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158-2015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3.2.1光缆线路网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缆线路网应安全可靠,向下逐步延伸至通信业务最终 用户。 2光缆线路网的容量和路由,在通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应 综合考远期业务需求和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确定建设规模。 3长途光缆的芯数应按远期需求取定,本地网和接入网应按 中期需求配置,并应留有足够余。 4接入网光缆线路应根据业务接人点分布情况、用户性质、 发展数量,密度、地域和时间的分布情况,充分考慈地理环境、管道 杆路资源、原有光缆的容量以及宽带光纤接人系统建设方式等多 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路由、拓扑结构租配纤方式,构成一个调度灵 活、纤芯使用率高、投资节省、便于发展、利于运营维护的网络。
3.2.2新建光(电)缆线路时应考虑供建共享的要求
管道敷设条件的地段路桥施工组织设计 ,可采用塑料管保护、槽道或其他适宜的敷设 方式。 3.2.4光缆线路在野外非城镇地段敷设时宜采用管道或直埋力
3.2.5光缆线路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架空敷设方式:
1穿越峡谷、深沟、陡峻山岭等采用管道或直理敷设方式不 能保证安全的地段。 2地下或地面存在其他设施,施工特别困难、原有设施业主 不充许穿越或赔补费用过高的地段。 3因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原因无法采用其他敷设方式的 地段。 4 受其他建设规划影响,无法进行长期性建设的地段。 5地表下陷、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段。
6管道或直埋方式的建设费用过高,采用架空方式能保证线 路安全且不影响当地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地段。 3.2.6在长距离直埋或管道光缆的局部地段采用架空方式时,可 不改变光缆程式。 3.2.7跨越河流的光缆线路,宜采用桥上管道、槽道或吊挂敷设 方式;当无法利用桥梁通过时,其敷设方式应以线路安全稳固为前 提,并应结合现场情况按下列规定确定: 1河床情况适宜的一般河流可采用定向钻孔或水底光缆的 敷设方式。采用定向钻孔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不改变光缆护层 结构。 2遇有河床不稳定,冲淤变化较大,河道内有其他建设规划 或河床土质不利于施丁,无法保障水底光缆安全时,可采用架空跨 越方式。
3.2.8电缆线路网的建设应考虑接入高速化的发展趋势和光进
3.2.8电缆线路网的建设应考虑接人高速化的发展趋势和光进 铜退技术的实施,在适应局内交换设备容量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 求范围,按电缆出局方向、电缆路由或配线区逐步建成。
2.9电缆线路网的设计应符合下
1应充分考虑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缆线路网建设的必要性 进行论证分析,严格控制铜缆的覆盖范围。 2电缆线路网的容量和路由,在通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应 考虑满足相应年限的需要,并应与已建和后续工程相结合确定。 3应考虑线路网的整体性,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满足业 务和用户的发展和变动,安全灵活、经济节约。 4城区内应优先选择管道敷设方式,并应逐步实现线路网的 隐蔽人地,不破坏自然环境和景观。 5用户主干电缆设计,应在分析用户发展数量、地域和时间 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配线方式、路由、容量、芯线递减点和建筑 方式等技术措施,使主干电缆构成一个调度灵活、芯线使用率高 投资节省便于发展、利于运营维护的网络。
3.2.10电缆的扩容,仅在确有新增业务需求且无法通过调剂现 有网路解决时才可进行。 3.2.11同一路由上的电缆容量应综合考虑,不宜分散设置多条 小对数电缆。
线和自由配线,不宜采用复接配线。交接配线宜采用一级交接配 线及固定交接区。在局站周围500m范围内的直接服务区,可采 用直通配线或自由配线,其中自由配线方式用于全色谱全塑电缆 的配线线路。对于原有电缆线路,当不需要过多调整改造时,可维 持其原有的配线方式不变。 3.2.13主干电缆不应进行复接。采用交接配线方式的配线电缆 也不宜进行复接。 3.2.14设计用户电缆线路网时,各段落的电缆芯线设计使用率
3.2.13主干电缆不应进行复接。采用交接配线方式的配线电 也不宜进行复接。 3.2.14设计用户电缆线路网时,各段落的电缆芯线设计使用 宜符合表 3. 2. 14 的规定。
表3.2.14电缴芯线终期使用率
3.2.15电缆不宜递减过频。对于下列情况不宜递减:
3.2.15电缆不宜递减过频 对于下列情况不宜速减: 1扩建困难的地区。 2未来有发展可能,要求线路设备具有灵活性的地区 3管道管孔紧张的地段
3.2.16分线设备容量可按满足年限内所收容的用户数的1.
