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868-2018 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资产管理方针: a)应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资产管理方针,支持企业实现资产管理目标: b)应易于理解并为资产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框架; C)承诺满足适用的要求,包括合规性要求; d)承诺持续改进资产管理体系。 资产管理方针应: 一与企业发展计划相一致; 与企业的其他方针相一致; 适用于企业资产和运营的性质与规模,与企业在电力产业中的角色定位、所在地域的环境特 点相适应,国有企业还应考虑资产运作特点与社会公益诉求; 能以文件化信息的形式获取,资产管理方针可包含在企业方针或其他高级别的文件中,如战 略资产管理计划中; 与企业内部相关方沟通和传递; 适当时,使相关方可获取: 在企业实际业务中执行资产管理方针的要求,并定期进行实施效果评审,可与管理评审(见 9.3)同步进行,依据评审结果并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分析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变更资产管 理方针。
5.3组织的角色、职责与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内部相关角色的职资和权限的分配与沟通。 最高管理者确保资产管理相关的角色得到确认、对其分配职责权限,并与企业现行制度中的职责 和权限分配相融合,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应形成文件化信息。 最高管理者应为下述活动分配职责和权限: a)建立与更新战略资产管理计划,包括资产管理目标。 b)确保与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相关活动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落实: 确保资产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确保资产管理体系支持战略资产管理计划的实施; 确保资产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C)建立与更新资产管理计划(见6.2.2)
安全阀标准DL/T1868—2018
DL/T18682018 d)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资产管理体系的绩效。
6.1资产管理体系中应对风险与机遇的措施
6.1.1风险和机遇的识别
为确保资产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避免或减少非预期影响,实现持续改进,在策划资产 管理体系时,企业应基于4.1条中涉及的事项与4.2条中涉及的要求,识别需要应对的风险与机遇。识 别时应考虑: a)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等,包括可能带来的损失或蕴含的机会。采用 的风险识别工具和技术应适合于组织的月标、能力及其所处环境。 6) 风险与机遇的识别范围应与资产管理体系范围相适应,可通过对业务涉及的过程、项月、活动 进行识别,应涵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业务环节,可考虑政策、战略、运营、安全、环境保 护以及有关的变化等方面。
6.1.2风险和机遇的评价
企业应确定评价风险影响程度的准则和方法,应与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相适应,与企业的风险管 理方针相一致。评价风险和机遇时应考虑: a)基于资产管理的策略,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容忍程度以及对实现资产管理目 标方面的重要程度,评估风险影响,确定风险等级,进行优先级排序; b)随着时间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更新风险识别和评价结果; c)可行时,分析可能带来的机遇,
6.1.3风险和机遇的应对
企业应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在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 a)应根据风险和机遇评价结果、公司内外部环境,制定应对措施(如直接处理、规避、降低、接 受或转移风险等),应明确管控职责、主要活动、时间节点等内容和要求。 b)应定期对资产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估和反馈。可行时,对应对机遇的措施有效 性进行评价。 c)应考虑到风险和机遇如何随时间而变化,动态更新应对措施。 d)应针对识别评价的风险类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企业应保留资产管理风险和机遇策划方面的文件化信息。
6.2资产管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划
6.2.1资产管理目标
企业应在相关的职能和层级上建立资产管理目标(参见附录A.2),目标要考虑资产状态、资产效 率和资产效益,应与企业业务职能和管理层级相对应,并在相应职能和层级上进行分解。 企业在建立资产管理目标时,应考虑关键相关方的要求及财务的、技术的、法律的、法规的和企 业的要求。 资产管理目标应:
足国家的能源政策、法律法规、外部监管规定及适用的相关要求; b)作为战略资产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进行建立和更新,在建立与更新时应用资产管理决策准则; c)可行时,目标应明确、可测量、可达成、有时限,所采用的测量方式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 定性的; d)在企业内部以及与关键相关方进行沟通,确保充分理解; e)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分析目标执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f)适当时,可按照企业业务职能和管理层级进行评审与更新; g)考虑资产管理、资产组合、资产系统以及资产方面的要求。 企业应保留资产管理目标方面的文件化信息。 例: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目标可体现安全、环保、效能、成本等方面。
2.2实现资产管理目标白
2.1企业应将实现资产管理目标的策划纳入到企业其他策划活动中,考虑人、财、物、技术和其他 零等,包括但不限于: 一基建、技改、运维、检修、退役处置等业务计划; 一配套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综合资源平衡计划。 2.2企业应建立和保持文件化的资产管理计划(参见附录A.3),以实现资产管理自标。资产管理 应与资产管理方针和战略资产管理计划相一致。 企业应确保资产管理计划考虑到资产管理体系以外的相关要求。包括:关键相关方的要求及财务 技术的、法律的、法规的和企业的要求。 2.3在策划如何实现资产管理目标时,企业应确定以下内容并形成文件: a)资产管理决策方法与准则。 b)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资产现状、资质能力等约束条件,对各类资产管理活动和资源进行分 析评价、优化和排序。 c)资产管理计划制定过程中,应与相关方进行沟通。资产管理计划应明确: 资产管理各项管理活动和过程的内容; 资源配置; 一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一时间进度; 一在全寿命周期内管理资产所用的过程和技术方法: 一预期成效: 资产的状态监测和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估与评价; 计划执行的优先级; 实现的目标。 d)企业应考虑各类资产管理计划的特点,确定适当的时间范围(例如: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 期计划)。 e)资产管理计划对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潜在影响,对各类计划进行统筹平衡。 f)当需要对资产管理计划变更时,变更应按所策划的方式实施。应考虑到: 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资产管理计划的完整性; 资源的可获取性; 责任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g)企业应按一定周期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评审(见9.1),确保计划有效实施。
DWT18682018
DW/T18682018
h)应对与资产管理有关的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应考虑到这些风险和机遇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些措施可以通过建立下述过程得以实现: 识别的风险和机遇(见6.1.1),保留风险和机遇产生原因的文件化信息; 一评估风险和机遇(见6.1.2),并动态更新; 一基于评估结果应对风险和机遇(见6.1.3); 一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监测(见9.1),根据风险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或应急处理方案; 企业应确保其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应急预案)考到资产管理有关的各种风险。 企业应保留为实现资产管理目标所策划的文件化信息。 注:欲获取有关风险管理的更多指导,见GB/T24353一2009。
h)应对与资产管理有关的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应考虑到这些风险和机遇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些措施可以通过建立下述过程得以实现: 一识别的风险和机遇(见6.1.1),保留风险和机遇产生原因的文件化信息; 一评估风险和机遇(见6.1.2),并动态更新; 一基于评估结果应对风险和机遇(见6.1.3); 一一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监测(见9.1),根据风险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或应急处理方案; 企业应确保其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应急预案)考到资产管理有关的各种风险。 企业应保留为实现资产管理目标所策划的文件化信息。 注:欲获取有关风险管理的更多指导,见GB/T24353一2009
企业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资产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技 术、知识、信息和信息系统等。 企业应提供所需资源(包括内部和外部资源),以实现资产管理月标和实施资产管理计划中规定的 活动。必要时,分析、协调、平衡企业的资源。
