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156-2020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防护林林地化监测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选取与某一期遥感影像获取时间相近的时间进行调查,外业调查数据定位采用GNSS设备,误差不超 过5m。
6. 2. 1辐射定标
DB22/T31562020
特种设备标准DB22/T31562020
应按GB/T37151的规定执行。
7.1.1在监测区域内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均匀选取防护林林地样点。 7.1.2样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监测区防护林林地整体光谱特征。 7.1.3每景遥感影像样点数量不少于200个,可根据监测面积实际大小适当增加。
7.2.1植被指数计算
氏中 RNIR 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RaGn 红光波段反射率。
7.2.1.2RVI为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除以红光波段反射率,按公式(2)计
NDVI RNIR =
RVI = RNTR RaEn
RVI = RNIR Rren
式中: 标准 RNIR 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RRED 红光波段反射率。
7.2.1.3DVI为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红光波段反射率之差,按公式(3)
为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红光波段反射率之差,
式中: RNTR——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DB22/T31562020
式中: M——监测区植被指数平均值; N——监测区各地类样点个数; i——监测区第i个样点;
式中: M——监测区植被指数平均值; N——监测区各地类样点个数; i——监测区第i个样点; M.监测区第i个样点的植被指数。
7. 2. 2. 2标准着
式中: 监测区植被指数的标准差; N监测区样点个数; M,——监测区第j个样点的植被指数; M监测区植被指数平均值。
式中: 监测区植被指数的标准差: N一监测区样点个数; M,—监测区第j个样点的植被指数; M监测区植被指数平均值。
7.2.2.3阈值确定
被指数阈值计算可参照以下计算方法,按公式
式中: M植被指数阈值; M——监测区植被指数的平均值; 监测区采样点植被指数的标准差; △—依据实际提取效果调整值
针对建设用地中的林地,参考相关矢量数据及调查数据,用建设用地边界做掩膜,去除建设用 植被干扰信息。
利用已筛选出的最优植被指数提取防护林林地面积。通过阅值对监测区影像做二值化处理,将防护 林林地设为1,其他设为0,最终得到防护林林地面积。
DB22/T31562020
采用上述方法提取后,仍然存在部分“错分”和“漏分”的像元,需要借助监测区的调查数据、土 地覆盖等其他相关资料对提取结果进行人机交互修正,至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8.1.1在有地面调查样点区域,选取地面样本点进行精度验证: 8.1.2对于无地面验证点的监测区,采用与进行防护林林地面积监测的遥感影像获取时间相近、空间 分辨率更高的遥感数据,进行验证点采集,依据监测尺度确定验证点数量。 8.1.3县域以上监测尺度验证点数量不少于100个,县域以下监测尺度验证点数量不少于50个
基于参考样点,统计被止确分类的像元, 计算分类精度,要求精度达到90%以上。若达不到规定精 度,修正植被指数阈值重新提取,直至监测结果达到精度要求。
根据监测区域的社会经济及林业资源情况确定监测周期,推荐每1年~2年开展一次变化监测。
将欲比较的两期防护林林地提取数据进行, 值化处理,设防护林区域为1,其他为0,得到防护材 林地栅格提取结果,通过波段运算得到防护林林地面积变化数据
服务平 式中: △S一一为防护林林地变化总面积; S;一一为监测年防护林林地总面积; S,一为本底年防护林林地总面积。 其中体检标准,△S为正值表示防护林林地面积增加,△S为负值表示防护林林地面积减少。
9.3防护林林地变化总面积占监测区的比伤
DB22/T31562020
式中: P——防护林林地总面积的比例变化; S,——为监测年防护林林地总面积; S——为本底年防护林林地总面积;· 一为监测区总面积。
式中: P一防护林林地总面积的比例变化; S,——为监测年防护林林地总面积; S,—为本底年防护林林地总面积; S为监测区总面积。
采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监测区防护林林地面积进行量算统计,面积以 位道路标准规范范本,精确到 0. 01。
根据需求可提供监测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监测区域概况; b 监测目的: c) 监测方法; d) 监测内容; e 监测结果; f 监测评价。
....- 相关专题: 防护林