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 3612-2013 石油化工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 SH 3612-2013  石油化工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7-0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d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e) 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可触及的电缆金属护层和穿线的 钢管。穿线的钢管之间或钢管和电器设备之间有金属软管过渡的,应保证金属软管段接地畅 通: f) 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g) 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h) 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 承载电气设备的构架和金属外壳: j 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k)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外壳接地端子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m) 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5.1.2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或不接零

    a)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外壳: b) 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 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的金属底座等: c 安装在已接地金属构架上的设备,如穿墙套管等: d 额定电压为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金属支架: e) 由发电厂、变电所和工业、企业区域内引出的铁路轨道: f 与已接地的机座之间有可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壳。 1.3 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能与地构成闭合回路且经常流过电流的接地线必须沿绝缘垫板敷设食用盐标准,不得与金属管道、建筑 物和设备的构件有金属的连接;

    1.3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

    物和设备的构件有金属的连接: b) 在士壤中含有在电解时能产生腐蚀性物质的地方,不宜敷设接地装置,必要时可采取外引式 接地装置或改良土壤的措施: C 直流电力回路专用的中性线和直流两线制正极的接地体、接地线不得与自然接地体有金属连 接;当无绝缘隔离装置时,相互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m: d 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e)接地线不得作其他用途

    5.2.1各种接地装置应利用直接埋入地中或水中的自然接地体。可以利用的自然接地体如下: a) 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有可燃或有爆炸物质的管道: b) 金属井管: c)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构: d)水工构筑物及其类似构筑物的金属管、桩

    5.2.2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利用下列自然

    a)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等)及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 b 生产用起重机的轨道、走廊、平台、电梯竖井、起重机与升降机的构架、运输皮带的钢梁、 电除尘器的构架等金属结构: C 配线用钢管。 5.2.3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人工接地网需设置和自然接地体分开的测量并,以便于接地装置的测试

    5.2.4人工接地网的敷设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SH 36122013

    表5.2.6保护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的关系

    表5.2.7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接地线的最小截面

    3不要求敷设专用接地引下线的电气设备,接地线可利用金属构件、普通钢筋混凝士构件的 穿线的钢管等。利用以上设施作接地线时,应保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

    SH 36122013

    低压照明网络的导线铅皮以及 电缆金属护层作接地线。蛇皮管两端采用! 用软铜线连接

    SH36122013

    SH36122013

    线应与GIS区域环行接地母线连接。接地母线较长时,其中部应另加接地线,并连接至接地 网: 接地线与GIS接地母线应采用螺栓连接方式: 当GIS露天布置或装设在室内土壤直接接触的地面上时,其接地开关、氧化锌避雷器的专用 接地端子与GIS接地母线的连接处,宜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GIS室内应敷设环形接地母线,室内各种设备需接地的部位应以最短路径与环形接地母线连 接。GIS置于室内楼板上时,其基座下的钢筋混凝土地板中的钢筋应焊接成网,并和环形接 地母线连接

    5.5避雷针(线、带、网)接地

    5.5避雷针(线、带、网)接地

    a 避雷针(带)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电焊或热剂焊(放热焊接): 6 避雷针(带)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均应使用镀锌制品: 建筑物上的防雷设施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距地面1.5m~1.8m处设置断接卡, 断接卡应采取保护措施: d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 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e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f 变电站配电装置的构架或屋顶上的避雷针(含悬挂避雷线的构架)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 装置,并与主接地网连接,其引下线距门窗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且防雷引下线不应在建筑 物的门口、走廊等人员通行易接触到的位置引下。 5.2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5.3装有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构架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必须采用直埋于土壤中带金属护层的电缆或穿 金属管的导线。电缆的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必须接地,埋入土壤中长度应在10m以上方可与配电装置 为接地网相连或与电源线、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

    5.5.4变电所的避需线线档内不应有接头

    5.6.2110kV以下三芯电缆的电缆

    a)用于抗电气干扰增加的1根接地用的备用芯线,应在控制室侧一点接地: b)计算机监控回路的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屏蔽层,应集中式一点接地: 集成电路、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和信号的电缆屏蔽层,应在开关安装场所和控制室侧同时 接地: d)上述情况以外的控制电缆屏蔽层,电磁感应干扰较大时宜两点接地,静电感应较大时可在控 制室侧一点接地。