倍~1.5倍,结合分线设备的标称系列选用
3.2.17电缆交接区的划分应以自然地理条件和所收容的用户类
为主,按照远近期结合,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城市规划的居 住小区、街坊划分,也可结合原有交接区或配线区、配线电缆和光 缆的分布和路由走向,根据用户的发展划分、合理分割或合并。交
接区划定后应保持稳定。交接区范围不宜过大,以缩短配线电缆 长度。
3.2.18电缆线序的排列和分线设备的编排应由远而近,由小到 大编排。
3.2.18电缆线序的排列和分线设备的编排应由远而近,由
4光(电)缆及终端设备的选择
4.1.2光缆中光纤数量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网络穴余要求、未来 预期系统制式、传输系统数量、网络可靠性、新业务发展、光缆结构 和光纤资源共享等因素
光纤类型应根据应用场合按下列规定选取
1长途网光缆宜采用(G.652或G.655光纤。 2本地网光缆宜采用G.652光纤。 3接入网光缆宜采用G.652光纤:当需要抗微弯光纤光缆 时,宜采用G.657光纤。 4.1.4电缆的容量应根据用户的分布及需求,结合电缆芯数标称 系列,在充分提高芯线使用率的基础上,选用对应容量的电缆 4.1.5电缆线路网中的管道主干电缆应采用大对数电缆,以提高 管道管孔的含线率。
4.2.1光缆结构宜使用松套层绞式、中心管式,也可使用骨架式 或其他更为优良的方式。同一条光缆内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光纤, 不宜混纤。
4.2.2光缆线路宜采用无金属线对的光缆。根据工程需要,在
害或强电危害严重地段可选用非金属构件的光缆,在蚁害、鼠害严 重地段可选用防蚁、防鼠光缆。
4.2.3光缆护层结构应根据敷设地段环境、敷设方式和保护措
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理光缆宜选用聚乙烯塑料内护层加防潮铠装层加聚乙 烯塑料外护层,或防潮层加聚乙烯塑料内护层加铠装层加聚乙烯 塑料外护层等结构。 2采用管道或硅芯管保护的光缆宜选用防潮层加聚乙烯塑 料外护层,或微管加微缆等结构。 3架空光缆宜选用防潮层加聚乙烯塑料外护层结构。 4水底光缆宜选用防潮层加聚乙烯塑料内护层加钢丝铠装 层加聚乙烯塑料外护层结构。 5局内、室内光缆宜选用非延燃材料外护层结构。 6防蚁光缆宜选用直埋光缆结构加防蚁外护层。 7防鼠光缆宜选用直埋光缆结构加防鼠外护层。 8电力塔架上的架空光缆宜选用OPGW或ADSS等结构。 4.2.4光缆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光缆在承受短 期充许拉伸力时,光纤附加衰减应小于O.2dB,拉伸力解除后光缆 残余应变小于0.08%,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日力可 见开裂。光缆在承受长期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时,光纤应无明显 的附加衰减
表4.2.4光缆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的机械性能表
注:G为每公里光缆重量
4.3.1电缆结构可按表4.3.1选择,并结合T程条件和使
综合选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芯线绝缘层程式。 2选用全塑电缆时,电缆护套应采用铝塑综合护套。 3室内成端电缆和室内配线电缆应采用非延燃型电缆。 4 管道电缆的外径应适于敷设在管孔内。 5全塑电缆的工作环境温度宜为一30℃~十60℃,超出规定 的温度范围时,应根据工作环境要求特殊选择,
表4.3.1各种主要型号电缆的使用场合
4.3.2工程设计中不宜采用过多的电缆品种型号
4.3.2工程设计中不宜采用过多的电缆品种型号。 4.3.3结合原有电缆网的条件及本地区实际情况,新设电缆线路 应全部选用全塑电缆,管道主干电缆宜选用充气型,理式和配线管 道电缆可选用填充型,架空和墙壁电缆宜采用自承式。 4.3.4架空电缆不宜超过400对。容量在400对及以上的大对 数电缆,以及较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电缆应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4.3.5地下敷设方式可采用塑料外护套电缆在管道内敷设,一个
不具备建筑管道条件时,可采用直埋式敷设,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 用暗渠或加管保护的敷设方式。
用暗渠或加管保护的敷设方式。 4.3.6配线电缆可视工程具体情况采用街坊配线、沿街配线或室 内配线方式,并应逐步纳入驻地网建设和城市建设规划。配线电 缆宜采用管道敷设方式。
