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10060-2019 绿色建材评价 建筑用蓄能装置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4.1.3生产企业应按照GB/T19001和GB/T24001的规定分别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 体系。 4.1.4生产企业应采用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工艺,不应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或禁止的技 术、工艺、装备及相关物质。 4.1.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应满足GBZ2.1和GBZ2.2要求。 4.1.6安全生产管理应符合AQ/T9006的规定。 4.1.7建筑用蓄能装置应满足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要求,其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应有安全使用的相关内容。 4.1.8建筑用蓄能装置宜具备完整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与建筑一体化施工的建筑用蓄能装置的外形 尺寸应符合建筑模数的规定。 4.1.9建筑用蓄能装置所采用的蓄能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对人身和环境造成危害。 4.1.10建筑用蓄能装置应采用性能稳定的蓄能材料。生产企业应提供使用的蓄能材料的检测报告, 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声明。 4.1.11电请不同等级的生产企业还应符合表1的规定
4.1.11申请不同等级的生产企业还
表1申请企业其他规定
建筑用蓄能装置评价指标包括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环境属性指标和品质属性指标。蓄热 型电加热装置的评价指标要求见表2,相变蓄冷蓄热装置的评价指标要求见表3,蓄热式电供暖散热器 的评价指标要求见表4。
镀铬标准表2益热型电加热装置评价指标要求
T/CECS10060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属性和品质属性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1.1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性能测试应在装置完成过至少3次完整的蓄放热循环后进行。 A.1.2应测试试验期间蓄热型电加热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测试值为4个环境温度测点的算 平均值,4个温度测点分别布置在装置四个轮廊立面垂直中心线上距立面各0.6m的位置。 A.1.3测试期间各测点的准确度和精度要求应符合表A.1的规定
表A.1各测点准确度和精度要求
A.1.5热风式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试验装置应符合A.2的规定;传热流体为液体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试 验装置应符合A.3的规定。 A.1.6应按A.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并计算相应的评价指标
风式热热型电加热装置试
A.2.1试验装置由试验机组、连接管路、测试装置、测量仪表以及空气处理装置组成
A.2.1试验装置由试验机组、连接管路、测试装置、测量仪表以及空气处理装置组成。
图A.1热风式热热型电加热装置试验装置
A.2.3试验机组连接管路视情况可采用矩形管道或圆形管道,应保证试验机组进风段混流器至试验机 组进风口之间的连接管路等同于试验机组进风口尺寸,应保证试验机组出风段中试验机组出风口至空 气流量测量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等同于试验机组出风口尺寸。 A.2.4试验机组进出口温差测点采用空气取样装置或等截面划分布置多个温度测点取平均值的方式, 所用方式应能代表管道内空气温度的平均值。 A.2.5试验机组进出口温差测点距装置进出口的距离各不大于1m。 A.2.6风量测量宜使用空气流量喷嘴测量,使用其他方式时应可用空气流量喷嘴进行校准,空气流量 喷嘴应符合下列要求: a)喷嘴喉部速度应在15m/s~35m/s之间; b) 喷嘴加工和安装应符合GB/T1236的要求; c)穿孔板穿孔率约为40%。 A.2.7空气处理装置应能保证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验机组进口空气温度波动不大于士5.0℃。
A.3传热流体为液体的需热型电加热装置试验装置
1试验装置由试验机组、连接管路、测试装置、测量仪表以及恒温热水处理装置组成。 2试验装置采用图A.2所示布置进行试验,
A,3.1试验装置由试验机组、连接管路、测试装置、测量仪表以及恒温热水处理
T/CECS10060—2019
图A.2传热流体为液体的益热型电加热装置试验装置
A.3.4试验机组进出口温度测点应布置于管道中心线上,进出口温度测点距装置进出口的距离各不大于0.3m。
A.3.4试验机组进出口温度测点应布置于管道中心线上,进出口温度测点距装置进出口的距离各不大于0.3m。 A.3.5热水处理装置应能保证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验机组进口温度波动不大于士1.0℃。 A.3.6宜采用试验机组出口管路与恒温热水处理装置进水口相连接的闭环测试系统。
A.4试验过程与评级指标计算方法
a)试验开始前 中热元件关闭。 式验、最大静态漏热试验和放热试验五个部分。
A.4.2预运行试验:
b 自控通电蓄热过程:试验开始时,首先将试验机组控温系统设定为额定蓄热温度,再以额定电 功率为试验机组通电蓄热,控温系统依据蓄热体温度,自动控制试验机组的通断电,该过程持 续时间为12h。 C 放热过程:自控通电蓄热过程持续12h后,为电加热元件断电,并启动放热运行,直至蓄热体 温度达到所处环境温度的差值不大于士10℃,
A.4.3初次通电器热试验!
