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072-2007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热荷重收缩温度temperatureforshrinkageunderhotload 在规定的升温条件下,试样承受恒定载荷,厚度收缩率为 0%时所对应的温度。
腐蚀corrosion
金属与环境介质间的物理一化学相互作用,其结果使金属的 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他们组成的作为部分 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
单位时间内金属遭受腐蚀的质量损耗量,常以mm/a或 2 . h) 表示。
项目管理、论文涂层配套assetofmatchedcoating
能相容的各类涂层间在材料选用、结构搭配、涂装工艺等方 面合理组合形成的复合涂层。
阴极保护cathodicprotection
通过降低腐蚀电位,使管道的腐蚀速率显著减小而实现电化 学保护的一种方法。阴极保护通常有强制电流保护和牺牲阳极保 护两种方法。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见表3.2。
DL/ T 5072 2007
4.0.1为了减少火力发电厂设备和管道的散热损失,满足生产工 艺的要求,改善生产环境,防止设备、管道和附属钢结构腐蚀, 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4.0.2保温油漆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标 识清晰、整洁美观,且便于施工和维护。 4.0.3为了确保保温和油漆、防腐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设 计单位应对保温和油漆、防腐材料的选择及性能提出明确的要求。 4.0.4凡未经具备国家相应资质的法定检测机构鉴定的新型保 温材料、油漆和防腐涂料,不得在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和防腐 设计中使用。 4.0.5保温油漆设计除按本规程外,还应对保温、油漆和防腐的 施工及验收按GB50126、GB50212的有关规定提出要求。 4.0.6保温、油漆和防腐工程完成后,应按GB50185、GB50224 进行质量检验和评定。机组投产运行后,应按DL/T934对保温效 果进行测试和评价并提出报告
DL/ T 5072 2007
5.0.1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必须按不同要求 予以保温: 1外表面温度高于50℃且需要减少散热损失者; 2要求防冻、防凝露或延迟介质凝结者: 3工艺生产中不需保温、其外表面温度超过60℃,而又无 法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烫伤人员的部位。 5.0.2需要防止烫伤人员的部位应在下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伤保 温: 1管道距地面或平台的高度小于2100mm; 2靠操作平台水平距离小于750mm 5.0.3除防烫伤要求保温的部位外,下列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可 不保温: 1排汽管道、放空气管道; 2直吹式制粉系统中,介质温度小于80℃的煤粉管道(寒 冷地区露天布置除外); 3输送易燃易爆介质时,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设备和管道上 的法兰、人孔等附件; 4工艺要求不能保温的管道和附件。 5.0.4下列管道宜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布置环境设置防冻保温: 1露天布置的工业水管道、冷却水管道、疏放水管道、补给 水管道、除盐水管道、消防水管道、汽水取样管道、厂区杂用压 缩空气管道等,对于锅炉启动循环泵的轴承冷却水管道应设伴热 保温; 2安全阀管座、控制阀旁路管、一次表管; 3金属煤粉仓、靠近厂房外墙或外露的原煤仓和煤粉仓;
/ T 5072 = 200
4燃油管道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燃油特性进行伴热防冻 保温。 5.0.5环境温度不高于27℃时,设备和管道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 不应超过50℃:环境温度高于27℃时,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可比 环境温度高25℃。对于防烫伤保温,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 过60℃。 注:环境温度是指距保温结构外表面1m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5.0.6不保温的和介质温度低于120℃保温的设备、管道及其附 件以及支吊架、平台扶梯应进行油漆。 管道外表面(对不保温的)或保温结构外表面(对保温的) 应涂刷介质名称和介质流向箭头:设备外表面只涂刷设备名称。