    5.7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

    7.2配电装置的接地电

    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接地

    5.8.1保护接地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SH36122013

    在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配线管及其配件、电缆保护管、电缆 的金属护套等非带电的裸露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6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或可燃性粉尘环境21区内所有电气设备,以及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 内除照明灯具以外其他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接地线:该专用接地线若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 护管内时,应具有与相线相等的绝缘:金属管线、电缆的金属外壳等,应作为辅助接地线; c)在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的照明灯具及可燃性粉尘环境22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可利用有可 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系统作为接地线:在可燃性粉尘环境22区可采用金属结构作为接地 线,但不得利用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管道: d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接地干线宜在不同方向与接地体相连,连接处不得少于两处: 爆炸危险环境中的接地干线通过与其他环境共用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并作好 隔离密封; f)电气设备及灯具的专用接地线或接零保护线,应单独与接地干线(网)相连,电气线路中的 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用: 8 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与接地线的连接,宜采用多股软绞线,其铜线最小截面不得小于 4mm,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装设保护管: h 铠装电缆接入电气设备时,其接地或接零芯线应与设备内接地螺栓连接:钢带及金属外壳应 与设备外接地螺栓连接; 1 爆炸危险环境内接地或接零用的螺栓应有防松装置:接地线紧固前,其接地端子及上述紧固 NAT

    在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配线管及其配件、电缆保护管、电缆 的金属护套等非带电的裸露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6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或可燃性粉尘环境21区内所有电气设备,以及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 内除照明灯具以外其他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接地线:该专用接地线若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 护管内时,应具有与相线相等的绝缘:金属管线、电缆的金属外壳等,应作为辅助接地线; c)在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的照明灯具及可燃性粉尘环境22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可利用有可 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系统作为接地线:在可燃性粉尘环境22区可采用金属结构作为接地 线,但不得利用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管道: d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接地干线宜在不同方向与接地体相连,连接处不得少于两处: 爆炸危险环境中的接地干线通过与其他环境共用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并作好 隔离密封; f)电气设备及灯具的专用接地线或接零保护线,应单独与接地干线(网)相连,电气线路中的 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用: 8 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与接地线的连接,宜采用多股软绞线,其铜线最小截面不得小于 4mm,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装设保护管: 铠装电缆接入电气设备时,其接地或接零芯线应与设备内接地螺栓连接:钢带及金属外壳应 与设备外接地螺栓连接; 爆炸危险环境内接地或接零用的螺栓应有防松装置:接地线紧固前,其接地端子及上述紧固 件均应涂电力复合脂。 2防静电接地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与电气设备的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符合防感应雷 和电气设备接地的规定:只作防静电的接地装置,每一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规定: b 设备、机组、贮罐、管道等防静电接地线,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列管道外不 得互相串连接地: 防静电接地线的安装,与设备、机组、贮罐等固定接地端子或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应小于 M10,并有防松装置和涂以电力复合脂: d 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相紧固时,可不另装跨接线。安装前,应有两个及以上螺栓 和卡子之间的接触面去锈和除油污,并加装防松螺母; e)容量为50m及以上的贮罐,其接地点不少于两处,且接地点的间距不大于30m,并在罐体底 部周围对称与接地体连接,接地体连接成环形的闭合回路: 易燃或可燃液体的浮动式贮罐,在无防雷接地时,其罐顶与罐体之间采用铜软线作不少于两 处跨接,其截面不小于50mm,且其浮动式电气测量装置的电缆,应引入贮罐处将铠装、金 属外壳可靠地与罐体连接: g 钢筋混凝土的贮罐或贮槽,沿其内壁敷设的防静电接地导体,与引入的金属管道及电缆的铠 装、金属外壳连接,并引至罐、槽的外壁与接地体连接: h)非金属的管道(非导电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网、金属带等,紧贴其表面均匀 地缠绕,并可靠接地: i)可燃粉尘的袋式集尘设备,织入袋体金属丝的接地端子接地: j)皮带传动的机组及其皮带的防静电接地刷、防护罩均应接地; 引入爆炸危险环境的金属管道、配线的钢管、电缆的铠装及金属外壳,均在危险区域的进口 处接地。

