于20:1,并不 宜小于100mm。对开门的搭接缝应满足屏蔽计算要求。

    4.4.6地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央控制室置采用防静电架空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宜重量 轻、强度大,表面应平整,应尺寸稳定、互换灵便,装饰性及质感应 良好,并应具备防潮、阻燃、防腐等性能, 2辐射室的地面应不起尘、易清洗,宜采用耐辐射地坪,在工 艺需要时应选用耐磨地坪材料。

    板或铅复合板敷面。墙面应平整,不积灰尘。

    和验算,其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等的有关规定。对不均匀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对基 础和荷载分布作出相应设计,并应满足装置轴线保持高精度的需 求。 4.5.3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屏蔽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构件的抗震 设计,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提高一度。已按其他规范要求提高抗震 烈度设防时不宜重复提高。 4.5.4辐射室的防护墙体宜采用中、低水化热水泥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规定混凝士的密 度、含水率、高密度骨料的均匀性等要求。

    4.5.5对屏蔽体混凝土,设

    .6.1辐射室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风设计应保证室内空气必要的换气次数:束流输出停止 后通风系统应继续运行,室内臭氧浓度应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充许 值直后再停止通风。 2排风系统设计宜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臭氧浓度计算,应 根据臭氧浓度计算通风量。设置双排风口时,排风分配宜为上方 排风口排出所需风量的1/3,下方排风口排出所需风量的2/3。

    3补风系统设计,室外新风应经过滤处理后由补风机从房间 上部送人室内,且应避免补风与排风短路:补风量宜按排风量的 80%设定。 4通风设备和风管材质宜选用铝合金或不锈钢等耐辐照材 料: 5通风系统与束流装置应可靠联锁,当束流装置开启时,排 风机应白动开启,稍后补风机应开启:束流停止,排风机和补风机 的运行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且不应少于10min。 6室内排出的废气宜经烟窗高空排放,烟窗的高度应由计算 确定, 7当辐射作业时间的占空比较小,且臭氧、氮氧化物、感生放 射性物质等废气有害物产额不高时,可相应简化通风设计内容:当 辐射作业强度较低耳产生的有害物可忽略时,可不设置通风

    4.6.5消防系统设计应符合

    4. 6. 6供电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电子播射工程提出的供电要求设计,百电网电压不付 合其供电要求时:应设置电压自动调整装置。 2提供的交流电源应满足束流设备和束流应用设备的供电 需求。 3 应设置备用照明系统。

    4.6.8工程内容涵盖的其他设计应按设计任务书的范围·并根据 用户需求完成。

    5.1,1地基、基础、砌体,地面、装饰等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现行有 关房屋建筑标准的规定。

    5.1.2防辐射的门窗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料均勾度等应满足设计要求,所用材料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 定。

    5.2.1骨料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密度小于或等于2300kg/m、屏蔽中子射线的混凝土,主 选骨料宜选用蛇纹石。 2密度为2300kg/m~3600kg/m(含3600kg/m)屏蔽X 或射线的混凝士,主选骨料宜选磁铁矿石(砂)或重晶石(砂),应 用普通砂石调整混凝土密度。 3密度为3600kg/m~5700kg/m、屏蔽¥射线的混凝土 主选骨料宜选不同粒度的铸铁块(丸)、钢棒(丸)等铁质骨料,应用 磁铁矿石调整混凝士密度,应加人褐铁矿粉或铬矿粉, 4密度大于或等于5700kgm,屏蔽射线的混凝土,主选 骨料宜选用铅丸、铅块、铸铁块等骨料,应增加褐铁矿粉的用量。 5混凝土设计中有含翻量的要求时,可首先加人足够的硼镁 (铁)矿石和含硼矿粉,也可掺入人造含硼材料。 6对氢元素或含结合水和结晶水总量有要求时,宜选用富含 结晶水的矿石骨料和选用水合物中结合水多的水泥

    5.2.2骨料的级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屏蔽体混凝土骨料成选用连续级配,骨料间的密度宜接 近。 2选用混合粗骨料和混合细骨料配制屏蔽混凝土,混合粗 细骨料密度之差宜缩小。 3用铁质骨料调整混凝上密度时,宜优选在细骨料中掺加钢 丸或铁矿粉等铁质骨料。铁质骨料宜为多粒径或不同规格的混合 物,且表面不应粘混有油污和其他妨碍其与水泥砂浆粘结的杂质, 铁质骨料最大规格不宜大于25mm。 5.2.3屏蔽混凝上宜加定量的0.3mm以下的粉料,宜优选 渗褐铁矿粉。屏蔽体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砂率应适当增大。 5.2,4.屏廠混凝土中宜掺人减水剂:以及粉煤灰,铬矿粉等掺和 料。