对影响资产绩效、资产管理绩效和资产 其所需的 能力并建立过程加以控制: a)确定人员能力要求: 一应在各个层次考虑资产管理能力,并确保人员的角色和水平相统一; 一定期评审当前和未来对人员能力的需要和要求; 一确定所有资产管理角色和职责的能力要求,以及为履行这些职责所需的意识、知识、理 解、技能和经验等。 b)评估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能力: 一应定期评估现有能力与所需工作的适应程度: 一应依据教育经历、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及经验进行评估。 c)改进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能力: 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能力改善措施(如:提供培训、指导或岗位调整,或聘用有能 力的人员),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一确保这些员工在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的基础上能够胜任。 d)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注:企业应确保外部供方能证明其具备所需活动的能力,依据活动的重要性验证供方声明的能力,并应具备过程 以保证其持续提供充足的资源
为了实现资产管理日标,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应在资产管理活动中做出恰当的、能动的反应。 a)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应意识到以下内容: 资产管理方针; 其对资产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善资产管理绩效带来的收益; 对企业运行方式进行变更的影响;
其工作活动、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及相互关联; 一不符合资产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b)依据不同的对象与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改进意识水平
企业应确定与资产、资产管理和资产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通的需求: a)依据4.1、4.2的要求,分析并确定外部沟通需求; b)考虑资产在不同阶段的管理需求,分析并确定内部沟通需求,包括财务的、非财务的。 2应基于不同的沟通目的,策划并确定适当的沟通内容、沟通时机、沟通对象、沟通方式。 a)沟通内容包括但不限子: 一所涉及的各种资产管理过程; 一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业务: 一符合保密性要求。 b)沟通时机包括沟通时间与沟通场合。 c)沟通对象: 包括内、外部相关方(详见4.2); 依据沟通目的选择沟通对象。 d)应依据沟通目的、沟通内容、沟通对象来选取合适的沟通方式。 重要沟通内容应建立过程管理措施
企业应确定用于支持资产、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体系以及实现企业目标的信息要求,应明确资产 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内容及其管理过程。为实现这一目标, a)企业应考虑: 资产、资产管理中已识别风险的重要性; 资产管理角色和岗位对信息的需求以及岗位自身的信息管理职责: 与资产管理的过程、程序和活动相关的信息输入、输出以及信息流; 与内外部相关方(包括外包服务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换的需求以及信息质量的要求; 信息管理、信息可用性、信息质量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一收集、处理、管理和维护信息所需的能力及成本: 一整合信息源,以适应企业的规模、应用范围、复杂度和能力; 一统·企业内各个层面和职能的信息要求。 b)企业应确定: 一已识别信息的属性要求(例如真实性、系统性、对物质载体的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处理 性、可共享性等); 已识别信息的质量要求(例如可用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等); 收集、分析和评价信息的方式和时机。 C)企业应规定、实施和保持信息管理的过程。 d)企业应确保财务、技术数据和其他相关非财务数据间的一致性、可追溯性,应考虑: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 一外部监管部门要求; 一资产的分类要求。 e)在考虑相关方要求和企业且标的情况下,满足法律和法规上的要求。
企业的资产管理体系应包括: 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适用的法律要求和法规要求中的文件化信息; 企业确定的为保证资产管理活动和资产管理体系有效性(见7.5)所必需的文件化信息 注:与资产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信息范围因企业而异,可取决于: 企业的规模和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员工能力; 一资产的复杂程度
7.6.2文件化信息的创建与更新
在创建与更新文件化信息时,企业应确保适当的: 标识和描述(例如标题、日期、作者或索引号等): 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片等)和媒介(例如纸质版、电子版等); 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6.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3.1运行的策划与控制
企业应策划、实施和控制满足要求所需的过程,按照战略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目标和计划的 要求,对资产管理活动进行过程控制,保证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和绩效得以监控。过程控制应 满足: a)制定协同的资产寿命周期活动的业务流程和控制准则,对资产管理活动过程进行控制; b)按照计划开展资产管理活动:
