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3285-2017 无线电监测站雷电防护技术要求

  • YD/T 3285-2017  无线电监测站雷电防护技术要求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5.8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6-1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a)接地引入线应作防腐蚀处理; b)接地引入线宜采用40mm×4mm或50mm×5mm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50mm的多股铜线, 且长度不宜超过30m; c)接地引入线不宜与暖气管同沟布放,埋设时应避开污水管道和水沟,且其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 损伤的保护措施和绝缘防腐处理; d)与接地汇集线连接的接地引入线应从地网两侧就近引入:

    YD/T32852017

    线 方便面标准,并应从地网的两个不同方向引接: f)接地引入线应避免从作为雷电引下线的柱子附近引入;

    5.2.9接地汇集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a)接地汇集线宜采用环形接地汇集线或接地排方式。环形接地汇集线宜安装在大楼地下室、底层 或相应机房内,小型机房可设置在走线架上,其距离墙面(柱面)宜为50mm。接地排可安装在不同楼层 的机房内。接地汇集线与接地线采用不同金属材料互连时,应采取防止电化学腐蚀措施; b)接地汇集线可采用截面积不小于90mm的铜排,高层建筑物的垂直接地汇集线应采用截面积不 小于300mm的铜排

    5.2.10接地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a)无线电监测站内各类接地线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值和材料机械强度确定,宜选用截面积为 16mm~95mm的多股铜线; b)配电室、电力室、发电机室内部主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 c)跨楼层或同层布设距离较远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70mm的多股铜线; d)各层接地汇集线与楼层接地排或设备之间相连接的接地线,距离较短时,宜采用截面积不小 于16mm的多股铜线;距离较长时,宜采用不小于35mm的多股铜线或增加一个楼层接地排,应先 将其与设备间用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连接,再用不小于35mm的多股铜线与各层楼层接地排进 行连接: e)接收机、通信设备、工控机、数据服务器、环境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器等小型设备的接地线, 可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mm多股铜线;接地线较长时应加大其截面积,也可增加一个局部接地排,并 应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连接到接地排上。当安装在开放式机架内时,应采用截面积不 小于2.5mm的多股铜线接到机架的接地排上,机架接地排应通过16mm的多股铜线连接到接地汇集 线上;

    通保护器连接导体最小

    5.2.11光传输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应符合下列票

    YD/32852017

    a)无线电监测站内的光缆金属加强芯和金属护层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在进线室 或分线盒内就近连接到接地排上。 b)光传输机架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多股铜线就近接地。 5.2.12接地线两端的连接点应确保电气接触良好。

    5.2.12接地线两端的连接点应确保电气接触良

    5.2.13由接地汇集线引出的接地线应设明显标

    5.3.1机房屏蔽应符合以下要求:

    a)新建无线电监测主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机房内的设备应尽可能远离机房屏蔽体 或结构柱; b)机房应采用无窗密闭铁门并接地,机房窗户的开孔应采用金属网格屏蔽,铁门及金属屏蔽网格 应与环形等电位连接带均匀多点连接。雷电防护等级划分为一类的无线电监测机房可采取六面金属网格 屏蔽。

    5.3.2金属芯线缆屏蔽应符合以下要求:

    a)线缆宜采用屏蔽电缆,当采用非屏蔽电缆时,应采用金属线槽或金属管道屏蔽; b)电缆屏蔽层、金属线槽或金属管道两端宜在进入建筑物或设备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a)雷电防护等级划分为一类无线电监测站内的户外线缆宜敷设在金属线槽或金属管道内; b)布置金属芯线缆的路由走向时,应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c)线缆及线槽的布放宜避免紧靠建筑物外侧立柱或横梁。无法避免时,应减小沿该立柱或横梁的 布线长度; d)各类线缆的布放宜远离电力、微波铁塔等可能遭受直击雷的结构物; e)室内各种线缆的布放宜集中在建筑物的中部; f)金属芯电缆空线对应在配线架上接地

    5.3.4光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光缆铺设应避免孤立杆塔及拉线、大树、高耸建筑物及其接地保护装置附近、以往曾屡次发生 雷害的地点; b)雷害严重地段,光缆可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结构形式; c)架空光缆宜埋地进入无线电监测站。