4.3.6配线电缆可视工程具体情况采用街坊配线、沿街
内配线方式,并应逐步纳入驻地网建设和城市建设规划。配线电 缆宜采用管道敷设方式。
4.3.7非填充型主干电缆应采用充气维护,装设气压监测系统。
气维护,装设压蓝测系玩 气压感应器应装于电缆套管内。
4.4.1光缆终端用ODF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房内原有ODF空余容量能够满足本期需要时,可不配 置新的ODF。 2新配置的ODF容量应与引入光缆的成端需求相适应,外 形尺寸、颜色宜与机房原有设备一致,终端尾纤类型应与光缆中的 光纤一致。 3ODF内光缆金属加强芯固定装置应与ODF绝缘。 4光纤成端装置的容量应与光缆的纤芯数相匹配,盘纤盒应 有足够光纤盘留的盘绕半径和容积
4.4.2配置光缆交接箱应满足下列规定:
1光缆交接箱应具有光缆固定与保护、纤芯成端和直熔、光 纤调度等功能。 2新配置交接箱的容量应按规划期末的最大需求进行配置 按交接箱常用容量系列选定。 3光缆交接箱的容量应与人箱光缆的成端、盘留需求相匹 配.还应考虑预留光分路器等其他设施的安装空间。
5.1.1线路路由方案的选择,应以工程设计委托书和通信网络规 划为基础,进行多方案比较。工程设计应保证通信质量,使线路安 全可靠、经济合理,且便于施工维护
5.1.2选择线路路由时
的建设规划为主要依据,并应充分考虑城市和工矿建设、铁路
5.1.3在符合大的路由走向的前提下,线路宜沿靠公路或街道选 择,应顺路取直,并应避开路边设施和计划扩改地段以及可能受到 化学腐蚀和机械损伤的地段
5.1.3在符合大的路由走向的前提下,线路宜沿靠公路或街道选
5.1.4线路路由应选择在地质稳固地势较为平坦、土石方工租
量较少的地段,应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及岩溶地表 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液化、沙理、风蚀、盐渍土、湿陷性黄土、 崩岸等对线路安全有危害的、可能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危害的 地段;应避开湖泊、沼泽、排涝蓄洪地带,宜少穿越水塘、沟渠,在障 碍较多的地段应绕行,不宜强求长距离直线
5.1.5线路不应在水坝上或坝基下敷设
5.1.6线路不宜穿过大型工厂和矿区等大的工业用地;需在该地 段通过时,应考虑对线路安全的影响,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5.1.7线路在城镇地区,应利用管道进行敷设。在野外敷设时 不宜穿越和靠近城镇和开发区,以及穿越村庄;需穿越或靠近时, 应考虑当地建设规划的影响。
5.1.6线路不宜穿过大型工厂和矿区等大的工业用地;需在该地
5.1.8线路宜避开森林、果园及其他经济林区或防护林带
5.1.9通信线路路由选择应考虑建设地域内的文物保护环境
护等事宜,并应减少对原有水系及地面形态的扰动和破坏,维扌 有景观,
5.1.10通信线路路由选择应考虑强电影响,不宜选择
雷击和有强电磁场的地段。
5.1.11扩建光(电)缆网络时,应结合网络系统的整体性,优
5.2.1光缆路由穿越河流,当过河地点附近存在可供敷设的永久 性坚固桥梁时,线路宜在桥上通过。采用水底光缆时,应选择在符 合敷设水底光缆要求的地方,并应兼顾大的路由走向,不宜偏离过 远。但对于河势复杂、水面宽阔或航运繁忙的大型河流,应着重保 证水线的安全,此时可局部偏离大的路由走向。 5.2.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定向钻孔或架空等方式敷设 光缆线路过河。 5.2.3光缆线路遇到水库时,应在水库的上游通过,沿库绕行时 数设高程应在最高蓄水位以上。
5.3.1城镇内的电缆,宜采用管道敷设方式。在城镇新建通信管 道时,应与相关市政建设和地下管线规划相结合进行,宜减少对铺 装路面的破坏,以及对沿线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干扰。 5.3.2城镇内新建管道的容量、新建杆路的负载能力应超前规 划,并应充分考虑已有管道、杆路等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5.3.3电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结合网络系统的整体性,将主干 电缆路由与中继线路路由一并考虑,充分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并应 确保短捷安全,经济灵活,并便于施工及维护。
道时,应与相关市政建设和地下管线规划相结合进行,宜减少对销
5.3.4电缆线路不可避免穿
5.3.5电缆路由不可避免与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道长距离平