c)实施6.1所确定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以及10.1与10.2所确定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d)应用6.2.2条所描述的方法来处理和监视风险; e)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确保与战略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目 标和计划相适应; f)根据过程绩效的结果优化资产管理活动,动态平衡成本、风险和绩效; g)在资产全寿命周期内,宜统一技术评价标准; h)保留资产管理活动中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确认、证明过程按资产管理计划实施并满足规定的要求。
8.1.2可研设计过程控制
企业应接照可研、设计过程的要求,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 等阶段,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在基建、技改、大修等过程中开展方案比选、设备选型和布置 方案选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见6.1)。在考患成本、风险和绩效的同时,还应结合企业特点: a)电网企业应考虑网架结构的合理性和运行可靠性等因素; b)发电企业应考虑设施安全性、可靠性、节能运行和环保排放等因素; )新能源发电企业应考虑自然资源的烹赋和并网的要求等因素,
.1.3采购建设过程控制
8.1.4运维检修过程控制
企业应按照运行检测、维护检修、应急抢修、备品备件管理等过程控制要求,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见6.1),对运维检修过程进行控制。 a)应基于资产状态评价和运行检测结果,并结合迎峰度夏(冬)、应急保电等运营需求,制定运 维检修策略。 b)按照运维检修策略,开展作业风险评估,统筹优化停电计划,优化运维检修成本。 c)故障处置以及技改大修后应进行状态评价,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考患,评估价值变化、使用寿命 等,动态更新资产运维检修策略。 确定资产异动管理的准则和监测方式,定期开展资产实物盘点,在发生资产新增、退役、调拨 等变动时,同步更新相关信息系统数据,确保资产信息一致。 e) 针对各类故障编制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见10.1.3)。按照应急抢修 预案和流程完成应急处置,分析原因并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 f)根据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可替换性及配置成本等因素,确定备品备件的配置标准
DL/T18682018
和方式,确保备品备件配置合理、状态良好。
8.1.5退役处置过程控制
企业应按照退役资产鉴定、处置流程,落实风险控制措施(见6.1),对退役处置过程进行控制。 a)对退役资产进行技术经济评估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按规定时限再利用、转备用或报废处置,避 免低效、无效资产的产生; b)制定内部调拨等退役资产再利用激励机制,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 C)根据各类废旧物资经济性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处置方式,按时核算、归集报废处置成本。
8.2.1企业应评审与资产管理计划内的变更有关的后果,并控制计划内的变更。在实施变更 措施来减轻可预见的负面影响。企业应确保按照6.1和6.2.2所述的方式来管理风险。对重大 险进行再识别和评价,并制定应对措施,规避、减少或降低变更带来的风险。
8.2.2变更包括但不限于
a)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岗位及职能的变化; b)资产管理方针、目标或计划的调整; c) 资产管理活动的业务流程的修改; d) 新资产、资产系统或技术的引入; e) 供应链约束的变化; f)新承包商或供应商的引入; g)外部自然、社会、政策、法律等条件的变化; h)资源需求的变化,包括相冲突的需求; i)体系的变更
a)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岗位及职能的变化; b) 资产管理方针、目标或计划的调整; c 资产管理活动的业务流程的修改; d) 新资产、资产系统或技术的引入; e) 供应链约束的变化; f) 新承包商或供应商的引入; g)外部自然、社会、政策、法律等条件的变化: h) 资源需求的变化,包括相冲突的需求; i) 体系的变更。
3.3.1当外包活动对实现企业资产管理目标有影响时,应评估其风险和承担的责任,包括外包范围的 风险、与承包商信息和知识共享的风险、外包活动执行过程中各种内外部因素所导致的安全、质量、 环保、成本等风险。对于识别的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企业资产管 理外包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业务外包; 设备采购; 一运维检修、事故抢修等业务外包; 一特种设备、工器具维护外包; 一项月特许经营(EPC/BOT)。 3.3.2企业应遵循有序竞争、择优选用、合约管理的原则来选择外包商。包括但不限于: 通过承包商的资质和业绩评估其满足外包的能力,并通过培训、沟通等方式确保承包商充分 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满足7.2、7.3和7.6的要求; 明确外包的内容和范围界定、外包绩效的评估和验收标准、知识产权、保密要求、费用结算 标准、违约责任与责任期限等; 一明确外包流程中的职权和职责; 明确企业与承包商之间信息接口和知识的范围。 3.3.3企业应对外包的过程和活动进行控制,明确外包业务管理流程、外包管理相关部门职责、信息 知识共享、风险管控、责任追究等规定,对外包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见9.1),确保外包的过