    YD/T32852017

    时高压侧的铛装电缆宜全程埋地引入; b)当配电变压器设在无线电监测站内建筑物内部时,高压铠装电缆应埋地引入,且两端铠装层应 就近接地: c)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应在靠近变压器处装设相应系统额定电压等级的交流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变压器低压侧应加装SPD: d)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的SPD接地端子、变压器外壳、中性线及电力电缆的铠装层,应就近 接地; e)配电变压器安装在无线电监测站内时,应将变压器的接地极与无线电监测站共用接地装置连通; f)站内配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部分均应接地

    2进、出无线电监测设施机房的低压电源线路宜

    5.4.3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 5.4.3.1月 电源浪涌保护器性能应符合YD/T1235.1。 5.4.3.2正极接地的直流系统中,接地点附近正极对地可不设SPD。 5.4.3.3无线电监测设施交流电源应设置浪涌保护器,其有效保护水平Upr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额定冲 击耐受电压Uw。雷电防护等级划分一类的无线电监测设施应在变压器低压侧设置第一级保护, 在建筑物入口或机房电源柜处设置有效保护水平不高于2500V的交流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二级 级保护,重要的设备电源端口可附加有效保护水平更低的第三级交流浪涌保护器。雷电防护等 级划分为二类的无线电监测设施应至少在变压器低压侧处设置交流浪涌保护器。 5.4.3.4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与被保护设备间的线路长度大于30m且有效保护水平大于Uw/2 时,在被保护设备处宜增设浪涌保护器。 5.4.3.5无线电监测设施宜在直流电源柜输出端口设置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其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不应小于电源系统充许的最大浮充电压,有效保护水平U宜低于被保护设备的额定冲击 耐受电压Uw 5.4.3.6无线电监测设施电源浪涌保护器的冲击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参数选择参照GB50689的 规定。 5.4.3.7 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 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藕装置。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 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 5.4.3.8监测设施室外天线或其他室外监测设备由监测机房内部向其供电时,应在天线或监测设备的 电源端口以及监测机房内部供电输出端口增设浪保护器。

    5.4.3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

    5.5信号系统浪涌防折

    YD/T32852017

    5.1出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数据 据线SPD保护;防雷等级划分为一类的设备间金属 络数据线长度大于30m时,宜在两端设备端口采用数据线SPD;网络数据线用SPD的标 电电流应不小于2kA

    5.5.2市话电缆空线对,应在配线架上接地

    5.5.2市话电缆空线对,应在配线架上接地

    铁塔或钢杆架设的关线馈线,同轴电缆金属外保护层应在关线侧及进入建筑物入口外侧款 地;经走线架上天线塔的馈线,其屏蔽层应在其转弯处上方0.5~1m范围内做良好接地; 线长度大于60m时,其屏蔽层宜在天线塔中间部位增加一个与塔身的接地连接点;室外走 始末两端均应与接闪带或地网相连。

    5.5.5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和特 性阻抗等参数,选择插入损耗小、分布电容小、并与纵向平衡、近端串扰指标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b)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U。应大于线路上的最大工作电压1.2倍,U,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 压额定值Uw;根据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幅值和设备端口耐冲击电压额定值,可设单级浪涌保护器,也 可设多级浪涌保护器

    6综合监测楼防雷与接地

    6.2.1综合监测大楼楼顶应设接闪网,房顶女儿墙以及屋角、屋脊、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应设接闪 带,塔楼顶宜设接闪杆。接闪网、接闪带、接闪杆应相互多点焊接连通。 6.2.2接闪装置保护范围可按滚球法设计

    6.2.3防雷等级为一类的综合监测大楼屋面接闪网网格尺寸应小于或等于5m×5m。网格交叉点

    顶金属构件,如金属屋顶、水落管、栏杆和遮棚等可作为接闪器使用。作为接闪器使用时, 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的相关要求,金属构件上不应铺设绝热材料,金属屋顶的金属板在 面边缘应与接闪装置相连。

    YD/T32852017

    6.2.5建筑物防雷引下线可利用大

    建筑物防雷引下线可利用大楼外围柱内的主钢筋,主钢筋不应小于二根,钢筋自身上、下连 点应采用搭接焊,且其上端应与房顶接闪装置、下端应与地网、中间应与各均压带焊接连道 建筑物钢筋电气连通性不符合防雷引下线要求时,应设至少两条专用引下线。