行接近时,强电对通信电缆线路的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不得超过 本规范第8.1节和第8.2节的规定
6.1.1光缆在敷设安装中,应根据敷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在保证 光缆不受损伤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敷设。 6.1.2敷设安装中应避免光缆和接头盒进水,保持光缆外护套的 完整性,并应保证直埋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良好。 6.1.3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表6.1.3的规定,
表6.1.3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6.1.4光缆敷设安装的重叠、增长和预留长度可结合工程实际情
6.1.4光缆敷设安装的重叠、增长和预留长度可结合工程实际情 况按表 6. 1.4 确定。
表6.1.4 光缆增长和预留长度参考值
6.1.5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光缆的外径不宜大于管孔内径 的90%。光缆敷设安装后,管口应封堵严密。 6.1.6光缆敷设后应便于使用和维护中的识别,有清晰永久的标 识。除在光缆外护套上加印字符或者标志条带外,管道和架空敷 设的光缆还应加挂标识牌,直埋光缆可敷设警示带。
6.2直埋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6.2.1直埋光缆线路应避免敷设在将来会建筑道路、房屋和挖掘 取土的地点,且不宜敷设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长期积水的地点。 6.2.2光缆埋深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6.2.2光缆埋深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6.2.2光缆埋深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表6.2.2光缆埋深
注: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人工开槽石质边沟的深 度可减为0.4m·并采用水泥砂浆等防冲制材料封沟。 2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沙土。此 时光缆的埋深相应减少。 3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理深要求,其理深在工程设计中应另行分析 取定
6.2.3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或电缆同沟设但不得重添或
叉,缆间的平行净距不宜小于100mm
叉,缆间的平行净距不宜小于100m
6.2.4光缆线路标石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列地点应埋设光缆标石:1)光缆接头、转弯点、预留处。2)适于气流法敷设的硅芯塑料管的开断点及接续点,埋式人(手)孔的位置。3)穿越障碍物或直线段落较长,利用前后两个标石或其他参照物寻找光缆有困难的地方。4)装有监测装置的地点及敷设防雷线、同沟敷设光、电缆的起止地点。直埋光缆的接头处应设置监测标石;此时可不设置普通标石。5)需要埋设标石的其他地点。2利用固定的标志来标示光缆位置时,可不埋设标石。3光缆标石宜埋设在光缆的正上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处的标石,应埋设在光缆线路的路由上。2)转弯处的标石,应埋设在光缆线路转弯处的交点上。3)标石应埋设在不易变迁、不影响交通与耕作的位置。4)当埋设位置不易选择时,可在附近增设辅助标记,以三角定标方式标定光缆位置。6.2.5直埋光缆接头应安排在地势较高、较平坦和地质稳固之处,并应避开水塘、河渠、沟坎、道路、桥上等施工、维护不便,或接头有可能受到扰动的地点。光缆接头盒可采用水泥盖板或其他适宜的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6.2.6光缆线路穿越铁路、轻轨线路、通车繁忙或开挖路面受到限制的公路时,应采用钢管保护,或定向钻孔地下敷管,但应同时保证其他地下管线的安全。采用钢管时,应伸出路基两侧排水沟外1m,光缆埋深距排水沟沟底不应小于0.8m。钢管内径应满足安装子管的要求,但不应小于80mm。钢管内应穿放塑料子管,子管数量视实际需要确定,不宜少于两根。6.2.7光缆线路穿越允许开挖路面的公路或乡村大道时,应采用:17.