    5.8.2防静电接地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与电气设备的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符合防感应雷 和电气设备接地的规定:只作防静电的接地装置,每一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规定: b 设备、机组、贮罐、管道等防静电接地线,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列管道外不 得互相串连接地: C 防静电接地线的安装,与设备、机组、贮罐等固定接地端子或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应小于 M10,并有防松装置和涂以电力复合脂: d 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相紧固时,可不另装跨接线。安装前,应有两个及以上螺栓 和卡子之间的接触面去锈和除油污,并加装防松螺母; e 容量为50m及以上的贮罐,其接地点不少于两处,且接地点的间距不大于30m,并在罐体底 部周围对称与接地体连接,接地体连接成环形的闭合回路: 易燃或可燃液体的浮动式贮罐,在无防雷接地时,其罐顶与罐体之间采用铜软线作不少于两 处跨接,其截面不小于50mm,且其浮动式电气测量装置的电缆,应引入贮罐处将铠装、金 属外壳可靠地与罐体连接: 8) 钢筋混凝土的贮罐或贮槽,沿其内壁敷设的防静电接地导体,与引入的金属管道及电缆的铠 装、金属外壳连接,并引至罐、槽的外壁与接地体连接: h)非金属的管道(非导电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网、金属带等,紧贴其表面均匀 地缠绕,并可靠接地: i)可燃粉尘的袋式集尘设备,织入袋体金属丝的接地端子接地: j)皮带传动的机组及其皮带的防静电接地刷、防护罩均应接地; k 引入爆炸危险环境的金属管道、配线的钢管、电缆的铠装及金属外壳,均在危险区域的进口 外接地

    SH36122013

    SH36122013

    2电缆敷设时,对于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等易受外力损坏的防水层,应采取防护措施

    SH36122013

    6.4.3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 6.4.4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备用长度不小于2个电缆头长。 6.4.5电缆各支撑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4由继是小森业业经产体人主西

    6.4.6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6.4.6要求

    表6.4.6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6.4.7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电缆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与地面摩擦拖拉。不得有电缆 铠装压扁、绞拧、护层折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机械损伤。 6.4.8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110kV及以上电缆或在较复杂路径敷设时,其速度 适当放慢。 6.4.9在作业空间复杂的条件下用机械敷设大截面电缆时,应编写施工方案,确定敷设方法、线盘架 设位置、电缆牵引方向。校核牵引力和侧压力,配备施工人员和机具。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 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绳之间装设防抢器。

    铛装压扁、绞拧、护层折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机械损伤。 6.4.8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110kV及以上电缆或在较复杂路径敷设时,其速度 立适当放慢。 6.4.9在作业空间复杂的条件下用机械敷设大截面电缆时,应编写施工方案,确定敷设方法、线盘架 设位置、电缆牵引方向。校核牵引力和侧压力,配备施工人员和机具。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 钢丝网套与牵引钢绳之间装设防抢器。 .4.10电力电缆接头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b) 电缆明敷设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直理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位于冻土层内的 保护盒,盒内宜注以沥青。 4.11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要有明显、清晰、牢固的标识。 4.12 标志牌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等处,电缆应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及起点、终点:并联使 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牢固; 标志牌规格宜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4.13 电缆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以下地方电缆应加以固定: 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 2)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 每隔5m~10m处; 3)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b 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固定夹具不宜构成闭合磁路: 裸铅(铝)套电缆的固定处,应加软衬垫保护: 护层有绝缘要求的电缆,在固定处应加绝缘衬垫且绝缘良好: e 大截面电缆需蛇形敷设时,抱箍应垂直电缆固定: 电缆的固定夹或固定扎带应排列整齐,固定扎带的多余长度应前除

    SHL 36122013

    6.4.14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做密

    a)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宜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b)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 c) 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在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在电缆支架上敷设,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当按正三角形紧贴排列时,应每隔1m绑扎 牢固: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不应小于1m,交叉时不应小于0.5m,当受 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设备和热力管道的上部: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 6.4.16 管道内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 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应有坚固的保护管或 加装保护罩: 6 电缆保护管理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 250mm。保护罩(管)根部不应高出地面: c 电缆排管在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 d)电缆管道内部应无积水,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 e) 穿入管中的电缆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6.4.17直理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 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理,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2)电缆应理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b)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电缆与热管道及热 力设备平行、交叉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管道的最小净距见表6.4.17。