程和活动得到控制。 企业应识别并记录以下内容: 外包管理计划; 一过程记录; 一技术资料; 一移交清单签证; 一外包管理的监督检查。 8.3.4企业应对外包商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外包活动的安全、质量、进度、技术、经济绩效和合同履 约情况,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固约定实施激励或惩罚措施,确保外包绩效符合目标和计划要求。
9.1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
9.1.1企业资产管理绩效监视测量内容(参见附录B)应涵盖资产、资产管理及资产管理体系,并应 明确时间、方法和结果。 9.1.2规划计划(包含可研设计)、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置各个环节的监视、测量内容,包括 但不限于: 一各环节均应监视、测量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执行等方面。 一规划计划(包括可研设计)环节应监视、测量经营效益、设备水平等。电网企业还应包括电网结 构、电网状况等,发电企业还应包含环境保护等,新能源企业还应包含自然资源桌赋等。 一一采购建设环节应监视、测量物资计划、库存管理、建设投资、建设安全、设备质量、转资、 工程建设计划执行情况等。 运维检修环节应监视、测量设备运行情况、设备状态评价、寿命周期年限、资产台账维护、 运维及检修计划执行情况、电能质量、事件、环境保护等,发电企业还应包含经济性等。 退役处置环节应监视、测量退役设备的平均寿命及再利用情况、退役计划执行情况、报废资 产处置情况等。 9.1.3企业应明确资产、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体系的分析、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资产方面包括设备状态、资产风险、资产绩效、资产新增和退役、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等; 资产管理方面包括内外部环境变化、新技术应用、绩效指标变化、成本管理和业务外包管理等; 资产管理体系方面包括目标实现、流程、风险、应急、组织、资源配置、信息支撑、审核结 果和持续改进方面等。 9.1.4企业应建立绩效监视、测量的控制过程,满足系统分析和评价要求。 9.1.5企业应根据不同绩效指标特点和要求选取不同的监视、测量方法,包括连续监测(也称在线监 测)、定期监测、异常监测等。 9.1.6企业应建立绩效指标的分析、评价的规则和过程,采用适宜的方法(例如数据溯源法、限值论 证法、趋势分析法、流程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并明确绩效指标分析、评价周期。 9.1.7企业应针对资产绩效、资产管理绩效(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绩效)和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 报告,还应就管理风险和机会的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与报告。 9.1.8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结果的证据。 9.1.9企业应确保其监视和测量能使其满足4.2的要求。
9.1.1企业资产管理续效监视测量内容(参见附录B)涵盖资产、资产管理及资产管理体系,开应 明确时间、方法和结果。 9.1.2规划计划(包含可研设计)、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置各个环节的监视、测量内容,包括 但不限于: 一各环节均应监视、测量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执行等方面。 一规划计划(包括可研设计)环节应监视、测量经营效益、设备水平等。电网企业还应包括电网结 构、电网状况等,发电企业还应包含环境保护等,新能源企业还应包含自然资源桌赋等。 一一采购建设环节应监视、测量物资计划、库存管理、建设投资、建设安全、设备质量、转资、 工程建设计划执行情况等。 运维检修环节应监视、测量设备运行情况、设备状态评价、寿命周期年限、资产台账维护、 运维及检修计划执行情况、电能质量、事件、环境保护等,发电企业还应包含经济性等。 退役处置环节应监视、测量退役设备的平均寿命及再利用情况、退役计划执行情况、报废资 产处置情况等。 9.1.3企业应明确资产、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体系的分析、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资产方面包括设备状态、资产风险、资产绩效、资产新增和退役、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等; 资产管理方面包括内外部环境变化、新技术应用、绩效指标变化、成本管理和业务外包管理等; 资产管理体系方面包括目标实现、流程、风险、应急、组织、资源配置、信息支撑、审核结 果和持续改进方面等。 9.1.4企业应建立绩效监视、测量的控制过程,满足系统分析和评价要求。 9.1.5企业应根据不同绩效指标特点和要求选取不同的监视、测量方法,包括连续监测(也称在线监 测)、定期监测、异常监测等。 9.1.6企业应建立绩效指标的分析、评价的规则和过程,采用适宜的方法(例如数据溯源法、限值论 证法、趋势分析法、流程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并明确绩效指标分析、评价周期。 9.1.7企业应针对资产绩效、资产管理绩效(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绩效)和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 报告,还应就管理风险和机会的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与报告。 9.1.8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结果的证据。 9.1.9企业应确保其监视和测量能使其满足4.2的要求。