热体由环境温度达到额定蓄热温度的过程的耗电量 b)试验开始前,确保蓄热体温度与试验机组所处环境温度的差值不大于士10℃。 试验开始时,首先将试验机组控温系统设定为额定蓄热温度,再以额定电功率为试验机组通电 蓄热,在蓄热体温度达到额定蓄热温度时,控温系统自动断开电加热元件电源。 小)过显由加热元性由源首次断开时的耗由量E(kWh)和试验时长(s)
4.4最大静置漏热试验
自控通断电过程:控温系统应设定有自动控制电加热元件通电的蓄热体温度最低值,试验过 程中,控温系统依据所设定的蓄热体温度最低值和额定蓄热温度,自动控制试验机组的通断 电,使蓄热体温度在最低设定值和额定蓄热温度之间波动,由电加热元件自动断电时刻到下
次自动断电时刻为一个周期。 当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时,试验过程终止: 1)试验时长不小于8h; 2 自控通断电过程进行了至少3个周期; 3) 在自控通断电过程不小于3个周期,试验时长趋近于8h时,若控温系统自动控制电加热 元件处于通电状态,则试验过程应在自动断电时刻结束。 d)记录试验过程的总耗电量E2(kWh)和总的试验时长t2(s)。
c) 当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时,试验过程终止: 1)试验时长不小于8h; 2 自控通断电过程进行了至少3个周期; 3) 在自控通断电过程不小于3个周期,试验时长趋近于8h时,若控温系统自动控制电加热 元件处于通电状态,则试验过程应在自动断电时刻结束。 d)记录试验过程的总耗电量E2(kWh)和总的试验时长t2(s)。 .5放热试验: a) 该试验的目的是为确定纯放热方式下试验机组的最大可用热输出量。 b) 该试验应在最大静置漏热试验结束后立即开始进行。 第一次放热过程: 启动用于传热流体循环换热的泵或风机,使试验机组中的热量持续输出,直至试验装置测试的 试验机组出口温度满足下列条件时,该过程结束,关闭泵或风机,记录过程试验时长t(s):
a) 该试验的目的是为确定纯放热方式下试验机组的最大可用热输出量。 b) 该试验应在最大静置漏热试验结束后立即开始进行。 ) 第一次放热过程: 启动用于传热流体循环换热的泵或风机,使试验机组中的热量持续输出,直至试验装置测试的 试验机组出口温度满足下列条件时,该过程结束,关闭泵或风机,记录过程试验时长t;(s):
...................A..
to一试验机组设定传热流体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一一试验装置测试的试验机组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is试验机组设定传热流体进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d)第一次再通电蓄热过程: 1)第一次放热过程结束时,立即开始该试验过程,为试验机组通电蓄热; 2)第一次再通电蓄热过程至达到额定蓄热温度,控温系统控制电加热元件电源自动断开时结束 3)记录试验过程的耗电量E,(kWh)和试验时长t(s)。 第二次放热过程: 1) 第一次再通电蓄热过程结束时,立即开始该试验过程; 2) 启动用于传热流体循环换热的泵或风机,使试验机组中的热量持续输出,直至试验装置 测试的试验机组出口温度满足A.4.3规定的条件时,该过程结束,关闭泵或风机,记录试 验过程中泵或风机的耗电量Es(kWh)和试验时长ts(s)。 第二次再通电蓄热过程: 1)第二次放热过程结束时,立即开始该试验过程,为试验机组通电蓄热; 2)第二次再通电蓄热过程至达到额定蓄热温度,控温系统控制电加热元件电源自动断开时结束; 3)记录试验过程的耗电量E。(kWh)和试验时长T6(s)。 平物装热中动家上酒广出家信美地上/代业饰
ep 平均蓄热电功率与额定功率偏差; 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额定功率,单位为千瓦(kW); 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平均蓄热电功率,单位为于瓦(kW):
E,—第一次再通电蓄热过程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E一 第二次再通电蓄热过程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第一次再通电蓄热过程的试验时长,单位为秒(s); t 第二次再通电蓄热过程的试验时长,单位为秒(s)。 t6 4.7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热效率按式(A.5)计算:
式中: 7一热效率; Q。—标准测试工况下的蓄热量,即放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E,—第一次再通电蓄热过程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E。—第二次再通电蓄热过程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Es一—第二次放热过程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A.4.8实测蓄热量与额定蓄热量的比值按式(A.6)计算:
传热流体的平均比热,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m 热输出介质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t 试验装置测试的试验机组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试验装置测试的试验机组进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一第二次放热过程的试验时长,单位为秒(s)。 .4.9最大静置热损失率按式(A.8)计算
E2——最大静置漏热试验过程的总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T2 一一最大静置漏热试验过程的时长,单位为秒(s); 一额定最大静置热损失率; Pave——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平均蓄热电功率,单位为千瓦(kW)。 A.4.10单位体积能量按式(A.9)计算:
Q./3.6 ...(A.5)
E2·3600 ×100%
s =% ×100%
S单位体积蓄能量,单位为兆焦每立方米(MJ/m"); Q。—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实测蓄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V—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外壳轮廊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目变誉冷热装置品质属性评价指标测试方法