    6.3.1综合监测楼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防雷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 6.3.2综合监测楼内部的接地系统应通过总接地排、楼层接地排、局部接地排、预留在柱内接地端子 等将各子接地系统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善的等电位连接系统。 6.3.3变压器不宜设置在综合监测楼内。当变压器必须设置楼内时,变压器的中性点应与共用接地网 双线连接。

    6.3.1综合监测楼应乘用共用接地系统,防雷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2。

    综合监测楼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防雷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2。 2 综合监测楼内部的接地系统应通过总接地排、楼层接地排、局部接地排、预留在柱内接地蜡 等将各子接地系统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善的等电位连接系统。 3变压器不宜设置在综合监测楼内。当变压器必须设置楼内时,变压器的中性点应与共用接 双线连接。

    3.4综合监测楼宜利用自然接地极,并应符合

    a)综合监测楼新建时可利用大楼的柱内和地下圈梁内基础钢筋做自然接地极。柱内和地下圈梁内 的对角两条主钢筋在绑扎处宜进行焊接,双面焊接长度大于6D(D为钢筋直径),单面焊接长度大于12D。 地桩和地梁每隔6米宜设置箍筋与地桩、地梁、主钢筋进行焊接形成的短路环; b)如果综合监测楼地处高电阻率地区,可以采取深打地基、地基内加金属板或降阻剂、内部和地 下钢筋尽量粗密、钢筋绑扎牢固或改为焊接等方式降低接地电阻。

    6.3.5综合监测楼新建或改造时宜在建筑物基础外围1m外设置均压环(带),并将

    压环(带)多点等电位连接,如图1所示。需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时,均压环(带)宜设置垂 直接地极或延伸设置水平接地极。

    6.3.6综合监测楼内部接地应符合以下规定。

    图1基础接地增加均压环带

    a)设备分散、高度较低且建筑物面积较大的综合监测楼可采用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环形按 地汇集线连接系统也可以在高层综合监测大楼的某几层或机房使用; b)监测设备较集中的监测楼可采用垂直主干线接地连接系统; C)综合监测楼连接也可混合采用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两种方式。

    6.3.7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可按图2所示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2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

    a)相应楼层沿建筑物内部一周或机房内部一周应设置环形接地汇集线,环形接地汇集线可与建筑 物内墙柱内钢筋的预留接地端子连接,环形接地汇集线的高度应依据机房或设备情况选取; b)垂直连接导体宜间距均匀。垂直连接导体应与相应楼层或机房环形接地汇集线相连接,垂直连 接导体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时,应避免使用外墙柱内钢筋直接连接; c)第一层环形接地汇集线宜与基础接地极多点相连,并应将下列物体接到环形接地汇集线上: 每一电缆入口设施内的接地排: 一电力电缆的屏蔽层和各类接地线的汇集点; 一构筑物内的各类金属管道系统; 其他进入建筑物的金属导体。 d)机房环形接地汇集线应与楼层环形接地汇集线或楼具接地排相连

    6.3.8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可按图3所示设计,并

    a)总接地排宜设置在交流市电的引入点附近,且应与下列设备连接: 一地网的接地引入线: 一电缆入口设施的连接导体; 一电缆屏蔽层和各类接地线的连接导体; 金属管道和埋地构筑物的连接导体; 建筑物钢结构:

    一个或多个垂直主干接地线。 b)垂直主干接地线从总接地排连接到建筑物的每一楼层,建筑物的钢结构在电气连通的条件下可 作为垂直主干接地线; c)垂直主干接地线间应每隔两层或三层进行互连: d)各楼层接地排应就近连接到附近的垂直主于接地线。

    图3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

    6.4.1机房监测设备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如图4所示的星型和网状或两者混合的连接结构, 内部等电位连接,并与楼层或机房接地排或环形接地汇集线相连接接地。

    房监测设备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如图4所示的星型和网状或两者混合的连接结构,就近进行 部等电位连接,并与楼层或机房接地排或环形接地汇集线相连接接地。 同子系统或设备间因接地方式引起干扰时,宜在机房设立多个接地排,不同监测子系统或设 间的接地线应与各自的接地排相连后再与楼层或机房接地排或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