DL/T 5072 2007
6.1保温材料性能要求
6.1.1保温材料应具有明确的随温度变化的热导率方程式、图或 表。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应有在使用密度下的热导率 值、图或表。 6.1.2保温材料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能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 品标准外,其使用状态下的热导率和密度尚应符合表6.1.2的要 求。
6.1.3保温材料及其制品至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硅酸钙制品应采用耐高温增强纤维,其抗压强度不小于 0.4MPa,质量含湿率不大于7.5%,干燥线收缩率不大于2%,在 使用温度下不产生裂缝,剩余抗压强度不小于0.32MPa。本规程 采用无石棉制品。 2纤维类制品(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硅酸铝棉纤维制品) 的渣球含量、有机物含量和纤维平均直径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 规定。 3膨胀珍珠岩制品应采用增水型,其热导率应不大于
0.062W/(m·K)(25℃±5℃),增水率应不小于98%。 4:复合硅酸盐制品宜采用忆水型,其增水率应不小于98%。 6.1.4保温材料应按GB8624选用不燃类材料,并应符合环保要 求。 6.1.5保温设计采用保温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检验报告必须是 由具备国家相应资质的法定检测机构按国家标准检验而提供的原 始文件,其报告应列出下列性能: 1热导率方程式、图或表,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 为使用密度下的热导率方程式、图或表。 2密度,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为使用状态下的密 度。 3最高使用温度。 4不燃性。 5对硬质保温制品,应具有抗压强度、质量含水率、线收缩 率和抗折强度等:对软质保温材料及其半硬质制品,应具有渣球 含量、纤维平均直径、有机物含量、加热永久线变化、吸湿率、 增水率等。 6对设备和管道表面无腐蚀。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和管道上的保温材料,其氯化物、氟 化物、硅酸根、钠离子的含量应符合GB/T17393的规定
6.2保温层材料选择
6.2.1保温层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1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推荐使用温度应高于设备和管道的 设计温度或介质的最高温度:对于要进行吹扫的管道,应高于吹 扫介质温度。 2在保温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 选用热导率小、密度小、造价合理、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 6.2.2保温层材料按下列规定选择:
6.2.1保温层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2.2保温层材料按下列规定
DL/ T 5072 2007
1介质温度大于350℃时,应选用耐高温保温材料,或经技 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也可选择复合保温结构。保温材料及其制品 的主要性能见附录A。 2阀门、弯头等异形件的保温层材料可选择软质保温材料或 保温涂料。 3外径小于38mm管道的保温层材料宜选择普通硅酸铝纤 维绳。 4潮湿环境中(如地沟等)的低温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材料 宜选择僧水性材料。 6.2.3硬质保温制品采用干砌或湿砌施工。干砌时,接缝处应铺 设或嵌塞导热性能相近的软质保温材料进行严缝处理:湿砌时, 接缝处须用导热性能相近的保温胶泥批砌进行严缝处理。 6.2.4设备和管道保温伸缩缝和膨胀间隙的填塞材料应根据介 质温度选用软质纤维状材料,高温时选用普通硅酸铝纤维,中低 温时选用岩棉、矿渣棉或玻璃棉等
6.3.1保护层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0.3.1 保护层材科性能应符合下刻安求 1 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性能好。 2 材料本身的化学性能稳定,使用年限长,不易老化变质。 3 强度高,在温度变化及振动情况下不开裂,外形美观。 4燃烧性能应符合不燃类材料的要求,贮存或输送易燃易爆 介质的设备和管道,以及与此类管道邻近的管道,必须采用不燃 类材料作保护层。 5抹面保护层的密度不得大于800kg/m,抗压强度不得小 于0.8MPa,烧失量(包括有机物和可燃物)不得大于12%;抹 面干燥后(冷状态下)不得产生裂缝、脱壳等现象,不得对金属 产生腐蚀。