塑料管或钢管保护;穿越有动土可能的机耕路时,应采用铺砖或 泥盖板保护
时,应在光缆上方覆盖水泥盖板或砂浆袋,也可采取其他保护光缆 的措施。
6.2.10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坡长大于30m的斜坡地段
采用“S”形敷设。坡面上的光缆沟有受到水流冲刷的可能时,应 采取堵塞加固或分流等措施。在坡度大于30°的较长斜坡地段敷 设时,宜采用特殊结构光缆
6.2.14直埋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
直理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
注:1直埋光(电)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 低为0.15m。 2对于杆路、拉线、孤立大树和高算建筑,还应考防雷要求。 3大树指直径300mm及以上的树木。 穿越埋深与光(电)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并采 取保护措施。 5 隔距达不到上表要求时,需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 施。
6.3管道光缆数设安装要求
6.3.1管道光缆占用的管孔位置可优先选择靠近管群两侧的适 当位置。光缆在各相邻管道段所占用的孔位应相对一致,当需改 变孔位时,其变动范围不宜过大,并应避免由管群的一侧转移到另 一侧。
6.3.2在水泥、陶瓷钢铁或其他类似材质的管道中数设光然时
6.3.2在水泥、陶瓷、钢铁或其他类似材质的管道中敷设光缆时, 应视情况使用塑料子管以保护光缆。在塑料管道中敷设时,大孔 径塑管中应敷设多根塑料子管以提高管孔利用率
6.3.2在水泥、陶瓷、钢铁或其他类似材质的管道中敷设光缆的
6.3.3子管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子管采用耐久性好、环境相容性好的塑料管材。 2子管数量根据管孔直径及工程需要确定,数根子管的总等 效外径不宜大于管孔内径的90%。 3一个管孔内安装的数根子管应一次性穿放,子管在两人 (手)孔间的管道段应无接头。 4子管在人(手)孔内应伸出便于施工操作的长度,可为 200mm~400mm。 5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管I1应进行防水封堵。 6.3.4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 位置,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 6.3.5人(手)孔内的光缆应固定牢靠,宜采用塑料管保护,并应 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牌。 6.3.6光缆在公路、铁路、桥上、与其他大孔径管道同沟建设等比 较特殊的管道中敷设时,应充分考到诸如路面沉降、冲击、振动、 剧烈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等因素对光缆线路的影响,并应采取 相应的防护措施
6.4.1架空光缆线路应根据不同的负荷区,采取不同的建筑强度 等级。线路负荷区的划分,应根据气象条件按表6.4.1确定
表6.4.1划分线路负荷区的气象条件
注:1冰凌的密度为0.9g/cm3,如果是冰霜混合体,可按其厚度的1/2折算为 冰厚
最大风速应以气象台自动记录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为计算依据。 3最大冰凌厚度和最大风速,应根据建设地段的气象资料·按照平均每十年 为一周期出现的选定。
6.4.2个别冰凌严重或风速超过25m/s的地段,应根据买际
6.4.7吊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1)吊线程式可按架设地区的负荷区别、光缆荷重、标准杆距 等因素经计算确定,般宜选用7/2.2和7/3.0规格的 镀锌钢绞线。 2)一般情况下常用杆距应为50m。不同钢绞线在各种负荷 区适宜的杆距应符合表6.4.7的规定。当杆距超过下表
的范围时,宜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
表6.4.7吊线规格选用表
注:在地域狭窄地段,拟建架空光缆 电不能满 以上要求,可以杆路共享或改 ,并应满足隔距要求,
主:1供电线为被覆线时,光(电)缆也可在供电线上方交越。 2光(电)缆必须在上方交越时,跨越档两侧电杆及吊线安装应做加强保护 装置。 3通信线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位置,应架设在电车滑接线和接触网的上 方位置。
6.4.9光缆接头盒可安装在吊线或者电杆上,并应固定牢靠。