a)审核范围覆盖所属各级组织; b)建立常态化审核机制,包括全范围审核和专项审核; c)定期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运行和业务执行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审核; d)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计划; e)向企业最高管理者汇报审核结果。 9.2.2进行内部审核策划时,企业应明确内部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和审核依据,实施审核 并验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应满足: a)基于资产管理活动的风险评价结果及上期的审核结果,制定审核方案; b)审核依据包括资产管理体系标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 c)审核范围应包括资产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d)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开具不符合报告,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e)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审,作为管理评审的关键输入。 9.2.3审核员的选择应基于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经过培训,使其具有满足审核要求的能力。 9.2.4保留内部审核的文件化信息。
9.3.1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组织的资产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 有效性。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组织的资产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 文性。 2管理评审可采用集中评审,也可采用日常评审与定期、专项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考虑:
9.3.4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与持续改进机会有关的决策和对资产管理体系进行变更的任何需求(见8.2); 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关联,为最高管理者制定和调整资产管理方针、战略资产管理计划、资产 管理目标提供依据。 9.3.5应保留管理评审相关文件化信息。
与持续改进机会有关的决策和对资产管理体系进行变更的任何需求(见8.2); 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关联,为最高管理者制定和调整资产管理方针、战略资产管理计划、资产 管理目标提供依据。 9.3.5应保留管理评审相关文件化信息。
10.1.1资产相关的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当企业的资产、资产管理或资产 管理体系与有关要求偏离,发生不符合或事件时,企业应 a)适用时,对不符合或事件做出反应:
DL/T18682018
处理后果。 b)评估消除不符合或事件原因的措施的必要性,以确保不符合或事件不再发生或不在他处再发 生,通过: 一评审不符合或事件: 一确定不符合或事件的原因: 一确定是否存在类似的不符合或潜在发生的可能性。 c)实施所需的措施。 d)评审所采用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必要时,对资产管理体系进行变更(见8.2)。 对于不同程度的不符合采取相适宜的纠正措施(如:隐患、缺陷、故障等采取的措施不同)。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以下方面的证据: 一不符合或事件的性质和后续所采取的任何措施: 所有纠正措施的结果。
10.1.2事故和应对措施
当发生事故时,预判事故的影响,根据事故的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现场采取紧急应急措 施,并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要求: 一确定事故性质和影响范围; 一进行事故即时报告; 一进行事故处理,制定事故处理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鉴定验收: 进行事故调盒,原因分析、资产损失的评估、调查处理报告。
针对紧急情况、突发事件、事故进行应急准备,编制并发布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应急准 备应满足: a)制定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和反事故措施等: b)准备应急物资、装备: c)根据应急预案开展培训、演练工作; d)对应急培训和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价; e)必要时修改并重新发布应急预案。
企业应识别改进机会,制定持续改进方案,评估持续改进的效果,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保 理和资产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DWT 1868 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部分术语、概念的说明
A.1战略资产管理计划