    小净距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上方或下方:电缆与热管道及热 电缆与管道的最小净距见表6.4.17

    表6.4.17直理电缆与管道的最小净距

    c)电缆与铁路、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 两边各2m;伸出排水沟外侧0.5m:在装置各区域间应伸出行车道路: 直埋电缆上、下部应辅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 敷设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按一定的方向摆放;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m~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

    SH36122013

    SH3612201K

    SH36122013

    6.8.1光缆敷设过程中不得出现扭转现象

    表6.8.2光缆最小弯曲半径

    6.8.3光纤连接应按照光缆熔接工艺规程进行操作,采用专用熔接设备完成熔接过程 6.8.4测试光缆的插入损耗、每千米损耗值、单点损耗值应在系统允许范围内。 6.8.5比较感温光缆采样值与标准值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7.1.1灯具、插座、风扇、配电箱等设备安装前应核对其规格、型号和防爆标识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 7.1.2照明主回路和分支回路的电缆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照明器具按设计给定的回路编号进行穿 线、接线、标识应清楚。 7.1.3导线应穿保护管敷设,管内应无接头,管口应无毛刺。 7.1.4照明穿线宜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照明回路、相线、零线、地线,照明灯具接线应采用不同 颜色的导线来区分相线和零线,螺纹灯头的相线应接在中心端子上。 7.1.5照明接线在接线箱和灯具内进行,线头采用压接法或绞接法连接方式。接线完毕,用500V摇 表测量其回路绝缘电阻,不低于0.5MQ方可送电运行。 7.1.6防爆灯具、防爆插座与电缆应可靠接地和密封:防爆电气设备的多余进出缆孔应用丝堵封堵 严密,钢质堵板厚度不应小于2mm,且应用螺母压紧。 7.1.7电气设备、接线盒和端子箱上多余的引线孔,应采用防爆丝堵堵塞严密。当孔内垫有弹性密 封圈时,则弹性密封圈的外侧应设钢质堵板,其厚度不应小于2mm,钢质堵板应经压盘或螺母压紧。 7.1.8不同区域和种类的照明装置按规定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同实际安装内容相符。 7.1.9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2h。

    7.2.1灯具开箱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外观检查良好,灯具铸件无裂纹及沙眼、玻璃罩无碎裂、防爆密封良好: b) 照明器具应符合现行国家质量标准及设计,并具有出厂产品合格证: C 照明器具的规格和防爆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1)灯具的种类、型号、功率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防爆灯具的类型、防爆等级、组别、环境条件及特殊标

    )照明灯具预制应依据设计采用的安装方式的细化详图进行成品化预制,灯杆各段比例、

    SH36122013

    度、弧度保持一致: b) 照明支架的尺寸应根据照明配管部位具体情况确定,同一场所内使用的支架应长短一致; 照明灯具安装前应进行组装、接线和试亮,灯头接线采用的导线规格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d 带电池的应急灯应进行放电试验,应急灯的持续放电时间、电源转换时间应符合设计及产品 技术文件要求

    a)钢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7.2.3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

    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 2)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 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 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 的接线盒: 3 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 4) 暗配的非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内壁3mm~5mm,且焊 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

    SH36122013

    SH 36122013

    SH36122013

    7.4.6照明配电箱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 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点的端子上,负荷线应接在螺纹的 端子上。 7.4.7照明配电箱上应标明用电回路名称。配电箱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动作 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8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安装

    8.1.1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及时作下列验收检查:

    a) 设备外包装及密封应良好: b) 开箱检查清点,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产品质量证明等技术文件应齐全有效。 .2 与设备安装有关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与电气设备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b 设备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屋顶、楼板、室内墙面粉涮施工完毕,不得有渗漏: 2)室内地面的基层施工完毕,并按建筑工程标识规定标出地面标高,宜标在墙面明显处: 混凝土基础及构架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设备的基础已验收合格: 4 预理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图纸,预埋件牢固强度达到规范要求: 5)室内安装设备的预留孔洞已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设备安装过程中,不得在任何电气设备上实施焊接、切割等作业: d 设备安装完毕,投入运行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保护性网门、栏杆等安全设施齐全: 2) 变压器、电抗器的蓄油坑清理干净,排油、水管通畅,合格的卵石铺设完毕: 3) 通风及消防装置安装调试完毕。