    5.2.2骨料的级配应符盒下列规定:

    5.3屏蔽混凝士配合比

    5.3.1按配合比产出的择和物,其表观密度,成分应满足设计指 标要求:拌和物的落度、和易性、初凝时间等应满足施工工艺的 要求。

    5.33交艾采用体积法和重量法完成配合比计算时,其主要参数

    1应按体积法计算采用骨料的密度范围;应接重量法,以满 足设计规定的成分元素含量为依据,确定骨料的品种;应结合选用 的级配方式确定骨料的粒度。 2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配合比设计规程JG55 的有关规定,以设计要求的强度指标计算出水炭比,宜以掌握的试

    配经验数据对计算公式中的回归系数进行修正。 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55 的有关规定,并以掌握的试配经验数据做调整,计算用水量。 4为满足设计要求的成分元素含量,选用特种水泥时,除应 核算成分元素含量外,还应对工作性、水化热的控制进行设定。 5: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55 的有关规确定砂率,并应根据掌握的试配经验数据进行调整。 6应接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和比设计规程G55 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施工丁艺需求确定掺和料和外加剂。其中,以 满足设计要求的成分无系含量为依据,补充添加的和物应按重 量法予以计算。 7在满足设计成分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 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55中有关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 规定。 8校核影响屏蔽体耐久性的相关因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雄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雅》GB50068的有关规定。

    1:应以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验拌和,并应检测拌和物的性 能。 2当试验拌和得出的拌和物表观密度、成分含量实测值低于 设计指标时,应调整粗、细骨料各组分的用量,并应直至符合要求 3黏聚性和保水性达不到要求时,应在保证水灰比基本不变 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砂率、用水量和擦和料用量,并应直至符合要 求。

    5.4 屏蔽混激土施工

    5.4.模极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 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162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应按实际的 表观密度取值。

    5.4.3拌和物制备应符合下

    1屏蔽混凝土的粗,细骨料,水,水泥,掺和料均应按重量配 其成分,质量的充许偏差除应符合结构强度要求外,并应符合 备射的要求。 2装料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强制性搅拌方法,装料率应按表观密度做减少性 调整和修正。 2)应采用顺序上料方法:先骨料,次水泥和砂料,搅拌几秒 后,再加拌和水,后加掺和料,全部物料加完后,搅拌至浸 润灼勾。 3以重晶石为骨料的屏混凝土宜采用砂浆裹石法搅拌T 艺,先投人水、砂粒、水泥、粉煤灰,搅拌制成浆料,再投 重晶石,重晶砂、外加剂,全部物料加完后,揽拌至浸润均 勾。

    1屏蔽混凝土的粗、细骨料,水,水泥,掺和料均应按重量配 料,其成分,质量的允许偏差除应符合结构强度要求外,并应符合 防辐射的要求。

    5.4.4拌和物的转运与输送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搅拌机卸出到浇注完毕的延续时间,其落度的经时损 失不应影响浇筑施工。 2 输送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应保证连续施工。 5.4.5 拌和物的浇注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拌和物的下落高度应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出料口应

    1从搅拌机卸出到浇注完毕的延续时间,其毋落度的经时损 失不应影响浇筑施工。 输送施按实际捷源确京应织证连结施工

    5.4.5拌和物的浇注施工应符合

    1拌和物的下落高度应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出料口应 接水平方向软性延长管。: 2混凝土的浇注厚度,底板每层厚度宜为250mm300mm, 墙体浇注高度宜为300mm。 3混凝土布料置采用人工辅助布料,分层布料时,不应使用 振捣棒振动引流摊平。 4振捣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初现浮浆、拌和料

    整体性收缩停止为限,提出振捣器后,混凝土应能自然填满振捣器 拨出留下的空洞为宜。 5振捣器宜采用小直径、小距离、多布点、快插慢拨方式:振 捣器宜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并应实施二次振捣,

    4.6养护应符合下列规

    1浇筑后7d内应保证混凝上养护温度不低于10℃,相对湿 度不低于90%,28d内不能受冻害,相对湿度不低于80%:浇筑 完毕,应及时覆盖并定时喷水,应根据环境气候覆盖薄膜、织物、保 温覆层等。一般养护不应少于7d;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屏蔽中子 辐射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2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值、表面与环境温差值,并应 采用避免有害裂缝发生的调温措施。

    .4.7特殊气候环境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炎热气候条件下屏蔽混凝士施工应合理控制拌和物的出 机温度和入模温度,宜对粗、细骨料设置遮阳、采用冰水或冷却水 搅拌,宜适当减少浇注层厚度,并宜调整作业时间,宜加强防止水 分蒸发的接盖措施。 2寒冷气候的施工,对拌和物原料加热时,应慎重拟定加热 方式和控制温度,冬季施工应注重减少各环节的热量散发:应对 养护中的混凝加强保温或改毒筒部条件。 3丽期施工应注重天气预测,并应采取防雨措施。露天施 工,遇大雨浇筑不能继续进行时,应做好善后工作

    5. 5预埋件与施工缝

    5,5.1预理件的位置和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混凝王浇注前应 核对其位置、尺寸。

    5.5.3屏蔽混凝土结构的预留孔洞、穿墙管线和施工缝的留设!