木用训 量温度方法,传热介质为气体的装置采用焙差法 3.2间接测试法测试装置的热工性能时,传热介质为液体的测试系统示意图如图B.1所示,传热介质 为气体时进出口烩差测试示意图如图B.2所示
装置蓄冷(蓄热)量接按下列流程进行测试: a)装置完成预运行后进人到测试准备阶段; b) 准备试验需要的仪器及设备; c) 试验仪器设备准确度应满足表A.1的规定 d)按试验原理图连接各设备及仪器;
a) 装置完成预运行后进人到测试准备阶段; b) 准备试验需要的仪器及设备; c) 试验仪器设备准确度应满足表A.1的规定 d)按试验原理图连接各设备及仪器;
图B.1流量温度法测试原理
图B.2气体介质的差法测试原理
装置正式试验前应至少进行2次预备试验,以保证装置在测试期间能够正常运行。预备试验应包含 从蓄冷(蓄热)到释冷(放热)的一个完整运行周期,在每个运行周期内需要完成完整的相变过程。 f)按照装置的额定工作条件对装置进行蓄冷(蓄热),达到额定蓄冷(蓄热)状态时,停止蓄能; 名 记录需要的试验参数(进出口传热介质温度、运行时间、介质流量),计算得出蓄冷(蓄热)过程 中的蓄冷(蓄热)量;对于运行工况为边蓄冷边释冷(边蓄热边放热)的设备,需要同时对蓄能介 质和取能介质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进行检测。 h)达到装置额定蓄冷(蓄热)状态后,蓄冷(蓄热)过程测试结束。按照B.4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 装置蓄冷(蓄热)量。 装置的蓄冷(蓄热)量计算方法如下: a)采用流量温度法测试蓄冷(蓄热)量时,按式(B.1)计算:
式中: Qs 装置的蕃冷(蓄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Q 液体介质平均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Cp 液体介质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kg·K)]; V 管道液体介质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twli i时刻装置供冷(供热)液体介质进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w2i i时刻装置供冷(供热)液体介质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i次测试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i 测试次数; T 蓄热过程记录次数。
式中: Qs 装置的蓄冷(蓄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V 气体介质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气体介质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hw2i i时刻装置供冷(供热)气体进口焰值,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hwli i时刻装置供冷(供热)气体出口熔值,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t; i次测试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i 测试次数; T 蓄热过程总记录次数。 装置释冷(放热)量测试流程如下: 根据测试需要调整测试系统阀门,使装置达到额定释冷(放热)状态; 装置完成蓄冷(蓄热)后,按照装置的额定工作状态对装置进行释冷(放热)测试: 记录需要的试验参数(进出口介质温度变化、运行时间、介质流量),计算得出过程中的释冷(放 热)量;其中释冷(放热)过程一且开始,a)中调整阶段的释冷(放热)量也被记录。 试验完毕后,合理安置仪器及设备。
装置释冷(放热)量测试
B.6释冷(放热)量计算方法如下:
采用积分方法计算装置的释冷(放热)量,计算方法同B.4。如果装置在蓄冷(蓄热)过程中对外 供热),则释冷(放热)量计算为蓄冷(蓄热)过程释冷(放热)量和非蓄冷(非蓄热)过程释冷(放热) 之和。 释冷(放热)量计算的最后结果记为QF。 装置热效率计算方法如下: 装置的热效率为测试过程中释冷(放热)量占蓄冷(蓄热)量的比例,按式(B.3)计算:
B.7装置热效率计算方法如下:
一装置热效率; Qr—装置的释冷(放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Qs 一装置的蓄冷(蓄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QE 装置的额定蓄冷(蓄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B.3
装置按照B.3和B.5的规定完成一个连续蓄冷(蓄热)、释冷(放热)过程测试(记为第1次测试),再 按照B.3的规定进行第2次蓄冷(蓄热)量测试,终止状态与第1次蓄冷(蓄热)测试状态一致,蓄冷(蓄 热)完成后,静置8h,按照B.5的规定进行第2次释冷(放热测试,终.止状态与第1次释冷(放热)测试 状态一致。第1次与第2次测试的释冷(放热)量之差即为装置的8h热损失。 装置8h静置冷(热)损失率按式(B.5)计算:
D一装置8h静置冷(热)损失率; Q装置第一次测试得出的释冷(放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Qr2—装置静置8h后第二次测试得出的释冷(放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单位体积蓄能量计算方法如下: 装置的单位体积蓄能量按式(B.6)计算:
单位体积蓄能量,单位为兆焦耳每立方米(MJ/m"): 装置的外壳轮廊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Qs 装置的蓄冷(蓄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相变材料按照JG/T534规定的方法进行120次冷热循环试验,相变潜热衰减率应按照JG/T5 的方法进行测试。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热式电暖器品质属性指标测试方法
蓄热式电暖器按照JG/T236规定的方法测试有效放热量桥梁工程,有效放热量与额定放热量比值计算方 法按式(C.1)计算:
于—蓄热式电暖器的有效放热量与额定放热量比值; Q。蓄热式电暖器的额定放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C.2单位体积费能计算方法
式中: S 一单位体积蓄能量,单位为兆焦耳每立方米(MJ/m"); Q。蓄热式电暖器的有效放热量,单位为兆焦耳(MJ);
评定标准蓄热式电暖器的蓄放热控制功能采用目测进行
f=%×100% Q.
式电暖器的蓄放热控制功能采用目测进行检测。
....- 建材标准
- 相关专题: 蓄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