    8.2.1本节适用于电力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的安装。 8.2.2变压器在运输过程中,避免有严重冲击和振动,宜装设冲击记录仪,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设 备运抵安装现场应及时检查设备受冲击等情况,并作好记录。 8.2.3干式变压器在运输途中,应有防雨及防潮措施。 8.2.4充氮气或充干燥空气运输的变压器,应有压力监视和气体补充装置。变压器在运输途中应保持 正压,气体压力应为0.01MPa0.03MPa。 8.2.5钟罩式变压器整体起吊时,应将钢丝绳系在下节油箱专供整体起吊的吊耳上,并经钟罩上节相 对应的吊耳导向。 8.2.6变压器装卸时,应防止倾倒:当利用机械方式牵引变压器,牵引的着力点应在设备重心以下, 运输倾斜角不得超过15。 8.2.7用千斤顶顶升大型变压器时,应将千斤顶放置在油箱千斤顶支架部位,升降操作应协调,各点 受力均勾,并及时垫好专用垫块。 8.2.8装卸运输抵达现场的变压器,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变压器正式安装方位要求,避免安装就位时再 进行方位调整,确保设备的安全平稳就位。 8.2.9安装前检查与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备安装前,做好检查验收工作,核对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质量证明技术文 件应齐全有效:

    b)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及时进行下列外观检查: 1)油箱及所有附件应齐全,无锈蚀及机械损伤,密封应良好: 油箱箱盖或钟罩法兰及封板的联接螺栓齐全,紧固良好,无渗漏:浸入油中运输的附 件,其油箱无渗漏: 3) 充油套管的油位正常,无渗油,瓷体无损伤: 充气运输的变压器,油箱内为正压,其压力为0.01MPa~0.03MPa; 5 装有冲击记录仪的设备,检查并记录设备在运输和装卸中的受冲击情况: 设备到达现场后的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散热器(冷却器)、连通管、安全气道、净油器等应密封: 2) 表计、风扇、潜油泵、气体继电器、气道隔板、压力释放装置、测温装置以及绝缘材料 等附件,应放置在干燥的室内: 3 本体、冷却装置等,其底部应垫高、垫平,不得水淹,干式变压器应置于干燥的室内: 4) 浸油运输的附件应保持浸油保管,其油箱应密封: 5) 与本体联在一起的附件可不拆下: d 绝缘油的验收与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绝缘油应储藏在密封清洁的专用油罐或容器内: 2)不同牌号的绝缘油,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牌号标志; 3)放油时应目测,用油罐车运输的绝缘油,油的上中和底部不应有异样:用专用桶运输的 绝缘油,对每桶进行目测,辨别其气味,各桶的标识应一致: e)变压器到达现场后,若三个月内不能安装时,应在一个月内进行如表8.2.9内所列的工作:

    表8.2.9变压器检查项目

    f)设备在保管期间,应经常检查 油位是否正常,外表有 并每六个月检查一次油的绝缘强度:

    8.2.10排氮要求:

    1)绝缘油经净化处理后,应符合本规程“13.15绝缘油试验”中相关规定: 2)油管宜采用钢管,内部应进行彻底除锈且清洗干净。如用耐油胶管,应确保胶管不污染 绝缘油; 3) 绝缘油应经脱气净油设备从变压器下部阀门注入变压器内,气经顶部排出:油应注至 油箱顶部将氮气排尽。最终油位应高出铁芯上沿100mm以上。油的静置时间应不小于12h: b 采用抽真空进行排氮时,排氮口应装设在空气流通处。破坏真空时应避免潮湿空气进入。当 含氧量未达到18%以上时,人员不得进入: c)充氮的变压器需吊罩检查时,须让器身在空气中暴露15min以上,待氮气充分扩散后进行。