战略资产管理计划源自企业发展战略、方针目标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方案计划,可包含于企业发展 计划之中,也可以是其子集。 战略资产管理计划应是高层次的计划,是编制资产管理计划的依据。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资 产组合较为复杂的企业,可以采取层级式的资产管理计划。 资产管理计划可以构成战略资产管理计划的子章节,也可以与战略资产管理计划分开。 企业在制定战略资产管理计划时,应考虑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结构的部署,考虑企业发展规划和 资产发展规划。发电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电网企业的电网规划是战略资产管理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形成资产投资和资产管理策略的前提。 企业战略资产管理计划应由相应的管理过程确定,并明确战略资产管理计划的章节、内容,及其 制定、评审、确定、更改的职责和权限、文件形式和获取方式等。 战略资产管理计划的文件形式可以由企业自已规定,可以是单一的文件,也可以是多份文件的 组合。
企业宜按需定制各自的资产管理目标,可能包括子目标的表述(例如 产系统以及在资产层面的子日标),而且资产管理目标可能随相关方需求 部信息或数据,包括承包商、关键供货商、监管机构或其他相关方等。 资产管理目标所表述的典型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a)资产管理方面: 总体拥有成本; 净现值; 所使用资本的回报; 计划实施的绩效; 对资产管理体系的认证,或资产管理成熟度评估(通过对标); 顾客满意度得分; 社会或声誉调查结果; 环境影响,例如碳排放成本; 服务水平。 b)资产组合方面: 投资回报(所使用资本的回报或资产向报)。 c) 资产系统方面: 资产系统的可用性; 资产系统绩效(例如正常运行时间、效率); 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 d)资产方面: 一可靠性(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距离):
DL/T18682018
与公司战略规划相一致,为实施资产普理策略并实现资产管理目标而编制的,明确资产、资产集 的建立、购置、使用、维护、退役、处置等活动的资源、职责、时间和目标的文件,并包括持续提升 计划,以实现企业战略规划。 资产管理计划包含资产管理中长期计划、各专业年度资产管理计划(含体系改进计划)、实施计划 等。如电网企业资产管理计划可包括: a)中长期资产管理计划:公司总体规划、电网发展规划、财务规划、技改规划、建设规划、信息 化规划、科技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物资规划、安全应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等。 b)年度资产管理计划:年度综合计划、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年度财务预算计划、年度固定资 产报废计划、年度零购计划、年度技改投资计划、年度大修投资计划、年度运维检修计 划、年度设备资产退出计划、年度基建投资计划、年度基建进度计划、年度物资计划、 资产管理体系改进计划等。 C 实施计划:主要指各专业、各层级的月度计划,包括:项目进度计划、运维计划、退役计划、 资金计划、采购计划等。
A.4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LCC)
DL/T18682018 CD为资产报废处置成本,包括资产提前退役成本、资产报废处置过程成本及报废资产处置收入等 成本。 为满足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还可明确各分项成本如何确定,相关的信息如何采集和 传递。 当成本归集的方式经过实践证明可行时,其结果能够反映资产成本价值,可纳入相关的标 准中。
CD为资产报废处置成本,包括资产提前退役成本、资产报废处置过程成本及报废资产处置收入等 成本。 为满足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还可明确各分项成本如何确定,相关的信息如何采集和 传递。 当成本归集的方式经过实践证明可行时,其结果能够反映资产成本价值,可纳入相关的标 准中。
B.1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内容
DL/T1868—20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监视、测量的内容
安全生产标准DL/T18682018 退役资产处置环节的“退役设备再利用情况”包括退役设备再利用数量、比例等指标。 退役资产处置环节的“报废资产处置情况”包括报废资产成新率等指标。
B.2适用于电网企业的内容
规划计划环节的“电网结构”包括单线单变比例、单条电源进线或单台主变压器的变电站数量 最大负荷增长率、平均供电半径、容载比等指标。 规划计划环节的“电网状况”包括城市配电网线路条数、城市配电线路联络率、满足互联结构 市配电网线路条数等指标。
B.3适用于发电企业的内容
规划计划环节的“设备水平”包括机、炉、电及其附属设备的选型匹配等指标。 规划计划环节的“投资合理性”指规划设计方案应考虑电源点、水源、煤源、热源、灰渣处置等。 规划计划环节的“环境保护类指标”应满足政府各级机关对环保的要求。 采购建设环节的“基建投资”类指标包括新投设备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及概算、采购计划资金完 成率等指标。 运维检修环节的“环境保护”是指烟气排放指标、外排废水指标、无组织排放指标、固体废弃物 处置等指标。 运维检修环节的“经济性”是指供电煤耗、发电厂用电率、单位发电油耗、单位发电水耗等指标。
镀锌电焊网标准B.4适用于新能源企业的内容
规划计划环节的“自然资源赋”包括风电资源、光伏资源两类。风电资源指标包括风能密度,
....- 电力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