    6.5.1楼顶的各种设施金属外壳应分别与楼顶接闪带或接地预留端子就近连通。 6.5.2楼顶的监测设备、航空障碍灯、照明灯的电源、信号电缆金属外护层或金属管宜与楼顶接地预 留端子就近连通。上下走向的电缆金属外护层或金属管应至少在上下两端就近接地一次。 6.5.3楼内各层金属管道均应就近接地。大楼所装电梯的滑道上、下两端均应就近接地,且离地面30m 以上,宜向上每隔一层就近接地一次。 6.5.4楼内的金属竖井及金属槽道,节与节之间应电气连通。金属竖井上、下两端均应就近接地,且 从离地面30m处开始,宜向上每隔一层与接地端子就近连接一次。

    6.6.1综合监测楼机房屏蔽应将合5.3.1的规定。 6.6.2 综合监测大楼的信号竖井宜设计在大楼的中部。 6.6.3 设备机房宜尽量设计在建筑物中间并位于较低楼层,监测设备宜放置在距外墙楼柱1m以外的 区域,并应避免设备的机柜直接接触到外墙。 6.6.41 易受干扰的精密监测设备可采取单独专用金属机柜。 6.6.5 必需布放非屏蔽信号电缆或电力电缆时,应避免在外墙上布放,并将电缆全部穿入屏蔽金属管 金属管两端就近接地。

    6.5必需布放非屏蔽信号电缆或电力电缆时,应避免在外墙上布放,并将电缆全部穿入屏蔽金 金属管两端就近接地。

    YD/T32852017

    6.6.6综合监测楼宜设立电缆进线室,户外电缆金属护层及屏蔽层应按图3通过接地排与主接地排或

    综合监测楼宜设立电缆进线室,户外电缆金属护层及屏蔽层应按图3通过接地排与主接地持 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所有连接应靠近建筑物的外围 b)入楼前宜在室外设置接地端子板作为各种线缆或线缆走线槽的入户接地点,室外接地端子板应 直接与地网连接,接入地网点应该远离防雷引下线; c)电缴进线室的连接导体应短、直。

    7小型(前置、遥控)监测站防雷与接地

    7.1.1小型监测站(其机房)防雷接地应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根据运营和安装环境的特殊性,菜用 恰当的防雷接地措施。

    7.1.1小型监测站(其机房)防雷接地应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根据运营和安装环境的特殊性,菜用

    小型监测站宜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防雷装置作为

    小型监测站直击雷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小型监测站直击雷防护宜首先利用所在建(构)筑物原有的防雷装置结合专设接闪器的方式, 天线及设备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保护范围可按滚球法设计; b)小型监测站设立有天线杆塔时,可利用天线杆塔进行直击雷防护; c)小型监测站站址宜避开河边、湖边、山顶、山谷风口等易遭受直击雷的地方;当因环境限制, 无法避开时,应提高直击雷防护水平; d)接闪器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6mm;采用钢管时其直径不应小于25mm,管壁厚度不应 小于2.5mm; e)接闪器至地网、接地排至地网应设置专门的接地引下线。接地引下线应采用40mmx4mm的热 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95mm的多股铜线; f)小型监测站所在建筑物有完善的防雷引下线或建筑物为钢结构时,接闪器应通过二条不小于 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95mm的多股铜线与楼顶预留的端子或接闪带可靠连接。

    小型监测站的地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a)小型监测站宜采用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 b)小型监测站宜利用建筑基础钢筋作为地网,防雷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当接地电阻不能满足 要求时,应增设人工接地极(网),并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新设地网应 与建筑物基础钢筋相连:

    YD/T32852017

    c)防雷等级为一类的小型监测站(机房)使用铁塔(杆)时,宜围绕铁塔(杆)设置封闭环形接 地极,并宜与铁塔(杆)地基钢结构可靠焊接连通,在环形接地极的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 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 d)当小型监测站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Q“m时,可不对接地电阻予以限制,但地网等效半径应大 于10m,并应在地网周边增设垂直或水平辐射接地极。