    SH36122013

    SH36122013

    SH36122013

    本体就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变压器基础轨道应水平,轨距与轮距应配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 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须坡度者除外); 2)装有滚轮的变压器,其滚轮应能灵活转动,在设备就位后,应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装 置加以锁定,防止发生移动: 3)变压器本体就位后,根据现场专业工程师的要求,增加防振固定措施: 密封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所有法兰连接处应用耐油密封垫(圈)密封:密封垫(圈)应无扭曲、变形、裂纹和毛 刺,密封垫(圈)应与法兰面的尺寸相配合: 2)法兰连接面应平整、清洁:密封垫应擦拭干净,安装位置应准确:其搭接处的厚度应与 其原厚度相同,橡胶密封垫的压缩量不宜超过其厚度的1/3 冷却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冷却装置在安装前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用气压或油压进行密封试验,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散热器、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器,持续30min应无渗漏: 强迫油循环水冷却器,持续1h应无渗漏,水、油系统应分别检查渗漏: 2)冷却装置安装前应用合格的绝缘油经净油机循环冲洗干净,并将残油排尽: 3)冷却装置安装完毕后应即注满油: 4)风扇电动机及叶片应安装牢固,并应转动灵活,无卡阻:试转时应无振动、过热:叶片 应无扭曲变形或与风筒碰擦等情况,转向应正确:电动机的电源配线应采用具有耐油性 能的绝缘导线: 5) 管路中的阀门应操作灵活,开闭位置应正确;阀门及法兰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6 外接油管路在安装前,应进行彻底除锈并清洗干净:管道安装后,油管应涂黄漆,水管 应涂黑漆,并应有流向标志: 7 油泵转向应正确,转动时应无异常噪声、振动或过热现象:其密封应良好,无渗油或进 气现象; 8)差压继电器、流速继电器应经校验合格,且密封良好,动作可靠: 9)水冷却装置停用时,应将水放尽: 储油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储油柜安装前,应清洗干净: 2 胶囊式储油柜中的胶囊或隔膜式储油柜中的隔膜应完整无破损:胶囊在缓慢充气胀开后 检查应无漏气现象; 3) 胶囊沿长度方向应与储油柜的长轴保持平行,不应扭偏:胶囊口的密封应良好,呼吸应 通畅: 4) 油位表动作应灵活,油位表或油标管的指示应与储油柜的真实油位相符,不得出现假油 位。油位表的信号接点位置正确,绝缘良好: 升高座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升高座安装前,应先完成电流互感器的试验:电流互感器出线端子板应绝缘良好,其接 线螺栓和固定件的垫块应紧固,端子板应密封良好,无渗油现象: 2)安装升高座时,应使电流互感器铭牌位置面向油箱外侧,放气塞位置应在升高座最高处: 3)电流互感器和升高座的中心应一致: 4绝缘筒应安装牢固,其安装位置不应使变压器引出线与之相碰: 套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套管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SH 36122013

    瓷套表面应无裂缝、伤痕: 套管、法兰颈部及均压球内壁应清擦干净: 套管应经试验合格: 充油套管无渗油现象,油位指示正常: 2)充油套管的内部绝缘已确认受潮时,应予干燥处理;110kV及以上的套管应真空注油: 3)高压套管穿缆的应力锥应进入套管的均压罩内,其引出端头与套管顶部接线柱连接处应 擦拭干净,接触紧密:高压套管与引出线接口的密封波纹盘结构的安装应严格按制造厂 的规定进行: 4)套管顶部结构的密封垫应安装正确,密封应良好,连接引线时,不应使顶部结构松扣: 5)充油套管的油标应面向外侧,套管末端应接地良好: 气体继电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体继电器安装前应经检验鉴定: 2)气体继电器应水平安装,其顶盖上标志的箭头应指向储油柜,其与连通管的连接应密封 良好: h)安全气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全气道安装前,其内壁应清洁干净: 2)隔膜应完整,其材料和规格应符合产品质量技术规定,不得代用; 3)防爆隔膜信号接线应正确,接触良好: 压力释放装置的安装方向应正确:检查隔离垫片是否拆除,阀盖和升高座内部应清洁,密封 良好:电接点应动作准确,绝缘应良好; 门 吸湿器与储油柜间的连接管的密封应良好:管道应通畅:吸湿剂应符合要求;油封油位应在 油面标识线上或按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 k)净油器内部应擦拭干净,吸附剂应干燥:其滤网安装方向应正确并在出口侧:油流方向应正 确: 1)所有导气管应清拭干净,其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测温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温度计安装前应进行校验,信号接点应动作正确,导通良好:绕组温度计应根据制造 的规定进行整定: 2)顶盖上的温度计座内应注入变压器油,密封应良好,无渗油现象:闲置的温度计座也应 密封,不得进水: 3)膨胀式信号温度计的细金属软管不得有压扁或急剧扭曲,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mm; n)靠近箱壁的绝缘导线,排列应整齐,应有保护措施:接线盒应密封良好。 14注油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绝缘油按本规程13.15条的规定试验合格后,方可注入变压器中。不同牌号的绝缘油或同牌 号的新油与运行过的油混合使用前,应做混油试验: b)注油前,220kV变压器须进行真空处理,处理前宜将器身温度提高到20℃以上。真空度应符 合本规程“8.2.12条c)”项中的规定,真空保持时间不得少于8h。抽真空时,应监视并记 录油箱的变形: c)220kV变压器应真空注油,110kV变压器宜采用真空注油。当真空度达到本规程“8.2.12条 c)”项规定值后,开始注油。注油全过程应保持真空。注入油的油温宜高于器身温度:注油 速度不宜大于100L/min。油面距油箱顶的空隙不得少于200mm或按制造厂规定执行。注油 后,应继续保持真空,保持时间:110kV变压器不得少于2h:220kV变压器不得少于4h。真