接地,每隔1km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
6.4.11光缆宜绕避可能遭到撞击的地段,确实无法绕避时应在 可能撞击点采用纵剖硬质塑料管等保护。引上光缆应采用钢管 保护。
6.4.13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或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各类设施
6.4.14墙壁光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6.5.1水底光缆的选用应符合下
6.5水底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1河床及岸滩稳定、流速不大但河面宽度大于150m的般 河流或季节性河流,应采用短期抗张强度为20000N及以上的钢 丝铠装光缆。 2河床及岸滩不太稳定、流速天于3m/s或主要通航河道 等,应采用短期抗张强度为40000N及以上的钢丝铠装光缆。 3河床及岸滩不稳定、冲刷严重,以及河宽超过500m的特 大河流应采用特殊设计的加强型钢丝铠装光缆。 4穿越水库、湖泊等静水区域时,可根据通航情况、水工作业 和水文地质状况综合考虑确定。 5河床稳定、流速较小、河面不宽的河道,在保证安全且不受 未来水工作业影响的前提下,可采用直理光缆过河。 6当河床土质及水面宽度情况能满足定向钻孔施工设备的 要求时,也可选择定向钻孔施工方式·此时可采用在钻孔中穿放直
6.5.2水底光缆的过河位置,应选择在河道顺直、流速不天、河面 较窄、土质稳定、河床平缓无明显冲刷、两岸坡度较小的地方。下 列地点不宜敷设水底光缆: 1河流的转弯与弯曲处、汇合处,和水道经常变动的地方,以 及险滩、沙洲附近。 2水流情况不稳定,有漩涡产生,或河岸陡峭不稳定,有可能 遭受猛烈冲刷导致玥岸的地方。 3凌汛危害段落。 4有拓宽和疏浚计划,或未来有抛石、破堤等导致河势改变 可能的地点。 人 5河床土质不利于布放、埋设施的地方。 6 有腐蚀性污水排泄的水域 附近有其他水下管线、沉船、爆炸物、沉积物等的区域。 8 码头、港口、渡口、桥梁锚地、船闸、避风处和水上作业区 附近。
6.5.4河宽超过500m的特大河流以及重要的通航河流
据干线光缆的重要程度设置备用水底光缆。主、备用水底光缆应 通过连接器箱或分支接头盒进行人工倒换,也可进行自动倒换;为 此可设置水线终端房
土地标准据干线光缆的重要程度设置备用水底光缆。主、备用水底光缆
6.5.5水底光缆的埋深,应根据河流的水
1河床有水部分的理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枯水季节水深小于8m的区段,河床不稳定或土质松软 时,光缆埋入河底的深度不应小于1.5m;河床稳定或土 质坚硬时不应小于1.2m。 2)枯水季节水深大于8m的区域,可将光缆直接布放在河 底不加掩埋。
3)在游荡型河道等冲刷严重和极不稳定的区段,应将光缆 理设在变化幅度以下;当遇特殊困难不能实现时,在河 底的理深亦不应小于1.5m,并应根据需要将光缆作适 当预留。 4)在有疏浚计划的区段,应将光缆理设在计划深度1m以 下,或在施工时暂按一般理深,但需要将光缆作预留,待 疏浚时再下理至要求深度。 5)石质和半石质河床,埋深不应小于0.5m,并应加保护 措施。 2岸滩部分理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比较稳定的地段,光缆埋深不应小于1.2m。 2)洪水季节受冲刷或土质松散不稳定的地段应加深理深 光缆上岸的坡度宜小于30°。 3对于大型河流,当航道、水利、堤防、海事等部门对拟布放 底光缆的理埋深有特殊要求时,或有抛锚、运输、渔业捕捞、养殖等 动影响,上述埋深不能保证光缆安全时,应进行综合论证和分 确定合适的理深要求。 5.6水底光缆的敷设长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6.5.6水底光缆的敷设长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有堤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取主区,伸出外不宜小于 50m。无堤的河流,应根据河岸的稳定程度、岸滩的冲刷程度确 定,水底光缆伸出岸边不宜小于50m。 2河道、河堤有拓宽或改变规划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规 划堤50m以外。 3土质松散易受冲刷的不稳定岸滩部分,光缆应有预留。 4主、备用水底光缆的长度宜相等,当有长度偏差时,应满足 传输要求。
6.5.7穿越河流的水底光缆长度,根据河宽和地形情况抗震标准规范范本,可
I+L, +L.+L, +L,+L.)X(1+a
....- 通信标准
- 相关专题: 通信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