    小型监测站浪涌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a)防雷等级为一类的小型监测站配电变压器不宜与监测设备设在同一机房内; b)小型监测站应设置专用接地排。监测设备、电源SPD、信号SPD及天馈线SPD的接地线应接 至专用接地排; c)小型监测站电源和信号系统的浪涌防护应符合5.4和5.5条规定,宜采用两级组合型SPD; d)小型监测站使用铁塔(杆)时,铁塔(杆)上设备引下电缆的屏蔽层应至少在铁塔(杆)顶部、 下部与铁塔(杆)进行等电位连接: e)小型监测站设备的机壳及机架等金属构件应进行接地处理; f)缆线严禁系挂在接闪器上。

    8.1.2可搬移站防雷设计应根据可搬移站的价值和特点采职综合防护措施,确保可搬移站设备和操作 人员的安全。

    8.1.2可搬移站防雷设计应根据可搬移站的价值和特点采职综合防护措施,确保可搬移站设备和操作

    可搬移站直击雷防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a)天线系统自身带有接闪装置时,应采用带有外层绝缘的专用引下线并可靠接地。天线系统自身 未设接闪装置时,可采用专设接闪器进行防护,接闪器宜与绝缘支撑结构连接,并采用带有外层绝缘的 专用引下线可靠接地 b)直击雷防护采用滚球法设计保护范围: c)可搬移站站址宜避开河边、湖边、山项、山谷风口等易遭受直击雷的地方;当因环境限制,无 法避开时,应提高直击雷防护水平; d)监测设备外壳应与金属塔杆保持大于3m的距离: e)专用引下线应采用不小于50mm多股绝缘铜芯电缆。

    YD/T32852017

    可搬移站地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面设置的可搬移站宜在天线支架周围或专设接闪器周围设置4支以上的垂直接地极,接 地极间距宜大于其长度两倍,接地极应相互连接,连接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70mm的可拆卸多 股铜线; b)楼顶设置的可搬移站应首先利用所在建筑物接地网; c)垂直接地极宜采用经济适用的快装接地极等符合接地极技术要求的接地装置; d)防雷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2。当可搬移站架设地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Q·m时,可不对接地电 阻予以限制,但地网等效半径应大于10m,并应在地网周边增设垂直或水平辐射接地极。

    可搬移站浪涌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可搬移站电源和信号系统的浪涌防护应符合5.4和5.5的规定; b)外接交流电源(或车载发电机)进入设备处应安装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 40kA(8/20μs); c)设备处宜配置防雷插座,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UPS电源; d)监测设备宜装入金属机柜,金属机柜应可靠接地; e)天馈线金属外层应多点接地,设备接入端口宜设置匹配的天馈线SPD

    可搬移站浪涌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可搬移站电源和信号系统的浪涌防护应符合5.4和5.5的规定; b)外接交流电源(或车载发电机)进入设备处应安装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 40kA(8/20μs); c)设备处宜配置防雷插座,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UPS电源; d)监测设备宜装入金属机柜,金属机柜应可靠接地; e)天馈线金属外层应多点接地,设备接入端口宜设置匹配的天馈线SPD

    9.1.1无线电监测站天线应设接闪器保护。 9.1.2接闪器保护范围应按滚球法计算。 9.1.3接闪器应根据被保护的天线的种类和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应尽量减少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9.1.4当被保护的天线占地面积较大无法用一只接闪器有效保护时,可以使用多接闪器进行联合保护, 9.1.5独立接闪器与天线体的距离宜大于3米。 9.1.6引下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95mm的多股铜线 9.1.7 天线的防雷接地装置的防雷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有特殊要求的天线按其要求设计。

    扇锥天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YD/T32852017

    a)支撑铁塔上可架设接闪器,高度应高于天线体2m~3m;接闪器可直接焊接到铁塔上; b)引下线可利用电气贯通良好的天线铁塔(杆),也可专设引下线; c)拉线和天线体使用隔离子与铁塔(杆)进行有效隔离; d)扇锥天线宜围绕塔(杆)基础设置封闭环形接地极,并宜与塔(杆)钢结构可靠连通,在环形 接地极的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各支撑铁塔(杆)地网宜用两根 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焊接连通。当支撑铁塔(杆)地网与机房距离较近时,应将支撑铁塔(杆) 地网与机房地网互相连接,形成共用地网。

