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485-2018 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Q/GDW104852018
Q/GDW10485—2018
7.1.4周围环境:使用地点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 导电介质。 7.1.5在特殊环境下,充电桩的使用条件应由厂家和用户协商,
单相交流220V/三相交流380V。
工程监理标准规范范本7. 2. 2额定电流
10A/16A/32A/63A.
10A/16A/32A/63A
7.2.3允许电压波动范围
220(1±15%)V,380(1±15%)V
7.3.1充电连接装置
7.3.2.1桩体可采用落地式或壁挂式等安装方式。 7.3.2.2整体无外露锐角,表面涂覆色泽层应均匀光洁,不起泡、不龟裂、不脱落。 7.3.2.3 桩体应采用抗冲击力强、抗老化的材质。 7.3.2.4 体应采用防盗设计。 7.3.2.5 非绝缘材料外壳应可靠接地。 7.3.2.6在结构上应防止人轻易触及带电部件。 7.3.2.7 充电桩内部电气设备宜设置在离地面600mm以上的位置。 7.3.2.8 人机界面应设置在便于人操作和查看的位置
充电桩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中下列的规定: a)IP54(室外使用); b)IP32(室内使用); C)IP54(室内暴露于污染的工业环境)
7.4.2 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
充电桩内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等部件 GB/T2423.16—2008中试验方法1, 标准中要求的2a;其中防盐雾腐蚀试验
Q/GDW 104852018
B/T2423.17一2008申章节6规定的实验方法,试验后在15℃~40℃流水中用柔软的刷子清洗7分钟, 干燥1小时,产品应无赤/青锈、没有出现涂装掉落现象、涂装无鼓起。
7.4.3防锈(防氧化)保护
充电桩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取双层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也应具有际 氧化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
7. 4. 4 耐冲击强度
充电桩的外壳应按照GB/T7251.3一2017中10.2.6的要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能满足GB/T7 2017中相应的规定。
7.7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能满足表1的规定。
表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三1:当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不一 取。 三2:具有不同额定值主电路或控制电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按最高额定绝缘电压选取。 3: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级的裸露的带电导体之间,以及裸露的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 电气间隙不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小于20mm。
充电桩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绝缘电阻不应 M2
7. 8. 2 介电强度
(金属外壳)之间,按其工作电压应能 承受表2所规定历时1min的工频交流电压。试验过程中应无绝缘击穿和闪络现象
Q/GDW 104852018
充电桩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对地(金属外壳)之间,按其工作电压应能 承受表2所规定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 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放电。
表2绝缘试验的试验等级
代验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
7.10控制导引和充电控制
7.11高低温和湿热试验
Q/GDW 104852018
7. 11. 3湿热试验
7.12. 1通用试验条件
7.12.2抗扰度要求
12.2.1抗扰度性能判
7.12.2.2抗扰度试验要求
7.12.3.1低频骚扰
7.12.3.2射频骚扰
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桩的待机功耗不应大于N×20W。 注:N表示充电接口数量。
8标志、包装、运输、购存
充电桩应具有铭牌,并安装在明显位置,铭牌上应标明以下内容: a)生产厂家; b)产品型号:
8.1.1充电桩应具有铭牌,并安装在明显位置,铭牌上应标明以下内容:
8.1.1充电桩应具有铭牌,并安装在明显位置,铭牌上应标明以下内容:
Q/GDW 104852018
Q/GDW10485—2018
c)设备编号或序列号或生产批次号; d)生产日期; e 额定输出功率(kW); f) 额定输入电压(交流或直流); 最大输出电流(A); h)室内使用或室外使用(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注:如有多路充电接口输出时,应标明每路额定输出功率和最大输出电流。
充电桩的包装采取防潮、防振措施,符合GB/T13384的规定,产品随带文件及附件如下: a 装箱清单; b 出广试验报告; C 合格证; d 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 e 安装使用说明书; 随机附件及备件清单
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震动、冲击、曝晒雨淋和
Q/GDW 104852018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Q/GDW 104852018
编制主要原则 10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0 主要工作过程 100 标准结构和内容... 10 条文说明
建筑技术论文主要原则 10 也标准文件的关系 工作过程 100 洁构和内容. 10 兑明
Q/GDW 104852018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7年度公司第2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 科(2017)952号)的要求编写。 保证充电桩有序可靠安全运行,在广泛调研目前国内充电桩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充电 桩制造商和运营商对产品的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为了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支撑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规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经营区域范围内建设的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功能要求、技术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 要求。
本标准主要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标准编制的原则是遵守现有相关法律、条例、标准和导则等,根据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设 施建设规划,结合公司电动汽车充电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充分考虑先进性和实用性相 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及未来技术发展,修订本标准; b 本标准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保障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在标准制定过程 中,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网省公司和充电设施制造企业进行沟通和技术交流,并结合相 关国标和行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标准中需要修订和完善的条款内容,同时尽量使条文具有 较好的可操作性,便于理解、引用和实施: C)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 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
Q/GDW 104852018
本标准代替Q/GDW1485一2014,与Q/GDW1485一2014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结构和编辑性重 大调整: 增加了充电桩的过压保护(见6.4.4),完善了充电桩充电过程中对车辆侧的后备保护; 增加了充电桩的温度检测及过温保护(见6.4.6),完善了交流大功率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功 能要求; 增加了电动汽车63A充电系统的特殊要求(见6.4.7),完善了交流63A大功率充电的安全防护 功能要求; 一增加了充电桩的允许表面温度(见7.5),明确定义了充电桩的温升要求; 一增加了高低温和湿热试验(见7.11),提高了产品的性能要求; 一修改了充电桩基本构成的描述(见5),依据最新产品的发展趋势,修改了构成描述: 一修改了充电桩的电子锁功能部分描述(见6.4.5),完善了产品的功能要求; 删除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2014版的7.11),目前此参数无法检测,无实际意义; 一删除了附录A(原附录A),由于新国标修订别墅标准规范范本,此附录已不满足最新标准要求。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3章,分别为基本构成、功能要求、技术要求三部分。主题章基本构成定义了充 电桩的基本构成;功能要求包括人机交互功能、计量功能、通讯功能、安全防护功能;技术条件包括环 竟条件、电源要求、结构要求、耐气候环境要求、允许表面温度、电击防护要求、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绝缘性能、接触电流要求、控制导引和充电控制、高低温和湿热试验、电磁兼容性、待机功耗;第 八部分为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相关内容。 本标准代替Q/GDW1485一2014,原标准起草单位包括: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原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苏胜新 沈建新、孙鼎浩、武斌、史双龙、吴喻明、耿群峰、金杰、李武峰、李索宇、李凯旋、胡林林、霍军超、 林晶怡、夏露、卢剑峰、胡勇、杜岩平、陈强、张萱。
....- 汽车标准 国家标准 家电标准
- 相关专题: 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