    SH 3612201K

    SH3612—2013

    垫片标准SH36122013

    b)电动机的铁芯、轴颈、集电环和换向器清洁,无伤痕和锈蚀现象,通风孔无阻塞: 绕组绝缘层完好,绑线无松动现象: 定子槽楔应无断裂、凸出和松动现象,每根槽楔的空响长度不得超过其1/3,端部槽楔应牢 固: 转子的平衡块及平衡螺丝紧固锁牢,风扇方向正确,叶片无裂纹: f 磁极及铁轭固定良好,励磁绕组紧贴磁极,不应松动; g 鼠笼式电动机转子铜导电条和端环无裂纹,焊接良好:浇铸的转子表面光滑平整,导电条和 端环无气孔、缩孔、夹渣,裂纹、细条、断条和浇注不满等现象: h) 电动机绕组应连接正确,焊接良好:电动机组装后,应测量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 低于解体前的绝缘电阻值: i 检查电动机的滚动轴承,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轴承工作面应光滑清洁,无麻点、裂纹或锈蚀,并记录轴承型号: 2)轴承的滚动体与内外圈接触良好,无松动,转动灵活无卡涩,其间隙符合产品技术文件 的规定; 3)高速电动机轴承内的润滑脂应填满其内部空间的1/3,低速电动机轴承内的润滑脂应填 满其内部空间的2/3,油脂的特性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7有固定转向要求的电动机,试车前应检查电动机与电源的相序并应一致。 .8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若不能达到以下要求,应对电动机进行干燥处理。

    9.2.9电动机干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动机绕组干燥处理可采用外部干燥法、电流干燥法、外部及电流综合干燥法: b 定子绕组孔内烘烤温度不得引起绕组绝缘损伤,烘烤温度不超过125℃: c) 非常潮湿或者被水浸泡过的电动机,不得采用电流干燥法: d) 采用电流干燥法时,电动机外壳应可靠接地。 9.2.10电动机干燥,每隔1h采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绝缘电阻 5MO,连续稳定6h不变化,由动机线组工幅合放

    9.3发电机、调相机安装

    a)电机基础、地脚螺栓孔、沟道、孔洞、预埋件及电缆管的位置、尺寸和质量,应符合设计和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b) 采用条型底座的电机应有2个及以上明显的接地点: 电机到达现场后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包装完整,在运输过程中无碰撞损坏现象: 2)铁芯、转子等的表面及轴颈的保护层完整,无损伤和锈蚀现象; 水内冷电机定子、转子进出水管管口的封闭完好:氢内冷转子表面所有进出风道口,用 堵头封堵: 4)充氨运输的电机,氧气压力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2)铁芯、转子等的表面及轴颈的保护层完整,无损伤和锈蚀现象; 3)水内冷电机定子、转子进出水管管口的封闭完好:氢内冷转子表面所有进出风道口,用 堵头封堵: 4)充氮运输的电机,氨气压力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抽样标准9.3.2定子和转子安装

    ....
  • 化工标准 石油标准
  • 相关专题: 石油化工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