6.3.2保护层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投资状况、机组容量
DL/T 50722007
和保温材料的性能等因素综合决定。 6.3.3火力发电厂的设备和管道及其附件宜采用金属保护层,其 他非金属保护层材料如玻璃丝布、玻璃钢和抹面等可以按6.3.2 的规定选用。
采用铝合金板时,管道可选用0.50mm~1.00mm厚度,设备 和矩形截面烟风道可选用0.60mm~1.00mm厚度。采用镀锌铁皮 时,管道可选用0.35mm~0.75mm厚度,设备和矩形截面烟风道 可选用0.50mm~0.75mm厚度。大截面矩形烟风道的金属保护层 应采用压型板。设计时,应根据设备或管道的尺寸确定金属保护 层厚度。 应选用硅酸钙专用抹面材
6.3.5硅酸钙制品采用抹面保护层时,应选用硅酸钙专用抹面材
6.4.1防潮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潮层材料应选择具有抗蒸汽渗透性能、防水性能和防潮 性能,且吸水率不大于1%的材料: 2防潮层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B8624的规定; 3防潮层材料应选用化学性能稳定、无毒且耐腐蚀的材料 并不得对绝热层和保护层材料产生腐蚀和溶解作用; 4防潮层材料应选用在夏季不软化、不起泡和不流消的材 料,且在低温使用时不脆化、不开裂、不脱落的材料; 5涂抹型防潮层材料,其软化温度不应低于65℃,粘接强 度不应小于0.15MPa,挥发物不得大于30%。 6.4.2防潮层的材料以沥青类胶泥中间加玻璃纤维布现场涂抹、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为主。玻璃纤 维布宜选用经纬密度为10×10根/cm、厚度为0.10mm~0.20mm 中碱粗格平纹两边封边也可采用朔料网格布
6.4.1防潮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为王。玻璃 维布宜选用经纬密度为10×10根/cm、厚度为0.10mm~0.20mm 中碱粗格平纹、两边封边,也可采用塑料网格布。
DL/T 50722007
.1.1为减少保温结构散热损失,保温层厚度应按经济厚度方法 计算,且保温结构外表面散热损失不得超过表7.1.1中给出的允许
表7.1.1保温结构外表面允许最大散热损失
7.1.2由两种不同保温材料构成的复合保温,其内层厚度应按表 面温度方法计算,外层厚度应按经济厚度方法计算。 复合保温内外层界面处温度不应超过外层保温材料推荐使用 温度的90%。 7.1.3防烫伤保温层厚度应按表面温度方法计算。 7.1.4在允许温降条件下,输送液体或蒸汽的管道保温层厚度应 按热平衡方法计算,见附录B.1。 7.1.5延迟管道内介质冻结的保温层厚度应按热平衡方法计算, 见附录B.2。
DL/T 5072 — 2007
7.1.6防止空气中湿气在管道外表面凝露的保温层厚度应按表 面温度方法计算,见附录B.3。 7.1.7带伴热的燃油管道保温层厚度应按热平衡方法计算,见附 录B.4。蒸汽伴热的燃油管道保温层厚度可为20mm100mm。 7.1.8介质拥质系数等于零的设备和管道(如烟道、疏放水管等) 保温层厚度应按表面温度方法计算。 7.1.9外径小于38mm管道的保温层厚度,中低温管道可取 20mm~40mm,高温管道可取40mm~70mm。 7.1.10保温工程设计宜采用保温SPEC的方法应用于工程,保 温SPEC的拟定原则参见附录C。
7.2.1保温层经济厚度计算
7.2 保温层厚度计算
P——保温层单位造价,元/m; D—保温层外径,mm。
由两种不同保温材料构成的复合保温的经济厚度计算
7.2.2由两种不同保温材料构成的复合保温的经济厚度
DL/T50722007
DL/T 50722007
1)内层厚度的计算式为
2)外层厚度的计算式为
.一复合保温内层外径,mm
7.2.3保温层厚度按允许散热损失方法的计算
DL/ T 5072 2007
[q]——保温结构外表面允许散热损失,按表7.1.1中给出的 允许最大散热密度的90%取值,W/m。
7.2.4保温层厚度按表面温度方法计算
t. 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对防烫伤保温,t可取60°
7.3.1保温结构外表面散热损失计算
保温结构外表面散热损失不得超过表7.1.1中给出的充许最 大散热损失的90%。
DL/T50722007
DL/T50722007
7.3.2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计算
+ α S 1 10002 α
建筑造价、预算、定额7.3.3复合保温内外层界面处温度计算
2000 In 元 D. αD, InD 2000 2 D. αD
D D2 2000 In in + 2 D, αD, 元 D D 2000 1 n In 九 D. 元 D, αD2
复合保温内外层界面处温度不应超过外层保温材料推荐使用 温度的90%。
7.4.1温度的选取规定
D 2000 In In 2 Do 2 D, αD, D D2 2000 n In 九 D. 2 D αD,
7.4保温计算数据选取
1设备和管道外表面温度
铁路标准规范范本DL/T 50722007
....- 相关专题: 火力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