    多模多馈天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天线主杆和支撑杆上可架设接闪器; b)接闪器应采用专设引下线,引下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的绝缘多股铜线; c)多模多馈天线宜围绕天线主杆基础设置环形接地极,并与专设引下线和支撑钢结构可靠连通, 环形接地极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当多模多馈天线地网与机房距离较 近时,应将多模多馈天线地网与机房 相连接,形成共用地网

    笼形天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笼形天线宜采用支撑铁塔上架设接闪器的方式进行直击雷防护,接闪器高度应高于天线体2m~ 3m; b)拉线和天线体使用隔离子与支撑铁塔(杆)进行有效隔离: c)笼形天线宜围绕塔(杆)基础设置封闭环形接地极,并宜与塔(杆)钢结构可靠连通,在环形 接地极的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各支撑铁塔(杆)地网宜用两根 40mmx4mm的热镀锌扁钢焊接连通。当支撑铁塔(杆)地网与机房距离较近时,应将支撑铁塔(杆) 地网与机房地网互相连接,形成共用地网,

    a)三线式通信天线宜采用支撑铁塔上架设接闪器的方式进行直击雷防护,接闪器高度应高于天线 体2m~3m; b)拉线和天线体使用隔离子与支撑铁塔(杆)进行有效隔离: c)三线式通信天线宜围绕塔(杆)基础设置封闭环形接地极,并宜与塔(杆)钢结构可靠连通, 在环形接地极的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各支撑铁塔(杆)地网宜用两 根40mmx4mm的热镀锌扁钢焊接连通。当支撑铁塔(杆)地网与机房距离较近时,应将支撑铁塔(杆) 地网与机房地网互相连接,形成共用地网。

    9.6接收天线组(八木、对周等)

    接收天线组(八木、对周等)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接闪器与支撑杆之间应采用非金属杆连接,并具有支撑接闪器和抗风所要求的强度;引下线采 用专用屏蔽引下线,穿支撑杆连接至铁塔平台; b)天线塔位于机房屋顶时,天线塔四脚应与屋顶接内带或预留接地端子就近焊接连通。建筑物无 防雷装置时,天线塔应设置引下线与地网连通,可采用专设引下线或利用建筑物外侧柱内的钢筋作为引 下线,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对称设置: c)天线塔位于机房附近地面时,宜利用关线塔基础作为接地极,并在基础外设置环形接地网,用 40mmX4mm的热镀锌扁钢将环形接地网与天线塔四个塔脚基础内的金属构件焊接连通;天线塔地网与 机房地网之间可每隔3m~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且连接点不应少于两点。与监测站其他建筑物距离 较近时,天线塔地网应与其他建筑物地网在地下焊接连通; d)设备引下电缆宜沿铁塔中部敷设,电缆屏蔽层应至少在铁塔顶部、下部与铁塔进行等电位连接。

    卫星收发天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位于综合监测楼楼项的卫星收发天线宜利用所在建筑物现有防雷装置进行直击雷防护; b)无已有接闪器可利用时,可在卫星收发关线反射面上安装接闪器进行直击雷防护; c)接闪器数量、位置和高度等参数应合理设置,避免对天线的发射和接收性能产生不可接受的 影响; d)卫星收发关馈线电缆、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措施,电缆屏蔽层应就近与楼内等电位 连接排连接接地。

    9.8测向天线(阵)防雷与接地

    测向天线(阵)可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接闪器数量、位置和高度等参数应合理设置,减少对天线的发射和接收性能产生影响: b)可采用快速架设的接闪器,雷雨天架设,非雷雨天拆除:

    10移动监测车防雷与接地

    YD/T32852017

    10.1.1移动监测车的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移动监测车的特点,根据车辆的尺寸、天线架设的高度、内 部设备的特征(位置、接口、EMC防护、信号走向)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确保 雷电天气移动监测车、设备和车内人员安全。 10.1.2移动监测车雷雨天外出工作地点宜避开河边、湖边、山顶、山谷风口等易遭受直击雷的地方。 有条件的监测站应使用地下车库或有防雷措施的地面车库停放移动监测车。 10.1.3车辆雷雨天工作时,在不影响监测性能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附近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直击雷 防护。

