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565-2015 基于ISM2.4GHz频段数据通信传输技术要求.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终端设备发送端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物理层、MAC层(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和射频(按附 定执行)三部分组成。设备工作在2.4GHz频段,在物理层使用MIMO技术发送接收固定帧格式的 最高可提供1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设备也可以作为多点传输网络中的一个接入点。
物理层主要包括前导码、扰码、卷积编码、删余编码、交织、QAM调制、STBC、IDFT、插入导 。速率匹配的二进制数据在物理层中经过扰码、信道编码、调制映射,产生基带信号后,用 宽射频发送,发送天线的技术要求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4.2.2物理层基本要求
物理层应满足如下要求: a) 采用固定顿传输格式,能在整个覆盖区域内广播; 能调整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和发送功率实现链路自适应市政图纸、图集,能使用波束赋形发送; c) 支持终端非连续接收; d) 可合并处理多个信道传输信息; e)收发控制信息。
放据应以顿为发送单位,每一帧的头部应有前导码,以便接收端实现顿同步和符号同步。 不定义前导码的具体格式。
DB44/T 15652015
数据在进行信道编码之前应先经过扰码处理,以避免出现长串的0或1。 本标准不定义具体的扰码方式,但宜采用扰码多项式:
式中: X——七位寄存器中第n位的当前状态,n=1,2,3.7; 一寄存器第7位的当前状态; 一为寄存器第4位的当前状态。 扰码器结构如图3所示:
4. 2. 5 信道编码
S(X)= X+X4 +1
本标准推荐采用卷积码作为信道编码,不定义卷积编码的具体格式,但编码宜采用(2,1,7)卷积 编码,其生成多项式为G1=1338,G2=1718。其结构如图4所示:
图中,输出比特A、达式如下:
图4(2.1.7)卷积编码器结构
A=S, +S,+S +S +S, B= S, +S, +S, + S+ + S,
A=S,+S,+S4+S+S,
DB44/T15652015
DB44/T15652015
4. 2.7 交织编码
编码后的数据需要进行交织处理,以避免突发的长串误码导致译码失败。 交织处理宜采用以下交织规则。第一次交织规则如下:
式中: Naps——单个OFDM符号中的比特数: f1oor(*)——不超过括号内值的最大整数; mod一求余。 S的值由下式确定:
式中: Ncps———单个OFDM符号中的比特数; floor(*)—不超过括号内值的最大整数; lod一求余。 S的值由下式确定:
Ne——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
4. 2. 8QAM 调制
s = max(N Bpsc /2,1)
归一化因子k取决于基本调制模式,如表1所示。乘以归一化因子的目的就是对于所有的映射可 以取得相同的平均功率。
中调制方式宜采用的编码方式如表2至表6所示:
表2BPSK 编码表
DB44/T15652015
DB44/T15652015
4.2.9信道带宽切换
本标准支持选用多种传输带宽切换技术。
4.2.10STBC技术
4. 2. 11 插入导频
在发送数据中应加入导频,接收端可以利用导频进行信道估计和频偏校正。 本标准不定义具体的导频类型
4.2.13传输单位长度参数
DB44/T1565—2015
本标准作出在发送端各个步骤对应的传输单位长度参数如表0所示,推荐参考使用。若数据流比 特数不满足传输单位长度参数值,在数据流后面补零处理,使数据流长度与传输单位长度匹配。其中 不定义空子载波在进行IDFT时的具体位置,但推荐放置在直流位置和高频位置。
表820MHz带宽下各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参
表940MHz带宽下各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参数
DB44/T15652015
表940MHz带宽下各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
表1080MHz带宽下各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
A.1MAC层应满足以下要求
DB44/T 15652015
发电机标准规范范本a) 传输广播系统控制信息; b) 传输寻呼信息和系统信息改变通知消息; c) 点到点专用控制信息: d) 点到多点控制信息; e) 单个用户点到点业务传输; f)点到多点业务传输。
中点对点的单用户通信,并支持点对多点的多月
支持使用MAC层功率控制机制,但不定义具体的控制方式,可按照标准IEEE802.112012Par 古能模式执行。
DB44/T15652015
DB44/T15652015
最大传输带宽为80MHz。
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 C.1多空间流数据传输
本标准支持多空间流数据传输。
DB44/T15652015
....- 通信标准 数据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