    :1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不留时,应留凹凸型的施 工缝。 2施工缝处的后续浇筑,应去除浮浆,凿毛、清理干净,应用 水充分湿润,在浇筑前应先浇筑一层相近配合比的砂浆,然后再浇 筑屏蔽混凝土。

    6.2.1束流设备、束流应用设备安装应按设计文件、设备技术条

    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验收规范》GB50171的有关规 定。

    6.2. 4 通风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通风

    6.2.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和

    6,2.6火灾自动报警系乡

    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的有关规 定。

    6.3.1安装前应对照设计文件核对设

    计未具体明确时,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距地坪高度宜为 1 . 2 m ~ 1. 5 m 。

    1各类探测器应根据所选产品的特性、警戒范围和环境要求 等,按设计要求的地点,方位安装。 2接线完毕后,应将导线全部抽出探测器机壳外。 3壁挂式和吸顶式探测器应避免探测器直接指向门窗,运动 的机械,冷、热源等

    6.3.4摄像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摄像机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的监视自标视场范围的 要求,室内安装高度离地不宜低于2.5m,室外安装高度离地不宜 低于3.5m。 2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摄像机应与地绝缘隔离。 3借号线与电源线外露部分应用软管保护,从摄像机引出的 电缆线应留出1m的余量,并不得影响摄像机的正常转动:电继线

    6.3.5解码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1解码器应安装在云台附近且便于固定和维修处。 2解码器的安装顺序应为画出解码器云台、解码器、转码 器接线图,确定解码器的工作电压,正确设置解码器的地址,设 定好解码器功能中的波特率;应使解码器与控制设备的传输速 相同。

    6.3.6出人口控制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屏蔽门与屏蔽墙体的间隙、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各类读识装置的安装高度距地坪不宜高于1.5m。 3感应式读卡机安装时应设定可感应范围,不得靠近强磁 场、高频源。

    6.3.7(可视)对进机安装应符合下

    1(可视)对讲机主机操作面板安装高度距地坪不宜高于 .5m,操作面板应面向访客,并应使于操作。 2(可视对讲机主机内置摄像机的方位和视角应调整到最 佳位置,对不具备逆光补偿的摄像机,应做环境亮度处理。

    6.3.9控制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1控制台、机(柜)架、箱安装应使于操作与维护,背面离墙净 距离不应小于0.8m。 2台、机(柜)架、箱需要固定时,不得采用焊接方法,宜来用 不锈钢螺栓。 3监视器(屏幕)应避免外来光线的直接照射,当不可避免 时,应采取避光措施。 4控制台、机(柜)、箱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 差以及平面度偏差和接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9的规定

    表 6. 3. 9控制台、机柜)箱安装的允许偏差

    6.4.1安全联锁马控制各系统调试前,应整理技术文件,并应 编制实际系统的设备布置图、走线图,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文 件。

    6.4.3调试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

    1应检查防护安全各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施中出现的 问题应进行处理与解决,并应有文字记录。 2应依据设计和变更文件要求,检查已安装设备的位置、型 号、规格、数量及要求等。 3系统在供电前,应检查供电设备的电压、极性、相位等。 4系统调试前,应先对有源设备逐台进行通电检查,并应在 工作正常后再进行系统调试。

    列规定: 1位于辅射室通道门口的固定式辐射检测仪应能进行自检 每次开门前应对该辐射检测仪进行检查,该辐射检测仪与门的联 锁功能应能防止在辐射水平异常情况下门被打开后,声光警示功 能启动,警示响应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2位于控制室内的固定式辐射检测仪应达到设计要求。辐 射水平超过规定值时,声光示装置应启动报警功能玻璃钢管标准,相关设备应 自动停机。

    6.4.13通风控制系统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补风机与排风机工作应正 常,补风量与排风量应达到设计指标。 ,2通风系统与控制台联锁逻辑关系、通风系统的停机延时

    .4.14开机前辐射区内的安全检查按钮的调试

    6.4.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调试应

    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白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 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的有关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与相关控制联锁,调试在火灾报警条件下,发 出声光报警的同时,束流设备应自动停机,通风系统应关闭

    6.4.16调试视频监控系统的监视范围遥控功能视频切换功

    钢筋工程单位认可后再进行试运行

    ....
  • 电子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