    10.1.1移动监测车的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移动监测车的特点,根据车辆的尺寸、天线架设的高度、内 部设备的特征(位置、接口、EMC防护、信号走向)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确保 雷电天气移动监测车、设备和车内人员安全。 10.1.2移动监测车雷雨天外出工作地点宜避开河边、湖边、山顶、山谷风口等易遭受直击雷的地方。 有条件的监测站应使用地下车库或有防雷措施的地面车库停放移动监测车。 10.1.3车辆雷雨天工作时,在不影响监测性能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附近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直击雷 防护。

    移动监测车应采取以下直击雷防护措施: a)雷雨天野外固定工作的移动监测车,雷击风险较高时,宜采用接闪器作为直击雷防护,接闪器 应根据移动监测车的外形尺寸和车辆上的天线位置及高度布置,接闪器与天线距离应大于3m;接闪器 支架与车体应绝缘; b)安装在移动监测车上的接闪器可根据车体空间布局采用拆卸式或升降式,也可采用经实践证明 行之有效的其他接闪器; c)当移动监测车靠近有避雷装置的高大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可不架设接闪器,但应与建筑物或设 施保持3m以上的距离; d)引下线应采用不小于50mm多股铜芯绝缘电缆; e)移动监测车接地宜采用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的快装接地极;快装接地极不宜少于两根,有效长 度应大于0.5m; f)当移动监测车靠近高大建筑物且利用建筑物防雷设施作为直击雷防护时,可利用建筑物的地网 作为防雷接地,将引下线直接与建筑物的防雷地网连接。

    移动监测车应采取以下浪涌防护措施: a)外接交流电源(或车载发电机)进入车辆整流设备前应安装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 小于40kA(8/20μs),浪涌保护器接地线就近与车内接地相连; b)整流设备输出的直流电源进入无线监测设备前宜安装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 应小于5kA(8/20μs),直流浪涌保护器地线就近与车内接地排相连; c)天线的馈线金属屏蔽层两端应与金属车体进行等电位连接; d)天馈线在进入无线监测设备之前宜安装天馈线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10kA(8/20 Hs),天馈线浪涌保护器就近与车内接地排相连:

    YD/T3285—2017 e)车内地板应设置接地排,接地排可采用40mmx4mm铜排,金属车体、设备金属外壳、保护地、 直流电源地、防雷地、静电地等就近与接地排相连,连接导体宜采用不小于16mm多股铜芯线; f)接地排应采用不小于50mm的多股铜芯线与接地极连接。

    建筑常用表格11附属设施防雷与接地

    燃油库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燃油库房选址应尽量独立,远离天线铁塔、河流和池塘等易受雷击地点,并远离综合监测楼 机房等场所; b)燃油库房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应符合GB50057规范规定的一类建筑物防雷要求; c)燃油库房配电箱应设置在建筑物外,电源和信号系统的浪涌防护应符合5.4和5.5的规定。

    安防设施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室外监控终端设备应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b)安防设施应分别根据视频信号线路、解码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机供电线路的性能参数选择浪涌 保护器进行防护,信号浪涌保护器应满足设备传输速率、带宽要求,并与被保护设备接口兼容; c)监控摄像机设备的户外(外场)设备电源系统应采用浪涌保护器保护,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 于10kA(8/20μs); d)户外摄像机的输出视频接口应设置视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摄像机控制信号线接口处应设置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5kA(8/20μs); e)户外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应有金属屏蔽层并穿钢管敷设。视频信号线屏蔽 层应单端接地,其他线路屏蔽层及钢管应两端接地: f)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

    安防设施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室外监控终端设备应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b)安防设施应分别根据视频信号线路、解码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机供电线路的性能参数选择浪涌 保护器进行防护,信号浪涌保护器应满足设备传输速率、带宽要求,并与被保护设备接口兼容; c)监控摄像机设备的户外(外场)设备电源系统应采用浪涌保护器保护,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 于10kA(8/20μs); d)户外摄像机的输出视频接口应设置视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摄像机控制信号线接口处应设置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5kA(8/20μs); e)户外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应有金属屏蔽层并穿钢管敷设。视频信号线屏蔽 层应单端接地,其他线路屏蔽层及钢管应两端接地: f)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

    图A.1扇锥天线防雷示意图

    图A.2多模多馈天线防雷示意图

    上海标准规范范本YD/T32852017

    ....
  • 相关专题: 雷电防护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